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合集下载

心衰中医护理

心衰中医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咳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觀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咳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1、阳虚水泛证:喘粗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令,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微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喘促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

(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腧、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一、基本情况心衰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9 年 04 月至 06 月,我科收治心衰病 27 例,所有患者都纳入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10.5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13 例,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 1 例,阳虚水泛证 2 例,心脾两虚证 2 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6 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 3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护理、情志护理、强心药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照顾、饮食护理、、正确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辨证饮食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艾炙、穴位贴敷、针刺、中药灌肠。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辩证施护方法实施人次百分比喘促 27 1、体位 27 100% 2、活动 27 100% 3、情志护理 27 100% 4、心电监护 25 92% 5、强心药物 19 70% 6、吸氧 27 100% 胸闷/心悸 27 1、体位 27 100% 2、活动 27 100% 3、1 / 7情志护理 27 100% 4、心电监护 22 81% 5、吸氧 24 88% 少肢体尿 1 1、准确记录出入量 1 100% 2、正确测量体重 1 100% 3、合理体位 1 100% 4、饮食合理 1 100% 5、皮肤合理 1 100%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人次百分比喘促 27 灸法、 15 81% 耳穴贴压、 27 100% 穴位贴敷、 22 81% 针刺 5 3% 胸闷/心悸 27 灸法、 16 92% 耳穴贴压、 27 100% 穴位贴敷 26 96% 少尿肢体 1 灸法、 1 100% 耳穴贴压、 1 100% 灌肠 1 100%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其次是灸法、针刺。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二)饮食指导



2.控制液体摄入量:减轻心脏负荷,24小时入量 比出量少200~300ml为宜。 3.控制钠盐摄入量:限制量视心衰的程度而定。遵 医嘱轻度者每日供给食盐不超过5克,中度者每日 不超过3克,重度者每日不超过1克。 4.进食的次数:宜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6次, 每晚进食宜少,避免饱餐。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 时翻身,协助患者正确变换体位,避免推、 拉、扯等动作,预防压疮。可使用减压垫、 气垫床、翻身枕等预防压疮的辅助工具。温 水清洁皮肤,勤换内衣裤、勤剪指甲。会阴 部水肿患者做好会阴清洗,防止尿路感染, 男性患者可予吊带托起阴囊防止摩擦,减轻 水肿。下肢水肿者,可抬高双下肢,利于血 液回流。
四、健康指导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 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 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 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 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 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 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 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2.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 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 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 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 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老中医 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 等。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总结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总结

共8 0 例 ,男4 2 例 ,女3 8 例 ;年龄2 7 ~ 9 4 岁,平均7 2 . 5 岁;按N Y H A , I  ̄ , 功能分级为 Ⅱ级2 2 例 ,Ⅲ级3 5 例 ,Ⅳ级2 3 例;冠心病4 0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 5 例,老年. 1 生 瓣膜病6 例,风湿陛心脏病4 例,扩张型心肌病4 例,先天陛心脏病 1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 3 例 ,糖尿病2 0 例 ;平均病程2 . 3 年。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临床诊断标准 … , 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根据 { 2 4 个专业 1 0 5 个病种中医诊 疗方案》证候诊断辨证分型 J ,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 2 5 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1 6 例,阳气亏虚 、血 ̄ . T J c 停 证2 3 例,肾精亏损 、阴阳两虚证1 6 例。

心肺气虚 ,血瘀饮停证。可进行腹部按摩 ,顺 时针 方向,每次3 ~ 5 m i n ,每 日 3 ~ 4 次。同时取中腕 、天枢 、 支沟、足三里等进行穴位按摩 ,每个穴位2 ~3 m i n ,每 日3 0 : ,用食指指尖按压 ,按压程度由轻 到重 ,使患者 感 到局 部 有 酸 、麻 、胀 、痛 感 , 以通肺 排便 J 。如 出 现 胃肠瘀 血 , 胃肠 胀气 ,可用 吴茱 萸 盐炒 后 熨 敷腹 部 。 另外可使用腹针治疗 ,取下脘 、气海 、气旁 、关元 、气 穴 、水 分 、天枢 、大 巨及 随证 加减 穴 位 。针 刺 足三 里 、 内关 、四白。饮食宜益气 活血之品 ,如用人参三七 炖 鸡 、黄芪川芎兔 肉汤 ,也可食瘦 肉、鱼类 、淡菜等。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患者 卧床休息为主,适当 体力活动 ,如缓慢的呼吸操 、太极拳 、五禽戏、八段锦 等 ,可增 强 机体 抵抗 力 。心悸 频发 者 可用 西 洋参 含 服 或 泡水代茶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心烦眠差者睡前保持平 静 心 情或 用 温水 沐 足 ,指导 自我按 摩 内关 、印 堂 ,或 实 施 开 天 门 ,避免 外界 刺 激 。注 意保 暖 ,及 时擦 干汗 液 , 及 时 更换 汗湿 的衣服 。饮食 宜 益气 养 阴活 血化 瘀 之 品 , 如山药、黄芪 、百合粥或西洋参煲瘦肉、鱼类 、豆制 品 等,忌辛辣寒凉食品。 阳气亏虚 ,血瘀水停证 。注意保 暖 ,及时擦干 汗 液 ,保 持皮肤 干洁 ,适 当增加衣被 ,避免在水肿部位 静脉穿刺 。视 心功能情况指导患者 活动 ,活动时需专 人 陪护 ,如 出现不适或心率超过 “ 靶心率 ”时则停止 活动 ,立即卧床休息。绝对卧床患者需协助进行肢体功 能锻炼 ,指 导患者每 曰早晚练 习 “ 龟 吸大 法” ,每次 1 0 m i n ,防止 肢 体萎 缩 及 坠 积 性肺 炎 发 生 。准 确记 录 出 入量 ,每 E t 测 量体重 ,做好记 录,为临床 用药提供依 据。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浮肿 、尿少加 重 ,血 压 变 化 ,及 时 报 告 医 生 。饮 食 可 选 用 狗 肉 、羊 肉、紫河车、牛肉、太子参、红参 、薏苡仁等 。中药汤 剂宜温服。可用吴茱萸穴位贴敷 内关、心俞 、膻中等穴 位 ,药芯对准穴位 ,贴1 2 h ,两周为一疗程 。 肾精 亏损 ,阴 阳两虚 证 。 嘱患 者 卧床 休 息 ,限制 活 动量,评估心脏情况,制定康复运动计划。不能平卧者予 坐位或半坐卧位并按医嘱予间断或持续吸氧。加强皮肤护 理,避免在水肿部位进行注射。日常保持 口腔清洁,每餐 前后用温 水漱 口。调养措 施可多食 枸杞子 、山药 、大 枣 、 莲子肉、百合等。按摩心俞、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 交 、 巨阙等穴 位 。可用 中药进行足 浴 ,足 部的经穴 对调节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2.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减少心衰病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确保光线适宜、温度适宜。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3)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拳、五禽戏等,注意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护理
(1)指导患者遵循中医饮食原则,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
(2)根据患者辨证分型,合理搭配食物,如气虚证患者可适当增加黄芪、党参等补气食材;血瘀证患者可适当增加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食材。
(3)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高脂、高糖、刺激性食物。
3.情志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1.定期评估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2.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解患者需求,优化护理服务。
4.探索新的中医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
本方案旨在为心衰病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中医护理,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为目标,为心衰病的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1)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中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2)加强用药宣教,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护理评价
1.患者对心衰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
2.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3.心衰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4.患者满意度及护患关系。
五、持续改进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慢性稳定期1.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绀。

舌红少苔,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数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咯稀白痰,肢冷、畏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湿冷。

舌质暗淡或绛紫,苔白腻,脉沉细或涩、结代。

4.肾精亏损、阴阳两虚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不温,步履无力,或口干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促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慎防喘脱危象。

(张口抬肩、稍动则咳喘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嘱准确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头痛、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喘脱的护理(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总结评价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总结评价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总结评价摘要】目的:探析心衰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心衰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根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16)、实验组(n=16)。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浮肿、胸闷、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8%,参照组患者为62.5%,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心衰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价值更高,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荐。

【关键词】心衰病;中医护理;症状评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062-01心衰病是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病症,多见于老年群体,且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1]。

对于心衰病患者来说,因为患者个体差异较大,因此,给予中医辩证施护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良好预后。

本文现对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心衰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心衰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根据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16)、实验组(n=16)。

参照组中,女患者8例,男患者8例;年龄分布范围55~79岁,平均为(65.4±6.4)岁。

实验组中,女患者7例,男患者9例;年龄分布范围54~79岁,平均为(65.1±6.3)岁。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遵医嘱及科室规章制度执行护理操作。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内容如下:①情志护理。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四)尿少肢肿 1.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摄入量 (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 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 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2.遵医嘱给予少盐、易消化、高维生素、 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用有利尿 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 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2.注射给药 (1)根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的静脉。 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 体的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物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 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 等。阳虚、水停者可选用经验方(足疗老中医 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 等。
四、健康指导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 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 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 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 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 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 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 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四、健康指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 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 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 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 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 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 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 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 行顺利完成。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二)急性加重期
• 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 烦躁不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细促。
•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喘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厥冷,尿少肢肿,面 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
• 3.痰浊壅肺证:咳喘痰多,或发热形寒,倚息不得平卧;心悸气短,胸闷,动则尤甚,尿 少肢肿,或颈脉显露。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关元等。 •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
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 •。
• 5.中医特色锻炼
• (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 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 (二)特色技术
• 1.中药泡洗(中药浴足)(详见附录2)
•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用: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 甘草等。阳虚、仙草、食 盐、芒硝等。
•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 5.喘脱的护理 • (1)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恐惧情绪。 •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肢下垂坐位,遵医嘱予20%~30%乙醇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 (3)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强心药,如吗啡、洋地黄类药物等。
• (二)胸闷、心悸 • 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加强生活护理,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 • 2.予间断低流量吸氧,观察吸氧后的效果。 • 3.嘱患者平淡情志,勿七情过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3.情志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2)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衰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增强治疗信心。
(3)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如采用冥想、放松训练等,保持心态平和。
4.健康教育
(1)向患者普及心衰的中医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
(2)指导患者正确服药,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4.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六、注意事项
1.护理人员需遵循患者意愿,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中药煎服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3.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总结
本方案从生活护理、辨证施护、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为心衰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中医护理。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中医护理,旨在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二、护理目标
1.减轻患者心衰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2.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心衰复发。
3.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确保患者拥有良好的休息条件。
(2)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日间活动。
(3)水湿泛滥证:采用利水渗湿之法,可选用茯苓、泽泻等药物进行调理。
(4)阳虚水泛证:采用温阳利水之法,可选用附子、干姜等药物进行调理。
3.情志护理
(1)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2)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心衰的中医防治知识,增强治疗信心。

心衰病的中医护理技术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心衰病的中医护理技术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药泡洗:依从52例50.98%,部分依从6例 5.88%,不依从19例22% 艾灸:依从30例29.41%,部分依从12例 11.76%,不依从60例58.82% 健康指导:依从79例77.45%,部分依从15例 14.70%,不依从8例7.84%
Company Logo
护理方案应用依从性分析
健康指导:生活起居、饮食指导、 情志调理
四、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药物治疗
特色治疗
健康指导
内服中药 96例 注射给药 102例
生活起居 中药泡洗58例 饮食指导
耳穴贴压83例
灸法42例
情志调理
102例
穴位拔罐37例
Company Logo
五、护理方案症状施护情况
胸闷/心悸
神疲乏力
内服中药84
中药泡洗58
Company Logo
二、辩证施护的常见症状
1
喘促--49例 胸闷/心悸--102例 神疲乏力--102例 尿少肢冷--32例
2
3
4
Company Logo
三、中医护理方案
药物治疗:内服中药(中药汤剂、 中成药)、注射给药
特色技术:中药泡洗、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灸法、穴位贴敷
中医 护理
中医特色锻炼:太极拳 三伏三九贴
上图表明:四项中医护理方案中,健康指导的
依从性最高,其次为中药泡洗和耳穴贴压, 艾灸的依从性最低。
Company Logo
护理方案应用满意度统计
护理方案满意度统计
耳穴贴压:满意41例49.39%,一般23例 27.71%,不满意19例22.89%
中药泡洗:满意54例93.10%,一般4例 6.89%,不满意0例 艾灸:满意38例90.47%,一般4例9.52%, 不满意0例 健康指导:满意99例97.05%,一般3例 2.94%,不满意0例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一、基本情况心衰病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得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得病种之一, 2016 年04 月至06 月,我科收治心衰病27例,所有患者都纳入“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得1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0、5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13 例,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1例,阳虚水泛证2例,心脾两虚证2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6 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3例。

应用得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护理、情志护理、强心药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照顾、饮食护理、、正确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辨证饮食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得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艾炙、穴位贴敷、针刺、中药灌肠。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得项目就是耳穴贴压与穴位贴敷, 其次就是灸法、针刺。

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与穴位贴敷主要就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得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得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与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得依从性与满意度依从性较好得中医护理技术就是耳穴压豆、穴位贴敷。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得支持,为上述方法得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得中医护理技术就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心衰病患者喘促、胸闷心悸、神疲乏力、尿少肢肿等不适症状,配合其她治疗有较好得效果, 因此患者得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针刺、中药灌肠得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得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得得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3人(85%) ;②一般:3人(11%) ;不满意:1(3%)人。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衰,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份心衰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一、中医辩证理论中医认为心衰多数属于“心阳虚”、“心阴亏”、“痰湿内阻”等病理变化。

根据这些辩证,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原则心衰患者应坚持中医养生原则,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饮食上,宜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避免过食油腻和辛辣食物。

运动上,可以进行适度的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悲伤、焦虑等情绪波动。

三、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护理方案中常常会包括中药的使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山药、丹参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利水通乳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衰症状,提高心功能。

四、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心衰的辅助治疗中也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能够调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心衰症状。

推拿则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手法,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体内气血的流动,对心衰患者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五、正念调理正念调理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修炼正念,患者可以调整心理状态,减轻疾病对心理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培养正念,减轻精神压力,促进康复。

六、预防与监测中医护理方案中还包括心衰的预防与监测。

通过定期的体检,了解心衰的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也应加强心衰的预防措施,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减少心衰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衰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

通过中医的辩证理论和养生原则,结合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正念调理等手段,可以帮助心衰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中医护理方案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自行使用。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中药调理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密切观察病情
做好药物管理
在中药调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变化,如出现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 理。
落实健康宣教
确保患者正确使用中药,避免药物剂量不 足或过量,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
促进心理调适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中药调理的目的、方法 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 胸闷等症状,需要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给予止咳、 祛痰药物。
阳气虚衰
患者可出现畏寒、肢冷、 乏力等症状,需要加强保 暖,给予温阳散寒药物。
03
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饮食有节
饮食要规律,避免过饱过饥,宜 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 糖,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摄入。
合理搭配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 肪食品,适量食用鱼类、禽类、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预防病情 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在日常生 活中注意预防,包括饮食、起居、 情志等方面。
中医护理方法
饮食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避免过度进食,以减 轻心脏负担。同时,需要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身 体所需的营养。
心理护理
心衰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和焦虑,以减轻心脏负担。
诊断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 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脏舒张受限等 。
发病机制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负荷过重、心脏舒张受限等导致的心 脏循环障碍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
疾病分级与分型
疾病分级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心衰病(心力衰竭)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慢性稳定期1、心脉气虚、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喀白奖,面色苍白,或有紫绀。

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装暗、有痴点、系班,脉沉细、虚效或泥、结代。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气喘,心悸,动则加重,乏力自汗,两颧泛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或有紫维。

舌红少昔,或紫暗、有察点、瘀班,脉沉细、虚效或涩、结代。

3、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胸闷气喘、心悸、咳嗽、喀稀白痰,肢冷、很寒,尿少浮肿,自汗,汗出温冷。

舌质暗淡或絳紫,若白膩,脉沉细或涩、结代:4、肾精亏报、阴阳两處证:心悸,动辄气短,时尿少浮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四肢干品,步履无力,或口千咽燥。

舌淡红质胖,苔少,或舌红胖,苔薄白乏津,脉沉细无力或数,或结代。

(二)急性加重期1、阳虚水泛证:喘促气急,痰涎上涌,咳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口唇青紫,汗出肢冷,煩躁不安,舌质暗红,谷白腻,脉细促。

2、阳虚喘脱证:面色晦暗,明悸不休,烦躁不安,或额汗如油,四肢版冷,尿少肢肿,面色苍白,舌淡苍白,脉微细欲绝或疾数无力,3、痰浊鹽肺证:賅啃痰多,或发热形寒,侍息不得平卧:心博气短,胸闷,动则尤生,尿少肢肿,或颈脉显露。

舌淡或略青,苔白腻,脉沉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促1、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心律、脉象及心电示波变化,镇防喷脱危象。

(米口抬肩、稍动则咳嗜欲绝,烦躁不安,面色灰白或面青唇紫,汗出肢冷,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2、进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及总量。

3、遵医福准确使用解控平嘴药物。

使用强心药物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纳差、恶心,眼吐、头带、乏力、黄视、绿视及各型心律失常等洋地黄中毒的症状。

4、穴位按摩风门、肺俞、合谷等以助宣肺定喘。

5、嘴脱的护理(1)立即通如医师,配合抢救,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悉惧情绪。

(2)给予端坐位或双下成下面坐位,连医嘱子20-~30乙牌湿化、中高流量面罩吸氧。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心衰病是指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一种慢性病,常见症状包括气促、乏力、水肿等。

传统中医经验认为心衰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针对心衰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精神状态调节等方面。

以下是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总结。

一、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补气药物、活血化瘀药物、清热解毒药物等。

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衰病的效果。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心衰病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纤维化、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收缩力等作用。

同时,中药对改善心衰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饮食调理:中医治疗心衰病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主火,应该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饮食,以免脾胃负担过重,影响心脏功能。

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改善心衰病患者的水肿、消化不良等问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精神状态调节:中医强调心血相连,心情愉快有利于气血运行畅通。

心衰病患者往往由于病情严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中通常会包括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如采用心理疏导、中医按摩、针灸等方法缓解病情。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心衰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

四、其他辅助治疗:中医护理方案中还包括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等。

通过按摩、刺激穴位等手段,调节相关经络,达到治疗心衰病的效果。

研究表明,这些辅助治疗方法对改善心衰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精神状态调节和其他辅助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

中医治疗心衰病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心衰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心衰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 2016 年04 月至06 月,我科收治心衰病27例,所有患者都纳入“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0.5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心肺气虚、血瘀饮停证13 例,肾精亏虚、阴阳两虚证1例,阳虚水泛证2例,心脾两虚证2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6 例,阳气亏虚、血瘀水停证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护理、情志护理、强心药用药护理、皮肤护理、生活照顾、饮食护理、、正确测量体重、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辨证饮食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艾炙、穴位贴敷、针刺、中药灌肠。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其次是灸法、针刺。

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压豆、穴位贴敷。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心衰病患者喘促、胸闷心悸、神疲乏力、尿少肢肿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针刺、中药灌肠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3人(85%);②一般:3人(11%);不满意:1(3%)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19 人(70%);②实用性较强:6 人(22%);③实用性一般:2 人(7%);不适用:0 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2.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临床中,由于我院是基层医院,营养食堂并非真下意义上的营养食堂,故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所以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医护人员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

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对心衰病的主要症状喘促、胸闷/心悸、神疲乏力、尿少肢肿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86%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心衰病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一)护理难点分析
执行方案的27 例心衰病患者在加强和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知识和行为提高依从性为本次方案中的护理难点。

现我科根据方案中护理难点的解决思路,目前护理难点解决进度:1.已印制健康宣教小处方,内容详尽,出院时发放给患者。

2.住院期间,开展多种形式宣教,由管床护士对所管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

3.住院期间,护士加强生活起居、饮食指导,使患者意识到运动疗法与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让患者主动调节生活习惯。

4.管床护士在出院一周内对所管患者随访,进行服药、饮食、活动等指导。

5.提供符合患者证型,又简便易于实行的膳食。

(二)护理作用分析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预防呼吸道感染协助取正确体位(仰卧位时影响咳嗽的力量),根据病情按时给予拍背(肺阴虚、气阴两虚的患者干咳少痰或无痰不宜拍背),指导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可宣畅肺气,复肺肃降功能,调节水液代谢,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同时,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
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喘促症状。

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咳痰、喘促症状,
2.减轻胸闷心悸通过半坐卧位,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情绪,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遵医嘱耳穴贴压,选穴:神门、皮质下以达到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