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琵琶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篇12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

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

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

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能够解读和欣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情感和节奏。

解读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琵琶行》的全文。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代琵琶音乐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起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琵琶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参考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展示分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建议。

学生通过互评,相互鼓励和学习。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

作业包括诗歌解读、作者研究等,巩固所学知识。

5.2 课外阅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古代诗词和文化。

学生可以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扩大知识面。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8篇优秀教案《琵琶行》,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1《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白居易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刻画出了一个传奇主角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的领悟和感慨。

而如何在教学中将这一经典之作进行传授,让学生们领会其中的深意,是每位中学语文教师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琵琶行》这一经典之作,提出一份优质课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顺利完成知识的传输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文本的文字和语言特点,同时对于古代文学的特点有所认识。

b. 能够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情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提炼。

c. 学会如何将课文中的情节描述变成读者所感知到的情感变化。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并且能够自行沉淀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b.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c. 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并且能够趋近于文学创作。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们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进行情感教育。

b. 培养学生们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对于古代文学的尊重与欣赏。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头,播放一段关于琵琶艺人的介绍片,可以涵盖历史背景、琵琶艺人所代表的文艺形态等内容,进而呈现课程主题。

2. 知识输入2.1 文字和语言特点的讲解让学生从字、词、句、段落等层面上,感知课文的形式美和语言之美,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2.2 人物形象的分析通过白居易的语言、情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各个人物形象的性格和特点,深化对于人物的认识,为后续的情感分析铺垫。

3. 感悟环节通过对于一些情感场景进行情感分享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4. 批判性思维训练此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发散思维,带动学生进行开放的思维训练。

以“琵琶行”中某个人物或情节为例,引导学生们展开全面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寻以及刻画该人物或情节的多种方法与手法。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琵琶行》中的韵律和比兴手法。

(2)深入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分析《琵琶行》与其他古典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琵琶行》的内容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琵琶行》,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琵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韵律、比兴、象征等方面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展开全班讨论。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琵琶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生: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1.2 解读课文“琵琶行”,探讨的意义和作用。

1.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弹琵琶”、“唱歌”、“行走”、“停留”等,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们逐句解析课文,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

2.2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3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琵琶女、歌女、行人等)。

3.2 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对话。

3.3 各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观众,进行评价和互动。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琵琶行》为背景,创作一篇小故事。

4.3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课堂总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琵琶行》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六章:文学鉴赏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琵琶行》中的文学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6.2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第七章:文化探究7.1 教师介绍《琵琶行》所处的唐代文化背景,包括音乐、舞蹈、服饰等。

7.2 学生研究《琵琶行》中的文化元素,如诗句中的音乐术语、唐风唐韵等。

7.3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对《琵琶行》文化内涵的发现和理解。

第八章:比较阅读8.1 教师提供其他描写音乐或艺术的文学作品,如《高山流水》、《滕王阁序》等。

8.2 学生比较《琵琶行》与其他作品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第九章:实践活动9.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如聆听琵琶曲、观看舞蹈表演等。

9.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美感,加深对《琵琶行》的理解。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一、概述本课文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一课时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可感却难以捕捉,而诗人却将这种抽象的艺术通过语言的魅力表现得形象可感,因而我们首先要学习诗人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同时还要理解诗人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诵读,感知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3、教学重点:研读诗歌第二段,欣赏用文字描写音乐的方法,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品味诗人语言的独特魅力;4、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体味,师生共同揣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文安排在高一下学期的必修三。

高一的学生,从年龄思维上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之时,容易受感染,多喜爱音乐,但对音乐的感受多为可感难言,何况这抽象的音乐还要用文字来表达。

这真是难于上青天从社会阅历看,他们人生阅历浅,对于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知的情怀也难以共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高山流水》的古曲引入,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

说罢,伯牙弹了起来。

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琵琶行》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琵琶行》;(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2)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2)理解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3)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阐述《琵琶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下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3)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2)强调熟读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3)布置作业:熟读背诵《琵琶行》,写一篇简要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明确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明确立足文本运用想象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明确的艺术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学明确的自主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最崇高的艺术,它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我们来听几段乐器演奏,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各是什么乐器?(古筝《渔舟唱晚》琵琶《琵琶语》二胡《二泉映月》洞箫《乱红》)这些优美的曲调都是由我们的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而文学是一种借助语言与文字表现具象的艺术形式。

就其中任何一曲,大家能不能来描绘一下它的声音?可能大家的想象与语言还不足以表现音乐的高妙境界。

但我们的先人却通过诗歌,把音乐的美妙用文字表现了出来。

我们今天要一起品读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体感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琵琶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2.重点体会音乐中所蕴涵的感情,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从而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教学重点:1.体会诗中的音乐描写。

2.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引领学生感知诗中音乐与人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教学设想:1.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2.让学生朗读体会,讨论理解;3.播放琵琶曲,渲染气氛,加深学生对琵琶音乐的理解;4.联系全篇深入挖掘诗人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的原由。

5.大胆地从音乐描写段落切入,并把音乐描写作为研读主体。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展示PPT)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打柴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共同演绎了高山流水的知音传奇;一千多年后的唐朝,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浔阳江畔,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浔阳城的白居易,在送别好友时,偶遇了一位身世凄苦的长安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共同写就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悠悠的江水、清冷的月光铭记了他们。

让我们走进《琵琶行》,与白居易一起聆听。

(板书课题、作者、音乐,竖写)一、导入: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引入。

(2分钟)二、初步感知:1.本堂课我们重点鉴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在此之前,先请同学们听一段琵琶曲。

(播放琵琶曲)你能用语言把这段音乐描绘给没有听过的人吗?(请学生们回答)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不可言传),可是诗人白居易就用文字将他所听到的琵琶音乐描述了出来,而且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到这段文字仍然如同亲耳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广为传播,吟诵不绝。

(PPT)让我们齐声朗读这段描写琵琶音乐的经典文字。

2.七嘴八舌:你比较喜欢这段音乐描写中的哪些句子?试与旁边的同学交流你读后的联想与感受。

二、初步感知:1.你能用语言把这段音乐描绘给没有听过的人吗?(听音乐1分钟,过渡1分钟)(朗读1分钟)2.你比较喜欢这段音乐描写中的哪些句子?(2分钟)三、赏析:1.与大家分享你们讨论后的收获。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琵琶行》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节奏、韵律、意象等,使学生掌握诗的艺术特色。

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中,提炼出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琵琶行》的诗意、诗境和诗韵,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难点: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琵琶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5.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结构和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5.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掌握《琵琶行》诗歌内容、情感理解、意境剖析等方面进行评价。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一个琵琶女在长安城流转演奏琵琶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2.2 教学重点(1)理解《琵琶行》的诗意和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诗歌的韵律和音乐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

3.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古代文化常识。

3.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琵琶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琵琶行》原文及其注释、译文。

5.2 课件制作与《琵琶行》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琵琶行》相关的背景资料、学术文章等,丰富教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唐代长安城,亲身感受琵琶女演奏琵琶的氛围。

6.2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琵琶行》的内涵。

6.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思考1:本诗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怎样写的?1、第一次描写琵琶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举例强化:……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第二次描写琵琶曲:诗人对琵琶曲进行正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文学史上的绝唱,请把你最喜爱的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内涵。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代音乐的美妙,体验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人文素养。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古典音乐与诗歌的关联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诗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琵琶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关联。

(2)简要介绍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美妙。

6. 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琵琶行》。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诗歌的魅力。

2、品味诗歌意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3、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诗人天涯沦落、愤愤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读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

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2、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3、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最新5篇《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鉴赏评价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鉴赏诗中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可以感知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2、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三、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七言古诗,篇幅较长。

《琵琶行》的教案5篇

《琵琶行》的教案5篇

《琵琶行》的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生自读课文,可以表达诗歌的根本内容。

2、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

3、可以利用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比照分析内容。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

2、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比照。

教学方法:自读、朗读、点拨、研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短小的抒情性诗歌作品,今日我们学习一首长篇叙事诗,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师板书:《琵琶行》白居易二、朗读小序请一位同学朗读序言。

目的是从序言中了解诗人创作作品的缘由。

三、分析内容1、创作《琵琶行》的由来。

诗人创作这首长诗的目的是什么?文中的小序里说“歌以赠之”,要赠送给琵琶女。

那为什么要赠送给她?这里有两个缘由,一个是自己从她那里听到了奇妙的音乐,这是久违的事情。

由于文中说“京都声”,这是喜爱听的京城流行的乐调;又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又说“举酒欲饮无管弦”,这些琵琶女都一一满意了她。

另一个缘由是琵琶女的身世与自己相像,流露出了同病相怜的心情。

诗中说“感斯人言,始觉有迁谪意”。

所以赠送她长句,一是为了表达感谢,二是为了劝慰彼此的心情。

这是诗人单方面的思绪,那琵琶女对诗人如何?对于诗人的心情流露,琵琶女内心有没有触动?有。

琵琶女的反响是“感我此言良久立”。

这里的“此言”指什么?诗中说“如听仙乐耳暂明”“为君翻作琵琶行”,概括地讲就是身世的认同和音乐的欣赏。

良久立之后琵琶女的反响,“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这样一来两个人欣慰的是他乡觅知音,还有知音之外心情的共鸣。

教师板书:知音共鸣而这种知音和共鸣,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同是天际沦落人。

教师板书:同是天际沦落人2、“沦落人”的叙说一是琵琶女的身世。

教师板书:琵琶女请一位同学读相关琵琶女的诗句,其他同学概括她的身世。

如:开头生活环境优裕,演奏技艺超群,容貌娇美,受人捧爱;后来年长色衰,嫁作商人,生活孤独。

既然我们说“沦落”,那身世前后确定会形成比照,都是前面好后面不好的没落,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能够鉴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3. 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琵琶行》2.2 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诗歌鉴赏1. 对比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5 诗歌创作1. 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

2. 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2. 学生诗歌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4.2 课后作业1. 完成《琵琶行》的鉴赏文章。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诗歌创作。

4.3 综合评价1.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2. 学生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1.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2. 相关诗词鉴赏书籍。

5.2 多媒体资源1. 与《琵琶行》相关的影像资料。

2. 音乐素材,如琵琶曲。

5.3 网络资源1. 相关诗词网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六、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层,分析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第一层:浔阳江边闻琵琶。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019年第二学期教案
教研组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章节名称
琵琶行并序
授课班级
14208、14420、14421、14422、14423
授课时间
本教案课时
4
上课时间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5周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五、初读课文。
1、字词正音:
铮(zhēng)悯然(mǐng)转徙(xǐ)浔阳(xún)瑟(sè)声声思(sì)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
二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三、关于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和《琵琶行》。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2、“恬然自安”:从字面上看是平静安适,其实不过是强自安慰的话,正是由于诗人始终不能忘怀降职外调的苦恼,所以当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触动诗人内心痛苦时,久经压抑的苦恼才又翻腾起来。
从这序文,我们正好可领悟贯穿全诗的思想感情的端倪。
3、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果不是具有对音乐较深的感受力,怎能写出这样传神的文字呢?
学生对这首诗歌已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
多媒体
主要学法与教法
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作者、文体;分析小序及课文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一、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4)题目是《琵琶行》,序言却在述说琵琶女的身世,这是否文不对题?
(借音乐诉怨愁)
六、分析小序:浔阳江边闻琵琶。
1、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铿锵脆亮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姿色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捻(niǎn)霓裳(nícháng)衣裳(cháng)红绡(xiāo)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整顿衣裳——(cháng)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被改任陪侍太子的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再次上书,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
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学情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