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摘要]在近几年使用了公路钢桥设计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等方面的原版教材后,讨论了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原版教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交流与学术活动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外教材走进了我们高校教师的视野。这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尤其是对于国内起步较晚的领域,更值得借鉴。本人专注于公路桥梁抗震教学和公路钢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囿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公路钢桥的建设规模远比不上公路混凝土桥梁,与公路钢桥相对应的教学、科研水平也落后于混凝土桥梁。同样,公路钢桥方面的专业教材也很匮乏。在公路桥梁抗震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作者有幸于早些年比较系统地接触过日本相关领域的材料,于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借鉴了大量的日本资料,甚至在公路钢桥的教学中,直接采用了日本的教材。现将使用国外原版资料与教材的心得呈现出来,希望共勉。

1.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前,一定要尽可能收集国内相关领域的资料或书籍进行研读。一般来说,决定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的课程所对应的国内研究是比较弱的,这也正是其要采用国外资料的重要前提。但是,如果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现状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去认真了解国内发展的现状和程度,只是凭感觉感到国内的相关领域发展较慢,上起课来直接开始讲国外的东西,不但显得有些突兀,

而且听众(学生)也会感到莫名其妙,达不到应有的上课效果。但是反过来,如果能像讲故事一样把国内国外的情况及其前因后果娓娓道来,不但将是一门课的良好绪论,也会循序渐进地将我们精心准备的西餐端到学生们的面前。比如拿我现在正在讲的《公路钢桥》这门课来说,国内教材的数量也好、研究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也好,都无法和混凝土桥梁相比,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就是混凝土桥梁造价较低,钢桥造价高,基于我国的经济实力,没办法修建大量的公路钢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以后,大量公路钢桥的建造成为可能。那么,在高等教育阶段我们必须把钢桥的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但是,找遍国内的书店,相关的教材真是少的可怜。怎么办?首先是借鉴铁路钢桥的教材,其次是参考工民建的钢结构教材,另外我又翻译了钢桥大国----日本的公路钢桥的教材。可以说,没有国内铁路钢桥教材和工民建钢结构教材的铺垫,作者的翻译工作将是辛苦的,作者的课堂将是乏味的,作者所讲授的内容也会成为接不着地气的空中楼阁。

2.在选择原版教材时,要注意原版教材的适用对象。国外的原版教材或书籍也有适用人群。例如,同样的教授钢桥设计用书,有些书是针对专科学生的(日语为:专门学校适用),比如公路钢桥设计用书----《钢构造的设计》,其章节内容包括:钢材的力学特性、钢材的焊接及其强度计算、钢构件的设计计算、简单桥型的钢

桥的设计计算。这样的书,理论讲解得浅显易懂,算例简单,实验研究部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几乎不写,主要侧重于实用;有些书是针对设计单位的,也就是开发咨询公司或设计事务所。这样的书,一般以算例的形式出现。例如,在1995年1月27日的阪神大地震后,日本重新修订了公路桥梁设计抗震规范。当时出版最快的一本书----《道路桥耐震设计相关资料》就是针对日本国内的设计单位。书中针对各种桥型给出了抗震规范修订后算例。其章节细分为:钢筋混凝土桥墩的耐震设计计算算例、钢筋混凝土刚构桥墩的耐震设计计算算例、钢制桥墩的耐震设计计算算例、免震设计计算算例、地震时不安定地基的耐震设计计算算例、沉井基础耐震设计计算算例、钢管矢板基础的耐震设计计算算例、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的耐震设计计算算例、以及在时程分析时采用的标准地震波。当时适逢我被派往北海道学习日本震后的抗震设计,看到日本设计单位的工程师们几乎是手不离这本算例,仔细研读、认真讨论、然后运用于他们的设计工作中。还有针对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比如,我国上世纪80年代翻译过来的日文书籍《钢桥》(小西一郎编著,共11分册)。当然,还有一些书是针对施工单位的。只拿道路钢桥设计的书来说,林林总总就有十几本之多。所以我们在选择原版教材来给学生们讲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种原版书籍的适用对象和内容,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艰深晦涩,以达到开阔视野、兼学并蓄的学习效果。

3.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原版教材肯定是要翻译之后才能拿到课堂上讲给学生们的,所以,老师的翻译水平一定要高,尤其是对专业术语的翻译,一定要准确。对于日文资料的翻译,更要注意不能把日语中的汉字直接拿过来就用,以免引起误解。这当然要借助于工具书的帮助,但是当遇到工具书中也没有的语言时,就要依靠我们老师根据上下文章内容及其计算方法进行推断。例如,作者在讲授《桥梁抗震》的“基础部分抗震设计”时,遇到了日语“地盘反力系数”和“地盘反力度”这样的日语汉字。如果按汉字的读音直接说出来学生们肯定听不懂,作者翻阅了一些文献,发现有的文献将这两个词都翻译成为“地基变形刚度”。作者感觉不对,就又根据原版教材里“地盘反力系数”和“地盘反力度”的计算公式,认为应该分别翻译为“地基弹性模量”和“地基反力”更合适。另外一种在翻译中常遇到的现象是日语中的外来语较多,这些外来语一般用片假名书写,多数是从英语直接音译成为日语的。每当遇到这样的词语,作者一般会先找出它的英语原词,然后确定它的准确含义。最头疼的情况是:一个单词只是在叙述中出现,没有它的计算公式、没有关于它的更多论述,以至于以上方法都无用武之地,这样的时候,作者会把它记在笔记本上,到处查找、翻阅文献,直到弄明白为止。所以别看老师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地一讲就是两个小时,谁能想到他们课下要花费多少心血,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4.在开课前一定要将原版书籍或资料通读至少一遍,以便掌握整本书或整个资料的主体思想。采用原版教材时,如果我们不将原版教材通读一遍,那么就无法解决诸如以下问题:比如,教材共分为多少章节,围绕教学目标,这些章节是否需要全部讲到,如果不需要全部讲到,应该删除哪些章节、略讲哪些章节、详细讲解哪些章节,这是通读教材以后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对于要讲到的各章内容,什么地方是重点,讲清楚它们需要如何安排教学手段,是留作业还是安排课堂提问,抑或安排课堂小测验,或是三者兼而用之以达到让学生们掌握的目的,这样安排之后大概需要多少课时,这样的问题也是要在教材整体通读一遍后才能很好得到解决的。其三,对于要讲到的各章内容,掌握什么地方是难点。要注意的是,教材的重点内容不一定是难点内容,而教材的难点内容也不见得是教材的重点内容。要了解难点内容难在什么地方,是数学模型、力学概念还是学生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没有讲到的知识……。然后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容易犯错的地方,补充相应的知识,安排相应的诸如例题讲解、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课后作业等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掌握难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达到确实掌握的目的。在完成以上这些主要部分的安排后,思考剩余多少时间留给容易的章节,各章节的课时分配都是多少。要注意课时与内容的搭配问题,即容易的地方要快讲、略讲,重点、难点的地方要慢讲、细讲。对于原版教材,往往由于语言文字的关系使我们不能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