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词和辛词的比较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词和辛词的比较谈

作者姓名:王菁闫寒陈婕赵彧指导教师姓名:韩彦娜王艳志单位: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关键词:

苏轼,辛弃疾,宋词,异同

正文:

一、生平比较

(1)苏轼生平①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极大。词集有《东坡乐府》。

(2)辛弃疾生平②

辛弃疾(1140-1207),南宋大词人。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现存词六百余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二、词风比较

(1)苏轼词风

a.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b.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c.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2)辛弃疾词风

a.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b.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这样,词的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c.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

d.辛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三、艺术手法比较

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

前人论及苏轼的词,是“以诗为词”。宋人陈师道评论苏轼词的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那么,何谓“要非本色”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评述:“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可见,“词之本色”是谐音律,意境也大多纤弱凄婉,因此,宋人普遍认为词是“诗余”。

而论及辛弃疾,是“以文为词” 。程千帆先生的《辛词初论》指出:“内容的扩大是辛词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继苏词之后又一次的更彻底的扩大。在六百多篇作品当中,词人反映了政治,发抒了哲理,刻画了田园山水,描绘了幽怨闲情。总之,对于这位词人说来,凡是可以写进其他文学样式当中的生活,也都能够将其写进词里。我们说苏轼是…以诗为词‟,我们同样可以说,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词。到了这位作家手里,才算是将一切樊笼都打破了。”严迪昌、邱俊鹏、刘乃昌等在《苏辛词风异同辨》一文中,更准确地区分苏辛词风的异同,见出辛弃疾对苏轼词风的继承与发展。对辛词的语言,古人早已指出他对经、史、子及唐诗语言的继承,他创造性地以文为词,以至将古人的散文句直接用入词中,因而使辛词的语言更加精炼,无论是经语、史语、庄语、谐语、理语、语……都能“一经运用,便得风流”,比苏轼更进一步突破了前人的局限。

四、词作比较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③

苏轼谪居黄州,游黄冈赤壁矶,抚今追昔,写下这篇气概凌霄的名篇。全篇将写景、怀古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纵横古今,大开大合,意境宏阔,是豪放词风的代表作。起调将奔腾的长江与飞逝的历史相交织,造成具宏阔背景及邈远时间跨度的抒情空间。然后将当年鏖战的场所置于险峻礁岩及咆哮江涛布景下加以渲染,以惊心动魄的气势,激发人们对威武雄壮的历史大潮的震撼。下片以疏快的笔致,突出在赤壁一战中决战决胜的英雄周瑜,以对他的潇洒从容的英武举止和青春才干的仰慕,联想自己壮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际遇,感慨万端。尽管下阕流露出英雄失落的忧忿,全词仍激荡着动人心魄的阳刚之气,既有历史的沉重感,又有对现实的责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回肠荡气的悲壮乐章。它高屋建瓴,气势宏大,内涵丰富意境深远,为宋词之典范,千古之绝唱。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④

辛词豪放而沉郁,苏词豪放而飘逸。辛词发展了苏轼的词风,慷慨纵横,雄奇豪壮而又苍凉沉郁,是苏词的继大成者。《水龙吟》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写在当时投降派

把持南宋、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对金屈辱求和的时期。这首词写的慷慨悲壮、深沉曲折,表现了辛弃疾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郁闷和任时光流逝,虚度年华的悲愤。深刻揭示爱国志士迫切需要收复中原,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和壮志难酬的内心痛苦。这种悲愤的感情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它与当时整个民族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词的上片借景抒情。词开篇以苍茫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恢宏。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诗人如离群孤雁一样,宝刀不能为用,忧愤塞胸。下片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磊落胸襟。叹息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垂下英雄热泪。此篇主题含蓄深刻,情感复杂丰富,风格悲壮沉郁,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

(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⑤

这是一首咏物之作。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达到物与神之间的境界。起句“似花还似非花”便抓住了杨花的特点,接下以“无人惜”的意脉贯下,一反历来诗人对杨花的评价,提起“无情有思”一篇精神。由此发端,将漫天飞舞的杨花喻为美人,她正在梦中“随风万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