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ppt课件(2)

合集下载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中药学基础知识-PPT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 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 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 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 用的典型实例。
•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 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 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 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 南星的毒。
中药学 知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 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梅花鹿
蝉蜕
代赭石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 和矿物,而天然药材的分布、采集和生产,
毒性
• 西汉以前的“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 即总括药饵之词。东汉以后主要指对机 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 药物毒性的产生,主要与其毒性的大小 和剂量有关。此外,还与贮存、加工、 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和使用时 间的长短有关。
正确对待无毒的药物
•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 会引起中毒反应。如若剂量过大,服 用过久等,仍有产生中毒反应的可能。
苍术药材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东北人参)
人参 饮片
五味子
(北五味子)
砂仁原植物
砂仁药材
(广东砂仁)
云南三七原植物
三七药材
地黄药材
(河南地黄)
• 药物的入药部分与采集季节的关系
• 1、根、根茎、块茎和鳞茎。(阴历二、八月) • 2、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

中药学(2)

中药学(2)

(一)炮制目的 纯净药物 提高药效 降低毒性 矫正不良气味 改变药物性能
基本知识
三 中药的炮制
(二)炮制的方法
修治 纯净 粉碎 切制 水制 洗 淋 流 漂 浸 润 水飞 火制 炒 炙 煅 煲 煨 烘 焙 水火共制 蒸 煮 淬 其它 制霜 发酵 发芽
基本知识
四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基本药理理论,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 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是中药理论的核心。
化痰止咳药
定义 祛痰药:减少或祛除痰液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止咳平喘:缓和、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
分类及适应证 清热化痰药 主治痰黄、质稠的痰热证 温化寒痰药 主治痰白、量多、清稀兼泡沫, 易咳出的寒痰、湿痰证
注: 痰证 是指痰浊停阻于脏器组织之间,可见于局部 或流窜全身表现的证侯
化痰止咳药
贝母
【入药】地下鳞茎 【性味归经】浙贝苦、寒。川贝母苦、甘、微寒。归心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 清热散结 【主治】1、外感风热咳嗽
2、用于肺热喘咳 3、用于胃火牙痛 4、用于疮疡不敛
清热药
知母
【入药】根茎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 胃 、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 清肺滋阴降火 【主治】 1、气分实热 高热 、 口渴 、大汗、 脉洪大
2、肺热咳嗽、 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3、肺肾阴虚火旺的骨蒸潮热 盗汗 颧红 五心烦热
清热药
2、脾虚湿盛所致的脘腹胀满 3、心悸、失眠
清热利湿药
茵陈
【入药】幼苗或滨蒿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 肝、胆经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疸 【主治】治疗黄疸的主药 ,如 肝炎、胆石症
清热利湿药
车前子
【入药】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肾 肝 肺经 【功效】利水通淋 、清热明目、止泻 【主治】 1、热结膀胱所致的热林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2)

神奇的中草药PPT课件 (2)

矿石类中草药
矿石类中草药概 述
矿石类中草药是指那些 具有药用价值的矿石。 这类中草药通常具有清 热降火、明目去翳、收 敛生肌等功效。
常见矿石类中草 药
如石膏、滑石、磁石、 炉甘石等。这些矿石类 中草药在中医临床上也 有广泛应用,对于多种 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效 果。
矿石类中草药的 药理作用
矿石类中草药含有多种 活性成分,如矿物盐、 氧化物、硅酸盐等,这 些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 作用,如抗炎、抗菌、 抗病毒等。
06
中草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中草药在全球的传播与们对中草药的认知和接受度不断提高,全球中草药市场规模逐年
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02
中草药在全球的传播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中草药逐渐被世界各地所接受和认可,许多国家
和地区开始引进和应用中草药,形成一股全球性的中草药热潮。
03
中草药对全球健康产业的影响
中草药在全球健康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许多国家医疗保健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健康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草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草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中草药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多个领 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外敷
一些中草药可以用于外敷,如 艾叶、红花、姜等,能够缓解
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中草药的现代医学应用
中药制剂
现代医学通过将中草药制成 制剂,如中药注射液、中药 片剂等,能够更方便地应用 于临床治疗。
临床研究
许多临床研究证明中草药对 于一些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如中药治疗肿瘤、中药抗 病毒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最早的记载

中药学教学课件-PPT

中药学教学课件-PPT

药物。但其中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为普遍,故历代
将中药称为“本草”。
❖ (2)本草学:

记载中药得典籍中药学称为本草学。
❖ (3)中草药:

实则就是指中药与草药得混称。
❖ 草药、中草药与中药、本草没有质得区别,为避免混 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得概念中。
❖ (4)民族药:
❖ 就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得药 物,其药源与中药基本相同,如藏药、蒙药、 维药、傣药、苗药、彝药等。
❖ 【目得与要求】 ❖ 1、了解中药得起源与中药学得发展。 ❖ 2、熟悉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得主药本草著
作(书名、作者、学术价值)。 ❖ 【教学时间】 ❖ 2学时。
一、中药得起源――原始社会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从古 书记载与传说来看,可以说明中药起源于原 始社会人类得生产活动、生活实践与早期 得医疗实践。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 代表作:《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得药学专著。
❖ 汉初年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
❖ 载药数目:365种。
❖ 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 46种,按药物功效得不同分上、中、下三品,即 “三品分类法”。
❖ 因此可以说,中药得起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 期生活实践与医疗实践得结果,故有“药食同 源”之说。
二、中药学得发展
❖ (一)夏商周时期――本草学得萌芽时期 ❖ (二)秦汉时期――本草学得形成时期 ❖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 ❖ (四)隋唐时期 ――医药发展鼎盛时期 ❖ (五)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时期
【宋代】
❖ 1、国家药局得设立: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中医学之中药学PPT课件(2024)

中医学之中药学PPT课件(2024)

2024/1/30
24
06
现代科技在中药学领域应用前 景展望
Chapter
2024/1/30
25
现代科技对中药学发展推动作用分析
1 2
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测序、组织培养等,有助于 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揭示中药作用机理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 可以深入揭示中药的作用机理,为中药的临床应 用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中药制剂创新
3
运用现代制剂技术,如纳米技术、微囊化技术等 ,可以改进中药制剂的剂型、提高药效,推动中 药制剂的创新发展。
2024/1/30
26
现代科技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应用探讨
2024/1/30
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借助现代分析技术,如色谱、质谱等,可以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 体系,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禁忌症
虽然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孕 妇腹部和腰骶部禁针、皮肤破损处禁 针等。
异常情况处理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晕针 、滞针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保 证患者安全。
2024/1/30
20
05
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介绍 及操作演示
Chapter
2024/1/30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
应用举例
02
用于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等证,如黄连解
毒汤、银翘散等。
功效
03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4
祛湿方剂组成及应用举例
组成
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等。
应用举例
用于治疗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如五 苓散、平胃散等。

中药学课件补益药(二)

中药学课件补益药(二)

4、用于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不起
用法用量: 研末服 1-2g
使用注意: 1、小量递增,不可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 动或动血伤阴。 2、阴虚阳亢、阳热实证忌用
鹿茸:未骨化,密生绒毛的幼角——补力强 鹿角:骨化——药力弱 鹿角胶:补肾阳、益精血、止血——烊化 鹿角霜(残渣):温补肾阳,收敛止血
性味归经: 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 效: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适应症:
为治肝肾不足、腰膝 酸痛、筋骨痿软要药
补肾安胎要药
1、用于肝肾不足证
——善治肾虚腰痛
2、用于肝肾亏虚胎动不安或习惯性堕胎
现代应用:治疗高血压
用法用量:煎服,5-10g 炒用效佳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性味归经: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
功 效: 补肝肾,强筋骨 疗伤续折 止血安胎
杜仲:补肾之力较强,补肝肾、强筋骨要药,
不 同
可治阳痿、尿频,为治肾虚腰痛要药。

续断:微辛,兼能行血脉,续筋骨,善治跌
打损伤、骨折等证。
补肝肾 暖腰膝 壮阳固精
补肾益肺 纳气平喘 润肠通便
补肾益肺 纳气定喘 助阳益精
补肾益肺 纳气平喘 止血化痰
温肾补精 纳气平喘 益气养血
补肾阳、强筋骨:鹿茸、巴戟天、仙茅、淫羊藿
补骨脂:温补固涩要药,善治命门火衰,且能
不 同
纳气平喘,外用酒浸治白癜风。

益智仁:偏于固涩,以固精缩尿见长,且能开
胃摄唾用治脾肾虚寒的口多涎唾。
功效 温肾壮阳 活血散结 消肿止痛
功效 温肾助阳 补益精血 润肠通便
性味归经: 甘、温,归肝、肾、脾经
功 效: 益肾固精 养肝明目
止泻,安胎

中药学课件第2节煎服法

中药学课件第2节煎服法

• 6、煎药时间:一般以沸后10-30分钟 即可,但滋补药须煎50-60‘,解表药 则沸后5-10’,每剂药宜煎2--3次 为佳。 • 7、每次煎药量以150--250ml为宜, 应将几次药液混合后分2-3次服用, 不可煎一次服一次。 • 8、每次煎药后应使药液充分流出后, 再加水煎。
• 9、煎药时若水干焦糊,应倒去药渣, 洗净药锅换新药再煎,绝不可直接加 水重煎。 • 10、注意处方要求,将需特殊处理的 中药按章处理。须特殊处理的方法概 括为八类,即:先煎、后下、包煎、 另煎、磨汁、烊化、冲服、沸水泡服。
• 3、服药次数 • 一剂药通常一日三次,若病缓者可服2次, 病重或急病可每隔2-4小时服药一次,昼 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顿挫病势,在 应用发汗泻下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 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 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勉汗下太过则伤正 气。 • 外用药剂:另有服法:一般有熏、洗、擦、 模、外糊、贴、点、滴等法。
• ㈡、服药法: • 1、服药方法 • 汤剂宜温服,但发散风寒药最好热 服,治呕吐或药物中毒时,宜小量 频服,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冷服或凉 药热服等,丸散剂宜温水冲服。
• 2、服药时间 • 一般来说,滋补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和 泻下药宜空腹时服,无特殊要求的药, 一般均饭后服用。无论饭前饭后服都应 略有间隔,如饭后1-2小时左右,以 勉影响疗效。总之,要根据病情来确定 服药时间。
四.单项选择题
• 1.中药炮制中的“蒸”法属于( ) • A修制法 B水制法 C水火共制法 D火 制法 • 2.甘味药的作用是( ) • A行气 、行血 B补益和中 C收敛固涩 D燥湿、通泄 • 3.气味芳香,容易挥发的药物宜采用( ) A文火急煎 B武火急煎 C武火久煎 D文火久 煎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2024版06608_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4版06608_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10
03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2024/1/24
11
中药的性能特点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 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向上、向下、向内、 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 相反。
归经
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 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 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2024/1/24
十九畏
指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 制约的关系,如硫黄畏朴 硝,水银畏砒霜等。
妊娠禁忌
孕妇应禁用或慎用的中药, 如巴豆、牵牛、大戟、斑 蝥等。
25
常用中药的应用与配伍举例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用于热毒 疮疡、风热感冒等,常配伍蒲 公英、紫花地丁等。
补虚药
如人参、黄芪等,用于气虚证, 常配伍白术、甘草等。
2024/1/24
17
常用中药的炮制与制剂举例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

炙甘草偏于补中益气。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

毒,大黄炭多用于出血
证。
生当归偏于补血活血,

酒当归偏于活血通经,

土炒当归偏于补血止血。
生黄芪偏于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炙黄芪偏于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黄芪
正品黄芪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 有豆腥味。

2024版《中药学》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药学》课件(完整版)

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四气五味
归经
中药通过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 苦、甘、辛、咸)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 功能。
中药具有归经作用,即药物对人体某部分的选 择性作用,通过归经可了解药物作用的部位和 范围。
升降浮沉
中药通过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势,调节人体气机 升降出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
拓展中药资源的国际市场
促进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材 的国际贸易,促进中药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与 利用。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中药新药和保健品,推动中药产业的 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野生资源的依赖。
加强中药资源管理
03
建立中药资源数据库和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中药资源变化
情况,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前景
推广中药材的综合利用
加强中药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开发新的药用部位和用途,提高中药材的利 用率。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材废弃物进行回 收利用,提取有效成分或转化为其他高附加 值产品。
过敏反应
中药与西药或其他中药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 作用,影响疗效或增加毒性,应注意合理配伍。
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中药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 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部分中药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有不良影响,应 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04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方法与目的
炮制方法
4 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传统经验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对中药质 量进行评价。

中药--药二ppt课件

中药--药二ppt课件

• • • • • • • • • •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 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 消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 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利咽+ 截疟,腐蚀赘疣 白头翁:清热解毒,利咽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 • • • • • • •
考点3 泻下药 甘遂除泻水逐饮外,又能 A. 消肿散结 B. 清肝杀虫 C. 杀虫疗癣 D. 解毒止血 E. 祛痰止咳 【答案】A
• • • • • • • •
A. 补气 B. 敛汗 C. 养心安神 D. 清热解毒 E. 利水消肿 郁李仁除润肠通便外,又能 柏子仁除润肠通便外,又能 【答案】EC
• • • • • • • • •
(1)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芒硝:泻下攻击,外用清热消肿+ 润燥软坚 番泻叶:泻下通便+消积健胃 芦荟:泻下通便+ 清肝,杀虫 (2)润下药 火麻仁:润畅通便+ 滋养补虚 郁李仁:润畅通便+ 利水消肿 松子仁:润畅通便+ 润肺止咳
• • • • • • • • •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利湿通淋,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凉血 穿心莲: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凉血,燥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利咽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清肝泻火,熄风定惊

2024版《中药学》教学课件

2024版《中药学》教学课件

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主治小 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热淋 涩痛,高血脂症。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 解毒散结。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 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 痈。
2024/1/28
11
补益类中药材
2024/1/28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元气虚脱证,肺脾心肾气虚证,热病气虚 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中药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024/1/28
3
中药学定义及发展历程
2024/1/28
中药学的定义
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 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历程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经历历代医家 的不断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4
中药分类与命名规则
中药分类
按药物性质、功效、产地等不同标准 进行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 药等。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结合中药活性成分,开发
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
2024/1/28
03
研发策略思考
在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中,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同时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开拓等问题。
24
06
CATALOGUE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
2024/1/28
25
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介绍
6
配伍禁忌与合理用药原则
配伍禁忌
指某些药物在配伍使用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需要避免同时使用。如“十八反”、“十九畏” 等。
合理用药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进行治疗,同时遵循中药的煎煮、服用等规范操作。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6
5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03
特殊疗效
特殊疗效
1.
01
诸骨鲠喉——威灵仙
02
吐泻转筋——木瓜
03
黄疸——茵陈蒿
04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ANNUAL
REPORT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04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03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中药学》全套课件完整版(2024)

《中药学》全套课件完整版(2024)

2024/1/30
03
道地药材
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
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
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9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方法
01
采收时间
根据药材的生长习性、有效成 分积累规律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确定。
2024/1/30
02
采收方法
3
01
中药学概述
2024/1/30
4
中药学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
特点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30
中药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药物之 间的配伍与禁忌,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价值。
宣传教育效果评估
定期对合理用药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宣传教育 工作。
32
2024/1/30
08
总结与展望
33
课程内容总结回顾
中药学基础理论
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药性理论等,为 学员打下坚实基础。
中药配伍禁忌
深入剖析了中药配伍的原则、方法及禁忌,提高 学员合理用药水平。
ABCD
5
中药学历史与发展
2024/1/30
历史
中药学历史悠久,起源于神农尝 百草,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逐 渐形成了独特的中药学理论体系 。
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 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 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 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6
中药学分类与体系

2024版年度中药学ppt课件免费

2024版年度中药学ppt课件免费

2024/2/2
24
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药产业 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强中药材资 源保护、提高中药质量标准、鼓
励中药创新等。
2024/2/2
地方政策配套
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 台了一系列地方性的中药产业发展 规划和政策措施。
行业监管加强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监 管也逐渐加强,对中药质量、安全、 疗效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将药物采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的剂型, 多用于外科疮疡、痈疽等病症的治疗。
2024/2/2
14
04
中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024/2/2
15
常见化学成分类型及功效
01
02
03
04
生物碱类
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菌 等多种药理作用,如黄连中的 小檗碱、麻黄中的麻黄碱等。
2024/2/2
苷类
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糖、抗 肿瘤等作用,如人参中的人参
2024/2/2
9
野生与栽培药材比较
2024/2/2
野生药材
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品质优良,但资 源有限,采集困难,价格较高。
栽培药材
通过人工种植获得,品质相对稳定, 可大量生产,价格相对较低。但部分 栽培药材在品种、产地、种植技术等 方面仍需改进和优化。
10
03
中药炮制与制剂技术
2024/2/2
11
皂苷、黄芩中的黄芩苷等。
挥发油类
具有解表、止咳、平喘、抗菌 等作用,如薄荷中的薄荷油、
紫苏中的紫苏醛等。
鞣质类
具有收敛、止血、止泻等作用, 如五倍子中的鞣酸、石榴皮中
的石榴皮鞣质等。

40《中药学》PPT课件

40《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的临床应用实例
感冒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如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 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等 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高血压
中药如天麻、钩藤等具有 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 的辅助治疗。
糖尿病
中药如黄连、黄芪等可调 节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 症状。
中药的临床评价方法与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评估 中药的治疗效果。
01
02
03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 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类、叶类、花类、果 实种子类等。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生物碱类、黄酮类、挥 发油类等。
各类中药的功效与主治
01
解表药
发散风寒、风热,治 疗感冒、咳嗽等。
02
清热药
清解里热,治疗热病 、热毒等。
03
祛湿药
祛除湿邪,治疗水肿 、风湿等。
对酶的影响
中药可通过抑制或激活酶,影响 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从而产生药 理作用。
对受体的作用
中药可与受体结合,产生激动或 拮抗作用,调节生物体生理功能 。
01 02 03 04
对细胞膜的作用
中药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 响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运输。
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药可影响基因表达,改变蛋白 质合成,从而影响生物体生理功 能。
将药物置于高温中煅 烧至酥脆,易于粉碎 和煎出有效成分。
净制
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 分,使药物达到一定 的净度标准。
切制
炮炙
用火焰处理药物,使 其性能改变,增强疗 效或减少副作用。
煅制
蒸制
将药物加水蒸煮,改 变其性能,增强疗效 。
中药的制剂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四、宋、金元时期
1.宋代 宋代官方组织修订了一些本草书籍,但最具代表性
的是私人编纂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书又名《证类本草》,由宋代名医唐慎微所著,
载药为1500多种,并附方3000余首。它保存了宋 以前大量的药学资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流 传的综合性本草,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 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2.金元时期 此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是突出临床适用,注重药性
理论探讨。本草著作多简明扼要。既继承、发展 了药性理论,又积极探求药物的奏效原理。中药 性能理论在此期初具规模。
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为食疗专著,对中药 学的发展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尤其该书首次记 载用蒸馏法工艺制酒,对提高酒剂的药效具有进 步意义。
中药学的发展
三、隋唐时期
出现了第一部官修本草—《新修本草》。
该书又名《唐本草》,成书于唐代,由李勣、苏敬 等编纂。载药844种,首创图文对照的编写方法,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著作。
开元年间陈藏器著的《本草拾遗》也有较大的影响, 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十剂”理论,是中药按临床 功效分类的发端。
唐代已开始使用动物组织、器官及激素制剂,酵母 制剂亦普遍应用,对某些食物药和外来药都有了 专门研究。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五、明朝时期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朝唯一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但在药学史上影响很小。此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 著作当推《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又名《纲目》, 系李时珍所著。全书 52卷,约200万言,载药1892种,其中新增药 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多首,以自然 属性和生态条件为分类基础,分为16纲60类,是 中古时期最完备的分类系统。不仅总结了16世纪 以前本草学的成就,而且为后世本草学的研究和 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既是医药方面的工具书, 又是科技史上的百科全书。
药和矿物药三类,其中植物类药材最多, 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称为 “本草”。
• 四、什么是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
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 知识的一门学科。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的起源
1.与生活和生产活动切相关(药食同源)
2.“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一、秦汉时期
诞生了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该书又名《本经》、《本草经》,约成书于东汉末 年,系集体创作,托名神农。全书共收载药物 365种,采用“三品分类法”。是现存最早的药 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为中 药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尊为药学经典著 作。
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表明,我国目 前的中药资源种类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 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
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产地
•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共有各类天然 药材大约12800种。
• 自然地理状况十分复杂,气候、水土、日 照等生态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生物的分布 很不相同。其质量优劣就有所差异。所以, 中药材多有明显的地域性。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六、清朝时期
此期本草著作数量众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本草纲 目拾遗》。
该书又名《纲目拾遗》,系赵学敏所著。载药921种, 其中新增药达716种,是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古籍。 它补充了《纲目》的不足,纠正了《纲目》的错 误,并总结了明清以来的药学成就。该书引用的 文献达600余种,其中大量医药书籍现已亡佚,故 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中药学
酒泉市中医院 郝建明
• 概述
• 一、什么是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
药物,也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 二、什么是草药?

一般是指主流本草尚未记载,流传
于民间,在正规中医机构和中医药人员中
应用不普遍,多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加
工炮制尚欠规范的药物。
• 三、为什么古代将药学称为“本草”? 中药按其自然属性分为植物药、动物
《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 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 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知识的流传
中药最早发现的是植物药,后来逐渐认识了 动物药,随着采矿和冶炼的兴起,又发现 了矿物药。
中药知识的流传,最早是口耳相传,随着文 字的出现,后来有了文字记载。先是散在 记载,以后发展有了药学专著。
的中药志及一大批药用植物志、药用动物志及地 区性的中药志。
4.中药现代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5.中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药学专门 人才。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集古今药学成就之大成、集中反映现代中药学科发 展的当代药学著作是《中华本草》。全书共34卷, 前30卷为中药(包括总论1卷,药物26卷,附篇1 卷,索引2卷),后4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 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共收载药物8980味, 插图8534幅,约2200万字。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七、民国时期 1.中医学校建立,中药学讲义问世。 2.陈存仁主编的《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
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3.本草学现代研究开始起步。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八、现代的本草成就 1.影印、重刊、校点评注了数十种重要的本草古籍。
2.编辑、出版了大量的当代药学著作。 3.对中药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并编写了全国性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国家药局的设立,是北宋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国和 世界药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用药数目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非常重视地道药材 和质量规格。对于制剂,也制定了制剂规范,从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见一斑。
对药物的配伍禁忌也作出了总结,提出了著名的 “十八反”、“十九畏”理论。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的发展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著作是《本草经集注》。 本书又名《本草集注》,为梁代陶弘景所著,载药
730种,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并对魏晋以 来的药学成就作了总结。
此期还诞生了第一部炮制学专著,即雷敩所著的 《炮炙论》,它标志着本草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