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课堂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文言文 归纳PPT共73页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文言文 归纳PPT共73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文言文 归纳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 优质课件

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 优质课件

像对待奴隶一样
三、古今异义
1、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1、头颅
2、吴之民方痛心焉
2、痛恨
3、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3、脸色
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4、非同寻常 5、心腹,亲信
5、为魏之私人毛一璐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被动句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
死焉者也。
2、被动句
2、公之逮所由使也
3、被动句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
悲哉
头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抒发
开仓赈民
于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被 向 在 对于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去今之墓而葬焉 修墓,筑墓
2、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名词作动词, 用盒子装
3、人皆得以隶使之 3、名词作状语,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越国以鄙远
驻军 2、意动用法, 把……当作边邑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3、使动用法,
使……成为疆界
四、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外交使节
五、特殊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句
间以诗记所遭 间或,有时
二、虚词 以
1、凭借……的身份 2、动词,带领 3、因为
1、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2、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3、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4、挟匕首以备不测 4、表目的,来 5、间以诗记所遭 5、用
三、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没有依靠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课堂ppt课件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梳理课堂ppt课件

(13)小学而大遗
今义: 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义: 指小的方面学习
(14)吾从而师之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 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
(15)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指不一定
(16)年十七,好古文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古义:指先秦两汉的散文
(17)明年秋 今义:指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去死肌,杀三虫
(除掉,去掉)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放弃,舍弃)
汝可去应之
(前去,到…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9)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
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
8
策之不以其道
(途径,方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5)涂有饿莩
(“涂”通“途”)
(6)虽有槁暴
(“有”通“又”)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8)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9)约从离衡
(“衡”通“横”)
(10)合从缔交
(“从”通“纵”)
(11)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13)或师焉,或不焉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介词,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介词,按)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11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课件PPT
(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 豚狗彘”)
四、词类活用
• (一)名词的活用 • 1.名词作动词 • ①填然鼓之 •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
非活用,用本意) • ②树之以桑 • (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 ④王无罪岁 • (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 ⑤然而不王者 • (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
1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 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我们也 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 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靠 得太近。”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 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 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
是……啊) •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 3.“是何异于……” (这跟……有什么不同呢)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
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1
目标
体。) ⑨王无罪岁 (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
1.数 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名词,数目、数量)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数词,几、若干)
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名词,命运)
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⑤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归纳》课件 (6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归纳》课件 (65张PPT)
《劝学》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 地的雄心。 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
③表转折关系,却,连词
7.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 从;比,介词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对,对于,介词
(3)寡人之于国也: (3)对于,介词
(4)则移其民于河东: (4)到,介词
7.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过秦论》
1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之地,可靠的官员、精锐 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过往行人。
《过秦论》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师说》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判断句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给予归类 ⑤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状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ppt 人教课标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三)ppt 人教课标版

五、指出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译文: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强劲的筋骨。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句) 译文: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深。 (1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译文: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 它(变成)这样。 (1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 一个戌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的七庙,身身都死在人家手里, 译文: 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12)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 译文: 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 LOGO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7)宽厚而爱人 指夫妻双方中的一方 古义: 指爱护人民 今义: (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指崤山以东 今义: 古义: 山东省 (9)流血漂橹 指盾牌 指划船的工具 今义: 古义: (10)分裂山河 指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事物分开 今义: 古义: 指划分 (11)古之学者必有师 指求学的人 今义: 古义: 指学识渊博的人 (12)今之众人 指一般人 指大家 今义: 古义:

LOGO
五、指出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状语后置句)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如果大王您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你的民众比邻国 多了。 (2)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后置句) 译文: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译文: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判断句) (4)非我也,岁也 译文: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 译文: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译文: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 LOGO

《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实用课件

《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实用课件
词多义
• 言:感斯人言 (名词,话语 ) • 凡六百一十六言( 名词,字 ) • 自言本是京城女( 动词,说 ) • 命:遂命酒 ( 动词,吩咐,命令 ) • 命曰《琵琶行》(动词,取名 ) • 数:使快弹数曲 (几只 ) •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目 )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操何 在安 为何
②沛公安在?
③客何为者?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 “操”“在”“为”的宾语。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三、一词多义
控制 统率、统领 形制、构造
规模
使……灭亡
丢失、失去
逃兵
逃跑、逃脱 灭亡 通“无”, 没有
有利的形势
锐利、锋利 使……快 有利、条件好 好处 利润
丢失
丢失的东西
抛弃
给予
四、词类活用
• • • • • • • •
名词作动词 采取连横的策略 1、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 ) 登上 名词作动词 2、履至尊而制六合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 带领 3、将数百之众 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 排列座次 ) 4、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 5、会盟而谋弱秦 __________( ) 结盟 6、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 名词作状语 __________( )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__________( 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像 ) 影子一样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考点复习(必修3)ppt课件(53页,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考点复习(必修3)ppt课件(53页,含答案)

1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
祖庙。《礼记·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
泛指天子的宗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7.故不积跬步 跬: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8.外连衡而斗诸侯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 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
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1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
的地方为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 课件(1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 课件(16张PPT)

非及向时之士 动词,比得上
及 及至始皇
介词,到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在北方 北
追亡逐北 动作名,败逃的军队
【制】
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履至尊而制六合
动词,统率 动词,制服,制裁
动词,控制
【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名词,兵器
/斩木为兵”
【特殊句式】
1.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宾语前置句,判断句
2. 铸以为金人十二
定语后置句
3.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
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
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状语后置句
4. 委命(于)下吏
省略句
5. 聚之(于)咸阳
省略句
6. 以(之)为桂林、象郡 省略句 7.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省略句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敲,引申
为“奴役”
将数百之众
率领,带领
《过秦论》
指出过失
形容词作动、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形作动
尊贤而重士
看重。形作动
追亡逐北 逃跑的士卒/溃败的军队。动作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方。 形作名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坚固的屏障。 形作名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形作名
过秦论
贾谊
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连横之策。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合纵之策。
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倔”通“崛”。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一词多义
因力乘便 因 因遗策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PPT)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PPT)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 PPT)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 PPT)
《师说》
(6)传
秦王大喜,传. 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传送 师者,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传授、教授 师道之不传. 也久矣:流传 舍相如广成传. 舍:驿站、客舍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文字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 PPT)
(9)以. 致.天下之士
古义:用来招纳。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 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 PPT)
(10)山. 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1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 为池。
古义: 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12)国. 家. 无事
古义: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 PPT)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 PPT)
(13)古之学. 者. 必有师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小. 学. 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 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11)委命下吏 (12)耻学于师 (1)判断句:①④ (2)状语后置句:②⑦ (3)定语后置句:③ (4)宾语前置句:⑥⑨ (5)被动句:⑤⑧ (6)省略句:⑩
(15)吾从. 而. 师之
古义:动词“从”和连词“而”,“从”译为“跟从”。 今义:表目的和结果的连词。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 PPT)
人教版必修3文言文复习课件(共59张 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归纳》教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归纳》教学课件
(1)寡人之于国也 今义:形影孤单之人。 古义: 古代君主的自称 (2)河内凶 今义:泛指河流。 古义: 黄河 (3)弃甲曳兵而走 今义:一般行走。 古义: 逃跑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今义:保养身体。 古义: 供养活着的人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古义: 广泛地学习
《劝学》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 梳理归 纳》课 件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
(3)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给
假装
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
临时的、代理的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假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假如
《劝学》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 梳理归 纳》课 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 梳理归 纳》课 件
1、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
通“只” 只是、不过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 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 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 通“途” 道路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 梳理归 纳》课 件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 梳理归 纳》课 件
(9)合从缔交 通“纵”,“合纵”
(10)而倔起阡陌之中 通“崛”,兴起
(11)赢粮而景从
通“影”,影子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传授,教授
(13)或师焉,或不焉 通“否”,不,没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 梳理归 纳》课 件
《过秦论》《师说》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词句整理)精选课件PPT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词句整理)精选课件PPT


“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 不敢倍德 通“背”,违反。
• 秋豪不敢有所近 通“毫”,细毛。 •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 令将军与臣有卻 通“隙”,隔阂 • 交戟之欲止不内 通“纳”,接纳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通“骖”
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
2、约为婚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5、而听细说
⑹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 也
⑷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⑸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派) (出使)
(让) (使臣)
指示,指给...看
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
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 也. ③我为赵将。 2.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意动,把……当作边邑)
特殊句式 省略句
许之 辞曰:“臣之壮也……” 许君焦、瑕 夜,缒 而出 敢以 烦执事 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烛之武)许之(主语)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复习ppt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复习ppt
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 、知识点归纳整合
通过语境来掌握字词的用法。
(一)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 西当太白有鸟道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问君西游何时还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一、检查课文熟悉程度
• 朗读
• 默写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一、检查课文熟悉程度
• 朗读
• 默写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检查课文熟悉程度
• 朗读
• 默写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匪”通“非”, 不是
(四)特殊句式
考纲要求: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省略句
1.被动句
感斯人言
意念被动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2、省略句(一般省略主、谓、宾和介词)
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省略介词:于
(一)词类活用之用作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留给)
(17)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
(驱赶、鞭策)
蒙故业,因遗策
(策略)
(18)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用、拿)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介词,凭)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介词,按)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12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9)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知”通“智”)
(8)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9)约从离衡
(“衡”通“横”)
(10)合从缔交
(“从”通“纵”)
(11)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13)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2)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寡人之于国也 今义:指形影孤单的人
(死亡)
亡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动用法,使….灭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兵,,没有)
(8) 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距,距离)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离开,离去)
去死肌,杀三虫
(除掉,去掉)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放弃,舍弃)
汝可去应之
(前去,到…去)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6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或百步而后止 (有的人)
(1) 或
天之行,或日或雨 (有时)
莫之或止
(表示不定,没有谁)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许)
直不百步耳
(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与“曲”相对)
(2) 理直气壮
(正确)
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价值,价钱)
直上载公子上座 (径直)
百发百中
(发射)
(3)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派遣)
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花开)
7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4)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密)
(5)望
吾尝跳动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齐师伐我
(军队)
师旷鼓琴
(乐官、乐师)
(15)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舍相如广成传舍
(驿站、客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11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6)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丢失的东西)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15)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指不一定
(16)年十七,好古文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古义:指先秦两汉的散文
(17)明年秋 今义:指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古义:指第二年
(18)因为长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指“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
5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
(11)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坚持,坚决)
固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本来,原来)
独夫之惦,日益骄固
(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然、诚然)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锋利)
(1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条件好)
(9)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
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
9
策之不以其道
(途径,方法)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0)
但见悲鸟号古木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只,仅,唯独) (只管,尽管)
但 无他,但手熟尔
(只不过)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只要,只须)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坚固的地势)
(6)非蛇鳝之穴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①今义:指把抽象的思想情感放在具体的人身上或事物上
古义:指寄居存身
②今义:指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 3 古义:指思想意识活动
(7)宽厚而爱人 今义: 指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古义: 指爱护人民
(今8义):山东山豪东俊省遂并起而亡秦族古矣义:指崤山以东
(9)流血漂橹
今义:指划船的工具 (10)分裂山河
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的形势)
10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利益、好处)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13)制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制作)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控制)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14)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老师)
吾师道也
(学习)
(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声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 (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
(6)假
善假于物也
(凭借)
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
汉人未可假以兵权
(给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8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镟之费,而于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
(7)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今义:指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指广博地、广泛地学习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古义:特指长江黄河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今义:指坏人的党羽、帮凶 古义:指抓子和牙齿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今义:指阴间
古义:指黄土下面的泉水
古义:指盾牌
今义:指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事物分开 古义:指划分
(11)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指学识渊博的人
古义 指求学的人
(12)今之众人
今义: 指大家
古 指一般人
4
(13)小学而大遗
今义: 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义: 指小的方面学习
(14)吾从而师之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 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
文言文知识梳理
(必修三)
1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加点字的通假字
(1)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
(2)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5)涂有饿莩
(“涂”通“途”)
(6)虽有槁暴
(“有”通“又”)
(7)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9)暮去朝来颜色故
今义:指色彩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
(20)老大嫁作商人妇
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古义:指年龄大
(21)凄凄不似向前声
今义:指方位
古义:时间副词,指从前、刚才
(22)曲终收拨当心画
今义:指“提醒”
古义:指“在….中心”
(23)整顿衣裳起敛容
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古义:指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