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理:
– – – – 血管连续性破坏 血管壁损伤 热力造成的血管损伤 继发性改变:血栓形成,血肿,假性动脉瘤,损伤性动静脉瘘
2、临床表现和诊断
• 表现:
– 确诊:动脉搏动消失伴肢体远端缺血;搏动性出血;进行性或搏动性 血肿 – 拟诊:与创伤不相称的局部肿胀;邻近主干血管穿通伤并有伴行神经 损伤症状;休克 – 静脉损伤:无动脉损伤,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自伤口深部 持续暗红血液涌出;逐渐增大的非搏动性血肿
(9)治疗
– 非手术治疗:
• 目的:降低血脂,稳定动脉斑块,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扩张血 管与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 控制体重、禁烟、适量锻炼。 • 药物治疗:扩张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脂药物等。
– 手术治疗: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术 • 动脉内膜剥脱术
• 旁路转流术:腹主-髂或股动脉,腋-股动脉,双侧股动脉(股 动脉交叉转流术),股-腘(胫)动脉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2)下肢深静脉 胫前、胫后、腓静脉 腘静脉 股静脉 (3)小腿肌静脉:腓肠肌静脉、比目鱼肌静脉 (4)交通静脉:穿过深筋膜连接深、浅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足背静脉弓
42
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
数量多,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 特点:
①静脉瓣 ②浅静脉最后注入深静脉。 ③静脉的交通比较丰富
• 急救止血:
– 创口垫以纱布,局部加压包扎;创伤近端用止血带或空气止血带, 记录时间;血管钳钳夹止血
• 手术处理:
– 止血清创:修剪已损伤无活力的血管壁,清除血栓
– 处理损伤血管:主干动脉静脉需积极修复,非主干动脉静脉可结扎。
• 修复方法:①侧壁缝合术②补片移植术③端端吻合术④血管移植术
– 血管腔内治疗:置入覆膜支架修复血管破裂口
• 运动性色泽改变
– 运动后肢体远侧皮肤呈苍白色——动脉供血不足
• 体位性色泽改变
– Buerger试验:观察抬高下肢及下肢下垂的皮肤颜色变化。
• 色素沉着
– 常见于静脉瘀滞的下肢小腿远侧1∕3的“足靴”区
(6)血管形态改变
• 动脉形态改变:
– 搏动减弱或消失 – 杂音及震颤 – 形态和质地:粥样硬化或炎症病变后,动 脉可以呈屈曲状、硬变或结节等变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临床表现及分期
– 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游走 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闭 塞)。 – 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静息痛,足背动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患肢营 养障碍,器质性因素为主,肢体依靠侧支循环保持存活。 – 第三期 组织坏死期:缺血性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症状。疼痛为 持续性,坏死肢端常自行脱落。
(5)辅助检查
– 一般检查:
• 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 皮温测定 • 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
特殊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 节段动脉压测定


DSA
MRA、CTA
• 治疗
– 1.一般治疗:戒烟、防寒防潮、患肢保暖,但不应使用热疗,适度锻炼,
促进侧枝循环建立等。 – 2.药物治疗:血管扩张药物、改善循环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右臂收缩压
左臂收缩压
右踝收缩压
左踝收缩压
ABI的诊断标准: (正常值0.9-1.3)
① 静息ABI<0.9:通常可确诊LEAD,其检出血管造影阳性的周围动脉疾 病的敏感性为90%左右,特异性约95%; ② ABI 0.4~0.9:提示轻一中度周围动脉疾病;
③ ABI<0.4:提示重度周围动脉疾病;
• 截肢术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旁路转流术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1)定义: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的慢性、节段
性、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炎性病变,又称Buerger’s病。
–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2)病因和诱因
– 吸烟(密切相关);寒冷;潮湿;外科、损伤、感染;男性激素紊 乱;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高凝状态。
• 感觉异常
– 麻木、麻痹、针刺或蚁行等异样感觉。
• 感觉丧失
– 严重动脉缺血性病变时,出现缺血肢体远侧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如 病情进展,则深感觉丧失并伴主动活动障碍。
(3)皮肤温度改变
• 检查方法:指背比较测温,皮温计,变温带 • 皮温与通过肢体的血液流量相关
– 动脉阻塞性疾病:皮温降低
– 静脉性阻塞性疾病:皮温升高 – 动静脉瘘:局部皮温明显升高 – 周围血管痉挛或舒张---影响血流量---肢体温度改变(雷诺综合征)
(3)病理改变
– 起始于动脉,累及静脉,由远向近端进展。 – 病变呈节段性,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 活动期为受累动静脉管壁全层非化脓性炎症:内皮细胞、成纤维 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管腔被血栓堵塞。 – 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有广
泛纤维组织形成,包埋静脉和神经。
– 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出现缺血性改变。
腘动脉远侧主干动脉。
– 动脉狭窄或闭塞,多平面、多节段分布,下肢动脉慢性缺血表现。
(3)发病机制
– 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生
– 血流对内膜的损伤 – 动脉壁的脂代谢紊乱,脂质沉积
(4)高危因素
– 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吸烟 – 糖尿病 – 肥胖
(5)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
(6)临床表现
– 症状的轻重与病程进展、动脉狭窄及侧枝代偿的程度相关
– 早期症状为患肢冷感、苍白;
– 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 – 后期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出现静息痛 – 最后出现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或溃疡
23
(7)Hale Waihona Puke Baidu助检查:
– 血脂、ECG、心功能、眼底 检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 – 踝肱指数(ABI)
– DSA
– MRA、CTA
踝肱指数(ABI)
右侧 ABI =右踝收缩 压高值 / 双上肢收缩 压高值 左侧 ABI =左踝收缩 压高值 / 双上肢收缩 压高值 右侧TBI=右趾收缩压高值 /双上肢收缩压高值 左侧TBI=左趾收缩压高值 /双上肢收缩压高值
– 3.抗生素及镇痛药对症处理。
– 4.高压氧疗法:作用在于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氧张力和血氧弥散,提高组 织氧储备,以改善组织缺氧,对促进局部组织修复及缓解静息痛疗效 较明显。 – 5.手术疗法:包括旁路转流术,腔内血管成形术,带血管蒂大网膜移植 术,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等,但都对部分病人有一定疗效。 – 6.已有肢体远端缺血性溃疡或坏疽时,应积极处理创面,组织已发生不 可逆性坏死时,应考虑不同平面的截肢术
下肢静脉血流能对抗重力向心回流主要依赖:
①静脉瓣膜向心单向开放功能 ②肌关节泵 ③其他因素:负压作用
静脉瓣
43
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1)病因:
– 先天性因素:静脉壁薄弱,瓣膜缺陷
– 后天性因素: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 秘,浅静脉内压力增高。
(2)病理:
– 隐股静脉瓣破坏逐渐影响远侧,交通静脉瓣膜和小隐静脉;离心
– 缺血再灌注损伤。
(3)临床表现:
– 5“P”:疼痛(pain)、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 (pulselessness)、苍白(pallor) – 全身影响:左心衰竭、休克、高钾血症、肌红蛋尿、代谢性酸中 毒、肾功能衰竭。
(4)检查和诊断:
– 病因+症状→诊断+检查→定位诊断
– 狭窄 – 闭塞 – 扩张 – 破裂
– 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2、临床表现
疼痛 肿块
肿胀 感觉异常
周围血管疾病
组织丧失
色泽改变 血管形态改变 皮肤温度异常
(1)疼痛
• 间歇性疼痛
– 运动性疼痛:间歇性跛行(Claudication),跛行时间、跛行距离 – 体位性疼痛:肢体所处体位因与心脏平面不同而影响血流状态,可激发或
④ ABI>1.3: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如用二维超声或血 管功能仪检查;
CTA
MRA
DSA
(8)诊断与分期
年龄大于45岁,出现肢体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均应考虑本病,
结合前述检查的阳性结果,尤其是大、中动脉为主的狭窄或闭塞,诊
断即可确立。 病情严重程度可按Fontaine法分为四期。 Fontaine分期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临床症状 轻微主诉期 间隙性跛行期 静息性疼痛期 组织缺血坏死期
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 静脉性溃疡:多发于“足靴”区;
– 神经性溃疡
• 坏疽:
– 干性坏疽:无继发感染,很少或无臭味, 在失活和存活组织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 – 湿性坏疽:并发感染,有恶臭,边缘组 织有炎症反应
二、周围血管损伤
1、病因和病理
• 病因:
– 直接损伤:锐性:刀、刺、枪弹、手术或血管腔内操作; 钝性:挤压、挫伤、外来压迫 – 间接损伤:创伤造成动脉强烈持续痉挛,过伸引起血管撕裂伤,急 骤减速的血管震荡伤
• 辅助检查:
– 超声多普勒:在创伤以远部位检测,单相低抛物线波形提示近端动脉 阻塞;舒张期末呈高流速血流波形或逆向血流波提示近端动静脉瘘 – CTA:能显示血管损伤的部位及范围 – 血管造影:指征:明确或排除主干血管损伤,明确血管损伤部位和范 围 – 术中检查:辩认血管壁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3、治疗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
刀伤
18
三、动脉疾病
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
(1)定义: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病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动 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 慢性缺血性疾病。
(2)特点:
– 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见。 – 发生于大中动脉,腹主动脉远侧、髂-股-腘动脉最多见,后期累及
• 静脉形态改变:
– 静脉曲张,炎症时局部出现硬结、压痛, 并与皮肤粘连
(7)肿块
• 搏动性肿块:
单个、边界清的膨胀性搏动性肿
块,提示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 肿块边界不清,可能为蔓状血管 瘤
• 无搏动性肿块:
浅静脉局限性扩张,海绵状血管
瘤,淋巴管瘤
(8)组织丧失
• 溃疡:
– 缺血性溃疡:好发于肢体远侧,常有间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E d i t y o u r s l o g a n h e r e
龙腾
中山大学临床学院外科学
目 录『contents』
1 2 3 4 5
概述
血管损伤
动脉疾病
静脉疾病
淋巴管疾病
一、概论
1、周围血管疾病概述
• 定义:
– 主要指发生在四肢的动脉和静脉的疾病。
• 基本病理改变:
– 2、手术疗法
• ①切开动脉直接取栓 • ②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
• 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供情况,继续治疗相关的内科疾病
四、静脉疾病
解剖结构与血流动力学
(1)下肢浅静脉 1)小隐静脉 2)大隐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股外侧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腹壁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旋髂浅静脉 股静脉 隐静脉裂孔 股外侧浅静脉
缓解疼痛
– 温差性疼痛:因温度改变而激发或缓解肢体疼痛 – 特发性疼痛:多位于小腿和足部,为肌痉挛性疼痛
• 持续性疼痛,又称静息痛(rest pain)
– 动脉性静息痛 – 静脉性静息痛
– 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2)感觉异常
• 倦怠沉重感
– 久站、久走后出现肢体沉重、疲倦,休息、平卧或抬高患肢后缓解。
• 皮温:变温带
• 彩超、MRA、CTA • DSA • ECG,心脏X线,生化和酶学检查
(5)治疗:
– 原则:定位诊断明确, 积极手术治疗 – 1、非手术治疗:
• 适应征:①小动脉栓塞;②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③肢体已出现明显
坏死,手术已不能挽救患肢;④栓塞时间较长或有良好侧枝建立可以维持 肢体的存活者。 • 方法:抗凝,纤溶,扩血管药物
3、动脉栓塞
(1)病因:
– 根据栓子来源:
• 心源性:风心病,冠心病,细菌性心内膜炎,人工心脏瓣膜
• 血管源性:动脉瘤、人工血管腔内,动脉粥样斑块脱落
• 医源性:折断导管、栓塞材料、植入材料等 • 其他:癌栓、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2)病理:
– 早期血管痉挛,内皮细胞变性,血栓形成。 – 严重缺血6~12h后,组织可发生坏死。
(4)肿胀
• 静脉性肿胀:
– 凹陷性,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 形成
• 动静脉瘘(AVF):
– 局部肿胀,皮温升高,震颤杂音
• 淋巴性肿胀:
– 象皮肿
(5)皮肤色泽改变
• 正常和异常色泽
– 皮色苍白或发绀,伴皮温降低——动脉供血不足 – 皮色暗红,伴皮温升高——静脉淤血
• 指压性色泽改变
– 动脉血流减少或静脉回流障碍,发绀区指压后不出现暂时性苍白,提示局 部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缺血性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