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之立意篇
全国二卷作文立意
全国二卷作文立意《全国二卷作文》仿写,和平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和平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和平不仅是国家之间的关系,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伟大和珍贵。
和平,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
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孩子们可以快乐成长。
和平,是家庭的温暖,是社会的稳定,更是国家的繁荣。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享受到了安定和幸福。
然而,和平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在当今世界,战争、冲突和恐怖主义依然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和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守护,需要国家间的合作和友好。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意识到了它的脆弱和宝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怀揣着和平的理念,努力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关爱他人,传播友爱和宽容的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念。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它的伟大和珍贵。
和平不是靠口号和空谈实现的,而是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和努力。
让我们共同呼吁,让和平之花在世界各地绽放,让和平之光普照人间。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和平的力量成为我们共同的力量。
2023年高考新课标2卷作文立意指导+优秀范文
2023年高考新课标2卷作文立意指导+优秀范文(2023年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
2023年4月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组织了适应性测试,命制了三套作文,其中一套为读写结合类型:现代文阅读1《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
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篇文章。
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衍生出相关的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
为避免写作受到阅读因素的制约,选择了关联相对浅显的语用材料。
作文试题,通过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
材料所说的“自己的空间”,可以指现实中的空间,也可以指向虚拟的空间。
“希望有”是一个意愿,值得肯定。
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生活中面临着自我发展、青春友谊等各种困惑,也面临学习任务繁重、求学压力大等问题,有时会表现出一些稍显自我的情绪,让长辈担心,甚至被认为“谁也不爱”,这种定性反而可能会把青少年推向封闭的自我空间。
而试题以“放松,沉淀,成长”定位,就是命题者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一种换位思考,是就“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所做出的善意表达,意在理解青少年,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2023年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2023年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是:文明,因你而美好嘿嘿,是不是听起来很高大上啊?不过这个题目其实很简单的,就是让我们写一些文明的行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比如说,我们上学的时候要守秩序,不能在课堂上吵吵闹闹的,也不能乱扔垃圾。
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候,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开车的时候要系好安全带,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在公园里玩的时候,不能随地吐痰,也不能在树上乱刻字涂鸦。
去商场的时候,别把东西乱扔,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等着上饭店吃饭时,要排好队,轮流点餐,不能插队哦。
吃完饭后,把桌子清理干净,剩菜剩饭都要吃光光,不能浪费食物。
看,做到这些文明的小事,我们生活中就会处处有惊喜。
大家都会觉得,啊,这个城市真干净整洁,居民真有素质。
到处都是阳光和微笑,感觉好温馨幸福啊!文明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行为举止。
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多一些文明素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吧!总之,这个作文题目还是很好写的,就是要想一些身边的小事,描写一下如果大家都能文明有礼,生活就会变得多么美好。
实在想不出什么例子了,也没关系,随便写写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啦!写作文最重要的是要真心诚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好了。
加油,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篇2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吧。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成长的阶梯"。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想要我们谈谈自己成长的过程,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一步步克服、进步的。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我们得想想自己从小到大都经历了些什么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刚上小学的时候是不是很怕生、很难适应新环境呢?后来有没有靠着自己的努力、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渐渐融入进去了呢?再或者说,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非常难理解的地方,但是靠着不放弃、虚心求教,终于攻克了呢?还有,或许你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失败过,感到非常沮丧。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积极入世的范仲淹也对主张隐逸的严子陵大加称颂,认为“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而两面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对于“立功”与“隐逸”,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围绕“立功”与“隐逸”这一对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可以并存的观念,阐述自己的看法。
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中的核心信息:范仲淹对隐逸的严子陵的称颂,以及他提出的“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也可以各有偏重。
这是立意的出发点。
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方面,可以强调立功与隐逸的互补性,阐述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立功与隐逸的平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选取合适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围绕立意展开论述,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避免套作和抄袭,确保文章真实、原创。
【范文】立功隐逸,人生之双翼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立功与隐逸之间寻求着平衡。
就如同范仲淹所言,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可以各有偏重。
在我看来,立功与隐逸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人生选择,它们如同人生的双翼,助力我们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飞翔。
立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中体现。
它代表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的实现。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立功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无论是岳飞抗金救宋的英勇事迹,还是林则徐禁烟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行为,都体现了立功的精神。
立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隐逸则代表着另一种人生追求。
它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回避与超越。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5篇在这高考即将来临的学习阶段,语文的写作需要注重学习,以此提升自己的语文作文成绩。
那么,写作文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篇1)疫情好转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家门,往日死气沉沉的街道逐渐变得活力四射,到处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一切显得那么和谐。
疫情期间,有很多的商场、公司、饭店等一些职业已经停业。
这导致很多的经济直接面临危机。
但更严重的不是这些大企业,因为这些大企业他们有足够的资源与时间恢复经济。
更严重的,而是那些本来就家境贫寒的贫苦人家。
这让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走在街道上,我们可以随处见一些小地摊,各色各样。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小地摊是他们现在唯一的经济来源。
而摆地摊的一般都是中年男人或者中年妇女,因为他们要撑起自己的家,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
直到那天,我看到了她。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只是坐在一个小角落里,很少有人注意她,客观一点地说,几乎没的有人注意她。
我不经意地瞥见了她,但她只是默默的坐在那个角落里,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
那时候,她并没有摆摊。
过了几天之后,她出现在了街道两旁,她摆起了小摊铺,还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当然我再一次又看到了她。
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独自摆摊,更没有知道她的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她的摊子上只摆着一些不知名的菜。
很明显,她家里的状况非常不乐观。
这一切都是生活所迫!当然,生活中有很多的职业,他们都在为自己,为自己的家庭奋斗,撑起他们的家。
甚至他们有的还会看他人的冷眼与嘲笑;上司与老板的欺压;以及社会上扑朔迷离的“黑手”。
一个又一个看似普通又不普通,看似简单又不简单的职业,有可能是他们生活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所以现在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若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当小丑。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精选篇2)我们的友谊如城墙般坚固可靠;我们的友谊如泉水般清澈纯洁;我们的友谊如旭日般灿烂耀眼。
高考作文预测审题立意经典解读10例_作文3000字_高考作文预测_
高考作文预测审题立意经典解读10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
(60分)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
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
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
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
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
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
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秃鹫的角度:引导别人要根据其实际进行。
不切实际的鼓动会酿成悲剧。
狂躁的激情要不得。
不要等悲剧发生了才反思。
及时总结教训。
女巫的角度:不能偏听偏信,要有自知之明。
认清自己。
抵达目标、实现理想,光有头脑中的热情、胆量和勇气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还得从脚下的事情做起,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努力锻炼“腿部肌肉”,不断提高自己跨越障碍、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水平。
注重平时的锻炼积累,才能跨越障碍,取得成功。
2、请以“花开有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不得套作或抄袭。
【文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花开有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
这里的“花”可以喻指理想、亲情、友情、爱情等像花一样美丽芬芳的美好事物;“开”则是指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求、探寻;“有声”既可以指“追求、探寻”的美好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最终美好的结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
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不但十分坚硬,而且还生长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作文书写力量,应当多加分析作文的立意。
作文的事项有很多,那么,你确定会写吗。
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作文立意分析(4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1篇: 高考作文立意分析晨,多么奇妙的一个字眼!先是那晨曦。
微微泛出鱼肚白的空中,慢慢透出些红火,淡淡的鹅黄之后,接着便有了点粉红色的光泽,有浓有淡,随着那云层的厚薄变化,反射着不同的光线。
不一会儿,或粉、或桔、或黄或白,间隙中也有些淡蓝,如此绚烂,如此多彩,如此迷人。
再等一会儿,那朝阳最终清醒了,伸个懒腰,从被子里透出一撮发丝,便给远山镶上一道金边。
接着,朝阳一点一点挪了出来,透出火红的额头与两只眼,注视着整个大地。
金光照亮了半边天,那草叶,那花瓣,总有几个光点,似是天使撒下的一粒粒明珠,在空中缓缓飘浮着,播撒着盼望。
这便是晨的另一大主角,甘露。
这是观音大士净瓶中的神露吧!太阳仍在连续上升。
此时已几乎不见红光,只有刺眼的金黄映亮天空,以及远处未尽的一丝黑夜之气,一点点残余的湖蓝,在太阳的千万支金箭中慢慢隐去了,等待着下一个黑夜,回来俯瞰安静的大地。
朝阳已从远山头上透出了大半个脸,仍照射着露水。
嫩绿色的树叶、草尖也被蒙上了一层亮色,仿佛镀了金一般,漂亮动人。
朝阳最终又伸了个懒腰,从地平线上跳了出来。
晨风,带着一点点凉快,迎面扑来。
我被这风一吹,便猛地醒了过来,活力充足。
如果天朗气清,举目四望,劳碌的一天又开头了,便有一种全身心投入,再制造的美妙冲动;如果有一点晨露,另有一番风味——就像仙境中腾云驾雾一般,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幽静与神奇。
露慢慢地升腾了,它们飞向了太阳的国度,又回到了天使的怀抱之中,鼓舞着我们:快啊,抓紧从现在开头努力,像我们一样奔向自己的天堂吧! 太阳也脱离了山的怀抱,抖擞精神,把自己的热献给我们,驱散黑暗,让每个人看清眼前的路。
晨,多么奇妙的字眼啊!它代表着青春与活力,它高唱着赞歌迎接每一个日子。
高考高分作文秘笈——立意篇(1)(整理精校版)
高考高分作文秘笈——立意篇(1)作文辅导0423 2035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术之:多角立体法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
角度是指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
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
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
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
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
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
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
如2003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
这是一种辩证思维。
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
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
“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
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
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例文1四川考生那个青年在危急中权衡再三,自私的想拥有一切的他最终选择了抛弃“诚信”,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诚信是去掉一切外在的美丽,举止的优雅,谈吐的从容后,剩下的心灵纯净。
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
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7篇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作文的书写应该无比熟悉,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写作的标准与要求。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文素材及立意高考版篇1登山,一定要到达顶峰,将美景一览无余吗?一定要到达顶峰。
才可以体现自己的决心么?也许不是吧,并不是每个登山者都可以攀登顶峰,但是只要留下每一步的脚印就可以。
人生也是如此。
或许有人认为,登山的境界就是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爬到山顶,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将美景一览无余,难道这样就是没有体会到登高的境界吗?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是怕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到达山顶,但是一定要一步一步一个个脚印踩下去,这样也许也并不逊色。
人生也一样。
又有多少人可以像马云一样成功呢?又有多少人可以向丁俊晖一样享受成功的喜悦呢?极少数吧,他们就像没有达到顶峰的人一样,他们依然在自己所勾画的生活里轻松快活,你可以不成功,但必须在奋斗的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你可以不功成名就,但是一定要在荆棘满路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
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至少我们努力过,奋斗过,经历过。
尝试过。
我想,即使没有达到顶峰,一路以来,学到的'东西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吧。
比如,坚持。
在奋斗与前进的一路上,学到的东西才是比成功更加珍贵的吧,至少过程是弥足珍贵的,那是第一次灯神,当腿酸软无力却有想要攀登顶峰的时候,一次次坚持。
或许这就是我所体会到的吧,就算没有到达顶峰,至少过程美好,足迹显然。
也许努力了没有成功,但是一定要去尝试,去努力。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不可能成功。
踏踏实实去奋斗,去拼搏,去感受一些成功所带不来的东西,我想这就是登高的另一种境界吧,体会过程,参与过程,感受过程,走的每一步,留下每一步坚实而又深深地足迹。
证明,至少曾经努力过。
去尝试努力吧,记得在你前进的路上留下你自己的脚印。
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抵达未知之境”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
2024年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抵达未知之境”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试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写作。
例如,正是“未知”背后的“不确定性”,让探索变得迷人,也召唤着人类的好奇心。
再如,抵达,意味着不能停留在空想层面,而要有探索的本领和实际行动。
又如,抵达之境是上一次探索的终点,也是下一次探索的起点,“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意味着探索永不停歇。
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信息与“抵达未知之境”这一中心语共同形成开放多元的写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积累进行个性化写作。
新课标II卷的价值导向与新课标I卷相同,但写作要求和作文类型不一样。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嫦娥四号”“天问一号”,只是个由头,“太空之旅”只是一个比喻。
这是属于隐喻式的材料作文,“太空之旅”实际上隐喻人类的认知探索之旅。
个体的生命进程和人类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已知到未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的探索之旅。
这个题目可以从太空之旅写到科学探索之旅、生活历练之旅、认知发展之旅,生命成长之旅等等。
这类题目要引申发挥、连类而及地写,不可就事论事,只写“嫦娥四号”“天问一号”探索未知之境。
新课标II卷的关键句是“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联系材料,这句话起码可以引起我们诸多思考:人类有探索未知的欲望,欲望产生行动,行动促进科技;有了科技的加持,人类得以增长智慧;而智慧赋能科技又促使我们抵达更为广大的未知之境。
高考作文立意训练
高考作文立意训练高考作文立意训练5篇作为一名高中生,对于作文的书写应该也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为此可以书写一篇规范的作文。
作文的事项有许多,那么,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作文立意训练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考作文立意训练篇1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
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
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
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
攀登虽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
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
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
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
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
“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
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
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
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
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本手妙手俗手”高考作文立意及范文(7篇)
“本手妙手俗手”高考作文立意及范文(7篇)“本手妙手俗手”高考作文立意及范文篇1围棋的本手、妙手和俗手其实是三个不同棋艺水平的划分,但正是这样,却告诉了我们很深刻地道理:要着力夯实本手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妙手的能力,同时要避免俗手。
就此,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打好基本功?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打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基础知识,练好知识基本功。
诚然,基本功未必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但是确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与宝藏。
我们必须承认,学习基础知识是非常辛苦的,有时候甚至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
问题在于,我们为何还要学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到底对于创新有何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到了:基础知识是我们创新的基础!我们学习基本知识,不只是为了学习这些知识,而且还要从学习这些知识中理解这些知识为什么是这样的,如何去理解这些知识,如何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比如,我们在小学要学写日记、作文。
作文是怎么来得?它是把我们的想法用句子、段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且我们可以表达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思想。
我们高中阶段的作文,我们要写得有新意,更重要的是要在立意上有所突破,与常人思维不同,这就是创新。
我们学数学,懂得了推理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把逻辑推理运用到很多领域。
因此,归纳的方法、概括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都是我们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同时也是我们未来进行创新的方法基础。
要把我们的思考和观点表述出来,这就需要归纳和概括。
我们要从某一个观点出发推出新的`论断,这就需要逻辑推理。
如果没有这些方法,我们就无法创新,所以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根基。
基础知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基本概念,判断与常识。
如果我们没有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学习,我们就不可能不具备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我们对于这个社会和国家,对于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对于科技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等等,都将是一头雾水,一无所知。
高中作文立意(汇总6篇)
高中作文立意(汇总6篇)高中作文立意(1)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二、细节切入法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高中作文立意(2)一、倾向揣摩法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二、多向发散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
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高中作文立意(3)立意新颖深刻技法一:联系社会,写出深刻高考作文命题中有许多材料,提供的是自然现象或物体,若仅就其本身原地踏步,很难立论。
对这些托物类的命题,就应该展开联想想象的双翼,开辟发散思维的通途,分析相似的社会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自然而社会,从而探求文章的主题,确立文章的立意。
高考作文立意训练范文(精选三篇)
高考作文立意训练范文(精选三篇)高考作文立意训练1山崖上的玫瑰,即便你摘到了它,也会被它刺伤!——题记这里是一座陡峭的悬崖它是那样的接近天空,以至于太阳每天躁动的情绪都会发泄在这里,雨水的每一次激动都会席卷这里。
这里,连草都不愿冒出头!于是,那朵鲜艳的红就成了这唯一的风景。
它是一朵玫瑰花。
它的花朵从来只有那么大,从来不会完全盛开,也许是担心炎热的夏天不会给予她更多的水。
也许是时候不到吧!它的茎虽然起立在那,但可以清晰地看见一根根尖刺爬在上面。
这就是野玫瑰,一棵美丽感人的野玫瑰。
玫瑰可能不记得曾经在什么时候,有过一个探险家从这里路过。
“天啊,好美的玫瑰花呀!”探险家发出惊叹,一个箭步冲了过来。
“假如我把这样一株野玫瑰带回去,不知该羡煞多少人呢!”探险围绕野玫瑰转了一圈,眼中好像闪出了光芒。
他舔了舔嘴,最终伸出双手去抓那野玫瑰,想将它连根拔起。
“啊!——”探险家发出一声惨叫,像鬼子似的回后一跳,不料就在这时,探险家脚下一滑,一关栽下了悬崖!可悲的探险家,临终前只看见玫瑰茎上一根根尖刺!伴随着沉重的落地声,这块小小的天地又归于安静,只有从花朵上顺着茎与尖刺流下来的玫瑰红预示着刚才的一幕……探险家的悲惨际遇令我们深思——美的事物不正应该呵护吗?玫瑰的刺会越长越长,因为呵护美是它的职责。
探险家坠下悬崖,死无全尸,因为它想要破坏美。
看见美的事物,我们只有去呵护它,倘若你要破坏它,那么“玫瑰刺”永远都会严阵以待,使你付出惨痛的代价!我的朋友,会呵护美吧!当玫瑰刺消失的时候,玫瑰花朵才能真正开放!高考作文立意训练2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日益进步的社会,是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是个日益复杂的社会。
因此,人要有上进心,要日益进取,不要不思进取,要拼搏奋斗,不要不思进取;要拼搏奋斗,不要游手好闲;要想到你没有什么,不要游手好闲;要想到你没有什么,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上进。
拥有上进之心,成就帝王梦。
高考立意审题优秀作文
高考立意审题优秀作文高考立意审题优秀作文(篇1)眼中景,心中情,笔下珠玑粒粒明,浮云天际行。
一层石,千层浪,纸上波澜滚滚音,终日未息宁。
语文之境,丰富于它的化开化意造声造景;语文之趣,蕴含于它的察言察色悟事悟理;语文之情,精妙于它的品酸尝甜觉苦道辣:语文之酸楚,便是这世上疮痍的呻吟;语文之甘饴,便是这社会和乐的赞歌;语文之愁苦,便是这人间悲情的流露;语文之泼辣,便是这生活不公的控诉。
我相信,惟有真性情才能赋予语文以生命,然后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制成佳酿,愈久弥香。
热爱文字的人,也是个懂得生活的人。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啊”生活的辛苦早已佝偻了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艾青的文字不禁让人腮边挂上晶莹的泪珠。
文字总以它独特的触感,撩动心底最脆弱的那根弦丝,诉说一个时代的沧桑与凄凉。
“黛娥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用尽哀伤的字眼,倾吐着挥散不去的离忧。
似乎语文总是寂寞灵魂的吟唱,若其间闪现着高调灵动的音符,便觉得罕有而珍贵。
毕竟,生活不尽是悲苦啊。
孟郊及第,披着红花,坐着高头大马,也曾吟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杜牧秋游,驾着木车,也曾感叹“停车坐爱枫林晓,霜叶红于二月花”,喜从中来。
文字让那份欣悦横穿时空。
语言文字不是借以扬名煊赫的风筝,而是世间酸甜苦辣的素描。
如果说有一条路可以抵达心灵,雾海茫茫,那必以语言作舟,文字为桨;如果说有一剂药可以医好心伤,膏血汪汪,那必以语言作引,文字为汤。
驾驭着笔墨的人,有一种飞翔的力量,能穿透这世间的辛酸悲苦,明晓这世上甘甜酥辣,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舟桨,研磨成良药,幻化为诗行。
若是有人要我为语文写副对联,我会写上:“春夏秋冬笔间轮转,酸甜苦辣墨中交融。
”横批是“洋洋大观”。
高考立意审题优秀作文(篇2)不知不觉间已在高三度过了半年,人都说高三是最苦,最难过的一年,而我却发现高三其实也是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的一年,就像一碗酸甜苦辣汤。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知其不可而为之”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
高考模拟作文“知其不可而为之”审题立意及范文展示作文材料孔子周游列国,以宣扬其仁政主张,历经多年未能成功。
他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尽管如此,他却并不放弃,被人称为。
身处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面对所有问题,都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材料概述:1.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主张,但未能成功。
2.孔子明知其道难以实现,但仍不放弃,体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关键词解析:1.“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表明孔子明白自己的政治理念在当时难以被接受和实施。
2.“知其不可而为之”:指尽管知道某事难以实现或不可能成功,但仍然坚持去做。
问题探讨:是否所有情况下我们都应该采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立意方向:1.探讨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何时应该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何时应该重新评估情况、调整策略或甚至放弃。
2.分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意义与可能的消极后果。
3.讨论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勇气与谨慎。
写作角度建议:1.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出发,举例说明在不同情境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同结果。
2.可以探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在哪些领域坚持这一精神是值得的,哪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加务实的考虑。
3.可以引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分析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行为模式。
审题立意分析(豆包)材料解读材料主要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主张虽多年未成功但仍不放弃,被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
并由此引出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面对所有问题是否都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思考。
立意分析肯定“知其不可而为之”: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知其不可而为之”体现了一种勇气和担当。
即使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为了心中的理想、正义和责任,勇敢地去尝试、去拼搏,这种精神能够激励人们不断突破自我,推动社会的进步。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篇之掌握审题立意十技法
●
● 技法提炼二 抓关键词句法
● 典例二:
●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 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 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 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 立意,基本的要求是要“立”在题目或给定材料的范围之内,否则就是离题、偏 题。在此前提下,立意应当具体、明确,不能大而化之, 泛泛而论。比如写“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话题,如果简单地说“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从眼前 的小事做起”,就不免空泛;而选定一个角度或划定某个范围(如“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也要从当下具体的事情做起”), 小切口, 深挖掘, 从特定的题材中 体现主旨, 才更容易谈得具体、深入。
● 【点拨】请分析这则材料,提炼出中心意思。
● 我的感悟:__________
●【示例】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可引申出结论: 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技法提炼四 由物及人法
● 典例四:
●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上海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 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 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 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 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 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立意-2021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立意|2021高考作文审题立意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立意篇1在神舟飞船降落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草原,有一位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好阿妈”的蒙古族妇女都贵玛,她的事迹像大旱逢甘霖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和谐、善良、友爱的生活画卷。
上世纪60年代初,3000名饥饿无助的上海孤儿来到内蒙古草原,时年仅19岁的蒙古族姑娘都贵玛主动承担起抚养28名孤儿的义务。
在那个少吃缺穿没药的年月,都贵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精心呵护着,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
28名上海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创造了一个奇迹。
她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别人就接走一个,她经历了28次痛苦离别。
她拉扯大28个孩子,自己却还是孑身一人。
她经常接济周围贫困牧民,主动承担起照顾瘫痪病人拉西斯仁的义务。
在大旱之年,她把自家的羊卖掉,为其他牧民购回草料。
她历经坎坷,一生荣誉不断;她没有生育,却儿女成群;她家徒四壁,却经常为贫困牧民送去羊草。
她是草原上最普通的一个家庭妇女,就像草原上的山丹花一样朴实,心也像山丹花一样红。
草原人敬爱的,就是这样的好阿妈。
都贵玛获得中国十杰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评点:大爱才可以无疆,无私才铸就崇高。
在平凡的日子里,草原妈妈用一生的时间来抒写她的不平凡,这一份爱,值得每一个学生思考:面对人生的选择,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当生活需要我们付出时,每个人能否做到义无反顾?品读草原妈妈,其实是品读自己的思想高度。
适用话题:母爱奉献家庭信念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立意篇2罗玮从媒体上得知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硬化晚期,无钱医治,便赶到医院,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来挽救病人。
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手术是否会成功、术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日后身体健康是否会受到影响,毅然为廖红霞无偿捐献了55%的肝脏。
罗玮在手术前写下遗书:“明天手术,如果手术失败了,我想捐掉我所有有用的器官......”手术成功了,与罗玮素昧平生的廖红霞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罗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精选6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说明】本文系本人于20xx年XX月11日晚在“生成语文研究中心专题讲座”上的讲座稿之浓缩版。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面对这些时事类材料作文,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指导呢以下我将结合自身在日常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做法——姑且大言不惭地说成是“现身说法”吧——以20xx年以来受《文道》杂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广东《少男少女》杂志社编辑出版)“时新素材·热点追踪”栏目和《作文合唱团·鲜素材》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直播新素材·时事聚焦”栏目之约所写的时事评论类文章(截取片段),略谈拙见。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应该肯定、值得褒扬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或者同一件事情,既有值得褒扬之处,又有应当贬抑之处,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要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当然,在考场上为了提升作文分数,应尽量选取最佳的角度来立意;应避免模棱两可的“擦边球”式立意。
或者,也可以从二至三个方面来立意,但一定要注意行文时呈现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可前后自相矛盾。
其实,时评类文章的审题立意和观点陈述最能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
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
以下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立意文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表意!善于立意,是写高质量作文的关键。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
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
过好立意关,当慎。
下面分述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
第1讲,高视阔步立意所谓“高视阔步”,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远的立意,有才识。
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
一些同学立意不高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
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1.力避平淡放眼高远。
深刻高远,总是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
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
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流于一般。
若能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
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2.古今中外纵横驰骋。
针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多方向探寻,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
“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
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部分组成。
“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例文借鉴】仰慕你——中华文化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
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
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
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
可是,我们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封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圣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
我被深深地震动了。
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
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
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
中华大地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
我们激动欢欣……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高远的立意,丰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的情怀,使全文有一种大气之感。
全文既没有进行抽象的理性分析,也没有选取现实中具体的一两件事,而是从宏观的文化入笔,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最后“卒章显志”——“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2008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例文借鉴】不要轻易说“不”说不,是一种拒绝。
因为你不喜欢,或者你不需要,或者你伤及自尊,所以你选择了拒绝,你说:“不!我不需要!”说不,是一种放弃。
你在不懈的追求中饱受煎熬,甚至历经艰辛,离成功一步之遥时,却坚持不下去了,你面露痛苦之色,无奈地摇摇头:“不,我不行了。
”说不,是一种反击。
也许,你承受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误解;也许,你受尽了只有你自己才了解的太多的屈辱;也许,你再也忍受不了那些不负责任的指责,终于,你气冲牛斗,爆出一声怒吼:“不!你们给我闭嘴!”……谁也不能否认,说不,是天赋人权,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
你可以在种种情况下说不。
但是,作为你真诚的朋友,我还是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你:“不要轻易说不。
”道理很简单:就像忍受不了窗外的喧嚣和飞尘而把窗户紧闭一样,你不开窗,也拒绝了所有的明月清风鸟语花香;就像“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尽百倍的努力一样”,既然你已经心急如焚、挥汗如雨地在断垣残壁中刨了十多个小时,为了那个在黑暗中挣扎的生命,你绝不会在最后的时刻轻言放弃;就像我们的国家在面对那么多不了解真相的人们横加指责时,依旧面含微笑,耐心解释“西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一样,我们可以压住心头的不平和愤怒,因为我们明白,简单地说不并不能让他人心服口服。
其实,我中华传统经典之一《易经》早就告诉我们借助阴阳二气的“生生”规律,掌握天地人道,教导我们修身养性,然后才能“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儒学提倡的“温良恭俭让”更是强调做人尤其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必须韬光养晦、恭顺隐忍,惟其如此,才能跟周围的人们和谐共处、和气一堂——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之必需。
动辄说不,只会徒增龃龉,弄得人人心气不顺,个个忿忿不平。
虽然如此,但是,朋友,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要说不。
在应该说不的时候,你必须毫不含糊地大声地说:“不!”就像屈原再也忍受不了楚怀王的昏聩,不愿跟奸佞同流合污一样,他以五尺之躯怒投滔滔汨罗,从而向当权者和楚国人民喊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声“不”;就像文天祥不愿高贵的灵魂在蒙古人的铁蹄下被践踏一样,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坚决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保持了一个中华士人高傲的操守。
他的一声高震云霄的“不”,着实将一颗“丹心”刻在了灿烂的中华“汗青”之上。
朋友,我坚信,不远的将来,当我们中华民族以和平的姿态真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以强大的国力跟世界各国礼尚往来之时,我们就不必再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了,我们就可以大声地对那些饱含傲慢与偏见的指责说不!所以,不要轻易说不,说出来必声震环宇。
文章清晰地阐明轻易说“不”即“简单地说‘不’”是不可取的;但不是不要说“不”,应该说“不”的时候,就要坚决说,说得声震寰宇,考生理解文题非常准确;文章拈来眼前的汶川地震、西藏动乱,古时易经的阴阳、儒学的主张、屈原的投江、文天祥的不屈,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这种从宏观入笔,大处立意的视野更值得借鉴。
第2讲,多向思维立意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关乎作文的成败。
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
如:变常见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角度表述,推因析果。
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多向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
常用的多向立意法有以下五种:1.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
如2003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2.逆向立意法,又可称为“反弹琵琶法”。
“反弹”就是运用逆向思维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
逆向思维,即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
如以下材料:“一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
这条小狗很可爱,小女孩平时常和它嬉戏。
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
她的外祖父见状,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玫瑰园。
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
老人慈祥地对小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在上述材料后提出下列要求:“小女孩是不是开错了窗?请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等词语,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不少同学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开错了窗”,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应用乐观的眼睛看世界,否则满眼都是悲惨和伤感”上,结果大同大异,缺少创意。
也有同学独辟蹊径,认为“两扇窗子都没有开错”,当代少年的感情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既要用乐观的心态欣赏窗外的阳光,又要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窗外的不幸;既要乐其当所乐,又要悲其当所悲。
失去了对弱小者、不幸者的关爱、同情乃至哀伤,这样的感情世界是不完整的,缺少人文色彩的。
这样的想法发人所未发,其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例文借鉴】宝钗鸣冤小女子宝钗择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
我随母亲、兄弟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与周围的每一个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
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的“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木石前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