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的 激烈碰撞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赵和平教授
主要问题
一 文化与文化发展 二 近代以前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三 近代以来中外思想文化碰撞的四个阶段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三个问题是本讲重点。
一 文化与文化发展
1 中国文化与人类文化
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中国文化是古代人类四大传统 文化之一(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印 度文化;古伊朗——伊斯兰文化),而 且是此四种文化中延续几千年、一直没 有中断的唯一一种文化。
文化交流中由物质→制度→思想、观念、精神的规 律和过程。
第二:任何外来文化思想必须与本国的情况相
符合,才具生命力,即吸纳外来文化有用部分,发 扬中国文化之长、去其糟粕。换言之,中国必须有 中国的特点 。
《天演论》的译者严复
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第二阶段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第二阶段中西文化碰 撞较第一阶段有所深入,即由物质到制度 层面的转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规律。
第三阶段——五四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打出科 学与民主(德、赛先生)两面大旗,主张 “全盘西化”,不再提“中体西用”,也不 再说“西学中源”,而是中华文化西来,要 和一切传统实行彻底决裂。提出“打倒孔家 店的口号”,这种做法甚至走向极端。
2 什么是文化
三层文化论: 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深义文化。
3 文化发展
古往今来,各种文化都是在互 相冲突、互相碰撞当中互相融合, 互相消化吸收之中前进的。中国文 化的前行与发展亦如此。
二 近代以前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1 汉武帝时: 张骞与丝绸之路 2 中古时代 佛教东传 (华佗 曹冲称象)
3 明朝末年 与传教士“福音”同来的西方新技术
由于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中国出现了废科举,兴 学校,开议会等等一些教育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 其中的高潮就是1898年的戊戌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
2 辛亥革命
完成了国体、政体这个制度中最主要层面的 变革,同时对传统的理论、名教观念亦给予 否定。辛亥革命后掀起出国留学热,尤以留 日为多。新文化运动即是一批留日学生如李 大钊、陈独秀、郭沫若、周作人、鲁迅及留 欧留美如胡适等发动起来。
三 近代以来中外思想文化 碰撞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甲午战败)
第二阶段——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时期
第三阶段——五四运动时期
第四阶段——中国共产党崛起之后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失败)
林则徐:《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官僚集团: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第四阶段——中国共产党崛起之后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教条主义的教训:“右倾”与“苏化
2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三湾改编
井冈山会师
遵义会议
井 冈 山 会 师 油 画

第四阶段特点: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革命 道路的开辟。
附论
第一:近现代中外思想文化的碰撞印证了异质
五四运动中的陈独秀与李大钊
中国之民族 为“劣等东洋民族”;“爱和 平、尚安息、雍容文雅”为“卑劣无耻之根性”。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 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李大钊《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
第三阶段的特点:
“五四”时期冲破了传统习惯势力, 全盘西化尽管不妥,但正是在这种情况 下使人们认识到:要使中国迈入真正现 代化国家行列,必须认识文化最深层次 的问题,即意识观念问题。更重要的是, 这个运动使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一种社 会科学传入中国,并很快地取得了其应 有的地位。
林 则 徐 像
林则徐像 魏源《海国图志》
曾国藩
李鸿章
第一阶段的特点:
就整体而言,第一阶段即张之洞等人提出 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阶段,向西方学 习停留在物质层面,这个阶段随着甲午中日 战争的结束而宣告完结。
第二阶段——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时期
1 戊戌维新
甲午战败后国人思痛:学西方只学 技术不行,还要考虑制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