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考核复习题388题(含标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
答案]
一、单选题
1.贸易全球化的实现是(D)
A.随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而实现的
B.随着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而实现的
C.随着国际上的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而实现的
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实现的
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3.列宁关于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是一个(A)
A.经济范畴
B.政治范畴
C.文化范畴
D.社会意识范畴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B)
A.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肯有阶级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5.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表明(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等同
6.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
A.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7.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
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
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
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
8.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B.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D.生产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
1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12.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种趋势的根源是(A)
A.垄断统治
B.竞争的存在
C.资本主义私有制
D.资本家追求垄断利润
1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D)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私人或国家垄断资本(B)
A.对国外输出借贷资本
B.对国外直接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
C.在国外建立金融资本的银行网
D.将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15.冷战结束后,欧共体进一步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它于是1993年初转变为
A.欧洲自由贸易区
B.欧洲联盟
C.大西洋经济联盟
D.西欧北非经济共同体
16.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是(D)
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拥有海外机构最多的银行
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
D.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17.“参与制”是金融寡头(A)
A.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B.在政治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C.在文化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D.在军事上实现其统治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9.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A)
A.分析方法
B.综合方法
C.归纳方法
D.演绎方法
2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C)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21.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C)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22.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23.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B)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24.以下属于生产力的“硬件”部分的是(C)
①劳动者②劳动资料
③应用科学④劳动对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
A.必须通过人的意识
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
C.完全依赖于人的意识
D.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
2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
A.生产的绝对过剩
B.生产的相对过剩
C.对产品和需求过大
D.对产品的需求的绝对减少
2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28.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劳动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29.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3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B)
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31.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33.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B)
A.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
B.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C.掌握了宣传机器
D.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3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
A.劳动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
35.“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表明(A)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B.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3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关系
3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B)
A.革命性和批判性
B.实践性和阶级性
C.科学性和历史性
D.辩证性和彻底性
3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0.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1.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一方面有弊,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也使原有的危机意识遭遇挑战;另一方面有利,对我国防止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警示作用,同时,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
总的来说,弊大于利,我们在危机面前必须兴利除弊,化解风险,抓住机遇。
上述认识包含着以下哪些哲理?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A)
A.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4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
A.利己主义
B.利他主义
C.集体主义
D.享乐主义
44.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B)
A.资本家之间协商的结果
B.不同部门之间各个资本家竞争的结果
C.同一部门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D.资本家垄断的结果
45.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B)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周转
46.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C)
A.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凝结
B.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4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D)
A.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
A.存在
B.精神
C.物质
D.原子
49.平均利润率是(A)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例
B.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总量与年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社会平均利润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总量
50.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C)
A.前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51.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C)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
52.职能资本包括(B)
A.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B.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C.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D.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
53.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D)
A.产业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B.货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C.生产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D.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
54.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是(B)
A.出卖农产品所实现的剩余价值
B.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剩余价值
C.土地本身所创造的收入
D.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55.资本主义银行的职能是(D)
A.吸收存款和销售债券
B.发放贷款和买卖股票
C.期票贴现和买卖股票
D.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56.银行利润的来源是(D)
A.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B.银行资本所带来的收入
C.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
D.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57.平均利润的来源是(B)
A.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各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C.本部门预付资本的总额
D.全社会预付资本的总额
58.部门内部的竞争,结果形成(A)
A.社会价值
B.生产价格
C.平均利润
C.垄断价格
59.真理就是(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0.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的概念是(D)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6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C)
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
C.生产的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62.资本主义农业中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在于(B)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6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B)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结果
D.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64.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2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160万元,可变资本4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40万元,其利润率是()
A.200%
B.100%
C.25%
D.20%
65.资本主义的利润率是(A)
A.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所费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例
D.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66.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B)
A.超额利润
B.超额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
D.相对剩余价值
67.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C)
A.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B.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C.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68.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D)
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
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
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
D.少数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69.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职能形态是(B)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70.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D)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劳动力
71.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C)
①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②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③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④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72.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表明(B)
A.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C.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
D.平均利润率取代了价值规律
73.认识的客体具有的属性是(B)
A.主观性
B.对象性
C.社会性
D.选择性
7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说法:
①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是唯心主义的③是庸俗唯物主义的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⑤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B)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
75.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76.概念.判断.推理是(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
77.理性认识的特点是(D)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78.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B)
A.完全自发的过程
B.积极能动的过程
C.消极被动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79.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80.在认识的起点的几种提法中,正确的是(D)
A.实践是认识的起点
B.概念是认识的起点
C.表象是认识的起点
D.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8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D)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概念—感觉
D.实践—认识—实践
8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第一体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83.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D)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84.垄断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D)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产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85.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D)
A.审美与审美对象的关系
B.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C.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D.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86.垄断价格的出现(D)
A.违背了价值规律
B.否定了价值规律
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87.认识的客体是指(B)
A.客观事物
B.进入认识范围内的客观事物
C.自然界和社会
D.绝对精神
88.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的追求,认识主体最本质的特征是(C)
A.自主性
B.社会性
C.创造性
D.适应性
89.认识的主体是指(C)
A.客观事物的主要部分
B.物质
C.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D.主要的客体
9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B)
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
D.西欧北美的国际资本市场
9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D)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托拉斯
C.国际辛迪加
D.跨国公司
9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D
A.既互相控制.又互相反控制
B.既互相剥削.又互相反剥削
C.既互相利用.又互相反利用
D.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斗争
9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
A.通过国家的力量,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创办国有企业,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渡。
C.通过实行计划化,促进社会生产协调稳定的发展
D.通过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94.把一些在法律和生产上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领域上统一起来的垄断组织是(A)
A.辛迪加
B.卡特尔
C.康采恩
D.托拉斯
9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D)
A.资本主义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应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96.人们为了获得知识(C)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97.一切真知都来源于(B)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98.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D)
A.阶级斗争理论
B.社会主义学说
C.辩证法理论
D.唯物史观
9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10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和壮大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这说明(C)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上层建筑被经济基础所决定
101.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态度的理论基础是(A)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10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03.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0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105.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D)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0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0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大资本输出是形成(C)
A.食利者阶层的主要原因
B.宗主国的主要原因
C.食利国的主要原因
D.附属国的主要原因
108.“支配物质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
”这种观点属于(B)
A.唯意志论观点
B.宿命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非决定论观点
10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食利国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D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食利者人数不断增加
B.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占有和瓜分殖民地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加商品输出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加资本输出
11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的总和
C.一切思想关系的总和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1.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12.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
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1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B)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14.“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一种(D)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15.科学技术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B)
A.主导性因素
B.渗透性因素
C.基础性因素
D.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116.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B)
A.它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
B.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
C.它是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
D.它是社会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117.决定一个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依据是(B)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家政权
D.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118.“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1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知觉到表象的飞跃
C.从判断到推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2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
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21.垄断资产阶级采用“福利政策”的结果(C)
A.减轻了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B.能够提高工人其他劳动者的实际工资
C.不会降低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D.表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并非对立
122.“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这表明(D)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3.下列命题或说法中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有(C)
①天不变,道亦不变②宿命论③万物齐一
④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⑤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⑤
D.②⑤
124.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②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③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④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5.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D)
①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②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③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④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途
⑤它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关系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