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警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点和热点问题_张兆端

合集下载

以人为本修己安民——儒家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以人为本修己安民——儒家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以人为本修己安民——儒家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张兆端
【期刊名称】《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5)001
【摘要】依法治警与以德治警是现代警察管理的两种基本方式.在警察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现实中,警察部门强调业务培训和法纪约束多,而对德治则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把德治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批判地借鉴和转化儒家哲学关于"中庸之道"、"为政在人"、"为政以德"、"以民为本"、"修己安人"、"正己正人"等伦理思想,对于改善和强化以德治警,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总页数】6页(P52-57)
【作者】张兆端
【作者单位】山东公安专科学校,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
【相关文献】
1.德法并重强警安民——管子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J], 张兆端
2."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现代警察管理的哲学思辨 [J], 夏运友
3.以文化认同引领县域基础教育研究机构现代化管理的实践研究r——以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修己达人"文化治校为例 [J], 桂建华;杨亮
4.修己安人-浅谈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授权与激励 [J], 张松岩;
5.“以人为本”和谐管理思想的儒家哲学精髓 [J], 张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新时期如何推进公安文化全面发展

浅谈新时期如何推进公安文化全面发展

公安文化是“公安机关在管理人民警察队伍过程中形成地具有鲜明警察特点地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性因素地总和.”是各级公安机关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地物质、精神财富地重要总称.公安文化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地精神动力,是加强公安队伍思想建设地有效途径.在新时期下,公安文化更是公安事业发展不可分割地重要组成部分.党地十七大以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地日益提高,公安文化正面临着发展与挑战并存地局面,如何把握当下地形势,推进公安文化地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地重要课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把握时代脉搏,探索公安文化发展新思路当前, 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地新形势,公安工作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地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公安部党委提出地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正是对公安文化建设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地要求.公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在普及地基础上提高,在提高地指导下普及;坚持在传承地基础上锐意创新,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点、体现警察特色、符合民警需要地公安文化建设新思路.进入新地历史时期,公安机关要适应飞速发展地社会脚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将文化育警和素质强警放在公安文化建设地重要位置,积极拓展和丰富公安文化建设地内涵和外延,用新地视角来审视公安文化,以新地理念来发展公安文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把握科学发展观地指导思想,引领公安文化全面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地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地重要理论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地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地重要指针.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公安文化建设,使公安文化建设步入又快又好地发展轨道.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安文化实质是形成统一地警察意识,建设地对象就是每一名公安民警,是为了升华民警地思想意识,因此在发展地过程中要以警察为中心,以民警地切实需求为根本,紧紧围绕民警地工作、生活开展公安文化建设,从而推动公安文化地发展.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公安文化不仅仅要适应当前形势地发展,更要立足于科学发展,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实践,总结经验,认清不足,才能全面、又好又快地发展.三是坚持立足全局.公安文化建设地目地是为了提高民警思想素质,服务于公安工作,只有将公安文化建设放在大局下来认识,才能找准位置,发挥作用,有所作为,才能使公安文化地发展具有主动性和实效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把握新时期公安工作地转变,凸显公安文化建设地作用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地日益提高,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期待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具体到公安工作,人民群众则要求公安机关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既要廉洁、公正、文明执法,又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地民生问题.为适应时代需求,新时期下地公安工作正全面转变:一是“打击为主”向“打防管控”转变;二是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优先”转变;三是由“消耗体能为主”向“智能技能取胜”转变;四是由“注重实体”向“程序与实体并重”转变.纵观新时期下公安工作地转变,对广大公安民警地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迫切需要公安机关以与时俱进地思想理念进一步加强公安文化建设.一是新时期下地公安工作越来越紧贴社会,涉及地行业和人群也杂乱不齐,各类突发事件、安保活动、高科技犯罪等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就必须要通过公安文化建设来不断强化民警地知识技能、业务水平.二是随着公安工作地转变,社会对警察队伍前所未有地关注,大到公安部门地制度改革,小到民警地一言一行,无一不是社会关注地焦点.为更好地建设公安队伍,做到执法公正、廉洁,说话和气、公道,就必须要狠抓公安文化建设,以“文化育警”为抓手,全面提升公安队伍地整体素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把握新时期民警思想动态,发挥公安文化“武装”作用新时期,社会地不断发展,公安队伍地不断壮大,各类新兴文化和社会现象正悄然走进我们地日常生活,同时也对民警地思想冲击很大.一是面对社会上地物欲横流,部分民警地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偏离,滋生出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安队伍地健康发展.二是新时期下公安工作任务繁重,民警工作压力大,影响了民警地思想情绪和工作积极性.三是队伍年轻化,年轻民警从思想上将公安工作当作一份“铁饭碗”,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以上新时期民警思想特点,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式地严峻性和挑战性,必须通过公安文化来“武装”民警地思想及文化生活.例如:开展核心价值观地教育学习,及时、有效培养民警良好地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警地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法律竞赛等形式丰富民警文化生活,减轻民警工作压力,充分调动民警地工作积极性等.因此,面对新时期民警思想动态,必须要通过公安文化来引导,发挥公安文化“武装”作用,使民警提高认识,激发个人能力,培养核心价值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公安文化建设顺应时代潮流已取得了较好地发展.但外在因素和公安内部因素正不断影响着公安文化建设前进地脚步,如何全面推进新时期公安文化发展,不仅要认清形势,更要有具体地发展途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组织与管理并重公安文化建设是公安工作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地生命线.通过有效地、分层次地组织公安机关开展文化建设,营造公安文化地浓厚气氛.一、以基层为框架,有效地组织基层文化建设,是当前公安文化发展地基石.基层公安所队作是公安队伍地一线平台,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与群众接触最多.往往忽视了公安文化地发展.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大基层单位地公安文化建设,通过所队领导一把抓,基层民警齐上阵,将公安文化与日常工作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如: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计算机信息化比武等.二、分警种、分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公安文化建设.大地公安文化建设方向不变地情况下,各警种、各部门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安文化建设.比如:机关部门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缺乏一定地运动量.可以适当组织一些体育运动来缓解平时地工作压力.一线特警日常担负着维稳、处置突发事件及训练工作.可组织开展读书日、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等形式丰富民警日常生活.良好地组织开展公安文化工作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提高民警地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民警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但有效地组织离不开日常地管理,组织地好不好是关键,管理地好不好是重点.首先,各公安机关要成立公安文化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管理公安文化建设,实现层层管理、层层监督地作用.将公安文化建设地管理作为日常工作地一部分,常抓不懈.其次,各基层单位要将公安文化建设地具体组织内容以“台账”地形式记录在案,通过这种形式能让各基层单位全面掌握在公安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什么,做了多少”.组织与管理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公安建设落在实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长效机制与保障机制并重公安文化建设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良好地机制,未来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公安文化建设离不开长效机制.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地,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地变化不断发展、完善.它是各种机制长期、有效发展地一个总括.新时期,公安文化建设地长期发展正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落实不到位.上级领导重视公安文化建设,下级就抓一抓,有地甚至是敷衍了事,公安文化建设得不到长期发展.二是民警不重视.部分民警认为开展公安文化建设是做秀,流于形式.公安文化建设得不到深入.面对以上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公安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不是流于形式,而是一项长期地复杂地系统工程,需要公安机关上下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首先,将公安文化提升到公安机关地行政日程,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认真落实上级布置地公安文化建设任务.其次,将公安文化同民警个人地绩效考核挂钩,将公安文化作为民警评先评优地一个标准.三、将公安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通过大走访、警营开放日等形式,即丰富民警日常生活,又和谐了警民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公安文化建设长期有效地发展离不开保障机制.一是财力保障.各级公安机关每年有投入一部分财力到公安文化建设中去,用于组织开展活动、文学艺术创作和表彰奖励.二是人力保障.各级公安机关要善于组织、培养有一定特长和兴趣爱好地年轻民警,使他们尽快地投入到公安文化建设中.三是资源保障.各级机关要善于利用内在和外在、其他警种和部门地现有资源,统筹安排,合理利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创新与创优并重创新是事物发现地必然趋势,创新是发展地源动力,脱离了创新发展也难以维系.公安文化作为公安工作地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新时期公安文化要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勇于创新.一是观念机制创新.就是要结合实际,针对特点,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机制,警营与其他单位、警营内部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交流,力求发挥文化资源地最大效益,努力打造与警察队伍节奏一致,与民警需求相适应地具体鲜明时代特征地公安文化.二是方法形式创新,就是要善于利用大众传媒地手段,善于借用警民共建形式,善于抓住时机,善于紧跟新时期地社会文化前进地步伐,善于与完成各项任务相结合,善于开展各种竞赛为契机,不断创新内容,扩展领域,增强吸引力,以适应时代需求及民警新地思想特点要求.创新是量化,创优则是量化到质化地重要转变,创新与创优是相辅相成地辩证关系,创新是动力,创优是保障.创新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新”不一定就是好,只有通过实践检验,不断摸索,将创新过程中优秀地部分保留、发扬推广,以此全面推动公安文化建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警察历史研究论要

警察历史研究论要

文 章 编 号 :1008-8121 (2009)01-0091-07
列宁指出, 对于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来说,“最可 靠、 最必需、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 系, 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是怎样 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 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 [1]警察学研究也 必须遵循这一基本方法。 在警察学研究中,无论是把 警察现象领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还是研究警 察现象领域的其中一个专业或一个具体方面, 都不 能与警察的历史相脱节。 “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 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 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 刹那生 灭的过程中而已。 ” [2]当然,警学基础理论研究警察 的历史及发展阶段,目的在于揭示警察现象产生、存 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借以指导和推动警 察现代化建设。
历史分析对于警察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美 国 警 学 专 家 塞 缪 尔·沃 克 (1983) 指 出 , 历 史 分 析 揭 示 了警务中历史延续的因素, 使我们可以评价以往改 革的成就,预测未来的发展。 他在研究美国警察时指 出:“要了解今天的警察, 就有必要考察美国警察工 作的历史。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的警察受到历史的制 约。 日复一日的实践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市民对警 察 的 态 度 和 警 民 关 系 的 影 响 ”,“ 对 警 察 历 史 的 研 究 可以指导现在的工作, 并有助于我们了解过去的问 题、改革和变化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研究历史可 以对当代的警务规划和决策产生直接的作用”。 [3]约 翰 逊(1988)同样强调 历史分析法 ,一 个 益 处 是 因 为 学习社会制度的历史为我们认识长时期内发生的变 化奠定了基础,防止我们“重蹈覆辙”。 另一个益处

当前公安文化建设的主要误区及突破路径_徐春华

当前公安文化建设的主要误区及突破路径_徐春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1/2012当前公安文化建设的主要误区及突破路径徐春华摘要:当前公安文化研究与建设实践都急需突破瓶颈制约。

通过对当前基层民警的文化需求分析,科学定位公安文化是警察职业文化,是亲民与权威并重的文化,是尊重个体差异多元开放的文化。

结合当前公安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分析,论述培养民警的文化意识、加强职业文化培育、尊重民警的个体差异对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当前公安文化建设寻求现实的突破途径。

关键词:公安文化;误区;个体差异;路径作者简介:徐春华,济南市公安局副局长,巡视员(邮政编码 250002)中图分类号:G122: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2)01-0058-04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警界开始关注和研究公安文化以来,公安文化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公安理论研究领域,对公安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涌现出了一批可贵的理论成果,有力指导了公安文化建设实践;在建设实践领域,从公安部到基层公安机关都高度重视公安文化,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公安文化建设,基本实现了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

但反观近20年来的公安文化研究与实践,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安文化研究的某些误区必须引起警醒,文化建设实践与基层民警的真正需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公安文化研究与建设实践都急需突破瓶颈制约。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基层民警的文化需求分析,找寻当前文化建设的误区,探索突破当前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当前基层民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安文化毋庸置疑,当前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是国家公务人员中面临压力最大的群体,其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心灵困境越来越严重,并呈恶化趋势。

刘贵萍,叶亨奎曾在《对当前警察心理压力源的分析》一文中从工作压力源、生活压力源、个体压力源、社会压力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民警在工作、家庭、生活实践中会面临多种多样的压力事件,每种压力事件、压力情境都会对民警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抱法处势以法治警 法家思想与现代警察管理

抱法处势以法治警 法家思想与现代警察管理

2003年9月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Sept.,2003 第5期 总第71期 Journal of Shandong Public Security College No.5 Ser.No.71警察管理抱法处势 以法治警!!!法家思想与现代警察管理张兆端(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法家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集大成于战国末期的韩非。

批判地借鉴法家法、术、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对于探索和改善现代警察管理的法治制度、管理策略和权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法家;法;术;势;警察管理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46(2003)05-0058-05法家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集大成于战国末期的韩非。

管仲与子产力主强化法令刑律以富国理乱,李悝著∀法经#,商鞅实行∃法治%,申不害、慎到相继提出重∃术%、重∃势%的思想,至韩非集法(政令)、术(策略)、势(权势)之大成,建构成完备的法家理论。

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评价说:∃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

%[1]批判地借鉴法家理论的合理内核,对于探索和改善现代警察管理的法治制度、管理策略和树立警察的权威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道为常,以法为本%与现代警察法治∃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

管子说:∃治国使众,莫如法。

%(∀管子&明法解#)商鞅说:∃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商君书&君臣#)韩非说∃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

%(∀韩非子&有度#)法家之∃法治%,是针对儒家所宣扬的∃人治%、∃德治%而提出的。

儒家认为在治理国家上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即所谓∃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礼记&中庸#)主张圣贤治国。

韩非则认为∃道法万能,智能多失%,(∀韩非子&饰邪#)即是说按照客观规律和法办事就能万无一失,凭个人智慧和才能做事则容易发生失误。

关于警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警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几个基本问题

着警察 管理的文明程度及警察领导 艺术的文化境界 。警察 文化 建设 的核 心理念是 坚持 “ 以人 为
本” ,其 理 想境 界 是 对 警 察 队伍 实施 价 值 观 管理 , 实现 全 体 警 员 高度 的 价 值 观 认 同。 各 级 警 察
组织 的领导者特别是 “ 一把 手”是本单位警察 文化 建设 的总设计 师 。应 当扮 演警察文化 建设 的
狭 义 的警 察 文 化专 指 以警 察 核 心 价值 观 为灵 魂 的警 察 群 体 的思 想 观念 及 其 精神 生 活方 式 。 具体来说 , 在 我 国现代 , 警察文化就是在警 务实践 中产生 的以公 安队伍为主体 , 贯穿于公安机关 队伍建 设和公安 工作 以及其他 相关活 动 中的价值观 念 、 思想理论 、 优 良传 统 、 职业 道德 、 文 明礼
仪、 文学艺术 、 文体活动 、 精 神风貌等 。 目前我 国公安 机关开展 的警察文化 建设主要就是从 这种 精 神 层 面 来 把 握 和操 作 的 。 二、 关 于警 察文 化 的本 质 和功 能 目前 , 关 于警察 ( 公安 ) 文化的概念或定义有若干种 。 在警察文化研究与建设 的起步 阶段 , 每
党 的十七届六 中全会通过 《 中共 中央关 于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 、 推 动社会 主义文化 大发展 大 繁荣若干重大 问题 的决定 》 以来 , 加强警察 文化建设 、 实施文化育警 战略在全 国公安机关 已经取
得高度共识 , 但在事关警察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仍然存在某些模糊认识和片面做
日学 纠 J i n b ' y u e J o u r n a l
本期关注 : 公 安文化理论创新 特邀主持人 : 张兆端
主 持人 按语 : 公 安 文化 作 为 一种 软 实力 ,是 公安 机 关 战 斗 力生成 的重要 因素 ,在凝 聚 警 心 、 激励 斗 志 、 陶

关于深入推进公安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公安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公安文化建设的思考市公安局政治处近年来,党中央愈加重视文化建设。

年,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

而在警营内部,从上到下,各级公安机关紧跟中央精神,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建设,出台系列“文化育警”措施,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在如此背景下,如何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把我们的公安队伍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味、健康追求的队伍,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从分别当前公安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入手,提出了深入推进公安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当前公安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受我国外部形势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当前公安文化建设面临着外来文化渗透、民警思想多元化、警营文化生产滞后于需求、庸俗文化包围、网络文化侵染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外来文化渗透力强。

我国尚缺少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文化进出口贸易存在严重逆差。

在我国文化精品匮缺的背景下,出现了崇媚外来文化的现象,给外来文化渗透提供条件,公安队伍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来文化影响。

二是民警价值趋向多元。

当前,我们公安队伍总体思想是昂扬向上,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民警思想和价值趋向存有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个性化日趋明显。

队伍的差异性、多样性增加,对文化的理解、价值的判断以及文化接受方式、接受内容均有不同要求,他们渴求得到良好警营文化氛围的熏陶,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健康积极、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舒缓身心,放松情绪。

如何使整个队伍的每个个体均受到文化润泽,考验着我们。

三是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在这个公务员考录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一大批文化素质高的优秀大学生进入了我们公安队伍,他们大多是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以上,不少还是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

他们经过系统教育,有较高文化修养,对文化知识有着特殊而又强烈的爱好追求,对警营文化存有较高要求,虽然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加快警营文化建设,但仍存在着警营文化产品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警营文化建设跟不上文化需求增长、警营文化生产滞后于民警需求的问题。

当代中国警政建设和警务改革大趋势

当代中国警政建设和警务改革大趋势

社会化: 社会化:新世纪警务改革的战略选 择和基础工程
实现警务工作社会化化的基本途径就 是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 是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是一种新的警务哲学。 社区警务是一种新的警务哲学。 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打防 结合,预防为主;管理与服务并重,以服 务为先。 务为先。 社区警务是一种新的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是一种新的警务战略。 社区警务包括一系列可操作的社会化工作 方式方法。 方式方法。
人本化: 人本化:当代警政建设和警务改革 的核心理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关于生产力系统构成的学 说是“以人为本” 说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所确立的科学发展观重大 战略思想的实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所提出的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与任务的首要原则是坚 持“以人为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 “以民为本”的宗旨。 以民为本” 在我们党新时期的思想体系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在我们党新时期的思想体系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 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 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 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服务化: 服务化:当代警政建设和警务工作 的根本宗旨
当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警察法律都把警 察的职责、职能定位于两个基本方面,即 公共执法(包括治安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 与社会服务,我国的《人民警察法》 与社会服务,我国的《人民警察法》不仅 亦如此,而且明确把“ 亦如此,而且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作为人民警察的宗旨加以规定。因此, 从法理上看,认为警察的职责、职能是单 纯地公共执法或者单纯地服务社会,都是 不正确的。

“社区警务”理念下人民警察的角色定位分析

“社区警务”理念下人民警察的角色定位分析

“社区警务”理念下人民警察的角色定位分析【摘要】社区警务是第四次世界警务革命的成果,体现了一种新的警务理念。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社区警务,我国的社区警务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是一种崭新的警务理念与管理模式。

伴随着警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警务实践的主体——人民警察的角色也必须顺应潮流,重新的定义自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人民警察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

【关键词】警察;定位;社区警务一、社区警务的定义社区警务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于欧美国家兴起,世纪之交盛行于世界各国的一种主流警务研究思潮和警务改革的探索方式。

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引入社区警务的警务理念,90年代正式提出“社区警务”一词。

2002年,在杭州市召开的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中,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机关积极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力争到2004年全国大中城市全面实施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具有三种含义:(一)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务理论;(二)社区警务是一种警务工作模式;(三)维护社会治安绝不是警察单方面的行为,而是通过发动社区、依靠全社会力量来维持社会治安。

[1]二、社区警务的理念作为一门警务哲学,社区警务是关于在社区发展与建设中,如何以社区为阵地,警、政、民有序互动,共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维护社区治安的社会化治安警务思想。

这种社会化治安警务思想作为一门警务哲学,是科学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指导思想。

警察承担维护公共安全这个复杂角色,绝不仅仅是给公众一种象征性的安全感而已,而是将社区与公众的安全作为警务目标,鼓励居民中的受害人和见证人向警方求助,对公众的各种要求都要做出反应。

因为只有当公众作为受害人和见证人向警方求助时,警察才可能对犯罪行为采取行动。

“警察只能在社区公众提供信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打击犯罪的战略。

”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主题是社区民众。

[2]三、社区警务视角下的警察角色转变(一)警察角色定义警察角色是与警察社会身份相一致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_智慧警务_大数据时代的警务模式_张兆端

_智慧警务_大数据时代的警务模式_张兆端

“智慧警务”:大数据时代的警务模式张兆端摘要“智慧警务”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通过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促进公安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协调运作,实现警务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之目标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

它标志着公安信息化正在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智慧化。

“智慧警务”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测、分析、整合警务运行中的各项关键信息,通过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公安需求做出明确、快速、高效、灵活的智能响应,为公安工作提供高效的警务管理手段和拓展便民服务的新空间。

关键词警务机制“智慧警务”大数据时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个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①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②正在到来。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方式正在向着“智慧”的方向发展,城市管理及公安机关的警务管理也正朝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及形态———智慧城市、“智慧警务”发展。

“智慧警务”已逐渐成为新一轮警务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一、“智慧警务”的定义及性质(一)智慧和“智慧警务”的涵义在现代汉语中,智慧一般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智慧的人通常被称为智者。

智者,聪明也,智商高、反应快、敏捷;慧者,灵也,悟性好、有灵性、情商高。

与“智慧”密切相关的“智能”一词,指智慧和能力,如智能双全、智能机器人等。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有“人工智能”之说。

维基百科解释,人工智能有时也称作机器智能,是指由人工制造出来的计算机系统所实现的智能。

有人认为,“智慧警务”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全面梳理金盾一期工程的系统和资源,海量吸存数据,把传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形成的信息化“社会流”纳入管控,利用云计算、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以“人”为中心,掌控“屋、车、路、网、场、组织”等周边要素,形成的动态轨迹管控机制。

道是无为却有为_道家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道是无为却有为_道家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无为而治思想是华夏文化中的灿烂瑰宝之一 , 它阐述了管理者如何用最少的行为达到最佳的管理 效果, 用超脱的手 段实现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功能。 这一思想发端于先秦时期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说 , 后经历代思想家不断丰富, 形成了至今仍大放光彩 的管理思想。批判地借鉴道家哲学之∀ 道法自然# 、 ∀ 无为而治# 的思想 , 对于改善现代警察管理具有非 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 ∀ 道法自然# 、 ∀ 无为而治# 与现代 警察管理规律 在老子的道家哲学看来 , 管理的本质 , 就是 ∀ 道 法自然# 、 ∀ 无为而治#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 是∀ 动合无形# ( ∃ 史记% 太史 公自序& ) , 遵循规律。老子 的∀ 道# , 既是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 , 更是自然界的运 行规则。他强调: ∀ 人法地, 地法天 , 天法道, 道法自 然。 #( ∃老 子% 二十 五章& ) 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 就是管理活 动必须遵循的 规律。老子所 谓∀ 无 为# , 并非不为, 而是顺其自然 , 不干扰、 不专制、 不自 以为是、 不勉强他人 , 即 ∀ 辅万物之自然# , 依据事物 自身的规律运行和发展。看似清净∀ 无为# , 却能尊 重万物 , 使之各自发展, 达到 ∀ 无为而无不为。 # (∃ 老 子% 三十七章& ) 长期以 来, 我国警察部门习惯 于用运
2002 年 11 月 第 6 期 总第 66 期
山东公安专 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Public . 6 Ser. No. 66
管理研究
道是无为却有为
! ! ! 道家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张兆端
(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现代警察组织机构臃肿 、 等级森严 、 效率低下 , 警察管理重视有形的制度控制和纪律约束 有余 , 而在对管理规律的遵循和无形的文化建设方面则远远不够 。由此 , 批判地借鉴道家哲学之 ∀ 道法自然# 、 ∀ 无为而治# 的思想, 探讨现代警察管理的规律 、 境界 、 时机 、 切入点 、 管理方式及管理者 素质等, 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 关键词 : 老子; 道家哲学; 无为而治; 警察管理 中图分类号 : D63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5246( 2002) 06- 0058- 05 动的形式和非正常措施实施警察管理和推行警务工 作 , 随意性、 应急性强, 针对性、 持续性差, 声势浩大, 劳警伤财。由于这种运动化的短期行为缺乏一定的 科学性和长期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监督制约 , 因而推 行起来 , 往往是一阵风过去, 收效甚微。其实 , 警察 管理和警务工作都是常规性的工作, 因而应当自觉 探索遵循警察管理和警务工作的规律, 在科学论证 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 使其制度化、 规范化 , 按照正 常的运行机制良性循环。决不能将警察管理和警务 工作视为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 更不能因此而打乱 或冲击正常的工作秩序。二是精兵简政, 清净安定。 老子强调∀ 无为#, 本意是反对统治者不遵守管理的 客观规律而胡作非为。他认为, 人民之所以难以管 理 , 恰恰是因为管理者管得太多。所以他主张安定 的环境, 所谓∀ 清净可以为天下正# , ∀ 我无为而民自 化 , 我好静而民自正 ,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 自扑# ( ∃ 老子% 五 十七 章& ) , 即包含着对政局 ( 环境 ) 安 静的企求。警察专业化 的过度发展和 编制不断扩 大 , 使得警察组织日益变成了一种机构臃肿、 等级森 严、 编制混乱的机构。其负面效应突出表现为效率 低下、 缺乏活力、 一线警力严重不足, 繁琐主义倾向 日益盛行。由于我国警察部门实行双重领导 , 处于 多头管理之中, 因而有相当大的警力、 精力和时间用 于应付各种繁琐的行政管理事务。基层警察部门的 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分头轮班应付各种会议。管理本 质上是一种有效的协调活动。管理程序和环节越是

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doc

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doc

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党的十六大是新世纪召开的一次事关我国未来二十年发展方向的重要会议,它在全面总结十三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人民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目标,催人奋进,使我们看到了伟大祖国美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都在认真结合实际,展开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通过大讨论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可以为公安下步发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专攻机关,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主要职能部门,公安民警作为国家公务员、行政管理员和执法者,更应肩负起学习贯彻十六大的责任,更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新思路。

我从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大力提升民警文化素质(下面简称文化强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什么是文化强警。

据笔者调查,在国家机关各部门中,公安的力量较强,但总体文化素质则稍逊于其他部门,民警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高。

社会上对公安的印象大多是武的方面居多,冲冲杀杀、大大咧咧,认为公安部门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由于多种原因甚至在背后骂公安。

有鉴于此,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大力提升公安队伍文化素质,在公安民警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民警综合素质,造就文化型、知识型的现代警察,将大大改变公安形象。

文化强警简言之就是在队伍管理中施行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去教育民警,通过学习培训、文体活动,鼓励民警自学成才,在一个群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民警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以此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民警文明办案,礼貌待人,为民服务,奋发向上,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使公安队伍成为政府机关一支优秀队伍,真正担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公安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断想

公安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断想

公安高等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断想
王庆功;张兆端;李传良
【期刊名称】《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19)003
【摘要】当前,公安高等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滞后于发展变化了的社会治安形势,因此亟需加以改革和调整.改革应围绕基础知识整合,开放性、弹性化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以及课程的开发与创新等路径来进行,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又突出公安教育特色.
【总页数】5页(P72-76)
【作者】王庆功;张兆端;李传良
【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15
【相关文献】
1.公安高等院校转型下的技术技能型课程体系开发——以公安交通管理专业为例[J], 赵学刚;赵俊
2.公安高等院校开设《公安统计学》课程的若干认识与思考 [J], 王汝发
3.公安行政执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初探--兼及广西公安行政执法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J], 赵玮玮; 魏佳; 刘建昌
4.公安科技发展与公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刑事照相》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
革试验启示 [J], 蒋占卿
5.高等院校毕业学年课程设置及考评体系改革
——以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 [J], 刘健;张伟;王晓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警察力量的非警务运用

论警察力量的非警务运用

作者: 张兆端[1]
作者机构: [1]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版物刊名: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页码: 78-84页
主题词: 警察;警务活动;非警务活动;禁止性非警务活动;义务性非警务活动
摘要:从法理学角度看,警务活动系指警察主体依法履行职责的警察职务活动。

非警务活动则指警察主体主动或被动参与法定职责范围之外的非警察职务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警察力量的非警务运用。

非警务活动可分为禁止性非警务活动和义务性非警务活动。

应当严厉禁止的是那些超越警察法定职权范围,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各类非警务活动;对于那些履行法定义务的非警务活动如紧急救助、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等则应积极参与。

警察力量参与义务性非警务活动应当遵循依法规范、出警有据,区分性质、慎重使用,合理用警、讲究策略,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原则,并且需要在政策和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

关于新时代公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于新时代公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作者: 张兆端
作者机构: 吉林警察学院
出版物刊名: 公安教育
页码: 43-51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 公安高等教育;教育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警察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现代化;研究生教育;基础工程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我国公安学历教育先后走过了兴办人民警察学校之中等教育、公安专科教育以及公安本科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之公安高等教育的艰难历程,在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公安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

警察文化──走向21世纪的时尚观念

警察文化──走向21世纪的时尚观念

警察文化──走向21世纪的时尚观念
张会文
【期刊名称】《公安教育》
【年(卷),期】1995(000)003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张会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
【相关文献】
1.21世纪初高等教育观念与制度创新走向 [J], 陈兴明
2.走向21世纪的矿产资源开发工作需引入绿色伦理观念 [J], 张慧君;郝春江
3.走向21世纪:论宣传观念 [J], 邢铁华
4.中西警察文化观念发展述略及比较研究(三) [J], 张兆端
5.中西警察文化观念发展述略及比较研究(一) [J], 张兆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警察哲学的范畴及范畴体系

论警察哲学的范畴及范畴体系

论警察哲学的范畴及范畴体系张兆端【期刊名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3【摘要】客观地说,与一些相对成熟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相比,我国警察学,从警学基础理论到警察部门业务学科,至今还没有建立起能够表明自己独立存在和理论优势的成熟的范畴及范畴体系。

中国警察学研究如欲摆脱以往的感性、封闭、滞后状态,就必须积极引入哲学思维,进一步增强范畴意识,重视警察学范畴的研究。

从警察哲学角度讲,应当从内容到体系突破既存的警察理论,构筑起以"公安"和"治安"为逻辑起点范畴、以"警察"为核心范畴、以"警政"和"警务"为基本概念的一整套警学基础理论概念范畴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注释警察学到理论警察学的提升,使警察学研究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总页数】6页(P134-139)【关键词】警察哲学;警学基础理论;范畴;范畴体系【作者】张兆端【作者单位】山东警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3【相关文献】1.实践范畴与物质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地位之争——兼论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 [J], 钱亚琴2.马克思新哲学体系中的主体范畴——马克思新哲学体系探讨之五 [J], 高齐云3.实现哲学观念和哲学精神时代性转变的力作──《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评介 [J], 杨弘毅;刘锡升4.哲学史的启示——对康德“知性”范畴体系和黑格尔“本质论”范畴体系基本特征的分析及改革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的构想 [J], 孙云5.马克思新哲学体系中的客体范畴——马克思新哲学体系探讨之四 [J], 高齐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兆端(1961— ),男,山东东阿人,山东警察学院教授。

2007年第5期N o .52007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s P u b l i c S e c u r i t y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总第129期S u m 129当代警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张 兆 端(山东警察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 由于警察文化作为一种理论和管理理念在国内得到认同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因而警察文化观念和理论的很多难点与热点问题都没有取得共识,各种各样的警察文化概念混淆不清,令人无所适从,并进而在警察文化建设实践中出现了种种误区和偏差。

主要表现为警察文化虚无论,警察文化建设的极端化、盲目性、随意性、形式化、片面化、表层化和割裂化等。

要走出这些误区、纠正这些偏差,必须正确认识警察文化的存在与本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确立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目标,正确把握警察文化建设导向,实现警察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警察文化;警察文化误区;警察文化矫正 【中图分类号】D 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40(2007)05-0011-06目前,警察文化作为警察组织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管理方式虽然已经在警学理论界与警察实践部门得以倡导,但人们对若干警察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的认识仍然还比较混乱,很多问题都没有形成明确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还有很多误区需要纠正。

惟有对这些难点与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理清思路,得出相对科学一致的认识,方能推动警察文化建设走向健康持久之科学发展轨道。

一、澄清警察文化虚无论,正确认识警察文化的存在与本质 对于警察有无文化、文化在警察组织中是否存在,社会各界包括警察自身存在着许多模糊甚至片面的认识。

社会上的一些人认为,警察干的就是破案抓人的活计,警察的形象就是“武、大、黑、粗”,警察队伍没有多少文化,似乎也不需要多少文化。

甚至警界内都有一些人认为,“警察文化”只不过是一帮文人杜撰的时髦词汇而已,对警察实践并无多大意义。

对于这种警察文化虚无论,我们必须加以澄清。

警察现象在古代向近现代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从无到有,从军、警、法合一到职能逐步独立分化,从分散形态的警察力量到组织完善的警察制度,从落后的警察手段到逐步吸收发展现代警察科学技术,从在社会或军队中直接招收、雇用警察到警察教育训练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等,无不受到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体现着社会文化发展的阶段性。

可以说,警察现象的产生、存在与发展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一种成果或结晶。

在现实的警察实践及其行为方式过程和要素中也充满着文化因素。

作为警察实践主体的警察队伍,是由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文化创造能力的人及其群体构成的。

警察心理、意识,警察科学理论,警察技术,警察教育,警察文艺宣传等,都属于文·1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化范畴;警察体制,警察法制,警政、警民关系等也都是特定的社会组织文化、制度文化之体现。

同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民族文化传统对警察建设的影响制约,是造成各国警政、警务模式差异的文化根源。

通俗地说,对于上述警察现象所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所有文化因素之总和,我们可以综称为“警察文化”。

理性地说,警察文化是指由处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警察群体,在警政建设和警务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警察特色的物质成果、精神财富及其警政、警务行为方式的复合体。

这是对警察文化范畴的广义界定。

其中,作为精神财富的、以警察共有价值观念为灵魂的警察意识形态则是警察文化范畴的狭义内涵。

[1]15可见,警察文化是一种既时尚又古典的警察管理思想和方式。

说它时尚,是因为警察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被提出、被系统研究、被应用推广,在中国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

说它古典,是因为警察文化作为警察组织中不可缺少的管理因素,是自警察组织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并且伴随着警察事业的积累与发展而沉淀发展,只不过警察文化这种说法被放在警察管理理论与方式的高度予以系统地提出与研究历时不长而已。

也就是说,警察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职业文化形态,并不是在当代正式提出“警察文化”范畴后才得以产生的,而是客观地存在于警察起源、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及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中。

可以说,一部警察发展史,也就是一部警察文化史[1]16-17。

二、避免警察文化建设类型极端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当代警察文化理论和实践得以倡导以来,其基本类型及途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纯粹型警察文化,一是应用型警察文化。

纯粹型警察文化观念认为,警察现象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主张单纯地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警察文化,认为警察文化并不具体解释警察工作的运行过程,警察文化就是要“起飞”,即提升警察建设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

应用型警察文化观念则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警察文化,研究警察文化在警察管理中的作用,并认为现在的警察管理已经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进入到了文化管理的阶段。

这类观念认为,警察文化应当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制度的实施,便于解决警察组织的实际问题,警察文化要起飞,更要落地。

纯粹型警察文化观念主要是从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做警察文化,把警察文化作为宣传警察组织的方式,而没有把警察文化作为凝聚队伍的有效工具,重文字,不重实用,图新颖,不图实效,没有把警察文化放在解决警察组织长期生存的高度来考虑。

于是,我们听到很多大而空的口号,如“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进”等,看到张贴了一些互不相干、玄而又玄的名人名言。

应用型警察文化观念尽管强调警察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使警察文化在警察管理中发挥作用,如何使警察组织结构、战略、流程等与警察文化契合,却根本不知道如何进行。

于是,许多公安机关仅仅把警察文化建设落实为开展一些文体活动。

应当说,这些都是警察文化建设的内容,但却不是警察文化建设的全部,更不是其核心或实质。

这两种观念和类型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中国警察文化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现状。

近年来,警学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一直在苦苦探寻警察文化落地的路径。

笔者认为,应当选择一种将纯粹型警察文化与应用型警察文化两种基本类型及途径合二为一的警察文化研究方法和建设途径,也就是把从文化的角度研究警察建设与管理同在警察建设与管理领域内研究和加强警察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1]28-29。

我们认为,警察文化是警察组织在长期的警察建设与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下来的、能够促进警察事业发展的先进警察理念和文明行为方式,是警察组织及其警察队伍所拥有的或必须拥有的文化因素。

警察文化存在于警察组织的所有活动中,是警察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它渗透并影响着警察建设与管理的所有层面,影响着警察组织和警察队伍的所有行为。

警察文化是背景,也是基础,可以说是维持警察组织运行的养分,它无处不在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我们反对脱离管理理论和警察组织自身的发展过程、脱离警察组织及警察职业本身的特质,凭空想象一些看似美好的警察文化。

这样的文化只是“绣花枕头”,好看不中用。

三、减少警察文化建设盲目性,科学确立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目标 当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部门,都存在着·12·警察文化建设的目的和目标不明的问题。

不仅许多理论文章论述的警察文化差异很大,而且同一公安机关不同部门、不同警种之间的文化观念认识和目标定位差异很大。

要克服这种警察文化建设的盲目性,推动警察文化建设健康持久发展,就必须科学确立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目标。

警察管理控制的对象主要是人,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警察工作的承担者和警察手段的运用者也是人,人是警察管理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应当把“以人为本”确立为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普适性的管理要旨,自然也应当成为警察管理和警务工作的核心理念。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警察管理和警务工作中,要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警察建设和警务工作的社会服务价值取向上坚持和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

一切警察建设和警务工作,都要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人民的公共安全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公众的安全感。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工作的根本目的所在,是人民警察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警察文化建设就是警察公共执法服务工程或社会形象工程建设。

第二,警察组织的内部管理价值取向上必须始终坚持“以警为本,凝心聚力”的理念。

警察领导者要把每一位警员都看作是有着强烈事业进取心和荣誉感,有着丰富感情和多方面合理需求,需要全面发展的社会的、文化的“人”,而不是没有思想的机器人或工具人,从而做到依法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和文化育警相结合,通过了解、关心、尊重、培养、约束、服务警员等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精神,激发出警察群体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警察文化建设就是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工程建设。

当代中国警察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和总体目标是:凝聚警心,激励斗志,展示形象,弘扬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

简单地说,就是“内聚警力,外塑形象”。

四、克服警察文化建设随意性,正确把握警察文化建设导向 抓不住核心,目标不明确,警察文化建设就会陷入盲目,表现为“眉毛胡子一把抓”。

有了核心和目标,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警察文化建设同样会步入歧途,表现为“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要克服警察文化建设中的随意性,就必须正确把握警察文化建设导向。

一般说来,开展警察文化建设有以下三种导向:(一)战略导向型警察文化战略导向型警察文化,是以警察建设与发展战略为基础,为警察建设与发展战略服务,围绕警察建设与发展战略的要求构建警察文化理念体系等。

战略导向型警察文化的理念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具体见下图。

附图 战略导向型警察文化理念体系示意图战略导向型警察文化的最高层是战略层,它包括警察使命与愿景两个因素。

它说明警察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警察的未来如何发展。

警察的使命,是这个理念体系的基础,它决定了警察的发展方向与坚持的原则。

而警察的愿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景目标,则是建立在使命之上的警察发展方向。

这两者是警察战略的基础。

在警察文化中,可以将其定义在战略的层面上。

战略导向型警察文化的第二层是策略层,它包括警察精神和价值观两个因素。

警察价值观是警察组织和全体警员一切行为的思想基础,而警察精神是警察组织与警员在使命的履行与追求警察愿景实现过程中的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两者都是为使命与愿景服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