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2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 全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 全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 全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社会心理学(南开高校) 全章节测试题库及答案1【单选题】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的过程。

A、经济人B、法人C、社会人D、简洁人我的答案:C2【单选题】"儿童时候的经受准备着人的一生"这个观点属于以下哪位?()A、弗洛伊德B、尼采C、苏格拉底D、荣格我的答案:A3【单选题】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是()。

A、社会经济环境B、社会政治环境C、社会生态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我的答案:D4【推断题】吴江霖先生认为,心理学有两大分支,即生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我的答案:5【推断题】社会心理学来源于多个学科,所以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争论对象(二)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认知争论的范围?()A、熟识别人B、熟识自己C、熟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熟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的答案:D2【单选题】看到一个人身上的某一个优点,就误认为他身上其他方面也有优点,这叫做()。

A、相像假定作用B、光环作用C、巴纳姆效应D、霍桑效应我的答案:B3【单选题】军事心理学涉及到两条途径,即()和军事社会心理学。

A、军事教育心理学B、作战心理学C、军事工程心理学D、军事测量心理学我的答案:C4【推断题】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认知者因素、认知对象因素和认知的条件。

我的答案:5【推断题】社会心理学的争论与应用是不能分开的。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争论方法(一)1【单选题】社会心理学争论某一种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的规律时,最重要的是挖掘其()。

A、具体的表现B、形成的过程C、产生的缘由D、造成的后果我的答案:C2【单选题】下面哪一项揭示了因果?()A、男生随年纪增长长出了胡子B、按下电闸,设备断电C、发烧的人体温越高,脸颊越烫D、吸烟缩短人的寿命我的答案:B3【单选题】要测试同学的数学成果需要用数学卷子而不是语文卷子,这是一个()问题。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答案---完整课后习题答案(亲自鉴定)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答案---完整课后习题答案(亲自鉴定)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答案-完整课后答案(亲自鉴定)乐国安李磊汪新建等主讲南开大学一、社会心理学绪论1.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

这属于()。

CA、民族社会化B、个体社会化C、性别角色社会化D、角色扮演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

D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群体的社会化C、个体的成长D、个体的社会化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

DA、社会组织结构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教育理念D、社会文化环境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

CA、组织B、社会C、群体D、他人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A、应用社会心理学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D、社会心理认知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

BA、吴江霖B、乔治米德C、潘菽D、迪尔凯姆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

AA、生理B、角色C、心理D、身体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1.2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

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光环效应A、怎样去认识自然B、怎样去认识社会C、怎样去认识自己D、怎样去认识动物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

D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利他与侵犯行为D、角色扮演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社会心理学(尔雅)》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社会心理学(尔雅)》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1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社会心理学(尔雅)》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关于基本的人际需要,说法错误的是()。

A.爱的需要B.控制需要C.情感需要D.接触交往需要参考答案:A2.哪一项属于非正式的网络沟通:()A.星型B.链型C.圆型D.单线型参考答案:D3.关于影响人们助人行为的对象者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性别因素B.相貌因素C.地位因素D.关系的原因参考答案:C4.善良的人总是倾向于把别人想得很好,这是()。

A.光环作用B.首因效因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5.哪一项不是“社会分析论”阶段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特征?()A.从描述到实证B.从定量到定性C.从理论到应用D.从大群体分析到小群体研究参考答案:B6.库利认为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是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7.关于沟通的种类,说法错误的是:()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平行沟通D.无关沟通参考答案:D8.不容易带来群体极化的是:()A.监狱B.家庭C.互联网D.传销团伙参考答案:BA.社会化B.角色认同C.社会动机D.人际关系参考答案:A10.研究表明,自杀率最高的是青少年,这根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下列不属于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的是:()A.人际关系B.社会化C.人际沟通D.利他与侵犯行为参考答案:B12.46厘米-120厘米属于()。

A.公共距离B.社会距离C.个人距离D.亲密距离参考答案:C13.米德的角色借用理论认为,社会心理形成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A.模仿B.嬉戏C.个体游戏参考答案:C14.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A.威廉·麦独孤B.威廉·冯特C.塔尔德D.斯金纳参考答案:A15.自我概念始于把自我当主体。

南开大学20秋《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2(答案)

南开大学20秋《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2(答案)

1.自我暴露的第三个层次是()。

A.自我概念B.兴趣爱好C.隐私暴露D.对事物的态度答案:A2.在演出的时候,有人人观众越多,表演得越好,有的人观众越多,越紧张,这是()。

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社会促进D.社会抑制答案:B3.哪一项不可以预防群体思维?()A.小组成员通过书写互动B.结合电子头脑风暴C.用互联网进行头脑风暴D.将群体和个体的头脑风暴分开答案:D4.哪一项不是偏见产生的直接原因?()A.社会化B.利害冲突C.自我意识D.人格和心理因素答案:C5.一个歌星由于歌唱得好,通常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偶像,在这些偶像心中,这名歌星是完美无缺的。

这是()。

A.群体心理B.归因C.社会态度D.光环效应答案:D6.米德的角色借用理论认为,社会心理形成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A.模仿B.嬉戏C.个体游戏D.群体游戏答案:C7.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专用术语?()A.变量B.自变量C.他变量D.因变量答案:C8.影响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因素不包括()。

A.社会规范B.群体压力C.自我暗示D.自我要求答案:D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考试法答案:D10.从不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群体特点,这是()。

A.去个性化B.群体思维C.群体极化D.少数派影响答案:C11.社会助长的发生过程是他人在场唤起增强优势反映()。

A.促进复杂行为B.削弱复杂行为C.削弱简单行为D.结果不一定答案:B12.关于他人在场,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堕化D.社会态度答案:D13.哪一项不是“社会分析论”阶段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特征?()A.从描述到实证B.从定量到定性C.从理论到应用D.从大群体分析到小群体研究答案:B14.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A.噪音水平B.助人行为C.助人环境D.人的抉择答案:A1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

社会心理学题目及答案(南开大学版)

社会心理学题目及答案(南开大学版)

) 1.以下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中,不属于社会学取向的观点是() A.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人的行为怎样影响其他人的行为的研究” B.“社会心理学可以界说为人类交互作用的研究” C.“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制度、社会团体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D.“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交互作用的科学”2.社会心理学在“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一层面中,不包括以下哪个研究内容() A. 人际关系 B. 人际沟通的内容、功能、程序等 C. 社会影响 D. 集群行为3.以下属于观察法的缺点的是() A.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B. 所得结果外在效度较低C. 与现实条件相去甚远 D. 难以消除被试的反应倾向性和研究者对被试者的影响4.以下不属于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的是() A.实验者能够控制实验变量,借以达到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目的。

B.可以做到严格的控制,做到精确的测量,统计信度高,可反复验证 C.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外在效度 D.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借此寻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5.以下对调查法的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A. 直截了当,针对性强 B.比较省时省力 C. 收集的信息量大 D. 不受外界因素干扰6.档案研究法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调查方法,其优点不包括() A.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较广的空间中考虑假设 B.容易找到材料验证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假设 C. 不会出现研究对象的反应倾向问题 D. 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角度去检验假设1.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A. 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B. 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C. 群体心理 D. 人格心理学 E.应用社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对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A. 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B. 人的社会动机 C. 民族心理 D. 人的社会认知 E.社会态度的改变 3.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具体包括() A.管理领域 B. 犯罪领域 C. 心理健康领域 D. 环境领域 E. 新闻传播领域4.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访谈法 D. 问卷法E. 档案研究法 5.现场实验法的缺点包括() A. 不能广泛地观察被试 B.对自变量的控制程度较低 C. 难以保护被试者的权利和安全 D. 被试的报告效率较高E. 无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6.目前一般认为,每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要遵循以下三条伦理原则() A. 被试者自愿原则 B. “风险最小化”原则 C.对受到重大和永久性伤害的被试予以经济补偿 D.可以允许研究者对被试有适当的隐瞒和欺骗 E. 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 1.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社会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行为的科学。

JC02社会心理学单科作业题及答案

JC02社会心理学单科作业题及答案

02社会心理学(新)( 单选题)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A. 社会哲学阶段B. 哲学思辨阶段C. 经验描述阶段D. 实证分析阶段•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 单选题)2.社会行为公式B= f(P,E)中,B指()。

A. 行为B. 个体所处的情境C. 个体D. 函数关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勒温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

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单选题)3.社会行为公式B= f(P,E)中,P指()。

A. 行为B. 个体所处的情境C. 个体D. 函数关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勒温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

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单选题)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 观察B. 实验C. 思辩D. 归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 单选题)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A. 情绪状态B. 过去的经验C. 个性特征D. 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 单选题)6.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 社会因素B. 现实生活C. 周围环境D. 即时情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 单选题)7.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A. 行为B. 函数关系C. 个体D. 个体所处的情境•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勒温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代码:_____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先修课程:心理学导论、普通心理学适用专业:心理学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流派,掌握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课程内容1、社会心理学导论(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2)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的概念和特点(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知觉、判断、归因等(3)社会认知的偏差和影响因素3、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1)社会动机的种类和作用(2)社会情绪的种类和特点(3)情绪调节与社会适应4、社会态度(1)社会态度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态度测量的方法5、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概念和类型(2)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3)人际沟通的技巧和障碍6、社会影响(1)从众、顺从和服从的概念和特点(2)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3)群体心理和群体决策7、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社会心理学在教育、管理、营销等领域的应用(2)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健康(二)课程要求1、学生应按时参加课堂教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1-13)全课件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1-13)全课件

原因
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服从现象可能导致个 体做出不道德或非理性的行为,对社 会道德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权威压力、合法化过程、情境因素。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
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表现可能会优于单独行动时的表现。这是因为他人作 为观众或同伴,提供了行为的反馈和激励,促使个体更加努力地表现。
社会惰化
当团队成员数量增加时,个体在团队中的努力程度可能会降低。这是因为团队 成员之间存在责任分散的现象,导致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对团队整体的影响较 小,从而减少努力。
04 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涉及情感、认知 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人际关系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亲密关系、 友谊、同事关系等。
02 社会认知
人际知觉
1 3
知觉对方的态度和情感
人们通常能够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气等 ,感知对方的态度和情感,如友好、敌意或中立。
知觉对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2
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穿着、言谈举止以及所处环境等信息,
判断对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如学生、教师或企业家。
知觉对方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
人们能够通过观察对方的互动方式和行为模式,判断对方的 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如亲密、疏远或竞争。
印象形成
首因效应
指在初次接触时,最先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即使后来获得的信息与之前的信息相 矛盾,人们仍然倾向于坚持最初的印象。
近因效应
指在最近一次接触时,最新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可能会改变或修正之前形成的印 象。
社会影响
研究社会影响力的形成、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来影 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最新-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20191 精品

最新-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20191 精品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5篇一: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05第五章自我意识本章学习目标自我意识的内涵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的产生自我增强自我图式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之一是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

自1890年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以来,自我意识在西方一直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

他们对其概念、结构、发展因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

进入20世纪80年代,学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自我意识的研究范围也开始逐渐得到了拓宽。

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意识形式。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通常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有关自己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换言之,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自我认知,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自我意向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因而又称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紧密联系,共同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对自己健康状况不佳的认知可以产生焦虑、苦恼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加强锻炼、提高健康水平的意向,发动、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这种意向。

又如,对自己人际关系紧张的认知使自己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要加强个人修养或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做一个受人尊重、讨人喜欢的人的意向。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詹姆斯将自我意识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

(1)生理(物质)自我()。

指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形、容貌、年龄、健康状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2024年度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课件

2024年度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课件

2024/2/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大量数据,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结论。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7
02
社会认知
2024/2/3
8
社会认知的概念与特点
2024/2/3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 感知和理解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包括主观性、整体性、互动性、情境性 和动态性等。
2024/2/3
21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社会态度的形成
受到遗传、环境、文化和社会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社会学习、模仿、认 同等机制逐渐形成。
社会态度的改变
可以通过说服、宣传、教育、奖惩等手段来改变个体的社会态度,其中认知失 调、社会比较、情感卷入等是影响态度改变的重要因素。
2024/2/3
22
社会态度的测量与评估
14
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后果
影响因素
社会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个性、价值观、能力等)、环境因素(如文化、社会制度、群 体氛围等)和情境因素(如时间、地点、事件等)。
行为后果
社会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包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对个人而言,社会行为可能影响其自我认知、情感状态 、人际关系等;对社会而言,社会行为可能影响社会秩序、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同时,社会行为的后果也会 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选择和动机。
13
社会行为的动机与目的
2024/2/3
动机理论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社会行为的内在原因,是社会行为产生 和持续的动力。动机理论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期 望理论等。
目的性
社会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人们通过社会行为想要 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不同的社会行为可能有不同的 目的,如追求个人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实现自我价值等。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479P)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479P)

问题1:哲学认识基础是什么?
▪ 第一,围绕人性问题的思考; ▪ 第二,社会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 思考题: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民族意识的发 展。
人性问题
▪ 主要命题:人是社会的动物 ▪ 个人通过群体(已形成的社会)逐渐形成自我意
识和人的心理、个性与依赖于群体的社会性;反 之,个人也会有意识地对群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 作用。即社会决定和影响着个人,个人也能动地 反作用于社会。 ▪ ——参见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前言,第1页。
社会心理学
导言
▪ 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先生认为:实验心理 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 学是现代心理学的四大支柱。
▪ 社会心理学也考虑人本身的特性,但它更 主要的是考虑个体和社会的种种关系,分 析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六大问题
▪ 1、哲学认识基础 ▪ 2、研究的基本动因 ▪ 3、研究的基本方法 ▪ 4、学科的基本结构 ▪ 5、主要参考文献 ▪ 6、学习的基本目标
▪ F.H.奥尔波特的著作《社会心理学》1924年 世以后,社会心理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 1928年 ,瑟斯顿提出了态度测量法,把由托马 斯和兹纳涅茨基开始,并成为当时社会心理学 研究中心的态度研究,提高了一步;1934年, 莫雷诺提出了社会测量法,用以测量群体内人 际吸引和排斥问题 ;1938年,勒温把场论引进 社会心理学,提出了个人生活空间或场的概念, 认为行为是个人特点和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函 数。20世纪40~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 勒温的影响下,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群体影响 和态度问题。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社会规律,控制 和促进社会发展。
心理学家墨菲(G.Murphy,19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本章学习目标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社会心理学近八十年来的发展状况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对社会心理学的创史之年及其成立的标志,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是,作为一门业已形成的学科,一个长足发展、成果累累的独立领域,必然会在其诞生之前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

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E.霍兰德(E.P.Hollander)在1971年所著的《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中将其称为“社会哲学”阶段(后两个阶段是“社会经验化”和“社会分析论”)。

而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称它为“孕育时期”。

社会心理学同心理学、社会学一样,在其形成之前都依附于西欧思辨哲学的母体之中。

作为哲学这一母体,我们无法从中寻找出“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述,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不少涉及这个领域的思想观点。

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

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

因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企图设计一种社会,使其中的孩子因适当的教育而得到适当的塑造。

这一观点为康德、歌德和卢梭等人所继承,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塑造的爱弥尔就是理想社会教育出来的理想少年;时至今日,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F.Skinner)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尔登第二》等一系列著作也都出自同一母题。

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弗洛伊德(S.Freud)的“心理动力说”部分受到亚氏《诗学》中的“宣泄说”的启发。

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G.Allport)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 的创始人。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经济变革所导致的大动荡促使人们用已经出现的“政治数学”和人口统计来考察人口、死亡率、家庭收入、生活状况、犯罪类型等社会问题,在这些社会调查中,有不少问题已涉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如法国的帕兰—杜沙特列在1834年发表的两卷本《关于巴黎城里的卖淫》中就使用了警方记录和私人访谈法来了解有关这些妇女的社会出身、对宗教和婚姻的态度、堕落的原因等。

虽然他们并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是关于社会心理学方面的,但在后人看来,他们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头一批样板” 。

从理论上看,社会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归于社会学中的心理学派。

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创立社会学以来,早期社会学家力图用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思想解释社会,这种“生物还原主义”在斯宾塞的著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社会学历史中的“有机学派”。

然而,生物还原论的失败迫使他们运用心理学的规律解释社会,这种心理规律决定社会过程的构思注定还是行不通的。

但社会学中的这种心理学倾向为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和社会学不同,它当时并没有在理论研究中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先在精神病学和变态心理学中有所反映。

早在1842年,由布雷德进行的催眠术实验成为“解释社会心理现象的基础” 。

1890年前后,人们又开始将精神分裂归因于社会行为。

这些触及社会心理学的思想都产生在冯特(W.Wundt)的“民族心理学”(1900—1920)之前。

这一切都说明社会心理学在形成过程的一开始就受到两种不同的学科的影响,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

这就是说,社会心理学中的理论一直带有社会学或心理学的取向问题,而缺乏这一学科的“中性”理论。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将社会学和心理学比作社会心理学的“双亲”,是恰如其分的。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还有赖于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推动,现按时间顺序排序如下: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了《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

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

1875年,德国学者A.舍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社会心理学”一词,在《社会躯体的结构及其生活》一书中,论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心理状况或民族意识的一般现象;1894年,A.斯莫尔和G.文森特也在美国率先使用“社会心理学”一词,并将“社会心理学”列为《社会研究导论》一书的主要章节。

1897年,美国人詹姆斯•鲍德温以“一种社会心理学研究”为《心理发展的社会和伦理解释》一书的副题,描述了个人是个体化了的社会我,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结果。

同年,N.特里普利特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首次发表了一份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报告,对骑自行车人的单独行驶、陪伴行驶以及竞赛的速度进行了测量和对比研究。

由此,这一年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1898年,法国人G.塔尔德写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书,企图用模仿的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W.McDugall)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E.A.Ross)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此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与此同时,这两本书也代表了社会心理学探求者在社会经验阶段取得的最高成就。

如果不以上述个别人物和事件为线索来考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那么可以说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第一,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早在1807年,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论及过不同于个体精神的绝对精神。

在近一个世纪后,现代心理学之父冯特通过拉扎勒斯和斯坦达尔的杂志深受黑格尔影响,当他完成了“生理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有关大量著作后,在其生命的最后20年中开始写作他的《民族心理学》。

虽然这部多达10卷本的著作在影响方面远不如他的个体心理学体系那么深远,但它却成为社会心理学的来源之一。

第二,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这一理论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直接产物。

代表人物是加布里尔•塔尔德、迪尔凯姆和古斯塔夫•黎朋。

塔尔德主要是从事法理学和犯罪学的研究。

他在社会心理学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所著的《模仿律》(1890)中创设了模仿理论。

在他看来,模仿不但是犯罪的根本规律,而且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

一个人发明创造,99个人跟着模仿,这样就有了风俗(对过去事情的模拟)和时尚(对现有事情的模拟)。

由于他将模仿看成是最简化的个人活动,因此团体行为也被解释为是个体心理学的,而不是社会心理学的。

迪尔凯姆的理论观点正好同塔尔德的相反,作为早期的最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迪尔凯姆始终从集体的方面论及人的行为,诸如集体中的自杀问题、宗教问题和公德问题。

他认为集体意识决不是个体意识的相加之和,前者大于后者并决定后者。

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他写道:“集体意识是独立于个人置身其间的特殊情况的;个人消逝了,它仍旧存在。

” 因此,社会心理学开始于群体并终结于群体。

古斯塔夫•黎朋对群众心理学的观点和迪尔凯姆的理论有点相似,“他的群众心理统一律并不意味着一群人仅仅是其成员的平均数或集合体”,而“有某种新的东西出现” 。

但他对感染、暗示的论述又受到塔尔德的影响。

迪尔凯姆和黎朋的理论都在美国社会学家罗斯那里得到继承与发展,他的《社会心理学》一书标志着当时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最系统的论述。

第三,英国的本能心理学(instinctive psychology)。

1908年,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沿着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线索,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问题。

他认为本能是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

而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本能又有相应的情绪和后天形成的情操相伴随。

情操对本能和情绪起控制作用。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诸如求食、拒绝、求新、逃避、斗争、性及生殖、母爱、合群、支配、服从、创造、建设等18种本能,并认为从这些本能中可以衍生出全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

另外,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也具有推动作用。

工业心理学即是现在的管理心理学的前身,在美国一般被称为工业社会心理学。

虽然它可以被视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学科,但无论从时间的先后,还是从起初研究的内容来看,它都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过影响。

1912年,冯特的学生、侨居美国的心理学家雨果•闵斯脱博格写出了《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一书,书中论述了运用心理测验选拔合格工人的方法。

兹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奥尔波特在他俩(冯特和闵斯脱博格)的影响下,写出了《社会心理学》一书。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社会心理学尽管在形成中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但从整体上看,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从哲学母体中带来的思辨和抽象的性质。

从20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各种实证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转折,进入了确立时期,即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这一系列的转变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这一学科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论述这一问题。

(一)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F.H.奥尔波特(F.H.Allport)的社会心理学具有极端的个体心理学的倾向,因此,作为他自立门户的社会心理学体系已不为后人所重视,但他综合前人的成果,创立的社会心理学中的实验方法及有关实验成果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奥尔波特的研究主要受到特里普立特1897年发表的关于他人在场和竞争对个人行为影响的实验报告,以及德国的W.莫德1913年的有关群体对个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的启发和影响。

在1916—1919年间,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促进”的实验,富有成效地观察到“合作群体中存在的社会刺激,会使个人工作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有所增加。

这一增进在涉及外部物理运动的工作中要比纯智力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

他将这些实验成果写进了他于192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奥尔波特的研究除了“社会促进”以外,还研究了从众、群体中的态度试验和人格特征等,这些研究课题一直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其中有些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