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家国情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国家?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写作背景
•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 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 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 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 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 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 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 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 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深刻,更显得悲哀凄
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 所谓以血书者。‛结合对《浪淘沙令》《虞美 人》的鉴赏分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李煜后期作品,如《浪淘沙令》(帘外 雨潺潺)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血写的书‛ 中蕴涵着他的深挚的身世之感, 他的‚血的经历‛,融会了人类生存中的失意 之悲。这种悲是他个人的,也是人人的,所以 具有永恒的魅力。
上片: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 下片: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
抱负。 决心和信心。
内容小结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 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 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 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 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 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 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 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思想感情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 自莫凭栏‛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 声,解为‚勿‛;一读去声,同‚暮‛, 解为‚黄昏‛。你赞成哪一种读音和理 解呢?说说你的理解。 ‚莫‛有不同理解: ‚莫凭阑‛意思是不要凭阑,而 ‚暮凭阑‛则是在黄昏时凭阑。 两种理解皆通。
一,从时间顺序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
《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 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 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张俊)、韩(韩世忠)?” 曰(朱熹):“张、韩所不及。” 问(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曰(朱熹):“次第无人。” 文天祥评价岳飞: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 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 世谁能及之。 孙中山评价岳飞: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张其凡教授评价岳飞其军事才能: 指挥大兵团,发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 间,唯岳飞一人而已。他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先秦时期,爱国主义始于“大一统”观,是君国合一的思想 雏形,从《孟子》、《左传》和屈原的《哀郢》都有所体现。 汉以后,“中国”概念得到了强化,当国土沦亡之时,思想 文化的反抗比武力反抗更强烈,以至于出现了“爱国诗派”。 从屈原、陆游、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到元好问、张炎、 蒋捷、刘辰翁、刘克庄、林景熙,无不充分展示了爱国思想。 近代,爱国观念发生了转变,反帝、反封建与忠君爱国彻底 分家。这一时期爱国诗词的作者,有的本身就是反侵略战争 中的民族英雄,如林则徐、邓廷桢;有的是救亡图存的改革 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还有的是民族革命的先驱, 如孙中山、黄兴、秋瑾等等。这些诗人的忧患意识为救亡意 识所取代。
自主鉴赏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宋《西清词话》认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
贪欢”为“独绝”。为什么会这样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自莫凭栏”
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声,解为“勿”; 一读去声,同“暮”,解为“黄昏”。你赞成 哪一种读音和理解呢?说说你的理解。 词结句唐圭璋认为:四种了语,合作一处作结。 请你说说是哪“四种了语”。
杜牧的爷爷曾为三朝宰相,杜牧是典型的「公子哥儿」。 偏这「公子哥儿」又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整日呼朋唤友游 山玩水,夜夜醉卧花丛乐此不疲。我想,即使没有朝廷的 朋党之争,人家要用他也得有所保留。当年杜牧凭借一篇 《阿房宫赋》而被点中第五名进士时,考官们就曾对他的 不拘小节多有非议。他到扬州淮安府做事,大小也是个政 府官员了,可他依然故我。「供职之外,惟以宴游为事」 (杜牧语)。他每晚外出,总有二三十名换了便衣的兵士 跟在身后。杜牧颇得意,以为是在保护他。离别扬州时, 牛僧儒为他设宴送行,告诫他说:「以你的才气,一定还 会取得更高的职位。但我经常担忧,怕你因迷恋风情而不 能控制自己。」杜牧跟人家打哈哈:「幸亏我还能经常检 点自己,不至于让你为我担心。」牛僧儒笑了笑,当著杜 牧的面打开一个小书箱。杜牧取出里面的东西一看,竟然 全是那些跟在身后的士兵写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著杜牧 每晚风流狂浪的宗宗节节。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 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 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 的《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wenku.baidu.com,如苏轼的《念奴 娇· 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杜牧的扬州情结
公元835年,33岁的杜牧离开扬州,由淮安节度 使牛僧儒帐下的掌书记迁侍御使。在杜牧心中, 扬州是他的繁华地,温柔乡。杜牧离开扬州时 曾做《赠别》诗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 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 珠帘总不如。」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惟 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 天明。」两诗写得缠绵悱恻情浓意厚,全是写 给他的红尘知己的,一时竟在扬州的花街柳巷 传为绝响。
这首词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雪耻复仇,还 我河山,重整乾坤,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 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一)直抒胸臆,感情激昂雄健。
1、开篇几句破空而来,引起激荡心潮。 2、“三十功名” 二句既表现崇高品格,又蕴涵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之义。 3、“莫等闲”三句,是激励自己,也是勉励部下,成 千古名句。 4、“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运用反诘, 满腔义愤,感情强烈,力透纸背。 5、“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的愤激之语,见出不共戴天的切齿仇恨。 6结篇二句再度慷慨明誓,忠心耿耿,大义凛然。 全词以雷霆烈火之笔,一气贯穿,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 魅力。
比较自然,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 二,从声调音节看,这句用‚独‛、‚莫‛两个 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上去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沉重。 第三,这里先说凭阑有所见,而眼前所见的‚无 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曾为自己所有的‚无
限江山‛却又无从见到,这才引起 ‚别时容易见时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二年,徽、钦二帝被掳北去, 北宋从此灭亡的奇耻大辱,至今尚 未洗雪,作为臣子内心的愤恨,何 时才能泯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要挥师北伐,驾着战车,踏破重 重险关要塞,直捣敌人的巢穴。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 我要像饥饿时那样吃掉敌人的肉; 像口渴时那样喝尽敌人的血。我 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 可以做到这些。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等待着从头收复了旧时山河的时 候,再朝拜皇帝(向皇帝献捷)。
爱国诗人的情感心态
其一,黍离麦秀型。 第六,抗敌御侮型。 第二,亡国血泪型。 第七,变法维新型。 第三,忧心如醒型。 第八,赞美河山型。
第四,报国无门型。 第九,关怀疾苦型。
第五,击楫中流型。 第十,揭露谴责型。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 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 《登楼》。
(二)音韵铿锵,慷慨悲壮。
一般说来,表达激昂豪壮感情的词调,
拗怒音节往往表现在句脚。这首词就 是如此。 在整首词中,只有“冠”、“闲”、 “头”、“河”四字是平声,其它的 句脚全是仄声;尤其是偶句,用仄声 收脚,就好像是硬碰硬,没有调和的 余地。但在每个句子中间的平仄安排, 却是两两相间,显得和谐动听。
4、赏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接着上面表达出的 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 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 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 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既是作者的自勉之辞, 充分表达了作者抗敌卫国、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和雄 心壮志,同时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也是巨大的 鼓舞和有力的鞭策。 •后经常被引用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积极进取。
国成天下。 ——《唐才常集》
家国情怀的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民族凝聚力。中国人特别崇敬 民族英雄,如屈原、张巡、许远,甚至在帝王、 达官之上。 第二,爱国诗词集中表现了忧患意识。
和平时期,诗人们居安思危; 国难当头,诗人们扶危纾难; 亡国后,诗人们表达对故国的缠绵依恋。
诗词中爱国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 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 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 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 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 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 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 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
翻 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胸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猛烈爆发,愤怒得头发直冲 开高冠,独自登楼凭栏眺望,一阵急风暴雨的潇潇 声刚刚停息。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登上高楼,在庭院的栏杆边,抬头远望,又对天长 啸,奋发图强的豪情在胸中汹涌澎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回顾过去,自己虽已到了而立之年,但对 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很小,功名、事业犹如 尘土,微不足道。瞻望前程 ,北伐战争 十分艰苦,任重而道远,尚需披星戴月, 日夜兼程,准备长期作战,才能赢得最 后胜利。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定不要轻易地虚掷光阴,让黑发少年 变成白头老翁,到那时只能空有悲伤凄 切。
思考、词人为什么“怒发冲冠”,“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中原沦
陷,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急于精忠报国。 2、描绘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3、赏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表现了岳飞怎样的美德?
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 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 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 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 “尘与土”;“云和月”。既形象又很有诗意。威名远扬, 但不居功自傲,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美德。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捣练子》)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 对宫娥。(《破阵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 乐》)
满江红
怒发冲冠
国家的概念
国也者,非徒有土地人民之谓, 谓以独立全能之主权,而统其居于同 一土地之人民者。又谓国家者,则以 视一国如一家之故。是谓故国者,吾 人感觉中有形之名,而国家者,吾人 理想中无形之名也。 ——蔡元培
中国古代的国家观: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成上下位,有君 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成国,国积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写作背景
•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 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 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 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 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 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 回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 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 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难‛的感叹。这样理解,似乎更深刻,更显得悲哀凄
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 ‘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 所谓以血书者。‛结合对《浪淘沙令》《虞美 人》的鉴赏分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李煜后期作品,如《浪淘沙令》(帘外 雨潺潺)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血写的书‛ 中蕴涵着他的深挚的身世之感, 他的‚血的经历‛,融会了人类生存中的失意 之悲。这种悲是他个人的,也是人人的,所以 具有永恒的魅力。
上片: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 下片: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
抱负。 决心和信心。
内容小结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 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 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 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 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 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 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 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思想感情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 自莫凭栏‛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 声,解为‚勿‛;一读去声,同‚暮‛, 解为‚黄昏‛。你赞成哪一种读音和理 解呢?说说你的理解。 ‚莫‛有不同理解: ‚莫凭阑‛意思是不要凭阑,而 ‚暮凭阑‛则是在黄昏时凭阑。 两种理解皆通。
一,从时间顺序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
《忠愍谥议》中评价岳飞: 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 朱熹与门生论岳飞: 问(门生):“岳侯若做事,何如张(张俊)、韩(韩世忠)?” 曰(朱熹):“张、韩所不及。” 问(门生):“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 曰(朱熹):“次第无人。” 文天祥评价岳飞: 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 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 世谁能及之。 孙中山评价岳飞: 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张其凡教授评价岳飞其军事才能: 指挥大兵团,发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 间,唯岳飞一人而已。他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先秦时期,爱国主义始于“大一统”观,是君国合一的思想 雏形,从《孟子》、《左传》和屈原的《哀郢》都有所体现。 汉以后,“中国”概念得到了强化,当国土沦亡之时,思想 文化的反抗比武力反抗更强烈,以至于出现了“爱国诗派”。 从屈原、陆游、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到元好问、张炎、 蒋捷、刘辰翁、刘克庄、林景熙,无不充分展示了爱国思想。 近代,爱国观念发生了转变,反帝、反封建与忠君爱国彻底 分家。这一时期爱国诗词的作者,有的本身就是反侵略战争 中的民族英雄,如林则徐、邓廷桢;有的是救亡图存的改革 家,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还有的是民族革命的先驱, 如孙中山、黄兴、秋瑾等等。这些诗人的忧患意识为救亡意 识所取代。
自主鉴赏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宋《西清词话》认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
贪欢”为“独绝”。为什么会这样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自莫凭栏”
中的“莫”有两解:一读入声,解为“勿”; 一读去声,同“暮”,解为“黄昏”。你赞成 哪一种读音和理解呢?说说你的理解。 词结句唐圭璋认为:四种了语,合作一处作结。 请你说说是哪“四种了语”。
杜牧的爷爷曾为三朝宰相,杜牧是典型的「公子哥儿」。 偏这「公子哥儿」又恃才傲物狂放不羁,整日呼朋唤友游 山玩水,夜夜醉卧花丛乐此不疲。我想,即使没有朝廷的 朋党之争,人家要用他也得有所保留。当年杜牧凭借一篇 《阿房宫赋》而被点中第五名进士时,考官们就曾对他的 不拘小节多有非议。他到扬州淮安府做事,大小也是个政 府官员了,可他依然故我。「供职之外,惟以宴游为事」 (杜牧语)。他每晚外出,总有二三十名换了便衣的兵士 跟在身后。杜牧颇得意,以为是在保护他。离别扬州时, 牛僧儒为他设宴送行,告诫他说:「以你的才气,一定还 会取得更高的职位。但我经常担忧,怕你因迷恋风情而不 能控制自己。」杜牧跟人家打哈哈:「幸亏我还能经常检 点自己,不至于让你为我担心。」牛僧儒笑了笑,当著杜 牧的面打开一个小书箱。杜牧取出里面的东西一看,竟然 全是那些跟在身后的士兵写的密报,上面详细记录著杜牧 每晚风流狂浪的宗宗节节。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 的《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 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 的《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wenku.baidu.com,如苏轼的《念奴 娇· 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杜牧的扬州情结
公元835年,33岁的杜牧离开扬州,由淮安节度 使牛僧儒帐下的掌书记迁侍御使。在杜牧心中, 扬州是他的繁华地,温柔乡。杜牧离开扬州时 曾做《赠别》诗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 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 珠帘总不如。」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惟 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 天明。」两诗写得缠绵悱恻情浓意厚,全是写 给他的红尘知己的,一时竟在扬州的花街柳巷 传为绝响。
这首词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表达了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对雪耻复仇,还 我河山,重整乾坤,振兴宋朝充满信心的壮志豪情, 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一)直抒胸臆,感情激昂雄健。
1、开篇几句破空而来,引起激荡心潮。 2、“三十功名” 二句既表现崇高品格,又蕴涵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之义。 3、“莫等闲”三句,是激励自己,也是勉励部下,成 千古名句。 4、“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运用反诘, 满腔义愤,感情强烈,力透纸背。 5、“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的愤激之语,见出不共戴天的切齿仇恨。 6结篇二句再度慷慨明誓,忠心耿耿,大义凛然。 全词以雷霆烈火之笔,一气贯穿,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 魅力。
比较自然,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 二,从声调音节看,这句用‚独‛、‚莫‛两个 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上去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沉重。 第三,这里先说凭阑有所见,而眼前所见的‚无 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曾为自己所有的‚无
限江山‛却又无从见到,这才引起 ‚别时容易见时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二年,徽、钦二帝被掳北去, 北宋从此灭亡的奇耻大辱,至今尚 未洗雪,作为臣子内心的愤恨,何 时才能泯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我要挥师北伐,驾着战车,踏破重 重险关要塞,直捣敌人的巢穴。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 我要像饥饿时那样吃掉敌人的肉; 像口渴时那样喝尽敌人的血。我 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 可以做到这些。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等待着从头收复了旧时山河的时 候,再朝拜皇帝(向皇帝献捷)。
爱国诗人的情感心态
其一,黍离麦秀型。 第六,抗敌御侮型。 第二,亡国血泪型。 第七,变法维新型。 第三,忧心如醒型。 第八,赞美河山型。
第四,报国无门型。 第九,关怀疾苦型。
第五,击楫中流型。 第十,揭露谴责型。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 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 《登楼》。
(二)音韵铿锵,慷慨悲壮。
一般说来,表达激昂豪壮感情的词调,
拗怒音节往往表现在句脚。这首词就 是如此。 在整首词中,只有“冠”、“闲”、 “头”、“河”四字是平声,其它的 句脚全是仄声;尤其是偶句,用仄声 收脚,就好像是硬碰硬,没有调和的 余地。但在每个句子中间的平仄安排, 却是两两相间,显得和谐动听。
4、赏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接着上面表达出的 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 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 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借加 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既是作者的自勉之辞, 充分表达了作者抗敌卫国、奋发向上的崇高精神和雄 心壮志,同时对坚持抗金救国的广大军民也是巨大的 鼓舞和有力的鞭策。 •后经常被引用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积极进取。
国成天下。 ——《唐才常集》
家国情怀的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民族凝聚力。中国人特别崇敬 民族英雄,如屈原、张巡、许远,甚至在帝王、 达官之上。 第二,爱国诗词集中表现了忧患意识。
和平时期,诗人们居安思危; 国难当头,诗人们扶危纾难; 亡国后,诗人们表达对故国的缠绵依恋。
诗词中爱国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 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 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 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 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 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 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 他的词留下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 谱,对研究唐宋音乐极有价值。
翻 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胸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猛烈爆发,愤怒得头发直冲 开高冠,独自登楼凭栏眺望,一阵急风暴雨的潇潇 声刚刚停息。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登上高楼,在庭院的栏杆边,抬头远望,又对天长 啸,奋发图强的豪情在胸中汹涌澎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回顾过去,自己虽已到了而立之年,但对 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很小,功名、事业犹如 尘土,微不足道。瞻望前程 ,北伐战争 十分艰苦,任重而道远,尚需披星戴月, 日夜兼程,准备长期作战,才能赢得最 后胜利。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一定不要轻易地虚掷光阴,让黑发少年 变成白头老翁,到那时只能空有悲伤凄 切。
思考、词人为什么“怒发冲冠”,“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中原沦
陷,山河破碎,二帝被掳,生灵涂炭,急于精忠报国。 2、描绘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3、赏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表现了岳飞怎样的美德?
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 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又体现了任重 道远、不可懈怠的自励之意。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 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 “尘与土”;“云和月”。既形象又很有诗意。威名远扬, 但不居功自傲,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美德。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 在心头。(《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捣练子》)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 对宫娥。(《破阵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 乐》)
满江红
怒发冲冠
国家的概念
国也者,非徒有土地人民之谓, 谓以独立全能之主权,而统其居于同 一土地之人民者。又谓国家者,则以 视一国如一家之故。是谓故国者,吾 人感觉中有形之名,而国家者,吾人 理想中无形之名也。 ——蔡元培
中国古代的国家观: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成上下位,有君 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成国,国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