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进出口贸易论文(设计)

题目: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名:***

学号:********

专业:金融学(证券投资方向)

年级:2012级

指导教师:***

目录

一.关于我国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浅析 (3)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工业制成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增加。 (3)

(二)机电产品成为第一类出口商品 (3)

(三)外商投资活动日益活跃,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4)

(四)外贸市场多元化发展 (4)

二.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 (5)

三.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意义 (6)

(一)宏观上对国家GDP的贡献 (6)

(二)微观上在金融危机下对企业降低成本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7)

四.如何协调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7)

(一)建议国家加强,扶持,推动市场与产业联动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政府加

强宏观调控 (7)

(二)促进行业标准化建设 (8)

(三)采用现代化物流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8)

参考文献: (11)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利保障。要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速度,必须实现现代物流与传媒经济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物流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加快国际贸易与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

【关键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

一、关于我国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浅析

(一)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工业制成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增加。

我国对外贸易伴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长。195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为11.4亿美元;1979年进出口规模较建国初期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但仍不足300亿美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令世人瞩目。198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7.9亿美元;1994年跨过2000亿美元台阶;1997年,外贸总值突破3000亿美元,2000年到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连续3年以千亿美元级为台阶向上攀升,2003年更是连迈两个千亿美元台阶,一举突破8000亿美元,达到8512美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已成定局。

出口主导商品结构沿着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迁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主导商品经历了两次重大迁移,一次是1986年仿制品和服装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飞跃;另一次是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仿制品和服装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伴随着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出口上平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在我国生产力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从较低水平向更高水平方向迈进的过程中,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也逐渐加强。

初级产品的进出口由顺差转为逆差,工业制成品则由逆差转为顺差,制成品

出口比较优势不断增强。

(二)机电产品成为第一类出口商品

近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迅速成长为全球机电产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重要基地。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三,进口超过德国上升到世界第二。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200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2%,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5.3%,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机电产品出口国。据日本机械进出口组合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超越德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三)外商投资活动日益活跃,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利用外资已是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逐步成长为新的世界工厂。在此过程中,由于被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和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所吸引,在许多制造业领域,都能看到外资的身影。不可否认,外资为中国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小贡献。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期对241家跨国公司的一项问卷调查,目前,中国仍是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而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已不再是劳动力成本低廉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国内市场容量大、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才是今后中国吸引外资的最大筹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将不断释放。为应对金融危机相继出台的扩大国内需求、保持金融稳定、推动产业振兴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四)外贸市场多元化发展

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能量,从1981年至1991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3.3倍,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达到历史最高点。为保障出口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当时的形势,我国制定了以降低市场集中度、减少市场风险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其目标是:在保持原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其途径是:第一,努力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过于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局面,争取使我对非洲、拉美、原苏东国家和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及周边邻国的贸易比重明显提高;第二,在新开拓的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和渠道;第三,在新开拓的市场实现贸易与海外投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等业务的相互协调配合。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出口市场已经形成以美国、日本、欧盟、香港为重点,遍布全球的多元化格局。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在继续深度拓展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东欧和独联体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出口市场格局渐趋合理,初步形成全球市场布局

1991年,美、日、欧、香港占我国总出口的77%,其中仅香港就占据44.7%的份额,对拉美、原苏东、非洲、大洋洲的出口不足6%,我国出口市场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至2003年,情况发生较大改变,市场集中度明显改善,美、日、欧盟、香港四大市场份额下降到68%。

2.主要出口市场仍然集中在美欧和以日本、香港、东盟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但集中度有所下降,各主要市场间份额趋于平衡,并逐渐稳定化。

1991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的出口市场中,美国从8.6%上升到21.1%,欧盟从9.8%上升到16.5%(以1995年后15国计算)。,日本变化不大,从14.3%下降到13.5%,香港则有较大幅度下降,从44.7%跌至17.4%,东盟略有上升,从6.2%上升到7.1%,各市场间区域平衡。

3.新兴市场发展很快,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出我国外贸出口总体增长速度,但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我国对东盟、韩国、台湾(地区)、拉美、非洲、大洋洲、中东以及原苏东地区出口额十几年来增长了4至8倍,速度远远超出我国出口总体增长,市场份额也有明显增加。2003年与1991年相比,拉美从1.1%上升到2.7%,韩国从3%上升到4.6%,台湾(地区)从0.8%上升到2.1%,非洲从1.4%上升到2.3%,大洋洲从0.9%上升到1.7%,都有成倍增长。但是由于新兴市场原有贸易额基数较低,所以尽管发展很快,其总体市场份额仍然不大。然而,正是这些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出口的不断扩大,在我国出口增量中所占比重不可忽视。

二、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