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进展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死亡率较高,但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治 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PART 02
立体定向放疗介绍
REPORTING
立体定向放疗的定义和原理
立体定向放疗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技术,通过使用先进的定位和照射设备,将 高剂量的放射线聚焦于肿瘤病灶,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该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和三维重建技术,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形状,并制 定个性化的放疗计划。
中国专家共识的形成背景与过程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立体定向放疗 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 好的效果。为了规范和推广这一治疗 方法,中国专家们开始制定相关的专 家共识。
过程
经过多次的文献回顾、临床实践总结 以及专家讨论,最终形成了这一中国 专家共识。这一过程充分整合了国内 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确保 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团队协作培训
加强团队协作培训,提高各学科之 间的协作能力和默契度,确保肺癌 治疗的顺利进行。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PART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REPORTING
立体定向放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01 02
创新放疗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立体定向放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图像引 导放疗、呼吸动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肿瘤,减少对周围 正常组织的损伤。
放疗设备升级
随着放疗设备的不断升级,如质子放疗、光子放疗等新型放疗设备的出 现,将进一步提高放疗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
等,以增强肺功能。
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检查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非小细胞肺癌的大分割放疗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大分割放疗;剂量分割0 引言在局部晚期或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放射治疗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常规分割放疗已沿用了半个世纪,然而疗效并不满意,nsclc采用60~70gy的常规放疗,由于残存的肿瘤细胞会出现加速再增殖,有80%局部肿瘤不能被控制,加大放疗剂量会使总生存率升高,但势必增加治疗时间。
mehta等[1]发现nsclc是一种增殖较快的肿瘤,倍增时间为 2.5~3.3天,治疗时间超过6周,每延长1天生存率就减少 1.6%。
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单次剂量>2.5gy,可以一次或多次分割。
该方法加大单次剂量同时缩短了疗程,既考虑到放疗中肿瘤细胞的再增殖又顾及正常组织的保护,符合放射生物学的原理。
加用倍增时间(2.5天) 的时间因子计算有效生物剂量(bed)时,大分割放疗高于常规放疗,并且与临床结果一致。
大分割放疗在立体定向放疗、3d crt 应用之前对晚期nsclc的姑息治疗应用较多,立体定向放疗1996年应用于体部肿瘤,大分割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增多,主要用于早期nsclc 的根治性放疗。
复习文献,大分割放疗适应症有以下几点:①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nsclc;②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③kps评分≥70;④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1997年uicc 分期);⑤无严重的可能影响治疗计划完成的内科疾病。
有个别学者对肿瘤大小进行了规定,如日本的hiraoka等[2]限定肿瘤大小<4 cm,timmerman等[3]限定≤7 cm。
下面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nsclc的大分割放疗情况做一简要综述。
1 常规分次大分割放疗的疗效目前大分割放疗的时间 剂量 分割模式尚不尽相同,按分次方法多分为常规分次和非常规分次两种。
在加拿大和欧洲,大分割放疗不少单位采用常规分次,即每日1次,每周5次。
大量回顾性研究表明,放疗疗效与剂量分割模式不同程度地相关。
非小细胞肺癌的精确放疗进展

S T能使高 剂量集 前多数研究都采用 了提高 分次剂量 , 缩短 总疗程 的加 速分割
或低分割方案。XaT等 应用立 体定 向伽玛射线全 身治疗 i 系统治 疗 4 3例 II 期 N C C患 者 ,0 剂 量线覆 盖 G V, /I SL 7% T 5 %剂量线 为 P V, 予 5 G ,G / , 0 T 给 0 y 5 y 次 中位 随访 时间 2 7个 月 , 6个月 随访 时 C 3 , 3~ R6 % 总有效 率 9 % , 5 3年局部 控制 率为 9 % , 、 、 5 1 23年总 生存 率分 别为 10 ,1 和 9 % , 0 % 9% 1 只 有 1例出现 3级放射性肺炎 。 日本一项多 中心试验用 立体定 向三维技术治疗 了2 5例 I期 N C C, 4 S L 使用 非共面旋转 照射 或立体多野照射技术 , 给予 1 7 G , 1~ 2次 , 8— 5 y 分 2 中位生物 等效剂量 ( E ) 18 y 5 B D 为 0 G (7~10 G ) 仅有 6例患 者发生 8 y , 大于 2级( T C C标准 ) 的肺毒性 , E B D>10 y的复发率 为 8 0G . 1 ,E % B D<lO y的为 2 . % , OG 6 4 前者 3年生存率为 8 .% , 84 后 者为 6 . % 。黄勇等 应 用立体定 向伽玛 射线 全身 治疗 94 系统治疗 2 7例 N C C放疗后 复发病 例 , 划靶 区中位体积 SL 计 为 3 2 m ( 8 9~5 4 2m ) 计 划 照射 剂 量 为 4 G , 0c 7. 1. c , 2 y 6~ 7 y 次 , 日照 射。 近 期 疗 效 为 C 6 , R 4 % , R G/ 隔 R2% P 8 N 1. % , D 1% , 50 P 1 总有效率为 7 .% 。根据 R O 40 T G分级 , 急性 放射性 食管炎发生率 1 ~2级 1% , 1 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1
5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前 , 肺 癌是 世界 范 围内最常见 、 死亡 率最 高 的 恶性 肿 瘤 之 一 。 放 射 治 疗 是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2 0 1 3— 0 3— 2 0接 收
基金项 目: 安 徽 省 卫 生 厅 医学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重 点 项 目 ( 编号:
2 0 1 0 A 0 0 4 )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0—1 4 9 2 ( 2 0 1 3 ) 1 0—1 2 7 2— 0 3
我科 收治 的 Ⅲ期 N S C L C患 者 5 6例 , 其 中男 4 9例 , 女 7例 , 年龄 3 6~ 8 5岁 , 中位 年 龄 6 6岁 。肿 瘤 经 病 理证 实为 鳞 癌 4 0例 、 腺癌 1 6例 。按 照 2 0 0 9 年 U I C C临床 分 期 , ⅢA期 2 2例 , ⅢB期 3 4例 。治 疗 前 后均 接受 中位 4个 周期 以铂类 为基 础药 物两药 联 合 方案 的序贯 化疗 。 1 . 2 治 疗方 法 用 真空 负 压 袋将 患 者 仰 卧位 固定 于定位 体架 内。在定位 时 , 避 免负压 袋过 度包绕 , 以 减少 由于皮 肤移 动造成 定位 和治疗 摆位 的误差 。患 者平 静 呼 吸 , 螺旋 C T 3~5 m m 层 厚 连 续 扫描 病 变
区域获得定位图像 , 核准 z线值及患者体表标记点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 he s ur g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o f t he p a n c r e a t i c c y s t i c n e o p l a s ms
割放 射治疗 的疗效 差 , Ⅲ期 N S C L C患者 的 5年生 存 率仅 为 5 % 一1 0 %l 2 J 。近 年 来 , 立 体 定 向放 射 治 疗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治疗规范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治疗需求,制定合适的分次方案,通 常为3-5次照射。
治疗实施
治疗设备
选择合适的放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伽马刀等,确保治疗的精度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与安全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测,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SRT治疗肺癌的效果评估与 随访
短期效果评估
SRT与免疫治疗的比较与联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在某些肺癌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
联合应用
SRT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SRT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负荷,为 免疫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免疫治疗可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对SRT的耐受性。
随访内容
每次随访时应进行体格 检查、血液学指标检测 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以监测治疗效果和及时 发现复发或转移。
注意事项
患者在随访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 嘱按时服药,如有不适 及时就诊。
05
SRT治疗肺癌的不良反应及 处理
急性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
由于放疗过程中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可 能导致恶心呕吐等急性不良反应。
放疗过程中或放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 炎,表现为咳嗽、气短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和 干预。
心脏疾病
放疗过程中,心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心 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
放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 的营养状态,增加蛋白质、维
肺癌SBRT的进展详细讲解

肺癌SBRT的进展详细讲解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去,传统的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手术切除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肺功能障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则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
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一种名为SBRT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新治疗方法逐渐兴起。
SBRT是一种高度精确的放疗技术,它能够提供非常高剂量的辐射到癌细胞,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相比传统放射治疗,SBRT有如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 高精确性:SBRT使用先进的三维成像技术,如CT、MRI 或PET,来精确定位肿瘤。
医生们可以在多个角度观察患者的肿瘤,然后使用计算机模拟优化治疗计划。
2. 高剂量辐射:SBRT在少数几个高剂量的射束下,提供非常高的辐射剂量到肿瘤,从而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高剂量辐射能够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进一步分裂和生长。
3. 短疗程:传统放疗需要分为多个小剂量进行多次治疗,而SBRT通常只需在每个疗程内接受几个射束的高剂量辐射。
通常情况下,SBRT只需要连续几天或几周的治疗,而不是几个月。
4. 较低的副作用:由于SBRT的高精确性和高剂量辐射,它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暴露。
与传统放疗相比,SBRT 更少地引起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和疲劳。
尽管SBRT在肺癌治疗中有许多优势,但它仍然有一些限制。
首先,SBRT可能不适用于肺癌晚期患者,因为晚期肺癌通常与转移相关,SBRT只适用于局部原发肿瘤。
其次,肺部的运动性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呼吸会导致肺部组织的移动,从而影响SBRT的精确性。
为此,医生们使用一种名为呼吸同步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技术能够通过监测患者的呼吸模式,使辐射发射与患者的呼吸同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肺部组织的移动。
近年来,SBRT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近 些 年 越 来 越 多 的证 据支 持 体 部 立 体 定 向放
射治疗 ( s t e r e o t a c t i c b o d y r a d 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 S B R T) ,
窄、 坏死 、 瘘 等 的 发 生 。 常规 放 疗 的研 究 表 明 , 当
制定。
1 中央 气道损 伤
中心 型肺 癌 被 定 义 为发 生于支 气管 、 叶支 气 管 即肺 段 支 气 管 以上 的 肺 部 恶 性 肿 瘤 , 距 离 支 气 管 树 周 围约 2 c m 区 域 ] 。对 于 中央 型肺 癌 , 由于 肿 瘤
侵 犯 到大 的 气 管 或动 脉 , 因此 , 手 术 切 除 对 于 中 央 型肺 癌 是 一 种 高 风 险 的 治 疗 方 式 。S B R T对 于 不 适 合 手 术 的 中央 型 肺 癌 患 者 是 一 种 较 好 的 治 疗 方 法, 但 对 中央 气道 的损 伤 较 重 , 应 引起 临床 医 师 的
哈 尔滨 医科 大学 附 属 肿 瘤 医院 头 颈放 疗病 房 , 哈 尔滨 l 5 0 0 0 0
摘要 : 体 部 立体 定 向放疗 ( S B R T) 成 为 因医学原 因不能 手术 或拒 绝手 术 的早期 非小 细 胞肺 癌 的标准 治 疗。
S B R T具 有 较 高 的 局 部 控 制 率 同 时 不 良反 应 远 低 于 手 术 或 其 他 治 疗 。 近 年 来 选 择 S B R T治 疗 的 患 者 日益 增 多 , 关 于S B R T的 并 发 症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本 文 针 对 S B R T治 疗 肺 癌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如 : 中央气道 损伤 、 放 射性 肺 炎、 食 管 不 良反 应 、 血 管损伤 、 臂丛神 经损伤 、 迷走 神经损伤 等进行全 面综述 , 并对 减少这 些并发症提 出策略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郑灵;陈万泉;郑庆伟【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radiation of stereotatic radiotherapy for early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l. Methods A total of 54 stage I - TJ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tereotatic radiotherapy. Ttreatment plans required that PTV volumn was covered more than 90% isodose curve. Tumore was given a dose4Gy/f of totally 14 fractions or 5Cy/f of to tally 10 fractions once a day and five times a week.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 CR + PR ) in 54 cases was 88. 89% , the com plete response ( CR ) rate was 25. 93% , the paitial response ( PR ) rate was 62. 96% , and the 1 , 2 ,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85. 19% , 72. 22% and 66. 67% respectively. The 1 , 2, 3-year lo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were 19. 63% , 68. 52% and 53. 7% respectively. The primary radiation reactions are general systemic reactions, marrow depression, and primary lung radiation reaction. Late-course radia tion reaction is local radiation pneumonia in irradiation region ( degree I - TJ ). Conclusion Stereotatic radiotherapy for early stage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 is safe and effective.%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54例Ⅰ期和Ⅱ期(T1,2,3N0M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9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PTV.4 Gy/f共14次或5 Gy/f共10次,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5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其中CR率为25.93%,PR率为62.96%.1年总生存率85.19%,2年总生存率75.93%,3年总生存率66.67%.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9.63%,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68.52%,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53.7%.早期反应主要为一般全身反应、骨髓抑制和肺的早期放射反应,多为Ⅰ-Ⅱ级.晚期放射反应主要为照射区域局限性Ⅰ-Ⅱ级放射性肺炎.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2(017)012【总页数】2页(P2239-2240)【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者】郑灵;陈万泉;郑庆伟【作者单位】364000,福建,龙岩,龙岩市第二医院放疗科;364000,福建,龙岩,龙岩市第二医院放疗科;364000,福建,龙岩,龙岩市第二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一、本组54例患者均为已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不愿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的初治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研究进展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4 22 (0 2 0 - 6 3 0 10 — 7 52 1 )9 0 7 — 3
肺 癌 作 为 常见 的 恶性 肿瘤 ,在 过 去 3 O年 中我 国
l 三维 适 形放疗 和 束流 调强放 疗在 NS L 的应用 C C 三 维 适 形 放 射 治 疗 ( ies nlcnom l 3 dm ni a of a o r rdai eay3 C T 通 过 调 整 照 射 野 形 态 , 剂 aitnt rp ,D R ) o h 使
果显示 : R I T技术可 以显著降低心脏 和肺 的平均剂 M
量与体 积剂 量 ,并 具有更 好 的靶 区剂量 分布 。N C C S L 属 于快 速 增 殖 的恶性 肿瘤 , 的潜在 倍 增 期为 5周左 它 右 , N C C总治 疗 时 问超 过 6周 , 生 存期 上 每 天 而 SL 在
O AH S S患 者 中的疗 效显 而 易见 , 要性 尤显 突 出。 重
[ ] 刘学军 , 4 万汉锋 , 国钧 , 多平面射频组织 减容辅助改 良.P P 刘 等. u P 治疗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低通 气综合征 C]实 用医学杂 J,
志 ,09。5 8:2 9 14 . 20 2( ) 3—2 1 1
[ ] 中华医学会耳 鼻咽喉科学分会 , 1 中华耳鼻 咽喉杂志编委会. 阻塞性 睡眠 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 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 准暨悬雍 垂 腭咽成形术适应证( 杭州 )J. [] 中华耳鼻咽喉科 杂志 , 0 ,7 6 : 2 23 () 0
4 3 0 O —4 4.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e op gii n a i ton pu m o ts,bu olr bl. Co l so s ha ts a d r d a i l nii tt ea e ncu in: 3 DCRT o l e a c he o a c nt o c u d nh n e t l c l o r l
Ur m q 30 u i 8 01 1,Chi a) n
Ab ta t sr c :Ob etv : To e au t h fe t n t xct f 3 dm e so a o f r a a it n h r p j cie v l ae t e efc a d o ii o - i n in l n o m l r da i t e a y y c o
fa to / e .Reu t r cin we k s l:Th r r 7c s so e ewe e1 a e fCR ( O 4 )a d 3 a e fP ( 7 1 ) 3. n O c s so R 5 . .Th v r l 1 eo e al ,
维普资讯
新 疆 医科 大 学学 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 OUR NAL OF X NJAN D C I I G ME I AL UNI R I Y 2 0 e . 3 ( 2 VE S T 0 7D c , 0 1 )
1 0 43
三维 适 形 放疗 治疗 局 部 进 展期 非 小 细 胞肺 癌 疗 效 分 析
t e o se oGTV o at tld s h nb o td t t o a o eDT 1 6 . Th y alwe ee e u e t1 8 2 0 Gy fa t n,5 6 ~ 7 Gy e l r x c td a . ~ . / r ci o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指南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指南本文来源: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49(1) : 1-11.DOI:10.3760/371439-20210621-00001本文引用: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指南 [J]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肿瘤,约8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20%~30%为早期疾病[T1-2N0M0、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版Ⅰ期和ⅡA期、AJCC第7版Ⅰ期],标准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包括肺叶切除术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5年生存率60%~90%[1,2,3]。
对于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外照射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自1995年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或者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radiotherapy,SABR)临床应用于不能手术的T1-2N0M0期NSCLC[4],多项临床研究提示SBRT 治疗无法耐受手术的早期NSCLC局部控制率与手术相当,与常规放疗比较,SBRT显著提高了早期不可手术NSCLC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5,6,7,8,9]。
2012年,SBRT成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的不可耐受手术早期NSCLC的首选治疗。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早期不可手术或拒绝手术的NSCLC患者选择接受SBRT,近年来该项技术在我国各大肿瘤中心正在普及中,为规范临床实践、造福广大早期肺癌患者,有必要制定早期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指南。
1. 早期NSCLC的SBRT适应证及禁忌证1.1 适应证①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断为NSCLC,组织病理学确诊、PET-CT扫描或动态CT扫描结果提示恶性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共面与非共面照射技术剂量学比较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共面与非共面照射技术剂量学比较
随着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发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放射治疗方面,共面和非共面照射技术是两种最常用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的剂量学比较如何?
共面照射技术是将不同方向的放射线束定位在同一平面内,并在患者体内交汇进行照射。
共面照射技术具有简单、有效的优点,但它会使得肺癌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过多的辐射剂量,增加了正常组织的副作用。
而非共面照射技术则是将不同方向的放射线束交错照射。
相比共面照射技术,非共面照射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肿瘤的放疗剂量分布,更好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因此,非共面照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放射治疗。
在进行剂量学比较时,非共面照射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放射剂量分布更均匀。
非共面照射技术可以更好地避免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2. 控制精度更高。
非共面照射技术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更好地控制肿瘤放疗剂量的分布,降低了放疗漏斗的风险。
总的来说,相比于共面照射技术,非共面照射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治疗精度和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能力。
然而,由于疗效和副作用的差异,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因此,在进行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副作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放疗技术会越来越精准、安全和有效,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同步放化疗后程立体定向体部放疗补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t hm teaya lat r yls dct e 7 gm o a ,n i li 0m / ndy1 rpa deey - w e s . i ce o rp tes3o cc ( oe xl 5m / ndy1 adc pa n2 gm o a - eet vr 3 ek ) n h 4 e a s t 4, e 4
5 0 8 广 州 广 东 药学 院附属 第一 医院肿瘤 科 10 0
丁 颖 ,王 希成 ,刘 晓清 ,杨 帆 ,彭 苗 ,莫 凯岚 ,陈斯 泽 ,林 丽珠 ,刘 亦敏
【 摘
要 】 目的 探讨 同步放化疗后程立体定 向体部放疗( B T 补量模 式治疗局 部晚期非小 细胞肺癌 ( S L ) SR ) N C C 的疗
LU Y— i.Dp r n o no g teFm fl t o i l G a g og U i rt o h r ay.u n zo l i n eat tfO cl y. it f i e H s t u n dn nv sy fP am c G a gh u a r me o h A a d p ao i f e i
e tci b d a itea y S R i rame t f o al a v n e o - lcl ln a cr oa t o yrdoh rp ( B T)nte t n c l d a cdn ns l e gcn e c ol y ma lu
DI NG WANG —h n , l Xi o qn , AN G Fa PENG i o, O il n , HEN —e,L N L —h , Y ng Xic e g L U a — ig Y n, M a M Ka —a C Siz I iz u
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C n r h l t H si lf et ,t l 7h o t e e pa o
【 l at O j te T a a er u n dao atno te-iesn n ra r ihr y(D R ) o Amre】 be i s o vl tt s t dr i n eco re m ni a c fm la o e p 3 C T f cv e u eh e la a t r i fh d i ol o o d t a r
癌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龄 4 ~ 1 , 年 5 8 岁 临床 I 2 例 ( I2 0 0 , 期 9 T N M ) Ⅱ期 2 例 ( 卜2 I 0 , TN M 病例。病灶 < m3 2 T N M )无 30 0 3c 3
例 , — m1 , 5 m4例 。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计划 , 9 % 以上 明 体积接受 5 % 以上剂量 , 3 5c 4例 > c 要求 5 0 放疗剂量 : 小 于 3c m病灶 , ~ 0G / , 4 5 ; c 8 1 y 次 共 ~ 次 3 m以上病灶 , ~ y 次 , 7~ O次。照射方法 : 5 7 / 共 G 1 每周 3次。边缘剂量控制在 4 y 0G / 1 。结果 O次 全部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 解( R C )率 6 . %( 2 5 ) 部分缓解 ( R 27 3 / 1 , P )率 3 . % ( 6 5 ) 无稳定 ( D 59 (/ 14 1/ 1 , S ). % 3 立体定 向放射 治疗早 5 ) 进展 ( D - 例 。总有效率 ( R+ R 1, P) 0 C P )为 9 . %( 8 5 )。肿瘤直径小 于 3c 其 C 42 4/1 m, R率为 8 . % (7 3 ) 3c 以上者其 18 2/ 3 , m c R率为 5 . % ( /8 , 0 o 9 1 ) 近期疗效 与肿瘤 大小 T有关 ,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 = . 8 P< .5 。 5 7 , 0 0 )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进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ppt

17
NSCLC术后放射治疗
New data supports PORT in N2 cases
12
Can we undertak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A(N2) NSCLC after induction chemoradiotherapy from now on?
Yes, you can —BUT only sel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less
HR=1.49(1.11–2.01; P=0.009)
先进的放疗技术降低了肺癌术后放疗的远期并发症
HR=1.08(0.79–1.48; P=0.64)
Brian E Lally, et al. Cancer 2007 110:911–7
23
3DCRT提高NSCLC 的治疗疗效
24
3D vs. 2D in MEDICALLY INOPERABLE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 3DCRT应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 技术
29
Thanks
谢谢
30
18
PORT在N2中的作用
N0
N0
N1
N2
S SR S
SR
S SR
5yOS 41% 31% 34% 30% 20% 27%
N1
DSS 53% 39% 44% 38% 27% 36%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观察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观察杜海峰;魏长宏;赵永生;王作志;武贵存;卞晓山【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36)2【摘要】目的:观察体部立体定向放射(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伽玛刀放疗,治疗剂量4~9 Gy/次,1/d,隔日治疗,治疗次数为5~10次,总剂量为36~50 Gy.结果:治疗后2~3个月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其中完全缓解率18.7%(6/32),部分缓解率为65.6%(22/32),总有效率为87.5%(28/32);骨髓抑制反应为其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0/32).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好,而且放射副反应轻,能被所有患者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总页数】4页(P75-78)【作者】杜海峰;魏长宏;赵永生;王作志;武贵存;卞晓山【作者单位】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质量管理 [J], 刘晓超;韩良辅;杜建飞;耿会生;王洋;张军维;杨植;高红祥;贺选;赵晨年2.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 [J], 张建鑫;郝春成;罗佳宁;卢江岳;葛晓峰3.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张淑莲;马武;景文江;杨晓君;范志刚;王金凤;马军;齐宝华4.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12例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J], 潘雪峰;郑国宝;邢红雨5.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及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39例临床观察 [J], 周宁;欧阳志勇;张佳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研究进展

血不 良反应发生率高达 3 % 。 1
用。N C C的治疗 目的是 提高 患者 生存 期 , 证其 有 良好 SL 保 MM P是一类 能降 的生活质量 。虽 然化疗治 疗 N C C取得 较好 疗效 , SL 但其 毕 竟是一种细胞毒性攻击方式 , 与分子靶 向治疗药物 比较特异 性差 。因此 , S L N C C的 药物治 疗方 向将从 单 纯 化疗 向化疗 与分子靶 向治疗结合 转变。相信 随着更多 分子靶 向治疗 药
率和无 病 生存 率 分 别为 8 % 和 6 %、 o 和 5 % 、3 和 o 5 6% 0 4%
3 2 B y3 o 6 索拉非尼) 索拉非 尼是一种新 型多靶点 . a 4 9o ( 抗肿瘤药物 , 具有双重 抗肿瘤 作用 , 方面通过 抑制丝 裂原 一
活化蛋 白激酶激酶/ 裂原活化 蛋 白激 酶激 酶/ 丝 胞外信 号调 节激酶信号传导通路 , 直接抑 制肿瘤生长 ; 一方面通 过抑 另 制VG E F和血小板衍 生生长 因子 ( D F — ) P G R B 受体阻 断肿瘤
非小 细胞 肺 癌 的 放疗 研 究进 展
张建 东
素抗肿瘤 血管 生长 药 物是 恩度 。王万金 采 用 D P与 D P D D 联合 恩 度 治 疗 N C C 患 者 ,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1 . %、 SL 其 95
3.% , 5 4 中位生存期 分别为 3 6 6 3个 月 , 良反应元统 计 . 、。 不 学 差 异 。该 研 究 证 实 , D D P联 合 恩 度 方 案 对 初 治 、 治 复 N C C患者均有 良好疗 效 , SL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多靶点同时阻断药 物
NSCLC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课件

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治疗——一线治疗一线治疗:
NSCLC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课件
NSCLC非小细胞肺癌进展课件
四个三代铂方案之比较ECOG 1594: Outcome (All Arms)
四个三代铂方案之比较ECOG 1594: Outcome (
维持治疗
对于4~6个周期化疗之后肿瘤缓解或疾病稳定而没有发生进展的患者, 可给予维持治疗。目前尚无随机试验数据支持传统细胞毒药物能够在4~6个周期化疗之后用于继续维持治疗。(1)继续维持(使用至少一种在一线治疗中使用过的药物):生物制剂 (在初始治疗中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持续使用至疾病进展或者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贝伐单抗(1类): 可在4~6个周期的初始治疗 (即, 含铂两药化疗联合贝伐单抗)之后继续使用;西妥昔单抗 (1类): 可在4~6个周期的初始治疗 (即, 顺铂+长春瑞滨联合西妥昔单抗) 之后继续使用;培美曲塞(2B类): 也可用于继续维持治疗。 (2)换药维持(使用另一种不包含在一线方案中的药物):2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一线治疗4~6个周期之后没有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 开始培美曲塞或者厄洛替尼维持治疗能够带来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的获益;非鳞状细胞癌患者:在含铂两药联合方案一线化疗4~6个周期之后可开始培美曲塞维持治疗 (2B类) 。 含铂两药联合方案一线化疗4~6个周期之后可开始厄洛替尼 (2B类) 或多西他赛 (3类) 维持治疗。
新辅助化疗(诱导化疗)通过对局部肿瘤和局部淋巴结的减灭作用,
新辅助化疗(诱导化疗)
适应症: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早期(ⅠB、ⅡA、ⅡB)非小细胞肺癌的诱导化疗也有报道 LANSCLC:纵隔淋巴结(N2)和锁骨上淋巴结(N3)转移、侵犯肺尖部和纵隔重要结构(T4),用现有的检查方法未发现有远处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约占NSCLC的60%~70%,占全部肺癌的50%左右 一般使用联合化疗,共化疗2周期,最多3周期化疗结束3~4周待患者的一般状况和免疫功能恢复后,再行手术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进展

2 IMRT 的应用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通过 调节射线束的强度分布来改善放射治疗的适形性,单个辐射野内 剂量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是整个靶区体积内剂量分布比传统三维 适形放疗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 更均匀。回顾性系列研究和计划研究表明 IMRT 可降低双肺平均 受量,相比传统三维适形放疗更好的保护了正常组织。
1 立体定向放疗 / 立体定向消融放疗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 者,手 术 切 除 是 首 选 的 治 疗 方 式,手 术 治 疗 的 局 部 控 制 率 大 于 90%[3]。 立 体 定 向 消 融 放 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是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中更高级的治疗方式,具有放疗分割次数更少、生 物 剂 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BED)更 高 的 优 势,所 以 对 靶 区勾画的要求更为严格。SABR 利用较小的边界来解决肿瘤位置 不确定性问题,并可借助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 (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4D-CT)、调强技术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进展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仍然为手术切除,但因内科原因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在很多治疗指南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成为根治性治疗的首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SR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较为肯定的效果,本文就将SR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中疗效和设备、技术等进行简单综述。
标签: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
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过去30年中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465,在城市人口中其发病率最高,且死亡率居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
在肺癌患者中,发病率居首位的是非小细胞肺癌。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
其中放疗成为发展较为迅速的治疗方式[1]。
1概况
自瑞典神经外科专家Lars Leksell 在1951 年提出立体定向放射手术概念以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已经历了50 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所谓SRT 即利用立体定向装置、CT、核磁共振和X 射线减影等先进影像设备及三维重建技术确定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的准确位置和范围,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确定X(γ)射线SRT的线束方向,精确地计算出靶区与邻近重要器官间的剂量分布计划,使射线对病变实施”手术” 式照射。
SRT与常规的外照射相比具有靶区小单次剂量高、靶区定位和治疗立体定向参数要求特别精确,靶区与周边正常组织之间剂量变化梯度大,射线从三维空间分布汇聚于共同的靶位等特点。
小野集束照射形成的高剂量大梯度变化突出了靶区定位精度的要求,使其成为立体定向治疗的第一要素。
2放疗机理
SRT杀死肿瘤的机理可能与常规分割放疗不同常规分割剂量放疗模式照射后,肿瘤细胞主要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随着分割剂量的递增,肿瘤细胞以肿胀为基础的坏死明显增强,即出现胀亡。
胀亡是一种与凋亡完全不同的死亡方式,具有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完整性破坏。
DNA裂解为非特异性片段!细胞核溶解并伴有炎症反应的特殊形态学特征。
而且作用1~6 h后可发生快速的内皮细胞凋亡,之后2~3d内结构完整的细胞也出现死亡。
3设备与配置
与普通外照射不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必须具备一个立体定位框架(适配器),此适配器是联系影像定位和治疗摆位的核心部件。
在患者被适配器固定的基础上,建立患者与适配器间的坐标系统,进行轴方向的定位。
在患者固定于适配器后,需拍摄(CT/MRI/X光定位片)等放射影像资料,在此放射影像资料上所确定的靶区才会显示在相应于适配器的x、y、z轴坐标系内完成定位。
适配
器的作用为了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定位及摆位精度,降低靶区的位移误差。
目前S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采用的设备和治疗流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具备Coheam CT的直线加速器;射波刀为基础的实时追踪治疗;体部伽马刀和直线加速器[2-4]。
4技术要点
减少摆位误差和呼吸运动对放疗的影响是建立SRT技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
4.1在线影像引导放疗(IGRT)的质量保证与控制,主要与所选择的影像引导设备有关。
目前应用于SBRT的影像引导设备,概括起来讲,主要是从成像射线的性质:千伏(KV)级或兆伏(MV)级;用于引导的图像为两维或三维;若用于引导的图像为CT影像,成像的方式为锥形束或扇形束,进行区分”将这些特性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通过具体的机械设施来实现这些排列组合,可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适合于不同的患者的IGRT设备。
但是,所有IGRT技术的质量保证与控制均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展开:加载影像引导设备后与原有治疗计划系统和治疗系统的连接;机械精准程度;所成影像的图像质量;图像配准方法;患者体位校准的精准程度”不同的放疗中心,需要根据自己所拥有的IGRT 设备和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形成适合自己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
4.2目前的呼吸运动干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在一定时间段内控制呼吸;选择特定呼吸周期给予肿瘤投照;在影像获取手段上进行改进,用以确定个体化IGTV,对呼吸运动本身并不干预;跟踪技术。
呼吸运动干预方式的选择主要与患者的肺功能,肿瘤随呼吸运动的幅度来进行选择。
呼吸运动干预的关键是为适合的患者选择适合的干预措施,兼顾患者的治疗时间和耐受程度。
呼吸干预技术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根据每种呼吸干预技术本身进行的质量保证与控制,干预技术的可重复性,与IGRT技术和治疗系统的衔接。
4.3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准确诊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准确诊断就凸显的尤为重要,特别是纵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判断(N分期)。
目前,常用的N分期检查手段包括:胸部CT/PET/CT和纵隔镜检查。
胸部CT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61%,特异性79%;FDG一PET/CT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90%。
用于PET/CT检查较CT增加了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有学者就探讨PET/CT是否可以代替纵隔镜检查这一黄金标准,用于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分期检查,从而减少患者的创伤[5-8]。
5疗效综述
Grills等进行的一项肺癌楔形切除与SBRT的对比研究,随访30个月发现,除了局部复发率SBRT低于楔形切除有显著差异外,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等均无显著差异。
目前针对SBRT 的实践性研究对于剂量分割尚无明确标
准。
Timmerman等的统计显示,在美国应用较多的剂量分割为20~22Gy×3GY,而来自Onishi等的研究表明,日本普遍采用12Gy×4和10 Gy×5f。
CALGB 39904试验前瞻性研究了I期T1N0或T2N0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大分割的剂量爬坡试验。
证实了三维适形放疗大分割的模式3.5Gy×20f,共70Gy,有效率77%,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8.5和28.6个月[9]。
6结论
SRT治疗不能手术或者是不愿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给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非手术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惊喜,并有应用于可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潜在研究价值。
但是,这项技术是以近年来放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些技术为基础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一方法与常规放疗不同所为临床医生带来的挑战,而不是盲目的单纯的增加放疗剂量,而忽略诸多实施要点,不仅不能给患者带来获益,甚至可能造成遗憾。
参考文献:
[1]居小萍,肖作平,王春刚,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2):145-147.
[2]芦东徽,郝文胜,费振乐,等.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7,14(1):44-46.
[3]任正婷,崔迪,任晔,等.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6):621-625.
[4]张胜,曹远东,孙新臣,等.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疗效观察[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1):67-70.
[5]安有明,黄润生,吴彩珍,等.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5):577-579.
[6]于洪,温凤云,张娜,等.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时机和放疗方式的临床决策[J].医学与哲学,2009,30(12):11-13,43.
[7] 庞晓琳,马燕,刘灵慧,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疗对其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8):1473-1474,1475.
[8] 王艳阳,傅小龙.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6):466-469.
[9]Timmerman R,Paulus R,Galvin J,et al.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for inoperable early stage lung cancer[J].JAMA,2010,303(11):1070-1076.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