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联合政府》论文
《论联合政府》中的人民观探析

的, 深 刻 揭 示 了 中 国共 产 党 能 获 得人 民拥 护 的根 本 原 因 。 4从群 众 路 线 延 展到 执 政 思 想 毛 泽 东正 确 地 认 识 到 , 为 了赢 得 抗 战胜 利 并建 立 新 中 国,
列 宁说 : “ 马克 思在 使用 ‘ 人 民’ 这一 词 时 , 并没 有用 它来 抹 煞阶 级之 间 的差 别 , 而是 用它 来 概括 那 些 能够 把革 命进 行 到底 必须 实 行 土地 改革 ,解 放 农 民 。总 人 口在 当时 有三 亿 六 千万
的一定的成分。 ” 在马克思主义作家看来 , 人 民是具有阶级属性 之 多 的农 民群 众 , 是 中 国抗 日军 队的 主要 来 源 , 毛 泽 东还 科 学 的, 是与 阶 级 敌人 相 对立 的概 念 。 当时 中 国处 在 抗 日战 争这 个 地预 见 ,中 国 的工 业 化 和 城 市化 过 程 会 是一 个 农 村人 口向 城 特殊的历史时期 , 在毛泽东看来 , 一切抗日的阶级、 阶层和社会 市人 口转 变 的长 过 程 。毛 泽 东根 据 当时 中 国人 口中最 大 多 数 集团都属于人 民。“ 毫无疑义 , 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 人的要求 , 在《 论联合政府》 中提出, “ 建立一个 以全国绝大多 数人 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 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 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 以便 实行 民主的改革 , 克服 目前的危机 , 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 国家制度 ,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力量 , 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 打败 日本侵略者 , 使中国人民 制度 ” 。这 一主张与孙中山先生 的 “ 若 国民党之 民权主义, 则 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 ” 的政治主张一致。 从 日本侵略者手 中解放 出来” 。 毛泽 东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 为一般平 民所共有 ,
读《毛选》学客家话第586集《论联合政府》14

读《毛选》学客家话第586集《论联合政府》
14
本期学习的《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1945年首次提出的一个重
要的政治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强调了民主和联合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
首先,毛泽东明确指出了“联合政府是过渡性的东西,不是永久
性的东西。
”这意味着联合政府只是解决当前国家政治矛盾的一种手
段,而不是永久性的政治结构。
在毛泽东看来,联合政府的主要任务
是实现长期团结,加强人民的力量,从而顺利完成国家的转型和建设
工作。
其次,毛泽东在文章中具体阐述了联合政府的组成方式和原则。
他认为,联合政府的成员应该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及其他民主
分子的联合”,其组成原则应当是“人人平等,充分民主,有广大群
众的广泛参加。
”这一方案的出台,使得不同派别的政治力量能够共
同合作,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政策。
最后,毛泽东在文中呼吁所有政治力量都要高度重视民主这一价
值观。
他强调了“中国革命的一大任务就是促进全体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人民政治地位,打破一部分人的垄断地位,也就是实现全民自由
平等,取消分阶级差别,取消特权等级,实现人民民主,巩固国家团结,增强国家力量。
”这一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民主和国家的发展,推
动国家全面实现了现代化。
总之,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为我们搭建了和谐社会的基础,
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政治体系的进步和完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
也能够从毛泽东的思想中汲取到宝贵的启示,如坚持民主,加强联合,注重实践等,不断推动我们国家的前进。
论联合政府

读《论联合政府》我从图书馆借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我就《论联合政府》一文写一下。
本文写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为什么我要选择这篇文章呢?因为它典型,因为它的贡献大。
《论联合政府》一文的巨大贡献,在于为我们党总结了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
这个作风一直是我党建设的法宝。
靠这个法宝我们党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靠这个法宝我们党一次次修正错误,引导我们走向光明。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在国际方面,联红军已开始进攻柏林,英美法联军已对希特勒残军进行配合打击,意大利人民已经发动了起义……换句话说,法西斯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人民的最终胜利是板上钉钉子的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同时,许多国家中不愿看见本国人民和外国人民获得团结、进步和解放的反动势力仍然很强大,成为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在国内,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战争,已是伤痕累累。
战争是把双刃剑,它同时带来了人民的觉醒和团结。
军事上,日本帝国主义也是穷途末路了。
在中国解放区,各种民主运动也在火热进行中,人们热情高涨……众所周知,当时中国国内存在着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
所以建立联合政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面,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以上两个政党的复杂关系。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建立了黄埔军校,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占领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打败了北洋军阀政府。
然而,在北伐关键时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分子背信弃义地向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一个突然的袭击使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被葬送了。
屠杀就此开始……当日本入侵时,国民党当局放任日寇侵略而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并且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围剿。
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国民党内部主张抗日的两派爱国分子--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起来,勇敢地反对国民党当局的对日妥协和对内屠杀的反动政策,举行了有名的西安事变。
随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
读论联合政府有感

读论联合政府有感读论联合政府有感(一)《论联合政府》一文是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
这篇报告我曾经反复研读多次,大概以后还要再读很多次,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包含的历史信息内涵极为丰富,我认为没有仔细读过此文的专家学者,其对红色中国的认识很可能是较为肤浅的。
叶永烈写过一本《红色的起点》的书,仔细叙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我想如果中国在十年内以“特殊的联合政府架构”实现了和平统一,那么这个“特殊的联合政府架构理论”的历史起点,应该就是毛泽东的这篇《论联合政府》!《论联合政府》篇幅很长,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及当时国共两党关系,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还向上追溯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许多事,这一些有史料意义的叙述,其冷静的的感情色彩和评论的客观性,是中共取得政权以后那种“官方色彩”浓厚的八股文章中所没有的,实在是研究历史问题的人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毛泽东代表当时尚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也代表苦难的中国人民,提出了对于构建一个“特殊的联合政府”的主张,他还分别就一个统一的,民主的联合政府架构内,应该如何处理好中国的内政外交,以及实现人民的言论出版结社集会自由提出的详细的主张。
在过去的二十世纪中,《论联合政府》这一宏大的政治纲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一九四九年,由周恩来负责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政府,其具体架构,就带有浓厚的联合政府色彩,当时有大量的党外人士出任新政府的国家领导人职务,有多个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民主党派,政府实行保护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这是新中国的一个黄金时代,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后来此一历史进程没有得到顺利的发展,但是这个”联合政府第一版“无疑可以给后人以许多宝贵的启迪。
《论联合政府》是几十年前富有理想和朝气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如何创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所提出的具体的政治纲领,红星曾经照耀昨天的中国,如果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青年不忘当年诸多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那么红星还会照耀明天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均富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读论联合政府有感(二)该文是毛泽东同志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
论联合政府读后感2000

论联合政府读后感2000首先,冯住通过对历史上的联合政府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联合政府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
他指出,联合政府的形成往往是因为政治力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各方为了自身利益和政治目标,不得不通过结盟和联合来达成权力平衡。
冯住精辟地指出,联合政府的形成是政治现实的产物,是政治力量的博弈结果。
而且,联合政府的形成还与特定的历史、制度和文化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冯住对联合政府的原则和运作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他认为,联合政府应该以合作和共识为基础,各方应该共同努力,追求整体的利益和民主的原则。
冯住还强调,联合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应该是稳定和可持续的,各方应该尽量避免激烈的争吵和冲突,以维护联合政府的稳定性和效能。
他还提出,联合政府应该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和困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
此外,冯住还就联合政府的挑战和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指出,联合政府往往面临着合作问题和权力争夺等困境,各方往往会出现矛盾和分歧。
他还警示,联合政府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和规则约束,很容易陷入权力集中和腐败等问题。
因此,冯住提出,政治家和决策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智慧和勇气,推动联合政府的改革和完善,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阅读《联合政府》,我对联合政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联合政府的形成和运作是一项复杂且艰难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联合政府可以有效地减少政治冲突和分裂,实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联合政府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风险,需要各方能够冷静而理性地处理和解决。
只有在良好的制度和规则约束下,联合政府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同时,我也深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需要具备政治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的事务。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政治学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修养。
我们也应该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论联合政府

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 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 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
史阶段。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起来的。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 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二十四年的
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 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 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
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 遍真理,这两种机会主义的思想都 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 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 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
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 武器。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做了。 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
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 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 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
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 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 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
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 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 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
众。我们的代表大会应该号召全党 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 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
提起警觉,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 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 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
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 避免命令主义。在一切工作中,尾 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
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 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 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
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 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 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
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 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我 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57
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 们的同志不要以 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 迫切地需要前进一步了,我们的同
《论联合政府》论文

《论联合政府》读后感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
该报告从“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这五个方面而分析中国《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4月24日,中国命运,及国共两党在当前的命运及未来中国的走向。
毛泽东同志在不同时期发表的任何文章,共同性极强,尤其以国民十年革命时期和抗日时期作品最为丰富,《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都为十分经典的作品。
毛泽东同志作品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国内外形势,所作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成果。
《论联合政府》正是在这种特殊形势下所发表,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形势,为中国革命前夕以及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命运作出指导性方向。
《论联合政府》是在当时多重形势下所发表的革命论文,形势如下:第一: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经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抗战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
第二:在国际上,英美法联军已经全面反攻希特勒,反法西斯的胜利近在眼前。
第三: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地步,日本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军事上都陷入了危机。
第四:国共合作紧密,都为当前抗战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根据中日战争发展趋势,以及对抗日胜利的准确判断,从而对中国当时命运及社会发展方向作出了总结。
首先,毛泽东同志对抗日战争的中国问题做出了分析,首先是国民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采取妥协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一向进攻东北热河及上海,民族矛盾日益激烈;1936年西安事变的发生,正式标志着中国由内乱转为联合。
妥协到抗日的重大转折。
从此拉开了正式向侵略者开战的序幕。
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同志提到了“人民战争”,同时,毛泽东同志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也有体现: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对战争中的战争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思考。
论联合政府

论联合政府一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我们的大会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开会的:中国人民在其对于日本侵略者作了将近八年的坚决的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新局面——整个世界上反对法西斯侵略者的神圣的正义的战争,已经取得了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中国人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
但是中国现在仍然不团结,中国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毫无疑义,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使中国人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
然后,需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才是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的报告,主要地就是讨论这些要求。
中国应否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已成了中国人民和同盟国民主舆论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因此,我的报告将着重地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的工作,已经克服了很多的困难,获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目前形势下,在我们党和人民面前,还有严重的困难。
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党进一步地从事紧急的和更加切实的工作,继续地克服困难,为完成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而奋斗。
二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中国人民能不能实现我们在上面提出的那些基本要求呢?这要依靠中国人民的觉悟、团结和努力的程度来决定。
但是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人民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中国人民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条件,积极地坚决地再接再厉地向前奋斗,战胜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是毫无疑义的。
中国人民应当加倍努力,为完成自己的神圣任务而奋斗。
读《论联合政府》

一个是人民的军队的那段阐述上。文中提到一句话:国民党对共产党说:“你们交出军队,我给你自由。”然后毛泽东针对这句话进行了逻辑推理,用反证法来推翻自由与军队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出国民党的话不可信。打个比方,就像是守擂和攻擂。国民党当时是名义上的合法政府,算是擂主,他守擂,共产党和其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是攻擂的。擂主当然是想守住自己的地位,对于那些民主同盟等,国民党根本就不用放眼里,当然不给谈条件。唯独共产党有实力和国民党争一席之位。但胜算难定,双方应该各有损失。所以擂主国民党就说:“你不要攻擂了,我让你安全的离开。”于是共产党就这样想:为什么其他攻擂的不打你了,你还照样打他们?如果我听你的话不攻擂了,那等我放下武器了,你就出尔反尔,用对待其他攻擂人的方法对我,那我不就吃亏了!所以共产党没有放弃攻擂!
毛泽东对当时整个的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都了解分析的很透彻,历史的车轮即将碾过那段法西斯祸害世界人民的时期,全世界人民解放的日子就快到来了。但文章中对国民党的描述,我觉得有些不合理。
有句话说:“历史是胜利者在撰写。”
一直在想,抗日即将结束的时候,蒋介石为什么会拒绝和共产党合作建立联合政府。读完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后,突然感慨,如果我是蒋介石,我都会拒绝。整篇文章只有一小段写到国民党的积极作用,其他的很多是在批判它的敌前战场和它走的所谓消极路线。蒋介石如果同意合作,那不是就是承认了文章中话吗?那即使建立了联合政府,国民党还如何在民众心中立住脚跟。所以这内战,我觉得不是蒋介石想打,而是他不得不打。
在当时的情况下,谁拥有更胜一筹的军队,谁就能统领全国。人民的军队,需要由人民自己组成,并且服务于人民。
第二是关于土地问题上。“耕者有其田”这句口号从远古的封建社会一直谈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再次把它融入到他的三民主义中,但都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终于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这一愿望,孙中山先生的这一主张也终于得到了实现。农民的一生,就是奉献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如果连那地都不是自己的,那叫中国几亿多人口的农民怎么生活?
《论联合政府》在解放区的传播探析

《论联合政府》在解放区的传播探析孙(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00)摘要: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的题为《论联合政府》报告,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建立富强民主新中国的信心。
延安《解放日报》作为党报,把握最佳宣传时机,采用全文刊载与新闻评介的宣传模式,采取刻画学习场景、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员策略,运用相统一的政治话语与大众话语,使《论联合政府》在解放区广泛传播,不仅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对解放区干部群众的动员与整合,为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创造了前提条件,也使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深入人心,为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传播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抗日战争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将走什么路、建什么国的问题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系统地回答了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重大政治宣言书。
因此《论联合政府》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作为党报,延安《解放日报》对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进行了及时有效的传播,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其价值立场和功能作用十分明显。
一、《论联合政府》以延安《解放日报》为宣传载体人民群众是政党生存的土壤,民心向背又是政党扩展合法性空间、争夺有效话语权的决定性1001-0475(2020)08-016-05因素。
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中央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众理解党的政策主张、知晓党的人民利益趋向,提升民众对党的认同。
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与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是国共两党斗争的重要话语资源。
因此,在《论联合政府》发表后,中共中央以这篇文章作为旗帜表明党的立场,以延安《解放H报》为宣传载体首先在解放区展开宣传攻势,使《论联合政府》在民众间成为讨论的热点,在群众间达到了良好的动员效果。
论联合政府

2、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
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原理分 析了国际国内形势
3、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全面科学地总结了抗战中的两条路线: 国民党政府压迫中国人民实行消极抗战的路线 中国人民觉醒起来团结起来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2015/10/13
胜利在望
1945年5月8日,苏联红军占领了 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太平洋和其他战场上,美英法 等国军队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1942
两种“中国之命运”
---------------------------------
Destiny
--------------------------------------
以蒋介石为首,形式 是民主,承认解放区, 实质是以蒋介石的独 裁政府
共产党为中心的政府
第三种可能性
— *—
总结评价
《论联合政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 命运斗争的重要时刻,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 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 粉碎美蒋的阴谋,保卫人民抗战胜利的果实
中国共产党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 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加强共 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文献。
内容详解
4、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全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自我批评的作风。
5、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
2015/10/13
联合政府的概念
第一种可能性
共产党交出军队去做 官,有一定的领导权
第二种可能性
中 共 七 大 政 治 报 告
毛泽东的 论联合政府
联合政府成立的可能性探讨——评《论联合政府》

1 4 年4 4日毛 泽 东 在 中 国共 产 党 第 七 次 全 国 代 表 大会 9 5 月2
《 联 合 政府 》 告 中 , 总 结革 命 经 验 的基 础 上 就 国 内外 形 势 论 报 在 提 出中共 建 立联 合政 府 的政 策 . 对 新 中 国的建 设提 出了构 想 。 并 赫 尔 利作 为美 国 代 表 参 与 到 国共 谈 判 之 中 .共 同商 讨 关 于联 合 政 府 的 提议 , 后 仍 遭 到 国 民党 政 府 的 断 然 拒 绝 。 合 最 联
政 府 是 否 有 可 能性 ? 文 从 联 合 政 府 实 现 的 合 理 性性 . 合 政 本 联 府政权归属 , 以及 实 践 中的 失 败 原 因 方 面 进 行 探 讨 。 联 合 政 府 的 提 出 : 对 形 势 的合 理 主 张 应 14 年 , 中 国共 产 党 抗 日根 据 地 建 设 和军 事 力 量 得 到 了 94 较 大 的发 展 , 取 抗 日战 争 的全 面胜 利 成 为 当 务 之 急 . 泽 东 夺 毛
读《论联合政府》

政治承诺与兑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一文。
不可否认,《论联合政府》的发表有作为策略手段的成分,但是里面体现的建国思想无疑是毛泽东的政治蓝图。
1954年,“毛泽东亲自参与‘五四宪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的全过程,是‘五四宪法’的总监制人和总设计师。
”(亓萌:《浅析毛泽东的人民立宪思想与1954年宪法》,社科纵横,2007年6月第22卷第6期,第124页)那么,宪法体现出来的毛泽东宪政思想是否有兑现自己在论联合政府当中对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承诺呢?首先,应该明确中共到底向各方做了什么样的承诺来赢得他们的支持,从而实现建国的目标。
社会契约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性的首要法则,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9页)显然,人的行动的首先考虑的就是自身的利益。
作为一个政党,关心的是政治地位、政治权利;而老百姓关心的不是谁来统治,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自由平等、民生、民权。
1、中共与民主党派在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岁月,民主党派地位地下,在政坛上基本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追求政治权力最大化,是政治人理性的表现。
”(刘志伟:《论政治人理性:从“经济人理性”比较分析的角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P96)政党也是一样的道理。
民主党派不满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强烈要求改变当前的政治环境,获得民主的政治参与权,所以1939年开始,他们开始掀起宪政运动,提出改良国内政治生态的方案。
但是,国民党当局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独裁统治,导致宪政运动流产。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毛泽东适时地发表了《论联合政府》,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要求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中共提出的政治要求恰恰迎合了民主党派的需要,可以说,二者是在中共的策划下站在了同一战线。
究竟中共给了民主党派什么承诺呢?中共提出的联合政府对民主党派又有什么样的吸引力?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提到:“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有原则上的不同的。
论联合政府读后感500

《<论联合> 读后感一》
同学们,读了《论联合》,我感受颇多。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有多大。
就像在抗日战争中,各个派、各个阶层的人们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敌人。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比如说,在一些根据地,农民们积极为前线战士送粮食;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学生们上街宣传抗日。
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那就是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
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让我感动,也让我知道,只要大家联合起来,就能战胜困难。
《<论联合> 读后感二
小伙伴们,《论联合》给了我很多启发。
它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个好的应该为人民着想。
就好比在困难时期,组织大家一起生产自救,帮助贫困的家庭,让大家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文中还提到要听取人民的意见,这让我想到村里修路的事儿。
听取了大家的建议,把路修得又宽又平,大家出行方便多了。
读完后,我觉得我们要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就像文章里说的那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
论联合政府

对孙中山讲得是否太多了?不多。我们要善于引用他,这没有害处,只有好处,列宁也要我们发挥他[13]。他的遗嘱中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这两条是基本策略,他关于民主讲得最好,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美国共产党现在把华盛顿、林肯[14]都当作自己的旗帜,我们就有孙中山,而且有一段姻缘,曾经和他合作过。内战时期不讲他不能怪我们,因为那时我们被打倒在地上,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现在不同了。对党内一些人存在不尊重孙中山的情绪,应该说服。
为了达到建设新中国之目的,我们的原则是放手动员群众。抗战以来我们一贯的路线是如此,而另一条路线则是束缚群众。蒋介石就是束缚群众,他在柳州会议[2]上讲所谓精神征服。我们对同志与人民是诚诚恳恳,无所谓精神征服,对敌人则是武力征服。我这个报告讲抗日的部分不太多,有些同志对此有些意见,这是因为思想不很通。《新民主主义论》讲抗日的话还要少一些。还在一九三七年我就提出只有民主才能救中国,当时有同志不赞成,他们不知道抗日的问题是已经定了的,当时的问题是如何抗日。我说的这次有些同志思想未通,但同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会议[3]至六中全会[4]时期的错误倾向是有区别的,那是主张依靠国民党,不要民主、民生,不要三民主义的。要三民主义是一个原则问题,一定要坚持。同志们的意见很好,百分之九十以上我都采取了。
这个报告,蒋介石看了最不高兴,中间派看了又高兴又不高兴。中间派是有前途的,外国人在蒋介石不行了的时候会扶他们,他们的壮大现在对我们是无害的。但他们是动摇的,蒋介石让步了他们就会拥护。三月一日蒋介石发表讲话,罗隆基[12]就写文章欢迎“还政于民”;二日我们广播了新华社记者对蒋介石讲话的评论,民主同盟在十日又发表谈话反对国民党包办国民大会。所以,他们是可以听我们的,但需要我们的坚强领导。领导问题我在报告中讲了一下,除农民、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外,还包括其他民主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联合政府》读后感
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
该报告从“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这五个方面而分析中国《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4月24日,中国命运,及国共两党在当前的命运及未来中国的走向。
毛泽东同志在不同时期发表的任何文章,共同性极强,尤其以国民十年革命时期和抗日时期作品最为丰富,《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都为十分经典的作品。
毛泽东同志作品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国内外形势,所作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成果。
《论联合政府》正是在这种特殊形势下所发表,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形势,为中国革命前夕以及革命胜利后中国的命运作出指导性方向。
《论联合政府》是在当时多重形势下所发表的革命论文,形势如下:
第一: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经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抗战胜利的曙光近在眼前。
第二:在国际上,英美法联军已经全面反攻希特勒,反法西斯的胜利近在眼前。
第三: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地步,日本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军事上都陷入了危机。
第四:国共合作紧密,都为当前抗战做出了最后的努力。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根据中日战争发展趋势,以及对抗日胜利的准确判断,从而对中国当时命运及社会发展方向作出了总结。
首先,毛泽东同志对抗日战争的中国问题做出了分析,首先是国民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采取妥协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一向进攻东北热河及上海,民族矛盾日益激烈;1936年西安事变的发生,正式标志着中国由内乱转为联合。
妥协到抗日的重大转折。
从此拉开了正式向侵略者开战的序幕。
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同志提到了“人民战争”,同时,毛泽东同志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也有体现:
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对战争中的战争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思考。
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天时与地利,重要是“人和”。
毛泽东同志在这个位置并未提出“人和”的概念,但其中心思想似乎贴近这个理念。
例如,这一段这样写到:“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是有自觉的纪律,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毛泽东同志至于对待抗日战争及国共摩擦,形成了一套有其自身的战略技术;例如,在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又体现了“实践论”中灵活多变的原则,这种思想,例如在《毛泽东选集》中有也体现: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
他们都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待问题的辩证关系。
在“人民战争”中,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彻底地战胜敌人。
因为人民战争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让每个农民都对抗震有目的性和民族行。
当人民从心理上支持抗战,配合抗战时,这支军队才是最有力量的军队。
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深有体现: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战。
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它将自己划分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两部分,前者可以随时执行超地方的作战任务,后者的任务则固定在协同民兵、自卫军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方面。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都奋起抗战,按战区上分,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
1938年武汉失守后,国内抗日形势发生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将抗战重心放到了解放区,而国民党战场进攻开始减少,之所以出现这
种战略差异问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残去了“人民战争”的战争策略。
与此同时,国民党采取了独裁统治,党内个党派势力不均及明争暗斗,消耗了国民党的实力,是国民党在战争中屡屡失败。
同时国民党是一个复杂的政党,它虽被这个代表大地主、打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反动集团所统治,所领导,缺并不整个儿等于这个反动集团。
它有一部分领袖人物不属于这个集团,而且被这个集团所打击、排斥或轻视。
它有不少的干部、党员群众和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团员群众并不满意这个集团的领导,而且有些甚至反对它的领导的。
在被这个反动集团所统治的国民党军队、国民党的政府机关、国民党的经济机关和国民党的文化机关中,都存在这这种情形。
在这些军队和机关里,包藏了不少民主分子。
这个反动集团,其中又分为几派,互相斗争,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统一体。
把国民党看成清一色的反动派,无疑是很不合适的。
毛泽东同志通过对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的比较,从而对两个路线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定论,两条路线:人民战争的路线和反对人民战争的消极抗日路线,从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的战争结果,得出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性。
此时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即将被打倒,在抗日战争中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又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抗战结束后,组建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如何避免内战?倘若发生内战,中共如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一直以来,尤其是抗日战战时期,国共两党之间摩擦就不断,尤其以“皖南事变”最为突出,总共发生了三次“反共高潮”,无论从各个方面,都显现了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两党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正是在这个非常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政治论坛奠定了基础。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以成为了事实,那么在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决定了国共两党的未来,在此时,两党都为自己的未来做了许多政治和军事的准备。
此时,共产党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比国民党地位低了许多,若想在未来的政治地位上有所突起,必须为自己做出一些政治宣传。
此时,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指明了中国未来的方向,提高了共产党的名望。
《论人民民主专政》,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民主,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党和党的政治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