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高压发展战略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状况

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 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 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 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 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 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 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 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 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 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 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Page 10
太阳能发电开始起步。到2007年年底,全国光伏系统的累计 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 业达到50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290万千瓦 (2900MW),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到1188MW,超过日本和 欧洲。 (5 )电力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需电量增长平均将达7.8%,发电装 机容量增长速度可望达到10.6。到2010年,预计全国发电装机 将达8.5亿千瓦左右,而全社会用电是在3.6万亿千瓦时以上,届 时发电设备综合利用小时可降到4300小时左右,标志着电力供 应总能力与总需求在宏观上进入平衡状态,为电力的稳定可靠 供应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部分特高压分布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
Page 16
4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 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在 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大会上荣获中国 工业大奖。该工程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是目前世界上运 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占据了世界电网技 术的制高点,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在此过程中, 有诸多经验值得总结借鉴。现将中国工业大奖第二考察组就该项目 的考察调研报告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国家电网公司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 示范工程是我国的第一个特高压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 技术水平最先进、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电工程。
特高压

4
电网的发展历程
1952 年 , 前 苏 联 建 成 第 一 条 330kV 线 路 ; 1956 年 建 成 330kV 400kV 线路 1967年建成 400kV线路 ; 1967 年建成 750kV 线路 。 从 330kV电压等级 线路; 年建成750kV线路 线路。 330kV 电压等级 发展到750kV电压等级用了 年时间 电压等级用了15年时间。 发展到750kV电压等级用了15年时间。 欧 洲 和 美 国 , 在 超 高 压 输 电 方 面 , 主 要 发 展 345kV 、 345kV 380kV和750kV电压级 380kV和750kV电压级, 500kV线路发展比较慢。1964年, 电压级, 500kV线路发展比较慢 1964年 线路发展比较慢。 美国建成第一条500kV线路 线路, 230kV 到 500kV 输电 输电, 美国建成第一条 500kV 线路 , 从 230kV到 500kV输电 , 时 间间隔达36 年 前苏联的500kV电压等级是在 电压等级是在400kV基础 间间隔达 36年 。 前苏联的 500kV 电压等级是在 400kV 基础 上升级发展起来的,1964年 建成完善的500kV输电系统 输电系统。 上升级发展起来的,1964年 , 建成完善的500kV输电系统。 1985年 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条1150kV特高压输电线 1985 年 , 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条 1150kV 特高压输电线 500kV电压等级到 电压等级到1150kV电压等级用了 年时间 电压等级用了20年时间。 路。从500kV电压等级到1150kV电压等级用了20年时间。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交流特高压是指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 1000kV 1000kV 以 上 的 电 压 等 级 。 在 我 国 , 常 规 性 是 指 1000kV以上的交流 800kV以上的直流 1000kV以上的交流,800kV以上的直流。 以上的交流, 以上的直流。
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前景

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前景国外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概况及其适用范围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力系统采用380千伏、500千伏电压等级,60年代苏、美、加等国在330千伏电网中采用750千伏电压等级之后,由于电网输电容量的增大、输电走廊的布置日益困难、短路电流接近开关极限等原因,美、苏、日、意等国于60年代开始研究1000~12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建设了试验室及1公里长的试验线路。
其后由于用电增长较规划慢得多等种因素,部分国家停止了试验工作,只有前苏联和日本根据电网规划建设了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前苏联为了优化利用煤炭资源,规划在哈萨克斯坦的埃基巴斯图兹煤矿建设数座容量为400~600万千瓦的发电厂,用1150千伏交流和±75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送电,同时在1150千伏交流线路中建设几个降压变电站向沿线城市供电。
1 981~1994年共建成1150千伏输电线路2364公里,其中埃基巴斯图兹一科克切塔夫一库斯坦奈线路长900公里,于1985年开始按1150千伏设计电压运行,前苏联解体后,输电容量大幅度减少,降压为500千伏运行。
日本东京电网在东京东北约300公里处的福岛建设了两座核电站及一座火电站,总容量为1230万千瓦,在西北方向约200公里处的柏崎刈羽建设了容量为821万千瓦的核电站向东京地区供电,因输电走廊布置困难,限制500千伏短路电流,提高输电技术及设备制造水平,经详细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后决定采用1000千伏电压等级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方式,建设(福岛)南磐城一新今市一西群马(长239公里)、柏崎刈羽一西群马(110公里)、西群马一东京东山黎(138公里)等三条1000千伏同杆并架双回路输电线路向东京电网送电,并与电厂投产初期己建成的多回500千伏线路并列运行。
由于部分核电机组投产进度推迟,先降压为500千伏运行,计划于2010年前后升压至1000千伏运行。
60年代意大利规划在南部建设大容量核电站向北部负荷中心地区供电,经研究后决定采用1000千伏电压等级,后因停止建设核电,改在负荷中心地区建设天然气电站,又因负荷增长速度较预测值低得多等原因,认为近期内没有必要建设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人民基本生活的用电需求也在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生活的需求稳步增长。
我国人员众多,幅员辽阔,由于这一特点导致我国現在输电方式特殊,输电距离远,用电规模宏大,也使得输电容量变得十分巨大。
这样大规模的输电势必会造成线路上电力损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依靠特高压直流电技术,需求决定供给,正因如此,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前景十分广阔。
标签: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规划发展研究一、特高压直流电技术的应用我国是一个传统能源应用占据主导的国家,现在煤和水利发电仍占主要地位。
然而,南北方的能源储蓄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煤炭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北方,而水电资源却有一大部分分布在南方。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实际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根据分布和需求,以及能源和需求相隔的距离十分遥远,我们的能源运输就要降低损耗,提高效率。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国电力问题解决还是需要电力企业的研究和解决。
如何规划电网和电网的建设成了主要问题。
因为能源和需求相距的距离非常遥远,我国所需要的输电方式应该是低损耗,高效率,并且安全的。
1.1技术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着电网建设和电力传输的更新换代,国际上的关注度也使得特高压直流电传输技术在学术界和研究界取得了广泛的重视。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士都开始投身于更加大幅的直流电传输技术。
各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和电力公司也都联合投身于输电设备的研发和维护,国内的研发脚步也不甘落后。
1.2绝缘众所周知只要提到电就离不开绝缘,高压电也不例外,甚至要求更高。
输送量的提高也对绝缘的条件提出了更高标准和严格的要求。
高压电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联动的,小小问题会带来不可估量和难以预计的损失和麻烦,所以绝缘梯的选择和技术成为特高压直流输电最重要的问题。
各地区气候和降水的不同所以绝缘体的选择和考虑就有了更多的要求,最基本的还是对特高压直流电的保护是最重要的。
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愿景及战略比较

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愿景及战略比较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愿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我们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
2、战略资源战略在资源战略上,努力稳产增产原油,加强集团内油气田勘探开发,积极开辟新的勘探领域,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增加接替资源,提高储采比例.投资战略在投资战略上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到集约型轨道上来,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加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投入,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消除“瓶颈”制约。
注重油气田、炼油、乙烯、化纤、化肥的技术改造;注重发展成品油销售网络和加油站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搞好环境保护。
努力做到“低投入、高产出,适时投入、快速产出",按照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上下游紧密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增强竞争实力。
营销战略在营销战略上,充分发挥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优势,增强集团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1、愿景: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着力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立安全环保节能长效机制,着力建设和谐企业,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
2、公司发展战略资源战略本公司以谋求油气资源最大化、多元化和有序接替作为战略的基点,坚持油气并重、加强国内、扩大境外、拓展海域、增强储备、发展替代的原则,实现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新兴能源取得突破,巩固上游业务在国内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本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市场战略本公司谋求持续的市场主导地位和最大效益,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和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巩固成熟市场,扩大高效市场,开拓战略市场,发展国际市场,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国际化战略按照积极稳妥、互利双赢的原则,按照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资源、市场、技术和资本相结合的思路,以发展油气业务为主,加大国际合作和资本运作力度,重点加强海外油气勘探开发,谨慎、有效、适度发展中下游业务,积极推进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国际油气贸易的规模,形成国际竞争力较强的跨国公司。
我国特高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我国电网存在的问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处于电力短缺状态,多年来致力于增加电源建设以满足电力供给需求。
因此,形成了电网作为电源的配套工程的局面,电网被动地跟随着电源和符合的发展而发展,未能通过电网的发展主动地引导电源的建设,结果导致我国南北向跨大区大容量输电网络规模过小,输电能力不足。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燃煤电厂发展比较快,而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的电煤供应日渐短缺,电煤的供应更多地依靠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北部地区的煤炭基地,在北电南送能力不足的条件下,使得北煤南运的数量和运程大大增加,最终导致近年来我国中部、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电煤因运输“瓶颈”的限制而供应不足,出现严重缺电的局面。
这一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来随着上述地区用电负荷的进一步增长,缺点局面将会更加严重。
(2)现有 500kV 电网输送能力不能满足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力职场的要求。
输电走廊限制了输电线路的假设,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线路走廊尤其紧张,规划中拟建设的火电基地规模巨大,要将其电力输送往用电负荷中心,如果全部采用 50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则输电线回路将过多,线路走廊紧张的矛盾难以解决。
(3)电力负荷密集地区电网短路电流控制困难,例如华东、华北电网已经出现有一部分 500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则输电线路回数将过多,线路走廊紧张的矛盾难以解决。
(4)长链型电网结构动态稳定问题突出,在东北、华北、华中电网500kV 交流联网结构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存在低频震荡问题。
(5)受端电网存在多直流集中落点和电压稳定问题。
到 2020 年,如果西电东送华东电网全部采用直流输电方式,落点华东电网的直流换流站将超过10 个,受端电网在严重短路故障的情况下,电力系统因电压低落发生连锁反应的风险较大。
为避免因能源运输“瓶颈”的制约而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我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解决将来因北煤南运运力不足和运费过高导致我国中部、东部和南部电力不足和电费过高的问题,需要建设和发展大电网,例如特高压电网,以实现输电与输煤并举的战略。
我国特高压输电取得六大进展

电力报》 发表署名文章, 要求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此间 , 国网公司相继
成 立 了特 高压 工程领 导小 组 以及 办公 室 , 动 了可行性 研 究 。 启 .
维普资讯
J 凹 吧 JJ 琏 Ⅸ
付 仅 1 思 矗
20 年第 4 ( 17 ) 06 期 总 1期
“ 在加大国家电网建设力度 的同时 , 还应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 , 加快 电力市 场建设 , 扩大跨区跨省电力交易。 ”
载 自 中 国电力 网》 20 —1 — 4 < 06 1 2
l0 k O0 V输电通道 , 并进一步发展到其他地 区。 在 22 00年前后 , 建成覆盖华北一华中一华东的坚强的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 同时建设西
南大型水电基地正负 80 V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 , 0k 共同构成联接各 大电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
心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届时 , 特高压电网传输容量将达到 2 k 以上。 亿 W
二是全面完成过电压与绝缘配合 、 电磁环境等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 为特高压输 电技术 的工 程应 用奠 定 了基 础 。
三是 l k ∞O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得国家核准, 完成工程设计并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四是特高压设备研制工作全 面推进 。 形成全套技术规范 , 完成设备基本设计 , 研制成 功隔 离开关等关键设备。
适用 、 经济合理 、 环境友好 、 世界一 流” 精品工程 的目标, 认真做好特高压交流试验 示范工程实
施工作 , 计划 2 0 09年建成投产。
41
维普资讯
,
/J
”
U
日 1
20 06年第 4期 ( 1 7期) 总 1
分析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前景

分析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前景作者:季连波来源:《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第11期摘要:分析发达国家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状况,并阐述了我国电网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必要性和现状,西部开发建设的大型水电、火电站运用大容量的远距离电力输送方式往东部送电,东部、中部的大型火电与核电往用电的中心地区输电。
从多个方面展望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TM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62-021 发达国家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概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先后针对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实用技术研究和设备的研制,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制造出了成套的特高压输电设备。
前苏联建成额定电压为1150kV(最高运行电压l200kV)的交流输电线路1900多公里并有900公里已经按设计电压运行;前苏联解体之后输电的容量降低,之后降压为500kV运行。
日本已经建成了额定电压为1000kV(最高运行电压1100kV)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426公里。
百万伏级交流线路单回的输送容量超过了5000MW。
意大利于60年代计划在南部地区建设一个大容量的核电站以此向北部用电中心供电,并决定采用100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但因终止核电建设,于是改在北部用电的中心地区发展天然气电站,但又因其用电负荷增长速度较慢等多方面原因,认为在近期没有必要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70年代美国计划建设一批容量为3~4GW火电厂和大容量的核电站,形成总容量为8~10GW的电站群向周围五百公里内的用电中心地区实现供电。
但在1977年之后,美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降低,因此放弃了大批核电站与火电站的建设。
同时因环境保护缘故以及能源结构的变化,在80年代之后新建的电厂中天然气电厂所占比例有50~60%。
因此在电网内没有必要发展中、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所以暂停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研究。
关于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战略研究探讨

关于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战略研究探讨摘要: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发展具有区域性特点,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都需要远距离调控,造成能源使用成本较高且区域范围内电力调控输出不及时、不稳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力开发常规电力能源已满足不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电力体制的改革成为必要。
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电力资源的集约型发展。
关键词:特高压电网;可再生能源;电力体制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5)06(b)-0000-00一、特高压电网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影响到我国能源资源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面临这更为严峻的形势和环境压力。
为与我国“一特四大”发展战略形成一致,国家电网将研究实行特高压电网的发展战略,即建设智能的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的网架,各方面协调发展巩固国家电网设施。
促进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等大型可再生能源资源的集约化发展。
(一)特高压电网实施的必要性我国常规能源主要以水资源和煤矿为主,大部分分布在经济不发达的西北部地区,而经济发展较快能源消耗需求过大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却是相当匮乏,这种经济发展和能源的区域性决定了全国范围内能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能源长期大量的消耗,导致各地区间资源运输规模越来越大,距离也越来越远。
国家铁路、公路资源运输的压力倍增,资源供给紧张。
而经济发达地区已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电产业,要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要,唯有加大供电力度才能保证社会用电需求。
虽然实现特高压电网的难度较大,但它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可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地输送电力,且特高压电网的容量更大,能源消耗较低,占地面积小,可节约资源经济输出。
能源的缺乏也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提上进程,而我国非物质能源开发的成本较高且技术要求高,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通过特高压电网输出的特大电力可与风电、核电等装机容量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性。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_袁清云

!# %" 特高压直流输电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 国家电网公司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 并 开展了关键技术的调研工作。交流和调研结果表明: 虽然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技术上已没有不可逾越
专家论坛
袁清云: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规划与研究成果
试验依据。
"!
压电网的基本特性, 对直流特高压过电压水平和绝缘 配合、 主接线、 关键元件参数、 电磁环境限值、 环境影响 及工程设计建设标准等关键问题都得出了基本结论。 #$$% 年 &$ 月, 金沙江一期 ! 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 锦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 审查; #$$’ 年 &$ 月, 向家坝到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 程的预初步设计已经通过审查; #$$’ 年 && 月, 向家坝 到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主设备招标文件通过审 查, 当工程核准后即可正式开始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关键技术及研究成果
针对中国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需求和建设特高 压直流输电工程面临的问题, !&&7 年初, 国家电网公 司启动了特高压输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可行性研 究, 组织了国内科研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 设计院、 咨询单位和设备制造厂家, 各取所长、 各尽所 能地进行了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7 年 $ 月成立 了由 +CC 、 DE3(3F5、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和北京网联 直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组成的特高压直流工作组, 并 在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 主要任务是研究并确定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研究 和设计的技术标准。该工作组曾多次组织国内外研 究机构和所有有实力的特高压设备制造厂进行技术 交流和研讨, 并经过近 ! 年的艰苦努力和富有成效的 工作, 基本掌握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和特高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03.18•【文号】国能发规划〔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3.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能发规划〔2024〕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各派出机构,中核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投、华润集团、中煤集团、中广核: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24年能源工作,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我局研究制定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开展工作,并将落实情况于2024年12月底前函告我局(发展规划司)。
国家能源局2024年3月18日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能源工作十分重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着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深化能源改革创新,着力提高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分析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

分析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1 发达国家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概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先后针对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实用技术研究和设备的研制,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制造出了成套的特高压输电设备。
前苏联建成额定电压为1150kV(最高运行电压l200kV)的交流输电线路1900多公里并有900公里已经按设计电压运行;前苏联解体之后输电的容量降低,之后降压为500kV运行。
日本已经建成了额定电压为1000kV(最高运行电压1100kV)的同杆双回输电线路426公里。
百万伏级交流线路单回的输送容量超过了5000MW。
意大利于60年代计划在南部地区建设一个大容量的核电站以此向北部用电中心供电,并决定采用1000kV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但因终止核电建设,于是改在北部用电的中心地区发展天然气电站,但又因其用电负荷增长速度较慢等多方面原因,认为在近期没有必要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70年代美国计划建设一批容量为3~4GW火电厂和大容量的核电站,形成总容量为8~10GW的电站群向周围五百公里内的用电中心地区实现供电。
但在1977年之后,美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降低,因此放弃了大批核电站与火电站的建设。
同时因环境保护缘故以及能源结构的变化,在80年代之后新建的电厂中天然气电厂所占比例有50~60%。
因此在电网内没有必要发展中、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工程,所以暂停了特高压输电的技术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量研究,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掌握了特高压相关设备的制造技术,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可靠性,作为中、远距离输电的基干线路,其在电网建设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 我国发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必要性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力电网发飞速发展,2010年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9.62亿千瓦,发电量为42065亿千瓦时,占世界发总量的19.7%,而2011年发电量为460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成为超过美国,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国家,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电网容量增加对发电和输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成果方面,研 究者们针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特性、稳定性分析、优化控制等方面进行 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法。在应用实践方面,特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条电力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中国的三峡工程、巴西的 美丽山二期工程等,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和社会效益。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 的应用前景
目录
01 一、特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现状
02
二、特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特点
03
三、特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应用前景
04 四、特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成为 了电力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输电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 等特点,对于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具有重要意 义。本次演示将介绍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特点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输电距离远: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等级较高,一般为1000kV及以上, 使得电能能够远距离传输,大大扩展了电力系统的覆盖范围。
2、容量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输送容量较大,一般在1000万至2000万 千瓦之间,甚至更高,使得大规模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
1、能源传输: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远距离输送特点使得不同地区的能源 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例如,可将中西部地区的丰富能源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 线路输送到东部地区,满足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急救援: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迅 速恢复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例如,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向受灾地区输送电 力资源,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正常进行。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研究报告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输电线路使用电压达到800千伏及以上的一种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电损耗小、环境影响小、输电容量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输电线路建设中。
本文将重点研究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作为人口和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国家,中国需要大量的电能来满足其发展需求。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输电效率,降低输电损耗。
自2024年开始,中国电力公司陆续建设了一系列特高压输电线路,包括了国内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首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这些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为中国的电力供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
其次,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使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欧洲国家在跨国输电方面已经建设了一些特高压输电线路,通过这些线路可以实现电力互联互通,提高整个欧洲地区的供电能力。
另外,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考虑使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最后,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随着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特高压输电技术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将更加规模化和系统化,技术上也将更加成熟和稳定。
另外,特高压输电技术还将与其他新兴技术相结合,例如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力储能技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
总之,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对于满足国内外的电力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其发展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特高压输电技术在电力输送方面的优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希望本文能够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和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远距离的电力传输方式,在我国能源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包括其技术原理、发展历程、主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探讨特高压直流输电在解决能源分布不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推动新能源发展等方面的应用潜力,以期为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现状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先进的输电技术之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
在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多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包括±800千伏、±1100千伏等多个电压等级,总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技术成熟度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成熟的技术路线,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设备国产化率高:我国在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有效降低了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运行经验丰富: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已经稳定运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
通过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不断完善和优化输电系统的运行策略,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应用范围广泛: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跨区电网互联、新能源接入等多个领域,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电力市场的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未来,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在我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坚持核心技术创新攻关_引领特高压直流产业升级—_—访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潘尔生

潘尔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国家能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研)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电网规划设计、电网建设、特高压工程设计、柔性直流系统设计、技术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参与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送出工程等多个直流工程的研究和设计工作,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设计一等奖。
作为主要编写人完成《±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阀厅金具技术规范(GB/T 35693-2017)》、《柔性直流输电用启动电阻技术规范(GB/T 36955-2018)》等多项国家填补了国内空白。
主持多项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科技项目研究工作,荣获省部级和其他奖项20余项,发表论文及著作40余篇,授权专利9项。
特高压直流技术是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是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国家能源特高压直流工程成套设计研发(实验)中心是国家能源局首批设立的16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之一,依托于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在电力行业前沿技术领域研究中具备独特优势。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电力企业责任与机遇同在。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作为担纲我国电力工业领域特别是特高压直流输电领域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重量级标准机构,在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哪些创新和成效?日前,《中国标准化》记者采访了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能源特高压直流工程成套设计研发(实验)中心”主任潘尔生,请他重点对国家能源特高压直流工程成套设计研发中心的标准化经验和体会作出分享。
究,涉及高效输变电、清洁能源外送消纳、电气装备国产化等能源重点发展方向。
研发中心积极承担国家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重大工程和科研任务,形成具有原始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对构建我国能源科技支撑体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以及能源技术装备市场需求具有深远意义。
全力以赴,推动国家电力科学技术发展——访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正高级工程师王晓宁

全力以赴,推动国家电力科学技术发展——访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正高级工程师王晓宁波澜壮阔的中国特高压建设之路,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一群胸怀理想,沉迷于科研的技术专家。
为了推动电力科学技术发展,他们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世界性难题,打造了一条通向世界的“电力高速公路”和一张惊艳世界的“中国名片”。
接受《中国电业》栏目采访的王晓宁博士,正是一位深度参与了中国特高压工程事业的正高级工程师。
让我们通过他的事迹,特高压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01参与中国第一台特高压变压器的研发监制什么是特高压?从万里之外的能源中心,像潺潺流动的血液一样,注入每一座城市的心脏,用澎湃的力量激发着经济中心的活力。
点亮了故宫上空舞动黑夜的灯光、上海外滩流光溢彩的霓虹、广州“小蛮腰”上迎风飞舞的裙裾。
它,就是特高压。
一个领先于全世界的中国高端制造,电力工业的一座“珠穆朗玛峰”,一个开启新时代的“国之利器”。
电力行业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大,发电需要大量的风能、水能、煤炭等资源。
但中国的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大部分分布在用电需求很小的西部地区,相反,用电需求旺盛的中东部地区却能源资源匮乏。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高压输电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传输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经济、优质的电力服务。
2004年,中国提出了建立特高压电网的构想,2006年,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第一次把特高压技术写进国家文件, 2009年,建成了第一条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让“西电东输”变为现实。
这是一项国家重点扶持的科技项目,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
要完成这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机械企业联合会和国家电网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方针,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充分调动国内各方资源,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30多名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几十所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以及设计、制造、试验、建设等支撑单位数以万计工作人员的投入,自2006年立项核准到2009年投产,历经四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启了世界电力工业的新纪元。
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加速

高 压交 流工程 和 3 特高 压直 流工程 项
获得 国家 核准 并开工 。 四项 特 高压交 流工 程 为锡盟 至南 京 、淮 南至 上海 、
2 1 浙 江 全省 统 调最 高 负荷 5 5 0 2年 70 万 千 瓦 、同 比增 长 1. 35 %,最 大 电力 缺 口将 达 到 10 0 0万 千 瓦 ,2 1 0 3年 缺 口达 10 万 千瓦 。特高压输 电将 为缓 30
蒙西 至长 沙 、雅 安至 皖南 特高压 交流
工 程。三项 特 高压直 流工 程为 哈密至 郑州 、溪 洛渡 至浙西 、哈密 至重 庆特 高压 直流 工程 。要力争 浙北 至福 州特 高压 交 流工程 ,和淮 东至 四JI 盟 i 、锡 至 泰州两 条特 高压直 流工 程尽快 获得
有 关 部 门核 准 。
解供 电压力提供有力 的支持 。
国家国网公司将在 5年 内投资 1 . 5 高压 交流输 电骨 干 网架 以及 十三条直 流输 电工程 , 形成 大规模 “ 西电东送”、 “ 电南送 ”的能源配置格局 。锡盟 一 北
万亿 用 于建设 “ 三纵 三横”格 局 的特 路 4 2公里 , 6 形成特高压 “ 三交两直”
再造一个浙江电网。 计到 2 1年末 , 预 05
来 最 严 峻 的 缺 电,全 省 全 社 会 用 电
量 累计 达 3 1 千 瓦 时 , 同 比增 长 l7亿
1 . 统调最高负荷达 5 6 万千瓦 , 0 %, 5 03 同比增 长 2 .2 ,最 大电力缺 口超过 04 %
5 0万 千 瓦 。据 浙 江 省 电 力 公 司 预 计 , 0
行 业 观 察
中国特高压 电网建设加速
● 本 刊 记 者 肖吉德
中国特高压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格局

中国特高压将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格局作者:赫然发布时间:2010-08-238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通过国家验收——这意味着特高压已不再停留在“试验”和“示范”阶段。
我国电网将正式步入“特高压”时代,后续工程的核准和建设步伐有望加快。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同日透露出的特高压工程建设规划,到2015年,将建成“三华”(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并将建成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分析人士称,按照该规划,未来5年特高压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多项技术标准国际领先2009年1月6日,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
这项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变电工程,也是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起步工程、首个建成投运的特高压工程。
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工程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这意味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的核心技术,具备了特高压交流设备的批量生产能力。
此外,通过这项工程实践,国家电网公司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提出了7大类77项标准构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已修订国家标准1项,发布15项国家标准和73项企业标准,已获受理专利431项(已获授权237项),确立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在这项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成功运行1年半之后,今年7月8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成功投入运行。
至此,我国开始进入特高压交、直流混合时代,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将实现“三纵三横一环网”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特高压“十二五”规划中的“三纵三横一环网”是指从锡盟、蒙西、张北、陕北能源基地通过三个纵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三华”送电,北部煤电、西南水电通过三个横向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送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发展战略的优越性
优点一:将煤炭运输转变为电力输送,有助于优化能源输送。大大减 少了煤炭运输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 将每100吉瓦时的电力由西部输送到东部将减少2.5亿吨煤炭消 耗量和运输量以及减少326万吨二氧化硫、73万吨氮氧化物 和1.4亿 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控制燃煤火力发电厂产生的污染,并将其产生的污染降至最低。
输电线路走廊利用率: 特高压交流 = 3 x 500千伏交流 特高压直流 = 1.3 x 500千伏直流
8
发展战略的优越性
优点四:充分利用大规模电网的优势,有助于促进能源的综合发展。 特高压输电技术能有效地降低电网备用容量、保持电流平衡、 转移峰值负荷和节省容量。 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节省25000兆瓦发电装机容量和每 年减少600吉瓦时电力损耗。
6
发展战略的优越性
优点二:提高低碳能源例如水力、核能和风能的利用比例,有助于优 化能源结构。
2010年
22.4% 1.2% 2.1%
2020年
23.7% 3.0%
6.0%
74.3%
火力 核能 水力 可再生能源
67.3%
火力 核能 水力 可再生能源
7
发展战略的优越性
优点三:减少输电线路损耗和节省土地资源。 输电线路损耗的比较: 特高压交流 = ¼ 500千伏交流 特高压直流 = 2/5 500千伏直流
图解
吴江 锦屏 溪洛渡 向家坝 株洲 浙西
上海
南方电网
12
谢谢!
13
7.4
4.5 3.2
2007
2010
2020
( 年)
3
我国能源资源位于西部和北部地区,负荷位于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能源和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分布不 平衡
76%的煤炭资源分布 在北部地区
80%的水力资源位于 西部地区 但是:2/3的电力需求集 中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 区。
4
我国能源和电网发展战略
“一特四大”发展战略:
9
发展战略的优越性
来自政府的支持: 特高压输电项目已经包含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当中。 中国首个1000kV特高压交流实验示范输电项目(晋东南—南阳—荆 门))于2009年1月建成。首个±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计划在 2011年完成。
10
2010年的1000kV特高压交流电网
图解
北京
蒙西煤电
陕北
陕北煤电 晋东南煤电
300km
石家庄
340km 100km
470km
豫北 晋东南
淮南煤电
362km
南阳
283km 260km
淮南
329km 164km 130km
上海 杭北
400km
荆门 武汉
芜湖
南方电网
11
2010年的±800kV特高压直流电网
中国特高压发展战略和目标
2009/12/9
0
中国特高压电网发展目标
发展连接大型水力、火力、核能和可再 生能源发电厂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促进电力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中国两大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 网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
2
电力需求 (中国)
电力需求将保持长期快速增长
万亿千瓦时
8 7 6 5 4 3 2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