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讨,以期为相关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
传统的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已经逐渐被互联网、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所取代。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新媒体时代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声乐、表演等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编辑、制作、报道等新闻传播技能。
人才还需要具备强大的综合素质和专业道德,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才还需要具备对新媒体形式的熟悉和掌握,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1. 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创新。
除了传统的声乐、表演、主持技巧等课程外,还需要增设新闻写作、视频制作、网络编辑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新闻传播业的各个环节,提升专业素养。
还可以引入新媒体运营、社交媒体营销等课程,使学生对新媒体平台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新媒体时代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可以与新闻媒体机构、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等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新闻报道、节目制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比赛、活动,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和竞争意识。
3. 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人才培养工作。
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高志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广播电视台新闻部,河北 保定 071100摘要:随着时代发展,观众们的口味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大高校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加强创新,这样才能够与时代发展性相适应。
本文笔者主要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创新随着社会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广播电视也在不断发展,这就需要一大批传媒类专业人才。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关乎节目的整体质量甚至整个广播电视的发展。
由于近几年来高校不断盲目增设此专业,各个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良莠不齐,教学模式陈旧,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引发种种问题。
一、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1 教学思路落后20世纪,我国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大量的电视节目、网络综艺涌现出来,伴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细究各类节目的发展变化,在节目制作上可以说与国外并没有相差太远,但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却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思路,培养模式过于单一。
如今我国在播音与主持的培养科目大纲中明显地将该学科分为了若干个小科目,对不同的学生分领域进行培养;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则是将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尽量地简化,将若干个小科目合并成大科目,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并将优秀的学生送往各大电视台实践学习。
这便足以看出,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教学思路太过落后,模式也过于死板。
2 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近年来,我国各类综艺节目中最受欢迎的都是一些国外引进的题材,如《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等,这些节目都是买断了日韩等国的综艺版权,通过本土改造后搬上荧屏,但实际上节目的精髓以及主持的风格都是借鉴国外,这也说明了我国对创新人才的缺乏,说到底也就是学习时缺乏创新思想的培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播音主持行业已经成为千千万万人热爱的事业。
而作为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形象气质、专业技能及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中,学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同时,给予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便更好地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
首先,学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多元化,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也应该重视实践教学。
在基础课程上,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建立专业术语、语法和表达方式的规范体系,同时向学生介绍基本的音乐、艺术以及新闻等领域的知识。
而在实践教学上,除了学生常规的实践演讲和主持活动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比如举办一些类似晚会主持、旅游节目主持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不应该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学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热点、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讲座或者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避免一些负面行为的出现。
最后,学校应该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环境。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应该给学生良好的环境,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渠道,让学生自由参与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和艺术活动等。
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团组织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
总之,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环境,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
创新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创新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随着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具备高素质、创新能力与自身特有风格的人才才能更具竞争实力,本文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播音主持人的现状进行探索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为播音主持创意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标签:创新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一、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学生基本专业水平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通过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品质,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培养创新型播音主持人才也不例外。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习如何克服自卑与胆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屏幕上;也要通过赏析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提升对美的认识鉴赏能力;再者就是通过互动,增强合作意识。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另一方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们之所以提倡创新式教育模式,具有创新能力的主持人可以带动节目的整体效果,从而增加受众人群,在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中,才能有立身之地。
二、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目前,广电传媒行业的竞争相当激烈。
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人数近五万人,每年毕业生总量上万,但是全国有知名度的主持人中毕业于主持专业的人并不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生源上,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纳入艺考之后,入学要求降低,学生的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的同时,伴随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首先,播音主持人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但是自从纳入艺考后,单凭考试很难挖掘具有潜能的学生,学生专业素养不强也会加大教学难度。
其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数目增加,但老师相对缺乏,师生分配不合理,就会导致教学条件受限,这样的条件下创新培养很难实施下来。
另一方面,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上存在不合理,如教学针对性不强,文化课减少,专业课过多;理论素养课少,技能课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特色单一,很难满足现如今竞争激烈的播音主持行业。
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培养 ,一是从封闭教学资源到开放教学资源的转 变 ;二是学生学习态度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三 是教学方式 由模拟训练到实践锻炼的转变 ;四是
学生 找工作 由被动 挑选 到主 动选 择转 变 。
传 媒 专业教学 中 ,学生缺乏 自由发 挥 , 自主学 习 ,自主探究的有效平台 ,导致培 养出的人才无 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呈现出滞后的特点 。面对传
的教 学 模 式 上 ,现 代 信 息技 术 没 有充 分被 利 用 在
的主流媒体 上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观点碰撞 , 说 出 自己的想 法 ,提 高这 一代年轻 人的责 任 意 识 ,大局意识以及文化 品位 。这种教学模式为培 养学生 的创新能 力开拓 了一条新 途径 ,创造出新 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四个方面转变 了主持人才 的
媒行 业 日益 发展 的现 状 ,对 高校 人才 的 创新 培 养
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 由学校小摇篮到社 会大舞 台的过渡 ,学生学 习也 由被动变为主动 ,
彼 此 竞 争 ,加 强 了 学 习劲 头 ,学 生 切 身体 会 到 了
提 出了挑 战 ,这就 要求 专业院校 要进行 教学改
革 ,要 求 专 业 院 校 在 现 代化 的技 术 条 件 的 支 撑
录制节 目的快乐和辛苦 ,积累了镜头与舞台的实
战经验 ,随时准备接受媒体的挑战。
1 04
川文化 产业职业 学院 ( 四川省干部 函授学院二 、我 国播 音主 持行 业人 才现状
以 ,实 行 “ 台合作 ” 的教 学模 式 ,通过 这 种 方 校
式 ,学 生 不仅 巩 固了 专业 知 识 ,也 让 他 们在 真 正
伴 随 着 广 播 电视 事 业 的 蓬 勃 发 展 ,必 然 要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和传统媒体的转型,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出发,探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传媒行业正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移动通信、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快速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传播信息的途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传统媒体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新媒体平台正在崛起,成为媒体传播的新风口。
在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电台、电视台仍然是重要的媒体平台,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和娱乐。
这就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还需要具备新媒体传播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1.拓宽课程设置,注重跨媒体传播能力培养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注重对学生声乐、表演、播音主持技能的培养,这是专业的基本功。
但在新媒体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跨媒体传播的能力,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的制作和表达技能。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拓宽范围,增加跨媒体传播、新媒体技术应用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传播能力。
2.注重实践环节,打通学校与行业之间的桥梁新媒体时代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接触和运用真实的媒体平台和技术设备。
学校应该与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项目实践,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打通学校与行业之间的桥梁。
播音主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播音主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作者:罗曦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8期摘要∶播音主持的这个行业在历史上经过了一段长期的发展。
当今时代,传媒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
凡事都不可能止步不前,万事万物在发展的同时都应该不断创新。
播音主持这个行业也不例外,它突破了传统传媒的单一性,现在的传媒可谓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新时期。
随着大家对播音主持慢慢有了认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一职业的期待,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应该不断的突破重点难点,不断的提高自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人们对它的期待。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一、新时代播音主持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对人才选拔渠道进行优化当今发展的新时代,对于播音主持的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展望。
这些展望要能顺应当今社会传媒的发展趋势,这时领导阶层在对人才选拔时候必须要做的考量。
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前,国家的教育部以及各高校应该充分做好配合,对学生生源地的筛选,招生人数以及录取的要求和方式都要有明确的规定。
这几个方面在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选拔中尤为的重要,大多数的高校在进行人才选拔的环节通常采用阅读指定书面材料,或者让学生即兴发挥播读自己的稿件,有的学校也会进行笔试,运用笔试和面试的综合成绩对选手进行评分。
但是,最终的选拔结果取决于所采用的选拔方式,每个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自身实际对选拔方式进行优化,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二)为语言的表达奠定基础语言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沟通载体,话语的音符凝聚成一个色彩斑斓的有声世界。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而言,语言不仅仅是工作中必须要使用到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播音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其他专业所没有的特殊技能,那就是对于一句话深厚的语言色彩,首先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话流利,吐字圆润浑厚,具有超高的文化水准。
其次语言得要有内涵,要对其进行精加工,语言居然感染力和创造性的文字描述以及字里行间充斥的亲和感,把我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从中看出了播音专业人才的超高语言素养。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门立足于传统文化、注重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的专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新闻媒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此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同时也面临着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问题。
本文将分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转型方向,探索如何为新时代媒体传媒业注入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理论方面,学生将接受广播电视新闻、文学、音乐、艺术及语言学等课程的教育,学习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并掌握基本的文化素养和伦理道德。
在实践方面,学生将参加录音、制片、演讲等实践教学,体验各类影视作业的实现,掌握调查采访、策划制作等实际操作能力。
虽然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1. 理论与实践不相称。
目前的教学方式往往强调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经验的培养;2. 教学课程的更新不够及时。
目前的课程设置经常滞后于时代潮流,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3. 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往往只是教过书本知识,却不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4. 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过时。
如同其他传统教育方式一样,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二、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方向为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以下是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方向。
1. 实践体验已升级初步尝试融入“互联网+”移动学习等新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播音主持的工作。
2. 企业合作已深入通过与知名企业等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 人才培养方式多样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例如:互动教学、项目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泛的平台。
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探析
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探析摘要在现今全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式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方兴未艾,但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新问题,教学资源不足、培养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陈旧等等,为了满足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需求,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做出新的调整,加大专业的软硬件建设,树立全心的媒体观念,人文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完善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成了该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1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国家播音主持专业的开设有相当高的准入门槛,对教学所需的设备、场地、师资力量都有着严格的硬性规定,在一些高校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的背景下,大量的实践课程中录音、上镜等对场所和设备需求,使高校在该专业的投入方面不堪重负,出现了物质资源匮乏的现象。
因此,由于播音主持专业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专业特性,致使该专业对师资力量有着过于苛刻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基于这样的要求,在专业教师的需求方面存在缺口,出现优秀教师不足以满足实际需求的现实情况。
除了物质方面的软硬缺陷外,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媒体环境迅速发展的需求。
加之教学观念的落后,使得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显现出模式单一的格局。
致使该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出现了非本专业人员从事本专业工作,而真正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相对于国外相应的专业院校而言,我国播音主持专业起步较晚,因此在设备和培养模式上有一定的不足,我们应充分吸收国外的经验,来弥补自己现阶段的不足。
不断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完善自身的硬件设施和设备,好的设备是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前提条件,而播音主持专业正是对教学设备要求很高的学科。
在完善设备的基础上,大力建设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栏,增强对教师经验要求,完善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形式,也对传媒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传媒人才的培养领域,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模式,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创新的思路。
一、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1. 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要求脱节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声音的表达和主持技巧展开,对于新媒体时代在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方面的要求较少涉及。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内容和技能与新媒体时代的实际工作需求相去甚远,这导致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适应性差、技能不足的问题。
2. 缺乏新媒体领域的实践机会很多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上,例如广播节目的制作、主持人的训练等,而对于新媒体领域的实践机会较少。
学生缺乏与新媒体平台的接触和实际操作,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需要再进行一定的适应期才能胜任工作。
3. 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足新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这方面的培养也显得不够充分。
这些能力在新媒体时代的工作中尤为重要,但是却较少在传统的专业课程中得到培养和指导。
1. 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新媒体技能培养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该着眼于新媒体时代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新媒体技能的培养。
可以引入视频剪辑、直播技巧、社交媒体运营等课程,帮助学生积累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技能。
还可以建立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新媒体的实际创作和运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增加新媒体实践机会,拓展行业合作为了增加学生在新媒体领域的实践机会,高校可以积极寻求与新媒体行业的合作机会,拓展学生的实习和实践基地。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摘要:播音与主持是信息传播的重要纽带,是媒体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桥梁。
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必然会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基于此,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适应新媒体环境。
文章从新媒体时代特点出发,针对当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新媒体传播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一、新媒体的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传播行业迎来了新的变革。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转变,颠覆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形式,为受众提供了更加新颖、多元的信息传播途径。
虽然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是对于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这一事实各方面却达成了一致。
相较于传统媒体传播形式,新媒体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整合,并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了信息的广泛传播,这不仅丰富了信息传播内容,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更是為用户提供了参与信息传播的途径。
从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形势来看,其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与传统媒体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场合用特定的方式接收不同,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只要拥有移动智能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媒体资源;第二,多元化,新媒体将报纸、广播、电视的功能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多种信息资源,让用户阅读文字、收听声音、观看画面等行为同时发生,以展现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与立体化的特点;第三,互动性,传统的媒体传播更多的是媒体人与用户的单向传递,用户参与传播的空间十分有限,而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人都能够成为记者,成为新闻发布者。
这一方面对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增进了媒体与用户的互动沟通,让用户成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共同营造了新媒体环境。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摘要】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从传统模式存在问题入手,探讨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向。
通过某高校案例分析,展示了实践中的具体成果和效果。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最终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对未来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这篇文章系统分析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优势、建议、展望、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如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实践环节不够丰富多样等,人才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了解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二是探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挖掘其创新性和前瞻性;三是通过案例分析,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最终目的是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
1.3 研究意义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究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播音主持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播音主持人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传统模式主要以音频为主,而在融媒体视阈下,主持人需要具备跨媒体、跨平台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方式、内容呈现方式等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调整。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播音主持人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养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这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
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满足当前环境下播音主持人人才需求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通过分析传统播音主持人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融媒体视阈下新的培养模式,以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验证,验证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应用,总结创新模式的成果,并展望未来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领域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性在于适应当下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多媒体平台播音主持人的新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传媒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播音主持人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播音主持人的要求,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播音主持人的素质要求和技能需求,提高其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能力。
本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探讨融媒体视阈下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为相关教育机构和传媒机构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新媒体时代带来了传媒行业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讨。
本文将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创新之路。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1. 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新媒体时代,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多种渠道都可以进行信息传播。
2. 互动性强:新媒体时代,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变得更加互动化,受众可以参与到信息传播和内容创作之中。
3. 内容生产的低门槛: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通过自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平台等实现内容创作和传播。
4. 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时代,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和行为特征。
二、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需求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应对。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不足: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更注重理论的传授,对实践性的训练和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存在欠缺。
2. 缺乏对新媒体时代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趋势了解不深,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3. 专业技能与跨学科能力的融合不足: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对于跨学科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这在新媒体时代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 实践教学的强化:针对新媒体时代的要求,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模拟主持、实地采访、节目制作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跨学科能力的培养:新媒体时代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比如创意思维、大数据分析、跨媒体传播等方面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新的传媒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新媒体人才的需求。
高校应当采取创新探讨,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重新设计和改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需求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用户参与度的增加以及传播内容的多样化。
相比起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更加互动、个性化、即时化,所以也需要更加高素质、多方面的传媒人才。
而在这一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传统媒体时代的基本技能,更需要具备对于新媒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1. 课程设置的改进与创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应当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进与创新,加强对于新媒体的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当开设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实践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2. 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应用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还应该加强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学。
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例如虚拟仿真实践、网络直播教学等,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3. 跨界合作与交叉学科融合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越来越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和合作,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高校应当鼓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交叉合作,例如与信息技术、传播学、影视制作等专业进行合作,并且开设跨学科的新媒体课程,增加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播音主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066经营管理・Management播音主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高宇琪(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摘要:播音主持行业经过一段时期的成长,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从以前的传统传媒到当下的全媒众媒“百花齐放”的新时期,播音主持的培养模式也在随之进行着相应的调整。
国家、社会、听众及广播电视行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认识逐步加深,并且对这一职业提出了新的期望和需求,这要求着播音主持行业应当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新时期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目标(一)优化有效的选拔渠道在全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必然要符合大众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这是基于求职需求视角下传媒行业必然做出的选择。
在进行人才培养之前,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当做好招生配合工作,对生源的筛选、招生的人数、录取要求与方式等都做出严格的规定,这几方面的内容都关系到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劣。
人才选拔是培养的先要条件,选拔的最终结果依赖于选拔的方式,通常情况下,高校会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即兴发挥或者播读稿件,也有的学校会结合笔试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在对播音专业的人才进行选拔的时候,每个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以达到了全面、科学、正确选拔人才的目的。
(二)奠定语言表达基本功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流载体,话语的汇集创造了一个有声世界。
对播音专业的学生来说,语言不仅是其工作的手段,同时,在特定时期内对全社会的交流方式和民族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播音专业的学生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首先是要说好普通话,吐字清晰,用语规范,表达清楚,说话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其次,还应当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加工,擅长于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文字叙述,将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面貌形象而生动的展现出来,体现了播音专业人才高超的语言水准。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新媒体时代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高校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电台、电视台播音与主持专业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新媒体时代对于这一专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校在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和传播对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媒体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来源多样化,传统的电视、广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网上的各种媒体、平台形式多样,内容也多样化。
2. 互动性:新媒体时代具有强烈的互动性,人们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和创造中。
3. 即时性: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信息几乎是实时更新的,人们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4. 视听化:随着网络视频的兴起,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获取信息,文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高校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却面临一些挑战。
1. 专业知识滞后: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很多学生毕业后在新媒体行业很难找到工作。
2. 缺乏互动性: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模式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学习的过程过于孤立,缺乏和实际工作环境的接轨。
3. 缺乏创新意识: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模式过于死板,很少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更好地培养符合新媒体时代需求的人才。
1. 实践教学深度融入在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内容和流程。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旨在探讨当前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优化建议。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目的,为正文的详细分析做铺垫。
正文部分分为四个部分:概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行模式分析、国内外比较以及问题与挑战。
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的模式,可窥见我国的优势和劣势。
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比较、问题、挑战、优化、建议、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播音主持专业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
在传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播音主持人才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径,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如何创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校园中获得丰富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已成为摆在高校教育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探讨如何优化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播音主持人才。
通过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推动该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进步,为行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促进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是为培养具有较强的主持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播音主持人才而设立的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张继娅
现代广电传媒业的发展与竞争,必然对高素质创新人才提出需求。
对于如何突破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播音主持教学改革,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本文试对播音主持“课程整合”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的人数大约有五万多人,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已达300所以上,一些专业院校还常年开设短期培训班。
播音主持专业年度毕业的学生总量就有上万人,但全国知名的主持人毕业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并不多。
而且,大部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师生比例欠合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由于没有人才自我培养的技术条件和优质环境,对于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学生不能及时进行实践巩固,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确练习,不仅影响教学效果,更无法使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脱颖而出。
这就为专业院校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
要求高校依据新的技术条件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播音主持专业的新领域。
“课程整合”概念是在欧洲工业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为克服社会分工精细导致教育发展片面化而提出的。
国外已有W ebquest和B ig6模式,探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也引发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变革。
就调查情况来看,高校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形式,多数还停留在利用简单电教媒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取得的效果与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程整合所应达到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上,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的空间极大,播音主持艺术教育亦需相关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模式整合。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培养路径大致分为两种: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所谓“北有北广、南有浙广”)的从语音、发声入手,打好播音主持创作表达的基础,再开始进行节目播音主持创作训练的培养方式;上海戏剧学院的从演入门,研究节目到主持(综艺到访谈)技艺训练的培养方式。
经过多年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模式,但缺乏整合研究。
面对现实,我们的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则显得单一,缺乏产学的有机结合,尤其是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有效平台,致使人才培养从某种程度上出现滞后,使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全面适应传媒行业发展的要求。
播音主持专业软件资源开发和利用率不高,还只是片面应用或简单的CA I应用。
在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着重视硬件环境建设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缺乏全面规划和理论指导等问题。
因此,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迫切需要在巩固规模与量的基础上,凭借设备与技术条件的支持,结合课程特点,构建易于实现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各种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和综合运用,以培养一线需要和欢迎的优秀复合型人才。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也就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
播音主持“课程整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整合教学资源:把课程结构、传授内容、教学资源及实施过程有机融为一体,结合课程特点构建易于提高学生学识及能力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利用微格教学资源,用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辐射全部课程,系统地传授主持人节目创作系统工程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包括策划意识、记者意识、编导意识以及主持、采访意识)和应掌握的技巧、技术(包括创意构思和结构编排以及编辑技术)。
21注重教学设计: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从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结构、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设计教学内容,把适合主持人能力提升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让学生既能得到现场控制能力的锻炼又能提高节目的创新能力。
31拓展教学方法:组建由不同年龄及学历层次,不同职称结构,不同专业类型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实现教学的优势互补,资源效益最大化。
教学中广泛使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及行动导向教学法。
研发导学机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小组讨论、调查报告等活动。
来稿摘登 张继娅: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42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3期(总第158期)
41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学阶段格式化内容与训练,分成模拟阶段、创作阶段,使实训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
“课程整合”,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而且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易于实现整合的教学模式,凭借设备与技术条件的支持,创建课程模块及单元训练模块,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将笔者参与的教学模式实践加以总结。
11创设人才培养模式
在进行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模式课堂环节改革中,应遵循专业教学规律,坚持专业培养规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小课实验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其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播音主持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小课人数相对少、具有更多一对一教学的有利条件,创设智商与情商并举、教书与育人结合的话题讨论课模式。
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进行主题讨论,利用各种教学环节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事业观教育。
还可以利用开展“学生课外读书行动计划”,开展微型读书报告等活动,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督促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汲取营养。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设计出贴近实际的新课型,如情境模拟、教学环节栏目化等,丰富小课形式,以体现播音主持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特色,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
立足于综合素质培养,将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模拟跟读、教师点评转变为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即兴发挥等思维开发训练教学模式。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具体、真实的创作环境,使他们真切体会话筒前与镜头前的状态,提高有声语言和形态的综合表现力、心理自控能力。
通过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创作过程的全程仿真模拟,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不同节目样态、语体及风格特点的播音、主持创作方法和手段。
延伸第二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教学手段方面,开发现代技术支持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媒体丰富课本、参考书所提供的信息,从常规的文献检索到捕捉创作素材线索,信源渠道的开放使学生检索能力、资讯遴选能力迅速提高。
创意、策划、制作上极具广电传媒专业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直观、生动、鲜活而深受学生欢迎。
创设讲求时效的(声像+文本)系列活页教材模式,使教学与实践接轨。
积极鼓励并倡导专业教师用一线媒体播出的节目为资料,在第一时间编制完成并运用于教学的活页教材,使教学生动、鲜活,极具实效性。
21教学模块化
(1)课程模块化:改革课堂教学,利用现代技术将基础理论课、专业方向课模块化。
尝试以栏目化方式开展教学,从基础部分的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分析性课程到应用部分的实务性课程、创作性课程,利用现代技术组合、综合,变平面化为立体化,变书面化为视听化。
打破课堂的壁垒,把教室、演播室、实验室和资料室融为一体。
创意策划、采写编评、摄录制作、播音主持乃至制片管理,从虚拟仿真到“真枪实弹”,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创作,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2)专业基础训练模块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播音主持课程进行模块分解。
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按照不同阶段的技能训练要求提出“硬技能”指标:学生需根据计划要求,分阶段完成规定练习篇目,实行课余实训、计时计费。
(3)节目主持技能模块化:调整优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中专业应用环节的课程教学,“软技能”指标任务化,注重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完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结构。
在节目主持技能的综合创作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研究探索,根据信息源搜索选材,按照既定主题共同确定创作内容、选择创作方案、完成创作过程。
从内容到形式:选题探讨———主题提炼———策划设计———采编播录制等。
各门专业课程的相关性、逻辑性在这个创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得到综合显现。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立】
电视外宣纪录片创作浅论■ 周东元
所谓对外宣传纪录片,即采用国际化的内容和形式来进行的社会、人文以及自然领域的宣传。
它涵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取向和民族生活方式的直观物质形象。
中国电视对外宣传纪录片在创作中紧紧围绕文化这个主题,一周东元:电视外宣纪录片创作浅论 来稿摘登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9年第3期(总第158期)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