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高热流背景油气类型与成藏时期综合分析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区天然气成因

代表井
层位
深度 (m)
天然气组成(%)
干燥
Cl
Cz C2+
N2 COz 系数
C1
碳同位素8”C(‰)
C2
C3
C4
COz
成因类型
LHl9—3/1
Nyh
659~692 738~828
89.5 4.75 2.29 2.26 0.43 0.93—43.50-28.00—25.50—24.50—17.10
白云凹陷深水区自下而上主要沉积充填了始新 统湖相沉积的文昌组、下渐新统河湖相煤系沉积的 恩平组、上渐新统浅海陆架一j角洲沉积的珠海组、 下中新统深水陆坡一深水扇沉积的珠江一韩江组, 上中新统以来深水陆坡欠补偿沉积等。凹陷不同时 期的主要沉积物源供给均来自北侧古珠江口流域, 其沉积充填均具有单边侧向输送沉积物的特点。因 此,白云凹陷新生代沉积充填特征,总体上呈“下粗 上细、由陆向海、由浅水向深水、由过补偿向欠补偿” 的演变规律L6],且由于凹陷跨越古陆架边缘与斜坡 的过渡带一陆坡一深海区,古近纪同裂谷期沉积了 巨厚的河湖相地层,新近纪凹陷处在古珠江河口外 的陆坡深水区,沉积物源供给充足,发育了规模巨大 的各种类型低位深水扇体系,颇具油气资源前景及 勘探潜力。
探前景。
关键词:白云凹陷;天然气成因;气源构成;资源潜力;勘探前景
中图分类号:TEl2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26(2009)01—0125—06
1 区域地质背景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深水区珠 江口盆地南部的珠二坳陷(图1),距珠江口250 km,水深300~3 000 m,凹陷展布面积达20 000 km2,最大沉积厚度逾12 km,其中古近系最大沉积 厚度达8 500 m,是珠江口盆地迄今发现的最大规模 的第二三系沉积凹陷,亦属珠江口盆地古近纪最大的 沉降及沉积中心。白云凹陷处在海陆过渡型地壳靠 近洋壳的特殊构造位置,沉积基底以下的地壳厚度 仅7~11 km,且由北向南地壳厚度逐渐减薄,莫霍 面埋深变浅,地温梯度增高,达3.6~4.5"C/100m, 大地热流值最高达77.5 mW/m2,属于地温场偏高 的凹陷…。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都 理 工 大 学 油 气 藏 地 质及 开发 工 程 国家 重 点 实验 室 , 1成 四川 成 都 6 05 ;.中海 石 油研 究 中心 , 京 10 2 ) 10 92 北 0 07
摘 要 : 究深水 牵引流对古 大洋环流 重建 、 研 陆坡位 置 判 断及 沉 积矿 产和 能 源资源 勘探 具 有重 要 意义。 珠 江 口盆地 白云 凹 陷中新 统珠江 组取心段 发育丰 富 的、 与远 洋低 密度 浊流和半 远洋一 洋悬移 沉积 有 远 明显 区别 的深水 牵 引流 沉积 , 物包 括平行 层 理 细砂 岩 、 泥 岩纹 层 、 向交 错层 粉一 产 双 双 细粒 砂岩 、 波状 层理和脉 状层理灰 质粉一 细粒砂 岩 、 波状 层 理和 脉状 层理 抱球 虫灰 岩、 镜状 沙纹 层 理粉 砂 岩 等岩 石 透 相 类型 。珠 江组深 水牵 引流沉积 的发现具 有重要地 质意义 , 由其可 以推 测 自渐新 世末 (3 8Ma 白云 2. ) 凹 陷陆架 坡折 带形 成之后 就开始存 在沿 着 陆架坡 折 带活 动 的深水 牵 引流 , 并可 能影 响和 改变 沉积 物 的物质组 成和 区域 分布 , 将为 南海北部古 大洋洋 流循环重建起 到 重要启示作用 。 这 关 键词 : 江 口盆地 ; 珠 白云 凹陷 ; 中新统 ; 江 组 ; 水扇 ; 水 牵 引流 珠 深 深
地 质 意 义 的 深 水 扇 重 力 流 沉 积 的 优 质 储 层 砂
2 沉 积 背 景 分 析
南 海 是 西 太 平 洋 最 大 的边 缘 海 , 江 口盆 地 珠 就 位 于南 海 北 部 大 陆 架 陆 坡 区 , 新 生 代 被 动 大 是 陆 边缘 张性 断 陷 盆 地 [ 由 北 向南 划 分 为 北 部 断 1 引,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动力学分析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动力学分析摘要: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斜坡上发展出的一个深凹陷,它作为一种水平式的复合地堑,是由两个洼陷和一个低隆起组成的。
垂向上沉积体系可以分为三层即底部的断陷层、位于中部断裂韧性伸展层和顶部的覆盖层。
凹陷的主要断裂阶段具有韧性延伸和地壳减薄的特点,这个特殊的变形方式是有可能归结于白云凹陷恰好位于先前存在的薄弱区的构造转换带上,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得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并伴随以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和剧烈的岩浆活动作为特征。
白云凹陷下急剧上升的地幔是发生韧性变形的重要机制,它还引起了上地幔的部分熔融。
这部分熔融物质上涌至地壳上部的沉积层受到张应力的作用并引起垂向的无间断沉积。
岩浆在第一个断裂阶段后在构造转换带聚集,向白云凹陷东北东部分和西西南部分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 在基地断裂处北西西向剪切断裂发展为断裂群。
该断层活动和白云凹陷的沉积历史受到了在24Ma左右洋中脊跃迁事件和在16Ma左右海底扩张停止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白云凹陷动力分析构造转换带韧性伸展1 引言深水勘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例如墨西哥就已经发现了超过124个的深水油田,其中储量最大的达到了15亿桶。
这个深水扇形系统成为了增加石油产量和储量的主要勘探目标,超过60多个国家致力于深水的研究与勘探。
作为中国南海北部陆坡上最大的一个深水凹陷,白云凹陷吸引了各大石油公司和海洋科学家们的集体关注。
它的研究也标志着中国深水扇形系统展开全面研究的开始。
白云凹陷位处珠江口盆地的珠二坳陷内(如图 1),整体走向近东西,面积约2x104 km2。
白云主凹与南凹之间以低隆起相隔,其中南凹还是南隆起区域的一部分。
白云凹陷的北侧是番禺低隆起。
西侧以一条北西走向的基底断裂和岩浆活动带为界与东沙隆起和开平坳陷相邻;凹陷的东侧是东沙隆起。
白云凹陷在断裂阶段聚集了一层厚的早第三纪沉积。
在Zhu-1和Zhu-2洼陷的勘探表明早第三纪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及成矿成藏模式

( 1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a r g i n a l S e a G e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6 4 0, C h i n a ; 2 . O i l& G a s S u r v e y , C h i n a eo G l o g i c a l S u v r e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C h i n a )
l o w l a y e r s o f t h e d e e p wa t e r a r e a .T hi s p a pe r,b a s e d o n a l a r g e n u mbe r o f g e o c h e mi c a l d a t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f n a t u r a l g a s wh i c h
中 图分 类 号 :P 6 1 8 .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8 5 2 7 ( 2 0 1 5 ) 0 5—1 0 2 4—1 1
Bi o g e n e t i c a nd S ub- b i o g e ne t i c Ga s Re s o u r c e a n d Ge n e t i c Ty pe s o f Na t u r a l Ga s Hy dr a t e s i n Pe a r l Ri v e r M o ut h Ba s i n,No r t he r n Ar e a o f S o ut h Ch i n a Se a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第32卷 第4期2020年8月中国海上油气CHINAOFFSHOREOILANDGASVol.32 No.4Aug.2020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古温压演化与油气生排聚过程(编号:2016ZX05026 003 006)”部分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龙祖烈,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和油气成藏研究。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滨路3168号中海油大厦A座(邮编:518054)。
E mail:longzl@cnooc.com.cn。
文章编号:16731506(2020)04?0036?10DOI:10 11935/j.issn.1673?1506.2020.04.004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龙祖烈 陈 聪 马 宁 翟普强 黄玉平 石 创(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4)龙祖烈,陈聪,马宁,等.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2020,32(4):36 45.LONGZulie,CHENCong,MANing,etal.GenesesandaccumulationcharacteristicsofhydrocarbonsinBaiyunsag,deepwaterareaofPearlRiverMouthbasin[J].ChinaOffshoreOilandGas,2020,32(4):36 45.摘 要 应用油气有机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实验分析技术,精细解剖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已发现油气的生源构成呈现明显南北分带性,其中白云主洼北部、白云主洼东部、白云东洼的原油母源沉积环境为弱氧化环境,生源构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天然气为混合母质成因气,油气主要来源于文昌组和恩平组浅湖—三角洲相泥岩;而白云西洼、白云主洼南部的原油母源沉积环境为弱还原环境,生源构成以湖相藻类为主,天然气为油型气,油气主要来源于文昌组和恩平组浅湖—半深湖相泥岩。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烃源岩评价及储层烃来源分析

,
,
,
。
:
(
邮编
:
5 10 2 4 0 )
。
电话
:
020
一
84 26222 1
。
维普资讯
中 国 海 上 油 气
组 处 于 低 成 熟 和 未 成 熟 演化 阶段
。
2
白云 凹 陷 珠 海 组 为 有 效 烃 源 岩
已 有 研 究 认 为 珠 二 坳 陷 白云 凹 陷 已 发 现 油 气
一
S 型
前积 组 合反射结 构 表 明上 渐
,
、 、 、
套 快 速 增 长 沉 积 厚 砂 泥 岩互 层
一
分布面 积 巨 大 的浅 海 陆架 三 角洲 沉 积 热 演 化 模 拟 结 果 ( 白云 凹 陷 主 洼 线剖面 )表 明 据今
,
;L
w 3
—
1-1
井
。
钻 遇 的珠 海 组 大套 泥 岩 为海 相 三 角洲 前 缘 相 沉 积
02 E C l 530 20 M
测
a
时 该剖面最 大埋 深处始
,
新统文 昌组 进 入 高 成 熟 和 过 成 熟 ( 干 气 ) 阶 段
M
a
;16
以来 始新 统
,
、
一
渐新统恩 平组 烃 源 岩开 始进入
11 M
~
主 要 生 排 油 时 期 ;据 今
图
*
a
时 上 渐新统 珠 海组
,
.
l
自云 凹 陷 及
,
统 恩 平 组 上 渐 新 统 珠 海 组 和 下 中新 统 珠 江 组
。
套
资料证 实 珠 海 组 为 白云 凹 陷 深 水 区 有 效 烃 源 岩
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一个巨大的富生气凹陷

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一个巨大的富生气凹陷张功成;杨海长;陈莹;纪沫;王柯;杨东升;韩银学;孙钰皓【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4(034)011【摘要】油气勘探成果已证实白云凹陷及其邻区是富烃凹陷,但对于其生烃能力到底如何?是不是一个大型富生烃凹陷?尚有争议.为此,基于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对该凹陷重新开展了地震解释工作,再认识其深部结构和沉积特征,以源热共控论为指导分析烃源岩热作用,评价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结果表明:该凹陷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盆地深水区面积超过1×104km2、最大沉积地层厚度超过10 000 m、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经历了裂谷期、裂后坳陷期和新构造期3期演化;该凹陷为叠合凹陷,始新世文昌组整体以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局部发育中深湖相,早渐新世恩平组为海陆过渡相—局限海相沉积,晚渐新世为浅海相沉积,新近系—第四系为深海沉积;白云凹陷发育文昌组湖相、恩平组海陆过渡相和珠海组浅海相3套性质不同的烃源岩,其中主力烃源岩恩平组主要由煤系地层和浅海相泥岩组成;地温梯度高,热流值高,属于热凹.结论认为:该凹陷属于“源(烃源岩)足热(热流值)足”型凹陷,主凹槽以生气为主,其他部位以生油为主,油气资源量可观、勘探潜力巨大;该凹陷目前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剩余油气勘探潜力大.【总页数】15页(P11-25)【作者】张功成;杨海长;陈莹;纪沫;王柯;杨东升;韩银学;孙钰皓【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研究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与运聚模式探讨 [J], 朱俊章;施洋;蒋爱珠;施和生;孙永革;庞雄;张志琳;龙祖烈;张永东;柴平霞2.被动陆缘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及沉积体系——以尼日尔三角洲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为例 [J], 李磊;王英民;徐强;黄志超3.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高热流背景油气类型与成藏时期综合分析 [J], 米立军;何敏;翟普强;朱俊章;庞雄;陈聪;马宁4.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J], 龙祖烈;陈聪;马宁;翟普强;黄玉平;石创5.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重力流沉积机理 [J], 庞雄;朱明;柳保军;颜承志;胡琏;郑金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及资源量前景

中图分类号 :T 2 .1 El2 2 文献标识码 :A
我 国能 源供需 矛 盾 日益 突 出 ,传统 化石 燃料 已不 成藏 的基本地 质 条件进行 初步分 析 。 能 满足 我 国经济 发展 的需 要 。我 国的天 然气水 合物 资
珠 江 口盆地第 三纪 构造 演化 经 历 了古近 纪 裂 陷和 新 近纪坳 陷两大 阶段 , 具双 层结构 [ 3 l 。上新 世以来 ,由
13 源条 件 .烃
“ 源控 论” 目前流行的水合物成藏的主要理论 。 是 如
于 吕宋 岛弧 向西汇 聚并 与南海 构造域 碰撞 ,珠 江 口盆 果没有烃源或烃源潜力不够的话 , 不可能或很难成藏 。 就
维普资讯
珠江 口盆地 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
及资源量前景 卡
张树林
( 中海石油 ( 中国)有限公司研究 中心 ,北京 10 2 ) 0 0 7
摘 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 、清洁 、高效的替代能源 ,资源量 巨大 。珠江 1盆地 白云凹陷有 良好的天然气 2 1
基金项 目:本文得 到中国科学 院知识创新 工程 重要方 向项 目 ( CX2 YW-18和 KZ X3 W一2 4 KZ 一 0 C 一S 2 )和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7 0 1资助 。 4527)
作者简介 :张树林 ,博士 ,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导师 、 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研究及 国际能源勘探工作。
度仅 为 2 32/ 0k 2 南 海北部 陆缘盆 地深水 区具 备 在加里 东 、 . 1 14i 。 1 n 海西 、 山期褶皱 基底 上形成 的 中、 燕 新生代 较 好的 水合物 成藏 的基 本地 质条件 ,是天 然 气水合物 含油 气盆地 。 珠江 1盆地处 于陆 壳与洋 壳过渡 带 , 2 1 地壳 勘探很 有潜 力的地 区。 本文利 用 已有 地质和 地震资 料 , 厚度较薄 , 一般 为 l ~2k 4 2 m。白云 凹陷是珠 江 1盆 地 2 1 尝试着 对珠 江 1盆 地珠 二坳 陷 白云 凹陷天然 气水合 物 系列 凹陷 中面 积最 大的一 个深 水 凹陷 ,位 于珠 江 1盆 2 1 2 1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油 气复 合输 导体 系探 讨E] 中困海 f 气 .092 ( )3 1 6. J. : 油 20 ,16 :6 — 6 3
收 稿 日期 : 0 (0 — 9 改 回 日期 : ( - 8 1 2 1 80 ) 2J0 0 —9 1
E ] 代 一 丁 , 雄. 江 I盆 地 珠 二 凹 陷 的 石 油地 质特 征 口] 中 国 6 庞 珠 Z l .
ShiH e he g s n
Zhu M i g! n ( .Sc o l _ 1 h o 。,Oca n rh S n e,T n j e na d Ea t ce c i ogi
Un ve st ,Shan i r iy ghai ,2())2;2. She z nB r t )(9 ( n he an’ h
ar a, Pe r v r M o t a i e a l Ri e n h b sn
[ ] 庞雄 , 7 陈隽 . 一丁 , . 江 V盆地 白云 阿 开 平 凹陷油 气 聚集 及 戴 等 珠 l 勘探 目标 研 究_] 中 国海 I油气 : 质 .95 04 :3—4 . J. 地 19 ,()2 725
油 气 ,0 7 1 ( ) 1 913 2 0 .u 3 :4 5 .
[ 4 朱 俊章 , 和生 , 雄 , . 江 u 盆地 番 禺 低 隆起 凝 析 油地 球 2] 施 庞 等 珠 化 学特 征 及 油源 分 析[] 中 国海 上 油气 ,0 6 1( )1】 16 j. 2 0 .82 :【—0 . 3 E s 朱 俊 章 , 和生 , 敏 , . 江 口盆 地 白 云 凹 陷 深 水 区 I 2] 施 何 等 珠 . W3 11井 天 然 气 地 球化 学 特 征 及 成 凶 探 讨 [] 天 然气 地 球 科 学 , J.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珠 江 口 盆 地 白 云 深 水 区 构 造 -岩 性 油 气 藏 特征及成藏模式
陈 亮,庞 雄,韩晋阳,冯 轩
(中海油南海东部石油管近年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 陷 构 造 -岩 性 油 气 藏 的 勘 探 获 得 较 大 突 破,针 对 白 云 深 水 区 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机理及成藏主控因素认识模糊的现状,通过对白云凹陷已证实的构造- 岩性油气藏的解剖,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及深水环境下储层发育特征,对白云深水区东部的构造 -岩性油气藏特征做了总结。研究表明:白云深水区东部发育继承性近东西向鼻状古隆起构 造背景,珠江组下段 SQ21低位体系域沉积期,在陆坡深水环境下发育近南北向展布的水道复 合体砂岩、扇朵叶砂岩储层及大型泥质充填深切峡谷,在这种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下,发育 3 类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水道侧封型构造-岩性油气藏、扇朵叶型构造- 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优质深水砂岩储层、长期古隆起背景和“流 体底辟+断裂+构造脊+不整合+砂体”复合油气输导体系;白云主洼生成的油气,在晚期活动断 裂和底辟作用下,由深部运移至珠海组—珠江组横向疏导层,沿长期鼻状隆起带的构造脊向鼻 状构造带的高部位逐渐爬升,油气在运移途中被 SQ21水道型、水道侧封型及扇朵叶型构造- 岩性圈闭捕获,多种类型油气藏在同一构造背景下,形成由西向东逐级抬升的“阶梯状”复式 构造-岩性油气藏带。该研究对中国深水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较好的借鉴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深水重力流沉积;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535(2019)01-0030-07
(CNOOCSouthChinaOilAdministrativeBureau,ShenzhenGuangdong518064China) Abstract:Thereisamajorbreakthroughintheexplorationofstructural-lithologicreservoirexplorationinthe BaiyunSagofthePearlRiverMouthBasininrecentyears.Theprovenstructural-lithologicreservoirsareanalyzed toascertainthedevelopmentpatternsandthemain-controllingfactorsintheBaiyundeep-waterarea.Thestructural -lithologicreservoirpropertiesintheeasternpartoftheBaiyundeep-waterareaaresummarizedbasedonthere gionalstructuralsettingandreservoirdevelopmentpatterns.ResearchindicatesthattheeasternpartoftheBaiyun deep-waterareashowsaninheritednearlyEast-Westnose-likepalaeoupliftstructuralsetting.IntheSQ21low- levelsystem tractdepositionstageofthelowerPearlRiverFormation,thecontinentalslopedeep-waterstructural settingleadstothedevelopmentofchannelcomplexsandstonewithnearlynorth-southdistribution,fan-lobesand stonereservoirandlarge-scalemud-fillingincisedcanyon.Therearethreetypesofstructural-lithologicreservoirs inthisstructuralsettinganddepositionenvironment,includingchannelstructural-lithologicreservoir,structural- lithologicreservoirwithlateralsealchannelandfan-lobestructural-lithologicreservoir.Thedevelopmentofstruc tural-lithologicreservoirismainlydependentonthehigh-qualitydeep-watersandstonereservoir,long-termpalae oupliftsettingandthe“fluiddiaper+fault+structuralridge+unconformity+sandstone”compositehydrocarbon transmissionsystem.Duetotheactionsoflateactivefaultsanddiaper,thehydrocarbongeneratedbythemajor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层序构型及油气有利区

第3 4卷 第 2期
O I L& G A S G E O L 0 G Y 2 0 1 3年 4月 d o i : 1 0 . 1 1 7 4 3 / o g g 2 0 1 3 0 2 0 9 文章编号 : 0 2 5 3— 9 9 8 5 ( 2 0 1 3 ) 0 2— 0 1 9 7— 0 5
s l o p e o f Ba i y un Sa g, Pe a r l Ri v e r Mo u t h Ba s i n
Yi X u e f e i , Z h a n g C h a n g mi n , L i S h a o h u a , DF e n  ̄u a n , Yu a n Ca i
发 育。另外, 内、 外 多种 地 质 条 件 的 共 同控 制使 得 白云 凹 陷 北 坡 新 近 系 发 育 着 不 同类 型 的 三 角 洲 , 单 个 层 序 内可 依 次 出现 陆 架 边 缘
三角 洲一 内陆架三角洲一 中陆架 三角洲的交替 。L型层序主要 由陆架边缘 三角洲一峡谷水 道一浊积扇体 等沉积体 系组成 ; T H 型、 T 型层序以 内一中陆架三角洲及陆棚体 系为主; H型主要包括 了中陆架三角洲一陆棚沉积体 系。 白云 凹陷北部 的内一中陆架 三角洲中的
Ab s t r a c t : Th e n o r t h s l o p e o f Ba i y u n S a g i s o n e o f t h e i mp o r t a n t a r e a s f o r t h e o i l —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Pe a r l Ri v e r Mo u t h Ba .
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何 敏1 朱伟林2 吴 哲1 钟广法2 任建业3 刘丽华1 王文勇1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4; 2.同济大学海洋资源研究中心 上海 200092; 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何敏,朱伟林,吴哲,等.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J].中国海上油气,2019,31(5):920. CHhEinaMiOnff,ZshHorUeWOielilainnd,WGaUsZ,2h0e1,9et,3a1l(.5N)eo:9te2c0to.nicmovementcharacteristicsandhydrocarbonaccumulationofthePearlRiverMouthbasin[J].
第230119卷年 1第05月期
中国海上油气
CHINAOFFSHOREOILANDGAS
VolO.c3t1.2 01N9o.5
文章编号:1673?1506(2019)05?0009?12
DOI:1011935/j.issn.1673?1506.2019.05.002
珠江口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ttttrcsscaab犃wmehhhyyuuhnnuee犫neeerscadtdsrn狊tisrrhte狋otseeePategm狉sendarchama,犪paoptsnsenise犮asebo,syfitr狋reenanpaiuinbtxdasbdso:oucuhretp4Tnblde.ittleatocv,hosctTirsoaoiarkucaholfsfachmuenbseouttettyoafip idsmeshlovSacnaifhueccnomprtteeglloyueayoeao;aoBndtr,ptatnttamt,irhiirueiEhrsoodcleycrmeoynyncCtneulssaaapolthnt.ieiwcdreonienttnfIebfedinitstofgmacolvaiatureiktinnahgsntnhtSmmeaoeycin,aeviegdceoolecro.aaanvnoce,ltralmtfteTvlcuehaneoayueeenmhomcdrtcsapfdteehrdslnumogifnoeteletesifnoatashsthdttoistiuccyemecutinnrroeeodaoisdngopcxmcbsnyeutietoptcecovororpifausffvtoofrnnonalpaheimnetuDcsucvaeltshmiuenttyaooshoeiletisdrmne,oaneotnaadtgonredttfnibZesirnvafhol(ffae1hnhr,eeafnorcy3auoetmrewtpaifr1aearatemnseh8serrdthinona dtaaecite,ttmelsaMigahisoipaoloenfuafanl,lrsasneocenttaf)tttrohfs;hcdcehhteboscecthaeaifeecyotghacostmBoataersmPncgtaronoasoeeiptehic. PnnyaocnahaetidagrlussTecenillsoinrsieXht.duigetpoiRmhseiesjrbdTagitciieraolsiaevihbaigemcbvmnlnneeudsoyeorg,egte,eaismaotnglcottdtrfmMheeecthneheiieeaontmoeeveintt,hipume,nethcentliePnpoeehnoshhnltnraiaiaNaeselslpmordgbtoreeechiiatahaoooot,neecosnsfesgagtctilngttdetenehonteaPforocnetghggaieaneeoyemseav(aisLt5scordoiP t auooltrcrehfienefh3amsplveeaxdReb3etohnropliallhveosgtelfvonleeeaeoMepRaodschrsdrmariattangimyveetoggeym)diteaeMnnaoorio,srentiatssoontcanenfacutwnMcoat.droaatatrdcheefrcohroscsaetbsytueintesuohbthvaidfmic,hmaeanriiytlllssioloumlsyibdeiumolsuonieanscatfsownunsthgattviihiotgruonohneacaaieolinsrstfl,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nPiesamrls;RihvyedrroMcaorubtohnbaacscinum;unleaottieocntonicmovement;deformationcharacteristics;geneticmecha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气烟囱特征及成藏模式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气烟囱特征及成藏模式何永垚;王英民;许翠霞;常圆【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2(017)003【摘要】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地震属性,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识别出了大量的气烟囱现象.气烟囱可分为根部、过路区和顶部三个组成单元,各个单元具有不同的地震异常特征,主要通过同相轴的侧向变化,振幅、频率、连续性的局部增强和减弱,AVO响应以及它们的组合来识别.气烟囱根部是气体释压的初始部位,是气源供应区;过路区是流体泄压所经过的区带,在整个气烟囱结构的空间中占有主体地位;顶部常形成气藏.对白云凹陷建立了气烟囱顶部聚集和侧翼聚集两种气藏成藏模式,它们均由古近系文昌组一恩平组的河湖相沉积提供烃源.【总页数】5页(P62-66)【作者】何永垚;王英民;许翠霞;常圆【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公司苏里格气田项目经理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与运聚模式探讨 [J], 朱俊章;施洋;蒋爱珠;施和生;孙永革;庞雄;张志琳;龙祖烈;张永东;柴平霞2.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成因类型及成矿成藏模式 [J], 何家雄;卢振权;张伟;刘志杰;李晓唐3.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高热流背景油气类型与成藏时期综合分析 [J], 米立军;何敏;翟普强;朱俊章;庞雄;陈聪;马宁4.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构造-岩性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J], 陈亮;庞雄;韩晋阳;冯轩5.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LW3-1-1井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J], 朱俊章;施和生;何敏;庞雄;杨少坤;李昭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天然气晚期成藏特征

4
期油气充注
5 )
,
即
2 1
,
期原油充 注 期和第
2
(
图
4 )
和
2
期天 然气充沣 ( 图
。
第
期 以 发 黄 色 和 蓝 色荧 光 的油 包 裹体 为
,
主 代 表 早期 烃 类 运 移
与油 包 裹 体 伴 生 的 盐 水 包 裹
10 0 C 4
。 .
体均
M
a
一
温 度范围为
川
~
大致 发生 _ 『
13
~
HIf
期的油气藏
。
灭 然 气成 藏运 聚 的 动 平 衡 原理 分 析 以 及 中 国气 田 的
勘 探 实 践 表 明 晚 期 成 藏 是 中 国 大 l{J 型 气 田 形 成 的
. 、
丰控 因 素 之
一
卜
“
。
凶此 明确
,
一
个地 区 大 然 气 成藏
。
是 否 属 于 晚 期 成 藏 具 有 重 大 勘 探 指 导意 义
.
—
。
。
维普资讯
中 国 海 上 油 气
“
在 此 基 础 上 遵 循 荧 光 观 测 定 性 分期 均
,
一
加
测 温 度” 定m
。
∞
∞
定革 约束 的原 则进 行 油 气 充 注 期 次 时 问 的 研 究
、
”
结 果 表 明 番 禺 低 隆起 油 气 藏 最 多 有
×
1 () k
。
m
:
。
新 生 界沉 积 厚 度 大 于
6 【 (} )()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的关系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系统的关系
孙杰;詹文欢;丘学林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卷),期】2011(31)1
【摘要】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
白云凹陷形成和演化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断陷、拗陷和差异升降阶段。
多期构造运动叠加造成凹陷内地质构造非常复杂。
从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结合地震剖面、测井资料,初步探讨了白云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明确了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对油气生运聚的作用和影响。
认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对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油气的运聚成藏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总页数】7页(P101-107)
【关键词】构造演化;油气系统;控制;白云凹陷
【作者】孙杰;詹文欢;丘学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4.4
【相关文献】
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沉积演化模式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 [J], 吴伟中;夏斌;姜正龙;罗张屏
2.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J], 孙珍;庞雄;钟志洪;周蒂;陈长民;郝沪军;何敏;黄春菊;许鹤华
3.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 [J], 胡杰;龙祖烈;黄玉平;张林友;胡迪;王一波;胡圣标
4.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运移模拟 [J], 石万忠;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朱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林鹤鸣;施和生【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4(034)005【摘要】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的天然气勘探已经历了5个阶段,经地质综合研究认为:①白云凹陷具备优越的烃源条件,经历了断陷断坳坳陷3大构造演化阶段,断陷期沉积的文昌组—恩平组具有巨大的生烃能力,断坳期和坳陷期受渐新世和中新世2个陆架坡折带的控制,形成的渐新世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和中新世珠江组—韩江组深水扇沉积体系,是深水区最有利的2套储盖组合;②该深水区油气的成藏规律不同于北部浅水区,陆架坡折带、构造脊+断裂+砂体+不整合+流体底辟复合油气输导体系及晚期构造运动是控制该区油气运移和成藏的3大要素;③荔湾3-1深水气田是上述成藏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典型代表,优越的圈闭条件,受陆架坡折带控制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相优质储层,断层+底辟构造构成的垂向输导体系和上覆巨厚的海相泥岩盖层,是大气田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进而指出近期该区天然气的勘探方向:①凹陷中央的深水扇体系;②白云凹陷主洼东西两侧的隆起区构造—地层复合圈闭群;③主洼西南侧断阶带上一系列的大型构造圈闭群;④南侧荔湾等一系列凹陷的超深水新区.【总页数】8页(P29-36)【作者】林鹤鸣;施和生【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白云岩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J], 杜金虎;潘文庆2.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J], 施和生;柳保军;颜承志;朱明;庞雄;秦成岗3.南海北部陆缘差异拆离作用结构样式与控制因素——以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为例 [J], 李洪博;郑金云;庞雄;任建业;李瑞彪4.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幔源CO_(2)充注的黏土矿物成岩响应 [J], 刘妍鷨;陈红汉;王艳飞;韩晋阳;李倩5.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勘探方向选择 [J], 肖军;王华;刘军;陈少平;姜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沉积演化模式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

呈N E E走 向 , 东、 西分别 与潮汕 凹陷、 开 平 凹 陷相 邻, 西 侧受 到大 断 垒控 制 , 北 邻 中央 隆起 带 , 南接 南 部 隆起 带 ( 图 1 ) J 。 在 中生 代 处 于 弧 前 盆 地 的位 置, 为古 特 提 斯 的一 部 分 , 属 于 海 相 沉 积 岩 夹 岩 浆 岩构 成 的基 底 J 。在 新 生 代 处 于 一 个 强 烈 构 造
变形 区 , 经历 了断 陷 、 断坳、 坳 陷 热沉 降及 断 块 升 降 等构 造 演 化 阶段 , 总体 上 呈 “ 下粗上细 、 由陆 向海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04 - 0 - 9 ;改 回 日期 : 2 0 1 2 — 1 2 02 -
中新统 深水 陆坡欠 补 偿 沉 积 的粤海 组 、 上新 统 万 山 组 以及 第 四系 ( 图2 ) L 8 J 。 白云 凹陷沉积 充填 具有
1 0 0 0 3 9 ;3 . 中山大学海 洋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1 0 2 7 5 ;4 . 中国地 质 大 学 ( 北京 )海洋 学院, 北 京 1 0 0 0 8 3 ;5 . 中海 石油 ( 中国 )有 限公 司深 圳分 公 司研 究院 ,广 东 广 州 5 1 0 2 4 0 )
珠 江 口盆 地 白云 凹 陷沉 积 演 化 模 式
与 油 气 成 藏 关 系探 讨
吴伟 中 , 夏 斌 , 姜 正 龙4 , 罗张屏 4
( 1 . 中国科 学 院广 州 地球 化 学研 究所 ,广 东 广 州 5 1 0 6 4 0;2 . 中 国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北 京
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天然气地质学收稿日期:2009201214;修回日期:2009204207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7CB411705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2YW 220322)联合资助.第一作者E 2m ail :css @.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崔莎莎1,2,何家雄1,陈胜红3,邹和平4,崔 洁4(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40;4.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摘要:应用整体、动态及综合分析方法,重点对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指出该区在晚白垩纪—早渐新世多幕断陷裂谷阶段,主要沉积充填了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和下渐新统河湖沼泽相煤系及湖相2套主要烃源岩;晚渐新世—中中新世裂后断拗转换及热沉降阶段,则主要形成了上渐新统珠海组及下中新统珠江组分布较广的海相砂岩储集层及其储盖组合;而晚中新世后新构造运动及热沉降拗陷阶段,由于构造及断裂活动较强烈,发育了大量NWW 向断裂,不仅控制了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及展布,亦为深部油气向上覆海相地层和各类局部构造及圈闭中运聚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而当其与油气生、运聚条件良好配置时,即可构成颇具特色的下生上储、陆生海储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
总之,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最终构造格局形成及展布均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其油气运聚成藏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发育演化阶段;油气成藏条件;新构造运动;油气储盖组合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926(2009)03203842080 引言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东北部,即海南岛与台湾岛之间海域,其地理位置为E111°00′~118°00′,N 18°30′~23°00′,东西长约800km ,南北宽约100~360km ,海域面积为17.7×104km 2。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王存武;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施和生【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32)2【摘要】揭示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的时空展布和油气成藏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向深海进军的油气勘探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在白云凹陷北部陆坡区发现了大量深水扇沉积体,它由众多的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和下切水道构成.盆底扇和斜坡扇多期叠加,平面上成朵叶状,并与下切水道相连.研究表明,白云深水扇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1)白云凹陷具有适合油气生成的活跃烃源岩;(2)拥有包括断层、不整合面、连续分布的砂体以及流体底辟带在内的发达的输导网络;(3)低水位期发育的深水扇体与其上覆的高水位期泥岩共同形成了有利的储盖组合;(4)超压的累积和释放对深部烃源岩的排烃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白云深水扇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珠江口盆地深水勘探的有利目标.【总页数】7页(P247-252)【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扇;主控因素;成藏条件【作者】王存武;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施和生【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深水扇识别和油气成藏关键要素 [J], 王存武;陈红汉;陈长民;庞雄;施和生2.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Ma前后深水扇差异沉积过程及主控因素 [J], 杨璐;王英民;何敏;陈维涛;徐少华;卓海腾;王星星;李文静3.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J], 林鹤鸣;施和生4.珠江口盆地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J], 施和生;柳保军;颜承志;朱明;庞雄;秦成岗5.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J], 龙祖烈;陈聪;马宁;翟普强;黄玉平;石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云深水区东部油气成因来源与成藏特征

基金项 目:“ 十二 五”国家攻 关项 目 “ 南海北部 深水 区油气成 因与运聚过程” (0 1 X 5 2 — 0 — 0 ) 2 1Z 0 0 5 0 3 0 4 。 第一作 者简介 :朱俊章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 ,现从事石油地 质和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工作 。
位于 番 禺低 隆起 南部 ,西接 白云主洼 ,南邻 南部 隆起
一
时代不 同相 带烃源岩 生成 的流 体性 质的差 异及 油气
带 , 一个 发育文 昌组 、恩平组 、 是 珠海组 3 套有效烃 源 藏次 生变化效 应 , 导致 油气分 布 比较 复杂 。 文 旨在对 本
岩 、早 中新 世 富砂深 水扇和 晚 渐新世 陆架浅 水三 角洲 该 区 已获 得油 气的成 因和来 源进 行剖析 ,分析 油 气的 储盖组 合及 构造一岩 性 圈闭的复 合油 气成 藏 区 ( ) 成藏 特征 , 图1 。 探讨油 气分 布规律 , 为该 区下一步 勘探部 署
层 、不整合面与构造脊耦合形成侧 向运载层 ,共同控制该区成藏带的有效烃源灶位置与运聚。 关键词 :白云凹陷;深水区 ;油气成 因;成藏特征 ;输导体系 ;烃源灶 中图分类号 :T l 2 3 E 1 . 文献标 识码 :A
珠江 口盆 地 白云 凹陷位 于 南海 北部 陆 坡 深水 区 , 商业 发现和 L 6 2 油构造 发现 ,探 明 +控 制天然 H1 - 含 水深 变化大 , 介于 2 0 8 0 0 ~2 0 m之 间 , 为珠江 口盆地珠 气地 质储量超过 10 00×1 、石油 约 3 0 0m 0 0× 1 。 0m 二 坳 陷 内 的一 个 次 级 构 造 单 元 。 白云 凹 陷总 体 上 呈 按储 盖和 圈闭条件 , 区油 气藏 类型包 括 富砂 型浊 积 该 NE E向展布 ,包括 白云西 洼 、白云主洼 、 白云东洼 等 水 道复 合体 储 层 圈闭成藏 带 ( H2 —1 H3 -3 、 L 9 、L 4 ) 3 次级 洼陷 。 个 白云 凹陷 内发 育的地 层从老 到新分 别为 富 泥型 水道 复合体 储 层岩性 油 气藏 ( W 3 3 、深 水 L — ) 占近 系文 昌组 、 恩平 组 、 珠海 组 , 近系珠 江组 、 江 扇 水道 化 朵 叶体 砂 岩构 造 油 气藏 ( W 3 a d1 新 韩 L —1 n 、 S 组 、 海组 、 山组以 及第 四系 。 粤 万 根据 白云 凹陷的演 化 LH 34—2) 、深 海 等 深 流 岩 丘 混 积 岩 复 合 油 气 藏 阶段 , 积地 层也可分 为 裂陷期沉 积文 昌组 和恩平 组 , ( W 9 、LW 4 ) 沉 L —1 —1 、反 向翘 倾半 背斜 构造 油 藏 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Lijun1 HEMin2 ZHAIPuqiang2 ZHUJunzhang2 PANGXiong2 CHENCong2 MANing2
米立军1 何 敏2 翟普强2 朱俊章2 庞 雄2 陈 聪2 马 宁2
(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广东湛江 524057; 2.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深圳 518054)
米立军,何敏,翟普强,等.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高热流背景油气类型与成藏时期综合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19,31(1):112. MILijun,HEMin,ZHAIPuqiang,etal.IntegratedstudyonhydrocarbontypesandaccumulationperiodsofBaiyunsag,deepwaterareaof PearlRiverMouthbasinunderthehighheatflowbackground[J].ChinaOffshoreOilandGas,2019,31(1):112.
第230119卷年 2第月1期
中国海上油气
CHINAOFFSHOREOILANDGAS
VolFe.3b1.2 01N9o.1
文章编号:1673?1506(2019)01?0001?12
DOI:1011935/j.issn.1673?1506.2019.01.0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珠江油口气盆类地型深与水成区藏白时云期凹综陷合高分热析流背景
(12..犆犆犖犖犗犗犗犗犆犆犆犆犺犺犻犻狀狀犪犪犔犔犻犻犿犿犻狋犻狋犲犲犱犱,,犣犛犺犺犪犲狀狀犼狕犻犺犪犲狀狀犵犅犅狉狉犪犪狀狀犮犮犺犺,,犛犣犺犺犲犪狀狀狕犼犺犻犲犪狀狀,犵犌,狌犌犪狌狀犪犵狀犱犵狅犱狀狅犵狀犵51582045045,7犆,犺犆犻狀犺犻犪狀)犪;
sa犃Rinin犫vd狊e狋mar狉co犪cdM犮u狋eolml:uiTutnlhhgaetb,ioatBshnaiienyvheu(rynPydsRrcaooMgcambirspb)llio,ocnacaantttedyedpdte.hisenC,ortcahmhpeiabdirsngtsiirnunogbgnsgteilhdpyieestnaohcndienaelasnyne,sddiasczhcoiougfnhempseugtloerafototilcnheoegunrtmpimneagrelienoogtdcarslahdeacirnmeudinsstttpraimylnea,oddfpeelerutepihsdwesiaupntree celtrrueaosvrilooeelaunutmoaifontmndhid2geirDsaPcteoibaovarnl iltttea1uianyrhn3notceepidelndve1udBsegismr~atianosioosefya7ttnliughhlnn3anyeoa(sydttssdehuMcta,lareluhagaamoadllt,raawymtldgggaeeiaaoegianrsdnrmpsgeletieeaybe)nrxtiny.aiocowstfofgdtTeloinadBuhn”ssapeoig.bisrewytyiR reBiuansaeooscnmisftdheyeahistsnurtneahcvn uogrgeorfBeise)orehaahc,iaogtycyoiavyiludulnehprrncdaireobhsnescseahcdaaeri:lurggignunbminhs,donisatetoangtmhrunnu,egacdsrdtoiaheleutoannardothrebdieee gsl.riteeoic nharTsinrhlgevthclaaeilyesrgdnwuegecrsheciilierony.nousengdsnButirdldyohhote(isenpcaytsaeeeptrZrrlr(oepilbbhrlomvoloyuyediuwinjanieinlaewsfcgldntwahcuthgsa.hhohariiarteFtTgnreeiothaspntrhccfeahgltelemueefern,iaroeocrrtiarispezaeanotern)rsenddgecp,seeetsrabfnrheiunyoiclvrefdoaeeetd“5pi,oZtvaibyhwllwe5epuuaihroeh~shniisicaar0g itilhenohhsfdiFeMeetserorohapericveltaml,omhroiraadlasratynoptseunirldmrosgyowetinjteanerewogaecrooi oeeffl tedbyhighmatureoilandnaturalgascharging.Thepressureevolutionsimulationsuggeststhatthemajorhydro
摘 要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地壳强烈薄化带,快速沉降和高地温背景使得油气生成运聚非 常复杂。应用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2D盆地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云凹陷目前已发现油气 类型、充注幕次、成藏期次和古压力演化,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存在5类原油和2类天然气,油气充注具有“油早气 晚”的特征。白云凹陷珠江组和珠海组储层油包裹体主要分为3类:成熟油包裹体(黄色荧光)、较高成熟油包裹体 (黄绿色荧光)、高成熟油包裹体(蓝白色荧光,与天然气充注关系较为密切)。白云凹陷早期存在油气充注,后期普遍经 历气洗作用而使古油藏遭受破坏。应用古压力埋藏深度投点法确定至少存在2期充注:第1期为131~73Ma,主要 为成熟油充注;第2期为55~0Ma,主要为高成熟油和天然气充注。压力演化模拟表明,较明显的生烃增压主要开 始于白云运动时期,主要经历3期泄压:第1期成藏意义不大,第2期对早期油运移有重要意义,第3期对油气晚期 成藏意义重大。本文成果对白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及下一步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键词 白云凹陷;油气类型;成藏时期;流体包裹体;压力演化模拟;珠江口盆地深水区 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