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资料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应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等5个规划设计层次。
2.目前,我国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大致有三种:①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编制;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规划方案征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再进行调整、论证和审批;③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规划成果经专家和领导部门审定后,交由城市规划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附录。
6.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中心区绿地率(%)、城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等构成。
计算原则:①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②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③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审批程序①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整套全套资料
城市绿地整套全套资料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中供人们休闲娱乐、进行体育活动、观赏自然景观以及进行环境保护的开放空地。
城市绿地的规划和管理需要一整套资料和措施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1. 市政规划文件市政规划文件是城市绿地规划的基础,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特定绿地规划等。
要确保城市绿地规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城市发展方向和人民需求,其中包括:- 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绿化指标和分布,平衡城市发展与绿地保护的关系。
- 特定绿地规划:根据城市特征和需求,规划城市公园、广场、边坡绿化等具体的绿地项目。
2. 绿地设计方案绿地设计方案是根据市政规划文件,为具体绿地项目设计的详细方案。
方案中需要包括:- 绿地布局:确定绿地区域、功能分区和景观元素的布置,使其满足城市绿地的多样化需求。
- 设施设备规划:考虑到人们的需求,规划停车场、厕所、休息区等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3. 绿地建设施工图纸绿地建设施工图纸是进行绿地建设的依据,包括土建工程、绿化工程和设备安装等方面。
图纸中需要明确:- 土建工程:包括路径设置、建筑物的布置和排水系统的设计等。
- 绿化工程:确定种植植物的种类和布局,以及养护管理措施。
- 设备安装:规划照明设备、喷泉、垃圾箱等必要的设备安装。
4. 绿地管理规范和计划绿地的管理需要有相应的规范和计划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包括:- 绿地使用规范:指导公众在绿地内的行为和活动,保护绿地环境和设施。
- 绿地维护计划:明确绿地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责任,确保绿地状况良好。
以上是城市绿地整套全套资料的基本内容,通过这些文件和措施的使用,可以确保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顺利进行,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和生活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资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述一、相关概念1、城市绿地《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
城市绿地不包括:(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2)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和竹园等地;(3)城市规划中不列入“绿地”的水域。
2、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 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
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和任务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各个城市应当针对各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历史条件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近期规划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短期内各类绿地
的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绿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
的安排。
• 城市绿地系统的近期规划和建设必须与此远期规划相协 调。城市的旧城区一般建筑密度较高、卫生及生活设施 条件较差,在改造这些地区时,应结合新区的规划保留 足够的绿地,待条件成熟时,可迁出居民,拆除旧建筑, 形成城市中心公园绿地。在城市不断向外扩展的情况下, 一些远期规划的公园地段正处在现地城市的边沿地带, 为了防止远期公园用地被其他用地侵占,可在近期规划 中将该地段规划为苗圃用地,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园用地 的完整性,又可为远期公园建设提供一定的绿化基础, 保证近期绿化水平的提高。
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制定
• 城市绿地指标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殊情 况,制定出合理的指标定额,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一个合理的城市 绿地系统指标的确定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深入研究和总结才能获得。 下面对国内外绿地系统指标的制定情况做一个介绍
• 1、前苏联
• 前苏联1990年起实施的新的《建设法规》中对有关绿化用地指标做 了以下规定:
• 到1979年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三大指标:城市人均公共(园) 绿地,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
• 2002年9月1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提出了新的绿地指标:人均公 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
• 杭州 旅游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78m2/人 绿地率29.54% 绿化覆盖率33.18%
• 鞍山 钢铁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74m2/人 绿地率27.05% 绿化覆盖率31.6%
• 重庆 工业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9m2/人 绿地率17.98% 绿化覆盖率19.97%
• 上海 工业\金融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84m2/人 绿地率 13.35% 绿化覆盖率15.56%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doc 79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doc 79页)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3)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5)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0)第五章城市绿地景观规划 (32)第六章树种规划 (37)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42)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 (46)第九章防灾绿地系统规划 (49)第十章城市绿地近中期建设规划 (5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70)第十二章附则 (7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缘由为适应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整合并优化商丘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为城市绿地的系统性、持续性发展提供法规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200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20号);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13、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15、《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7、《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豫政[2002]47号)19、《河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1998年)20、《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意见》21、《商丘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办法》22、《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3、国家及河南省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例和行业标准等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立足于商丘现有城市绿地基础,充分借助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绿地骨架的生态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规划本着近、远期结合,宏观控制与微观建设结合的原则,以宏观控制为前提,严格依据规划分期建设,营造与城区风貌相协调的各类绿地,形成地域性特色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城市绿地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
目录前言第一章现状综述与分析1.1城市概况1.1.1历史沿革1.1.2城市特点1.2环境条件分析1.2.1地质地貌1.2.2地震情况1.2.3气象条件1.2.4水资源1.2.5土地资源1.2.6林、农资源1.2.7环境状况1.3**市城市经地现状分析1.3.1 城市建设用地现状1.3.2 城市建成绿地现状分析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2.1 规划依据2.2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2.2.1 指导思想2.2.2 规划目标2.4 布局原则2.5 实现规划的期限与分期第三章公共绿地规划3.1 规划原则3.2 规划指标3.3 市级公园规划3.4 区级及居住区级公园的规划3.5 带状公共绿地规划第四章生产、防护绿地规划4.1 生产绿地规划4.2 防护绿地规划4.2.1 带状防护绿地4.2.2 市域生态窨保护体系第五章道路绿化规划5.1 道路绿化的功能5.1.1 庇荫5.1.2 美化城市面貌5.1.3 保护城市环境5.1.4 改善购物环境5.2 市区道路绿化5.2.1 重点路段绿化5.2.2 主干道绿化第六章历史文化古迹的绿化6.1 历史文化名城绿化规划的原则与目标6.2 绿化规划的内容6.2.1 老城区的绿化6.2.2 **保护区的绿化6.2.3 滨河绿带6.2.4 滨河绿带的规划内容第七章单位附属绿地与居住区绿地7.1 规划的意义及规划指标的确定7.2 绿地率规划指标7.3 居住区绿地短缺的补救措施第八章避灾绿地规划8.1 避灾绿地的作用8.2 市区避灾绿地规划8.2.1 避灾据点与避灾通道的规划布置8.2.2 一级避灾点8.2.3 二级避灾点8.2.4 避灾通道8.3 城市救灾通道的设置第九章旨意9.1 旨意9.2 原则第十章园林绿地树种规划10.1 树种规划的意义10.2 树种规划的原则10.3 **市区主要树种选择(附名录)10.3.1 **市的古树名木10.3.2 **市的市树、市花10.3.3 **市骨干树种的选择第十一章分期建设规划11.1分期规划的目的与原则11.1.1分期规划的目的11.1.2分期规划的原则11.2规划分期建设任务11.3分期投资规划第十二章绿地系统效益12.1系统的必要与必然—效益的综合性12.2系统效益测算12.3投资效益分析第十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13.1大造舆论,提高认识13.2完善法规,依法办事13.3多方筹集,确保资金13.4狠抓生态景观绿带建设13.6加速建圃,保证用苗13.7利用政策,奖励建绿13.8健全组织,培养人才规划评审意见及后记附表附表1 全国园林城市与**市三项绿化指数比较附表2 世界著名花园城市与**市人均绿地的比较附表3 **市主要公园规划意向附表4 **市公共绿地规划表(2001_2010年)附表5 **市防护绿地规划表(2001_2010年)附表6 **市道路绿化规划表(2001_2010年)附表7 **市生态景观绿带规划表(2001_2010年) 附表8 **市公共绿地工程第一期(2001_2005年) 附表9 **市公共绿地工程第二期(2006_2010年) 附表10 **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测算表附表11 **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测算总表附录附录1 **市绿化树种推荐名录附录2 **市文物古迹分布图图录区位01 现状02 气象分析03 结构模式04 总图05 绿地分布图06 道路绿地系统规划07 公共绿地服务半径08 避灾绿地09 绿地分期建设10 市域生态绿地空间保护体系11 绿地规划指标12 城市出入口(东)景观意向13 城市出入口(西)景观意向14 城市出入口(北)景观意向15 城市出入口(南)景观意向16 城市河道及古城街巷绿化景观规划意向朝阳广场设计17 体育公园设计拓东公园设计18前言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展开,并向多方面渗透。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根据城市性质及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 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提高 的意见,并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的红线。 4.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5.对于重点地、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意向图和规划方案。 6.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重视城市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 优势,同时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总体 规划用地布局,对各类园林绿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特色。 3)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根据城市游 憩要求、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城市避灾防灾等需 要,考虑城市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 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
a.勘察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绿地性质及其管理水平,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公园----级别、性质、特色 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 防护绿地----类型、规模 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其他绿地----类型,规模,分布情况, b. 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 素等。 c.绘制绿地现状图 、搜集现状照片 d.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
规划期限、范围与规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期限、范围与规模应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原则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其他规划协调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类型相一致,使用性质可调整。 (时间顺序) •在城市用地分类中,许多绿地是分布在其他用地之中, 它的规划建设是随着其他各类用地的规划建设进行的。 因此,绿地系统规划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工业布局、 居住区规划、公建、空间的开辟建设,道路交通的规划 密切结合。如:卫生隔离林带、滨水绿地、居住区配套 绿地、街道绿化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树种规划第七章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和现状概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
在2007年完成的隆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地方政府管理条例,结合隆昌县建设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隆昌县绿地系统尚未进行过专类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游园、滨河绿地等缺乏系统布局,城市绿地率达不到省园林县城的要求,各类绿地都尚存面积偏小,景观效果较差以及植物品种不具备多样性等诸多问题。
隆昌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隆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并利用隆昌河纵贯城区,外围古湖风景区镶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功能合理,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风格独具的新兴经典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条规划宗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既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与细化,又是为以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造绿色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改善隆昌的投资环境,扩大知名度,提升隆昌县的城市品位,必将使隆昌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人才流的理想场所,汇集更多、更广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互动发展、和谐繁荣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文件城建[1993]784号);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3、《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14、《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2000]106号)。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方面进行阐述。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综合规划思路。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出现,旨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形成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城市绿地系统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实现良好平衡。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 生态恢复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水体规划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的释放。
2. 合理利用土地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和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空间的最大效益。
例如,将绿地系统与交通网络、居住区域、商业中心等有机结合,提高城市功能的便捷性和便利性。
3.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公共事务,需要广泛听取社区居民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使规划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并能减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
三、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的要点1. 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设施。
例如,公园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音乐喷泉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连通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要注意增强绿地之间的连通性,形成一个连续的绿地网络。
这有利于改善城市的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并可以方便市民进行户外活动。
3.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系统的承载能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防护用地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对于经常有强风风速高于6~7米/秒时,要考虑建立总宽度为100—200米的防风林带,与主导风向垂直,每条林带宽度为10~20米,在这些用地中可以布置学校,体育场、公园等.附属绿地居住绿地.居住区内的组团、住宅旁、配套公共建筑及小区道路等绿地;公用事业绿地.如公共交通车辆停车场,水厂、污水及污物处理厂等内部绿地;公共建筑庭园.指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附属绿地,如学校,机关,商业服务、医院,影剧院,体育馆等的附属绿地.工业、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与城市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用地内绿地绿地率: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 /城市用地总面积)100%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各类绿地覆盖面积之和 /市区面积)100%2010年城市绿地率应不少于30%;绿化覆盖率应不少于35%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市区公园绿地面积(ha)/市区人口(万人)绿化覆盖率指标计算方法附属绿地:[树木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用地面积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顷)×总用地面积 ]+ 草坪(地被)面积道路绿地:[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量(株/公里)×已绿化道路总长度 ]+ 草坪(地被)面积E延伸的概念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周围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称之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它由核心向外形成一种圈层结构.可将其系统的内部联系划分为四个层面: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各种污染物复合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平衡:复合生态系统演替与平衡的动力机制来源于自然和社会两种作用力.城市意象城市五要素:城市应该清晰易辨和鲜明的形象,城市景观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构成因素——道路、区域、边界、中心点、标志物.道路:主要指运动网路.如街道,铁路、河流等.道路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性,给人以动态的连续印象,是进入市区后的主要印象.连续性——林荫路,滨水路;方向性——起点和终点最好有名胜;距离感.区域:区域是两向量的、拥有比较宽广的城市地区,具有共同的用途和特质,和其他区域有明显的区别.加强主题——以自然为素材的地形、水、了望、大气的质量等.边界:把一个地区从另一个地区分离开的屏障,或者使两个地区互相连结起来的接缝.大水体或河流.中心点:中心点在概念上是一个点,但实际上是指广场,或指大城市中心的全部及具有特征事物的集合焦点之类.(包括街区内的主要地点、公共汽车的聚合点).城市景观视线的焦点——欧洲:广场;日本:站前广场或商业街.标志物:标志和中心点一样,都是指点的意思.但不同的是,观察者可以进中心点,而目标,观察者只能从外部看.目标的重要特色是它的特异性,必须在周围的物体中格外显眼容易令人记住.其特异性则是通过形状、与背景的对比,以及空间安排的突出等而形成.最好位于城市中心的高处.二、基本理论A田园城市理论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万左右.田园城市的直径不超过2km,使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城市中心是面积约60多公顷的公园.1904年离伦敦35英里的莱齐华斯(Letchworth)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1514公顷);1919年,建了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Welwyn).卫星城镇: 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莱奇华斯于1927年在作大伦敦区域规划时,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市地区围住,控制其向外扩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便捷的交通,并用农田或绿带相隔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给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崭新一页.B绿地系统结构理论模式绿地系统布局结构8种基本模式绿地系统结构模式的理论模型:1以城市中心的综合性公园为核心,分片区中心布置居住区公园;2利用游息林荫带连接不同级别的公园绿地;3居住小区中心布置游园;4工业区布置在城市外围,并利用防护绿地与生活区隔离;5生产绿地和郊区风景地楔状插入市区.我国的绿地系统从形式上可以归纳成四种基本类型1块状绿地 :优点:可以做到均匀分布,接近居民;不足: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意义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也不明显.多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2带状绿地:优点: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的布局易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地.3楔形绿地:特点: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网布置,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明显的效果,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表现.是一种由城市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形式.4混合式绿地:特点:点、线、面结合的完整体系,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也有利于城市环境、气候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总体与各部分的艺术面貌.它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C绿地系统规划1内容总任务——规划出切实可行的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最佳绿地系统.具体内容:(1)根据实际条件与发展前景,确定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原则、总目标.(2)决定绿地的性质,划定各类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与生活水平、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水平,拟定绿地分期建设的各项指标.3)提出绿地调整、充实、改造与提高的设想,划定应控制、保留的绿化用地,制定分期建设与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4)绘制重点公园绿地示意图,制定规划方案,编写设计任务书,以说明绿地的性质、位置环境、布局形式、服务对象和环境容量.2规划的原则(1)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关键是:绿化用地的选择、量与质的关系处理.(2)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憩的需求.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4)保持规划具有延续性,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的安排,作到远近结合.3指标确定的原则(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游憩空间定额法)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技术法规(GBJ-90)中,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地总量规划的计算依据是:F = Pf / e其中:P——节假日城市居民的出游率(%),1988年为8%,预计每4年增加一个百分点;f——每个游人在公园中所应占有的面积m2/人,大型公园取60,居住区公园取30;e——周转系数,既高峰时在园游人与全日总游人量之比;结果: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定额指标为7-11 m2(注意:目标时段为2000-2010年)(2)人均城市绿地面积规划指标为9m2,折合成城市绿地占建设用地指标为8%-15%,(按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最低60m2,最高120m2 计);(3)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总面积=人均城市绿地面积×城市总人口+其他各类城市用地中的绿化用地比例(不计入城市规划总图的用地平衡项)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总面积÷城市建设总用地面积×100%按国家总体要求应达到:30%-40%.4规划文件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文件包括包括四个部分: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规划基础资料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城市区位关系图;(2)城市区位与自然条件综合评价图;(3)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4)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分析图;(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布总图;(6)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图;(7)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8)其他需要表达的规划意向图。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城市的环境、生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1. 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优雅、可持续和可访问的绿色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并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绿地系统的功能分区:根据绿地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绿地系统可以分为公园、植物园、游乐场、运动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这些功能分区的位置和规模应该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并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3. 绿地的规模和布局:绿地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模和布局。
大型城市应该有大面积的绿地,以满足大量人口的休闲需求。
绿地的布局应该合理,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并与其他的城市设施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4. 绿地的设计和建设: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尽量保留和利用城市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使人们在其中能够得到放松和享受。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植物和景观要素,创造多样化和富有特色的绿地空间。
5. 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绿地的设计和建设,还要考虑到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绿地的管理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机构和体系,负责绿地的日常管理、环境保护和维护工作。
绿地的维护要及时、高效,确保绿地的整洁和安全。
6. 绿地的环境效益: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绿地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增加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并与其他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相互配合。
只有做好绿地系统规划,才能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全文
城市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Logo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与用地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相并列的一项重要的 规划内容,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转也规划,其规划成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以落实。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反映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中绿地的分布状况、数量指标、绿地性质和各类绿 地间的有机联系,而且要体现在市域大环境下的绿地体系。它包括绿地结构、绿地分类、绿地布局、 指标体系、绿化配置、绿地景观和近期建设等规划内容,并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Logo
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原则
• 整体性原则
城市绿地之所以形成系统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因为将城市绿地各个组成部分作为 一个整体考虑具有明显的优势,即“整体大于其各个孤立部分之和”。因此无论哪类绿地的 布局和建设都不可能、也不应该独立存在,而是应该将其放到整体的建设背景之内,统筹安 排,同一布局。
•
综合以上各定义,可以认为:城市绿地是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保持
着自然景观,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它以植被为主要
存在形态,具有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功能。城
市绿地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林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Logo
目录
1 城市绿地 2 城市绿地系统 3 城市绿地系统相关理论
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案例
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概念
•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绿地界定为: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
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是指被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一、试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功能与作用一、生态功能1.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植物所吸收,其中90%热能被植物的蒸腾所消耗;调节湿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降温,提高湿度一般蒸发的水分占从根部吸收的99%;调节气流:(1)挡防风林,减风速,减风沙,改善气候;(2)通道:带状绿地,加大空气流通,将城市郊区的气流引入城市中心。
2.净化空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2)吸收有害气体:吸收so2的有:臭椿、夹竹桃、石榴;吸收cl2的有:黄杨、油茶、山茶;吸收HF2的有:大叶黄杨、海桐、香樟;吸收o3的有:银杏、柳杉、冬青;(3)吸滞烟灰粉尘:一方面由于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降低,一些大浆,空气中的尘埃经过树木时便附着于叶片及枝干,经过雨水的冲洗,又恢复其吸尘能力;(4)减少含菌量:植物减少尘埃从而减少含菌量,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具有杀菌能力的杀菌剂,使得空气含菌量减少;健康作用:负离子作用,芳香草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噪声A噪声来源:交通运输,工业噪声,其他噪声B树木绿化对噪声具有吸收和消声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C减噪效果影响因素:植物配植方式、树冠层、高度、位置、种类、林带的结构与宽度;(2)净化水体与土壤作用:许多水生植物、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植物的地下根系的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3)涵蓄水源与保护地下水4.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二、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避震防火作用[防火树种];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日常户外活动;3.文化宣传、科普教育;4旅游度假;5度假及休闲疗养基地。
三、精神上作用:美化城市、装饰环境;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植物的自然特性、满足人的情感生活追求、道德修养追求和人迹交往追求、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述一、相关概念1、城市绿地《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
城市绿地不包括:(1)屋顶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和室内绿化;(2)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和竹园等地;(3)城市规划中不列入“绿地”的水域。
2、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是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从内涵上归纳,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园艺,生态和空间三种内涵: 在城市空间环境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能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且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还包括连接各公园,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风景区及市郊森林的绿色通道和能使市民接触自然的水域。
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和任务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各个城市应当针对各地不同的景观、文化、历史条件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其目的就是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最佳环境系统。
具体体现在保护与改善城市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强化审美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要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优越条件。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本地实际条件和发展前景,确定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 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选择用地、合理布局,确定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性质,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水平,贯彻绿地定额指标,统计调整绿地的各类指标,拟定分期建设指标。
3) 在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编阶段,提出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
划出控制、保留的绿化用地。
修订分期建设及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
4)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文件。
5) 对重点公共绿地、提出示意图、规划方案及设计任务书。
内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规模、环境、服务对象、布局形式、主要设施项目、建设年限等等,作为详细规划设计的依据。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和原则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由四部分内容组成:1)相关法律、法规;2)国家技术标准和规范;3)相关的各类城市规划;4)当地现状基础条件。
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法规文件与技术规范是规划的法定依据;已获得上级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相关规划,是规划的基本依据;当地的现状条件,是规划的基础依据,作为规划用地与指标计算等规划过程的起点条件。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服务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
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公共建筑、居住区、交通道路、管线工程等因素,统筹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地形地质特点。
各类绿地的选择、布局方式、面积大小、定额指标等都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编制规划,不要盲目模仿,片面追求某种形式、指标等。
3)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城市各种类型的绿地在功能、性质、规模、内容、投资等方面各有利弊,因而在绿地系统规划时,要多方兼顾,做到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绿地用地比例合理,均衡分布于全市之中,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4)长远规划,近期安排,远近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既要研究城市远期发展的规模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后的要求,制定远景目标和远期发展规划,又要根据当前国民经济能力等,分别轻重缓急,安排近期目标和工程项目,以及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着重研究近中期安排,远近结合,避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在发挥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等综合功能的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开展多种经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
6)生态优先,系统整合,与时俱进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保障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发展;城市公共绿地要做到均衡布置,满足市民的日常游憩生活需要;带状绿地要在城市中合理穿插,形成网络分布;城乡各类绿地要有机组合,形成生态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1、改善城市生态环境(1)改善小气候(a)调节气温太阳辐射的60%~80%被成荫的树木及覆盖了地面的植被所吸收,而其中90%的热能为植物的蒸腾作用所消耗,这样就大大削弱了由太阳辐射造成的地表散热而减少了空气升温的热源。
除了局部绿化所产生的不同气温、表面温度和辐射温度的差别外,大面积的绿地覆盖对气温的调节则更加明显(表1-2)。
(b)调节湿度近年来,城市除了受到“热岛”的困扰,“干岛”问题也日益突出。
发挥绿地调节湿度的作用对于解决“干岛”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杭州植物园经过两年观测研究,在2003年提出杭州的干岛效应明显存在,其中风景区和城郊的相对湿度显著地高于城区。
城区公园比城区相对湿度也大约要大2%左右。
因此,(c)调节气流绿地对气流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静风时,绿地有利于促进城市空气的气流交换,产生微风并改善市区的空气卫生条件,特别在夏季,通过带状绿化引导气流和季风,对城市通风降温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在冬季及暴风袭击时,绿地中的林带则能降低风速,保护城市免受寒风和风沙之害。
城市带状绿化包括城市道路与滨水绿地,它们都是城市绿色的通风渠道,特别是带状绿地的方向与该地的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城市郊区的气流随着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地区。
因此在城市周围部署大片楔形绿地,对于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图1-2)。
城市的气温高,如同一个“热岛”,热空气的上升,四周大面积田野森林的冷空气就会不断地向城市建筑地区流动,形成区域性的气体环流,这种气体交换促进了市区污染气体的扩散和稀释,并输入了周围的新鲜空气,改善了通风条件。
特别是在夏季这种由温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在静风时其作用尤感突出(图1-3)。
在冬季和暴雨时,绿地能发挥防风作用。
绿地能降低风速,当风穿越树林时,树木枝叶摇曳以及气流和枝叶间的摩可以消耗部分风能,并且将风割成很多小涡流,这些方向不一的小涡流彼此干扰又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从而降低了风速(图1-4)。
(2)净化空气的功能(a)增加氧气含量(b)吸收有害气体(3)防止公害灾害(a)降低噪声的作用城市中的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所产生的噪声;工业生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带来的噪声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应用造林绿化来降低噪声的危害,是一种方式一些研究材料表明,声音经过30米宽林带可以降低6~8分贝(扣除自然衰减),40米宽林带可以降低10~15分贝。
公路两旁设有乔灌木搭配15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一半。
高 1.7米、宽1.8米的海桐“绿坪”能降低噪声5~6分贝。
这些测定,都说明绿化,特别是组合密实的绿化带对减弱噪声有积极的作用(b)净化水体和土壤的作用(c)涵蓄水源及保护地下水(d)保护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2、园林绿地的空间功能(1)安全防护作用(a)避震防火的作用(b)备战防空、防放射性污染(2)提供游憩度假的条件(a)日常户外活动(b)文化宣传、科普教育(c)旅游度假(d)度假及休闲疗养的基地3、园林绿地的精神功能(1)美化城市、装饰环境(2)自然美、艺术美和创造性(a)植物的自然特性,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b)满足人的情感生活的追求、道德修养的追求和人际交往的追求。
(c)要满足人们创造的需求,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作为武器。
4、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a)物质经济收入(b)旅游观赏收入(2)间接经济效益园林绿地的价值远远超出其本身的价值,结合其生态环境效益来计算,其价值是巨大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4.7.3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1、城市绿地分类(1)国外的城市绿地分类德国将城市绿地分为郊外森林公园、市民公园、运动娱乐公园、广场、分区公园、交通绿地等。
美国(洛杉矶市)将公园与游憩用地(Park and Recreation)分为游戏场、邻里运动场、地区运动场、体育运动中心、城市公园、区域公园、海岸、野营地、特殊公园、文化遗迹、空地、保护地等。
前苏联将城市绿地划分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特殊用途绿地日本城市绿地共分为九大类。
日本城市绿地分类的发展变化状况列表比较见表2-2。
(2)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个中类和11个小类1)公园绿地(G1)——对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2)生产绿地(G2)——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它是城市绿化材料的重要来源,对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3)防护绿地(G3)——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4)附属绿地(G4)——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G2、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5)其他绿地(G5)——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