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
【摘要】:冷战是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多种因素凑合并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对抗的表现形式,是战后美苏两国政策直接碰撞的侧面反映,也是英国推波助澜的历史产物。
【关键字】:冷战起源;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美苏政策;英国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一种现象,这种对抗除了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之外,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等一切领域,是一种埋藏着战争危机的和平状态,也是一种以和平形态表现的战争。它始于战后初期,终于1991年苏联解体,持续进半个世纪。本文主要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冲突,战后两国政策及英国的推动作用三个方面对冷战起源是做探讨。
一、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对立
美苏两国意思形态及社会制度是迥然不同的,可以说是直接对立的,冷战之所以爆发,其理论渊源正是源于两国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冲突。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天赋人权”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为主要的思想原则。亨廷顿认为,意识形态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基础性资源①;而苏联则以马克思、列宁的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为立国的思想原则。美国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苏联反对个人拥有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由中央指令的计划经济制度。美国有一种“使命感”或曰“救世主”精神,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最合理的社会制度,美国应把它推广到全世界,以民主自由的传播者、捍卫者自居,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正如罗斯福的亲密助手霍普金斯所说:“努力利用我们的外交力量,推进和鼓励民主政权在全世界建立。我们不应当害怕向世界表明我们的外交立场,即要求世界上的人民都享有建立一个真正民选政府和权利。我们坚信,我们具有生命力的民主
政体是全世界上最好的”②。苏联则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苏联是共产主义的先锋队,基地与壁垒,以推动世界革命为己任,以在全球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最终目标正如斯大林所说:“苏维埃社会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比它更稳固,更优越。”
“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包含着总危机和军事冲突的因素,因此,它的发展并不是平稳地和平衡地前进,而是要通过危机和战祸”。这样,美苏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从一开始就处于尖锐对立之中。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由于遭到共同敌人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威胁,暂时捐弃前嫌结成联盟,但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溃败,双方结盟的基础逐渐消失,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对抗又重新浮现。
而且,美苏两国各自利用意识形态谋取国家利益。苏联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政策中有着很明显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并积极在自己国家周围建立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政权。早在1944年初开始,苏联红军举行大规模反攻,收复了战争初期丧失的国土并向境外推进。在向境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帮助当地共产党建立政权,正如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代表团所说:“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不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是别的情况。”因此战争后期及战后初期,苏联红军帮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同时为了扩大社会主义的阵营,苏联给亚、非等地的民族独立运动以大力的支持和援助。这时候的苏联,还对土耳其和伊朗等国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如要求土耳其海峡问题,伊朗领土问题等。苏联的这一系列行径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利益。面对此情此景,美国极为恐慌,惊呼“俄国已经成为自由世界的致命威胁”。它一方面加速进军,力图抢夺更多的地盘;另一方面,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被解放的欧洲宣言》,要求在被解放的国家建立“民主制度”,并一再以此为武器,要求在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或把新政府改组成追随西方的“民主政府”。美国希望借此来遏制苏联的企图,从而维护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这样,双方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又引发利益冲突,使得美苏对对方的认识都有偏离事实的地方,夸大了对方对自己的威胁,这就加剧了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加速了冷战的形成。
二、战后美苏两国政策
苏联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据统计,战争给苏联造成了2 000多万人的死亡, 1 710座城镇、7万多个村庄和3万多家工矿企业被毁,直接经济损失估计高达25 600亿卢布③。基于这种现实,斯大林首先考虑的当然是防御侵略威胁,确保苏联国家安全。因此,苏联在制定对外政策时不得不按照这个原则执行。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在乘胜前进的同时,乘机在东欧、中近东和远东进行了扩张。苏联这样做虽然含有乘胜扩张共产主义的意图,但主要还是从保障自身安全考虑的。尤其是,美国及其盟友的做法,使斯大林及其
战友、继承人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如:在二战结束后,随着罗斯福的去世、广岛与长崎两次原子弹的爆炸、美英在西德采取的措施、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改变了斯大林的对美国信任。美国的实力超过苏联,这使斯大林不安。他担心,美国会运用它所拥有的各种手段使苏联传统的敌人复活,以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斯大林也担心会与美国支持下的德国和日本再次进行战争。另外,意识形态也使苏联受威胁感变得更加强烈。它驱使苏联准备战争,斯大林认为战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它时刻威胁着社会主义的生存。意识形态因素强烈影响了苏联领导人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使他们对敌对的资本主义保持警惕,对自己的制度充满胜利的信心。
而二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抛弃了孤立主义,走向世界主义,向全球扩张,夺取世界霸权的野心越来越大。美国的一些行径也表明了其称霸世界的企图。如:大战期间,美国把拉美变成了他的后院;二战结束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深入到欧洲大陆,并占领了德国和奥地利的一部分;在亚洲,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派兵进驻朝鲜半岛38线以南,并接管了南太平洋上的马利亚纳、马绍尔、加罗林群岛;在大西洋、太平洋、西欧、北欧和地中海沿岸,都建有美国的军事基地。尤其是,原来的资本主义强国,如英法等都遭受战争的重创,实力远不能和美国相比,而且还不得不仰仗美国的救济和保护。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美国成为闪闪发亮的照明灯。此时的美国领导人也毫不掩饰美国的野心。如:1946年4月6日,杜鲁门在芝加哥的一次演讲中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战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有了强大的实力为后盾,美国积极实施其称霸的政策:美国设想先稳住西欧,再从苏联手中夺回东欧,使其成为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前沿阵地,重点扶植德国,并把德国变成“复兴欧洲”的工具和遏制苏联在中近东扩张的桥头堡,进而伺机控制中近东。
美国的对外称霸政策与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政策必然要发生激烈的矛盾。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双方也不可能再通过战争解决矛盾,只好采取了战争以外的敌对方式。因此,美苏两国政策的迎头碰撞,成为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英国的推动作用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贯是反苏反共的急先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重创,虽然其是二战的战胜国,但由于实力的严重削弱,已沦为二流强国。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眼看着苏军越出国境,解放并控制了东欧大片土地,这使其极为恐慌。东欧一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