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己用)只是课件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己用)
准确
通达
有文采
信: 达: 雅:
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 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 确 ,语言要通畅 ,语气不走样。
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 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 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 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 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译成:防备其他盗贼出去和进来以及不一 般的变故。 注意: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
的助词在翻译时应该删除不译。 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
6.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成: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再一 次低落,第三次消灭了。 该译成: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 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该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个) 儿子不团结。 注意:省略句及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 句子,翻译时必须增添相关内容。
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4)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
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 主张。
处理安排
注意:古今异义词按古义翻译。
3.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 为上卿。
以,因为;拜,任命,授予 。
注意:翻译不要文白掺杂。
4.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9.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1)沛公安在? • 判断正误:沛公哪里在? 这是宾语前置句,正确的翻译是: 沛公在哪里?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正后置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文言文翻译十大禁忌
译文,古汉语之变也。
欲究古人之意,必先通其文,而后达其意。
然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
盖文言文与白话文相去甚远,语法、词汇、句式均有不同。
故翻译时,宜谨慎行事,避忌如下十大禁忌: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者,忠实原文,不增不减,不歪曲原意;意译者,根据语境,适当发挥,使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若一味意译,则失原文之真;若只知直译,则译文生硬,难以理解。
二、忽视词性变化文言文中,许多实词、虚词的词性、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
翻译时,应准确把握词性,避免因词性错误而造成误解。
三、滥用今义翻译文言文时,应避免滥用今义。
文言文中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有新的意义,若直接使用今义,则容易误导读者。
四、忽视古代文化背景文言文翻译时,应充分考虑古代文化背景,避免因不了解文化背景而造成误译。
五、忽视修辞手法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翻译时,应适当运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使译文生动形象。
六、随意增减词语翻译文言文时,应尊重原文,避免随意增减词语。
增之则失原文之意,减之则使译文不完整。
七、忽视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翻译时,应准确把握句子结构,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八、滥用假设、条件句文言文中,假设、条件句的使用较为频繁。
翻译时,应适当运用现代汉语的假设、条件句,使译文通顺。
九、忽视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应保留原文,避免随意更改。
十、忽视语气、情态文言文中,语气、情态的运用丰富多样。
翻译时,应适当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气、情态,使译文更具表现力。
总之,翻译文言文应遵循以下原则:1. 忠实原文,不增不减,不歪曲原意;2. 尊重原文,准确把握词性、句式、语法;3. 考虑古代文化背景,适当运用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4.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生动形象;5. 避免随意增减词语,保持原文完整;6. 适当运用假设、条件句,使译文通顺;7. 保留专有名词,尊重原文;8. 适当运用语气、情态,使译文更具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ppt课件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高考文言翻译 示例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
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
“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 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1、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 蠹不归,莫敢迕。(1996)
翻译这句话,你首先想到:“遣”是派遣,“数 辈”是几批,“号”是号称或称为,“刺”是刺 探,“短长”是短处和长处,“游”是各地周游, “蠹”是蠹虫,“迕”是违背。把这些词义连起 来译成: 府里派了几批吏卒,称为“警盗”,专门刺 探各县的短处和长处,在各地周游做蠹虫不回府 里,各县没有敢违背他们的。 这就是“信”。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 才显得流畅。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
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 “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寒假来临,不少的高中毕业生和大学 在校生 都选择 去打工 。准备 过一个 充实而 有意义 的寒假 。但是 ,目前 社会上 寒假招 工的陷 阱很多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失误
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 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 骨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 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 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 得流畅。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 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 后加上量词“次”字。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 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 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 “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如: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 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 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 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 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 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 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 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 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如表示判断的 “者”和“也”或“……者也”“者…… 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 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 “是”。
文言文翻译的十个失分点
文言文翻译的十个失分点文言文翻译的十个失分点一、误译文言实词例1.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
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恕于重荣。
(《新五代史,安重容传》)误译:契丹使晋国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解析:在这个句子中,“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有利”。
这里将“利”误译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有利”。
失误原因:一是对文言实词的活用掌握不牢。
二是对上下文各方的利益关系没有准确把握,缺乏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能力。
应译为: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
二、误译文言虚词例2.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2007年高考广东卷)误译:但是(狐狸)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解析:句中的“但”是起强调作用的副词,应译为“只是”,不表示转折关系,这个义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如《陌上桑》中的“但坐观罗敷”。
应译为:(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三、古今词义不对应例3.将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误译: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他)有什么政策。
解析:“计”即计策,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况而预先安排的方法、策略。
如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计”等。
而“政策”是个现代词语,它指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经济政策等。
这里古今意义不对应,误用现代词语。
应译为:钟会讨伐蜀国,路过王戎时与其告别,问(他)有什么计策。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2019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
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
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
意义完全相反。
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
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
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文言文翻译十大失误
一、断句不当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基础,断句不当会导致整个句子意思混乱。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若断句为:“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会导致整个句子意思不清。
二、用词不当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词,翻译时若不仔细辨析,易造成误解。
如:“君臣之道,父子之情。
”若将“道”译为“道理”,则会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三、语序颠倒文言文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注意调整语序。
如:“吾欲之南海。
”若翻译为“我想去南海。
”则不符合文言文语序。
四、词义窄化翻译时,有些词语的含义被过分窄化,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如:“吾欲观古人之遗迹。
”若将“遗迹”译为“遗址”,则会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五、词义扩大与词义窄化相反,有些词语的含义被过分扩大,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如:“是可忍,孰不可忍?”若将“可忍”译为“忍受”,则会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六、主语省略文言文中,主语常常省略,翻译时需注意补充。
如:“学而时习之。
”若翻译为“学习并且经常练习。
”则忽略了主语“我”。
七、语气词误用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很多,翻译时需注意其用法。
如:“吾欲之南海。
”若将“之”译为“去”,则忽略了语气词“之”的用法。
八、句子成分误译翻译时,有些句子成分被误译,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如:“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若将“血气未定”译为“年轻时的血液未稳定”,则忽略了“血气未定”的含义。
九、语法错误翻译时,有些句子存在语法错误,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若翻译为“学习并且经常练习,不是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则存在语法错误。
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翻译误区分析
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翻译误区分析高考语文的白话文翻译误区1误区一:不辨感情颜色例1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陶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剖析与对策:译句将〝耽玩〞的表扬颜色误译成了表扬颜色。
〝耽玩〞,意思是深深地喜好、玩味,应译为〝陶醉〞〝潜心玩味〞之义。
考生曲解词语的感情颜色,缘由在于遭到先入为主的思想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停止判定。
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误〞,从负面的角度停止了解,误译为〝沉湎〞。
为了防止这样的错误,看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别能否正确。
比如下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了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机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颜色相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陶醉〞。
2误区二:词类活用剖析错误例2(2021年天津卷)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渐渐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尖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剖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普通状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处置这个效果,考生应留意以下两点:1、借助温习资料熟习名词、动词、描画词的活用类别,并能经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拟,结合语境停止正确翻译。
如,描画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以为宾语具有这个描画词表示的性质或形状,可译为〝以为……〞〝以……为……〞;描画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描画词所表示的性质或形状。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契合语境,合情合理。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 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 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 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 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 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 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 语、宾语等。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为主的思 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想当然地进行判定。 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 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解,误译为“沉湎”。 •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对待一些前后有矛盾的词、有疑义的 词,应该“瞻前顾后”,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比 如上面的例句中,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对此句不难理 解为“废寝忘食”之意;并且这句和上句是并列关系而非转 折关系,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 通,应译为正面的意思“沉醉”。 • 考生如果能够判断出夹击的关键而又是少量的信息,可以保 证题目完全做对。
• 误区七:误译语法关系
• 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单句语法 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复句语法关系的误译。 • (一)单句 • 【例7】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 君也欤? • 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 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 正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 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 • 分析与对策:“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 “杜甫”承前省略了。根据语境,是叙写杜甫空怀壮志 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 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考 生并没有把这层被动关系译出来。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失误。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十点失误,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一、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是文言文翻译中最常见的失误之一。
有些同学仅仅根据字词的表面意思进行翻译,而不考虑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出路的境地”,而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二、以今释古由于古今词义的差异,用现代的词义去解释古代的词语往往会导致错误。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代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并非今义的“品质恶劣”。
三、不辨通假通假字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如果不辨别通假现象,就会造成误解。
像“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通“智”,意思是“智慧”。
四、漏译省略文言文常有省略成分,在翻译时如果不补充出来,就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其中“再”“三”后面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上。
五、该补不补除了省略成分,有些句子为了表意完整,需要增添一些词语。
如果该补不补,也会使翻译不准确。
比如,“夫战,勇气也”,应译为“作战,靠的是勇气啊”,需要加上“靠的是”“啊”等词语,才能使句子更通顺。
六、该调不调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翻译时如果不调整语序,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应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七、该删不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等,在翻译时没有实际意义,应该删掉。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无需译出。
八、错译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翻译的重点,如果对实词的理解错误,整个句子的翻译就会出错。
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应译为“如果没有”,而不是“微小”。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失误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失误失误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例1.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误译:公元1084年6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应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元丰七年的六月并不等同于公元1084年的6月,因为前者是农历,后者是公历)失误二:以今义当古义。
例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误译:我们复社里那些行为在读书人前面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应译为:我们复社里那些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失误三:该译的词语没有译出来。
例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误译:所以现在的墓中,是五个人。
应译为: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失误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误译:不爱护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
应译为:不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
失误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误译: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也已经很久了。
应译为: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
(句中的“也”表提顿,不翻译。
)失误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例6.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误译: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应译为: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失误七:把使动、意动当普通动词翻译。
例7.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鸿门宴》)误译:刘邦第二天早晨就跟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应译为: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
(从:使……跟从)失误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例8.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误译:(我们)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应译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自己的老师。
(“几个人”是泛指,可以指任意几个人,而非特指“我们”。
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解读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 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 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 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列举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 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 (黜) 5) 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 表恢复的:复、还 7)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 死、没(殁)、终、圆寂 34..跟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 36.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37.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8.表告别的:辞、别、谢 39.表暗中的:阴、间、密 4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结、履、印、绶、冠、 冕、巾、弁、弱冠、笄礼、免冠、带 4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42.跟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 涝、旱、堰、芜秽
43.跟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 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44.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45.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 膏 46.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47.表容器的:石、斛、觞、樽 48.常见的古今异义的: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课(督促劝说 去做某件事)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 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 (到、往)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中(中伤、 诬蔑别人使受损害)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 真实)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语句不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改用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
怎样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
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
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课件6: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 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 “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 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 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 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 的老臣而作罢。
误区七:误译语法关系 【例8】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 而上。 误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 涨船体上浮,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分析与对策:整个语句是一个顺承关系的复句,而 “以巨舟乘涨”中的“以”字,是表示凭借的介词, 应译为“利用”。考生误认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译为“因为”,将整个语句的结构关系误译为因果 关系。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 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 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 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 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 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 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 忘食。 分析与对策:译句将“耽玩”的褒扬色彩误译成了 贬抑色彩。“耽玩”,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 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之义。 正译: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 忘食。
考生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原因在于受到先入 为主的思维影响,从而容易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 想当然地进行判定。比如例句中,考生一看到“耽” 字,就将其解释为“耽搁”,从负面的角度进行理 解,误译为“沉湎”。
文言翻译的几大误区.ppt
二、粗心大意,要点漏译
翻译时没做到逐字对应和译后逐 一检查,出现关键处漏译而失分
。
5.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2012湖南)
误:有的人,法纪严明,动作都是法度。 正: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
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6.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 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2011四川卷)
3.同僚叹曰:龙颜岂可轻触!而君
唯思社庙枉顾性命,以一县宰能至 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您凭借一个县令就能(做到) 这样,远远比言事官(也可译为 “谏官”或“只说不做的官员”) 贤能啊!
4.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
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疑不安,厚币以劳。
(2011江苏卷)
驻扎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 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 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
晚年很有知足之心,只想避开权要 人物,常以有病为借口不到职治事。
10.臣,至微至陋,偏僻无友,
进退无度,小学而大用,圣恩 重义也!得足下之书,闵臣穷 困,斥其奸党,其言切切如是, 臣何以报为?
五、无视语境,随便择义 一词多义,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 境,前后联系,准确选择义项,以免 误译词语。
如: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第三 册读本《信陵君窃符救赵》) 误译: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 加和善。
误:一天,到富人家买谷种,天下着大 雪,站门下,没有人管他。
正: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
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 他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三、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翻译得不彻底,不该保留的照搬 下来,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如: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翻译完后,一定要检查
两个方面:一是错别字, 二是翻译的句子是否有语 病。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2.以今释古, 混淆古今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成:如果您放弃郑国,作东道主,行李来 往,供应他们所缺少的粮食,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东边道上的主人 出使的人
(2)、 (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 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离开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做到“该换的换,该删的删, 该添的添,该调的调”。
小结: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均保 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 构助词等 , 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义复词中 陪衬的词应删去。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又如“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黔首”用来 • 不 借以 代物 “百喜姓,”不,以若己直悲译。“黑色的头”岂不谬误 。 • 错译成;不因外物而高兴,不因自己而悲伤。
• 正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 • 或喜或悲。
文言文翻译必须遵循“字字有 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为主”的原则,争取做到字字有对 应,句式有体现,一定要使译文既 不改变原意,又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己用)
准确
通达
有文采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 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达: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 ,表意要明 确 ,语言要通畅 ,语气不走样。
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 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 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正误: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 壮。
这是定语后置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注意:倒装句的翻译应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10、喻代直译,互文赘译
• 文言中常用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翻译 时不能照字面翻译,当意译。
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 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坚固的城 防”
译成:先帝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4)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
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 主张。
处理安排 注意:古今异义词按古义翻译。
3.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 为上卿。
以,因为;拜,任命,授予 。 注意:翻译不要文白掺杂 .
该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个) 儿子不团结。
注意:省略句及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 句子,翻译时必须增添相关内容。
7.无中生有,违背原文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 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 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注意: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
译成:防备其他盗贼出去和进来以及不一 般的变故。
注意: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
的助词在翻译时应该删除不译。 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
6.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成: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再一 次低落,第三次消灭了。
该译成: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 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吝啬
(2)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
译成:母亲向媒人道谢。 推辞、谢绝
注意:多义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应有不同的 解释,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语境。
5.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已 经很久了。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 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部分 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按现代汉 语表达习惯替换 )
总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 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 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文言文翻译的十大误区
1.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 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 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 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 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 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
8.当译遗漏,意思残缺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 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按时 注意:不要轻易丢掉有实在意义的词。
9.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1)沛公安在? • 判断正误:沛公哪里在?
这是宾语前置句,正确的翻译是: 沛公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