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工作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
风险评估工作手册
Code for Risk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Works in
Urban Rail Transit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风险评估的意义
4. 风险评估的方法
5. 风险评估的目的
6. 基本规定
6.1风险管理
6,2风险界定
6.3风险辨识
6.4风险分析方法
6.5风险控制
7. 工程风险等级标准
7.1一般规定
7.2风险发生可能性与损失等级
7.3风险等级标准
8. 施工风险评估
8.1一般规定
8.2施工准备阶段风险评估
8.3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9. 施工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10. 应急预案
11. 风险管理文件编制
附录
1总则
1.0.1 工程建设的风险评估工作是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公司承担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和施工风险评估工作,统一与规范工程风险管理的实施技术与风险评估工作执行标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改建与扩建的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

1.0.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评估必须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

1.0.4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应实施全过程的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和各阶段的风险评估工作。

1.0.5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风险Risk
不利事件或可能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其损失的组合。

2.0.2 事故Hazard
工程建设中,可造成人员伤亡、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工期延误和社会影响等损失的不利事件和灾害的统称。

2.0.3 风险因素Risk Factors
导致风险发生的各种主客观的有害因素、危险事件或人员错误行为的统称。

2.0.4 风险损失Risk Loss
工程建设过程中任何潜在的或外在的不利影响、破坏或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等。

2.0.5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对工程建设风险进行风险界定、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2.0.6 风险界定Risk Delineation
分析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目标及对象,划分风险评估单元。

2.0.7 风险辨识Risk Identification
调查识别工程建设中潜在的风险类型、发生地点、时间及原因,并进行筛选、分类。

2.0.8 风险估计Risk Estimation
对辨识的工程建设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及其损失进行估算。

2.0.9 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
对工程建设风险进行等级评定、风险排序与风险决策。

2.0.10 风险控制Risk Control
制定风险处置措施及应急预案,实施风险监测、跟踪与记录。

风险处置措施包括风险消除、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方式。

2.0.11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
包括风险界定、风险辨识和风险估计,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分析风险。

2.0.12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对风险危害性及其处置措施进行决策。

2.0.13 风险接受准则Risk Acceptance Criteria
对风险进行分析与决策,判断风险是否可接受的等级标准。

2.0.14 风险记录Risk Register
对已辨识的风险进行记录跟踪管理,记录内容包括风险名称、风险等级、风险处置措施及控制效果等。

2.0.15 人员伤亡Loss of Life and Personal Injury
工程建设风险发生后导致各类人员产生的健康危害、身体伤害及死亡等。

2.0.16 环境影响Harm to Surroundings
工程建设风险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周边区域场地及邻近建(构)筑物的破坏。

2.0.17 经济损失Economic Loss
工程建设风险引起工程发生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费用的统称。

2.0.18 工期延误Project Delay
工程建设风险导致建设时间未按照计划规定日期完成,引起建设工期的延长及不合理的工期提前。

2.0.19 社会影响Harm to Society
工程建设风险引起的非正常安全转移安置、社会负面影响或不稳定及政府公信力的丧失等。

2.0.20 第三方Third Party
不直接参与工程建设,但受到工程建设活动影响的周边区域环境或社会群体中的其他机构或人员等。

3 风险评估的意义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国家重点、大型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工程前期做好施工风险的充分识别和科学论证,有效规避或控制工程建设风险,确保工程施工安全。

3.0.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阶段均宜开展工程风险评估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具有工程规模大,投资高,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

从工程类型上看,地铁绝大部分属于地下工程范围。

由于城市的地下情况比较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基坑施工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和工程界高度关注的重点。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施工安全,进行基坑及隧道工程施工各阶段安全风险评估就具有重要意义。

3.0.2 工程施工风险评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监测监控工作的基础。

风险评估工作人员要认真研读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详细解读设计要求与结构形式;认真查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分析地质条件,了解基坑及隧道将遇到的地质情况和土层分布情况。

还要根据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认识到诸如地震、软土、强降水、泥石流、不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并且针对上述灾害设置防灾减灾预案。

通过对这些基础资料的研究,编制好风险评估报告。

4 风险评估的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评估工作,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1.1 风险评估的基本工作方法:对工程基坑、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判别,根据基坑的工程地质特点和周边建筑物情况对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WBS方法对基坑的工作结构进行分解,采用故障树法对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应用综合集成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4.1.2 风险评估工作前期,应当开展如下工作:
1 分析各类资料;
2 进行现场踏勘,了解项目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周边环境条件;
3 与勘察设计单位充分沟通,了解勘察设计意图;
4.对建设单位和各施工单位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4.1.3编制风险评估方案:
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前,应编制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或方案。

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评估目的与依据、评估时间、评估对象与范围、评估手段与方法、风险分级原则、评估流程、评估成果形式、技术力量配备与质量控制要求等。

风险评估方案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会同勘察、设计等单位组织专家进行审查。

按照《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确定的工作程序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4.2.1风险评估工作具体实施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1)单项工程风险评估工作:
单项工程风险评估工作由各施工单位编制。

各施工单位参与编制风险评估可以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作充分认识,并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控和防范措施,达到保障安全施工的目的。

单项工程施工风险评估报告均由各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编制完成,总工程师进行审核,经项目经理批准后交监理部门审批,最终提交建设单位管理部门。

为了做好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工作,使得风险评估报告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格式
和技术要求。

一般都需要进行一项培训工作。

具体是:由安全风险咨询单位的有关人员编制培训教材,开办培训讲座,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具体指导,协助施工单位完成单体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

(2)整体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

在完成施工单位的风险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由风险咨询单位负责编制整条地铁线路或整体工程的风险评估报告。

4.2.2 风险评估工作分为二个阶段:
(1)静态风险评估:静态风险评估是指:工程前期的各阶段和施工准备阶段的风险评估工作。

(本文是指施工准备阶段的风险评估工作)
静态风险评估工作方法:
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培训、一对一指导、疑难解答以及提供相关资料模板等方式指导各施工单位编制所属车站和区间的风险评估报告或风险评估手册。

具体实施如下:
(1)通过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部门交流,可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联络及工作程序,制定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2)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指导各参建单位掌握编制方法。

(3)解答各标段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对各标段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和修改。

静态风险评估应完成以下工作:
(1)收集和整理国家风险管理相关规范规程,国内已建类似轨道交通工程的风险评估报告、工程相关资料(如:勘察资料、设计文件、管线资料、建(构)筑物资料、气象水文资料、施工方案等);到工程现场进行风险踏勘调研,并同参建单位进行相关交流。

(2)根据以上收集整理成果制定风险评估实施大纲。

(3)通过与建设单位相关部门交流,确定风险评估方法和制定分级标准。

(4)根据工程进度、结构类型、施工工序等进行风险源辨识和风险单元划分(5)运用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各风险的风险系数,由风险系数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各风险的预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6)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讨论与评审,最后进行成果递交。

(2)动态风险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必须实施动态风险管理。

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和风险记录,实现施工风险动态跟踪与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所作的静态风险评估,进入施工阶段便转入为动态风险管理。

动态风险评估为动态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条件,把静态风险评估成果中的风险源罗列并嵌入到安全监控平台系统中,并根据安全监控监测需要对其实施动态风险管理。

动态风险管理的工作方法:
(1)通过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整合各参建方技术资源,形成覆盖整个地铁工程的安全管理和监控系统。

(2)通过建立安全监控平台系统,对工程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每天对当日工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3)通过对重要风险源的监控监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实施更新风险源清单。

(4)通过监控系统及现场巡视检查对重点风险源进行跟踪监控,检查防范措施的执行效果,及时排除工程风险和隐患。

动态风险管理应完成的工作:
(1)监控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
(2)现场巡视检查
(3)每日安全评估
(4)每周、每月工程安全评估报告
(5)更新风险源
(6)风险预警、报警
(7)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
4.2.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的动态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阶段全过程。

5风险评估的目的
5.1.1 通过对工程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在分析工程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针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导致的风险事件,并编制风险清单;运用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各风险的风险系数,由风险系数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制定各风险的预控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做到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风险,减少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降低因风险事故造成的对工程和环境的损失,进而达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效益和环境等各项目标。

5.1.2 工程风险评估应遵循下图所示工作流程
图5.1.2 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6 基本规定
6.1风险管理
6.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应保障人员安全,减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将建设风险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破坏和损失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的水平。

6.1.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宜根据风险损失进行分类,风险类型应包括:
1 人员伤亡风险
2 环境影响风险
3 经济损失风险
4 工期延误风险
5 社会影响风险
6.1.3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程序应符合图6.1.3的规定。

图6.1.3 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程序
6.1.4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和实施,并以合同约定建设各方的风险管理责任。

6.1.5建设单位在编制概算时,应确定建设风险管理的专项费用,做到风险处置措施费专款专用。

6.1.6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内容与实施过程,工程建设风险评估可分为:
1 规划阶段风险评估
2 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
3 勘察与设计风险评估
4 招投标与合同风险评估
5 施工风险评估
根据公司的业务范围,一般以施工风险评估为主。

6.1.7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涉及到业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建设各方,应加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实施中的风险沟通与交流,实行风险登记与检查制度,编制风险管理文件。

6.1.8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各阶段编制完成的风险管理文件,应作为后续阶段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依据。

6.2风险界定
6.2.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界定风险管理对象与目标,划分工程建设风险评估单元,制定本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

6.2.2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应与工程建设总体目标、项目特点及经济技术水平相匹配。

2 应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各方的技术优势、调动其积极性。

3 风险管理责任分担应坚持责、权、利协调一致,权责明确。

6.2.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不同的实施内容,应遵循“分类型、分阶段、分目标”的基本原则划分风险评估单元。

6.2.4 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应按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其损失进行划分。

6.3风险辨识
6.3.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辨识前,应具备下列基础资料:
1 工程周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区域环境等资料。

2 已建线路的相关工程建设风险或事故资料,类似工程建设风险资料。

3 工程规划、可行性分析、设计、施工与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

4 工程周边建(构)筑物(含地下管线、道路、民防设施等)等相关资料。

5 工程邻近既有轨道交通及其他地下工程等资料。

6 可能存在业务联系或影响的相关部门与第三方等信息。

7 其它相关资料。

6.3.2风险辨识可包括风险分类、确定参与者、收集相关资料、风险识别、风险筛选和编制风险辨识报告等6个步骤。

6.3.3风险辨识中可选用检查表法、专家调查法、工程类比、事故树和归纳等定性方法。

其中风险辨识表可参考附录A。

6.3.4风险辨识完成后应编制风险辨识报告,说明风险辨识采用的方法、辨识范围、参与人员及风险清单。

其中风险清单可参照附录B。

6.3.5对于不同地区的工程施工情况进行风险识别工作,应当针对工程地质、工程周边环境、工程技术方案等因素进行风险识别。

(1)工程地质风险识别应重点从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地下水、勘察资料深度及可靠性、对工程施工的不利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识别应重点从周边环境的类型、重要程度、复杂性及安全现状、周边环境与新建工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3)工程技术方案风险识别应根据拟采用的施工工法,从工程的规模、平面位置与尺寸、断面尺寸、埋设深度、围(支)护结构、地下水控制、土方开挖方式、岩土加固、特殊工程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

6.3.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有:
(1)环境风险事件:建(构)筑物变形过大、开裂、倒塌,地下管线破坏,市政道路或桥梁变形过大、开裂、限制或禁止通行、坍塌,地面过大隆沉、塌陷、列车限速或停运、地表水灌入基坑或隧道等。

(2)明挖法风险事件: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倾斜、断裂、滑移、倒塌,支撑体系变形、掉落,基坑周边土体渗水、流砂、开裂、滑移、坍塌,管涌、突涌、基底隆起等。

(3)矿山法风险事件:开挖面突水、涌砂、坍塌,冒顶,围岩松动、侧壁失稳,洞底隆起等。

(4)盾构法风险事件:掘进困难、盾构机姿态失控、出土量过大、喷水涌砂、围岩空洞等。

6.4风险分析方法
6.4.1风险分析方法根据工程特点、评估要求和工程建设风险类型,可按本规范附录C选取。

风险分析方法宜包括以下三类:
1 定性分析方法
2 定量分析方法
3 综合分析方法
6.4.2工程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宜采用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并辅以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6.4.3工程勘察与设计风险评估宜采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并辅以综合风险分析方法。

6.4.4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宜采用综合风险分析方法。

6.4.5 风险估计应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合理、简洁和可操作的风险估计模型,采用适当的估计方法,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损失。

6.4.6 风险估计可采用专家评议、专家调查、工程类比、事故树、概率统计、风险矩阵、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敏感性分析等方法。

6.4.7 对工程基坑、隧道施工存在的风险进行判别,根据各基坑的工程地质特点和周边建筑物情况对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WBS方法对基坑的工作结构进行分解,采用故障树法对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应用综合集成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6.4.8 由专家打分法确定风险事件的P(风险发生的概率)、C(风险发生产生的
破坏程度)值,两者的乘积为其风险指数i R ,层次分析法(具体计算步骤见附录)可得到风险事件的权重i ω。

在此基础之上,对各个风险进行集成,得到总体的风险指数R 。

计算方法如下:
1
n
i
i i R R ω
==
⋅∑
这种方法下所得的P 、C 值以及权重主要来自各个施工单位的经验积累及对工程的了解程度,建设单位和咨询单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

6.5风险控制
6.5.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控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保护环境、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经济、可行、主动的处置措施减少或降低风险。

6.5.2 工程建设风险控制方案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建设各方共同参加,按照风险处置对策编制风险控制方案。

6.5.3 可采用工程保险转移建设风险,但不应将工程保险作为唯一减轻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

6.5.4 为了实现与应急预案体系的衔接,应参照以上评估步骤单独对应急预案中的风险类型进行风险评估,以评定应急预案中各种风险的等级。

7 工程风险等级标准
7.1一般规定
7.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根据工程建设阶段、规模、重要性程度及建设风险管理目标等制定风险等级标准。

7.1.2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宜以长度在10km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单条线路为基本建设单位制定。

7.2风险发生可能性与损失等级
7.2.1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宜采用概率或频率表示,并应符合表7.2.1的规定。

表7.2.1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
7.2.2风险损失等级标准宜按损失的严重性程度划分五级,并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表7.2.2风险损失等级标准
7.2.3工程建设人员和第三方伤亡等级标准宜按风险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类型与数量划分为五级,并宜符合表7.2.3的规定。

表7.2.3工程建设人员和第三方伤亡等级标准
7.2.4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等级标准宜按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划分为五级,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导致周边区域环境影响的等级标准,宜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 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2
) 造成周围建(构)筑物影响的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宜符合表7.2.5的规定。

7.2.5 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宜按建设风险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费用划分为五级,工程本身和第三方的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宜符合表7.2.5的规定。

表7.2.5 工程本身和第三方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7.2.6 针对不同的工程类型、规模和工期,根据关键工期延误量,工期延误等级
标准可采用两种不同单位进行分级,短期工程(建设工期两年以内,含两年)采用天表示,长期工程(建设工期两年以上)采用月表示。

工程延误等级标准宜符合表7.2.6的规定。

表7.2.6 工期延误等级标准
7.2.7社会影响等级标准宜按建设风险影响严重性程度和转移安置人员数量划分五级,并宜符合表7.2.7的规定。

表7.2.7 社会影响等级标准
7.3风险等级标准
7.3.1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标准宜分为四级,并宜符合表7.3.1的规定。

表7.3.1 风险等级标准
工程风险分级应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对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等级进行判断,根据工程风险等级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并编制风险分级清单。

7.3.2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应采用不同的风险处置原则和控制方案,各等级风险的接受准则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表7.3.2风险接受准则
不同等级的工程风险应当按照风险接受准则,结合工程实际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应当包括设计方案调整优化、工程监测实施、施工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理策略等内容。

8 施工风险管理
8.1一般规定
8.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应完成以下工作:
1建设各方施工风险分析及职责划分。

2制定现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实施制度。

3编制关键节点工程建设风险管理专项文件。

4编制突发事件或事故应急预案。

8.1.2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风险控制预案,建立预、报警机制,健全重大风险事故呈报制度。

8.1.3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实施的主要阶段宜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车辆及机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试运行和竣工验收。

8.2施工准备阶段风险评估
8.2.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准备阶段风险管理应以建设项目目标、工程任务及场地条件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分解,根据项目施工组织方案和周边环境等条件,编制施工准备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8.2.2施工准备阶段风险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
1制定风险评估工作计划。

2编制施工风险评估报告。

3 根据施工风险评估报告的风险分析结果,制定风险处置措施。

4 必要时针对重大风险进行施工专项风险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

8.2.3施工准备阶段主要风险因素宜包括:
1 自然灾害
2 不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不明障碍物
3 工程结构变形、沉降和位移、工程施工偏差
4 周边环境影响因素
5现场施工场地条件限制
6 其他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