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17—23岁),其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青
年期是从儿童、少年发展到成人的过渡期。青年期可分为青年初期(14—18岁)、青年中期(17—23岁)和青年晚期(22—25岁)三个年龄阶段。
●斯金纳倡导的是程序教学,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
●创造力的重要特征:新颖性、价值性
●思维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核心和基础。其构成从横向上看,创造性活动既需要发散思维,也
需要集中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需要它们的共同协调;从纵向上,高度的创造力是敏锐观察力、良好记忆力、生动想像力和独特思维能力等共同综合发展的结果。
●发散思维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计划策略和监控策略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社会规的依从、社会规的认同、社会规的化阶段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品德的外在表现,是评判人的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志。
●有人认为听话就是好学生,大人的准则是固定不变的,这个人正处在哪个阶段?权威阶
段(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判断的总规律是从自律到他律,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公正)
●柯尔伯格认为好孩子定向是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的哪个阶段?习俗道德水平的寻求
认可取向阶段(①前习俗道德水平:避免服从取向、相互功利取向②习俗道德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③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法治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强化的类型;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
中止厌恶性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或一级强化;二级强化(社会强化、信物、活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①知识观:动态性②学生观:丰富性和差异性③学习观:强调学
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①发现问题②明确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六途径: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
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主动交往、移情
●提出学科的基本机构的是布鲁纳
●奥泊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
构的适当性
判断:
●正确:处于他律阶段的孩子认为打碎一个鸡蛋和打碎五个鸡蛋一样坏
●学习的含义;学习(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一定要发生改变、行为或潜能的改变;暂时性如疲劳、药物、适应则不对。)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尝
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联结的形成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试误过程)
●负强化=惩罚(不对)(强化则是增加反应概率,惩罚是抑制反应发生的概率)
●有人说:接受学习为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是有意义学习
奥泊尔认为是错误的,因为有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不是看它的学习是接受还是发现而是要符合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关于动机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动机上升,工作强度加大
错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的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现倒U 型的函数关系:中等激活水平的动机,行为效率高。同时发现,动机激活水平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任务易—激活水平高;任务难—激活水平低;任务难度适中—中等激活水平。
●有人说,定势对学习迁移反作用
错误。定势分为积极、消极,定势与解决问题一致起积极作用,不一致起消极作用。
●创造力与智力关系:创造力高智商就高、智力高的人创造力就高
错误。①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性②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力或低创造力③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④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智商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方法:是学习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正确:品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化。错误:品德道德没有关系/是
一回事)
品德:是指个体依据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的总和。1.区别①所属的畴不同:道德—社会现象;品德—个体现象②所反映的容不同:道德—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品德—社会道德规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部分反映③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社会需要;品德——个体的社会性需要。2.联系①品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化②社会道德影响品德的形成与发展③个人品德能构成和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面貌和社会道德风气。
●从众与服从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影响从众的因素①群体的一致性②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③个性特征。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
●对教师要求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理心是社会主义提出的
错。
●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操作不是)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了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是一种倾向于动态的(变化的)知识。经过反复练习能达到自动化程序的程序性知识,就是通常所说的技能、技巧。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
简答:
●▲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因与外因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
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