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诀》教你分分钟搞定——触、叩、嗅、视、听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那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啊!它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其中把脉就是那个“切”字里的关键一环。
今天,就让我这个“老中医”来给你传授几个把脉的小秘诀,让你也能在朋友聚会上露一手,展现你的“脉学高手”本色!首先得说说“望”——就是看。
你看这脉搏,有跳有停,就像小鼓点一样,咚咚咚地敲着节奏。
有的像山泉般细密,有的却像大海波涛汹涌。
记住啊,每个人的脉搏都不一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指纹一样独特。
接下来是“闻”——就是听。
你听听这心跳声,是不是有种悠扬的旋律?有时候,它像是山谷里的回音,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一起摇摆;有时候,又像是远处传来的笛声,悠长而神秘。
再来说说“问”——就是聊。
你得问问人家最近是不是有啥心事,比如工作压力大不大、生活压力重不重。
因为中医说,“气”这东西,有时候藏在心底不轻易露出来。
最后当然是“切”——就是摸脉了。
你得轻轻地、慢慢地摸,感受一下脉搏的节奏和强弱。
记住啊,别急,慢慢来,就像品一杯好茶那样细细品味。
现在,我来给你举个例子。
比如说,有个朋友最近总是觉得胸闷,可能是心脏出了点问题。
你给他把脉,发现脉搏跳动得很有规律,而且力度适中。
这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中医的理论来判断,他的心脏应该是没问题的,可能是其他器官出了问题。
再比如,有个朋友最近老是失眠,可能是肝火旺盛。
你把脉的时候,发现脉搏跳得快而有力,就像是在黑夜中划过一道闪电。
这时候,你就得提醒他,得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少熬夜,多运动,才能让身体好起来。
当然啦,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例子。
真正的把脉经验,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的。
所以啊,下次你再遇到朋友不舒服的时候,不妨试试自己动手把把脉,说不定你就能成为他们的“救星”呢!好啦,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吧。
记得哦,中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想真正掌握它,还得花不少功夫去学习和实践。
但只要你有心,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脉学高手”!。
中医精髓九个字口诀(含释义)

中医精髓九个字口诀(含释义)1、梳——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明代《摄生要录》中说:“发多梳,祛风明目,不死之道也。
”《焦氏类林》中说:“冬至夜子时,梳头一千二百次,以赞阳气,经岁五脏流通。
名为‘神仙洗头法’。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梳头时梳齿与头发的频繁接触摩擦,头皮末梢神经不断受刺激,可以使头部神经得到舒展和松弛,有利于中枢神经的调节,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和增强对头皮及脑细胞的血氧供应,消除大脑疲劳,增强脑功能,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从而延缓大脑的衰老。
坚持梳头对预防感冒、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中风、老年性痴呆等病大有裨益。
2、搓——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的一个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因此,常按涌泉穴可以起到补肾固元的作用。
3、咽——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
吞咽唾液可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
4、撮——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撮谷道又被称为提肛。
什么叫提肛呢?就是有意识地把肛门括约肌提起,这就像你要上厕所,但是又不得不忍着的那个状态。
古人说话很含蓄,他们把排便的地方叫做“谷道”,把撒尿的地方叫做“水道”。
中医有个理论叫“肾司二便”。
就是说,肾负责排大便和小便的功能。
所以大家要有意识地去练习“撮谷道”,就有助于督脉的通畅,所以能够起到补肾的作用,可以治疗疾病又延年。
5、叩——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叩齿,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
中医七字歌诀

中医七字歌诀
肝脏七字歌决
肝胆表里五行木,八卦震巺食指通。
窍目体筋爪甲华,味酸色青志为怒。
变握液泪声为呼,神魂嗅臊肝胆通。
心脏七字歌诀
心和小肠相表里,八卦为离通中指。
五行为火窍通舌,体脉华面色为红。
声笑志喜味通苦,嗅焦液汗变为厥。
脾脏七字歌诀
脾胃表里五行土,八卦坤艮拇指通。
窍口体肉五色黄,华唇神意歌为声。
志思变噎味通甘,嗅香液涎通脾胃。
肺脏七字歌诀
肺和大肠为表里,八卦乾兑通环指。
体皮窍鼻华为毛,色白神魄声为哭。
志悲变咳味通辛,嗅腥液涕五行金。
肾脏七字歌诀
肾和膀胱为表里,五行为水色通黑。
八卦为坎通小指,体骨窍耳华为发。
五声为呻味通咸,嗅腐五变为哆嗦。
七字神诀“大道本源中央土,的超级能量,超级威力

七字神诀“⼤道本源中央⼟,的超级能量,超级威⼒七字神诀是宇宙⼤母和全息能量的代号代表。
在念诵时容易得到宇宙本源⾼能信息的⾃动加持,⽽宇宙源头的信息能量是全息全具全能的,可以和任何教主的信息沟通,所以不分国家,种族与宗教门派,任何⼈皆可诚⼼念诵。
注意在体验过程中,⽆论出现任何反应,⽐如全⾝发热,发⿇,发胀,体内⽳位跳动,刺痛,头部频率加强,⾝体晃动,或见到各种神奇的光和各种图像,都是通经活络,⽣命能量,⽣物光,⽣物电,⽣物磁增强的⾃然反应。
或着跟随你的有缘众⽣得到了很好的超度,脱离了轮回,回归了本源或极了世界,是⾮常好的现象。
若能每天坚持默念七字神诀,会有⼀种⽆形能量神⼒灌注⾝⼼,⾃动净化⾝⼼,加持能量,提升灵性,同时消灾灭难,⾃然得到宇宙⼤母仙佛神圣的护佑,让我们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光⼦带的到来。
(请⼤家把门关好,以防⼲扰,把灯光调暗些。
)现在请⼤家端正坐姿,根据个⼈情况,可双盘,单盘,或者散盘,两⼿⼼向上置于两膝盖之上,轻轻的闭上眼睛。
跟我⼀起来做深呼吸:⽤⿐⼦吸⽓,⽤嘴巴慢慢的吐⽓(三遍)然后请⼤家以⾄诚的⼼跟我⼀起念:⽼师帮助沟通宇宙⼤母,让我⾝⼼清净,修⾏⽆碍(五遍)唯⼀真⽼师帮助沟通宇宙⼤母,让我⾝⼼清净,修⾏⽆碍(五遍):敬请唯⼀真1:敬请⽼师帮助沟通宇宙⼤道本源⼗⽅⾼能量信息(五遍)唯⼀真⽼师帮助沟通宇宙⼤道本源⼗⽅⾼能量信息(五遍):敬请唯⼀真2 :敬请现在让我们保持清净,光明,顶天⽴地的⼼境默念“⼤道本源中央⼟”“⼤道本源中央⼟”(A:光动嘴念⾃⼰⽿朵听着,不出声念)(B:⼀⼼⼀意,⼩声默念)现在可以和我⼀起回向,回向⽂:愿我xxx今天所做之功德,回向给所有与我有缘的有情众⽣,愿早⽇脱离轮回,离苦得乐,回归本源!(三遍)。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触诊注意事项
1. 触诊前应向患者讲清目的和怎样配合,手要温暖轻柔 2. 采取适宜的位置:一般应站在患者的右侧,面向患者,
以便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患者取仰卧位,双手自 然置于体测,双腿稍屈,腹肌尽可能放松。检查肝、脾、 肾时嘱病人取侧卧位。检查脾脏时,被检查者可取右侧 位,左下肢屈曲,右下肢伸直。 3. 作下腹部触诊时,可根据需要嘱患者排除大小便 4. 触诊时要手脑并用,结合病变的解剖部位和毗邻关系, 边触诊边思考
1.直接听诊法:用耳朵贴附在被检查者体 表进行听诊。
2.间接听诊法:应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方
法。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三)听诊器组成及分类 组成:由耳件、软管和体件3部分 分类: 1.钟型:听低音调声音---二尖瓣狭窄的隆 隆声 2.膜型(鼓型):听高音调声音---肺呼吸 音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叩诊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某部表面,使之振动 产生音响,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 被检查脏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
叩诊
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1、直接叩诊法 (1)方法:以右手中间3指的掌面
或指端直接拍击或叩击被检查的 部位。 (2)适用范围:胸、腹部病变面积 广泛或胸壁较厚的患者。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2、间接叩诊法(指指叩诊法)
(1)方法: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 叩诊部位,其它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 解触,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 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诊方向应与 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2)适用范围:胸、腹部脏器。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间接叩诊法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查体方法问视触叩听
音时更短
把脉入门必备口诀

把脉入门必备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把脉入门必备口诀”:1. 《一摸二感三判断》一摸脉跳轻和重,轻如羽毛重如锤。
二感脉速快与慢,快似疾风慢像龟。
三判断脉之规律,整齐有序是正常,杂乱无章病来袭。
就像音乐有节奏,节奏乱了出问题。
摸摸感受再判断,把脉入门很容易。
2. 《一观二听三计数》一观脉象啥形状,圆圆扁扁细又长。
二听脉跳声大小,大声小声不一样。
三计数来别马虎,一分钟内多少下。
好比数数做游戏,数清才能知端详。
认真观察仔细听,把脉技巧记心房。
3. 《一找二定三体会》一找手腕动脉处,轻轻按压别太粗。
二定位置要准确,中指按在高骨突。
三体会那脉动感,如同小鱼水中游。
有时欢快有时缓,就像心情有起伏。
找准定好多体会,把脉入门不犯愁。
4. 《一静二匀三专注》一静身心别慌张,安安静静坐一旁。
二匀呼吸要平稳,不能急促和紧张。
三专注于手指头,感受脉搏的动向。
好像在和脉搏聊,认真倾听它主张。
静下心来多专注,把脉这事能擅长。
5. 《一轻二重三适中》一轻按压试触感,好似微风轻轻吹。
二重加力再感受,犹如石头往下坠。
三适中度最关键,不重不轻才完美。
如同拿捏东西般,力度恰当心有规。
轻重适中掌握好,把脉之路不偏轨。
6. 《一慢二细三分析》一慢动作要轻柔,匆匆忙忙易出漏。
二细观察每一处,细微变化别放过。
三分析来多思考,脉象到底啥原由。
好比解题找答案,耐心琢磨才有救。
慢慢细细勤分析,把脉水平上层楼。
7. 《一柔二刚三综合》一柔脉象像丝绸,顺滑流畅乐无忧。
二刚好似钢铁硬,绷紧绷直让人愁。
三综合看整体状,结合症状把病究。
就像拼图拼全貌,一块一块不能丢。
柔刚综合多考虑,准确判断有盼头。
8. 《一顺二逆三对比》一顺脉行方向对,一路畅通不受累。
二逆脉走有阻碍,磕磕绊绊不干脆。
三对比左右和上下,差异之处藏秘密。
如同走路看方向,顺逆对比找问题。
顺逆对比多留意,把脉精髓能领会。
9. 《一虚二实三分辨》一虚脉象力不足,软弱无力像棉絮。
二实脉来有力量,强劲有力似铁具。
濒湖脉学(白话解)七言诀#

濒湖脉学(白话解)七言诀#(2017-10-27 21:28:26)一、浮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轻取既得,重按稍减不空。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①;如循榆荚②(《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③葱叶(黎氏)。
注释厌厌聂聂① (nie,音镊):这里作为“舒缓、轻微”的形容词。
榆荚②:即榆钱。
捻③:这里作“按”解,应读作“捏(nie)”.轻取叫做举,重按叫做按。
诊察“浮”的脉象,手指轻轻地按上便觉得搏动有力;稍加重按,就显得没有力量了。
打个比方,轻按浮脉的感觉,好象微风吹动鸟背上的毛羽一样,舒缓而轻微地搏动着;又象摸到轻柔和软的榆钱一般;又象感到如同木块浮在水面上那样的轻浮;又象按在葱管上,表面似乎有劲,里面却很虚软。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①,久病逢之却可惊。
注释恙①:(yang),音样,病。
诊察浮脉,只要在肌肉的浅层便能触到它的搏动,并很象轻轻地摩抚着柔软的榆钱和舒缓的毛羽一般。
这种脉在秋天见到,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如果久病见此,就要引起警惕,是否阳气虚浮不能内守所致?【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边实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②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③,散似杨花无定踪。
注释悠悠① :这里作形容词“慢慢地”讲。
豁②:(huo)音或,开通,敞亮。
濡③:(ruan)音软,义同。
浮脉,在浅层跳动,有如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轻缓地飘动着。
如果浮而显大,稍重按却有一种中间空虚的感觉,这叫做“芤”脉;如果脉浮而拍拍地搏动有力,这叫做“洪”脉。
“洪”脉,在触手的时候(来时)虽然感觉有劲,但当它下落(去)的时候,却又慢慢地减弱了。
正常的“浮”脉,比较轻缓而平和,有如捻着葱管,劲不太大。
假使脉浮而搏动迟缓、虽觉稍大,却是空豁无力的,这叫做“虚”脉;假使脉浮而柔弱细小,这叫做软脉;至于脉来漫无根蒂,去来不明,好象飞散无定的杨花一样,这是“散”脉了。
七字诀

七字诀作者:董杰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2期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古诗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深广的思想内容、丰富的表现手法承载着德育、智育、美育使命。
在语文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对古诗学习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概括成“读”、“背”、“默”、“解”、“品”、“唱”、“诌”——“七字诀”。
现浅谈如下:一、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好古诗由诵读开始。
从能力阶段上看,我把古诗诵读分为三个层次:接触性诵读、理解性诵读、审美性诵读。
首先是接触性诵读,识记题目和作者,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对节奏,读懂大意。
然后过渡到理解性诵读,读熟句子,读好节奏,读出感情,读深认识。
最后可尝试审美性诵读,读出风格,读活诗人,读出自我,文本、作者与诵读者融为一体。
这个阶段的诵读不必强求短期效果,但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也可以适当配合背景音乐,激发他们学诗的兴趣,加强审美体验。
以上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诵读方法上看,日常教学中运用较多的就是学生自由诵读、集体诵读和教师范读。
自由诵读利于进行自主学习;集体诵读利于教师检查有共性的存在问题,教师要善于聆听集体诵读声音的变化,如读错字音的分歧声、读乱节奏的嘈杂声、内容不熟的胆怯声等,集体诵读还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强化记忆效果;关于教师范读,最好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准,当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名家朗诵视频,极力用最美的诵读给学生开启学好古诗的第一扇门。
二、背背诵是对传统语文学习方法优势的继承。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背诵一定量的古诗对其语文素养大有好处。
背诵的首要标准就是要背得准确,否则名篇佳句被背得面目全非,便失去了背诵的价值。
关于背诵的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
如个人自由背诵、集体接龙背诵、计时竞赛背诵、定期回顾背诵、随机抽查背诵等。
如果是篇幅较长的作品,如《木兰诗》等叙事长诗,可依据故事情节先分层背诵,再连层成篇。
中医七方八法的运用思维

中医七方八法的运用思维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已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
而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中医七方八法”,那么什么是“中医七方八法”呢?一、“中医七方”包括了什么?“中医七方”是指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七种基本技能。
它们分别是:望、闻、问、切、诊、求、知。
而这些技能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这些技能的含义及运用。
1. 望望是指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象,来判断病情的状况。
望诊主要观察病人的面容、血色、舌苔、舌质、脉象等方面的变化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2. 闻闻是指主要通过病人的气味来诊断病情的一种技能。
通过嗅闻病人的气味,从而确定病人的病情及症状。
3. 问问是指医生必须向患者询问病情、病史、生活环境等情况,以便医生能更好的判断诊断,并给出更加精确的治疗。
4. 切切是指通过切开病人的组织,观察其内部状况来诊断病情。
这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比较少用到。
5. 诊诊是指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检查,从中找到病因病机,为治疗提供参考。
6. 求求是指中医医生应该有追求治疗效果的决心和精神。
相比于其他医学体系,中医追求治疗效果更加强调“医者仁心”的理念。
7. 知知是指医生必须要对中医理论有着深厚的功底和不断学习的进取心,并且知道如何把中医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
二、“中医八法”指什么?“中医八法”是指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从而为医生们提供更加规范的治疗指导。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八法的分类及含义。
1. 汗法汗法是指通过给患者喝汤或者用某些中药,并辅以适当的按摩使病人出汗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吐法中医用吐法来治疗某些患者的病情,因为有时患者的病因祛除不彻底或是体内寒气太盛等原因会导致痰水积聚的情况,这时候中医采用吐法的方法可以起到较好的祛痰效果。
3. 极寒极热法这是一种极端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协会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情况下,中医医生使用非常高、非常低的温度,来调节病人的身体。
七字诀——我的古诗学习法

“ ” 解 即对 诗 文 的理 解 。从 内 容 上 看 ,主要 包括 文 言词 汇 和 主 相对 于文 言 文而 言 , 古诗 : 题思 想 。 中较难 理 解 的词 汇不 多 ,学 生利 ・
: 水准 ,当然也可 以借 助多媒体播 : 放一 些 名家 朗诵 视 频 ,极力 用 最 : 美的诵读给学生开启学好古诗 的 : 第一 扇 门 。 : 二、 背 : 背诵是对传统语 文学习方法 : 优 势 的继 承 。 数 事实 证 明 , 无 一个 : 人在 中学 时代 背诵 一定 量 的古 诗
教古诗文l 2 02 Ⅲ 0 ・ 11
屯 守诀
我 的 古诗 学 习法
◎江 苏 / 董 杰
中国是诗的国度 ,古典诗词 是 中学语 文教 学 的重要 内容 。古 诗 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深广的 思 想 内容 、丰富 的表 现手 法 承载 着德 育 、 智育 、 育使 命 。在 语 文 美 学 习和教学实践中 ,笔者依据新 课 标 理念 ,对 古 诗学 习方 法 进行 了一 些 探 索 , 概括 成 “ ” “ ” 读 、背 、
一 对 其语 文 素养 大有 好 处 。背诵 的 : 首 要 标准 就是 要 背得 准确 ,否则 :名篇佳句被背得面 目全非 ,便失 : 去 了背诵 的价 值 。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 诵 的方
: 再适 当查 阅工具 书 , 解 词 汇 理 : 释, 的难 度不 大 。理解 主 题 思想 要 以 : 文本 为基 础 , 合 诗人 的生 平 、 结 思 : 想、 写作 背 景去 探究 。 理解 程度 从 : : 上看 ,可 分 为基 础性 理解 和提 高
“ ”“ ” “ ”“ ”“ ” 默 、解 、品 、唱 、诌 —— “ 字诀 ” 七 。现 浅谈 如 下 : 读 “ 书 百遍 , 读 其义 自见 ”学 好 ,
书法口诀七字顺口溜

书法口诀七字顺口溜第一法:十字在上横抗肩,竖笔上粗细下端,竖笔书写带撇意,位置写在中心线。
第二法:厂字作头横抗肩,横撇不连更美观,撇如柳叶中间宽,撇笔长写字舒展。
第三法:布字头部横笔长,先撇后横是传统,笔顺来自篆书意,楷书行书都响应。
第四法:左字头部横笔短,横笔短了撇笔长,先横后撇不写错,笔顺和篆写法同。
第五法:三框包围上横短,上横短了下横长,上横与竖不连接,竖笔垂露更健康。
第六法:卜字在上点作横,竖笔垂直上端粗,在下在右点下斜,竖笔必须用垂露。
第七法:立刀短横为垂露,位置写在中上部,竖钩垂直向右弯,衄挫挑钩如发弩。
第八法:冈字框部左垂露,左右两竖必垂直,左短右长分阴阳,两竖向背有弹性。
第九法:八字在上要写大,撇低捺高是妙法,八字在下捺变点,撇高起笔点稍下。
第十法:人字之头撇捺展,撇捺下端不水平,撇低捺高分阴阳,下部结构往里送。
第十一法:单立人旁独站立,撇如牛角竖垂露,竖笔上细下端粗,竖画尖接撇之肚。
第十二法:勿字折钩向左曲,如同凳子侧腿立,凳子侧立凳不倒,衄钩斜度重心笔。
第十三法:儿部变化多在撇,在左在中为竖撇,儿在下部为斜撇,写好浮鹅钩笔画。
第十四法:几在下部横抗肩,撇为竖撇钩伸展,几在外沿如古钟,左右对称是关键。
第十五法: 京字之点可竖点,点笔落在中心线,侧点与横相脱离,下部窄了横笔展。
第十六法:两点之水要呼应,中心靠拢不离散,首点起笔稍靠右,提锋遥指点右边。
第十七法:秃宝盖点如露珠,横细抗肩钩饱满,钩锋遥指下笔首,宝盖窄了下部展。
第十八法:硬耳旁钩不可大,横笔宜低不宜高,竖笔接横用垂露,和左写平如上吊。
第十九法:左耳旁部耳廓小,耳廓上宽下边收,竖笔必须用垂露,向左稍弯为避右。
第二十法:右耳旁部耳廓大,耳廓写3不美观,横笔宜低不宜高,竖笔垂直向下展。
第二十一法:凶字底框分阴阳,左竖稍短右竖长,横笔抗肩呈凸状,两竖下端平线上。
七字诀

德国:
文字:益寿文摘
图片:毛毛
制作:春雨茫茫
2011.04.17
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
要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活是指活动手指。
经常两手交替运动可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
在较长时间的单调工作或学习后应及时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放松而不过分疲劳。
参
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
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脱离孤僻生活环境;积极的体育活动可消除疲劳有利于增强体质。
睡即睡好觉。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八小时的睡眠时间。
调是调节饮食。
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多吃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
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
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
优美的旋律可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行为习惯养成“七字诀”

行为习惯养成“七字诀”四级阶梯标准一. 问:问明白感恩进取第一阶段:1、礼貌问好是文明的体现,可以彰显素养,可以增进情感。
2、关爱他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学会倾听,恰当询问,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沟通技巧,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4、质疑可以发散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思指一种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❶了解❷理解❸认同第二阶段:1、见到老师站稳,主动鞠躬问好(统一问候语为“老师好”或“老师们好”)。
2、见到外来人员主动问好(统一问候语为“您好”或“您们好”)。
3、见到老师同外来人员一起主动问好(统一问候语为“您好”和“您们好”)。
4、上课铃声响,教师进入教室,班长喊“起立”,同学向老师问候“老师您好”,老师开始上课。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班长喊“起立”,同学向老师道别“老师再见”,待老师还礼后,学生方可在教室自由活动。
5、在教室(各专用教室、录课室、报告厅地方等地方)有问题时应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方可发言。
回答问题应先起立,声音要洪亮。
6、进办公室要喊“报告”,经允许进入。
7、在楼道或上下楼梯应礼貌问好,不停留。
第三阶段:1、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应主动上前询问,尽可能提供帮助。
2、当家人、师长、同学生病时,应主动关心问候,暖语宽慰。
3、重大节日时(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能主动问候,送上节日的祝福。
4、经常询问班级事务,多了解班级情况,献计献策。
5、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适时发问,积极沟通。
6、正确发问。
第四阶段:1、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有解决问题的热情、兴趣、技能、行动。
2、学会自问,定期自我评估与反思,发展特长,弥补短板。
懂得反思二. 坐:坐得住坚韧第一阶段:1、坐姿是一个人气质的体现。
2、坐得住,坐得稳,能够让一个人更加专注地做事情,从而更加深入的思考,有所得。
3、坐得雅能凸显一个人的素养。
第二阶段:1、教室(各专用教室、录课室、报告厅等地方)内,专心听讲,坐姿端正,(坐姿端正:在不记笔记,不写作业的时候,脚摆正,双腿自然并拢,上体自然挺直,双肩平正放松,双手放在课桌或是双腿上。
干货徐渭的《执笔法》和《七字书诀》

⼲货徐渭的《执笔法》和《七字书诀》⼀、执笔法1、凡执管须识浅(去纸浅)深(去纸深))长(笔头长以去纸深也)短(笔头短以去纸浅也)。
真书之管,其长不过四⼨有奇,须以三⼨居于指掌之上,只留—⼨⼀⼆分著纸,盖去纸远则浮泛虚薄,去纸近则揾锋(是好处)势重,若中品书,把笔略起,⼤书更起。
草诀云,须执管去纸三⼨⼀分。
当明字之⼤⼩为浅深也。
2、执管之法,须置管于⼤指中节之前,不得当节,以碍其运动,须要居于动静之际。
书法所云,拓⼤指者,⼤约当以笔在指端,运动适意,则腾跃顿挫,⽣意出焉。
若当节则掌握如枢,每每不得⾃由,转动必碍,凡回旋处多成棱⾓,笔死矣,安望字之⽣动乎。
3、略略以⾷指齐其中指,兼助为⼒,指⾃然实。
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单钩则肘臂着纸,⼒不⾜⽽⽆神⽓,便有拘局⽽不放浪的意,⾃必以双指苞管,盖撮中指⽽敛⾷指以助之者也。
虽云要齐,⼜不必⼗分牵之使齐,亦要有⾃在意思⽅得,正所谓双苞⽽实指者。
夫双苞则坚,坚则掣打劲利,齐指则实,实则筋⼒均平。
4、⼜以名指拒前三指所执之管,更以⼩指拒前名指。
虽⽤⼤中⾷三指著⼒,亦须五指共执。
5、令掌⼼虚如握卵。
拳指实,掌便能绝其⼒势,拳须虚,则运⽤便易转侧圆顺。
此正所谓虚拳者也。
6、把腕来平平挺起,凡下笔点画波擎屈曲,皆须尽⼀⾝之⼒⽽送之。
古⼈贵悬腕者,以可尽⼒⽿。
⼤⼩诸字,古⼈皆⽤此法。
若以掌贴桌上,则指便粘着于纸,终⽆⽓⼒,轻重便当失准,虽便挥运,终⽋圆健。
盖腕能挺起,则觉其竖,腕竖则锋必正,锋正则四⾯势全也。
近来⼜以左⼿搭桌上,右⼿执笔按在左⼿背上,则来往也觉通利,亦⾃觉能悬。
此则今⽇之悬腕也,⽐之古法⾮矣。
然作⼩楷及中品字⼩草犹可,⼤真⼤草必须⾼悬⼿书,如⼈⽴志要争衡古⼈,⼤⼩皆须悬腕,以求古⼈秘法,似⼜不宜从俗矣。
7、执之虽坚,⼜不可令其⼤紧,使我转运得以⾃由。
⼤凡执紧必滞,今既居⼤指节前,微⽽侧向于前矣。
⼜须执之使宽急得宜,不可⼀味紧执,盖执之愈紧则愈滞于⽤故⽿。
⼜云善书者不在执笔太牢,若浩然听笔之所之,⽽不失法度,乃为善矣。
眼、耳、鼻、舌、意把握心息依虚定动定七字秘诀

眼、耳、鼻、舌、意把握心息依虚定动定七字秘诀参同契》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扬。
"而耳根又为三要之最要。
观音大士之所以必先从耳根悟入,《庄子》亦有听息法之专示,而吾道之睡诀,在心息相依之前,亦必以耳听息为先导也。
然则、耳根又何以如此之重要乎?大家都知道,炼丹之序次,以炼精化气为第一步。
为何又要目视、耳听、鼻缄、舌舐、意抱等诸多做作呢?盖眼、耳、鼻、舌、意,皆心之分部,分部归一,心便不依自依。
况眼、耳、鼻、舌、空者,身外之五行也。
肝、肾、肺、心、脾者,身内之五行也。
眼属木,肝亦属木,以目观息(即以眼观空),肝与目、位居东方,其色青。
以眼观空,肝脏之青气朝元矣。
耳属水,肾亦属水,以耳听息(即以耳听空也),肾与耳,位居北方,其色黑,以耳听息,肾脏之黑气朝元矣。
鼻属金,肺亦属金,以鼻缄息,(即以鼻缄虚也)。
肺与鼻位居西方,其色白,以鼻缄息,肺脏之白气朝元矣。
舌属火,心亦属火,以舌舐息,(即以舌对虛也)。
心与舌(舌根通心)位居南方,其色红,以舌对虚,心脏之红气朝元矣。
空属土,脾(真意所居)亦属土,以意抱息,(即以脾通虚也)。
脾与虚位居中宫,其色黄,以意抱息,脾脏之黄气朝元矣。
又东南为木性火心,东三南二合之为一五,是元神之宅。
西北为金情水精,北一西四合为一五,是元精之宅。
中央为戊己(即黄婆真意),自成一五,是元气之宅。
故五炁既朝元,而三花亦自聚顶也。
故修士果能把握心息依虚定动定七字秘诀,大定而真空之,金液之先天大还丹,也便一步到位矣。
依、虚、静、诚、舍、闲、歇、忘也。
此八大因素,火候极其细微,乃深入大定之总枢扭也/依:依者心息相依也。
依久则神息交融,杳冥恍惚而入定境。
苟或不明心息相依之旨,则神气不合,定静亦无由而生,则其它一切亦都成空谈。
虚:虚即是无,是心之根,命之蒂也。
是心息相依的内在因素。
是性命的总根子。
虚者,天地之中,为龙虎之穴,神气之宫。
神气同定于此则真种生,混沌成。
庄子云:“惟道集虚。
吸、抵、撮、闭

吸、抵、撮、闭青壮年精气比较充足,精一充足就出现性兴奋,成为活子时的一种表现,遇到这种情况马上用练精化气的方法——吸、抵、撮、闭的口诀。
吸,大吸气,满吸,可借助形体抬肩张胸。
撮,小腹回收,三阴收缩上提,同时意念往上提,提到头顶。
抵,舌抵上腭,用力往上顶住,用意念使劲顶到头顶上去,顶出去。
闭,闭着眼,眼珠往上翻看百会。
手握拳,把大拇指握在里面使劲攥住,脚心往回收,五个脚趾往里扣使劲抓,手、脚一缩,同时弓背,脖子使劲往上挺。
呼用小呼气,呼完马上吸,一般几个呼吸性兴奋就没有了。
用力要猛一点,猛火蒸炼,要注意收腹,缩三阴,曲背,低头、脖子往上拱,舌往上顶,闭着看百会,几个动作一齐来。
吸、抵、撮、闭这四个字有的说法不一样,内容差不多。
有些人练功有遗精现象,经常这么用,一发现马上这么用,就可解决这问题。
睡着了,已经要遗精了,当即醒了,醒了怎么办?平时要练功夫,白天看蓝天,想蓝色的天空,想得很真切,一旦感觉要遗精,马上吸气想蓝天,意念一注意蓝天,射精射一半马上停止。
平时要练想蓝天,一想意念冲过去了,遗精现象就停止了。
男性多这一个方法。
女性出现性兴奋也是用吸、抵、撮、闭的办法。
我们要懂得会阴部的用法和练法,过去练气功要斩白虎、斩赤龙,降龙伏虎,虎就是性兴奋。
白虎狰狞张狂,如果降不住,它就把你吃了,你听了它的,受它的摆布了,你的意识不能控制它了,受情欲的支配了,练功练不下去,修不了道。
说得更简单一点,就在这时要练我们的意识自控能力。
如果性兴奋很强,能控制住它,那么自控能力增强了。
练气功关键练意识自控能力,要降住这个虎。
自控能力不强,有什么方法也没用。
一出现性兴奋,你根本不控制,它非走这条路不行。
为什么方法不灵?关键是意志力不强。
方法只是个手段,有了真正强烈的意识,什么吸、抵、撮、闭,根本就不需要。
意念一清一动弹,上丹田守住,一心不动,完了。
为什么要说方法,让你借助个方法,就更重视它。
一出现性兴奋,你还想纵容它,方法还有什么用呢?没用了。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西安市灞桥区大阿弥陀寺眼眼耳鼻舌身意,就是眼睛,耳朵,鼻子嘴,舌头,身体,脑子。
也就是所谓的六根,是人接受外界信号的器官。
色声香味触法是对应六根的六尘,色:眼睛见到的一切。
声:耳朵听到的。
香:鼻子闻到的。
味:舌头尝到的。
触:身体感受到的。
法:大脑对一切接收到的信号做出的作用。
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
色,又作色处,为五境之一,是眼根所对之境,为眼识所缘的对象。
色境的色,不是色蕴所摄的一切色法,而是眼识所对的显色,形色,表色三种色。
《百法纂释》曰:“色尘者,为眼根所对之境故,谓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粗,细,高,低,光,影,明,暗之色虽有多种,总名为色,为眼根之所对,眼识之所取故。
显色:谓青,黄,赤,白,此四者为实色,为眼识所缘;光,影,明,暗,烟,尘,云,雾,空。
一,显色,此九者为假色,为意识所缘。
二,形色:谓长,短,方,圆,粗,细,高,下,正,不正。
此十者为相状假色,为意识所缘。
三、表色:八种,谓取,舍,屈,伸,行,住,坐,卧。
而眼识是视觉器官,只缘实色——即青黄赤白四色,不缘假色。
而假色中的光影明暗,长短方圆,行住坐卧等,是意识(五俱意识)所缘的境。
声,是指四大经过各种原因与条件生的效果,所以声无常。
噪音与乐章,奉承与贬低,都是声。
香,气味是四大经过各种原因与条件生的效果,所以香无常。
即使读佛经嗅到檀香味也跟佛法无关,该香是有为法。
认为香没有原因或者大梵天造的,那是邪见。
味,辣不是味,是触感。
触,软硬/土大,冷热/火大,流动/风大。
不能触到四大中"水大"的属性,因为"水大"指黏合。
法/抽象的思维。
眼/视觉。
耳/听觉。
鼻/嗅觉。
舌/味觉。
身/心/觉。
意/心/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字诀》教你分分钟搞定——触、叩、嗅、视、听
一、触诊体格检查常用方法
浅部检查浅部病变,深度约1厘米;如:关节、软组织、皮肤、浅表动脉、静脉、淋巴结、(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乳突区淋巴结、枕骨下淋巴结、骸骨下淋巴结、颌骨下淋巴结、颈动脉前后区和锁骨上区淋巴结、腋下、滑车淋巴结、腹股沟区和腘窝淋巴结。
)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触诊时注意被检查部位有无肿块、压痛、抵抗感或其他变化。
触诊之前沟通好
缓解紧张松腹肌
排便排尿莫忘记
触诊因病分深浅
浅查肿块压痛点
淋巴检查特别记
耳前耳后乳突区
枕骨骸骨颌骨下
颈前颈后锁骨上
腋窝滑车腹股腘
深部触诊有四种
滑行触诊腹深器
三指并拢来回移
双手触诊肝肾脾
右手检查左托起
深压触诊两手指
探测位置与痛点
深压抬手痛加重
反跳疼痛要注意
冲击触诊靠浮沉
三手斜角置腹壁
有力连续快冲击
二、叩诊常用直接叩诊法
医生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被检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右手自然弯曲,中指指端垂直叩击左手贴被检部位手指。
通过震动声响不同判断病变,清音一般正常;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患肺炎时,则为浊音;肺实变或胸腔积液时为实音;含大量气体的空腔脏器发出鼓音;当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时如慢性梗塞性肺病。
叩诊指贴莫隔衣
右中二节贴诊部
其他手指稍抬起
右手指端巧左指
清浊实鼓过轻音
声响不同判病变
清音正常气减浊
肺实胸积为实音
气多空腔似击鼓
过轻气多弹性减
三、嗅诊:
通过医生嗅觉闻患者呼吸、汗液、呕吐物、痰液、脓液、粪便和尿液的特殊气味判断病变。
嗅诊气味来判断
呼吸汗液呕吐物
痰脓粪便和尿液
四、视诊:
一般直观肉眼观察患者目前的状态和一些特殊体征通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初步判断病变。
视诊状态和体症
知识经验很重要
五、听诊:
常用听诊器协助检查,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自习听心、肺、肠蠕动的活动规律。
听诊常用听诊器
排除杂音防干扰
班型解析
本班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启发教学。
具体授课安排:第1天为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针刀医学的四大基础理论、六大组成部分、十一种进针方法、针刀适应症的诊断与治疗要点等。
第2天至第8天是详细讲解各个病种的诊断,鉴别诊断与针刀治疗的方法。
白天老师系统讲解疾病定义、诊断、解剖、针刀治疗、辅助治疗、注意事项等下午安排相应疾病的针刀实际治疗,所有的见习都是在北京针刀总医院内实施。
晚上专门安排老师对白天讲解的疾病手把手给学员讲解。
诸位讲课老师全部是北京针刀总医院的专家组成员。
培训对象:没有接触过针刀的医疗人员,并且是时间比较紧张只能参加短期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