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单桔平;周丽颖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6(000)032
【摘要】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基层民众人口众多,研究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有利于改善民众与政府关系,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主要表现为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组织形式多样、参与程度参差不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基层民众政治参与认知与效能感不足,民众与政府人员关系不甚和谐,参与制度创新不足、机制改革缓慢.要优化基层民众政治参与,应加强教育建设和普法宣传,营造基层政治参与文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民主基层政治制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页数】2页(P143-144)
【作者】单桔平;周丽颖
【作者单位】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1
【相关文献】
1.让农村妇女撑起政治参与“半边天”——我国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现状与原因探析[J], 赵佩
2.关于当前我国基层民众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思考 [J], 侯瑜
3.探析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 [J], 潘莲娣
4.从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 [J], 高玲玲;
5.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 [J], 郭红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基层民主治理是指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基层地区开展民主管理、政府服务和社会管理活动的一种治理方式。

在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当前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积极探讨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分析1.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在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主要包括选举、政治咨询、社会监督和议事决策等方面。

当前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公民参与的渠道和机制不畅。

一些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不高,缺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行动。

一些干部和公务员在开展基层民主治理活动时,存在理解不到位、支持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区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状况、政府管理能力等,都会对公民政治参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公民的政治意识、参与意愿、组织能力和信息获取渠道等也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二、路径分析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水平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水平是基层民主治理的重要内容。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政治宣传教育、提供政治参与指导和培训等方式,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参与能力。

2.健全政治参与机制,拓展公民参与渠道3.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是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加强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理念,提升他们开展基层民主治理的能力。

政府还可以通过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支持。

4.改善政治参与环境,营造良好参与氛围改善政治参与环境,营造良好参与氛围是基层民主治理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提高治理效能等方式,改善政治参与环境,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基层民主治理是指基层社区、村庄和居民委员会等地方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治的一种治理模式。

在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基层民主治理有效运行的关键。

目前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路径,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现状分析1. 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较少在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仍然比较少,大多局限于一部分关心政治事务的人。

大部分居民对政治事务较为冷漠,只是在选举时出现,对村务管理和社区建设缺乏长期参与和关注。

2. 参与方式单一目前,基层居民参与政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选举产生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成员,少有其他形式的参与。

这种单一的参与方式容易导致民众参与的热情低下,影响了基层民主治理的有效运行。

3. 参与意识淡薄在基层居民中,政治参与意识较为淡薄,许多人认为政治事务应该由专业人士来处理,对自己参与政治决策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政治参与意愿不足。

4. 参与程序不够透明和公开在一些地方,基层民主治理的参与程序不够透明和公开,公民难以获得参与信息和权利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二、路径分析1. 宣传教育提升参与意识针对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政治参与知识讲座、开展政治参与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居民关注和了解基层民主治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拓宽参与渠道要拓宽基层居民的政治参与渠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展民意调查、举办居民议事会、建立网上政治参与平台等方式,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民主治理中来。

3. 加强基层治理透明度要加强基层治理的透明度,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可以通过及时公布村务和社区事务的决策信息、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加公众对基层民主治理的信任和参与热情。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基层民主治理是指各级政府在行政区域内推动民主政治的一种方式。

在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和环节。

公民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过程,也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和履行政治责任的表现。

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对于基层民主治理的效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路径分析,以找出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目前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比较薄弱。

一方面,部分公民缺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对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关心度不高,对政府和组织的工作缺乏信任和参与的积极性。

政府在基层民主治理中的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渠道,公民参与度低,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有待提高。

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是建立公民参与的机制和渠道。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公民参与的制度和途径,包括公众意见征集、听证会、社区议事会等形式,确保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

政府应当及时公开和透明化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鼓励公众参与,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三是加强公民社会组织的建设。

公民社会组织是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促进公民通过社会组织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发挥其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作用。

四是加强公民参与的法治保障。

政府需要依法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和自由,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机制,保障公民参与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对于侵害公民政治参与权益的行为,要加强法律监管和惩处,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法治保障水平。

提高基层民主治理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主动作为,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供公共政策和决策的公开透明和参与机会。

公民也应当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共同推动基层民主治理的健康发展。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作者:魏芊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渠道、意识也发生着变化,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各区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达到的预期效果也不一致。

从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现实意义、现状及路径分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基层治理;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11.0841 公民政治参与理论与现实意义1.1 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民是否有权来为自己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绝对肯定的,因为国家制度如果不再真正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而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和实现民主权利的途径和体现。

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既是对自身民主权利的行使,又能体现当家做主的主人意识和社会主义国安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参与,基层社会的治理更需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在实践中形成历史经验,升华成理论从而指导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这从理论层面上,给予我们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提供指导。

通过形式多元的公民政治参与,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借助主客体的平台,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预期效果,达到政治权利的保障,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为政治理论研究的提供基础资料。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就是要把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放在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上,因此,公民的政治参与直关基层民主治理及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基层民主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出路——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

基层民主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出路——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

基层民主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出路——以广东珠三
角地区为例
赵中源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公民政治参与状况是基层民主实践状态的集中体现.从政治认知、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参与效能感三个维度对广东珠三角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的领域越来越广,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深,参与的技术与能力也日益提升.但一些基层党委政府治理理念落后、宗族势力干预、资本幕后操作等外部因素,以及基层民主制度的探索与安排滞后、公民个体文化素养和参与动机的差异性等内在因素仍在一定程度阻碍着基层民主实践中公民的政治参与.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在完善参与的制度体系、扩展参与的领域与层次以及优化参与的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总页数】7页(P67-73)
【作者】赵中源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卫生执法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和公平性分析
2.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与管理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分析
3.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
4.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现状与思考——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两市一县地区为例
5.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基层医院糖尿病病人足部危险因素及风险等级的现状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改进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改进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和同 意战线理论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 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 派通过多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各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优秀人才到国家机 关担任领导职务,实行多党合作公事。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第一,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是制约我国公民
政治参与的客观条件。 第二,文化层次、传统政治文化是影响我国 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第三,社会政治、心理条件也制约着我国公 民的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针对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和特征,在 总结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应 努力挖掘现有体制内的政治资源,不断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开拓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建立畅 通的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机制,探寻有效解决现 存问题的路径,从而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逐步 走向成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的改进
(一)从传统的革命型政治参与向现代建设型政治参 与范式转换 首先,在参与取向上我国公民表现出积极的建设性 心态和行为模式。 其次,坚持政治参与方式的合法性。 再次,在参与目标的选择上以“利己而不损人”为 准则。 最后,政治参与被当作推动政治渐进性发展的工具 性手段。
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包括投票、选举、 主动接触、政治结社、社会协商对话、人民 信访、基层群众自治、民主评议政府等,广 大民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政治参 与这一近代政治概念正逐步融入当今社会, 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 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1432016年/第三十二期/十一月(中)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单桔平周丽颖(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摘要政治参与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基层民众人口众多,研究基层民众政治参与有利于改善民众与政府关系,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

我国基层民众政治参与现状主要表现为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并存、组织形式多样、参与程度参差不齐。

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基层民众政治参与认知与效能感不足,民众与政府人员关系不甚和谐,参与制度创新不足、机制改革缓慢。

要优化基层民众政治参与,应加强教育建设和普法宣传,营造基层政治参与文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民主基层政治制度,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基层民众政治参与对策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11.069Th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Grassroo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SHAN Juping,ZHOU Liying(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 410138)Abstrac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political rights of citizens,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At the grassroots level,the stud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In our country,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grass-roots peopl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existence of institutional and non institutional,diverse forms of organization,and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is uneven.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lack of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 is not very harmonious,participate in the system of innovation,the mechanism of slow reform.To optimize the grassroo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of construction,build-ing grassroo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ulture,establish 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grass-roots democracy political system,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oriented government.Keywords grassroots people;political participation;countermeasures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乡村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创新路径

乡村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创新路径

乡村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创新路径乡村治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以完成乡村治理的政治诉求。

在目前情况下村民参与意识淡漠、参与途径单一,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容居于表面化、缺乏公共事务决策、监督参与的制度保障。

因此要构建乡村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制度体系,同时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

标签:乡村治理;居民参与;创新1乡村治理中居民参与的必要性传统农村社会是建立在乡规民约基础上的自治性社会生活共同体,与国家政权相区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了大规模的权力介入,这时期,单向度的政治整合成为基层秩序整合的主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个体从集体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城乡流动壁垒的破除,农民对政府的行政依赖性大大降低。

农村日趋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的态势。

在新的时期,乡村治理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以完成乡村治理的政治诉求。

首先,乡村治理中的居民参与能够整合不同居民利益诉求的需要。

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会的封闭性被打破,农民不再局限于土地,非农职业成为农民谋生的方式之一。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农民的经济理性日趋明显,随着在外务工经历的增多,农村居民的视野逐渐开阔,城市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逐渐进入农村。

传统的乡村秩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遭遇重构,农民的价值诉求与权利诉求日趋彰显。

在农村居民价值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治理能够解决治理资源不足问题,同时居民的充分参与也能优化治理结构,解决单一治理主体的问题。

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和谐变迁,因此乡村治理必须建立在居民需要的基础上,整合不同利益诉求,农村居民的参与能够充分整合不同居民利益诉求的需要,从而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

其次居民参与乡村治理能满足农村日常管理及居民自我实现的需要。

乡村治理的目标是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满足农村居民的利益需求。

对于村委会等自治组织来说,村干部由于角色的多样性以及时间、精力的有限性,很难对乡村治理的每一事务做到面面俱到,面对农村居民的需求以及农村发展的未来需要,必须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性作用。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有显著的改进,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参与不平衡、非制度化参与、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从观念、体制、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并提出推进和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意识,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现状措施政治参与其概念来自西方政治学,就其广义而言是指公民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治体系施加影响的活动,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切实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的研究,对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政治参与的现状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政治参与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它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民主化,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强化自己的功用与效能。

追求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民主政治的精神显示,也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所趋向的核心内容。

根据国情的发展,适度的政治参与是必要的,这是保障社会发展有序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公民参与的总体水平显然滞后,尚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从实践中看,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部分政治参与的动机表现为政治取向和利益取向并存的状态改革开放后利益原则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演变为某些人参与政治的一个主要驱动力,也就是说政治参与成为人们利益实现的重要途径。

现代公民政治文化下,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是一种自觉意识,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机还缺乏由利益取向到政治文化的进一步深(二)不同地域、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程度和质量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基层民主治理是指政府及其他社会群体通过协商民主、直接民主等形式,调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实现各级民间组织和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

公民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治理的核心内容,其现状和路径对于推进基层民主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民政治参与现状1.参与意愿低。

基层民主治理需要广泛的公民参与,但是由于公民政治参与权益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知识和技能水平不高、政治环境不良、社会信任缺失等原因,很多公民对基层民主治理缺乏积极性和热情。

2.参与渠道单一。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监督主要依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居民代表等代表性组织,缺乏多元化、灵活化的参与渠道。

很多公民参与感受到代表性组织与基层民主治理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3.参与形式单一。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监督的形式主要是听取汇报和提建议、意见,缺乏深度、广度、互动性和协商性。

一些公民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往往很难真正得到认真对待和采纳。

1.加强参与意识的宣传教育。

加大基层民主治理宣传教育的力度,提升公民对于政治参与权益和基层民主治理制度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激发公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2.创新多元化的参与渠道。

建立多元化、灵活性强的参与渠道,如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主题式民间普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等方式,以便更多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监督。

3.拓展多样化的参与形式。

多开展协商式、互动式、沟通式等丰富多彩的参与形式,如举行公民议事、民间公审、公众听证会等方式,扩大公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真正体现民主协商的实质。

4.建设信任和互动机制。

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信任和共赢的机制,以便形成更加和谐、稳定、便利的基层民主治理。

例如,建立信息公开、投诉和反馈机制、加强征求和听取公民意见的程序规范等方式,从而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紧密互动。

总之,公民政治参与现状的提高和公民政治参与路径的拓展对于深化基层民主治理、发挥公民主体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价值。

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缺失和实现途径-2019年文档

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缺失和实现途径-2019年文档

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缺失和实现途径一、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现状1.公民政治参与基本制度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十年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很大进步,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大众传媒制度、信访制度等。

各个制度相互协调,在不同的层面上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效实施,大大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

2.公民政治参与运行机制不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完善,不仅体现在公民参与具体制度制定的缺失上,还反映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

一方面,从具体实践活动看,公民政治参与权还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

虽然宪法和相关法律对公民政治参与权作了相关规定,但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的部门法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

另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上,当前我国公民立法参与还存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立法参与机制。

3.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的操作性不强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宪法和法律中都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方式等作了相关规定,但这些规定更侧重于公民参与的实体性规范,缺少程序性的规范。

由于法律对于公民政治参与的规定带有明显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使得公民在实际的政治参与中缺乏有效操作性的法律依据,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效能,给公民政治参与带来了许多问题。

伴随着缺乏有效性操作程序和步骤的法律规定可能导致:一方面,公民原有的合法政治参与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另一方面,公民在正常的法律途径受阻后,常常被迫逃脱制度之外,进行制度外的非法政治参与。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部分因制度困境造成。

各级主管部门本着严防死守和将群体性事件“消灭在萌芽阶段”的理念,对群体性事件采取高压的策略;而民众利用“不闹不解决、闹就解决”的机会主义心理,采取非制度化的处理方式。

双方都力图逃避制度的规制,简单直接地处理问题,这恰恰是制度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操作性,使制度缺失了原有的功能。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基层民主治理是指在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的民主政治活动和民主管理事务的过程。

公民政治参与是基层民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民主决策、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路径。

在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以下现状:1. 参与渠道单一。

在基层社区,公民政治参与主要通过居民委员会选举、社区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途径进行,但是参与渠道单一,公民的参与范围和深度受到限制。

2. 参与意识淡薄。

部分公民对基层民主治理缺乏兴趣和了解,存在参与意识淡薄的情况,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度不足。

3. 参与权利受限。

在一些地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受到限制,存在选举操纵、民意被篡改等情况,一些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分析**1. 制度需完善。

基层民主治理体制和机制尚不够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需要更加完善,并且需要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2. 参与方式有限。

目前的基层民主治理主要通过选举和会议等方式进行,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参与需求。

需要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让更多的公民能够参与到基层民主治理中。

3. 参与过程不透明。

一些地方的基层民主治理中,参与过程缺乏透明度,导致公民缺乏对民主决策的信任和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路径,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效果和积极性:2. 拓展参与途径。

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可以通过社区磋商、民意调查、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让公民能够更加便利的参与到基层民主治理中。

3. 加强公民培训。

在基层开展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培训,提高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公民的政治素质,为其参与基层民主治理提供更好的条件。

5. 加强社会组织。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路径探析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路径探析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及路径探析作者:楚燕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9期摘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基层干部腐败现象严重,民主监督体制不健全等。

对此,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来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现状;路径探析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6-0036-02“基层民主政治是指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具体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1]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众手中权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民主程度。

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幅度提高农村自治组织选举制度的透明性,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

但是,由于目前农村发展存在众多困扰,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也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必须首先发展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内涵及发展意义(一)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内涵所谓基层民主,就是指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和国家管理的政治制度。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具有自治性,它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内容,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是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是农村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形式,构成了农村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农村政治的重要载体。

人大参与基层治理的价值和路径

人大参与基层治理的价值和路径

一、人大参与基层治理的价值内涵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并提出打造“8个高地”的具体目标。

其中,“高水平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为新时代人大工作赋予广阔舞台、提出新的课题、明确更高要求。

平安浙江、法治浙江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的关系,实质是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有学者从持续民主、真实民主、广泛民主、协商民主四个法治向度阐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1]。

也有学者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当以人民享有广泛权利、人民全面参与法治建设、国家治理高效、社会和谐稳定、权力运用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法治检验标准[2]。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质上是人民高效参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中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治理。

”[3]基层治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果,基层治理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参与。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迁客观要求将国家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落实到基层,全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4]需要各级人大发挥自身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履行立法、监督等职能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助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支持、政府协调、司法保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

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从而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的重要理念。

二、人大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意义(一)彰显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李章军谢崇科人大工作探讨人大参与基层治理的价值和路径推进基层人大,特别是代表联络站与基层治理平台融合共建,通过强化服务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督政议事等路径,有利于彰显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

024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及路径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及路径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及路径内容摘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命题的提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发展社会组织,培育公民文化等方面加以推进。

扩大与有序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关键词,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关键词:扩大有序公民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提出早在古希腊时期,城邦社会的民主实践为政治参与理论的发源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日常生活,就某个问题大家聚集在公共场所进行辩论,这种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管理的形式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充分肯定,所以他在《政治学》一书中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这句话也经常被人们引述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随着实践的发展,一些西方政治思想家如卢梭、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等对公民参与有不同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非常重视政治参与问题,其中列宁认为:“除了吸收工人和农民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官僚主义。

”国内政治学者王浦劬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根据上面对政治参与的分析,可以发现政治参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讲,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指普通公民,而不包括政府工作人员;政治参与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的手段必须具有合法性,暴力的武装政变、暗杀等行为不属于政治参与的范畴;政治参与的目标是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等,如果公民不以此为目的,其行为就不是政治参与。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最近中东、北非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究其原因可谓是错杂复杂,但上述国家未能处理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重要原因之一。

该地区的一些国家长期处于专制或半专制状态,民众的意见和愿望长期压制在心里得不到表达,一旦爆发就会像火山一样释放出无穷的威力,以致造成政权更迭,社会动荡。

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优化

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优化

加 了人大 、 政协 、 工商联等组织 。 私 营企业主 的政治参与具有 很强 的务实性 , 他 们参与政治 的 目的 , 更 多的是为 了获得 政

二、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4 0・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 , 政 治 制 度 的不 断 完 善 , 当前
私 营企 业 主 政 治 地 位 的认 可 , 一些私营企业主也逐步产生 了
我 国公 民政治参与的 自主意识 增强 , 政治参与水平有 了很大 较强 的参政欲望 , 有较强经济实力 的私营企业主基本 上都参
员参 与和消极参与三种类型 。改革开放 以来 , 市场经济 的发 和政府职能转变 的深入 , 包括社会 团体在 内的民间组织开 始 展, 激 发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 为人们的政治参与提供 了更 多 全面发展 , 数量增加 , 种类增多。据民政部的统计 , 截至 2 0 1 2
的条 件 , 人 们 的 自主参 与 增 多 。 尽 管如 此 , 也存 在 一 些 动 员参
行 为能 力 以及 行 为 的表 现 ,可 将 政 治参 与分 为 自主 参 与 、 动
4 . 个体参与与群体参与并存 。
在 政治 参 与 发 展 的 最初 阶段 , 个 体 政 治 参 与 一 直 占有 很 大 的 比例 , 公 民 的组 织 化 程 度 不 高 。随 着 我 国 经 济体 制 改 革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生阶层由于近几年大量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加上党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可见在选举中人一私营企业主政治地位的认可一些私营企业主也逐步产生了较强的参政欲望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私营企业主基本上都参加了人大政协工商联等组织
湖 北 社 会科 学 2 0 1 3年第 1 1期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分析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分析

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分析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在农村基层治理中,民主参与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地域广阔、信息闭塞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居民的民主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基层治理效果不佳。

因此,分析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对于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村居民的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理结构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农村基层治理主要由村委会和居民代表大会构成,但现实中存在民主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首先,村委会成员的选拔和任命不够透明公正,导致一些村干部权力过大,民众参与的机会不够。

其次,居民代表大会在议题的确定和决策上缺乏积极参与,往往只是形式化的“傀儡机构”,无力代表真正的民意。

三、信息传递和公开度问题民主参与与信息传递和公开度密切相关。

农村信息传递渠道有限,往往由村委会掌握着决策权,不同意见的民众无法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难以积极参与。

同时,基层治理中信息公开度不高,决策过程缺乏公开透明,影响了居民对决策的理解和认同。

四、农村居民参与意识的薄弱农村居民参与意识的薄弱也制约了民主参与的发展。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习惯于“等靠要”,缺乏对权益保障的主动意识,对决策的参与兴趣不高。

同时,农村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民主参与的意义和方式也缺乏了解,限制了他们积极参与的能力。

五、负责人素质与服务能力的不足农村基层治理中,一些负责人的素质和服务能力也是制约民主参与的因素之一。

一方面,一些村干部缺乏法律法规意识和管理能力,不善于倾听居民需求,难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缺乏服务意识,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导致居民对村委会的不信任感。

六、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薄弱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薄弱也是影响民主参与的因素之一。

目前,一些村委会的运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自治体系,缺乏对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监督。

这就使得村民的权益保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

七、建设多元化参与平台为解决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民主参与问题,可以建设多元化的参与平台。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随着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体制的日益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民政治参与是基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公共事务和政治选择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践中,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现状1、参与意识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思想观念不够成熟。

一些人缺乏对民主思想的理解,或者对基层民主治理体制的作用不够了解,甚至对公民政治参与持冷漠态度。

2、参与层次不齐。

当前,在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主要包括选举、听证、开放式问责、社区公共事务协商等形式。

但这些形式的参与并不是每一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的,因为受教育水平、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部分群体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政治。

3、参与方式单一。

在基层民主治理过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单一,对于不同的公民参与需求没有完全满足。

有些地方的群众会议、听证会等形式过于简单,缺少更加多样化、灵活响应的形式,无法真正体现出公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二、路径1、加强教育。

要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有必要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宣传教育、开展公民准则和道德规范教育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基层民主治理的意义和形式,提高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2、丰富参与层次。

为了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基层民主治理,我们应该适度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和层次,让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其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居民议事会、社区代表会等基层组织的方式,整合公民间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制定“如何开展参与”员工手册等营造公民政治参与氛围。

3、实现多元化参与。

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参与需求,我们应当推进多元化参与方式。

比如,丰富基层民主治理的形式和渠道,设计和制定移动端应用和QQ、微信直播等等新媒体手段,推动便捷化参与程度。

总之,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路径分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我国公民政治参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公民政治参困境及路径选择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及路径选择摘要: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制约因素入手,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重点探讨了如何才能走出政治参与的困境。

本文提出了在政府中建立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以期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政治参与;网络民主;智能管理信息系统一、政治参与的内涵政治参与就是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①。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公民,是公民自上而下影响政治的过程。

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

第四,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还包括行动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1、信息公开难度大信息公开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

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政府的民主化程度。

尽管中央政府做了大量宣传,但一些地方政府对信息公开毫无思想准备,不知道什么信息应该公开,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公开。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际效能,增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

2、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或者过分强调阶级斗争,或者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致使社会生活政治化,公民政治权利容易遭到忽视。

由于参政渠道局促,驱使一部分人转向逃避政治。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受传统政治文化遗产的影响,公民在政治参与方面有一定的顾虑。

3、政治参与边缘化政治参与边缘化较明显地体现为神圣的政治参与地位和微弱的政治参与功能的错位。

政治参与的象征意义超过实质意义,难以对公共政策产生真正影响。

从政府管理体制来看,一方面,当下的政府管理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难以摆脱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主要职能仍体现于”管、审、批”,缺乏积极的服务意识和清楚的政府权力边界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11期
173
㊀作者简介:魏芊(1987-)
,女,硕士,西华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及路径分析
魏㊀芊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摘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政治参与形式㊁渠道㊁意识也发生着变化,受政治㊁经济㊁
文化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各区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达到的预期效果也不一致.从公民政治参与的理论㊁现实意义㊁现状及路径分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基层治理;公民政治参与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 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11.0841㊀公民政治参与理论与现实意义
1.1㊀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 人民是否有权来为自己建立新的国家制度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绝对肯定的,因为国家制度如果不再真正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 而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和实现民主权利的途径和体现.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既是对自身民主权利的行使,又能体现当家做主的主人意识和社会主义国安的本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参与,基层社会的治理更需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在实践中形成历史经验,升华成理论从而指导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在城乡社区治理㊁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㊁自我服务㊁自我教育㊁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这从理论层面上,给予我们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提供指导.通过形式多元的公民政治参与,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借助主客体的平台,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预期效果,达到政治权利的保障,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为政治理论研究的提供基础资料.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㊁政府负责㊁社会协同㊁公众参与㊁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就是要把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放在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上,因此,公民的政治参与直关基层民主治理及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1.2㊀现实意义
自2004年以来,我国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各类方针政策的制定也以注重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基层治理要紧跟国家治理现代化步伐,以促成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构建.公民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利于对我国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实现.据2017年的人口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近14亿,
而农业人口近9亿,可见,基层的民主化治理水平直接
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民主化治理水平.营造政治有序㊁高效参与的政治环境,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政治参与㊁政治文化㊁政治发展㊁治理决策㊁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现阶段,国内外学界对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大多集中在内容㊁形式㊁制度㊁法制层面上,甚少有从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学㊁社会学研究意义着手,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参与意识来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从而实现农村基层的 善治
.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水平能不能取得实质性的
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农村民主政治是不是取得真正实质性发展,要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不是获得显著提高 .因此,农村及农民的深刻变化才是我国社会变革中的最深刻变化.基层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从而应影响着整个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对经济㊁政治的文明发展产生影响.众多的学者通过对我国基层治理中民众对公共社会管理事务的民主评议㊁民主监督㊁民主决策㊁民主管理进行调查,发现民众严重缺乏参与意识,对法律赋予其的民主及政治权利趋于敷衍的态度,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因此,应从加强群众政治参与㊁政治文化㊁政治发展㊁政治决策㊁经济建设㊁制度保障㊁渠道拓宽㊁形式多元㊁组织建设等方面树立群众参与意识,建立自治思想,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升农村基层现代化治理水平.进一步加快和实现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健全.
2㊀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现状
基层治理的目的就是实现基层的善治,基层民主治理是实现基层有序治理的保障,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高效的政治参与是核心.就组织体系构建本身看,只有组织体系内的每个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确保组织的良性运转.正如基层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在社会组织体系内的生存,必然受到社会组织体系的各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生态环境㊁文化软环境㊁社会发展现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的约束,并对社会组织体系的运转产生不同的认知反应,或是认
政策与商法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11期174㊀㊀
同㊁反对㊁焦虑㊁甚至无谓等态度.这一原理要求各组织体系构建者要充分吸纳每个个体的信息反馈,并从
善 治理,从而促进组织体系本身稳步㊁良序发展.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治理㊁
民主决策是议事规则.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 杜威强调: 民主必须始于公民的家园,而这个家园就是我们邻里的社区,借助于家庭和邻里组织,公民性格得以稳步地形成,公民特有的草根思想得以逐步地确立 .而在农村的管理和自治过程中,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事例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村民自身的文化素养不高㊁ 官本位 思想及自身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淡漠的政治参与观和村级组织中长期的少数人 民主 ,致使部分人的不同声音得不到认可,导致村级事务议事过程中的 一言堂 现象盛行,打击了这部分人的参与积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部分农民的缠访㊁闹访过度维权,部分农民在村民评议集体决策事宜时不表态,从众心理和自身文化素质低等原因导致民主议事决策流于形式,在选举过程中不尊重法律赋予的权利,随意或者出于自身利益任人唯亲,断章取义的网络传播加大了基层民主治理的难度.谢莉 安斯汀在
«公民参与的阶梯»中表述:公民参与是一个公民权力的范畴.它涉及权力和资源的重置,使得那些被排除在政治和经济过程之外的尚未享有公民权益的人,能够被包容在未来的发展中.它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使得未享有公民权益的人能够参与到信息分享㊁目标和政策确立的过程中 总之,公民参与是一种方法用以促进社会改革使人们能够分享富裕社会的资源.因此,有序㊁合理㊁高效的政治参与是现阶段农基层治理的重点.
3㊀基层民主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路径及对策
分析
3.1㊀创新政治参与方式㊁
渠道,拓宽参与层面根据相关法律和目前基层公民政治参与形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参与方式:公民参与村级选举㊁村级及乡镇等阵地行政事务参与(个体)㊁电子政务参与㊁信访㊁集访(组织)㊁民主协商㊁代表制听政㊁议政等.
随着网路时代的到来,个人聊天工具的增多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政务㊁电子政务正在成为高效㊁便捷政务的主推载体,网路表达个人诉求已不再是新鲜事,并且正不断发展成为新载体㊁新趋势,同时由于其隐匿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吸收到社会不同的声音,更能直观的反应基层民主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时提供依据和考量.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公民参与形式和载体也能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3.2㊀提高政治参与信任度㊁满意度㊁认同感,吸纳反馈意见
社会体系的构建和运转有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在公民政治参与中参与的主体是指政府㊁国家行政人员㊁村(社区)自治组织㊁协会及社会团体等群团组织;参与客体是指公共事务参与㊁公共事物运行体系规则以及参与平台和载体,参与主客体的同步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主体构建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以组织者㊁治理者的思维进行社会环境的营建,以参与的信任度㊁满意度和认同感为导向,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做出高效的施政方略.客体的建设要根据治理意图和民众的诉求进行合理布局,避免政令不畅和渠道阻塞.因此,在公民政治参与满意度㊁认同感和信任度的提升过程中,既要兼顾主体本身的引导性建设又要借助客体平台建设.
3.3㊀构建政治参与文化软环境,
培育参与意识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基层民主治理中,要树立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才能为政治参与提供思想基础和行为保障.中国三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 官本位 思想根深蒂固,致使无论是 官 还是 民 均不重视公民政治参与作用的发挥,在大多数的村级组织议事和民众参与行政事务过程中,通常是为 官 的一方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一言堂 成为议事常态.这也充分反映出政治参与文化和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缺失.因此,在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中,要加强政治参与文化的建设.研究发现,地域差异导致不同地域间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参与度不同,因而参与的效果各异.同时,由政治文化形成的政治伦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效果.政治文化的缺失易导致政治建设的无序化,更不易实现预期的民主效果.政治文化的培育利于公民参与意识的养成.
3.4㊀着力政治参与经济建设,
夯实物质基础库伊曼和范 弗利埃特提出: 治理的概念是,它所要创造的结构或秩序不能由外部强加;它之发挥作用,是要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互相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揭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少学者的调查结果也说明,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的积极性㊁发言权㊁个人威望和预期效果均受到个体经济水平的影响.由此,要提升区域内的公民政治参与度,发展本地的经济是必要条件.针对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现状,找准经济发展着力点,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个体经济实力的提升,确保公民政治参与作用的正常发挥,以达到基层民主治理中的公民政治参与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美]约翰 克莱顿 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 ].孙柏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美]全钟燮.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解释与批判[M ].孙柏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 社区治理研究[M ].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