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 静脉和淋巴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病理学试题(附答案)

病理学试题(附答案)

病理学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11题,每题1分,共111分)1.哪种疾病最常引起血中甲状腺素过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A、毒性腺瘤B、亚急性甲状腺炎C、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D、甲状腺乳头状癌E、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正确答案:E2.不属于防御反应的是A、渗出B、出血C、发热D、增生E、血管扩张正确答案:B3.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平滑肌B、骨骼肌C、腺体D、神经细胞E、软骨正确答案:C4.肺炎时肺上皮细胞或巨噬细胞内包涵体常见于A、支原体肺炎B、过敏性肺炎C、病毒性肺炎D、球菌性肺炎E、杆菌性肺炎正确答案:C5.引起肺气肿的最重要原因是A、肺尘埃沉着病B、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C、吸烟D、空气污染E、支气管肺炎正确答案:B6.与血栓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纤溶系统被激活B、血管内膜炎C、内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D、血流缓慢及涡流E、血小板数目增多正确答案:A7.关于白血病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急性白血病可转变为慢性白血病B、慢性白血病可发生急变C、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超过 30%D、急性白血病外用血中白细胞可低于正常E、急性白血病起病急正确答案:A8.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幽门梗阻B、腹膜炎C、穿孔D、恶变E、出血正确答案:E9.良恶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A、原发性固缩肾B、肾盂积水C、继发性固缩肾D、神凹陷性瘢痕E、肾水变性正确答案:A10.门脉高压症没有A、脾大B、腹腔积液C、食管静脉曲张D、胃肠淤血、水肿E、肝大正确答案:E11.关于癌前病变,描述正确的是A、潜在癌变能力的良性病变B、癌的早期病变C、早年发生的组织癌变D、不典型增生E、原位癌正确答案:A12.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浆液性炎B、感染性肉芽肿性炎C、出血性炎D、化脓性炎E、假膜性炎正确答案:B13.维生素 C 缺乏的伤口难以愈合的主要依据是A、肉芽组织形成不良B、胶原纤维不能交联C、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D、原胶原蛋白难以形成E、氧化酶不能活化正确答案:C14.最可靠、准确性最高(金标准)的肿瘤诊断方法是A、活体组织检查B、磁共振检查C、彩色超声波检查D、CT 检查E、细胞学检查正确答案:A15.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A、乳头部B、外上象限C、内上象限D、内下象限E、外下象限正确答案:B16.不能发生完全再生的情况是A、子宫内膜脱落B、仅有腺上皮受损C、肝细胞坏死但网状支架未塌陷D、骨折E、腺体包括基底膜受损正确答案:E17.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病变的是A、病理性钙化B、弹性纤维破坏,该处中膜变薄C、中膜 SMC 细胞受压萎缩D、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E、坏死崩解物、钙化和胆固醇结晶正确答案:A18.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软骨B、骨骼肌C、腺体D、神经细胞E、平滑肌正确答案:C19.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A、适应B、钙化C、化生D、分化E、机化正确答案:C20.肺动脉血栓栓塞时,栓子多来自A、盆腔静脉B、下腔静脉C、大隐静脉D、子宫静脉E、股静脉正确答案:E21.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脱落后最常见的栓塞部位是A、脾B、皮肤C、脑D、心脏E、肾正确答案:C22.不属癌前疾病的有A、类癌B、慢性萎缩性胃炎C、黏膜白斑D、肝硬化E、胃溃疡正确答案:A23.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肥大细胞D、淋巴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24.下列哪项不属于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A、肝细胞再生B、溶解坏死C、嗜酸性变D、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E、脂肪变性正确答案:E25.心力衰竭细胞是指左心衰竭时出现的:A、含有黑色素的巨噬细胞B、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C、含有尘埃的巨噬细胞D、脂肪变性的心肌细胞E、含脂褐色的心肌细胞正确答案:B26.我国门脉性肝硬变常见的原因是:A、营养缺乏B、病毒性肝炎C、药物中毒D、慢性酒精中毒E、毒物中毒正确答案:B27.胃溃疡病的癌变率在A、2%以下B、3%以下C、10%以下D、5%以下E、1%以下正确答案:E28.属于假膜性炎的是A、小叶性肺炎B、间质性肺炎C、气管白喉D、病毒性肺炎E、大叶性肺炎正确答案:C29.肺心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B、慢性支气管炎C、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D、肺血管床减少E、肺纤维化正确答案:C30.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A、病理性核分裂B、瘤细胞多形性C、瘤细胞核的多形性D、核浆比例异常增大E、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正确答案:E31.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是A、蛛网膜下隙B、大脑皮质C、豆状核和丘脑D、侧脑室E、内囊和基底核正确答案:E32.肉眼观察肉芽组织表面呈颗粒状是因为A、成纤维细胞灶性集聚B、大量炎细胞灶性集聚C、感染、炎性水肿D、新生毛细血管网呈襻状弯曲E、新生的毛细血管灶性集聚正确答案:D33.炎症反应的本质是:A、炎细胞对致炎因子的反应B、机体防御为主的反应C、损伤为主的反应D、血管对致炎因子的反应E、机体对损伤的修复正确答案:B34.凝固性坏死最常见于A、骨骼肌、肝、肺B、心、肺、脾C、肺、肾、脑D、脾、肾、心E、脑、肾、脾正确答案:D35.风湿性心内膜炎心内膜之赘生物的实质是A、机化的瘢痕B、混合血栓C、白色血栓D、红色血栓E、增生的肉芽组织正确答案:C36.白色血栓主要构成成分是A、血小板B、红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纤维蛋白正确答案:A37.小叶性肺炎的病变范围:A、以支气管为中心B、以肺泡管为中心C、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D、以细支气管为中心E、以终未细支管为中心正确答案:D38.对风湿病有诊断意义的病变为A、心肌纤维变性、坏死B、结缔组织基质黏液变性C、风湿小体D、心包脏层纤维蛋白性渗出E、炎细胞浸润正确答案:C39.可以用于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是A、痰液B、尿液C、胸腹水D、细针穿刺针吸细胞E、以上均可正确答案:E40.卧床病人好发生血栓的部位是A、肺静脉B、下肢静脉C、冠状动脉D、肾动脉E、肠系膜静脉正确答案:B41.从有传染性角度来看,开放性肺结核病主要是指:A、局灶型肺结核早期B、慢性粟粒性肺结核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D、浸润型肺结核早期E、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正确答案:C42.沃-弗(Waterhouse-Friderichsen)综合征属于下列哪种疾病A、脑内肿瘤B、流行性脑膜炎C、乙型脑炎D、日本血吸虫病E、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正确答案:B43.肝脏重量减轻最明显的是A、急性重型肝炎B、亚急性重型肝炎C、重度慢性肝炎D、急性普通型肝炎E、轻度慢性肝炎正确答案:A44.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性质是A、以肝细胞变性为主的炎症B、以肝细胞坏死为主的炎症C、以汇管区间质增生为主的炎症D、以汇管区渗出为主的炎症E、以肝细胞增生为主的炎症正确答案:A45.毒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正确的是:A、基础代谢率降低B、常用突眼C、中枢神经兴奋性降低D、甲状腺体积缩小E、T3、T4 降低正确答案:B46.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草绿色链球菌B、绿脓杆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β溶血性链球菌E、肠球菌正确答案:A47.静脉石是指A、静脉内钙盐沉积B、静脉血栓机化C、静脉内胆盐沉积D、静脉血栓E、静脉血栓钙盐沉积正确答案:E48.不能机化的是A、手术伤口的愈合B、胃黏膜糜烂的愈合C、皮肤溃疡的愈合D、脾脏瘢痕E、心包积液正确答案:B49.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增生的细胞主要是:A、肾小球系膜细胞B、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C、肾小球周围的纤维母细胞D、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E、肾小球血管系膜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正确答案:E50.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脑膜刺激征B、皮肤的瘀点和瘀斑C、脑脊液中糖含量降低D、血性脑脊液E、颅内压升高症状正确答案:D51.平滑肌瘤最常发生于A、胃肠道B、血管壁C、子宫D、腹膜后E、胆囊正确答案:C52.脂褐素一般出现在哪种细胞胞质中A、坏死的细胞B、萎缩的细胞C、肥大的细胞D、增生的细胞正确答案:B53.心肌梗死时室壁瘤多发生于A、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B、右心室C、室间隔D、左心室后壁E、左心室侧壁正确答案:A54.有关细菌性痢疾,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福氏菌B、中毒性菌痢肠道病变及症状轻微C、病变主要发生在右半结肠D、决定细菌致病力的主要因素是痢疾杆菌对肠黏膜组织的侵袭力E、急性细菌性痢疾引起的肠道溃疡呈地图样正确答案:C55.格子细胞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变化而来A、原浆型星形细胞B、巨噬细胞C、肥胖型星形细胞D、少突胶质细胞E、纤维型星形细胞正确答案:B56.不是大叶性肺炎描述的是A、大叶性肺炎多发生于体弱多病者B、大叶性肺炎是纤维素性炎C、大叶性肺炎目前典型病变少见D、大叶性肺炎多发生于青壮年E、大叶性肺炎多引起肺肉质变正确答案:A57.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A、肾、肺、脾B、脾、肺、肾C、心、肝、肾D、肝、肾、脾E、心、肺、脾正确答案:C58.不是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的是A、穿孔B、幽门狭窄C、癌变D、感染E、出血正确答案:D59.不属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的是A、血小板减少B、肝性脑病C、蜘蛛状血管痣D、凝血因子减少E、黄疸正确答案:A60.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A、大脑皮质B、脑室C、内囊及基底节D、小脑E、蛛网膜下腔正确答案:C61.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的表现:A、痣核形成B、脾大C、腹水D、食道静脉曲张E、肝大正确答案:E62.不稳定细胞是指A、损伤后细胞变化大B、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C、不容易受损伤的细胞D、损伤后可以完全再生的细胞E、损伤后不能再生的细胞正确答案:B6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局灶性系膜塌陷、毛细血管节段性硬化B、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C、肾小球局灶性新月体形成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栓形成E、肾小球毛细血管节段性坏死正确答案:A64.湿性坏疽多见于与外界相通的哪些脏器A、小肠、阑尾、结肠B、胆囊、肝、胰C、肾、输尿管、膀胱D、食管、胃、肠E、输卵管、子宫、阴道正确答案:A65.脓肿时病变的局限主要是由于A、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血浆凝固酶的作用B、脓肿膜的形成C、脓液的黏稠度大D、局部组织大量坏死E、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正确答案:A66.引起日本血吸虫病最严重病变的是:A、尾蚴B、毛蚴C、虫卵D、成虫E、童虫正确答案:C67.哪种乳腺癌不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A、粘液癌B、粉刺癌C、髓样癌D、单纯癌E、硬癌正确答案:B68.肺原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是:A、支气管扩张B、矽肺C、慢性支气管炎D、支气管哮喘E、肺结核病正确答案:C69.新月体主要由哪些细胞增生形成:A、系膜细胞B、脏层上皮细胞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壁层上皮细胞E、以上均有正确答案:D70.不是瘢痕组织的特点的是A、组织内血管稀少B、纤维束常常已透明变性C、含大量纤维细胞D、由大量胶原纤维束组成E、纤维细胞稀少正确答案:C71.我国最少见的白血病类型是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正确答案:C72.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部分滤泡增生B、结节大小、数目不等C、结节具有完整包膜D、结节内常有出血、坏死、纤维化E、滤泡上皮有乳头状增生者癌变率高正确答案:C7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为A、多饮、多尿、体重增加B、多饮、多尿、血糖升高C、皮肤、黏膜黑色素沉着D、满月脸容貌E、多食、多汗、心率加快正确答案:B74.炎症时组织内积聚的液体称为A、浆液B、漏出液C、渗出液D、积液E、水肿液正确答案:C75.肿瘤的实质是指A、血管B、神经组织C、浸润的炎细胞D、纤维组织E、肿瘤细胞正确答案:E76.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性质是A、以汇管区渗出为主的炎B、以肝细胞增生为主的炎C、以肝细胞变性为主的炎D、以汇管区间质增生为主的炎E、以肝细胞坏死为主的炎正确答案:E77.结核结节的成分不包括:A、泡沫细胞B、朗汉巨细胞C、类上皮细胞D、纤维母细胞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A78.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是A、局部淋巴结肿大B、恶病质C、迅速增大的肿块D、疼痛E、细胞异型性增生正确答案:E79.不是化生的叙述是A、是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且只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B、化生就是癌变C、是分化细胞向另一细胞方面分化的结果D、鳞状上皮组织化生和肠上皮组织化生较常见正确答案:B80.下列哪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A、可并发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B、病变多局限于一个小叶C、属化脓性炎症D、多发生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E、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正确答案:B81.引起急性肾盂肾炎的常见细菌是A、葡萄球菌B、绿脓杆菌C、副大肠杆菌D、链球菌E、大肠杆菌正确答案:E82.哪项疾病的肉眼形态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A、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B、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膜性肾小球肾炎E、急性肾盂肾炎正确答案:A83.关于大叶性肺炎,描述错误的是A、可发生肺肉质变B、多由肺炎双球菌引起C、病变多累及一个大叶D、纤维素性炎E、常并发肺脓肿正确答案:E84.与乳腺癌的病因无关的因素是A、Ⅱ型疱疹病毒B、雌激素紊乱C、遗传因素D、纤维囊性乳腺病E、乳汁因子正确答案:A85.不是葡萄胎的特点的是A、肉眼呈葡萄状物B、分为部分及完全性葡萄胎C、不易转移D、绒毛间质血管丰富,且明显扩张E、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正确答案:D86.不是葡萄胎的特点的是A、分为部分及完全性葡萄胎B、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C、肉眼呈葡萄状物D、不易转移E、绒毛间质血管丰富,且明显扩张正确答案:E87.新月体主要由哪些细胞增生形成:A、系膜细胞B、脏层上皮细胞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以上均有E、壁层上皮细胞正确答案:E88.有关脂肪变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严重贫血可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B、磷中毒可致肝细胞脂肪变性C、长期摄入脂肪过多可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D、慢性肝淤血可致肝细胞脂肪变性E、严重贫血可致心肌细胞脂肪变性正确答案:C89.风湿性心肌炎时,Aschoff 小体最多见于A、心内膜下结缔组织B、心肌细胞之间C、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D、心包脏层血管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90.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小球的最主要变化是A、肾小球周围纤维化B、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C、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E、肾小球入球动脉透明变性正确答案:C91.不属于不稳定细胞的是A、表皮细胞B、移行上皮细胞C、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D、淋巴造血细胞E、肝细胞正确答案:E92.构成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纤维蛋白B、白细胞C、血小板D、红细胞E、纤维组织正确答案:C93.不符合小叶性肺炎临床特点的是A、起病隐匿B、较早的出现发热C、可由多种菌引起D、实变体征不明显E、多发生于青壮年正确答案:E94.泡沫细胞来源于:A、纤维细胞、内皮细胞B、单核吞噬细胞、平滑肌细胞C、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D、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E、纤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正确答案:B95.干酪样坏死见于A、阿米巴病B、麻风C、梅毒D、结核E、风湿病正确答案:D96.不属于组织转化的改变是A、柱状上皮改变为移行上皮B、成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变为骨母细胞C、移行上皮改变为鳞状上皮D、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E、胃黏膜上皮改变为肠上皮正确答案:D97.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乙脑病毒属 DNA 病毒B、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围血管浸润C、镂空筛状软化灶形成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D、小胶质结节形成越多,预后越好E、出现脑膜刺激征基本上可排除脑炎正确答案:C98.关于继发性肺结核病,下列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肺门淋巴结常有明显结核病变B、多发生于儿童C、也可在肺内播散形成粟粒性肺结核D、病变多沿淋巴管和血管播散E、病变多开始于肺下叶正确答案:C99.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除外A、慢性支气管炎B、支气管扩张C、肺气肿D、大叶性肺炎E、支气管哮喘正确答案:D100.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A、肾病综合征B、无痛性血尿C、多尿、夜尿、低比重尿D、少尿、水肿、高血压E、脓尿正确答案:D101.肿瘤是局部细胞的A、不典型增生所致B、炎性增生所致C、克隆性增生所致D、多克隆性增生所致E、组织转化所致正确答案:C102.与儿童肾病综合征关系最密切的肾小球疾病是A、膜性肾炎B、脂性肾病C、膜性增生性肾炎D、IgA 肾病E、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B103.地方性甲状腺肿最主要的病因是A、水和食物中缺碘B、遗传因素C、食物中缺钙D、自身免疫反应E、长期摄入大量钙正确答案:A104.有关风湿病病变性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肉芽肿性炎B、浆液性炎C、化脓性炎D、渗出性炎E、变质性炎正确答案:A105.鳞状上皮化生常发生于A、脑室管膜上皮B、肠粘膜上皮C、胃粘膜上皮D、胆囊黏膜上皮E、支气管黏膜上皮正确答案:E106.大叶性肺炎主要的病原菌A、大肠杆菌B、腺病毒C、肺炎球菌D、肺炎杆菌E、肺炎支原体正确答案:C107.肾梗死时肾组织的坏死为A、肾坏疽B、液化性坏死C、凝固性坏死D、脓毒性梗死E、出血性梗死正确答案:C108.不可能癌变的组织是A、肾脏B、子宫颈C、皮肤D、淋巴造血组织E、肾上腺正确答案:D109.炎症病灶中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A、产生免疫球蛋白B、释放炎症介质C、吞噬病原体和细胞碎片D、吸引中性粒细胞E、演化形成浆细胞正确答案:C110.慢性萎缩性胃炎好发于:A、贲门B、胃小弯C、胃窦部D、胃底部E、胃大弯正确答案:C111.肿瘤性生长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是A、细胞分化成熟能力降低B、相对无止境生长C、生长旺盛D、增生过程中不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E、常形成肿块正确答案:D。

第十一章-免疫缺陷ppt课件

第十一章-免疫缺陷ppt课件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 获得性免疫缺陷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了医学领域。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
免疫缺陷病分为先天性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的或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两大类。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该类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根据所
• 此外,亚洲地区,特别是南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 亚洲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在国与国之间和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 间的差别很大。柬埔寨、缅甸和泰国15岁至49岁的人中艾滋病感 染率超过1%。到2000年底,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成年人和儿童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为60万,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为580万。印度 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约占这一 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二。
免疫缺陷病特征—— 感染
• 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是免疫缺陷最主要、最常见和最 严重的表现和后果,感染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感染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免疫缺陷的类型,如体液免疫、吞 噬细胞和补体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化脓性脑膜炎和脓皮病 等。
• 细胞免疫缺陷时的感染主要由病毒、真菌、胞内寄生菌和 原虫等引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吞噬细胞缺陷病 包括吞噬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通过组织移行至炎症
部位、吞噬已调理的颗粒和在胞内杀死摄入的微生物四个 步骤。 • 补体系统缺陷病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造成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除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所致的爱滋病外,更 常见的继发性免疫缺陷从病原学分析可归成两类: • 其它疾病过程中合并的免疫抑制 • 因治疗其它疾病而合并的免疫缺陷
基因的转录 调节病毒mRNA的表达,为gag和env基

第十一章 颈部疾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第十一章  颈部疾病患者的护理教案
使用教具
多媒体
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外科护理》狄树亭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外科学》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护理学》郭书芹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作业
1.记忆本章重点内容.
2.完成本章课后护资体验。
教学内容
情景导入
患者小王,女性,30岁,主因颈部增粗到医院就诊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查体:心率80次/分,双侧甲状腺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光滑、质软,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初步诊断:单纯性甲状腺肿。
2.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高发的颈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放射线和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按病理病理分乳头状癌、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其中乳头状癌最多见。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2.身体状况
(1)甲状腺腺瘤:常在无意间或体检时发现颈部有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为单发。结节表面光滑,瘤质地较软,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疗法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2.一般护理
3.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二)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2.病情观察
(三)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
2.面对现实
3.定期复诊
5.具有耐心、细心和为病人解除病痛的能力。
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颈部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的护理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
第三节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甲状腺疾病病人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白血病ppt课件全文

白血病ppt课件全文

受累基因 AML1-ETO PML-RARα PLZF- RARα CBFβ-MYH11 CBFβ-MYH11
MLL MYC-IgH BCR-ABL
常见白血病类型
M2 M3 M3 M4Eo M4Eo M4/M5或其他型 L3 CML,ALL,AML
APL患者染色体异常t(15;17)(q22;q21)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活性减低或阴性,治疗有效时活性恢复,复发时下降
(三)骨髓
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 高,中性中、晚幼及杆状粒细胞明显增多,原粒10%
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红系相对减少 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CML骨髓象
(四)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需要特殊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原始细胞/全部骨髓有核细胞(ANC)≥30%为 AL的诊断标准 ②“裂孔”现象 ③低增生性白血病 ④Auer小体仅见于ANLL,有独立诊断意义
Auer小体
细胞化学
急淋白血病
急粒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过氧化物酶(POX) 糖原染色(PAS)
(-)
(+) 成块或颗粒状
血象
WBC:多数↑,也有正常或↓
WBC≥10×109/L——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 WBC<1.0×109/L——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多数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
RBC:多数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可找到 幼红细胞
PLT:↓,约50%≤60×109/L,晚期极度减少 (<2×109/L)
骨髓象 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参见FAB分类法
3、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原始 细胞≥30%;具体参考FAB分类法
4、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

阑尾炎全套课件

阑尾炎全套课件
添加标题
01
腰大肌试验 — 右下腹痛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
添加标题
02
闭孔内肌试验 — 右下腹痛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添加标题
03
经肛门直肠指检 — 炎症阑尾所在位置压痛
添加标题
04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计数 — 增高,10~20×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 — 增高 尿检查 — 阴性 尿镜检见红细胞 — 炎症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或老年病人 — 白细胞计数可不高
慢性阑尾炎病因及病理
病因 — 大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 少数开始即呈慢性过程 病理改变 — 阑尾壁纤维化及慢性炎性 细胞浸润 阑尾管腔变窄或阻塞
慢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既往有急性阑尾炎病史 反复右下腹疼痛 阑尾部位的局限性压痛 X线钡剂灌肠检查见阑尾不充盈或充盈不完全
阑尾切除术
慢性阑尾炎之治疗
1
兰氏点(Lanz’s point ):在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界处。
2
苏氏点( Sonmeberg’s point):在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与右侧腹直肌外缘相交处。
3
中立点:在麦氏点和兰氏点之间的区域内,距右髂前上棘约7厘米的腹直肌外侧缘处。
4
其他辅助诊断之体征
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 右下腹痛为阳性
阑尾的神经支配
支配神经 交感神经 第10、11胸节脊髓节段交感神经纤维腹腔丛内脏小神经 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时之脐周牵涉痛为内脏神经痛
阑尾的组织结构与生理
阑尾粘膜 结肠上皮 上皮细胞 分泌少量粘液 粘膜和粘膜下层 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粘膜深部 嗜银细胞
阑尾组织切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血液内科疾病诊疗指南(新)

血液内科疾病诊疗指南(新)

血液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缺铁性贫血(IDA)【诊断标准】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6pg,MCHC﹤0.31g/L2、血清铁﹤50ug/dl。

3、骨髓铁染色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4、血清铁蛋白﹤14ug/L。

5、有明确的缺铁病因,用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1~5条中任2条以上者可诊断。

【辅助检查】1、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2、血清铁+转铁蛋白。

3、血清铁蛋白。

4、骨髓涂片及铁染色(必要时)。

5、大便潜血、虫卵。

6、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

7、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患者)。

8、肝、肾功能。

【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等【治疗】1、去除或治疗病因。

2、铁剂补充治疗:元素铁150~200mg/天,静脉补铁等。

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蛋白﹥30~50ug/L时再停药。

【疗效标准】1、治愈:Hb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均恢复正常。

贫血病因消除。

2、有效:Hb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

3、无效:四周治疗Hb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下降。

第二节巨幼细胞贫血【诊断标准】1、巨幼细胞贫血(1) 临床表现:贫血、常伴有消化道症状及舌痛,舌色红、表面光滑(牛肉舌)。

(2)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者﹥5%或6叶者﹥1%;骨髓:红系呈典型的巨幼红细胞生成,巨幼红细胞﹥10%,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改变,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障碍。

2、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临床表现:同上。

有偏食(蔬菜少或不吃)或空肠疾患或手术切除史。

实验室检查:除上述血象及骨髓象外,血清叶酸﹤3ng/ml(﹤6.81nmol/L),红细胞叶酸﹤100ng/ml(227nmol/L)。

3、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临床表现:同上。

素食或回肠疾患或胃手术切除史。

【精品课件】婴幼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及护理

【精品课件】婴幼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及护理
E.扁桃体炎
3.婴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是 A.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B.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C.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 全身症状较重
E. 全身症状不明显
4. 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 是
A. 病毒
B. 细菌 C. 真菌 D. 衣原体 E. 支原体
5.女 孩 ,6 岁。发热伴头痛及肌肉酸痛3天。 查体:咽充扁桃体1度肿大。同学中有数人发 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B.肺炎
☆呼吸频率和节律
各年龄儿童呼吸和脉搏频率比较
年龄
呼吸 (次/分)
脉搏 (次/分)
新生儿
40~45
120~140
1岁以下
30
110~130
1~3岁244~7岁源自)) ZZ8~14岁
20
100~120 80~100 70~90
解剖生理特点
年龄越小频率越快, 节律可不规整
呼吸频率、节律
肺活量小
“三小” 潮气量小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1.指导家庭护理
观察及早期发 现并发症,应 及时与医护人 员联系,以便 及时处理。
让患儿多饮水 , 给 予 清 淡、 富营养、易消 化的流质、半 流质饮食;注 意休息,减少 能量消耗,发 热时应卧床休 息。
【护理措施】
(三)健康指导 2.介绍预防措施
让孩子多 接触新鲜 空气 ,加 强户外活 动
E. 呼气性呼吸困难
3.关于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 氯丙嗪
B. 异丙嗪 C. 超声雾化吸入 D. 肾上腺皮质激素 E. 痰多者选用祛痰药
4.患儿男,1岁 。出现喉鸣及吸气性呼吸困 难,烦躁不安,口周发绀,呼吸音明显减 弱,心率加快,临床喉梗阻分度为

第三十章 超敏反应

第三十章 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
主要特点 IgE介导 发生快,消散快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参与反应的物质
抗原(变应原):能使机体产生超敏反应的抗原 抗体:IgE、 IgG4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生物活性介质
主要参与成分—变应原
如肾小球基底膜及关节滑膜等部位。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沉积
可溶性抗原 + 抗体IgM、IgA和IgG类
小分子
肾小球滤过排出
AgAb复合物
大分子
吞噬细胞吞噬消除
中等大小
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抗原多于抗体
抗原与抗体数量相当
抗原远多于抗体
组织损伤机制
补体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血小板的作用
抗原成分在体内长期滞留 — 先决条件
内在抗原 变性IgG,自身的DNA 外来抗原 微生物、寄生虫、药物、异种血清
抗体——IgM、IgG和IgA类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抗原多于抗体
抗原与抗体数量相当
抗原少于抗体
血管活性胺类物质的作用
组织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 IC易沉积于血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处,
A型血
输血
A型血输入B型血体内
B型血体内存在抗A抗体
A型血抗原
抗原 抗体 反应
血细胞溶解
补体
在初产妇分娩后72小时内注射抗 Rh抗体,可阻断Rh阳性红细胞对 母体的致敏,从而预防再次妊娠时 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1. 药物过敏性
青霉素 RBC
溶血性贫血
奎宁 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

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知识之静脉静脉的知识总结如下:大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⑴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一胸肋关节后合成,垂直下行,汇入右心房。

在其汇入前有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

接纳头颈、上肢和胸部和静脉血。

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

①头颈部的静脉头颈部的静脉有深、浅之分。

深静脉叫颈内静脉,起自颅底的颈静脉孔,在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

它除接受颅内的血流外,还受纳从咽、舌、喉、甲状腺和头面部来的静脉。

浅静脉叫颈外静脉,起始于下颌角处,越过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注入锁骨下静脉。

②上肢的静脉上肢的深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

上肢的浅静脉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汇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尺侧,沿前臂尺侧上行。

在臂内侧中点与肱静脉汇合,或伴随肱静脉向上注入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在肘部前面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③胸部的静脉右侧肋间静脉、支气管静脉和食管静脉汇入奇静脉;而左侧肋间静脉则先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然后汇入奇静脉。

奇静脉沿胸椎体右前方上行,弓形越过右肺根汇入上腔静脉。

⑵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接受膈以下各体部(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四腰椎下缘处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穿过膈的腔静脉孔,注入右心房。

①下肢的静脉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由股静脉续于髂外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有: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沿下肢内侧上行,在股前部靠上端处汇入股静脉。

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在腘窝注入腘静脉。

②盆部的静脉有壁支和脏支之分。

壁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脏支起自盆腔脏器周围的静脉丛(如膀胱丛、子宫阴道丛和直肠丛等)。

壁支和脏支均汇入髂内静脉。

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成髂总静脉。

周围血管疾病汇总

周围血管疾病汇总




理 35
护理措施
术 1. 抬高患肢20°- 30°,卧床休息1-2日,
术后2-3日,指导和帮助病人下床活动,

增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 为增进静脉回流,指导并帮助病人做足背
部伸屈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 3. 及时换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6

4、术后将患肢用弹力绷带自足背向大腿方向 加压包扎,维持至少2W
51
1.局部缺血期
主要是动脉痉挛和狭窄所致 患肢麻木、发凉、皮肤温度较低,苍白,足背动
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主要体现为间歇性跛行 —— 行走一段后疼痛、休息后缓解52行走 ↓下 Nhomakorabea血流加速 ↓
动脉闭塞,静脉扩张,但静脉扩张充盈旳 血液不足以供给行走时所需 ↓ 下肢缺血而造成疼痛
53
2.营养障碍期
66
3.合适旳休息和运动:伯格运动和行走治疗 4.预防组织损伤与感染 5.皮肤发生溃疡或坏死时旳护理 ①卧床休息,降低损伤部位旳耗氧量 ②保持溃疡部位旳清洁,防止受压及刺激 ③创面加强换药,可选用敏感旳抗生素湿敷 ④按医嘱给与抗感染药物 6.做好手术前旳皮肤准备
67
(二)术后护理 1.体位:静脉手术术后抬高患肢30O,动脉手术术 后平置患肢即可。 2.病情观察: ①生命体征观察 ②注意观察肢体温度、皮肤颜色等 3.制动:静脉血管重建术术后卧床制动1周,动 脉血管重建术术后卧床制动2周 4.活动:对卧床制动者,鼓励作足背伸屈活动, 以利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
• 1、焦急及恐惊——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 和护理
• 2、疼痛——疼痛减轻 • 3、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完整性良好 • 4、潜在性并发症——减小并发症发生旳风险,

肝脏疾病课件ppt课件

肝脏疾病课件ppt课件

巨大的再生能力
正常肝脏可行肝三叶切除。在临床实践 中,肝切除时阻断肝血流一般不超过20-30 分钟,最好限制在10分钟之内。肝脏对缺氧 非常敏感。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
第三节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常见的肝脓肿有:
大肠肝菌
➢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阿米巴性肝脓肿
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套管针穿刺置 管闭式引流术
2、切开引流
适应症: (1)经抗阿米巴治疗及穿刺吸脓,脓肿未见缩小,高 热不退者 (2)脓肿伴细菌感染,经综合治疗不能控制者 (3)脓肿已破入胸腹腔或邻近器官 (4)脓肿位于左外叶,有破入心包危险者
第四节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肝腺瘤
肝血管瘤治疗
2、手术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
适应症:
① 较大脓肿,有穿破危险,或已穿破胸腔 或腹腔 ② 胆源性肝脓肿 ③ 位于左外叶肝脓肿穿刺易污染腹腔 ④ 慢性脓肿
手术途径:
• 经腹腔切开引流:注意妥善隔离保护腹 腔和周围脏器,避免脓液污染,安置多 孔橡胶管引流
• 经腹膜外切开引流:适用于肝右叶后侧 脓肿。腹膜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至脓腔, 行切开引流
体检:
1. 肝肿大 中晚期最常见体征 2. 黄疸 多见于弥漫型或胆管 细胞癌 3. 腹水 呈草黄色或血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出现典型症状诊断不困难,但多 失去治疗机会,或疗效不佳。
文献报道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
≤5cm分别为89.9%,85%,79.8% >5cm则为62.5%,42.6%,27.5%。
➢ 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 ➢ 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连同淋巴结清扫;难以清扫
者,术后行放疗 ➢ 周围脏器受侵犯,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

胆道疾病ppt课件【95页】

胆道疾病ppt课件【95页】
胆源性胰腺炎
41
临床表现---I
平时可无症状 继发感染及合并梗阻时,出现Charcot三联症
腹痛
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或壶腹部引起 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放射,伴恶心呕吐
畏寒、发热
脓性胆汁返流入血,产生脓毒症
黄疸
波动性和间歇性 常有尿色变深,粪色变浅,有时可出现瘙痒 轻重程度、出现时间与梗阻程度、有无合并感染、有无胆囊有 关
1.左、右肝管:左 水平、90度、>2cm 右 粗短、150度、0.7cm
2.肝总管:Φ=0.4~0.6cm、L=2~4cm 3.胆总管: Φ=0.6~0.8cm、L=7~9cm、
分四段 4.胆囊:分底、体、颈部
(囊性扩大--->Hartmann袋) 5.胆囊管: Φ=0.3cm、L=2~3cm、
Heister瓣、锐角汇入 6
17Leabharlann 18第四节 胆石病 概述 (cholelithiasis)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19
概述
流行病学资料
1981年以前,胆管结石发病率高,胆色素结石 多。 1983-1985年调查显示,胆囊结石高于胆管结 石,胆固醇结石多。
胆石分类
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混和性结石
▪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holedocholithiasis) ▪ 胆源性胰腺炎(gallstone pancreatitis) ▪ 胆石性肠梗阻(gallstone ileus) ▪ 胆囊癌变(gallbladder carcinoma)
30
四、诊断
▪ 病史和体检 ▪ 影像学检查
B超(首选) 口服胆囊造影 CT和MRI
原发性胆管结石
胆管内形成,主要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和性结石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医学
9
5.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
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
2.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3.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4.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 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erythroid, CFU-E),促红医细学 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27
EPO),其它因素。
医学
28
骨髓
红 细 胞 生 成 的 调 节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医学
29
3.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医学
11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②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30章:抗微生物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30章:抗微生物

3. 广谱青霉素
对G+、G-均有杀菌作用,耐酸不耐酶,可口服。 氨苄西林:对G+ 不及青霉素G,但对G- 如伤寒、大肠、 变形杆菌感染有效。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尿路和 呼吸道感染。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 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耐酸力强,口服吸收好, 抗菌谱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血药浓度高,易进入 支气管分泌液,故对慢支较氨苄西林优。
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故现用制 剂为肠溶片或酯化物(依托红霉素/无味红 霉素),其抗酸,口服吸收好。乳糖红霉 素供i.v。
[抗菌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P位结合,抑制 转肽作用和抑制mRNA移位,而阻碍蛋 白质合成
[抗菌作用]
19:46
1. 对G+菌、G-菌和厌氧菌敏感;
2.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及螺杆菌、立克次 体、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 3.对β -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细也 有效。
5.感染性疾病: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 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病原微生物 及寄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疾 病。 理想的抗微生物特点: 1.对致病微生物具有高度选择性。 2.对人体无毒或低毒 3.病原体对其不易产生耐药
19:46
常用概念:
1. 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 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2. MIC 最低抑菌浓度: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病 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3. MBC 最低杀菌浓度:能杀灭培养基内病原 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常用MIC,MBC评价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19:46
【耐药机制】
① 产生水解酶。② 缺乏自溶酶。使菌体 自溶减少。③ β 内酰胺酶与药物结合。 使之停留在胞浆膜外而不能到达作用靶位 (PBPs)发挥抗菌作用。④ 改变菌膜通 透性。使该类抗生素不能进入菌体内。⑤ 加速药物外排。⑥ 改变PBPs。使β 内酰 胺类对PBPs亲和力降低。

淋巴瘤概述和发病机制

淋巴瘤概述和发病机制

第一节概述淋巴瘤(Lymphoma)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

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淋巴瘤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易受到累及的部位。

淋巴瘤如累及血液及骨髓时可形成淋巴细胞白血病,如累及皮肤可表现蕈样肉芽肿病或红皮病。

组织病理学分类:霍奇金病(Hodgkin discase,HD)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可伴发热、消瘦、盗汗及瘙痒等全身症状。

晚期因全身组织器官受到侵润,可见到肝、脾大及各系统受浸润的临床表现,最后可出现恶病质。

发病情况:我国淋巴瘤的死亡率为1.5/10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1~13位。

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总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各国及日本。

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多,约占50%左右。

HD仅占淋巴瘤的8%~11%,与国外HD占25%显然不同。

第二节病因及发病机制病毒感染Burkitt淋巴瘤——Epstein-Barr(EB)病毒。

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

逆转录病毒HTLV-II——T细胞皮肤淋巴瘤—蕈样肉芽肿病的发病有关。

宿主免疫功能遗传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伴发淋巴瘤者较正常人为多;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发生恶性肿瘤者,1/3为淋巴瘤。

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淋巴瘤发病数比一般人为高。

第三节病理和分类(一)霍奇金病以在多形性、炎症浸润性背景上找到R-S细胞为特征,伴有毛细血管增生和不同程度纤维化。

目前较普遍采用1965年Rye会议的分类方法(附表1)。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1982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订了一个国际工作分类(IWF)当前NHL的分类是以IWF为基础,再加以免疫分类,如“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B细胞性”。

如应用新技术,发现符合新的淋巴瘤类型,则直接给予诊断,如诊断为“外套细胞淋巴瘤”。

新的淋巴瘤类型:国际工作分类未列入的新的淋巴瘤类型:(1)边缘带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边缘带系指淋巴滤泡及滤泡外套(mantle)之间的地带,从此部位发生的边缘带淋巴瘤系B细胞来源,CD5+,表达bcl-2。

肝疾病病人的护理【共46张PPT】

肝疾病病人的护理【共46张PPT】
➢其它: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 氢酶,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 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 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 84%,能发现直径2厘米或更小的病变,是目前肝 癌定位检查中首先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也用于 普查。
➢ CT :分辨率高,可检出直径约1厘米左右的早期肝 癌,有助制定手术方案,应用增强扫描有助与血 管瘤鉴别。对于肝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0%。
➢ 热凝固治疗:通过微波或
射频,在肿瘤局部产生 高温使肿瘤凝固变性, 达到治疗肝癌或肝癌减 积的目的,其适应症与 冷冻治疗相同。
转移途径
➢ 肝内播散:通过门静脉肝内播散,最常见。 ➢ 血行转移:通过肝静脉,多转移至肺部。
➢ 淋巴转移: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晚期可转移 至胰、脾、主动脉旁、锁骨上淋巴结等。
➢ 直接侵犯和腹腔播种
临床表现
➢ 早期肝癌的非特异性症状
早期症状较为隐匿,表现无特征性。由于多 合并有肝硬化,更容易被忽视。
穿刺活检: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有确定诊断意义,目前多采用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但有导致出血,肿瘤破裂和
• 肝肿大 针道转移等危险。
小 肝 癌 肿瘤直径>2cm,≤5cm
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约占95%,肝进行性肿大,导 癌结节坏死、破裂、出血引起右上腹剧痛、压痛。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协助取舒适卧位。
阿米巴性肝脓肿处理原则
❖ 非手术治疗:
抗阿米巴药物及支持治疗,必要时反复抽脓。
❖ 手术治疗: 经皮肝穿刺置管闭式引流
手术切开引流
肝叶切除术
护理评估
➢ 询问发热、寒战、右上腹疼痛、放射痛及消化道症 状。了解发病急缓、病程长短及有无上述引起肝脓 肿的相关病史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营养 ppt课件【38页】

内分泌系统疾病与营养 ppt课件【38页】

ppt课件
24
碘缺乏病
• 发病情况:
– 原高发区:西北、西南、东北 – 5.1亿人口缺碘 – 智残1017万,80%由缺碘造成
ppt课件
25
甲减临床表现 粘液性水肿
• 甲状腺功能减退
– 基础代谢率降低,产热、散热减少,畏寒、少汗、乏 力、纳差、便秘(T3/T4降低,TSH反馈性增加)
• 甲状腺萎缩(继发)或甲状腺肿大(I)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 疾病的营养
ppt课件
11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营养
• 教学内容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 营养
– 碘缺乏病及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的营养
• 教学目标
– 掌握甲亢的营养治疗原则 – 掌握碘缺乏病与甲减的营
养治疗原则
– 熟悉甲亢与甲减的病因、 类型、临床表现、诊断与 治疗。
– 了解碘的代谢。
• 维生素
– 维生素B、C需要量增大 – 维生素B1缺乏与甲亢伴肝功能障碍和心肌病变有关 – 维生素B1抑制甲功、甲亢时尿排除B1增多
ppt课件
12
实验室检查
• 甲状腺激素测定
– 血清T3和T4、F T3和F T4()、TSH()
• 甲状腺功能间接检查法
– 基础代谢率(BMR)、甲状腺摄131I率
延长甚至闭经。
–低锰可致卵巢功能紊乱,性欲减退及糖耐 量异常。
– 补充锌和锰,可选用瘦牛肉、牛奶、瘦猪 肉、菠菜、绿豆、豆腐等。
– 维生素D,补钙磷
ppt课件
21
• 碘需要量
– 正常人5mg/d,甲亢病人2mg/d
• 忌含碘丰富食物
– 海带、紫菜、发菜、海参、蛤蛏、海蜇、干贝、淡 菜、虾等海产品。碘盐

胸心外科学(医学高级):纵隔疾病考试题(题库版)

胸心外科学(医学高级):纵隔疾病考试题(题库版)

胸心外科学(医学高级):纵隔疾病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患者女,40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入院。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T36.5℃,P86次/min,R18次/min,BP120/70mmHg。

口唇无发绀。

双侧(江南博哥)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均轻度肿大,无融合。

双肺呼吸音清,HR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胸部X线片: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该病的治疗应首选()A.抗生素B.氯喹C.糖皮质激素D.甲氨蝶呤E.环磷酰胺F.放射治疗正确答案:C2、多选精原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包括()A.20~40岁,男性B.前纵隔较大囊实性肿物,较大,壁厚C.钙化少见D.β-HCG升高E.AFP升高正确答案:A, C3、多选霍奇金淋巴瘤常用化学治疗方案有()A.ABVDB.CHOPC.MOPPD.CHOP+美罗华E.COPP正确答案:A, C4、单选Sézary综合征是指()A.淋巴瘤晚期可发生淋巴结肿大和(或)外周血受侵B.指淋巴瘤伴有发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C.蕈样霉菌病病变晚期可发生淋巴结肿大和(或)外周血受侵D.韦氏环(鼻咽、口咽、扁桃体和口咽)淋巴结肿大E.胃肠道的淋巴瘤具有明显胃肠道症状或病变,同时组织学证明病变为原发于胃肠道正确答案:C5、多选关于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最早由Castleman等人于1954年首次报道B.本病特点为单纯性淋巴结增生、肿大C.属于较罕见疾病,好发年龄为8~70岁D.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胸内,特别是纵隔区域E.IL-6参与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发病过程正确答案:A, B, C, D, E6、单选结节病最易侵犯的器官是()A.皮肤B.肺C.纵隔D.肾E.眼正确答案:B7、多选患者女,40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2个月”入院。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T36.5℃,P86次/min,R18次/min,BP120/70mmH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节静脉和淋巴系统疾病静脉从全身所有器官收集血液返流回心脏。

静脉主要的病变包括炎症、血栓、静脉扩张和静脉曲张。

淋巴系统由薄壁的管道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液体、蛋白质、矿物质、营养物质及其他物质从全身所有器官汇入静脉。

体液经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结有阻止感染、肿瘤扩散的作用),最后在颈部回流入静脉。

淋巴系统的主要病变是由于淋巴管不能容纳流入的液体及因肿瘤、炎症导致淋巴管阻塞。

下肢有两条主要的静脉:一条是位于皮下脂肪中的浅静脉,另一条是位于肌肉中的深静脉。

深、浅静脉之间由短静脉连接。

正常状态下所有静脉的压力均较低,下肢静脉压低则存在一个问题,当人体站立时,腿部的静脉血如何向上回流入心脏?在腿部静脉血向上回流的过程中深静脉起主要作用,随着每走一步,小腿部肌肉有力收缩压迫其中的血管,就像挤牙膏一样,促使深静脉的血流向上回流入心脏。

通过这些静脉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占下肢血流的90%以上。

为了保持血液向上而不向下流动,深静脉内有一些单向瓣膜。

每个瓣膜由两个相等的部分(瓣尖)组成。

血流推动瓣尖使其开放,就像开两扇门一样,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流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时又使瓣尖关闭。

浅静脉有与深静脉一样的瓣膜,但因浅静脉周围无肌肉,不能挤压血流,其内的血流速度比深静脉慢。

浅静脉内的大多数血液通过连接深、浅静脉之间的短静脉流入深静脉。

静脉中的单向瓣膜深静脉血栓指深静脉内形成血凝块。

血管内形成的血凝块被称为血栓。

尽管下肢深、浅静脉均可有血栓形成,但只有深静脉血栓存在潜在危险。

因为深静脉血栓可部分或全部脱落,随血循环到达肺部狭窄的动脉,使血流梗阻。

活动的血栓称为栓子。

血栓周围炎症越轻、血栓与静脉管壁粘附越松,越容易形成栓子。

小腿肌肉挤压可使血栓脱落,尤其是在疾病恢复期患者活动量增加时。

因为下肢静脉血流回流入心脏,然后再流入肺部,所以下肢静脉栓子可以梗塞一条或多条肺动脉,这种情况称为肺栓塞。

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和数量。

大的肺动脉栓塞可使右心到肺部的血流完全或几乎完全受阻,很快导致死亡。

幸运的是,大栓子并不常见,但没有人可预测深静脉血栓存在,如深静脉血栓不治疗则可能形成大栓子。

因此,医生对深静脉血栓的每一个病人都十分重视。

深静脉血栓应该与静脉曲张时的静脉炎鉴别,后者有疼痛,但危害相对较小。

. 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静脉血管内壁损伤;高凝状态,常见于某些癌症患者及少数口服避孕药者;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如长期卧床患者因小腿肌肉不收缩,不能将静脉内的血流挤入心脏。

例如,心脏病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而小腿未活动或截瘫患者长期坐位肌肉未能运动都可发生深静脉血栓。

外伤或大手术时也可出现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甚至可发生在长期坐位的健康人,如长时间开车或飞行时。

. 症状大约半数深静脉血栓患者完全没有症状。

肺梗塞患者首发症状可能是胸痛。

当深静脉血栓引起严重炎症和血流梗阻时,小腿可能出现水肿、疼痛、触痛及发热。

根据血栓累及的深静脉部位不同,脚、踝关节和大腿也可出现水肿。

有些血栓可形成瘢痕组织而愈合,但瘢痕常造成静脉瓣损伤。

液体积聚(水肿)可导致踝关节水肿。

如果静脉阻塞部位较高,水肿可累及小腿,甚至大腿。

站立或坐位时因重力作用,下午及晚上水肿加重。

夜间休息时腿部处于水平位,因此早晨水肿减轻。

深静脉血栓的一个迟发症状是皮肤色素沉着,常发生在踝关节以上,原因可能是红细胞从扩张的静脉渗入皮肤。

变色的皮肤容易破损,即使是轻微的损害如搔抓、碰撞也可导致皮肤损伤,形成溃疡。

. 诊断深静脉血栓患者常无疼痛和水肿或只有轻微水肿,因此医生常常很难确诊深静脉血栓。

当怀疑本病时,可作腿部超声多普勒检查进一步确诊。

如患者有肺梗塞的症状,可作胸片及腿部超声多普勒检查进一步确诊。

. 预防和治疗尽管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不能完全消除,但可通过几种途径降低其危险性。

对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如刚接受了大手术的患者或长途旅行者应每30分钟伸曲踝关节10次。

弹力袜穿弹力袜可使腿部静脉持续轻度变窄,血流速度加快,使血液凝固机会减小。

然而,弹力袜所起的保护作用很小,而且给人一种安全的错觉,因此鼓励采用更有效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如果弹力袜穿着不当,可能将腿部束缚过紧,加重血流阻塞。

抗凝治疗外科手术之前、术中、有时术后使用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

充气袜是另一种有效预防血栓的方法。

通常充气袜子用塑料制成,借助电泵自动充气和排气,因此可反复挤压小腿,促使静脉回流。

外科手术之前即穿上充气袜子,术中、术后继续使用直到患者能下床活动。

. 腿部水肿的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绷带加压包扎使水肿消失。

绷带加压包扎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进行,应持续几天。

包扎期间,步行很重要。

如果水肿没有完全消退,则应重新包扎。

深静脉血栓发生后,静脉不可能再恢复,深静脉血栓手术治疗尚处于研究阶段。

当拆除加压绷带包扎后,患者可每天穿弹力袜预防水肿复发。

弹力袜不必要穿到膝关节以上,因膝关节以上的水肿不会造成严重危害,也不至于引起并发症。

通常没有必要穿紧身的或强力的弹力袜。

. 皮肤溃疡的治疗恰当使用加压绷带包扎对痛性皮肤溃疡是有益的。

每周使用1~2次加压绷带包扎可改善静脉血循环,促使溃疡愈合。

皮肤乳剂、膏剂及其他皮肤用药几乎无效。

皮肤溃疡常伴有感染,每次换绷带时可见脓液及恶臭的分泌物,用肥皂水冲洗脓液及分泌物,不会影响溃疡愈合。

一旦静脉内的血循环得到改善,溃疡可以自行愈合。

愈合后,每天穿弹力袜可预防溃疡复发。

如弹力袜松弛,则应马上更换。

如患者双下肢均有病变且经济条件允许,可购买七双弹力袜。

将七双袜子分别编号,从星期一标至星期日,每天穿一双,然后洗净,下一周的相应时间再穿。

这种方法可延长弹力袜的寿命。

浅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指浅静脉内的炎症及血栓。

身体的任何静脉均可发生静脉炎,但最常累及下肢静脉。

静脉炎常发生在静脉曲张的患者,但大多数静脉曲张患者并不发生静脉炎。

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可导致静脉炎。

浅静脉炎与深静脉血栓不同,后者常有疼痛而炎症很轻,但前者常引起急性的炎性反应形成血栓,这种血栓与静脉壁粘附很紧,不易脱落。

与深静脉不同,浅静脉周围没有肌肉,因此不会挤压血管导致血栓脱落。

因此,浅静脉炎很少导致栓塞。

. 症状和诊断静脉表面的皮肤迅速出现红、肿、热、痛。

由于静脉内的血液凝结,扪及皮下静脉坚硬呈条索状,与软的正常或曲张的静脉不一样。

这种坚硬的条索感可沿静脉走向延伸。

通过检查疼痛的范围很容易诊断浅静脉炎。

. 治疗大多数时候,浅静脉炎可自身缓解。

服用止痛剂如阿司匹林、优布芬可减轻疼痛。

静脉炎症几天后逐渐改善,但水肿和触痛可持续几周。

为缓解症状,可在局部注射麻醉剂后,去除血栓、加压绷带包扎几天。

浅静脉炎发生在腹股沟时,因腹股沟是浅静脉汇入深静脉的主要部位,血栓很容易扩散至深静脉并脱落。

为预防栓塞发生,应作急诊外科手术结扎浅静脉。

通常,这类手静脉曲张指浅静脉扩张,常见于下肢。

静脉曲张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浅静脉壁薄弱有关。

浅静脉壁薄弱可能是遗传性的。

通常,静脉壁薄弱可使其弹性减弱,静脉伸长、变宽。

为了适应正常时的空间位置,伸长的静脉变得弯曲,在皮下蜿蜒。

比静脉伸长更严重的是静脉变宽,可导致静脉瓣关闭不全。

结果当患者站立时,静脉快速充盈,使变薄弯曲的静脉更加扩大。

静脉变宽还可累及短静脉,正常时短静脉使血流只能从浅静脉流向深静脉。

如短静脉的静脉瓣受累,当肌肉收缩挤压深静脉时,血流可以回流入浅静脉,使浅静脉扩张加重。

. 症状和并发症静脉曲张患者通常有疼痛及腿部乏力感。

然而,很多患者甚至严重静脉曲张的患者没有疼痛。

小腿及踝关节可有瘙痒、搔抓引起抓痕、潮红和皮疹、局部皮肤干燥。

随着静脉曲张加重,症状亦逐渐加重。

曲张静脉的瓣膜少数静脉曲张患者发生并发症,如皮炎、静脉炎、出血。

皮炎常出现在小腿内侧踝关节以上,表现为局部发红、脱屑、抓痕及色素沉着。

搔抓或轻微的损伤均可导致发生不易愈合的痛性溃疡。

静脉炎可以是自发的或由损伤引起。

尽管静脉炎患者常有疼痛,但静脉曲张并发的静脉炎常不会致命。

如果曲张静脉表面的皮肤或曲张静脉变薄,很轻微的损伤如修面、搔抓可引起出血。

溃疡也可导致出血。

. 诊断通常可见曲张的静脉突出于皮下,但在肉眼看见静脉曲张之前患者可能已有症状。

当肉眼未见到静脉曲张时,有经验的医生在腿部触诊时可发现静脉充盈程度的变化。

X线及超声波检查可了解深静脉的功能情况。

通常,这类检查仅在患者的深静脉有功能障碍及水肿导致踝关节肿胀时才进行。

单纯静脉曲张不会导致水肿。

. 治疗静脉曲张不能治愈,治疗的目的不是针对曲张静脉本身,而是为了缓解症状、改善外观、预防并发症。

卧位时抬高患肢,坐位时用凳子垫高患肢可减轻静脉曲张的症状但不能预防静脉曲张发生。

妊娠期出现的静脉曲张不需治疗,分娩后2~3周可明显好转。

弹力袜可紧压静脉,预防静脉伸长和损伤。

不愿接受手术及注射治疗的患者、有禁忌证的患者可选用弹力袜。

. 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切除曲张的静脉。

人体最长的浅静脉是大隐静脉,大隐静脉从踝关节至腹股沟,在腹股沟汇入主要的深静脉。

用剥离的方法可将大隐静脉取出。

外科医生在患者踝关节和腹股沟处各作一条切口,分别切开大隐静脉的两端。

将一根可弯曲的线穿入整条静脉,然后同静脉一起拉出。

为了尽可能多地去除曲张静脉,医生常需在其他部位作多条切口。

因为对血流回心来说,浅静脉所起的作用远不如深静脉,因此,只要深静脉功能正常,切除浅静脉不会影响血循环。

该手术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麻醉。

尽管手术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但要留下瘢痕。

手术越彻底,静脉曲张复发越晚。

但手术不能控制复发倾向。

. 注射治疗注射治疗是通过注入硬化剂使血管闭塞,阻断血流。

本疗法是通过注入硬化剂刺激血管,形成血栓,主要是引起无害性浅静脉炎。

血栓的愈合导致瘢痕组织形成,从而阻断血流。

可是,血栓也可以消失不形成瘢痕组织,使曲张静脉再通。

1930—1950年间美国盛行注射疗法,但因疗效较差及其并发症而引起争议。

使用的很多药物没有经过充分试验,引起不良的甚至危险的副作用。

注射治疗操作看起来很简单,很多没有经验的医生也想尝试。

现代技术使注射治疗对各种大小的静脉曲张成功率和安全性有了提高。

如果用特殊的绷带加压包扎减小注射血管的直径,则血栓的体积变小,更易形成瘢痕组织。

新技术的优点是可充分加压,减轻浅静脉炎的疼痛。

尽管注射治疗比手术需要的时间长,但注射治疗不需用麻醉,也可治疗新的静脉曲张,治疗期间患者仍可进行正常活动。

可是,即使使用现代技术,有些医生仍然认为只有在手术后静脉曲张复发或爱美的患者才使用注射治疗。

静脉曲张患者常有蜘蛛状静脉,有时被错误称为破裂毛细血管。

尽管有人认为蜘蛛状静脉是由于曲张静脉回流压所至,但通常认为是由于现在还所知甚少的激素引起,这更能解释为什么蜘蛛状静脉常出现在妇女,尤其是在妊娠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