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 教案教学设计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刺客列传》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事件。
-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发展。
-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刺客列传》的主要故事情节。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
- 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刺客列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 学生阅读《刺客列传》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故事背景是怎样的?- 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事件有哪些?4.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梳理故事脉络。
5. 角色扮演-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体验人物心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故事情节。
2. 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
3. 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创作一个与《刺客列传》相关的小故事。
- 设计一个以《刺客列传》为主题的手抄报。
5. 展示交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角色扮演情况。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小故事和手抄报的创意和制作水平。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能够分析并评价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念;(3)能够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刺客列传》的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历史意识;(3)培养学生对正义、忠诚、勇敢等品质的认同和追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内容:(1)回顾《刺客列传》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分析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念;(3)探讨作品中表现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写作方法:(1)分析作品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2)通过实例,讲解并练习写作中的描写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理解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念;(2)分析作品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对刺客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的理解;(2)对作品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引入刺客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分析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观念;(2)分析作品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实例讲解和练习。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完成《刺客列传》的阅读理解作业;(2)根据写作方法的学习,进行写作练习。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省沭中,祝善娥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无疑是妇孺皆知的知名刺客(生齐读)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今天,让我们详细了解“荆轲刺秦”的故事吧!
板书:
刺客列传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黑板展示)
盖()聂曩()者殽()不称()嘿()而逃去处()士樊於()期
评价设计:
当然,本节课也不无遗憾,那就是学生对于文本的朗读似乎偏少,提问时只关注到了部分学生,后排角落的学生在课堂后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
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必当引以为鉴,并且多听老教师的课,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
②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③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3、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①徙于卫
②以术说卫元君
③盖聂怒而目之
④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⑤吾曩者目摄之!”
⑥争道
⑦荆轲嘿而逃去
⑧荆轲虽游于酒人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⑨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⑩燕之处士田光先生
4、思考:
这几节文字交代了与荆轲有关的哪些事件?
明确:
①以术说卫元君,不用。
②榆次:论剑而去
③邯郸:争道而逃
那么:
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斥,都忍让、不计较,对刻画荆轲的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
明确:
与下文写荆轲的不畏强暴,勇敢侠义行为形成强烈对比。说明荆轲具有知柔知刚的个性和含羞忍耻的精神。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读课文1~5段,把握重点字词读音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d《刺客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鉴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2.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三、教学难点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
五、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课文的脉络、解决了课文重要的文言现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刺客列传》。
(展示学习目标:1.鉴赏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2.正确评价荆轲秦王的行为)先交流一下预习情况。
(投影课前预习题: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要求先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再结合文本谈依据,力求全面。
)(几位学生分析荆轲人物形象。
)(教师板书:荆轲:勇、智、义、信。
然后投影解读)勇:好击剑,顾笑武阳,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智:私会樊於期,顾笑武阳。
义:为燕国百姓,为报太子之恩。
信:一诺千金,虽遭误会而不辞。
荆轲是一位刚毅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一诺千金、视死如归的侠客。
(投影提醒:分析人物形象注意:概括、全面、有据。
)(二)文本研读1.人们评价《史记》刻画人物的艺术“摹形传神,千载如生”,本文作者刻画主要人物荆轲的方法有哪些?请作具体说明。
(教师投影问题,学生略作思考)(学生回答,老师提醒思考的角度。
)(教师板书:正面: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侧面:对比衬托、环境渲染这些描写最集中体现在哪两段?集体回答。
(学生回答:第13段、14段)一学生把第13段朗读一遍。
(学生读后,老师带领学生鉴赏。
)2.这段文字言简意丰,读来荡气回肠。
(1) 描写荆轲的文字有哪些?起什么作用?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抒发荆轲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慷慨情怀。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刺客列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翻译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刺客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刺客的侠义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正义观和责任感。
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分析刺客形象及其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刺客行为的动机和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对刺客精神进行现代意义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刺客形象和精神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能力。
4、比较法将《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刺客形象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刺客的影视片段,如《荆轲刺秦王》,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刺客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与作品介绍简单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创作背景,重点介绍《刺客列传》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价值。
(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强调重点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四)文意疏通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疑难字词。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五)分析刺客形象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刺客的语句,分析其言行举止,概括刺客的形象特点。
2、组织学生讨论:刺客的行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他们的动机是什么?3、引导学生思考:刺客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价值?(六)比较阅读1、展示其他文学作品中刺客的形象,如《三国演义》中的貂蝉,让学生比较它们与《刺客列传》中刺客形象的异同。
大学刺客列传优秀教案
课程类型:文学阅读与鉴赏教学对象:大学本科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大学刺客列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刺客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4. 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大学刺客列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 刺客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1. 对刺客文化深层次内涵的理解。
2.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刺客行为的合理性与道德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大学刺客列传》全文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阅读《大学刺客列传》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刺客吗?在中国古代,刺客文化有着怎样的地位?2. 引导学生思考刺客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二、阅读与讨论1. 学生自读《大学刺客列传》,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些刺客的故事?他们的行为有何特点?3.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分享阅读感受。
4. 教师总结:文章主要讲述了古代刺客的故事,他们的行为表现出忠、孝、节、义等品质。
三、分析探讨1. 教师提问: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刺客行为的合理性与道德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刺客行为的原因、动机和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道德等多个角度思考刺客行为。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大学刺客列传》,我们了解了古代刺客文化,认识到刺客行为背后的历史、文化、道德等因素。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刺客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大学刺客列传》的读书笔记,总结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2. 收集有关古代刺客文化的资料,进行小组研究,撰写一篇关于刺客文化的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大学刺客列传》,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刺客文化,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刺客列传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自读积累,夯实文言基础。
2、精彩赏读,学习人物刻画方法。
3、分析评价,培养自主解读意识。
重点难点:1、学习司马迁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以及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教学方法:在自读、选择性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讨论或辩论。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自读积累,夯实文言基础。
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多媒体放映图片,以骆宾王的诗歌导入新课: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二、整体感知课文1、交流课前预习成果,了解背景和课文特点。
2、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要求:①依据作者记叙事件的顺序,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②划出疑难词句,力求自行解决,遗留问题小组讨论。
问题解决方案:1、投影,正音正字:暴虎冯河暴戾恣睢骨髓自刎揕其匈变徵戮没泾渭分明濡缕矐偏袒扼捥匕首惶急被八创箕踞偻行2、讨论疑难词句(小组讨论的遗留问题)。
教师补充点拨:第1节:①先:先人,祖先。
②徙:迁移。
第2节:①说:劝说,说服。
②徙卫元君支属于野王:迁移野王不只是支属,卫元君也在内。
支属,旁支亲属。
第3节:①目:瞪眼逼视。
②摄:通“慑”。
威慑,震慑。
•一说降服。
第5节:①筑:古代弦乐器,像琴,属于打击乐。
②沉深:深沉稳重。
第6节:①会:适逢,正赶上。
质:人质。
②稍:逐渐,一点一点地。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地逐渐侵吞。
③见陵:被欺凌。
见,被。
陵:侵犯,欺侮第7节:①舍:使……住下来。
②寒心:提心吊胆。
③旷日弥久:时间长久。
④后交:新交,晚交。
⑤勇沉:勇敢沉着,勇气潜于内心。
第8节:①驽马:劣等马。
②明:表明,显示。
第9节:①不肖:不成材,没出息。
此谦词。
②臣:使……臣服,称臣。
③让:推辞。
大学刺客列传教案
## 教学目标1. 理解《刺客列传》中五位刺客的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
2. 掌握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
3. 通过对刺客行为的辩证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 教学重点1. 五位刺客的故事梗概及人物性格特点。
2.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3. 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
##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司马迁对刺客人物的刻画,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辩证分析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刺客列传》的背景、人物、故事梗概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刺客行为进行辩证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刺客列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1. 介绍《史记》及《刺客列传》的作者司马迁。
2. 概述《刺客列传》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 二、课文讲解1. 讲解五位刺客的故事梗概,包括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2. 分析每位刺客的人物性格特点,如曹沫的机智、专诸的忠诚、豫让的坚忍、聂政的英勇、荆轲的悲壮。
####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刺客行为的动机和意义。
2. 分析刺客行为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刺客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梗概。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刺客列传》。
### 第二课时#### 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引导学生回顾刺客行为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 二、课文讲解1. 深入讲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分析荆轲的人物性格和刺秦王的原因。
2. 分析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
####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成败原因。
苏教版选修《刺客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刺客列传》教案第一篇:苏教版选修《刺客列传》教案教学目的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4 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
教学设想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因此,本文可以看作人物传记。
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教学方法,在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复习关于《战国策》的知识: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初中语文第六册的基本课丈《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自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丈学价值。
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2.补充介绍: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3篇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精选3篇(一)教材: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时:5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刺客列传》的基本内容、作者以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
3. 学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刺客列传》的作者及作品特点。
2. 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三、教学难点:1.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介绍《刺客列传》的作者龙应台,并简要介绍其作品特点。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一章《独孤九剑》,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二课时:1. 复习第一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二章《武当派刺客》,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三课时:1. 复习第二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三章《射雕大侠杨康》,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四课时:1. 复习第三章的内容,讨论小说中刺客的形象和冲突。
2. 学生分组阅读第四章《锦衣卫刺客》,并讨论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第五课时:1. 复习第四章的内容,总结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2. 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或情节进行写作,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准备讲义,介绍《刺客列传》的作者和作品特点。
2. 学生需要阅读《刺客列传》的电子版或纸质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情节发展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中,学生对一个人物或情节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阅读《刺客列传》的其他章节。
2. 学生可以拓展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魏公子列传》一.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魏公子列传》,使学生能够:1. 理解魏公子列传的情节和背景;2.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态度;3. 学习魏公子的个人品质和处事原则;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能够分析并欣赏《刺客列传》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3)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2)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刺客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四位刺客:荆轲、聂政、专诸、杵臼的故事。
文章以人物为线索,展示了他们的忠诚、勇敢、智慧和牺牲精神。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2)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3)领悟课文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史记》和司马迁,引发学生对《刺客列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刺客的形象特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刺客的行为动机,思考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课后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课文所传达价值观的认同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史记·刺客列传》;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论文、评论等;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刺客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史记》选读——《刺客列传》教案一等奖(苏教版选修)
总结与作业: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 业,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字词及句式特点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特 点进行解析和练习
重点字词: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析和练习,包括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
句式特点:对课文中的句式特点进行解析和练习,包括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
写作: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刺客列传》的内容和主题 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手段:PPT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PPT演示:通过PPT展示《刺客列传》的背景、人物、情节等关键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文字,以便观者准确地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关于刺客或相关历史事件的问题,引发学生 的兴趣和思考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背景介绍导入:简要介绍《史记》及《刺客列传》的背景和意义, 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朗读、写作等
讲解:教师对《刺客列传》的背景、内容、特点等进行详细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刺客列传》中的主题、人物 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刺客列传》的语言风格和韵律,加 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大学语文教案刺客列传
教学目标:1. 理解《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背景、过程及意义。
2. 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探讨其精神品质。
3.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技巧。
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注,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内容。
2. 荆轲的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1. 对荆轲精神品质的深入理解。
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技巧。
教学准备:1. 《史记·刺客列传》原文。
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学生预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史记》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
二、课文讲解1.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背景:- 秦国强大,燕国弱小,燕丹求助于荆轲刺杀秦王。
- 荆轲接受任务,准备行刺。
2. 荆轲刺秦王的过程:- 荆轲与秦王的相遇。
- 荆轲的刺杀行动。
- 刺杀失败,荆轲英勇就义。
3. 荆轲的人物形象分析:- 志士仁人,扶弱拯危。
- 不畏强暴,勇往直前。
- 置生死于度外,慷慨赴死。
三、课堂讨论1. 荆轲的行为是否值得赞扬?2. 荆轲刺秦王的意义是什么?3. 如何评价荆轲的人物形象?四、总结1. 总结《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 强调荆轲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关注,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2. 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荆轲的人物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荆轲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刺客列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刺客们的行为和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刺客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刺客列传》节选部分。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文本内容,分析刺客的形象和思想。
3. 教学难点:理解刺客行为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刺客列传》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刺客精神的起源。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分析刺客的形象和思想。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刺客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刺客行为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刺客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刺客精神。
3. 采用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丰富学习视角。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思考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价值观认同: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过程中,对刺客精神的认同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刺客列传》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刺客列传》的背景资料、刺客精神的分析文章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注意理解重点字词和句子。
3. 课堂讲解:对文本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分析刺客的形象和思想。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能够分析并评价刺客们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3)能够运用文本内容进行拓展思考,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刺客形象的意义;(3)学会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与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刺客们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把握《刺客列传》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分析刺客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3)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1)对刺客形象深刻的理解和评价;(2)对文本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的认同和领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文本学习中;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文本;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刺客们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刺客列传》的背景及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刺客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刺客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刺客形象的特点及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结合个人思考,对刺客形象进行评价;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刺客文化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刺客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刺客列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知刺客精神。
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探究刺客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刺客精神,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刺客精神的内涵,把握文言文的句式和词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刺客吗?谁能告诉我刺客是什么?二、文本阅读1.让学生自由阅读《刺客列传》,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讲解《刺客列传》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如荆轲、专诸、聂政等。
3.探讨刺客精神的内涵,如忠诚、勇敢、正义、无畏等。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刺客精神的现实意义。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刺客精神的内涵。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现代社会还需要刺客精神吗?为什么?二、文言文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刺客列传》中的文言文部分。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词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文言文翻译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第三课时一、复习回顾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文言文阅读技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刺客列传》中的刺客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刺客精神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2.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刺客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提醒学生要勇于追求正义,传承和发扬刺客精神。
第四课时一、复习回顾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刺客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2)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能够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3)培养学生对正义和勇气的认同和追求,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刺客列传》中的相关章节。
2. 教学重点: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3.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把握,以及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刺客的历史背景和定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章节,回答问题,理解并把握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
3. 人物分析: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表达技巧:学生探究学习,分析并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主要人物、事件和情节的理解程度。
3. 人物分析:通过学生的评价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把握能力。
4. 表达技巧: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运用能力。
5. 讨论与写作: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刺客列传》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鉴赏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
4. 学习材料:学生写作纸张、讨论卡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客列传教案教学设计刺客列传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5、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第一课时一自主阅读导引《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
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背景介绍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
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
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
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
”(《战国策燕策三》)。
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
战国末期燕秦两国的斗争形势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
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
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
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
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
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三文言现象梳理(学案)1、一词多义: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
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乃造焉。
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
跪:两膝着地。
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及,到。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
谢:谢罪。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穷:尽。
见:同“现”。
2、古字通假1.说-悦2.陵-凌3.淬-焠4.以-已5.反-返6.决-诀7.振-震8.奉-捧9.见-现10.还-环11.陈-阵12.卒-猝3、古今异义1.微2.谒3.购4.诚5.穷6.遇7.祖8.币9.遗(wèi)10.假借11.发12.兵13.提(dǐ)4、一词多义1.兵2.私3.穷4.为5.发6.就7.引8.见9.意10.使11.还12.陈13.顾14.提5、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意动用法4.使动用法 6、句式变换1.定语后置2.状语后置3.状语后置4.被动句5.省略句第二课时一、文章内容分析1请生讲述文章大致内容2文章段落层次分析(教师分层,生概括段意)3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荆轲形象问题。
通过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歌的场面,行刺时的短兵相接的惊心动魄的情景,不仅富有戏剧效果,而且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作者是怀着敬慕的感情,塑造了荆轲豪爽不羁,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这一人物形象的。
通过“行刺”这一特殊事件,也揭示了燕、秦誓不两立的尖锐矛盾。
对于秦统一中国的是非功过问题,西汉时贾谊《过秦论》以及三国时诸葛亮《答法正书》有着详细的论述。
我们对此不必再纠缠它。
但还有人指责荆轲是亡命之徒,这是对荆轲的错误理解。
至于“四人帮”之流说荆轲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那是站在法家立场上,别有用心的阴险邪说。
今天我们已洞悉其奸。
历来歌颂荆轲这一人物不乏其人。
除司马迁外,例如东晋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就写有《咏荆轲》一诗,对荆轲敢于和秦王政拼搏,就作了大胆的肯定。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要回避历史的真实。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
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
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
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
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
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4其他人物形象秦王,贪婪,专横,凶暴,但又外强中干。
秦是崇尚暴力的国家,长平之战,坑赵降卒四十万人。
秦王在东方诸国人民的眼中是一个极大的暴君。
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捉拿樊於期。
何等刻毒。
一旦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地图,立即“大喜”,多么贪婪。
当荆轲逐时,秦王狼狈不堪,威严扫地。
斩了荆轲,还“目眩良久”。
太子丹,不以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而坐待灭亡,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
孤注一掷,诚不得已也。
但急于求成,“始速祸焉”。
欲速则不达。
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
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
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
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
不失为一个反抗强暴的英雄。
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
易水送别时,他只是“击筑”。
从他击筑的情调,可以看出他是相当激奋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五年后,前222年,燕国为秦所灭。
秦兼併天下之后,下令捉拿太子丹和荆轲的客人。
高渐离逃到宋子(今河北赵县东北)给人家做傭工。
一天听到堂上客人击筑,他在旁批评,主人命他击筑,才露出本相。
秦始皇知道后,命人用马粪燻瞎他的眼睛,教他击筑给秦始皇听。
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秦始皇,替燕国报仇,没有打中,被杀。
这都反映了六国人民反抗强暴的要求。
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
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形格。
如: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一句话,太子丹仁慈之心可见。
荆轲与樊於期的一席对话,荆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谋,大智大勇;樊於期,痛于骨髓,切齿拊心,复仇之心,溢于言表。
樊於期的“仰天太息流涕”的神态,“偏袒扼腕”,“自刎”的动作,使他的语言形象化了。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似乎“万事俱备”了,但荆轲迟迟不动,不动也是一种行为。
太子迟之,荆轲叱之,但均未名其妙处。
直到“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方才省悟到荆轲为何“留待”。
这就是通过行为来表现荆轲的性格。
荆轲易水一曲,名垂千古。
人物的神态、表情,慷慨悲壮。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色变振恐”的神色,写出武阳的年幼胆怯;“群臣怪之”的神态,说明荆轲一行行迹可疑。
荆轲一“顾”,一“笑”,一“谢”,竟然化险为夷。
秦王“还柱而走”的狼狈,以剑击轲的残酷,以行动说明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的暴君。
荆轲被断左股,虽然,仍“引其匕首提秦王”;身“被八创”,“知事不就”,还“倚柱而笑,箕踞以骂”,通过荆轲的行动、语言,塑造出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秦强燕弱,矛盾尖锐,斗争复杂。
作者把人物放在这一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自身的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第三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二拓展延伸荆荆轲刺秦王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吗?荆轲千百年来,被受压迫的人们敬仰的原因是什么?在于他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去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
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
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三补充介绍:对荆轲刺秦王的不同评价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
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
”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肯定荆轲的人更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
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
当年唐雎当廷怒斥秦王时曾经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战国策魏策》)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纯属“士为知己者死”,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大事”。
四解决课后习题第四课时课外练习讲解阅读文章,解决问题:郅都者,扬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