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医护理_方案

合集下载

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吐粉红色泡沫
脉细促。
样痰,口唇青紫,汗
出肢冷,烦躁不安,
2.阳虚喘脱证(急性加重期)
• 症状:
• 舌脉:
面色晦暗,喘悸不休, 舌淡苔白,脉微细欲
烦躁不安,或额汗如
绝或疾数无力。
油,四肢厥冷,尿少
肢肿,面色苍白,
3.痰浊壅肺证(急性加重期)
• 症状:
咳喘痰多,或发热形 寒,倚息不得平卧; 心悸气短,胸闷,动 则尤甚,尿少肢肿, 或颈脉显露。
为标
治疗原则
邓铁涛教授认为,五脏六腑,息息 相关,肺、肝、脾、肾的功能失调 都可影响于心,而发生心衰。故 “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 治脾胃可以安四脏,调四脏可以治 一脏。 故此,治疗心衰当标本兼治,以益 气化浊行瘀为法
常见证候
➢ (一)慢性稳定期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
穴位贴敷
•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
泵衰竭 心律失常 猝死
59% 13% 13%
流行病学
心衰人群发病率 1.5-2%
65岁以上老年人 7.4%
基本病因
前负荷
收缩性
后负荷
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
基本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
心脏负荷过重
炎症、缺血、坏死·····
前负荷、后负荷增加
诱因
• 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 心律失常:房颤最多见 • 心脏负荷增加:摄盐过多,输液过多过快 • 合并其他疾病:心梗、甲亢、贫血等 • 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 药物:不当使用、停用洋地黄或降压药物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1.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2.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3.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4.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5.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6.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7.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8.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9.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10.肺癌中医护理方案1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腰椎间盘突出症、13.臁疮(下肢溃疡)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

舌质紫暗,苔白腻。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

舌质红,舌苔黄腻。

3.元气败脱证:昏语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

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

(二)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5.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

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意识障碍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心率、血压、呼吸、汗出等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避免人多惊扰。

3.取适宜体位,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头颈部过度扭曲、用力,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一、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二、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三、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四、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五、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六、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七、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八、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九、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十、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十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十二、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十三、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通则十四、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十五、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十六、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3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十八、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十九、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二十、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一、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二、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三、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四、丹毒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五、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六、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七、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二十八、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二十九、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三十、胃癌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一、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二、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三、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四、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五、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六、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七、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三十八、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三十九、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四十、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一、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二、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三、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四、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五、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六、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七、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四十八、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四十九、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一、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五十二、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附录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二、内服中成药三、中药注射剂四、外用中药的使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项二、艾灸注意事项三、拔火罐注意事项四、刮痧注意事项五、穴位按摩注意事项六、穴位贴敷注意事项七、穴位注射注意事项八、药熨法注意事项九、中药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十、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十一、中药离子导入注意事项十二、中药泡洗注意事项十三、中药塌渍注意事项十四、中药湿敷注意事项十五、中药外敷注意事项十六、中药熏洗注意事项十七、中药熏蒸注意事项十八、中药药浴注意事项十九、中药涂药注意事项二十、中药雾化注意事项二十一、腹部按摩注意事项二十二、中药外洗注意事项二十三、蜡疗注意事项附录3:“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

中医护理,心衰的终结者

中医护理,心衰的终结者

中医护理,心衰的终结者中药调理心力衰竭在中医中被归类为浮肿和喘症的范畴。

中医调理心力衰竭时,主要目标是扶正祛邪、温阳利水、化气行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其作用:苓桂术甘汤:该方剂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

它有温阳利水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此外,它还有益气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金匮肾气丸:这是一种补肾壮阳的药物。

它由肉桂、干姜、熟地黄等多种药材组成。

该方剂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并改善患者的气促和乏力症状。

五苓散:它由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和白术等药物组成。

这个方剂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以减轻水肿以及心脏负担,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

在服用中药调理心力衰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专业医生指导:必须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对症施治,避免盲目增加药量。

注意剂量和频率: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遵循剂量和服药频率。

不要自行增加药量或更改用药方案。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中药调理心力衰竭通常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饮食调理、针灸等。

遵循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属于针灸疗法的一种。

在针刺疗法中,通常可以选择心俞穴或者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刺激。

这些穴位的刺激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整心脏功能的作用,并且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心供血不足的情况。

心俞穴位于背部,位置在胸脊椎第七节棘突下方的旁开1.5寸的凹陷处。

通过对这一穴位的针刺刺激,可以起到疏通心脏经络,调整心脏功能的作用。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泵血供应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如果心脏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针刺心俞穴位可以改善心供血不足的情况,进而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足三里是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前缘下3寸的穴位。

针刺足三里穴位可以刺激胃经和脾经,进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脏的供血量。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2.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减少心衰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确保光线适宜、温度适宜。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注意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护理
(1)指导患者遵循中医饮食原则,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
(2)根据患者辨证分型,合理搭配食物,如气虚证患者可适当增加黄芪、党参等补气食材;血瘀证患者可适当增加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食材。
(3)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高脂、高糖、刺激性食物。
3.情志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1.定期评估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2.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解患者需求,优化护理服务。
4.探索新的中医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
本方案旨在为心衰病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中医护理,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为目标,为心衰病的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1)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加强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护理评价
1.患者对心衰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
2.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3.心衰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4.患者满意度及护患关系。
五、持续改进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课件
2023/10/17
情志调理
• 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 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 度,避免情绪波动。
• 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 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 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 康复。
2023/10/17
烦躁不安, 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023/4/5
急性加重期
2.阳虚喘脱证: 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 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 无力。2023/4/5Fra bibliotek急性加重期
3.痰浊壅肺证: 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 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
2023/10/17
生活起居
• 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 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 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 全身放松,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采用、腹 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
稳、悠。 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分 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2023/10/17
饮食指导
(4)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 宜食温,忌辛 辣寒凉之物。填精化气、益阴通阳之品, 如:芝麻、黑豆、枸杞、鹌鹑、牡蛎、鸽 肉、桑椹等。可选食山药鸡蛋羹等。 (5)阳虚水泛证: 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冬瓜等。 (6)痰浊壅肺证: 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 皮薏苡仁粥等。
2023/10/17
谢谢再见
2023/10/17
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
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

关于60例心力衰竭便秘的中医护理

关于60例心力衰竭便秘的中医护理

关于60例心力衰竭便秘的中医护理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其中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入身体各部分。

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乏力、精疲力尽,以及其他各种症状。

同时,心力衰竭还容易造成并发症,其中便秘是最常见的之一。

根据医疗机构的统计数据,大约有60例心力衰竭患者同时存在便秘的问题。

中医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可以通过患者体质辨识,针灸,按摩等手段来改善病情。

本文将介绍60例心力衰竭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法与效果。

病情分析6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其中49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

在这60例病人中,90%以上的病人同时存在便秘问题。

经过患者病情调查发现,60例患者的便秘问题都存在一些共同点:1.多年的长期用药,尤其是利尿剂的使用。

2.没有定时进食,饮食不健康,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吸收不良。

3.缺乏运动。

综合上述原因,这60例患者的肠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节律,功能减弱,从而导致了便秘问题。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理论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方法。

通过对60例患者的辨证施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

1.分化虚实,强调调养生机,保持情志舒畅,调理好饮食。

2.针灸治疗,通过针灸调整患者的生理机能。

针灸治疗可以调整肠道的蠕动,缓解肠道痉挛,从而促进排便。

3.按摩,将经络带的正反常信息调节至正常状态,增加肠道活性,提高肠道蠕动,使大便更容易排出。

常见方剂1.大灸法使用艾叶炷灸治疗。

根据经方“金匮要略”记载,常用的穴位为“郄骨”、“中极”和“伏兔”。

常规治疗时间为20分钟。

2.通气软胶囊主要成份为红花、大黄、枳壳等。

注意患者的情况给予合适的剂量和时间。

3.度外包浆使用芒硝、大黄、火麻仁等进行加工熬制制成,能调理肠道,使肠道蠕动减缓的肠道恢复正常肠道蠕动运动。

可以缓解患者之间疼痛,达到很好的效果。

健康饮食心力衰竭患者应坚持健康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达到通便的目的。

同时,同患者应定时进食,避免进食过多或过少,应保证营养的平衡。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3.情志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衰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增强治疗信心。
(3)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如采用冥想、放松训练等,保持心态平和。
4.健康教育
(1)向患者普及心衰的中医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
(2)指导患者正确服药,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六、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需遵循患者意愿,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中药煎服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3.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总结
本方案从生活护理、辨证施护、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为心衰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中医护理。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中医护理,旨在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二、护理目标
1.减轻患者心衰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2.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心衰复发。
3.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确保患者拥有良好的休息条件。
(2)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日间活动。
(3)水湿泛滥证:采用利水渗湿之法,可选用茯苓、泽泻等药物进行调理。
(4)阳虚水泛证:采用温阳利水之法,可选用附子、干姜等药物进行调理。
3.情志护理
(1)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2)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衰的中医防治知识,增强治疗信心。

心衰病诊疗方案

心衰病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有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陈可冀主编,北京医科大学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西医诊断和分级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 2023 年公布的“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之南”、2023 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 -心血管内科分册》、Framingham 心衰诊断标准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制定。

(1)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主要标准Framingham 心衰诊断标准次要标准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 O)2 循环时间>25 秒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踝部水肿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肝肿大胸腔积液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 1/3 心动过速治疗后 5 天体重减轻>4.5kg同时存在 2 个主项或 1 个主项加 2 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除外明确肺源性或其他缘由所致的右心衰、及急性心衰、或急性心梗后心衰〕。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 值〕,虽不够准确,但便利使用。

正常 EF 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 5%。

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承受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 E 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 A 峰,E/A 为两者之比值。

正常人E/A 值不小于 1.2,中青年应更大。

舒张功能不全时,E 峰下降,A 峰增高,E/A 比值降低。

(2)心力衰竭严峻程度分级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依据患者自觉的活动力量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Ⅰ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寻常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Ⅰ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病症、但寻常一般活动下可消灭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心衰病患者的护理行动

心衰病患者的护理行动

心衰病患者的护理行动护理心衰病患者的行动简介心衰是一种心脏疾病,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而导致机体供氧不足。

护理心衰病患者需要综合的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

以下是护理心衰病患者的行动建议。

行动一:监测病情-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以及体重的变化情况。

- 观察患者的症状,如疲劳、呼吸困难、水肿等,并记录下来。

行动二:药物管理- 根据医嘱,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并记录下来。

- 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副作用,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行动三:限制液体摄入- 根据医生的建议,限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以控制体液潴留。

- 教育患者合理饮水,避免过多摄入液体。

行动四:饮食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 建议患者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行动五:定期锻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当的锻炼计划。

- 监督患者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骑自行车等。

行动六:心理支持-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注。

-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行动七:教育患者和家属- 教育患者和家属了解心衰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 教授患者和家属合理的自我管理方法,如定期测量体重、合理饮食等。

行动八:定期复诊- 安排患者定期复诊,监测病情的变化,并调整治疗计划。

- 提供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康复进程。

以上是护理心衰病患者的行动建议,通过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请根据具体情况,个性化制定护理计划。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一)生活起居(1)保持环境的清洁舒适,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2)根据病人心功能的分级决定活动量,尽量保证病人的体力和精神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3)督促病人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同时监测活动中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劳等症状。

如有不适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4)心功能Ⅰ级者,不限制病人的一般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5)心功能Ⅱ级者,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增加午睡时间,可做轻体力工作和家务活动.(6)心功能Ⅲ级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允许病人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等活动。

(7)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和翻身,逐步过渡到坐床边或下床活动。

当病情好转后,鼓励病人尽早做适量的活动,防止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便秘、等的发生。

(8)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

严重呼吸困难时,应协助端坐位,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

(9)注意病人体位的舒适与安全,避免受压,防止坠床。

(10)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发心脏骤停.(二)病情观察(1)严密监测病人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

(2)注意观察水肿消长的情况,每日监测体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3)监测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发绀情况,肺部啰音的变化以及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的拜年话,根据缺氧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和给氧方式.(4)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三)用药护理(1)观察洋地黄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黄视,绿视,有无室性期间收缩二联律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尽量在白天使用,避免夜尿频多而影响病人的休息,观察患者的尿量,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血钾的表现,有无高尿酸,患者体重是否减轻。

中医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干预疗效分析

中医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干预疗效分析
心 功能 明显 改善 ,提 高 了患者的 生活质 量及促 进 了病 情 的恢 复,值得 应 用与推广 。 【 关键 词】 中医 ;护理 ;慢性 心 力衰竭
中 图分类 号 :R 4 7 3 . 5
文 献标 识码 :Bபைடு நூலகம்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9 — 0 2 0 8 - 0 2
足 以及 肺循环 和体循环淤血 为主要特 征的一组 临床综合征 … 是各种 心脏病 的严重 阶段 ,而慢性心力衰竭是 大多数心血管疾 病的最终归宿
和主要死 亡原 因。因此在临床 中要积极 治疗 ,同时对慢性 心力衰竭患 者 的优质护理也 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着预 后的康复 。近两年我科将 收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my o p i a [ J ] . O p t o me t r y , 2 0 1 2 , 8 3 ( 5 ) : 1 7 9 — 1 9 9 .
指导是延 缓近视发展 的有效 措施。有些家 长抱着 “ 早戴 眼镜 越戴近视 越深 ”等 陈旧观念 ,拒绝 为孩子配镜矫正 。其实近视是否需 要戴镜 , 需要在 综合屈光度数 、双 眼平衡 、眼位 、调 节及集合等 多种 因素后作 出决 定 ,不可一 概而论 口 。在 当今 电脑全 自动验光 仪风靡 世界 的情
者正 常近距离下 阅读也 是欠清楚的 ,看远 戴 ,看近也要 戴 ;如果合并 外 隐斜 ,建议看远 看近都戴 。避免 近距离 长时间用 眼 ,不能在摇晃 的 车船 上看书 ,尽量避 免 电子影像产 品的使用 。指导 患儿 生活作息要有 规律 ,合理饮食 ,饮食 方面注意营 养均衡 ,不挑食 ,少吃甜食和含糖 量 高的饮料 。加 强体育锻炼 ,增 加户外活动 的时间 ,增强体质 ,休 息 时应隔窗远眺或进行户外活动 ,使 眼球调节肌得 以充分放松 。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中药调理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药物管理
在中药调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如出现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 理。
落实健康宣教
确保患者正确使用中药,避免药物剂量不 足或过量,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
促进心理调适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中药调理的目的、方法 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 胸闷等症状,需要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给予止咳、 祛痰药物。
阳气虚衰
患者可出现畏寒、肢冷、 乏力等症状,需要加强保 暖,给予温阳散寒药物。
03
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饮食有节
饮食要规律,避免过饱过饥,宜 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 糖,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摄入。
合理搭配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 肪食品,适量食用鱼类、禽类、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预防病情 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在日常生 活中注意预防,包括饮食、起居、 情志等方面。
中医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以减 轻心脏负担。同时,需要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身 体所需的营养。
心理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和焦虑,以减轻心脏负担。
诊断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 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脏舒张受限等 。
发病机制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负荷过重、心脏舒张受限等导致的心 脏循环障碍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
疾病分级与分型
疾病分级

心衰病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心衰病的中医护理常规PPT课件

1.8健康指导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各种诱 发因素。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 和听心率的方法。嘱其适当休息与 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情志调畅,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刺激及忧 思恼怒等。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 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 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定期复 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2.1症状名称:胸闷 指自觉胸中堵塞不畅、满 闷不舒,又可称胸痞、胸满。多因 气机不畅所致。 2.2临床表现 2.2.1肝气郁结型:胸闷,咽部 有异物感,嗳气泛酸,纳呆,舌苔 薄白,脉细弦。
THANK
YOU
SUCCES率1%~6%,见于起 病后1~2周,饮食忌肥甘甜腻、过咸 刺激,助火生痰之品。忌生、冷、 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嗜烟、酗酒。 服用抗凝药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如有肢体障碍做好生活护理。
(2)猝死 徒手复苏,给氧,输液, 准确给药,做好记录。护士熟练掌 握急救技术及单人徒手复苏,熟悉 掌握急救药品及器材的应用,危重 者及时进行心电监护,做好家属工 作,取得理解配合。 (3)厥脱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临床监护,随时查看神志、面色、 肢体颜色、观察尿量,直到症状缓 解。
1.2.4心虚胆怯证:心悸易惊善 恐,坐卧不宁,遇事不决,胸闷气 短,夜寐多梦,自汗乏力。舌淡红, 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1.2.5肝肾阴亏证:心悸健忘,虚烦 不寐,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 热,急躁易怒,潮热盗汗,梦遗早泄, 胸胁不适。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1.2.6脾肾阳虚证:心悸倦怠,少气 懒言,胸痛时作,形寒肢冷,腰痛阴, 下利清谷,面浮肢肿,小便不利,腹 胀纳呆。舌淡或淡黯,苔白腻或水滑; 脉沉弱而迟或结代。
2.4专科用药护理 肝气郁结型:方药:柴胡疏肝饮 加 减,50毫升日三次口服。 痰湿阻肺型:方药:二陈汤加减, 50毫升日三次口服。 心气不足型:方药:养心汤加减, 50毫升日三次口服。 心血瘀阻型:方药:血府逐瘀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 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促1. 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

(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 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 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 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 喘脱的护理⑴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 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二)胸闷、心悸1.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3. 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4.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1. 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2. 加强生活护理,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

注意患者安全。

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3. 大便秘结时,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

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四)尿少肢肿1.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 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

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拉、扯等动作,预防压疮。

可使用减压垫、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

温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

会阴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水肿。

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回流。

4. 应用利尿剂后观察用药后效果,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

5. 形寒肢冷者注意保温,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6. 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多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1)根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

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上午服用。

(2)中成药适用于慢性稳定期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胃粘膜的刺激,服药期间根据治疗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3)内服中药(详见附录 1 )。

2. 注射给药(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

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 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

如气虚、血瘀者可选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等。

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等。

2. 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

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

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肺、便秘点等。

3. 灸法(详见附录2)(1)遵医嘱取穴,随症配穴。

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会、内关、肾俞、三焦俞、关元等。

4.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

5. 中医特色锻炼(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

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

指导患者在贴敷后注意:①贴敷后,局部避免挤压,贴敷药物妥善固定,避免肢体过度活动,以免药膏移位或脱落。

②贴药后皮肤产生的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如出现热、痒、蚁行感或疼痛可提前取下药物。

③无特别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

④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食海鲜、鹅、鸭等,忌饮酒,并用温水洗澡。

⑤此疗法对皮肤有较强烈的刺激,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炎症、创伤、溃疡及药物过敏等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⑦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破溃等,应及时对症处理。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 指导患者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2. 强调动静结合,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

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1)心功能"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

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川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

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

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3)心功能n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

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

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

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3•恢复期可采用静坐调息法。

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

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

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

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稳、悠。

呼气时轻轻用力,使腹肌收缩,膈肌上抬。

呼气完毕后不要憋气,立即吸气,使胸廓膨胀,膈肌下移,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缓慢松弛,避免紧张。

呼气和吸气时间之比为3:2,每分钟呼气10〜15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二)饮食指导1. 饮食调节原则: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饮食宜甘温,忌生冷肥腻之品。

宜食补益心肺、活血化瘀之品,如莲子、大枣、蜂蜜、花生等。

可选食红糖银耳羹等。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宜食甘凉,忌食辛辣、温燥、动火之食物。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如山药、银耳、百合、莲子、枸杞子等。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宜食温热,忌生冷、寒凉、粘腻食物。

宜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之品,如海参、鸡肉、羊肉、桃仁、木耳、大枣、冬瓜、玉米须等。

可选食莲子山药饭等。

(4)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宜食温,忌辛辣寒凉之物。

填精化气、益阴通阳之品,如:芝麻、黑豆、枸杞、鹌鹑、牡蛎、鸽肉、桑椹等。

可选食山药鸡蛋羹等。

(5)阳虚水泛证:宜食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之品,如牛鞭、海参、羊肉、冬瓜等。

(6)痰浊壅肺证:宜食宣肺化痰之品,如橘皮薏苡仁粥等。

2. 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

3. 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

遵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4. 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三)情志调理1. 指导患者注意调摄情志,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不宜用脑过度,避免情绪波动。

2. 劝慰患者正确对待因病程较长造成的体虚、易急躁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消除因此产生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以利于疾病的好转或康复。

3. 告知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积极主动加强自我保健,增强遵医行为。

五、护理难点如何加强和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知识及行为,提高依从性心衰病为慢性疾病,患者在院期间对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较好,而出院后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病情易复发和加重。

自身知识及行为的加强对患者再住院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有明显的改善。

解决思路:1. 入院时评估患者及照顾者在知识及行为方面的欠缺程度,据此制定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内容,出院时及出院后建立患者档案,电话及门诊追访患者,提咼其依从性。

2. 可通过完善社区护理的职能而起到监督工作,加强患者意识,增加患者在各个方面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和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