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国际化,该怎么做
浅析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浅析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摘要]中国品牌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受国际环境与自身建设双方面的影响,还比较滞后。
本文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品牌能过真正走上国际化道路。
[关键词]中国品牌国际化现状问题对策一、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
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搞活市场经济,在许多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上百年采取的成就,我国仅短短三十几年就已经完成了。
然而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却一直止步不前,究其根源主要便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有传统的计划经济直接转型为市场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过度阶段,企业缺少打造国际品牌的历史文化积淀。
第二,企业的品牌经营周期比较长,目前多数企业将目光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缺乏对企业品牌化经营这一长远利益的考虑。
受市场经济环境与企业自身发展等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步履维艰,目前我国真正走向国际的品牌真是少之又少。
二、目前我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中国的企业若想发展壮大,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顺应市场发展潮流,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国际化品牌。
中国品牌如何走向世界,为解答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对我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进行总体把握,对症下药,才能化解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各种障碍,实现中国品牌国际化。
1.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经受长时间的考验中国品牌的国际化需要时间与文化的积淀才能够成功,中国企业所创造的品牌或多或少的都有中国元素融入其中,同时在打造中国品牌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外消费者的需求、购买能力、消费习惯有一个了解和认知的过程。
此为中国品牌在国外市场能否赢得消费者的亲赖,需要给予国外消费者认同中国品牌的过程。
除此之外,中国品牌若想占领国际市场实现品牌国际化,还需要对产品进行改良和创新,积极研发新产品,新产品的研发需要较长的时间段。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问题若干思考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摘要: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汽车产业格局也出现了很多变化,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讲,这无疑是一个走出去的契机,这个契机给我们向汽车强国的最终目标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而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兴技术并且代表着世界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毫无疑问是我国进行品牌国际化一个绝佳的突破口。
关键词: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国际化走出去战略一、引言:2009年我国的汽车销售1360万辆,2010年更是创造了突破1800万辆的销售业绩,这个全球纪录将在未来的几年内不断的被中国市场所刷新,这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已经跻身汽车制造大国的行列,但同时打造汽车强国的目标也已经摆在我们全体国人的面前。
”十二五”规划也再次强调”走出去”的战略,可见”走出去”对我国当前经济格局来说还是非常的重要。
汽车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准的综合体现,其在世界上销量和认可度的高低直接反映着该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
德国汽车的性能,法国汽车的浪漫,瑞典汽车的安全,意大利汽车的豪华,日本汽车的节油,美国汽车的大气等等,这些广为世人认可的制造业大国的汽车一定程度上也是其国民性格的一个反映和缩影。
我国汽车行业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后起之秀,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在汽车制造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成长和发展。
当前在我国汽车产销都位居世界第一以及我国政策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公司应该大胆走出国门,提高中国制造的形象。
二、我国汽车业出口的现状我们的自主品牌很早就已经开拓到海外市场,进行海外布局,近年来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我国企业在南美、中东、东南亚、俄罗斯都有我们自主品牌的生产厂或销售网点。
我国机动车出口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从2005年的20.36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04亿美元,突破百亿大关。
但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机动车出口大幅度下降,出口额约为54.8亿美元,跌幅近50%。
2010年虽有所回升,但由于国际经济仍然未复苏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情况,汽车出口还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10年整车出口额为73.29亿美元。
中国品牌发展迎来新时代
中国品牌发展迎来新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提高,中国品牌正迎来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意味着品牌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品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首先,中国品牌要注重创新。
创新是品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品牌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保持竞争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品牌主要以低成本、低价位为主要竞争策略。
但是,在新时代,品牌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
其次,品牌要注重品质。
品质是品牌信誉和忠诚度的基础。
随着消费者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品牌不能再仅仅关注价格和外观,而是应该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品质的提升需要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上下功夫,追求零缺陷和完美的用户体验。
第三,品牌要注重国际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
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
品牌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设计水平和营销能力等手段来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品牌要注重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声誉,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品牌要注重社会责任。
在新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品牌不能只追求营利,而应该关注社会福祉、环境保护和员工福利等方面。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品牌可以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和支持。
总之,中国品牌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要注重创新和品质,加强品牌国际化和社会责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只有这样,中国品牌才能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的建议
《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的建议》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的建议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经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具体如下:一、企业国际化的定义企业如何做好国际化,就应先了解什么是企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的内容是什么?企业国际化的特点有哪些?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
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
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
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
企业外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签定、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企业国际化包括管理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六个方面。
一个企业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上述六个方面。
企业国际化一般具有下列特点:1、企业在确定经营方向、制定经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国际市场的需要,并自觉遵循世界经济规律,按国际贸易规范和国际惯例办事。
2、企业一般根据国际价值和国际市场供求状况确定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3、企业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选投资领域,配置生产要素。
4、企业一般利用国内外资源,尤其是国际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研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研究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市场的变化和机会。
本文将从企业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
1. 基于资源优势的国际化路径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是通过投资海外市场来获取资源,特别是原材料和新技术。
这种国际化路径主要是通过并购、股权投资或独立创业等方式实现的。
比如,中国电力在2005年以4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的Macarthur Coal,该交易是中国企业的第一次海外煤炭收购。
又如,中国移动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巴基斯坦PTCL的62%的股份,进军巴基斯坦电信市场。
这种国际化路径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快速获取资源,并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政治风险、合规风险等问题,需要企业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2. 基于技术创新的国际化路径一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技术创新来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比如,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获得了包括欧洲、亚洲等多个地区的市场份额。
华为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逐步扩大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存在感。
这种国际化路径的重点在于技术研究开发和专利保护。
企业需要在技术研究方面有足够的实力,从而开发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赢得市场。
同时,在专利保护方面也需要进行足够的投入和战略规划。
3. 基于品牌建设的国际化路径中国企业通过建立国际知名品牌实现国际化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路径。
例如,华为、海尔、联想等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知名品牌。
这些企业基于在国内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品牌形象。
这种方式能够通过品牌塑造、品牌推广和品牌文化的建设,增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这种国际化路径涉及到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需要企业具有足够的品牌管理和文化塑造的能力,从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文化标志。
中国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品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品牌专家委员会主任解艾兰关于“中国品牌国际化”及“中国品牌发展现状及新趋势”等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批专门从事品牌研究的人员用了7个月的时间,对年销售额10亿人民币以上的106家企业(包含国有、股份制、民营)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了《中国品牌战略发展报告》。
本文即围绕此报告,针对中国品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展开。
一、中国品牌发展现状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中,无投入的占21%,投入0-0.5亿的占3%,投入0.5-1亿的占18%,投入1-1.5亿的占3%,1.5亿以上的占18%,另有37%的企业对自己在品牌上的投入没有详细统计数据。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调查显示:企业在品牌投入占销售额比例方面,投入比例在0-1%的占18%,在1-3%的占15%,在3-5%的占6%。
3.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调查显示:企业对品牌推广部门搭建都比较完善,有97%的企业设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和推广部门,没有设立品牌推广部门的仅占3%,88% 的企业分管品牌工作的负责人由企业副总裁以上的人担任,12%的企业无专人管理。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显示:82%的企业建有维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构,说明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在提高,5%的企业尚未建立,尚有3%的企业未填写。
5.企业对品牌战略规划比较重视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战略规划,8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制定了全球品牌战略规划,12%的企业目前还未制定全球品牌战略规划,6%的企业未填写。
6.中国企业品牌定位大多还属于国家品牌,层次较低,有待发展在品牌定位方面,有32%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已经是国际品牌,65%的企业把自己的品牌定位于国家品牌,还有3%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品牌是区域性品牌。
中国企业如何打造国际化战略品牌
经济竞 争格 局 中的地位 , 有很 强的现 实意 义。企业 既要创 造品牌 比较优 势, 将 它转 化 为 品牌 竞争优 具 又要 势, 靠 以知 识产权 为 主体 的法律 体 系, 品牌的 国际成 长空 间。 并依 缔造
关键词 :中国企业 ; 国际化 品牌 ; 牌竞争优 势 品 中图分类 号 : 2 7 F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3 3 3 (0 1 0 — 0 4 0 1 7 — 2 12 1 )6 0 7 — 3
拥有 的资产 , 取决 于利润 的大小 。 2内部化优 势 。拥 有 了品牌 优势 , 业 就 可 以 . 企 通过各种 方式 整合 同类 产业 , 实现 资源 的更好 的配 置。 比如说 , 业会 通过 国际化 的购并 、 外投 资 或 企 对 是转包 等方式来 实现 协调资 源的竞 争优 势 。 业 将 企
就 了客 户 的满 意度 。
通 过交易转 移 给其 他企业 获得更 多利 益 。 内部 化 优
势 是 指企业 为 避免 外 部 市场 不完 全 性对 企 业 经 营
的不 利影响 , 将企业 优势保 持在 企业 内部 。外 部市 场 而不完全 性包括 两个方 面 : 一是结 构 性 的市 场 不
且 , 古典 国际 贸易理 论 中 , 在 这一 原 理 也 非 常适 用 于商 品 品牌 的塑造过程 。 企业 和 商 品要 想 实现 自己 的价 值 ,就 必须在 市 场 中 寻求 良好 的 市 场 发 展定 位 。所 以 , 企业要 坚持 专业化 经 营 , 忌 过 早 、 切 过度
地实 行 品牌 多元 化扩张 。
改革开 放三 十多 年来 , 国经 济取 得 了巨大 的 中
发展 , 为 了 “ 成 世界 工 厂 ” 中国 的洗 衣 机 、 电 、 , 彩 电
如何应用国家文化原型实现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基于中国品牌海外社交媒体广告的多案例研究
如何应用国家文化原型实现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基于中国品牌海外社交媒体广告的多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品牌国际化传播已成为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国家文化原型,使品牌信息与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相融合,成为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应用国家文化原型实现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并基于中国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广告中的多案例研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与策略。
本文将对国家文化原型进行界定和分类,明确其在品牌国际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接着,通过选取多个中国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广告中的案例,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其如何运用国家文化原型进行品牌信息的传达和塑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中国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广告中应用国家文化原型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营销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通过深入分析具体案例,本文也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品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推动全球范围内品牌国际化传播的发展和创新。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国家文化原型,增强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国家文化原型,作为一国文化的核心象征和集体记忆,对于塑造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在国家文化原型与品牌国际化传播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国家文化原型被认为是品牌国际化的重要资源。
通过提炼和呈现国家文化原型,品牌可以在海外市场中构建独特的文化身份,从而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另一方面,品牌也需要考虑如何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环境,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这就要求品牌在国际传播中,既要保持对国家文化原型的尊重和传承,又要灵活调整传播策略,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中国品牌如何塑造国际化形象只是分享
中国品牌如何塑造国际化形象一直宣称是美国品牌的施恩奶粉,最近陷入了双重危机之中。
一个罪名是产品中检出了令人闻风色变的三聚氰氨,另外一个罪名则是涉嫌虚假宣传,所谓的“100%进口奶源”和“海外背景”,原来都不实诚。
在三鹿事件爆发之时,笔者就曾经断言,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才刚刚开始。
在此次事件所引发的国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果不其然,从去年9月开始到目前为止,食品企业危机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危机爆发的次数较之于往年明显增多,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愈加广泛。
蒙牛OMP事件、多美滋奶粉事件、贝因美奶粉事件、雨润瘦肉精事件、王老吉夏枯草事件,这一连串的危机之所以会激起消费者的紧张和抵触情绪,引来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连续报道,实际上都与三鹿事件所引发的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密切相关。
不过,现在再来讨论施恩是如何如何不该添加三聚氰氨,危机公关又是做得多么的失败等等,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直接跳过“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这两个阶段之后,还是让我们转换一下视角,来深入思考一下,从欧典地板、丸美化妆品,到现在的施恩奶粉,还有更多潜伏在各行各业、暂时没被揪出来的假洋鬼子,它们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伪装自己?为什么本土品牌那么喜欢穿上“洋”皮大衣?本土品牌到底应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形象呢?也许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会为更多在品牌形象建设和提升方面茫然不知所措的国内企业,指明一些正确的方向,避免今后遭遇到同样的“洋皮之痛”。
第一个问题,这些假洋鬼子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伪装自己?从欧典、丸美、施恩等已经被曝光的假洋品牌来看,它们伪装自己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最简单的,就是到国外注册一个品牌,然后冒充洋货反过来欺骗国内的消费者。
如果舍得多花一些钱的话,在注册地还有人专门负责接听电话。
如果留心观察的话可以发现,一些不相干的所谓外国品牌,在网站上所留下的注册地址甚至是公司电话都是相同的。
稍微复杂一点的,是除了企业名称标榜自己的洋品牌身份之外,还会从品牌故事、原料来源地、品牌代言人、企业高管或专家等多个方面进行包装,甚至像欧典似的把虚拟的所谓企业海外总部的照片加入到宣传资料中,以使得自己的洋品牌身份看起来更加真实。
中国品牌国际传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范 红: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相对不足,对国有企业来说,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是没有品牌化的战略。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品牌的理解以及对品牌
-7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赵新利 丁俊杰 等 中国品牌国际传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战略的实施是不到位的。多数还未进入到“品牌身份设计阶段”,相对缺乏 清晰的企业身份建构。企业国际传播与战略形象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 把“原汁原味”带到各个不同的国家,而是需要适时地更新与调整。企业在 进行国际传播的时候,缺乏系统化整合。
许正林:目前,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没 有独特的代表国家品牌形象的标志性元素;代表性文化符号较为单一;无优 质品牌作为背书;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不到位;产品质量问题仍然是阻碍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品牌管理模式薄弱,品牌文化建设不足;中国 品牌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缺失。
马 澈:我们国家品牌国际传播的基本现状与第二经济体的体量是相当 不符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可见度较低。可见度可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产 品的可见度,即市场上能否看得到并买得到。有些品牌在国内的产品可见度 较高,但是在非母国零售渠道进入时存在瓶颈。其次是品牌可见度,目前我 国“走出去”的品牌大多是基建、能源企业,但是消费类的产品和品牌,对 国外的消费者影响会更大。
-8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期夏季号
核。借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十年树木,百年塑牌”。一个 任期下来,销售收入利润上去多少要考核,品牌升值多少也应该考核。因为 这一条更有长远价值。四是建议组织中国品牌广告国际传播大赛。建议相关高 等教育机构出面组织,像组织北京电影节一样,每年一次评选中国的国际品牌 广告,评选重点放在创意和传播效果上,再像法国的“广告饕餮之夜”一样进 行再传播。这样会迅速对中国品牌的国际传播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引领作用。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道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道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制造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考虑国际化发展、走向世界的途径。
然而,如何走好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之路,成为广大企业家们和市场从业人员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从“走出去”到“引进来”中国的品牌国际化,一般分为两种走向:一种是“走出去”,即去海外市场开展业务,通过建立营销体系、推广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种是“引进来”,即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进而影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双向发展。
通过“走出去”,中国品牌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和当地文化,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而通过“引进来”,中国品牌可以学习国际品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因此,在中国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上,应该做到两个方面,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二、突出本土特色,注重文化认同中国品牌要进行国际化,离不开本土特色的彰显和文化认同的打造。
在国际市场上,品牌面对各种各样的消费者,要想获得认可和信任,必须突出自己的本土特色和文化特点。
中国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发扬,打造自己独特的“中国味”。
比如,家电行业的美的集团就通过重视文化认同,打造“中国制造、世界品质”的品牌形象,成为了国际家电行业的佼佼者;茅台酒则通过强化“五粮液”文化、传承中国白酒文化等方式,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成为国际高端白酒品牌之一。
三、技术创新,注重品质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品质和技术创新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
因此,中国品牌要想在海外市场上立足,就必须注重品质提升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中国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科技创新,中国的制造业正在面对一个双重挑战:一方面,面临国际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核心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创新突破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深层困境
2006.11湖南农机HUNAN A GRICUL TU RAL MAC HINER Y收稿日期63作者简介蒋亦斌( ),女,湖南道县人,天津商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助教。
文化创新:突破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深层困境蒋亦斌(天津商学院管理学院 天津300134)摘 要:国际化是中国企业的重要课题,当前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忠诚度都远远落后,环境阻力也日益明显。
这背后是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所遭遇的深层文化困境。
基于此,本文从企业的内外两方面分析了这种深层文化困境的实质和根源,主张立足于现有品牌文化内核,通过多种文化创新方式,从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突破和尝试。
并主张通过组织创新、创新环境优化和知识管理等措施,确保品牌文化创新的成果和精神得以传递和持续。
关键词:品牌国际化;文化困境;品牌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01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7-8320(2006)11-0138-04 品牌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而中国品牌国际化程度的不足及环境阻力加大的现状都促人深思其背后的根源,本文从文化创新的角度来探讨突破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困境。
1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艰难之路经济全球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推动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增大其国际市场适应力和影响力,是大大提高品牌价值、无形资产和国家经济影响力的现实选择。
然而,我国企业及中国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却并不平坦,在品牌的国际化方面,最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1.1 中国企业国际化运作中的品牌缺失严重中国是一个生产制造大国,但进行国际化生产制造的众多中国企业却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也没有自己的品牌。
在各种有关企业和品牌的排名和调查中,中国企业和品牌鲜少上榜,上榜者也几乎都是垄断行业,如银行、铁路、石油、通讯等行业,而众多企业严重依赖代工生产来获得企业的成长,仍在为生存而斗争。
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已经从中国市场上学到很多东西,成为中国市场上的赢家。
中国品牌国际化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江苏商论!""#$%一、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我国在许多方面用了不到!"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年才走完的漫长历程。
但是在打造国际化品牌上,我国企业看来却无法逾越这漫长的历史。
从宏观上看,中国在!"世纪没有彻底经历过工业时代的熏陶和市场经济的锤炼,先天性缺乏一种打造国际品牌的工业文明思想。
从微观看,我国企业要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最大限度的从产品上获取更多当前利益,就很难牺牲眼前利益去换取品牌价值。
因此,目前我国还很难说有真正“走出去”的品牌。
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雄心壮志走出去了,思想观念没有走出去;产品走出去了,品牌没有走出去;或者即使在国际上有了一定影响的品牌,但是其携带的价值文化还没有真正的走出去。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面临的难题美国的营销专家米尔顿·科特勒到中国讲学,认为品牌国际化是中国品牌的必经之路。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品牌如何成功地走出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知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根本性难点。
唯有如此,中国品牌国际化才能最终化难为易。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经受住考验中国品牌要想成功的走向国际化,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的。
首先,一个品牌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对当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文化习惯,购买心理,需求差异等都有一个认知和调适的过程,当地消费者对品牌也有一个了解,认知,认同的过程。
因此,这个引入成长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中国企业总体上没有独特的创造性的新奇产品,我们推出的品牌产品大都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存在,已有了些强势品牌。
要想从这些品牌中获得相当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受当地品牌或先入品牌的反击,要在这种拉锯战中获胜,必然需要相当的时间。
就是当初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因此,中国市场的中国品牌如此,欧美市场上实力巨大的品牌更不会轻易恭让市场份额。
所以,中国品牌国际化不假以时日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国品牌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中国品牌如何才能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品牌的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品牌塑造、市场拓展和创新等方面,探讨中国品牌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首先,品牌塑造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基础。
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形象,对于吸引国际消费者和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声誉至关重要。
品牌塑造需要对品牌核心价值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来传递品牌价值观。
通过品牌塑造,中国品牌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独特的形象,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并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中国品牌还应该注重品质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树立中国品牌的信誉。
其次,市场拓展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
中国品牌需要积极主动地开拓国际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并根据市场需求定制产品和服务。
此外,中国品牌还应加强与国际渠道商的合作,拓展销售网络,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同时,中国品牌还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国际竞争情况和市场趋势,以便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最后,创新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可以帮助中国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
中国品牌应该注重研发和创新,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中国品牌还应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建立一个积极的创新文化。
通过不断的创新,中国品牌可以不断提升其竞争力,走向世界。
除了以上提到的品牌塑造、市场拓展和创新之外,中国品牌还需要在国际化经营、品牌推广和文化适应等方面做出努力。
国际化经营可以帮助中国品牌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规范。
品牌推广是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广告和市场营销等方式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文化适应是指中国品牌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需要与当地文化和习惯相适应,结合当地特色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
总之,中国品牌要走向世界,需要从品牌塑造、市场拓展和创新等方面着手。
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形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国际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与对策
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与对策中国品牌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品牌如华为、海尔和京东已经在全球各地取得了广泛的认知和信任。
在这个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应该是一项战略规划,并且将很有前途。
然而,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包括如何赢得全球市场,如何应付来自海外竞争对手的压力、声誉和文化阻碍,以及如何维护对品牌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从品牌定位、目标市场、品牌文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探讨中国品牌如何有效实施国际化扩张。
一、品牌定位对于中国品牌,明确定位是成功的关键。
除了定位目标市场外,在具体定位时,还需要确定品牌的形象、定价和销售策略,并且将其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
在品牌形象定位方面,品牌在选择国际化的策略时首先需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明确自己的使命。
比如华为强调26年来专注于ICT技术的研究,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转化为客户的需求并最终满足客户要求。
京东定位新零售,为消费者提供在线购物、零售和物流服务,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定价方面,品牌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并在该市场中拥有足够的获利空间,例如使用战略定价或差异化定价等技术,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在销售策略方面,品牌需要根据掌握的信息来确定最佳的销售方法和渠道。
在全球级别上,该品牌可以选择进口、合资、收购或绿地投资等方式。
二、目标市场确定适合国际市场的目标市场非常重要。
这通常是指在哪个地区实施品牌的国际化扩张,需要了解该地区消费者需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根据其优势及目标市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市场是必要的。
例如,与欧美市场相比,亚洲市场在文化背景、消费者行为及消费习惯等方面较为相似,因此,中国品牌在拓展亚洲市场方面可更容易获得成功。
另外,中国品牌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可持续性和市场增长潜力,以确保在长期发展中保持收益。
例如,华为选择进入欧洲市场是因为该市场开放程度比较高,市场增长潜力也比较大。
三、品牌文化中国品牌需要适应多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以确保其在全球化战略中的成功。
中国品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品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品牌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挖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抵御外部压力,成为中国品牌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机遇1.全球市场需求增长全球市场需求增长,为中国品牌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据统计,全球市场总需求的增速已经从2019年的3.3%上升到了2021年的4.4%,并且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较高增速。
这表明,全球市场的增长动力在逐渐增强,同时也为中国品牌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品牌带来了更加广泛的发展机遇。
在该战略下,中国品牌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国家的便利条件和市场机遇,打造全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品牌的国际化品牌的国际化是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品牌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国际市场,加快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这将有助于中国品牌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和信誉度。
二、挑战1.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成为中国品牌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国际市场,中国品牌要与全球各大品牌竞争,需要面对市场、质量、品牌知名度等多方面的压力。
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如欧美市场,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2.品质提升的难度较大中国品牌在提升品质方面,还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自身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品牌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品质和技术水平。
其次,中国品牌需要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心理建立了解和认知,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3.品牌文化的塑造和传播品牌文化的差异性是中国品牌面临的挑战之一。
中国品牌需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巩固和弘扬自身的品牌文化,打造与国际品牌不同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
中国品牌如何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品牌如何真正走向世界中国品牌想要真正走向世界,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战略的调整。
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中国品牌实现国际化:首先,中国品牌需要树立一个全球视野。
这包括对国际市场的深度了解和持续的市场研究。
品牌应该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产品和服务。
此外,品牌还需要建立一个全球化的研发和生产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第二,中国品牌需要注重品质和创新。
在过去,一些中国品牌被认为是廉价和低质量的制造商。
要改变这一形象,中国品牌需要投资于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品质。
这包括优化设计、提高技术水平和改进制造工艺。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品质和创新,中国品牌才能与国际品牌竞争。
第三,中国品牌需要建立信任和声誉。
在国际市场上,信任对于品牌的成功至关重要。
中国品牌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声誉,以吸引国际消费者的信任。
这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遵守国际标准和履行社会责任来实现。
此外,品牌还应该积极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与消费者和利益相关者沟通,解决问题和回应关切。
第四,中国品牌需要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
品牌推广是成功国际化的关键一环。
中国品牌需要了解和适应不同市场的文化、习俗和消费者行为。
在市场推广中,品牌应该采用与本地市场相符的营销策略和渠道,以确保信息传递和消费者接受度。
此外,品牌还应该运用数字营销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以增加品牌曝光和影响力。
最后,中国品牌需要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与国际知名品牌和公司的合作可以帮助中国品牌提高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合作可以涉及共同研发、品牌推广、市场渠道和资源共享等方面。
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中国品牌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进一步推动国际化进程。
总之,中国品牌要真正走向世界,需要树立全球视野、注重品质和创新、建立信任和声誉、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并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品牌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中国品牌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中国品牌如何才能走向世界中国品牌要走向世界,需要采取一系列战略和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1.提升品牌质量:首先,中国品牌需要提升自身的品质和质量。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以确保符合国际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品质是品牌声誉的基石,只有具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2.注重设计和创新:中国品牌在设计和创新方面需要加强。
以往,中国品牌大多以价格优势为主要竞争手段,而忽视了设计和创新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设计和创新已经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因此,中国品牌需要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功能创新,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
3.建立国际化团队:要走向世界,中国品牌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国际化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具备跨文化的能力和国际市场的认知。
他们可以提供许多宝贵的洞察和建议,帮助品牌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
同时,他们也可以负责品牌的国际化推广和市场拓展工作,以促进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建立品牌故事和文化:中国品牌需要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故事和文化,来吸引国际消费者。
品牌故事是品牌的灵魂和价值观的体现,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品牌的背后故事和价值观。
同时,品牌文化可以加强品牌的认同感和社交影响力,帮助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独特的形象和态度。
5.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中国品牌在走向世界时,可以优先考虑一些新兴市场。
这些市场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较低的竞争压力,为中国品牌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通过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中国品牌可以积累国际市场经验,提高企业的国际化能力,为进军更具挑战性的成熟市场做好准备。
6.进一步加强品牌营销:品牌营销是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
中国品牌应该加强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宣传和推广。
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和活动,举办品牌推广活动,加强品牌与国际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
同时,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销售渠道和网络,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品牌国际化,该怎么做?我国已于2001年12月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国内市场的大门进一步打开,世界各国市场也向中国企业敞开了大门。
门虽然打开了,但进不进得去又另当别论。
在国际跨国公司纷纷携带他们的品牌、资本和技术进入国门的同时,我们自己的企业能否也能带着我们的优势,在国际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呢?海尔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步伐。
TCL、海信等也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更多的国内企业却步履维坚。
“恒源祥”在走出国门时即发现了品牌有问题:一个在汉语极有意义品牌名到了国外毫无意义,仅仅是三个方块字而已!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知名品牌,牌在跨国公司操控下,或更换主权,成为跨国公司所有的中文品牌(如乐百氏),或无疾而终销声匿迹(如杨子)。
因此,中国品牌要生存必须发展,要发展必须走国际化之路。
然而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而言,品牌国际化又面临种种严峻挑战。
本文试图就中国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中国品牌国际化:要不要更名中国品牌是指由中国企业原创,产权归中资企业所有的品牌。
中国品牌的名称一开始都以方块的汉字注册,以寻求名称的偶意为特征,也有一些以地名和人名命名的品牌名。
如果有字母式品牌名,大多以汉语拼音为主。
如长虹,Changhong。
因此,中国品牌天生有两大缺陷:(1)中文品牌在国际上认识率低,无法让其去主打市场。
不象美国的IBM,DELL,COCA-COLA等那样世界通行。
(2)即使是拼音名称,由于发音方式与欧美语系很不相同,难以正确发音。
而这又是品牌名之大忌。
品牌名开发的基本原则是易识、易记和易发音。
中文品牌和汉语拼音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没能达到其中的任何一个要求。
这就难怪“恒源祥”在走向国际市场时,起轻生之念——更换牌名。
再看我国品牌中国际化比较成功的品牌,都早有预谋,品牌名不动声色做了更改。
海尔,Haier;海信,Hisense;TCL(干脆就没有中文名);美的;Midea等。
原来他们分别叫琴岛—利勃海尔;青岛;惠州通讯设备和MD。
在有了中文品牌名后,再取西文品牌名的还有Gree;Glanz等。
而正是这些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表现良好。
所以,中国品牌要走向国际化,品牌名必须首先国际化。
品牌名国际化不是崇洋媚外,它的本质是本土化、当地化。
毕竟你的产品是卖给外国人,卖给不认得中文的消费者,因此,你必须适应当地市场的需要。
这就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它必须得有一个中文品牌名一样。
事实上,日本企业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时也不得不先做更名再打市场的事。
“松下”到了美国只得叫Panasonic;佳能在国际市场上叫Canon;还试图隐去日本痕迹。
樱花(照相器材)改叫Konica 等等。
因此,品牌国际化必须品牌名称跟着国际化,适应当地国家和文化语言的要求。
说白了就是必须以当地消费者为中心来设计品牌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品牌在出国时都要改名换姓。
如中药品牌“同仁堂”就不需改名,又如中式餐馆,也不需改名,对这样的产品和服务而言“中文字”就是标识,就是正宗品牌的标志。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先难还是先易中国品牌总体来说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知名度,缺乏美誉度。
多年的低价竞争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留下了质次价廉的印象。
在美国如此,在欧洲也如此。
在南非如此,在越南也如此。
因此,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难度是很大的。
难度大在哪里?大就大在建立品牌信誉上。
没有信誉的品牌毫无价值可言。
怎样建立品牌信誉呢?一种方法是一步一步来,先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市场信誉,树立品牌形象。
如康佳到印度去办厂,TCL到越南办厂,在那里扎根,并逐步树立信誉。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这样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1)先易后难,虽然开始时难度较小,但建立信誉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经过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熟悉到熟悉,从怀疑到信任,进而产生信誉,赢得口碑的过程。
如果我们先到不发达国家,再到中等发达国家,然后再到发达国家逐级上移,每次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将是既耗时又费力。
而且越易进入的国家和地区,其市场容量有限,效益不明显,即使建立了信誉,也不能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如在越南市场建立起信誉,几乎一点也无助于品牌在新马泰信誉的建立。
再说所谓容易进入的市场,其实也未必。
一是事实上那里可能早已挤满了跨国公司的产品(如在越南市场),还潜伏着政治、经济、金融危机。
因此,说其易其实并不易。
因此,先易后难建品牌国际信誉,费力费时结果往往不易见效。
这也是导致国内众多品牌企业宁愿放弃品牌产品出口专做OEM的重要原因。
如果回顾一下日本企业如何打国际市场的经验,我们就会发现只有先难后易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国际化。
索尼二十世纪50年代进美国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锤炼后再向世界各地拓展,就变得势如破竹。
日本的家用电器如此,汽车工业亦如此。
所以,我们认为品牌国际化,走先难后易之路,也许更可取。
海尔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打出来了,不是因为它进了东南亚市场和南美市场,而是因为它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日本企业的品牌,松下、索尼、丰田、本田等也是先攻下美国市场,然后再挥师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
再如海信在发现市场空白点后进入了南非市场,并迅速向其周边国家推进。
为什么?因为南非是非洲最发达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在南非能被接受就会在整个非洲被接受。
但是海信在非洲的成功无助于其在欧洲和美洲市场的开拓。
海尔就不同,美国市场的成功,意味着全球对其品质和信誉的认可,因而能在短期迅速覆盖100多个国家。
因此,先难后易,窄一看确实难,无法进入。
但一旦找准了切入点(如海尔的180升以下的冰箱,海信的18-21’电视,就是市场空白点),就能化难为易。
一旦攻破,就可以持续扩张,并最终站稳脚跟,建立起信誉。
三、中国品牌国际化:是出口还是当地化中国品牌国际化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呢,还是适时地进行当地化生产?对此目前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是坚决反对到国外去办厂。
这种观点认为,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便宜,因而生产制造成本低廉。
已成为世界家电、服装、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在把他们的生产基地搬到中国来。
如果我们再到他们那里去办厂,这不是放弃优势,自找死路吗?所以,他们赞成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但认为应该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贴上中国品牌到国外去销售,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品牌国际化应该利用国内的制造成本优势。
但是与此同时,在时间成熟时必须把生产基地国际化。
只要当这个市场容量足够大时,就应该到那里去建立生产基地。
这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信息,快速做出反应。
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姿态,告诉顾客我们就在您的身边,我们随时帮助解决您的问题,满足您的需要。
哪一种观点更可取呢?我们认为后者更可取。
中国品牌国际化不是一时之需,而是一种长期性的品牌战略。
今日我们之成本优势,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或更长时间以后呢?我们的成本优势迟早会消失,而品牌要活五十年,100年甚至永恒。
因此,中国品牌国际化,必然要求生产的当地化和国际化,绝对不能龟缩在国内。
即使从短期来看,也必须走出去。
仔细想想我们能学跨国公司吗?他们在全球市场都有触角,十分了解市场情况,他们有品牌优势,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扎下了根。
他们还有研发优势,能设计出为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
我们唯一的优势是制造成本低。
现在他们又大举进入,做起了OME。
他们优势全占了。
我们还怎么竞争?只有死在家门口了。
因此,中国品牌国际化必须走跨国公司相反之路。
他们走进来,我们必须走出去,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与他们一样灵敏的市场触角和反应能力。
海信公司深有体会地说:没有比当地人更了解当地人了。
同样重要,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品牌在国际上信任度不理想,为了表示我们的决心和诚意,也必须到海外去建立生产制造基地和分销网络,以逐步建立起当地顾客的信心和信任。
而这才是品牌之本。
总之,中国品牌国际化,必须走出去,而且迟早得走当地化和本土化之路。
否则,永远都不可能树立起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形象和国际性信誉。
四、中国品牌国际化:做OEM还是不做OEM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特别是消费品的出口大都通过加工贴牌。
长虹在做,美的在做,格力在做,新科也在做。
做贴牌做的最出色的当数格兰仕。
《中外管理》(2002年3期)有篇文章标题叫“格兰仕的双面行动”,其中一个小标题就是“OEM第一!品牌第二”。
格兰仕的副总俞尧昌认为“品牌是什么?品牌是黄金堆起来的。
”他自问道“我们有多少黄金?”言外之意十分明显,我们没有钱到国际市场上去做品牌,我们只能做OEM。
格兰仕因此把自己定位为全球最大的生产车间。
让跨国公司经营市场网络,打造品牌去。
持有这种观点的企业远不止格兰仕一家。
国内最大的影碟机生产厂家新科也是如此。
美的老总何享健在接受记者的一次采访时更是明白无误地说:“我现在还没有看到一家在国外办厂打品牌赢利的企业。
”其中包括海尔的美国公司。
当然去年底已传出消息说TCL在越南的公司已经赢利。
但这仅是个案而已,不足以让中国的品牌企业鼓足勇气到国际市场上去打中国品牌。
当然做OEM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贴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市场需要,是为自己的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做准备。
当然这种想法并不错,做OEM可以掌握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了解国外市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
但是,毕竟贴牌生产的设计开发技术在跨国公司手里,市场营销网络也在人家手里,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产品,而是品牌产品,是品牌的所有者在对消费者负责。
消费者认的是品牌,不是产品。
一旦有更好的生产基地,跨国公司就会转移走。
退一步讲,即使通过贴牌可以提高一些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也赶不上跨国公司。
我国家电协会秘书长姜风坦言,OEM的产品都属于普及型和中低档的产品。
负责西门子(中国)公司家电销售的副总裁郭全新也表示,由于国内家电生产商3—5年内还很难达到西门子要求的产品技术标准,因此也就拿不到高端产品的生产订单。
可见,OEM不大可能明显地提高国内厂商的技术能力,也无法真正拉近国内厂商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
做OEM不可能真正让中国企业了解国际市场。
国外市场的需要是动态变化的,也是需要亲自去感觉和识别的。
只有走出去,而且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才能真正把握得住。
做OEM却都是把自己关在了车间里,埋头于生产,不识市场变幻,怎么能当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呢?因此,做OEM不可能获得中国品牌国际化必须的技术支持能力和市场需要识别能力,也无法获得在国际市场上创品牌的实战能力。
因此,做OEM不可能让中国品牌国际化,仅是中国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
但品牌国际化与产品国际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产品国际化只是说你的产品销往多个国家,但消费者并不关心产品是谁制造的。
他们关心的是这个产品的信誉和质量保证,这却是由品牌来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