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和梅杰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在英国的实践
部长信息管理系统
部长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步骤:
1、每个科的负责人向部长提交一份工作陈述 2、部长审核各科的工作陈述 3、协议的执行:各科按既定计划工作,并定期向部长汇报进展情况,以便部长找出
问题,对工作进行调整,改进工作。
部长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1、使部长更多地介入到政策执行和部门内部的管理工作:了解、监督、调整。 2、比以往的层级汇报更能及时、全面、系统获得信息,有利于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
评审的结果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结果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制原则如下:
制订明确、清晰的服务标准;信息和公开性;选择性和协商;礼 貌和便民;及时纠错;追求资金使用价值。公平对待所有顾客, 尊重公民隐私和个人尊严;创新和不断改进服务;加强服务提供 者之间的协调等,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启示:
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社会服务承诺制。用承诺制解决长期难以 解决的行业不正之风和服务质量差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行承诺 制,应当与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结合起来。借鉴英国 “雷纳审查”办法,进一步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公共服务 领域和执法部门应进一步扩大公开度。
分析。 3、有助于按照实现目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便根据各具体目标的实现情
况进行适当的资源分配调整; 4、部长与基层直接沟通,有利于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5、部长管理信息系统所体现的目标责任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和信息
反馈制度,为分权和权力下放创造了条件。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
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第三讲: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涵义指取代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力图将企业管理和私人管理方法运用于公共部门,及进行改革政府或重塑政府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2、公共部门的涵义指为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公共企业等)。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严重财政危机、预算赤字,失业及经济增长停滞。
(2)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3)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
(4)西方国家间的(与日、德)产业竞争。
(5)传统官僚体制低效、缺乏弹性、僵化。
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内容(1)注重科学管理、绩效评估和管理效率。
(2)引进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打破公共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部门间的藩篱,构建网络型组织。
(4)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5)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5、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1)采取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时注重战略管理作用(中国梦)。
(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行分离,并承担相应责任。
(3)改变组织结构,改革官僚体制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大部制)。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来评价组织绩效,使组织绩效可测量(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3E) 。
(5)改变现行的政策,使公共组织从传统公共服务方式,转换成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进行组织变革。
(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机构提供。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1、影响范围这场运动肇始于英国,随后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而扩大至欧美发达国家,然后波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西方—邓伟志教授在浙江省行政学院的讲演二十年来,尽管“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受到各种指责和批评,但它还是像一股旋风,从现代政治理论的发源地英国,渐渐刮遍了大半个地球,成为西方公共行政领域的时代潮流。
对今天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理论上讲,“新公共管理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模式,引进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等方法。
西方人做事大概总是爱考虑成本和收益,最后把这一套做法干脆也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令人耳目一新。
邓伟志讲演者小传1938 年生于安徽萧县。
1960 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海分社从事理论研究。
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市作协理事、全国政协常委。
著有《天体的来龙去脉》、《学派初探》、《伪科学批判记》、《中国家庭的演变》、《近代中国家庭的变革》、《家庭的明天》、《妇女学呐喊》、《我的家庭观》、《我的社会观》、《家庭社会学》、《思想之旅》、《我就是我》、《邓伟志杂文集》、《新三家村札记·邓伟志卷》等20 余部书,论文百余篇。
社会学著作曾获中国图书奖,杂文曾获林放杂文奖。
20 世纪80 年代,从英美国家开始,着手进行政府改革,延至21 世纪初。
二十多年来,一场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浪潮正汹涌澎湃,奔腾向前。
这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或称“政府再造运动”。
公共管理是涉及保障公民权利、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处理社会冲突、化解社会危机的大事。
毫无疑问,这是全社会的大事,同时也是政府的份内事。
一般来说,在和平时期,经济发展的年代,政府的公共管理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追求的是尽量不造成大的社会动荡,所以政府的公共管理和行政机构天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不会主动去追求自我改革。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第八章)
绩效的含义
1 2
绩效反映的是公共部门及其人员在履行其职能 或岗位职责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以某种方式 实现的某种结果; 绩效包括了公共部门整体绩效、公共管理人员 个人绩效和项目绩效;
绩效并不等于产出本身,也不等于任务或产品本 身,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
3
4
绩效具有一定的周期
公共部门绩效及绩效评估的含义
简要评述
二、美国政府再造中的绩效管理策略
(一)背景 1993年,面对公众要求精简政府机构、强化对政府的监督以 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呼声,克林顿政府成立了由副总统戈尔 挂帅的“国家绩效评审委员会” 。委员会的宗旨是就如何使政 府工作得更好进行广泛的审视。改革的许多思想来自于奥斯本 和盖布勒 1992 年出版的《政府再造:企业精神是如何改变公共 部门的》。这场以权力下放、规制精简、市场导向为价值取向 的政府再造运动,其推动实施主要来自于两个纲领性文件:一 个是 1993年国会通过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另一个是 1993 年NPR的报告《从繁文缛节到结果导向:创造一个花钱少、工作 好的政府》,亦简称为《戈尔报告》)。
(3)有助于按实现目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4)降低了中间管理层次的作用,为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提供了可能性 (5)体现了目标责任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全面的信息反馈机制等
3. 财务管理新方案
1982年,英国下院的财政和公务员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公务员的效率和效 益” 的报告。该报告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包括:部长们应该对自己部门的 管理承担更多的职责,实施有效管理应视为部长政绩的主要内容;各个部 都应引入部长管理信息系统,帮助部长们充分发挥管理上的作用;增加一 线管理人员资源配置的权力,权力应当由中央政府向基层管理者转移;对 于政策和项目的支出,每年都应该提交周期性的评估报告。 英国财政部于同年5月正式颁布了财务管理新方案 。
私有化案例
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实践案例案例一、英国监狱的私有化实践私人经营监狱可追溯至中世纪时期的英国。
实际上,从伊丽莎白时期到20世纪初期,英国和美国均主要依靠私人监管系统管理轻微犯罪。
在政府及其官僚机构日益扩展行动领域之前,依靠志愿者和私人承包者提供有关公共服务并履行管理职责,包括提供教育、消防、收费公路,甚至审判、看守和处罚,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英国尤其有着依赖市场的传统;一旦管教服务出现问题,政府就想求助私人部门。
由于关押服刑人员的每人年平均成本为2.7万英镑,1986年,撒切尔夫人当政期间,英国重新探索监狱私有化道路。
1991年,英国正式通过《刑事裁判法》,拉开了监狱私有化序幕。
1992年,根据与内政部签订的合同,拥有320个监狱床位的伍兹押候监狱交由私营公司第四组押候服务公司管理,期限为5年。
1993年,建在雷丁奇的HM Prison Blackehurst开始收押服刑人员。
1994年位于唐卡斯特和罗奇代尔的两家私营监狱开始收押服刑人员。
1995年底,南威尔士和利物浦修建了私营监狱,于1997年如期建成并开始收押服刑人员。
1997年5月工党执政后,承袭并扩展了监狱私有化计划,于1997年12月1日开业。
英国内政大臣甚至宣布,自1998年起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新监狱只能由私人公司建造并负责具体管理。
1997年到2003年间,英国新建了8座私人监狱,到2004年,英国约有8%的服刑人员关押在私营监狱。
英国监狱服刑人员数量也在迅速增加,2006年,英国在押服刑人员达到8.15万人。
到2009年5月22日,全英关押服刑人员到82965人。
英国的监狱运营商承担了从筹措经费、修建监狱到关押和惩戒服刑人员的全部职责。
目前,仅谢尔科公司就经营着5个监狱,其业务范围甚至扩展到德国——2006年竣工的黑森州新菲尔德监狱,成为德国首家部分私有化的监狱。
到2006年,英国139所监狱中的10所由私营公司经营管理。
目前,英格兰和威尔士共有11家私人经营的监狱,其中9家借助私人融资计划方式建设和管理,称为DCMF监狱(由私人部门设计、建造、管理和融资)。
撒切尔和梅杰地英国新公共管理系统运动
撒切尔和梅杰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一、撒切尔改革(一)思想基础: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新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
(二)改革措施1、国有企业私有化——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率提高2、社会福利制度改革(1)住房私有化。
减轻政府的住宅支出,增加财政收入(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①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标准,减少政府社会保障支出(4)②改革英国社会保障中的一些惯例。
例如:1980年,政府宜布津贴只能和物价挂钩而不能和工资挂钩。
(5)③对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
私有化改革主要体现在国民医疗保健的改革上。
3、教育改革第一,实行代全国统一课程,和“全国统一测试”;第二,扩大家长择校权;第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让私人企业参与教育。
撒切尔夫人的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新自由主义和和新保守主义的思想。
撒切尔政府的这种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的教育改革遭到工党的激烈反对,但是改革使英国的公共教育变得更具自主性、竞争性,提高的政府教育服务的质量。
4、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一、地方政府管理引入市场机制;二、雷纳评审与下一步行动计划雷纳评审的一系列政策建议被采纳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数量,其次,降低了行政成本,最后,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
(三)评价1、积极方面:(1)有效遇制了英国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恶化,井使之有所好转(2)引领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革的浪潮(3)减少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效率(4)改善公共服务2、消极方面(1)公共开支井没有得到有效削减消减公共开支是撒切尔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明显。
英国的行政改革:从撒切尔夫人到梅杰政府
英国的行政改革:从撒切尔夫人到梅杰政府英国是一个重视行政管理的国家,也是进行行政管理改革最早的国家之一。
英国行政改革最有影响的有三次:1985年的诺斯科特·C·屈维廉提出的文官与行政改革,1968年富尔顿提出的行政改革和1979年以来的撒切尔-梅杰的行政改革。
1979年以来,英国经历了撒切尔和梅杰两届保守党政府内阁。
这两届政府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在行政改革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不但给英国带来了新的行政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行政改革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近15年来英国行政改革的基本思路英国的行政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使政府的工作更加适应公众的要求。
首先,行政改革更加重视节约纳税人税金和使用效益。
为此政府提出了两项措施:进行效率审查,大力精减人员与机构,在5年内将文官人数削减20%;进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制订更加严格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使用的审核与控制。
其次,重新审查政府的职能。
撒切尔夫人向政府问道:政府所有部门的职能都是必需的吗?这些职能能否由私营部门更有效地完成呢?或者政府可以更有效地执行呢?重新审查政府职能的结果,是政府不再经营或管理为数众多而庞大的国有企业。
为此,撒切尔夫人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
在1979-1990年期间,政府将46%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了,它们包括的行业有煤气、水、电、钢铁及其他部门。
梅杰执政后又将航空、铁路、采矿、电讯等国有企业私有化。
重新审查政府职能的另一个措施是制订了“改善政府管理,走向未来计划”,政府的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将中央政府的一部分权力随着执行职能的下放而分散到执行机构里。
再次,重塑政府的行政文化。
为了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公众的需要,撒切尔政府提出了公众是顾客、政府为顾客服务的原则,梅杰政府进一步提出了“顾客中心论”的观点。
由此,政府应该抛弃墨守成规的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方法、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不断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英国“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对我国政府的借鉴意义2011.5.29
英国“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对我国政府的借鉴意义摘要: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政府改革运动,主要特点是引入私人部门和市场化的管理方法改造公共部门,并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并归纳出英国新公共管理的实践内容,以期其对我国公共管理模式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实践;借鉴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为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及国际间竞争加剧的趋势,迎合国内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提高政府效能的呼声,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热潮,促使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转变。
新公共管理是关于应如何管理公共部门的最新的范式变革的理论[1],是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公共部门管理方法与实践取向,新公共管理较好地适应了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政府管理与改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979年,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以来,英国制定了一系列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它们在英国行政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世界多数国家所纷纷效仿。
因此,我国充分吸收和借鉴英国行政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对于完善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概述(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公共管理已经成为西方“行政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实践和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其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社会和经济生活,政府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和困难,诸如政府财政危机,社会福利政策难以为继,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能力失去信心等,“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公共管理在70年代末在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西方各国。
与以往传统的公共行政框架内进行的变革不同,新公共管理不是对现存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局部调整,或仅仅是为了降低行政管理的成本、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更重要的是,它是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一种全面清算和否定。
新公共管理运动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1979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为标志。
在整个80年代,英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措施:发起反对浪费和低效益的运动,成立了一个效率工作组;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将包括英国石油、英国电讯、英国钢铁、英国航空等著名公司在内的4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卖给私人;对地方政府的预算开支实行总量控制;要求所有的地方建筑和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公开竞标。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根据效率小组1988年提出的《改善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报告,英国政府开始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从政府各部门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半自治性的“执行局”来承担这些职能。
到1996年,英国成立了126个这样的执行局,将近75%的公共服务由这些局承担。
继英国之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随着两国工党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上台执政,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公共行政改革。
其中,新西兰的改革因其力度大、富于系统性而受到举世瞩目,并被学术界称为“新西兰模式”。
新西兰几乎废弃了所有的公务条例,对核心公共部门进行重组,建立了几十个按绩效预算运行的小型部门,并将价值50亿美元的公有工业私有化,将其他公共行业变为完全自主经营的国有企业。
在美国,克林顿政府也提出把建立一个“工作得更好而花费得更少”的政府作为其优先目标之一,并于1993年提出了国家绩效检评。
随后,各项行政改革措施在州、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大范围地悄然展开。
到90年代中期,有39个州实施了公共服务质量计划,29个州开展了政府部门绩效测评,30多个州简化了人事制度,28个州就公共服务向作为“顾客”的公众征求反馈意见。
与此同时,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瑞典等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也都采取了类似的改革措施。
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在哪里
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在哪里2012-09-24 第06版:战略管理作者:王懂棋来源:学习时报字数:2682在应对资本主义的危机中,西方社会逐渐走上一条福利国家的道路,强调国家干预的积极作用,利用政府之手克服市场运转下的两极分化。
但是福利国家在发展中逐渐出现大政府、低效率的问题,伴随着体制运转中的财政债务危机,西方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政府信任危机和政党执政危机。
为了寻求变革之道,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兴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
相比于传统的公共管理,这场运动在政府理念、服务机制、技术应用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
理念转换传统的公共管理中多行政概念,对管理和服务的理解和认识均不深。
在实践中多强调自上而下的指令和服从,强调机构设置中的层级控制和管理。
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制度架构下政府的自由裁量权不断加大,官僚主义之气日甚。
新公共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对管理的认识进行了提升,指出政府统治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区别。
在行为方式上,前者注重控制型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而后者注重服务型管理,强调国家—社会—公民之间的三元互动。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方法论的局限,理论上对政府管理过程难以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往往将其比喻为黑箱。
新公共管理理论借鉴了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对官僚的行为和模式进行了反思。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了我们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
政府作为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意见的实现者,是不可能的。
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会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寻租活动在政府行为与过程中普遍存在。
对政府和官僚行为认识的理性回归,使得政府失灵这一命题引起日益广泛的讨论。
公共管理的最大目的不在于管制,而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政府并不是服务的唯一提供者,也不是垄断者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共识。
理念的转换直接引起了激励机制的改变。
人们开始将市场的激励作用引入到政府管理中,主张政府社会职责的履行过程类似于市场条件下顾客需求的满足过程,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
公共管理改革中的顾客导向理论及其批判
公共管理改⾰中的顾客导向理论及其批判摘要顾客导向理论是公共管理运动中的⼀项重要内容,它是从经济学中转化⽽来的理论。
它对公共管理和政府改⾰都产⽣了极⼤的影响。
虽然顾客导向理论在很⼤程度上得到了⼈们的认可,但是学者们却对顾客导向理论的缺陷提出了异议。
顾客导向在政府中的应⽤可能会导致另外的后果,那就是公平、合法的丧失以及造成⼀定程度的公共管理应⽤上的混乱。
本⽂从顾客导向理论的背景、兴起、发展、批判等⽅⾯进⾏阐述,对学者们的异议进⾏思考和探索,在肯定顾客导向的积极意义及精神的基础上认为顾客导向理论的发展应以公民为导向,以新公共服务为⽅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关键词:顾客导向;公民;政府研究⽬的:对顾客导向理论进⾏⽐较全⾯的、客观的阐述,包括它的兴起背景、内涵、发展情况进⾏介绍。
再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在学术界对它的挑战及异议进⾏分析和⽐较阐述,从⽽进⼀步探究顾客导向理论哪⼀种发展⽅向更能适应现在的公共管理改⾰的需要及社会的发展需要。
研究的⽅法:参考⽂献法、⽐较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研究成果及结论:顾客导向理论应在其原有精神的基础上以公民为导向,以新公共服务为发展⽅向进⾏改良。
这样才能使其真正从公民的利益出发,更好地为民众服务,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AbstractThe public management that customer lead to the theorie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s to exercise the inside,and it is from the economics to convert since then of theories. It make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 reformation. Although the customer lead toed the theories to a large extent got people's approbation,scholars are however the blemish to lead to theories to customer bring upped the objection.The customer lead toes i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government to may cause the another result,and that is fair,legally lose and result in a certain degree's public management application to ascend confusion. This text lead to the theories' backgrounds from thecustomers,rise,development,judgment etc. The aspect proceeds says,proceeds to consider with investigate to the objection of scholars,and think the customer to lead to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positive meaning and spirit that affirmative customer lead to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should regarding citizen as lead to,regarding new and public service as the direction,can more goodly adapt to society of development,more goodly serve in the people.Key words:The customer lead toes; Citizen; Government⽬录摘要 ........................................................................................................................................ I Abstract ............................................................................................................................................ II 引⾔ .. (1)⼀、顾客导向理论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发展 (1)⼆、顾客导向的实践及其影响 (3)(⼀)英国是顾客导向理论最先应⽤的国家 (3)(⼆)美国也是顾客导向理论实践较早的国家 (4)(三)澳⼤利亚的改⾰以稳健为主要特点 (4)(四)新西兰于1988年开始进⾏重⼤改⾰ (5)(五)加拿⼤的改⾰是渐进的 (5)三、顾客导向理论:批判与发展 (6)(⼀)批判中的顾客导向理论 (6)(⼆)顾客导向理论的缺陷及其分析 (7)(三)顾客还是公民:批判的焦点 (9)(四)新公共服务:顾客导向理论的扬弃 (10)参考⽂献 (12)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政府管理仿企业化模式
个 日趋全球化 和充满竞争 的时代 ,政府
一
用, 让使 用者付 费; 内部企 业化管理 , 用 使
内部服务单位对其所 服务的顾客和行业机
构负责等 。在英 国 ,从 2 0世纪 8 0年代的
撒切 尔夫人 政府到9 年代 的梅杰政府 , 0 先
济时代 的适应能 力上表现 出众 ;而 政府很 难像 企业一样站在 变革队伍的前列 , 因此 , 在为生存或竞争 而进 行的 巨大 变革中的企
业就值 得政府模仿 。
府 管理 仿 企 业化 模式 必 然 会造 成~ 系列
问题 。
管理仿企 业化应该是一种值得探 索的行政
体 制 改 革 的 新 思 路 和 新 途径 。
的沟通 方式 。
竞争 机制等 。
我 国政 府 管理 仿 企 业化 的有 效 对 策 。 关 键 词 :政 府 管理 企 业 化 对 策
政 府 管 理 仿 企 业 化 的 局 限 性
虽 然政府管理仿企业化模式在一定 程 度 上改善 了政府 管理 工作 , 但是 不能 因此 而指 望用企业化模式解决政府 管理 中的所
政 府是 公 利 性 的组 织 ,而企 业 是 自 利性 的组织 。 政府 的公利 性表 明, 它的行 动过 程 是~ 利 益 集 团博 弈 的过 程 ,而且 利 益集 团之 间利 益 不一 致程 度 较高 ,博 弈 的过程 缓慢 。 业 的 自利性 表 明 , 企 虽然 也 有利 益 集 团 的博 弈 ,但 利益 差别 很大 的利 益集 团一般 难得 在一个企 业里 共事 , 所 以企 业 内部 的利益 集 团 之 间利益 一致 程度 很高 , 弈过 程较快 , 理 的 自由度 博 经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内容新公共管理范式是作为强烈批判传统政府模式及其官僚集团的角色而出现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原理,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官僚制国家和政府失灵的传统模式进行考察。
对传统模式的批评建立在对韦伯官僚制的“理想模式”与现实中公共行政系统进行对比的基础上,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更详细的论述可以参见Minogue,1997):1.在很多系统内,政策和行政没有清晰地划分,甚至在决策过程,政治家和行政人员的回应性角色都混淆在一起;2.很多情况下,决策过程并非遵从技术原则和经济理性,而是受到来自官僚集团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之间的冲突、妥协和交易的影响;3.科层制和集权化对正式规则及程序的服从(有时是盲从)会导致腐败、僵化、缺乏责任心、以及对公民利益和需求的漠视等过失;4.官僚机构以“自上而下”的执行过程为显著特征,而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一些不恰当的决策和不良后果;5.现代的政府行政体系中,无论是内部各部门之间还是与系统外部的组织和利益集团的事务接触都异常频繁和广泛,这超过了传统政府模式所能承载的复杂性。
当现代福利国家通过“纠正市场失灵的需要”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时候,上述特征的横行也导致批判性观点的出现:1. 僵化而强入侵性的政府对个人生活的过多干预限制了人们管理自身事务的自由,并容易产生依赖性而不是独立自主;2.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的政府承担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却不能及时有效地履行这些承诺。
3.在个人利益至上的国家里,政府精英和特权集团利用各种国家行为提供的机会为自己牟取暴利和隐性收入。
这些批评的综合(官僚机构的无能和传统政府本质上的无能)就产生了一种通常被称作“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假设:政府庞大的官僚机构本质上是有缺陷和无效率的,市场可以提供比政府更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彻底的改革需要引入一种企业家化的公共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建立:1. 通过私有化方式重构和缩减公共部门。
浅析撒切尔、梅杰政府的文官制度改革
的决策 意 图。她放 弃 了战后历 届政 府奉 行 的干 预社 会 经济 的政策 , 信奉通 才治 国理 论 , 不 决定
对文 官制 度 动一次 大手 术 。 第三 , 新公 共管 理理 论的 兴起 , 为撒切 尔夫
响 日益 突 出。 17 9 9年 英 国公 民对 其 政 府 管 理
满意 的仅 占 3 % , 4 不满 意 的 占 5 % 。这反 映 了 4
8 7
应 用 于生 产和 生活 中 , 特别 是通 讯技 术 的发 展 ,
表 现令 人失 望 , 不 允许 没有 效 率的 部 门存在 , 她 并 以此 为借 口撤 消 了文官 部 。
为 了提高 部 门 的 工作 效 率 , 切 尔 夫 人 任 撒 命 德 里克 ・ 纳 为 其效 率 顾 问 。雷 纳 上 任 后 , 雷 建议 政 府 各 部采 用 高 新 技术 , 行 政效 率 的提 为
钩 的退休 金 等 。这些 特 权 导 致文 官 们 保 守 、 落 后 、 思进 取 , 府工 作 效 率 低下 , 政 开 支 庞 不 政 财
大 。7 0年 代 中后期 政府 面 临 的困境 , 首 相撒 在
、
文 官 制 度 改 革 的 背 景
切 尔夫 人看来 即是 由于几 十年来政 府执行 凯恩
曾对 文 官制 度 进行 过 改革 , 守 党 政府 和 工 党 保 政府 为 提高 政 府工 作效 率 也 做 出过 不 少努 力 ,
但 是 收效不 大 , 到 2 直 0世 纪 8 0年代 , 文官 制度 才 发生较 大 变化 。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失 业风 险 , 资待 遇较 高 , 工 享有 跟物 价指数 挂
[ 键 词 ] 官制 度 ; 国 ; 守党 关 文 英 保 [ 中图 分 类 号 】 1 :7 6 K 5 D 5 .1 [ 文献 标 识 码 】 A
自学考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公共性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也是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基础。
一、管理的基本内涵:1、管理活动:是为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而有意识地协调人与人以及人与资源间关系的努力。
权威的确立和组织分工成为组织管理活动出现的前提。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包括四层涵义: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和武力无关;②管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性工作;③管理者成为一个专业管理阶层;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
德鲁克的管理定义全面反映了在新的技术革命背景下当代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
西蒙指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活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目标、协调和有效性。
2、管理思想:是渗透于管理活动之中,并经由管理活动得以反思、提炼进而指导管理活动的观念和意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先秦至汉代最为丰富。
主要来自于:儒家、道家、法家。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其管理思想的基础。
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
《道德经》既有宏观调控,又有微观权术,被称为“君王面南之术”。
无为成为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原则。
法家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法的执行还得靠“势”西方管理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管理技能在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之间是相通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更多题库可关注众联网校他自己分内的,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阐述了国家行政管理的思想,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城邦、公民、政体等概念。
基本的政体类型有六个:君主政体、僭主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共和政体、平民政体。
在约公元前450年,古罗马制订了有名的“十二铜表法”。
3、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的系统研究与发展,是经过认证的体系化的思想。
近代科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传统,诞生于16世纪中叶。
事实与逻辑成为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的两块基石。
近代物理学之父加利略开创了科学实验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传统。
莫尔和培根的国家管理理论、洛克的政府管理理论、卢梭的契约管理论、斯密的分工理论、欧文的人事管理理论、巴贝奇的操作管理理论、尤尔的管理教育理论、麦卡勒姆的管理原则。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部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百科名片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它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的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七大要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府改革,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只是对这场改革的不同称谓.人们普遍认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典范的、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出现。
赫克谢尔(C.Heckscher)指出,政府改革打破了单向的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了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并开始向“后官僚组织"变迁[1].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说,摒弃官僚制的时代已经到来,公共管理由重视“效率"转而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向争取成员的认同和争取对组织使命和工作绩效的认同[2]。
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 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 产业中便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从而 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 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 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 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内 容
• • • • • • (1)生产率 (2)市场化 (3)服务导向 (4)分权 (5)政策 (6)对政策效果的负责
主要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实践
• (一)英国新右派的政府改革
• 1.以1979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 撒切尔上台为 标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 兴起的公共改革运动,代表新公共管理实践 的开端。 • 2.改革主要特点:强调“小而美的政府”; 视民众为顾客;创造市场或准市场的竞争机 制,取代单一垄断;由市场检测绩效目标, 突出顾客满意度的作用;实行弹性薪酬,以 实际的市场和绩效水平来决定薪酬等。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
• 4.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 务员的影响
• 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的体制里, 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不能得 到制度保证的。 • 我国改革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 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 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 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新公共管理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方法引入公共行政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
“新公共 管理运动” 及其对我 国改革的 借鉴
背景
• “新公共管理”最早是由胡德于1991 年在一篇名为《一种普适性的公共管 理》的文章中提出的。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英美等 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 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在西方, 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是一场“重 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 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向公共 管理转型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撒切尔和梅杰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
一、撒切尔改革
(一)思想基础: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新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
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
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因而成为一种经济
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
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自由主义指的是一种政治
—经济哲学,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
(二)改革措施
1、国有企业私有化——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效率
提高
2、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1)住房私有化。
减轻政府的住宅支出,增加财政
收入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①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标准,减
少政府社会保障支出
②改革英国社会保障中的一些惯例。
例如:1980
年,政府宜布津贴只能和物价挂钩而不能和工
资挂钩。
③对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
私有化改
革主要体现在国民医疗保健的改革上。
3、教育改革
第一,实行代全国统一课程,和“全国统一测试”;
第二,扩大家长择校权;第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让私人企业参与教育。
撒切尔夫人的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新自由主义和和新保守主义的思想。
撒切尔政府的这种带有明显
的意识形态特征的教育改革遭到工党的激烈反对,但
是改革使英国的公共教育变得更具自主性、竞争性,
提高的政府教育服务的质量。
4、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
一、地方政府管理引入市场机制;二、雷纳评审与下
一步行动计划
雷纳评审的一系列政策建议被采纳并取得了明显的效
果。
首先,减少了政府工作人员数量,其次,降低了行
政成本,最后,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
(三)评价
1、积极方面:
(1)有效遇制了英国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恶化,井使之
有所好转
(2)引领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革的浪潮
(3)减少预算赤字,提高政府效率
(4)改善公共服务
2、消极方面
(1)公共开支井没有得到有效削减
消减公共开支是撒切尔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一,但是
从实际效果看并不明显。
由于社会福利支出具有“刚
性”,真正受到削减的只有“住房”而其他项目只是
遏制了迅猛增长的势头。
(2)失业率居离不下
受撒切尔财政政策的影响,大量的劳动力被精简。
(3)贫富差距拉大
撒切尔夫人在税制上减少直接税,增加间接税。
高收
入者的税率在下降,而低收入者的税率却一直在上
升。
(4)机构庞大导致协调控制困难
“下节计划”的核心观点是机构代理化,即创造“半
自治的代理机构”来负责政府运行的管理职能。
到
1995年12月,已经有109个代理机构成立,并雇佣
着67%的政府公务人员。
执法局的建立,使得政府管
理太多,机构庞大,监督力度不够
二、梅杰时期改革
(一)改革背景
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和效率,大量的机构精简和人员裁撤使得政府行政运作面临着新的困境,公共服务的质量每况愈
下。
保守党政府意识到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而
这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
在此基础上,新一轮的公共服务改
革拉开了序幕。
(二)改革措施
梅杰政府对英国公共服务的改革继承了撤切尔政府改革的基本方针,在重心上,从化解政府财政危机、促进经济复
苏转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推行的公民宪章运动
和和竟争求质量运动也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
在社会福利制
度上,梅杰政府也放缓了改革的脚步。
英国公共支出占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例在1993年增加到26.7%,这不仅高于1990
年的22%的比例,而且高于1979年保守党上台时23%的比例。
竞争求质量运动打破了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在降低
公共服务成本、提高效率方面成效明显。
以市场检验为例,
从1991到1993年底,共有389项工作任务经历了市场检验。
私营部门获得了价值8.85亿英镑的合同,价值7.68亿英镑
的工作任务继续由内部机构承担。
英国政府宣称,通过市场
检验,相关工作的平均成本减低了25%,每年获得的资金节
省达1.16亿英镑。
1、私有化的延续,例如私企进入电信领域、铁道运输部
门;煤气公司
2、社会福利领域的改革
梅杰政府继承了撒切尔政府福利制度改革由“全面性原则”向“有选择性原则”转变的基本思路。
1993年,通过严格的医疗审查,20万申领病残救济金
的人被取消资格;对于那些不能让其子女接受正规教
育的母亲也取消其领取儿童补贴的权利;同年,政府
又把妇女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从63岁推迟到65岁。
1996年又引入“求职者津贴”,把失业补助从一年缩
短为6个月。
3、公民宪章运动(把公共部门的内容、标准、责任公之
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
)
优点:
政府服务角色的确立;改变政府官僚化;服务的内容
目标和时限公之于众,对公务员施加了压力,提升了
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提升办事效率。
缺点:
以顾客为导向,但是过分满足公众的需求反而会使公
共服务被公众舆论挟持,造成政府某些方面的失职。
公共服务一方面会过分注重短期利益,而欠缺长远的
考虑;另一方面则会出现政府难以满足各方的需求而
无所适从。
对伦理等问题不够重视,公共部门的质量和效益等都
是通过量化来测算的,那么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价值
性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整个新公共管理运动表现为
一种忽视伦理问题的状态。
(1)明确清晰的服务标准;(2)信息透明、公开;(3)选择和与顾客协商;(4)礼貌;(5)完善监督
机制;(6)追求资金价值;
4、竞争求质量运动
(1)非垄断化
(2)经济管制
(3)市场检验
优点:
由内部承担的公共服务向竞争者开放,因此不管最后,服务是由合同出租还是继续内部提供,市场检验能够
保证公共服务以最佳的方式提供,从而使公共资金的
价值最大化。
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升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相对于撒切尔单纯的经济和效率目标,梅杰时期更加
注重质量,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社会公平和公正。
缺点:
过分强调竞争,导致合作不足,因此在一些需要合
作的领域,容易造成无效率;对于政府本身而言,
竞争也导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政府的各部
门之间被割裂。
过分强调公共服务引入外部竞争,
对于某些公共性较强的纯公共产品引入竞争,容易
引发公共性的缺失和被国外或其他非法势力控制,
有可能威胁国家的安全;对公民的回应过于狭窄三、两者改革的异同点分析
(一)相同点
1、削弱地方政府的权力和独立性,缩减政府的规模
2、私有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由“国有部门中次要
的赢利公司”到“自然垄断行业”的私有化;
3、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打破各阶级政
府的垄断,由福利取向型向市场取向型转变
4、疏远与工会的关系,对工会的权力进行限制
5、公民宪章运动与竞争求质量运动是对撒切尔时期改
革的完善
(二)不同点
1、重点不同:撒切尔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国有化上,梅
杰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公共服务上。
2、从改革的力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性来讲,撒切尔更
倾向于铁血政府,而梅杰更倾向于柔和。
梅杰在继
承撒切尔改革私有化的特性之上,开始注重了社会
力量引入,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3、政治经济方面:
撒切尔
货币主义经济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让市场供求
关系在竞争中自然调节生产,必要时不惜制造失业
来遏制通货膨胀,减少国家干预,企业逐渐非国有
化消减政府开支,减少税收制定公会立法,以便遏
制工资增长
梅杰
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取消人头税;在
经济政策上是实用主义者或者说是现实主义者,这
与撒切尔完全不同。
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英国政府
宁愿冒财政恶化的风险,采取了适当增加公共开支
的办法;紧缩经济政策对付衰退。
他利用高利息率
抑制通货膨胀,待通货膨胀控制住以后,再逐渐调
低利息率,刺激投资
4、欧洲一体化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问题上,梅杰已不像撒切尔夫人一样采取公开的反对立场,但
明确地表示反对取消而实行单一货币。
梅杰鉴于撒切尔夫人在统一货币这一问题上的前车
之鉴,同意英国逐步加入欧洲经济联盟,表现出了
一定的灵活性,他执政后在货币联盟问题上采取了
与撒切尔夫人完全不同的策略,在积极参与的过程
中,采取了对话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扩大
了英国的影响,梅杰的举措与撒切尔夫人的作法相
比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5、
(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