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
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述要
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福建艺术研究所联合设立合作项目“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志述”,前者负责搜集出版相关文论,后者负责采集作曲家相关思想言论。
此项目进行了十余年,最终成果即4册《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①和1部《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志述·创作卷》②。
文献第一卷(1900-1949)收录了王光祈的6篇文论:《欧洲音乐进化论·自序》《声音心理学》《音学(节录)》《音乐与时代精神》《中国音乐美学》和《通信》。
借参加四川音乐学院和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话艰难历程,寻革命先驱——2021中国(成都)王光祈学术研讨会”之机,笔者梳理了上述王光祈文论,并参考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拟对王光祈这些文论作出述评,并尝试概括其音乐美学相关思想的要点。
一、《欧洲音乐进化论·自序》《欧洲音乐进化论·自序》③鲜明提出“谐和”即为中华民族特性,将“礼乐”纳入其中;强调“谐和态度”的价值,否定西方的“征服态度”,以及妥协后者的“调和”论;“谐和主义”不仅用①王宁一、杨和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全4册)》,现代出版社,2000。
②郑长岭:《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志述·创作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③ 1923年作于柏林,王光祈:《欧洲音乐进化论·自序》,1924,中华书局印行,见王宁一、杨和平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1900-1949)》,第136~141页。
来振兴中华,而且还要感化世界。
“什么是‘中华民族特性’?简单说来,便是一种‘谐和Harmonie态度’。
这种‘谐和态度’,是我们生存大地的根本条件,也是我们将来感化人类的最大使命。
这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惟一特性,我们应该使之发扬光大的。
”这段话是王光祈美学思想的总纲。
这里的“谐和”根植于中西哲学美学传统。
中华民族古老的思想根源即“和”,其内涵为“不同”之间的最佳关系,天地人乐尽在其中;是一种今日所谓的生态观念,涉及万事万物。
也谈王光祈的音乐观
也谈王光祈的音乐观作者:甘绍成来源:《音乐探索》2020年第01期关键词:王光祈;音乐认识观;音乐实践观;音乐治学观;音乐民族观引言关于王光祈的音乐观,在过去30余年的研究中,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他的“比较音乐观”“礼乐谐和观”“国乐观”“中西音乐文化观”“新儒家音乐思想”“进化音乐观”“唯物音乐观”“音乐历史观”“音乐审美观”“音乐教育观”“音乐救国思想”“音乐社会学思想” 等展开。
本文通过对王光祈音乐著述的研读,发现王光祈的音乐观并不限于上述方面。
鉴于此,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王光祈的音乐认识观王光祈对音乐的认识观不仅较为全面、深刻,而且富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大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对中国音乐功用的认识王光祈在研究了道家与儒家的音乐思想基础上,围绕中国音乐具有的“治心”“治世”“教化”与“谐和”功用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其一,对中国音乐具有的“治心”功用,王光祈十分赞同孔子提出的儒家礼乐思想,主张用“礼”来节制外部行为,用“乐”来陶养内心的观点。
①他在对比分析了中西音乐的特长与功用后认为:“古代希腊好‘美’,而罗马喜‘力’,”近代西洋则兼而有之。
因而西洋音乐专在如何“刺激人类的神经” 方面用功夫,“其结果西洋人十之八九,都得了‘神经病’”。
相反,“中国古代音乐侧重‘美’与‘善’”。
因而中国音乐专在‘如何安养人类的神经’方面用功夫。
” ②此方面,他尤其推崇中国的“雅乐”,尽管欧洲人听来感觉枯燥乏味,但中国人却“由此种中正和平之音乐,常能保有健康之神经。
” ①他的认识,不正是看到了中國礼乐所具有的能调节身心的治疗功用吗?而今,音乐治疗专业已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我国开展,作为一门独立和完整的学科,1940 年才在美国诞生。
②而王光祈早在20世纪30 年代就已有所思考,这不能不说是他的远见卓识。
其二,对音乐具有“治世”的功用,王光祈认为:“以乐治国”并非中国人独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皆有此理想。
思学践行厚德善成--王光祈对我国比较音乐学的贡献
思学践行厚德善成--王光祈对我国比较音乐学的贡献陈婷【摘要】我国乃至亚洲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不仅认真学习西方浓厚的音乐文化,还在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对中国音乐文化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
他用音乐改造国人并以身作则以音乐论著来开启国人思维,以求音乐救国,最突出的可谓是比较音乐学。
王光祈是第一位把国外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的学者,所以本文以比较音乐学为落脚点,探讨王光祈对我国比较音乐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期刊名称】《北方音乐》【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王光祈;音乐救国;比较音乐学;贡献【作者】陈婷【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21【正文语种】中文思学践行厚德善成——王光祈对我国比较音乐学的贡献陈婷(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21)【摘要】我国乃至亚洲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不仅认真学习西方浓厚的音乐文化,还在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对中国音乐文化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
他用音乐改造国人并以身作则以音乐论著来开启国人思维,以求音乐救国,最突出的可谓是比较音乐学。
王光祈是第一位把国外比较音乐学引进我国的学者,所以本文以比较音乐学为落脚点,探讨王光祈对我国比较音乐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王光祈;音乐救国;比较音乐学;贡献基金项目:2014年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YYJS201461)研究成果。
王光祈,一位怀有爱国情怀与国家使命的崇高理想主义者,带着自己的那份坚持走向救国的道路。
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是五四时期新观念、新思想的传播者,是东方比较音乐学的先驱。
他对东西方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可谓是硕果累累,这不仅体现在音乐史、音乐美学方面,最重要的莫过于比较音乐学领域。
一、王光祈对比较音乐学的认识与研究比较音乐学的名称是进入二十世纪后首先在德国开始使用的,但是,开始把比较研究法用于非欧洲美,即用于世界音乐理论和历史的却是英国人卡尔·安格尔①,这个学科的建立是以1885年亚历山大约翰·艾利斯的《各民族的音阶》为标志的,由德、奥学者施通普夫以及他的助手和后继者霍恩波斯特尔、阿布拉罕姆、萨克斯等柏林学派学者推动发展。
浅析王光祈先生的音乐思想
浅析王光祈先生的音乐思想作者:赵凤鸣来源:《神州》2012年第1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王光祈学者音乐思想的思考、剖析与评述,目的在于使现在的音乐学习者和教育者加强对王光祈先生音乐思想和音乐教育理念的了解,为现实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多有益的佐证,从而,更精确地促进音乐审美心理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王光祈音乐音乐思想引言:王光祈先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我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同时还是中国比较音乐学、中国音乐史学的开创者。
他的一生中或是社会实践或是著述都是以推动社会的根本进步为己任,致力于改良中国社会。
他之所以从事音乐理论研究,也是从改良国民的精神世界的主旨出发,试图以学习、研究音乐思想,以音乐教化影响国民,从而来达到他的“救中国”的目的。
王光祈先生是一个全球性音乐教育时代的先行者,他是我国近代著名音乐家,他到德国改习音乐之后,对西方音乐和我们的民族音乐都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提倡多元化,提倡中西音乐思想的结合,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并倡导大力发展民族音乐,以达到礼乐救国的最终目的。
一、深入研究西方音乐思想光大民族音乐首先,他的观点认为西方音乐发展到今天的水准,是“数千年来进化之结果”,“超过吾国旧有音乐百倍以上”,他主张吸取西方音乐教育的科学方法,以研究音乐,并改造中国音乐师资,促进音乐文化教育,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王光祈提出的必须借鉴西方音乐的先进教育模式,其立足点仍然是为了促进本国音乐的发展。
因此,他曾经反复强调,“中国人不懂西洋音乐,可也,不懂西洋音乐进化,则不可也。
”进而,“不懂西洋音乐进化,可也;不懂本国固有音乐,则不可也。
”再进一步说,“懂本国固有音乐,而不能使其发扬光大则更不可也”。
这里反映了王光祈学者对音乐教育问题的不同层次及其重要性的提示。
它说明了王光祈讲音乐进化,并没有忽视我们研究音乐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什么,没有忽视他心目中最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国民族性国乐的发扬光大。
中国音乐史
一、填空/名解1我国音乐文化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
2 彩陶盆可与古籍上记载有关远古(乐舞)的传说相印证。
3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
为(表达情感)和(娱乐)而产生音乐。
音乐在产生过程中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的鸣声。
音乐直接起源于(劳动生产)过程。
4 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
5 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
6 周代的(六代乐舞),由“大司乐”掌管。
7 (《大武》)是周初作品,它歌颂周武王克商的胜利及其武功。
(《乐记·师乙篇》)说明当时歌者已注意到唱歌的气息运用和演唱的严格性。
8 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金、石、土、革、丝、匏、竹。
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9 真正代表儒家学派音乐思想的著作是汉代(刘向的《乐记》)。
10 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时期,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而成的(俗乐)的总称。
11 吴歌、西曲的曲词多为(五字四句)为一段。
12 琴曲《碣石调·幽兰》中,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
13 歌曲、舞曲、解曲是隋唐多部乐中的三种(音乐体裁)。
14 “八十四调”理论是隋代万宝常、郑译在龟兹音乐家苏邸婆的(“五旦七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5 “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
16(减字谱)是吴国琴谱系统沿用千年而未被取代的一种古老记谱法。
17 (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是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中心是(瓦子勾栏)。
18 鼓子词是用(鼓)伴奏而得名。
19 南戏中影响最大的是“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又名《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琵琶记》与其并称五大传奇。
20 嵇琴,又称“奚琴”,属(拉弦乐器)。
21 俗字谱是(工尺谱式)的一种早期形式。
(宋代)流行的俗字谱,采用十个基本谱字(按固定唱名)记谱。
22 蔡元定创立的(十八律理论)是宋代律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当代价值
91㊀李沛健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当代价值收稿日期:2020-02-18作者简介:李沛健(1986 )ꎬ男ꎬ浙江杭州人ꎬ硕士ꎬ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ꎬ主要从事艺术教育㊁音乐教育研究ꎮ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当代价值李沛健(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ꎬ浙江杭州311121)摘㊀要:王光祈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ꎬ后半生致力于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ꎬ既向国内介绍西洋音乐的知识技能和理论体系ꎬ又积极主张将我国古老悠久的 礼乐 传统转化为新的 国乐 体系ꎬ将其精华㊁特色和独有功能等展现给西方世界ꎬ力图以独具 民族特性 的和谐 礼乐 推动 民族复兴 ꎮ从引入西方乐学体系强身固本㊁竭力挖掘国乐精髓对外传播㊁深入研判比较优劣影响至深等三个层面ꎬ可探讨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ꎬ及在当代国家美育与艺术教育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ꎮ关键词:王光祈ꎻ礼乐ꎻ国乐ꎻ民族特性中图分类号:J60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0012(2020)03-0091-06㊀㊀王光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音乐学家ꎬ是一位博学多才㊁学贯中西且以弘扬和传播中华乐文化传统为立学之本的杰出人士ꎮ他曾在国内外的大学里攻读法律和经济学等专业ꎬ最初理想是主张 实业救国 和建立 少年中国 ꎬ出国留学开阔视野后ꎬ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初衷ꎬ改学音乐学ꎬ致力于在中国礼乐文化传统基础上建构新的国乐体系ꎬ以和谐 礼乐 推动 民族复兴 的伟大理想为终身目标ꎮ青年王光祈积极参加五四运动ꎬ致力于实业和教育救国ꎬ酝酿筹建少年中国学会ꎮ1919年7月1日ꎬ少年中国学会正式成立ꎬ李大钊被特邀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了成立大会ꎬ王光祈担任主要领导人ꎮ少年中国学会的总部设在北京ꎬ在全国各地及巴黎㊁东京㊁纽约等地设有分会ꎬ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学会ꎬ从成立到被迫解体短短的6年间里ꎬ共出版«少年中国学会丛书»32种ꎬ创办了«少年中国月刊»«少年世界»和«星期日周刊»等刊物ꎬ使得少年中国学会成为五四时期规模最大㊁成果最丰和最具社会影响力的青年社团之一ꎮ应该说ꎬ为创建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倾注了大量心血ꎬ他希望通过少年中国运动改造中国社会ꎬ最终建立起能够拯救中华民族脱离苦海ꎬ魏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 少年中国 ꎮ追溯王光祈在五四运动中的杰出表现ꎬ他在重新选择以 礼乐 之 民族特性 建立新的 国乐 体系ꎬ推动 民族复兴 的道路之后ꎬ全身心致力于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ꎬ既向国内输入西洋音乐的知识技能和理论体系ꎬ又殚精竭虑地充分发掘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乐学传统ꎬ将其精华和特色充分展现给西方世界等业绩ꎬ这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ꎮ更为重要的是ꎬ如今通过挖掘王光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㊁坚定毅力和解读其伟大的人生ꎬ对我国当今美育与艺术教育全新格局体系的形成ꎬ独具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门类格局与话语体系的转换ꎬ以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ꎮ一㊁引入西方乐学体系强身固本为尽快实现少年中国的伟大梦想ꎬ王光祈于1920年4月远赴德国法兰克福留学ꎬ专攻经济学专业方向ꎮ三年之后ꎬ当他进一步开阔视野和对世间万象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审视与分析研判之后ꎬ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经济学专业和 实92㊀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㊀㊀Vol.11No.3May2020美育学刊2020㊀年第3期㊀第11卷㊀总第58期业救国 的主张ꎬ改学音乐学专业ꎬ致力于在中国古老悠久的礼乐文化传统基础上建构新国乐体系ꎬ即以 礼乐兴国 为其终身奋斗目标ꎮ他于1923年春放弃经济学专业ꎬ开始拜师学习小提琴和音乐理论ꎬ1927年4月ꎬ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柏林大学音乐系ꎬ专门攻读音乐学专业ꎬ成为较早在德国获得音乐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ꎮ在其之后的人生历程中ꎬ他一方面将所学西方音乐的知识技能和理论体系传入国内ꎬ一方面致力于将中国古代乐学体系与乐学思想的精髓传向西方世界ꎬ充分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饱受灾难和欺凌的爱国知识分子不畏盗寇㊁救亡图存的博大胸襟和坚定意志ꎮ他的贡献可分为两个方面ꎬ一是有选择地大量输入西方音乐文论ꎬ二是通过全面比较研究确立国乐地位ꎮ(一)介绍和引入西方音乐体系经历了在音乐学领域十年的艰辛拼搏ꎬ至1934年6月ꎬ王光祈终于取得波恩大学音乐学博士学位ꎬ他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赢得广泛好评ꎮ这期间ꎬ他一边努力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ꎬ一边更加认真细致地对欧洲音乐的体系和特征等进行阐释解读ꎬ并第一时间将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传入国内ꎮ这方面的文论如«德国人的音乐生活»通讯10篇ꎬ在«申报»陆续发表后形成较大影响ꎮ著作有«欧洲音乐进化论»«德国音乐教育»«西洋音乐史纲要»«西洋音乐与诗歌»«西洋制谱学提要»«西洋名曲解说»«西洋乐器提要»«对谱音乐»«西洋音乐与戏剧»«音学»«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等ꎬ涵盖了欧洲音乐的方方面面ꎮ王光祈的这些论著及时传入国内ꎬ很快成为国人了解遥远西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信息源ꎬ在当时刚刚起步的我国音乐学界及社会各界ꎬ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ꎮ与此同时ꎬ王光祈十分注重通过多种不同途径和方式ꎬ向西方学界传播中华民族的国乐文化ꎮ1933年10月ꎬ王光祈受聘于波恩大学东方学院担任中国文艺课讲师ꎬ这就给了他充分展现母语文化才华的大好机会ꎮ(二)通过比较研究确立国乐地位当时国内学界对于如何看待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音乐文化传统ꎬ以及如何创建新时代的中国音乐发展体系ꎬ一直存在着颇多分歧和争议ꎮ有人主张全盘西化ꎬ有人主张全面恢复古乐体系ꎬ王光祈认为两种主张都有其片面性ꎬ都无法适应现实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ꎮ经充分调研和深思熟虑ꎬ他提出了立足于本民族特性之上ꎬ创造伟大国乐的独特主张ꎮ为实现这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ꎬ他曾倾注全力潜心于东西方乐制之间的比较研究ꎬ并通过一系列相关著作的出版ꎬ言之有物㊁言之有据地证明其论断的正确性和实用性ꎮ比如ꎬ他通过对中西方音乐的功能㊁属性㊁特征和意义等的分析论证ꎬ尖锐指出激越而缺乏节制的西方音乐ꎬ可能会引发人的某些器官乃至精神疾患ꎬ而在中国礼乐互为表里相需为用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生成的和谐乐音ꎬ则可以陶冶人的性情ꎬ净化人的心灵ꎬ使人具有健全的身心和人格ꎮ故他认为ꎬ 礼乐 是 国乐 的基础ꎬ而 和谐 是 礼乐 的核心ꎬ 和谐精神 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ꎮ同时ꎬ由于他体悟到音乐中的 和谐 ꎬ与他所追求的 合理的社会改革 相吻合ꎬ故决心以 音乐唤醒国人 和用 音乐救国 ꎮ王光祈口中的 音乐救国 是一个狭义的概念ꎬ是依照当时所处西方话语体系氛围中的一种表述方式ꎬ其广义的概念则是要以中国渊远流长的 礼乐 救国兴邦ꎮ他认为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ꎬ必须首先恢复自己的 民族特性 ꎬ中国的 民族特性 即 和谐态度 ꎬ而孔子所倡导的和谐 礼乐 ꎬ就是中国的 民族特性 ꎮ他说: 我以为ꎬ要唤起中华民族的再兴ꎬ只有这 恢复民族特性 的一个方法ꎮ什么是中华民族特性?简单说来ꎬ就是一种 和谐态度 ꎮ 这种 和谐态度 ꎬ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大地的根本条件ꎬ亦是我们对于未来世界的最大使命ꎮ [1]鉴于此ꎬ他以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传统为立足点ꎬ致力于在此基础上建构国乐体系ꎬ试图通过对儒家和谐精神的传播ꎬ引导和教化国民ꎬ改善国民的精神世界ꎬ消除近代中国社会积存的末世之风ꎮ关于如何定义国乐这一问题ꎬ他认为ꎬ国乐应该既能够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向上精神ꎬ又能够被国际学界所公认ꎮ因为ꎬ 民族性 既是民族生存的根本保证ꎬ又是这个民族的艺术文化能够引起他国他民族关注的特色所在ꎬ故必须具备这个最重要的条件ꎬ方能堪称其为国乐ꎮ而且这种国乐ꎬ要能够简捷生动地把中华民族 乐者乐也 的 和谐 精神表现出来ꎬ传承开来ꎬ培养国民积极进取的爱国报国93㊀李沛健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当代价值志向ꎮ由此可见ꎬ王光祈的国乐观牢牢地根植于母语文化的根基之上ꎬ因为他把民族性看成是民族生存的根源ꎬ认为民族性如若丧失则预示着民族的衰败ꎮ由于他从小学习和养成了深厚的国学功底ꎬ身处欧洲又对当地的音乐文化做了深入系统的了解和分析ꎬ以至于当时能够从元理论的深度对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ꎮ他的«东西乐制研究»«中西音乐之异同»«千百年间中国与西方的音乐交流»«音乐与时代精神»«中国乐制发微»«翻译琴谱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和«论中国歌剧»«论中国音乐»等著作ꎬ都是围绕着建构华夏新国乐体系这一宏大主题而展开的ꎮ王光祈最先把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引入国内ꎬ从而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先驱ꎮ同时ꎬ他通过对世界音乐的乐制体系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后ꎬ首次将世界乐制划分为三大主流体系:即中国乐系(五声体系)㊁希腊乐系(七声体系)㊁波斯阿拉伯乐系(四分之三音体系)ꎮ这样一种对世界乐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ꎬ并作出既客观科学又合情合理的结论的工作ꎬ前无古人ꎬ后无来者ꎬ并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普遍认同ꎬ进而确立了中国乐制在世界音乐文化格局中的独特地位ꎮ这给当时处在国难当头㊁民族危亡㊁文化自信心严重受挫的境地中的中国学界ꎬ带来无尽的能量和强劲的动力ꎮ二㊁竭力挖掘国乐精髓对外传播关于如何区分华夏国乐传统的精髓和糟粕问题ꎬ由于社会历史的㊁政治的㊁阶级的和伦理的等多种观念的冲突ꎬ一直存在着诸多斩不断理还乱的死结ꎮ比如对于古代宫廷雅乐㊁文人音乐和民间俗乐之间的关系及其优劣㊁价值判定问题ꎬ均囿于上述原因而存在不同观点ꎮ由于王光祈在国内曾系统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ꎬ熟知我国乐文化传统体系及其精神实质ꎬ留学欧洲之后ꎬ又对西方音乐的知识体系㊁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等做了全面了解和分析研判ꎬ而且当时恰逢西方学界渐兴一种厌弃西方物质文明㊁倾慕东方精神的思潮ꎬ许多西方学者以谈孔子㊁老子学说为时尚ꎬ斯宾格勒«西方之没落»等书的风行于世和广受赞誉ꎬ更为其创造了良好契机和增添了精神动力ꎬ以至于他从心底里发出了 吾将登昆仑之巅ꎬ吹黄钟之律ꎬ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从新沸腾 的豪言壮语ꎮ综合当时社会的多种思想文化元素ꎬ王光祈很快超越了固有的思维模式ꎬ跳出了社会历史所形成的小圈子ꎬ从而能够较为客观科学地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ꎮ他提出要提高中国人的人格ꎬ最好是自己能创造新文化ꎬ对世界做出贡献ꎮ另外他不遗余力地把中国五千年乐文化传统传向欧洲ꎬ其目的一是促使东西方文明有携手机会ꎬ二是减少普通欧洲人轻视中国民族的心理ꎮ他认为ꎬ 国乐必须吾人自行创造 ꎬ而 不能强以西乐代庖 ꎮ如此胆略和气魄ꎬ展现了王光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ꎮ王光祈对2500年前孔子的礼乐思想做了深入细致的考证研究ꎬ并和西方人在该领域的认知进行互通ꎬ尤其是对中国乐文化传统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㊁健全人格与乐善好施性情等方面ꎬ恰如其分地做了既深入细致又通俗易懂的解读ꎮ他论述道: 数千年来ꎬ孔子的世界观始终占有统治地位ꎮ所以ꎬ这一世界观也是中国音乐的建设性因素和基本思想ꎮ孔子所关注的思想就是:借助音乐来培养中国人的性格ꎬ从而使他们能与周围的人们以及自然非常谐和地共同生活ꎮ因为有了这一学说ꎬ所以中国在数千年间没有发生宗教战争ꎬ没有权力崇拜ꎮ因而ꎬ中国是惟一的一个至今仍然根植于自己独特文化传统有着四万万人口的文明古国ꎬ而且ꎬ尽管时有内战ꎬ但她仍保持着文化的统一和共生ꎮ伟大的中国哲学家老子(前604年)曾在其著名的«道德经»一书中提到: 五色令人目盲ꎬ五音令人耳聋ꎬ五味令人口爽ꎮ 所以照老子的看法ꎬ凡刺激感官的东西ꎬ皆应屏弃ꎮ相反ꎬ孔子认为ꎬ不应轻易回避人的各种享乐ꎬ但不应过度ꎮ所以ꎬ他的主要学说是 中庸 ꎬ它在中国占统治地位达数千年之久ꎮ 孔子对 善 的喜好ꎬ对中国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ꎮ [2]毋庸置疑ꎬ像王光祈这样一方面努力把欧洲音乐的知识体系输入国内ꎬ一方面致力于将中华国乐传统深入浅出地直接展现给欧洲社会ꎬ具有如此丰富学养和顽强毅力的学者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ꎮ而这样的双边互动ꎬ既让中国人进一步了解了欧洲的音乐文化ꎬ又让欧洲人进一步了解94㊀JournalofAestheticEducation㊀㊀Vol.11No.3May2020美育学刊2020㊀年第3期㊀第11卷㊀总第58期了中国古老的礼乐文化ꎬ也的确实现了王光祈 促使东西方文明有携手机会ꎬ减少普通欧洲人轻视中国民族的心理 的夙愿ꎬ且对于之后中西方音乐文化㊁学术文化㊁思想文化和社会文化诸方面的交流互通ꎬ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启示性和引领性作用ꎮ三㊁深入研判㊁影响至深王光祈人生的最大亮点ꎬ是其在向欧洲学界介绍中国乐文化传统精髓的同时ꎬ不失时机地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ꎬ针对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进行深度研判ꎬ区分优劣ꎬ对一些根本问题和要害问题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ꎬ广泛传播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育人㊁树人和改善调适社会风气等多种独特功能ꎮ(一)对中西方音乐传统的研判首先是在音乐本体的声响和功能作用方面ꎬ通过对中西方音乐不同的律制㊁声响㊁风格㊁功能和创作实践等方面的分析研判ꎬ王光祈十分尖锐地指出了西方音乐毫无节制的音乐声响ꎬ对人的身心健康所造成的不利影响ꎬ他充满自信地说: 在一定程度上说ꎬ中国音乐并不怎么好听ꎬ至少对欧洲听众是如此ꎮ当然ꎬ中国人保持了健全的神经ꎮ欧洲人患精神疾病的要比中国人多得多ꎮ即使在著名的作曲家中ꎬ就有不少耳疾患者和精神病患者ꎬ如重听的有贝多芬和法兰茨(FarnZ)ꎬ精神病患者有舒曼㊁斯美塔那和沃尔夫(Woir)ꎬ英年早逝者有莫扎特㊁舒伯特㊁韦伯㊁门德尔松㊁尼古莱(iNcolia)㊁肖邦和比捷等ꎮ音乐的过度刺激是否也是这类疾患的部分原因?对欧洲人而言ꎬ这并非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ꎮ [2]其次是在音乐审美观和价值观等方面ꎬ针对西方人引以为自豪的法律和宗教问题ꎬ王光祈十分敏锐指出了二者在强行约束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ꎮ他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 礼乐之邦 ꎬ而且历经夏㊁商㊁周三代完善了 礼乐教化 这一先进的教育体制ꎬ使我国人民在乐(le)教与乐(le)学的过程中ꎬ节制其外部行为ꎬ陶冶其内部心灵ꎮ相比之下ꎬ西方国家用法律和宗教强行制裁人的行为ꎬ使人产生敬畏心理ꎬ是一种不可取的类似于野蛮民族的做法ꎬ故提出了以礼乐代法律宗教的鲜明主张ꎮ他一直强调:礼乐之邦 四字ꎬ是从前中国人用来表示自己文化所以别于其他一切野蛮民族的ꎮ但这四字ꎬ同时亦足以表示中西文化根本相峙之处ꎮ我们知道:西洋人是以 法律 绳治人民一切外面行动ꎬ而以 宗教 感化人们一切内心作用ꎮ所以西洋人常常自夸为 法治国家 与 宗教民族 ꎬ以别于其他一切无法无天的未开化或半开化民族ꎮ反之ꎬ吾国自孔子立教以来ꎬ是主张用 礼 以节制吾人外观行动ꎬ用 乐 以陶养吾人内部心灵ꎮ换言之ꎬ即是以 礼㊁乐 两种ꎬ来代替西洋人的 法律㊁宗教 ꎮ 礼 与 法律 不同之点ꎬ系在前者之制裁机关ꎬ为 个人良心与社会耳目 ꎻ后者之制裁机关ꎬ为 国家权力 与 严刑重罚 ꎮ 乐 与 宗教 相异之处ꎬ则在前者之主要作用ꎬ为陶养吾人自己固有的良知良能ꎻ后者之主要作用ꎬ在引起各人对于天堂㊁地狱的羡㊁畏心理ꎮ 因此之故ꎬ音乐一物ꎬ在吾国文化中ꎬ遂占极重要之位置ꎻ实与全部人生具有密切关系ꎮ[3]如果说法律和宗教在欧洲国民的内外生活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话ꎬ那这两者自古就受到中国人的强烈抨击ꎮ中国的伟大圣贤孔子认为ꎬ每个人都有良知(良心)ꎮ而只有良知得到教化ꎬ每个人才能约束自己ꎮ如果人只是敬畏国家的刑法和苍天的惩罚ꎬ那为时已晚ꎮ孔子用礼乐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来代替法律和宗教ꎮ礼应规范人的外部关系ꎬ但不能通过诸如国家权力机构来实施ꎬ而应通过自己的良知ꎬ即自省来自我规范ꎮ而乐则应平衡人的内心生活ꎬ不能通过诸如敬畏上帝来实施ꎬ而应通过献身于音乐的安慰作用来实现ꎮ[2](二)在近百年来国内外学界的持续影响王光祈作为少年中国学会领导人时ꎬ在缓解各党派意识形态分歧和调解矛盾冲突等方面显露出非凡的人格魅力ꎬ故包括国共两党的许多杰出代表人物都对其钦敬有加ꎮ如当年蒋介石曾专门致电: 如愿回国ꎬ当图借重ꎮ 新中国成立后ꎬ毛泽东仍念念不忘和王光祈之间的深情厚谊ꎬ不止一次托川籍友人探寻其四川老家后人的下落ꎮ同时ꎬ许多中外知名学者和团体对其学术95㊀李沛健王光祈国乐思想的当代价值思想㊁学术成果和人格魅力等ꎬ不断进行探讨研究并作出有高度评价ꎮ如冼星海评价说: 我们不能忘记这位音乐理论家王光祈ꎬ他推动了新音乐的发展ꎬ他的刻苦耐劳是我们从事中国新音乐的模范ꎮ [4]1吕骥认为: 王光祈是我国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之前的近20年中文化界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著作家ꎬ卓越的音乐学家ꎮ将东西方之音律ꎬ东方各民族之音律进行比较研究ꎬ始创于王光祈ꎬ这无疑是中国音乐学上一大贡献ꎮ [5]沈有鼎在«东西乐制之研究»(书评)中说:王君说: 吾将登昆仑之巅ꎬ吹黄钟之律ꎬ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从新沸腾ꎮ 这是何等深远的期望!一般开明的中国人ꎬ以为中国没有什么高尚的音乐ꎬ不是中国民族之所长ꎮ岂知中国古代ꎬ音乐是唯一的艺术ꎬ也代表了艺术的一切ꎮ古书上惟有关于音乐的记载ꎬ总是十足地表现着艺术的眼光的ꎮ 我们生长在现今这个混沌的时代ꎬ旧文化已结束ꎬ新文化还没有产生ꎬ然而我们可以预先断定:未来的中国文化是一个动的文化ꎬ音乐的文化ꎬ社会性的文化ꎮ在某种意义内ꎬ中国民族确是世界上最富有音乐性的民族ꎮ [6]德国波恩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卡勒教授的评价: 他努力介绍西方音乐的精华到中国去ꎬ并且应用西洋的方法去整理那至今还未有人碰过的材料ꎻ在这一方面ꎬ他可以算是第一个前驱者ꎮ 他在研究院无时不以最大的努力和确定的态度来工作ꎬ他是一个静默稳重的人ꎬ只有很接近地去细细认识他ꎬ方可以了解他的伟大ꎮ [4]1波恩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希德玛教授评价说: 他把握了西欧ꎬ特别是德国方面研究音乐的科学方法与途径ꎬ由此设法与他的故乡的音乐与戏剧的艺术相接近ꎬ这居然给他做到了!他已是一位受有严格教育的音乐学家ꎮ [4]1综上可知ꎬ王光祈的国乐思想及其精神实质ꎬ包括他在各种著述中所提出的诸多救亡图存推进民族复兴的主张ꎬ不仅在当时我国的社会各界曾产生重大影响ꎬ而且在近百年来国内外学界都受到很高的赞誉ꎮ(三)在我国当代美育与艺术教育中的作用王光祈的国乐思想是一个综合多元的宏大学术体系ꎬ他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老的乐文化优秀传统之基础上ꎬ融入西方现代音乐理念和知识体系ꎬ从而使其既承载着深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ꎬ又具有五彩斑斓的现代艺术文化气息ꎮ故笔者认为ꎬ王光祈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ꎬ必将在当今和未来我国的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作用ꎮ艺术学升格为第十三个独立的学科门类ꎬ标志着我国以艺术教育为主体的美育教育进入一个划时代的高速发展时期ꎬ文化强国发展理念的确立和完善ꎬ进一步推动着民族文化复兴的步伐ꎮ而追溯历史不难发现ꎬ中国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的根ꎬ均源于上古三代就已经孕育成熟的 礼乐 传统ꎮ那么ꎬ王光祈当年重新选择以 礼乐 之 民族特性 为立足点ꎬ推动 民族复兴 的主张ꎬ应该说是反映了他高度敏锐和坚定的文化自觉精神ꎬ是对祖先智慧的延续ꎮ就艺术学相关一级学科的设置来看ꎬ艺术学理论㊁音乐与舞蹈学㊁戏剧与影视学等一级学科ꎬ明显延续着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多元一体的综合性特征ꎬ故在王光祈的时代ꎬ虽然由于当时社会积弊较多等原因ꎬ他的理想追求和宏大夙愿并未能够完全实现ꎬ但却为当今我国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方法ꎬ成为中国艺术学诸学科话语体系转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和催化剂ꎮ(四)在未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1世纪以来ꎬ我国经历了由经济强国到文化强国的重大转型ꎬ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命题和新使命ꎬ它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物质文化建设为中心转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并举ꎬ并以此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跨越ꎮ实践已经反复证明ꎬ无论是一个国家㊁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ꎬ都必须以教育为本ꎬ而我国由来已久的 乐教 传统ꎬ即以 乐 为统领的综合性美育与艺术文化教育ꎬ对于人的道德㊁人格㊁审美㊁文化等方面修养ꎬ以及理想㊁信念㊁风骨㊁情操等的培育ꎬ包括整个社会的移风易俗和形成良好精神风貌等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ꎮ总而言之ꎬ王光祈当年选择独具中国特色的由 礼乐 转化为 国乐 推动 民族复兴 的道路ꎬ是经过全面考察和深思熟虑之后所做出的重大抉择ꎬ因为他对中华民族的乐文化传统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深刻认知ꎮ远古时代的 先王乐教 ꎬ夏商周三代进而完善为 礼乐教化 的系统体系ꎬ其 乐教 并非当今单一的音乐教育ꎬ而是。
再识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当代音乐2018年第1期MODERN MUSIC再识王光祈的音乐思想赵钰茜 杨美嫒[摘 要]关于王光祈音乐思想的分析,学界普遍认为可从唯物音乐观㊁比较音乐观和进化音乐观这三类深入㊂重读他的著作及论文,可以感受到这三种音乐观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㊂就音乐学术研究来讲,其思想对学术视野的拓展和创新㊁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延伸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扬以及民族音乐的继承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㊂[关键词]王光祈;唯物音乐观;比较音乐观;进化音乐观[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1-0133-03[收稿日期]2017-10-24[作者简介]赵钰茜(1998 ),女,山西垣曲人,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本科学生;杨美嫒(1970 ),女,山西交城人,硕士,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㊂(太原 030619) 王光祈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音乐学家, 五四”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还是东方比较音乐学㊁中国音乐史学的开拓者㊂在德国时完成二十种左右的音乐学专著是其主要学术成就,‘中国音乐史“(1931年)㊁‘东西乐制之研究“(1924年)㊁‘东方民族之音乐“(1925年)都甚为重要,为后人在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基础㊂不可否认,所有对前人成就的分析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同的人观点也随之不同㊂而本文将结合其著作围绕这三点展开浅层次的分析㊂一㊁唯物音乐观下的历史与社会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王光祈的一生中一度左右着他的实践活动㊂他曾提出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表现”,是 社会生活的反映”㊂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不谋而合,也正是因为如此,唯物音乐观与政治㊁社会紧密结合,谱出音乐与哲学的交点㊂西方五花八门的思潮之中,哲学家对于艺术也都有自己的见解㊂马克思说: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㊂”[1]汉斯立克认为: 音乐内容 即运动着的形式㊂”[2]这些观点与王光祈在德国受到的 非有音乐不能生活”理念对他唯物音乐观的影响可见一斑㊂唯物辩证法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其第一个总特征是普遍联系的观点㊂唯物辩证法认为: 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㊁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 中介’㊂”[3]王光祈对音乐学的研究与此不谋而合,他在音乐学研究上始终坚持一种朴素的唯物音乐观,在写律之起源,探究中国律管之史实时,运用唯物辩证的音乐观,以作研究之法,主张以理性思维去研究律制㊂古籍经数千年之传,难免有增删与错误,具体之实有待考证,其可信价值是次于实物的,而推类研究为无奈所取之法,其根据相关线索类推分析出的结果,与事实虽相差不远,但必有出入㊂对于中国古代律制的研究方法需遵从以实物为基础的观念,尽量以实物为参考研究,此乃以物为基之唯物音乐观㊂王光祈坚持唯物音乐观 求实”的基本理念,绝不采用未标明出处的资料,不用简述㊁未注或错引类文献, 科学实证”是他音乐方法的重要支柱㊂他认为 文化 元论”之学说,其旁证”值得参考,是万不得已之举㊂现如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许多学者对参考资料的科学性并没有做出深入判断就展开研究㊂ 科学求实”才是唯物音乐观下该有的社会现象,音乐研究者应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不断思索,时刻秉持严谨的态度,从不同角度推动史学发展㊂他还提出了 英雄主义和时势主义”这一观点,他说主张 英雄主义’的人,编纂乐史之时,最喜在每代之中抬出几个 伟大作家’以作代表 而对于当时的环境背景,对不甚注意㊂[4]而 主张 时势主义’的人,对于 伟大作家’虽予以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对于环境背景,以及 无名英雄’,都极加注意;不让 伟大作家’独出风头 ”[5]这样在认识论上截然不同的两种治史方法,各有其特点,他将这两种方法简单化,进而兼采㊂正如陈其射提到的 不能因强调人的精神因素的作用,而消解历史认识应具有的客观性”㊂[6]治史方法的多样更证明了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研究不同的史料,反映的时代特征㊁社会现象也会有所不同㊂追求史料的绝对完整性和客观性并不科学,音乐史学的发展要经过不断的反思以及更精确的研究,才能从各个角度更完善地展现时代社会面貌,在不断发展中得以延续,赋予新生㊂二㊁进化音乐观下的人类科学进化思想最初萌芽于拉马克提出的生物进化论的四个331观点,即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的;生物进化不是按单线系列进行,而是显示着进化的树状谱系;环境的变化引起动物习性的改变; 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状遗传法则”㊂而这些理论没有充分的证据,直到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欧洲进化论才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而后不断发展完善,适者生存的理念也影响至今㊂进化观体现在音乐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此书时刻闪耀着音乐进化思想,他在书中创造性地把音乐从律学㊁谱式学㊁乐器学和戏曲表演等几个不同的侧面,深入分析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成就㊂这种独特的分析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我国音乐学学科初创,还在蹒跚学步的时代,可谓一道绚丽夺目的光芒㊂纵观中国音乐史学界,以往的史书都只是以时间为线索的记述,而并没有从进化发展的角度阐述中国音乐进化历程的著述㊂而他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整本书围绕 进化”展开,强调 进化”的核心是 创造”,并体现在每一章节: 律之进化㊁调之进化㊁乐谱之进化㊁乐器之进化㊁舞乐之进化㊁歌剧之进化㊁器乐之进化㊂”谈到律之进化时,他将其归为四种思想:第一, 音”与 律”初为两事,必分别讨论;后进化为一物,尚未严加分别㊂第二,吾国古代律管进化,系 少”而 多”,即我国古代律管的进化,由少向多发展,初为五律(二三律),其后渐渐增至十二律㊂第三,音律之数,以物为限之故,当与当时阴阳五行等迷信有关,即文化思想的进化㊂第四,先有律管,后有律数㊂列举了五律进化到七律以至十二律成立的一个进化过程,及各代文人在乐律上震古烁今的成就㊂调之进化则主要叙述宫调的演变问题,从五音调㊁七音调到燕乐二十八调再到元曲昆曲六宫十一调;对我国古代 律吕字谱与宫商字谱” 工尺谱” 宋俗字谱”等做了详细介绍,将乐谱记录方法归为两大类: 手谱法”和 音阶法”;乐器皆采用西方乐器学的分类;还有乐队㊁舞乐㊁歌剧等㊂其书中所涉及的进化思想无不闪烁着人类科学的智慧光芒㊂世界是一个向前发展交融的团体,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中西交融成了必然趋势㊂人类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亦在不断创造与反思㊂王光祈站在进化论的科学高度对中国音乐起源发展做了辩证性的陈述㊂律学㊁调学的进化尤为重要,其本身带有的严谨性和理性思维决定了其现实意义,奠定了我国音乐史学界之基㊂进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自然规律,正如 用进废退,适者生存”的理念一样,中国音乐也在不断更新中推动人类科学的发展㊂正如陈其射所说: 中国音乐延续力和稳定性的保持是透视音乐深层蓄积的关键,是寻觅古今音乐相通之缘由㊂”[7]哲学上也指出两种基本的进化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㊂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我们的进化准则㊂民族化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基石,无论当今世界怎样交融,我们都需要保留我们民族的传统㊁我们的特色,毕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㊂三、比较音乐观下的音乐史学比较音乐观可谓王光祈音乐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他吸收了西方比较音乐学之精髓,开拓了属于东方的比较研究之法,用比较音乐观作了17部价值极高的音乐学著作㊂而其比较音乐学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东西乐制之研究“‘各国国歌评述“‘中西音乐之异同“和‘东方民族之音乐“等有关著述中㊂这些著述都展现了他鲜明的音乐观,甚至提道: 我们中国古代的法度文物,以及精神思想,几乎无一不是建筑于音乐基础之上,假如没有音乐这东西,中国人简直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㊂”[8]音乐对于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在一定程度上又与哲学㊁文学㊁绘画㊁建筑甚至理学都有着密切联系㊂可以说,音乐是时代精神的体现㊂1885年英国物理学家埃利斯发表的‘论诸民族的音阶“是比较音乐学在欧洲确立的标志,以柏林大学的心理学研究所为活动中心形成的柏林学派则是比较音乐学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㊂所有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都需要先有一个共同点,然后在共同点之上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才能对其二者进行比较㊂王光祈在‘东方民族之音乐“中用 四分之三音”等事实说明了东西方音乐的 不同之不同,而不是不及之不同㊂”东西方音乐应该并重,他提出的 我把 世界音乐’分为三大类:一曰中国乐系,二曰希腊乐系,三曰波斯亚剌伯乐系㊂”[9]这一分类得于他老师萨克斯在‘乐器的精神和演变“中把音乐的进化划分为石器时代㊁金属时代和中世纪的启发,而萨克斯到论述乐器的进化过程时便中断了,这一点上,王光祈超越了他老师㊂他认为各民族音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却又相互联系㊂管建华认为王光祈在比较音乐学领域中所提供的 新的东西”有两方面: 一是以文化价值相对论来评定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开创了中西音乐比较的领域,打破了西方比较音乐学局限于非欧洲音乐范围研究的桎梏㊂二是注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及其对音乐影响的比较研究㊂”[10]这两个新的方面都突出了他在西洋音乐民族化方面做出的努力㊂西方音乐文化经过了20世纪科学革命的洗礼,具有理性㊁合理㊁有序的科学特点㊂ 中国人不懂西洋音乐,可也㊂不懂西洋音乐金华,则不可也,(因研究西洋音乐金华,可以改造吾国音乐师资,其中所用之科学方法,尤可取材)㊂”[11]所以他提出了科学的 律㊁调㊁谱㊁器”的分类方法㊂他在著作中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提出了三点,大致为:第一,西洋习惯性豪阔;第二,西洋人性喜战斗;第三,西洋古代美术,多与宗教有关,音乐一事,尤为教堂卵翼之物㊂[12]这三点主要是他对中西方音乐的民族性格㊁思想感情上的不同对音乐风格产生的影响之比较,涉及众多学科㊂王光祈的比较音乐观整体是以世界音乐发展为基线,通过研究中西方音乐发展的差异,来探讨中国音乐的民族化,以创造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国乐㊂迄今为止,比较音乐学在我国已有60多年历史,在比较研究中,中西音乐领域的研究运用最为广泛㊂中国音乐,需将其放入世界化的大背景中,观察不同规律特征,不断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并保留自身民族特点㊂(下转141页)431当代音乐㊃2018年第1期领大众逐步提高对文化艺术作品的鉴别力和鉴赏力,引领大众转换观念㊁返本归源㊁从艺术教育中享受 美”的情操陶冶㊂3.打造吉林省艺术教育品牌特色吉林省地方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掘出地方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契合点㊂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机构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不能盲目跟风,一定不能把本该极富特色的艺术教育搞得毫无特色可言㊂放眼全国,不论是著名高校还是重点初高中,都在寻找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有些高校甚至主动放弃了博士点㊁硕士点,关闭了招生和就业困难的专业㊂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教育不能搞大而全,要想在众多的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市场中保持发展态势,一定要坚持特色,要把吉林省地方特色文化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在提高教学水平㊁更新教学理念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引导吉林省民办艺术教育走上 内涵式”发展道路㊂4.积极争取和选聘优质教师资源民办艺术培训的未来发展除了硬件上的更新以及思维上的创新,尤为重要的是要拥有稳定㊁积极㊁高素质的教师梯队㊂很多艺术培训机构招不到优秀的师资,而很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㊂基于这种情况,高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模式,即:学生在读期间,学校按照艺术培训机构的用人条件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并且安排去用人单位进行一定学时的实习,在毕业前由用人单位进行考核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岗,把入职前培训等多重环节在大学期间解决㊂另外,艺术培训机构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㊁教育方法培训以及考核,对不达标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㊂5.完善教师准入和考评机制从民办艺术培训教师准入规范制度出发,推行民办非学历艺术培训教师的资格证认定制度,考核通过方可上岗;定期对其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认证,建立教师动态评估评价体系㊂同时,对各个艺术教育机构进行教学突击检查,并面向社会公布,培养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 能进能出”的良性竞争环境㊂[参考文献][1]符 露.我国民办文化艺术培训体制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2]袁 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准入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3]项海虹.公益与营利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4]邓 兰,吴跃芳.社会艺术培训师资队伍现状及规范化管理构想[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3).(责任编辑:张洪全)(上接134页)王光祈的比较音乐观巧妙地将传统调音系统音阶组织法及律制,中西音乐以及其他民族音乐与其他社会学科相结合,从文化整体的角度全面观察,运用 影响研究”和 平行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从共同规律中找出不同规律,将本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联系起来,揭示人类音乐文化发展规律,创东方比较音乐法之先河㊂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世界音乐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现代音乐史学更需要在比较音乐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完善,创造更加包容的民族音乐,在保留自身个性的前提下融入更多元素,与时俱进㊂结 语王光祈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学家,在国内空想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失败后,由政治经济学转而进行音乐学的研究,试图以此达到 救国”的目的㊂在民族音乐的立场之上,借鉴欧洲音乐文化之传统,建立我国自身音乐体系,强调音乐的民族性㊁音乐教育的群众性和普遍性㊂他在唯物㊁进化与比较这三个方面之中折射出的思想启示为我们后人留下的是数之不尽的精神财富㊂他的学术光辉及影响,在现今这个世界化的趋势下,对现代建设中国特色音乐体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㊂他思想中闪耀的光辉,将永远是中国音乐史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㊂[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5 126.[2]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3]中共中央马克思㊃列宁,恩格斯㊃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3. [4][5]王光祈.西洋音乐史纲要[M].上海:中华书局,1937.[6]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陈其射.深刻的思想启示 在王光祈音乐观下的启学反思[J].音乐探索,2009(01).[8]王光祈.东西乐制之研究[M].上海:中华书局,1936.[9]王光祈.东方民族之音乐[M].上海:中华书局,1929.[10]管建华.试评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观点[J].音乐探索, 1984(01).[11]同[4].[12]王光祈.德国人之音乐生活之二[M].(责任编辑:张洪全)141聂 卓 王 琳:吉林省民办非学历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外音乐交流史中的“王光祈”学术研究及文献综述
中外音乐交流史中的“王光祈”学术研究及文献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在当代学术界,王光祈的研究已成为经典,而围绕王光祈及其学术成果这一现象也成为一种研究方向,作为民族音乐学家研究这样一种前沿话题。
他不仅是中外音乐交流的参与者,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缔造者。
当下的“王光祈”这一名词于音乐史学或者民族音乐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王光祈;学术研究;文献综述王光祈本人在历史上不仅作为中外音乐交流的参与者,他还是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缔造者。
他本人留德回国后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音乐理论,除了乐理等基础知识外,他还是中国比较音乐学的奠基学者之一,他除了译介西方比较音乐学的观念,还以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可以说王光祈一个人承担并完成了中外音乐的一次跨国界思想交流。
在当代学术界,王光祈的研究己成为经典,而围绕王光祈及其学术成果这一现象也成为一种研究方向,作为民族音乐学家研究这样一种前沿话题。
论及王光祈,就离不开中外音乐交流史上的王光祈,包括他的生平活动、个人经历和研究成果都包含在中外音乐交流的范畴中。
当下的“王光祈”这一名词于音乐史学或者民族音乐学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文献相关文献见表1。
二、文献综述以上20篇文献都是以王光祈为对象,探究音乐交流史视野下的王光祈为侧重点,而其中的每一篇都能找到各自的亮点。
结合每一篇的内容,笔者将其分为4类有着相同研究取向的文献。
第一类是研究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学术观点,共有6篇。
在这6篇当中,作者大部分也都是民族音乐学家,如管建华、高厚永、俞人豪、王耀华、杜亚雄等。
其中,《试评王光祈的比较音乐学观点》一文中认为比较音乐学是王光祈音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支持了王光祈在音乐各领域中的研究,而且对当时欧洲兴起的比较音乐学本身也有所推动。
王光祈音乐思想初探
---------------------------------------------------------------范文最新推荐------------------------------------------------------王光祈音乐思想初探摘要:王光祈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提出了建立民族性“国乐”的思想,发出中国音乐应在世界音乐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呼声,并希望通过音乐来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
本文对近五十年学界对王光祈音乐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王光祈先生的民族性“国乐”和“音乐救国”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证,进一步思考其音乐思想在当代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借鉴西方音乐文化成果推动中国传统“乐文化”的复兴。
4299关键词:王光祈;音乐思想;礼乐复兴;音乐救国Wang Guangqi Music Thought1 / 15Abstract: Wang Guangqi is a well-known musicologist and social activist of our modern times. In the early of 1920s, he proposed a viewpoint that a national music should be constructed, which made a call for Chinese music should occupy one position in world music, and he hoped to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music.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studies on Wang Guangqi’s music thoughts by academic faculties in nearly fifty years. Based on such studies, the national music and the thought that music saves the nation advocated by Wang Guangqi are both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depth. Meanwhile, in order to prompt the revival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culture, the paper further considers Wang Guangqi’s musical thoughts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national music, and makes a deliberation on how to take the achievements of western music culture for reference.Key Words: Wang Guangqi; musical thoughts; revival of rites and music; music saves the nation---------------------------------------------------------------范文最新推荐------------------------------------------------------ 目录摘要1Abstract.1一、研究综述2(二)改革开放之后到八十年代末到了八十年代,对王光祈的看法有所改善,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
1947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
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
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年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
创刊《音乐杂志》。
1922年12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
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世纪20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
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
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
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王光祈为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阐述与践行
一
“ 音乐 的价值 , 在现 在堕落 的中 国人 看来 , 似乎 已 经等于零 了, 没有一顾的资格 ……讲到 国固党 , 日日打
、
多角度 阐述 中国音 乐教 育 的重要 性 着招牌招摇 , 而孔 子所最重 视之音乐 , 则视 为 ‘ 末技小
道’ , 欧化党 , 则只看见外 国人之 国富兵强或科学发 达, 而对于欧洲文化源泉之美术 , 到处 弦歌不绝 , 则充耳不
育对青年人成长 的作用和对和谐社会 的功能。近代 以 来, 不少的仁人志士也倡导美育 , 强调音乐教育 的重要 性 。如梁启超 撰《 论幼 学》 , 强调对儿 童施行 音乐教 育 的必要性 ; 王国维撰《 论 教育 之宗 旨》 , 认 为美 育 ( 包 括
已经数见不鲜 了。……科学 的教育 , 在 中国可算有 萌
王光祈 一生音乐 著述 颇丰 , 但我们 在研究时多关 注其在 比较音乐学 、 音乐 史学 、 音乐 美学 、 音 响物理 学 等领 域上的成就与 贡献 , 而对其在音 乐教育领域 的努 力与贡献则少有 问津 。但是 , 笔者认 为, 其投身 于音乐 学事业的最根本 原由在于期望通过发展 中国音乐 教育
事业 , 达到改造 中国人 之人生 、 重 塑 中华 民族之特 性 、
然而 , 当时的中 国教育界 在思想 上仍然 对音乐 教
育认识不 足 , 甚至绝 大部分的 中国人 受落后 的传统观
念影响 , 把学习音乐 当做是可耻的 。正如王光祈所言 : “ 我们现在的 中国人 , 根本上对于 ‘ 愉快 的人 生 ’ 这种东
西, 始终不认 识 , 不 承认 , 所 以现在中国教育家 , 只把我
们青年造成一种爱 国工具 , 一个新式饭桶 , 他们的 目的
王光祈音乐美学的文化符号探究
“五四”时期,王光祈先生与李大钊、陈愚生、周太玄等人创办“少年中国学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音乐学家。
其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研究、中国传统乐制、中西方比较音乐学等领域都有卓越贡献,是近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之一。
近代以来,学界对王光祈先生的音乐学成果及其音乐思想的研究从未停止,但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置于现代民族音乐建设的探究却鲜有学者论述。
笔者通过对王光祈先生相关著述及有关王光祈音乐学成果的学术研究文献的研读,将对王光祈先生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要阐述,并置于现代文化大环境中探析它的价值,借此呼吁学界对其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视。
1 音乐美学思想之基础1919年“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
该学会欲集全国青年之力,为中华民族创造新的生命,在末世风气之中开辟新纪元。
学会旨在通过“研究真实学术”和“发展社会事业”两种手段来提高国民整体的修养和能力,以此来反哺实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社会改造,最终达到军阀专横,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振兴中华民族的目标。
王光祈先生提出社会改造设想,设想以“工读互助团”的模式来达到社会改革的政治理想;其次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倡导“礼乐”,试图通过对“谐和”精神的传播来感化和消除一切近代中国历史中的末世风气。
“少年中国学会”的社会理想倒映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受空想社会主义自身的局限性的影响,王光祈先生所设想的社会改良运动最终失败。
1920年,由于改良运动的失败,王光祈远赴德国求学,在对当时中国改良之道的重新考量过程中,正值德国比较音乐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德国的经历让他萌生出学习音乐的想法,试图通过音乐找寻一条符合近代中国的改良道路。
俞玉滋在《论王光祈的音乐思想》的序言中提到1920年赴德留学之后,王光祈才开始走上音乐的道路。
但是,他在德国一切音乐研究的思想基础,却是在中国同李大钊等人创办“少年王光祈音乐美学的文化符号探究朱彧舟(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系,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王光祈作为近代中国音乐学的奠基者,在德期间,在音乐学领域不断努力进行开拓性的探索,撰写了多部开创性著述,为中西音乐文化研究、中西方音乐教育以及中国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光祈和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之比较
王光祈和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之比较作者:徐双雨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9期摘要:王光祈和萧友梅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位的著名音乐家,他们都怀抱强国理想,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强国梦。
对二者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和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多启示,从而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展开在当今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王光祈;萧友梅;音乐思想;音乐教育思想1 王光祈的音乐教育思想1.1 时代背景及当时我国音乐教育的状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时期,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强.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清政府逐渐被降服、中国逐渐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19世纪末20 世纪初,新式学堂开始出现,西方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理念随之进入中国。
新式学堂的建立,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以“学堂乐歌”为标志的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从此拉开序幕。
1.2 王光祈的个人经历及与音乐教育相关的社会活动和学术专著1892年8月15日,王光祈出生于四川温江,他在童年时就喜欢吹奏笛箫,对音乐很有浓厚的兴趣,读中学时又对川剧很着迷,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音乐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08年,王光祈进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堂读书,1912年毕业于成都府中(即现在的石室中学)。
1914年,他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学习法律,并以以优异成绩(第二名)毕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他积极从事社会活动。
1920年4月,王光祈赴德国法兰克福学习政治经济学,1922年起,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小提琴。
一年以后,他决定放弃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转到柏林一所音乐学校,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音乐理论。
1927年,在王光祈考入柏林大学以前的四年中,他已在国内发表了《德国人之音乐生活》(通讯十篇)、《东西乐制之研究》、《欧洲音乐进化论》等众多篇音乐方面的著述。
王光祈进入柏林大学以后,以音乐学作为主课,学习了七个学期,课程包含音乐理论、钢琴、音响学、乐器学等。
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
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
53
一
王光祈(1892—1936)是中国现代音乐学奠基人之一,是
位多产的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集社会活动家、记者、汉学家、作家、诗人、学者、教师、旅行家、史学家、音乐学家等于一身。
由于目前学界对他在德国的生活和学术活动了解不够全面和充分,所以对他的学术成就及其在中国音乐学史上的地位做出评价并非易事[1]。
王氏生活在现代中国文化领域的中心,他对中国音乐学的意义类似傅雷在翻译界、冼星海在作曲界、鲁迅在文学界和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界的意义。
王氏的《中国音乐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价值是相同的,这两部著作产生的背景相似。
冯友兰到美国学哲学,然后写出了《中国哲学史》,王氏在德国学音乐,写出了《中国音乐史》。
二人的写作目的亦相似——为建立中国自身的哲学和音乐史体系。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生产了较大的影响,比较之下王氏的《中国音乐史》及他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的价值尚未被国人充分认识。
王氏或许是被研究的最多的一位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热一直在涌动,廖辅叔把他形容为当代屈原[2],赵。
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最新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王光祈是我国“五四”时期杰出的爱国主义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音乐理论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音乐理论遗产,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王光祈,字润?_,笔名若愚,1892年10月5日出生于四川温江县,1936年1月12日病故于德国波恩,终年44岁。
一、投身革命事业谋求救国之道王光祈的祖父王再咸是清代举人,善文能诗,曾任四川总督赵尔巽的老师。
父亲是秀才出身,曾经营铸锅业,但在王光祈出生前已去世。
王光祈出生后,由于家道衰落,只能靠母亲帮人洗浆缝补所得和叔伯们的接济为生。
王光祈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王光祈自幼就在母亲的教导下背诵诗词,年龄稍长又被送到私塾就读。
他的塾师是―位维新人士。
常向学生讲述“戊戌变法”和“六君子”的事迹,特别是关于四川人刘光第、杨锐为“维新变法”而慷慨就义的故事,给童年的王光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07年,赵尔巽接任清廷四川总督,为报王光祈祖父教诲之恩,不仅负担了王光祈母子的生活费用,还将王光祈接到成都,让他就读于成都第一小学堂高年级。
1908年,王光祈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丙班,与郭沫若、李?氯恕⒅芴?玄等人是同学。
当时,该校教师中不少人是有维新革命思想的名流,王光祈在良师的教诲和益友的帮助下,学习努力,思想进步,成绩名列前茅。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一书中,称王光祈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1911年,四川兴起“保路运动”,王光祈积极投入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
获知武昌起义的消息后,王光祈兴奋不已,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然而,不久发生了成都兵变,他储存银两的商号在兵变中遭劫,使他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遭受重大损失。
1913年,王光祈中学毕业后,找到一份报刊编稿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这段时间,他感到十分苦闷和无聊。
1914年春,王光祈抱着“要彻底打破现状,创造新路子”的志向,在亲友的资助下,出川北上,到北京谋求深造。
经当时任清史馆总裁的赵尔巽举荐,王光祈先到清史馆任书记员,同年秋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攻读法律,课余兼任成都《群报》和《川报》的驻京记者,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
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轨迹
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轨迹作者:杨倩婧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8期摘要:王光祈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一位多产的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记者、汉学家、作家、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音乐学家、旅行家、史学家、诗人、学者、教师等。
本文试图从历史的研究中挖掘出王光祈的音乐美学思想,同时也希望学界对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能够重视。
关键词:王光祈音乐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王光祈(1892-1936),字润玙,笔名若愚,四川温江县人。
王光祈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一位完全以音乐学研究为主要目标,将中国音乐、西洋音乐、东方民族音乐等等,都是他的研究范围之内。
而且他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音乐学家,以及中国现代音乐学奠基人之一,近代以来,音乐学科界对他的学术研究及其音乐思想挖掘从未停止,廖辅叔形容为他为中国当代的屈原,赵沨将他尊为爱国烈士,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是社会主义走资派,但关于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却鲜有学者论述。
试图填补这一学术理论研究空缺,诚然是笔者写作的初衷,本文从王光祈的相关著作中,或者是众多有关王光祈音乐学的学术研究文献中,试图对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轨迹进行叙述和梳理,以此呼吁学界对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视。
一、王光祈音乐思想形成的基础1920年王光祈选择远赴德国求学,以重新考量对当时中国的改良之道。
王光祈被德国音乐之于国家之于民族强大的威慑力所折服与感动,因此王光祈萌生了学习音乐的念头,于1923年9月,王光祈在《申报》上连续发表十篇题为《德国人之音乐生活》的通讯,王光祈的音乐生涯也由此起航。
然而在此之前的五四时期,王光祈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那时的他一心为了实现“少年中国”的社会理想而拼搏,并创办了“少年中国学会”试图改革当时的中国。
笔者查阅了1983-2013年以来在各期刊上发表的有关王光祈音乐思想基础问题研究的文献,总的来说,研究者们对于这样一个逻辑思维层面问题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大多都将王光祈音乐思想成形的基础比较笼统的归纳为王光祈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下致力于民族新音乐的创作,或者私人的情感生活方面,有的甚至未曾提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一王光祈(1892—1936)是中国现代音乐学奠基人之一,是位多产的百科全书式的传奇人物,集社会活动家、记者、汉学家、作家、诗人、学者、教师、旅行家、史学家、音乐学家等于一身。
由于目前学界对他在德国的生活和学术活动了解不够全面和充分,所以对他的学术成就及其在中国音乐学史上的地位做出评价并非易事[1]。
王氏生活在现代中国文化领域的中心,他对中国音乐学的意义类似傅雷在翻译界、冼星海在作曲界、鲁迅在文学界和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界的意义。
王氏的《中国音乐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价值是相同的,这两部著作产生的背景相似。
冯友兰到美国学哲学,然后写出了《中国哲学史》,王氏在德国学音乐,写出了《中国音乐史》。
二人的写作目的亦相似——为建立中国自身的哲学和音乐史体系。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生产了较大的影响,比较之下王氏的《中国音乐史》及他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的价值尚未被国人充分认识。
王氏或许是被研究的最多的一位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热一直在涌动,廖辅叔把他形容为当代屈原[2],赵54成《西洋音乐与诗歌》,即西洋艺术歌曲研究。
1927年35岁时在柏林大学音乐学院开始学音乐学。
1932年11月到波恩大学东方学院教中国文学,1934年获哲学博士。
1936年在波恩去世,在德国生活16年。
从31岁至44岁(1923—1936)十三年之间,他的主要兴趣之一是音乐学,陆续发表音乐专著17部、音乐论文21篇。
这些著述是对民族音乐学、音乐史学、声音心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评论、音乐与宗教、音乐与文化、音乐与诗歌等领域的研究,自然也涉及音乐美学。
王氏的博士论文(1934)《论中国古典歌剧》第十一章“中国音乐美学”是中文最早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的专论之一。
除此之外,《音乐与时代精神》、《音乐与人生》也集中讨论了音乐社会学和音乐美学问题。
另外,实质性地涉及音乐美学问题的著述还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西洋音乐史纲要》、《音学》、《音乐在教育上之价值》、《声音心理学》、《德国人之音乐生活》等。
本文首先对上述著述中表达的音乐美学观点、思想和体系概括作以介绍,然后提出一些看法。
二在《论中国古典歌剧》第十一章“中国音乐美学”中王氏明确提出审美特征是中国音乐的亚标题性,即“中国音乐能表达一定的形象内容”[5]。
王氏讨论的中国音乐表达形象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音乐的意义问题,确切地说就是音乐的标题意义。
王氏指出中国音乐的结构特征是运用节奏而非旋律和和声作为首要手段表达情绪。
从作曲技术方面王氏指出中国音乐的进行与西方音乐相反,多用变格终止[6]。
关于中国音乐落后的原因,王氏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被音乐伦理观念替代了,长期以来人们奉行孔子的“尽善”审美观,关心的是“善”而非“美”。
王氏将孔子“中庸”的审美理想与老子“摒弃感官刺激”的主张(五音令人耳聋)作了比较[7],并指出孔子偏好‘善’的中庸伦理音乐美学审美观和老子的五音令人耳聋观点对后世中国音乐产生了极大影响,在音乐创作中排斥丰富多样的作曲技法[8],制约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使得中国音乐误入歧途,导致了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这种卓见在七十多年后依然需要我们反省。
王氏认为中国音乐美学的主导思想是建立在孔子礼乐观之上的“音和——心和——政和”乐教学说,孔子与柏拉图同样看重音乐的教化作用,主张运用音乐的美育作用来平和人心,达到维系礼乐制度的目的。
王氏论文《音乐与人生》中比较了孔子与柏拉图音乐伦理思想的相似之处,这是东西方比较音乐美学的开拓性文字。
在《欧洲音乐进化论》的“自序”中,王氏较深入地阐发了“谐和主义”[9]。
王氏“谐和论”的中心是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延伸。
“自序”是一篇写宇宙精神和人类社会理想的诗篇式文章,在文中,王氏提出“谐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之道,“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特性,即民族性。
和谐分为三个世界的和谐,即人类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个体内心的和谐。
讲到“音乐谐和原理”,王氏指出,人类自身的谐和与音乐的谐和互相谐和起来,使人心旷神怡,音乐的魔力不仅可以感化人,而且可以感化动物,“不管你是人是兽,都要被他感动。
”[10]音乐谐和原理来自两方面,“‘礼’便是外面行动的一种节制,‘乐’便是内心生活的一种谐和,不过‘礼’‘乐’这两样东西,并不是各不相涉的,因为节制我们外面行动的礼法,只算是我们内心和谐和生活之一种节奏。
换一句话说,我们外面行动之所以必须如此,实由于我们内心谐和的要求必须如此,内心谐和生活,好比一种音调,外面如此行动,好比一种节奏,所有外面抑扬疾徐,都是依以内部谐和需要。
”音乐具有谐和、节奏、美感的特性,节奏训练具有修身的功用[11],个人内心谐和是做一个优秀公民的基础。
音乐之所以感人、具有魔力是由于音乐具有和谐作用,音乐通过其情感作用成为感化人类和发扬光大“谐和主义”的利器。
王氏讲的这种天人合一的音乐谐和原理也是他的社会理想,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圣高无尚。
王氏精致地区分了“谐和”与“调和”的根本不同,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音乐美育论。
在《欧洲音乐进化论》第九章“欧洲音乐进化概论与中国国乐创造问题”中,王氏提出了“国乐”的审美三原则。
王氏使用的“国乐”一词,类似今天的术语“民族音乐”。
优秀的民族音乐第一要代表民族特性,第二要发扬民族美德,第三要畅舒民族情感。
按上述三项条件,小曲不符合第二条伦理要求;中国古乐不符合第三个条件,不能畅舒现代民族感情。
而西洋音乐不符合第一个条件,不能表现中华民族特性。
《德国人之音乐生活》第十篇《音乐中之民族主义》一文较多涉及了音乐美学问题。
王氏在此归纳了西洋音乐与中国音乐的不同特点:第一,欧洲音乐生高贵之感,中国音乐生高山流水之思;第二,欧洲音乐弘扬战争文化,中国音乐代表和谐文化;第三,西方宗教音乐发达,中华民族生思于孔孟学说之下,孔孟不讲天国。
在《西洋音乐史纲要》第二章第四节王氏讨论了“艺术游戏”说的来龙去脉[12]。
《音乐之时代精神》中的第二节和第四节的内容用今天的表述即音乐社会学问题研究。
第三节“伦理学说之影响于音乐者”[13],即音乐伦理学研究。
王氏这一节或许是中国近代音乐伦理学研究的开山纲领。
第五节“美术思潮之影响于音乐史”讲的是艺术史的分期,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派的风格特点。
三以上介绍了王氏代表性的音乐美学思想,包括论中国音乐的亚标题性、论孔子的音乐伦理学、音乐谐和说、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的三大特征、论节奏训练的素质教育作用等。
下面对王光祈的音乐美学观点提出三点看法,这些看法涉及:1.音乐美学的定位,2.音乐的形式主义,3.东西方比较音乐美学等。
音乐美学55首先,王光祈明确提出音乐美学的概念和定位是在《西洋音乐史纲要》第二十八节“近代西洋音乐科学之发达”[14]。
这里音乐美学是系统音乐学的一个分支。
当今我国音乐美学界讨论的关于音乐美学的定位问题在王光祈的体系中表达得十分清楚。
王氏认为在系统音乐学体系中音乐美学是最高的学科,与音乐物理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伦理学等学科交织在一起,但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与音乐物理学、音乐心理学不同。
音乐美学研究包括音乐的本质、意义、形式、象征、社会功能等。
在西方古希腊的人文传统中诸如音乐的谐和、音乐的伦理作用及音乐的美这些问题构成了音乐美学研究的传统问题。
王氏并没有深入讨论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及音乐美学与系统音乐学的关系,但将音乐美学作为系统音乐学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对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王光祈将音乐美学置于系统音乐学中的同时,也从哲学和美学角度谈起过音乐美学,也就是说王氏体系中哲学家和音乐学家的音乐美学是共存的。
研究西方自下而上的音乐学家的音乐美学和自上而下的哲学家的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不得不说是从王光祈开始的。
其次,在《西洋音乐史钢要》第二十八节“近代西洋音乐科学之发达”[15]中,王氏极力推荐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一书。
在《音乐之时代精神》第三节中王氏又介绍了近代音乐美学中的“形式美学”与“内容美学”。
王氏属于折中的他律主义者,他认为音乐具有有限的表情功能,音乐可以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形象,即音乐的标题性。
王氏骨子里是孔子音乐伦理学的追随者,鼓吹音乐要弘扬民族美德,强调音乐的内容和社会作用。
西方近代的形式主义思潮在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没有立足之地,在中国人文传统中谈到艺术思想时,政治因素无处不在,且总是处于主导地位。
研究西方自律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不得不说是从王光祈开始的。
第三点看法是关于王氏在东西方比较音乐美学领域所做的开拓。
东西方比较音乐美学的研究始于王光祈。
东西方比较音乐美学本身是东西方比较音乐学中音乐思想比较的一部分。
王光祈是东西方比较音乐学的开创者之一,他精通中国传统乐论、熟悉西方乐论、对毕达格拉斯和孔子的音乐谐和学说十分狂热。
总之,关于音乐美学的界说、形式主义音乐美学、孔子与柏拉图的音乐美育论、音乐谐和说、音乐的造型功能和中国音乐的特点诸方面王氏提出了一些精辟见解,这些音乐美学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迪意义。
注释:[1]王光祈在德国的德文音乐学著述及其与德国民族音乐学派的关系已有中文文章发表,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王氏的德文论文。
[2]见廖辅叔.“独上昆仑发巨声——王光祈诗如其人”.人民音乐,1983(06)[3]赵.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博学的音乐学家王光祈——在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5(02)[4]王光祈.旅欧杂感.少年中国,1921(02-08)[5][6][10][11][13][14][15]四川音乐学院编.王光祈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9.222页,223页,353页,103页,531页,520页,520页[7]在《中国音乐之理想中》王氏认为德国精神病患者多的原因可能部分的是由于音乐的过度刺激。
在《中国音乐短史》中王氏重复了他对孔子音乐观的态度。
[8]王光祈在《论中国音乐》一文中第四节“中国音乐之理想”中阐述了与其博士论文中“中国音乐美学”一章中类似的看法。
从时间上讲《论中国音乐》1927年发表,早于王氏1934的博士论文。
[9]王光祈在《欧洲音乐进化论》“自序”中较深入地阐发了“谐和主义”。
[12]这里提到了Charles Darwin, Herbert Spencer, Wallace, Fritz Braun,Karl Groos, Hacker, Karl Bucher, Karl Stumpf, Fausto Torrefranca等人的观点。
实习编辑:谢寅睿作者简介:巩小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艺术研究中心教授,墨尔本大学哲学博士王光祈著作王光祈音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