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重点)-20171127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点梳理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点梳理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点梳理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点梳理一、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

(三)简答题5题,每题7分。

(四)论述题2题选1题,15分。

(五)案例分析1题,15分。

二、重点梳理绪论1.教育法治化的内容及特征P2-P3(1)内容1)教育立法;2)教育执法;3)教育守法。

(2)特征: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4)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2.为什么教师要具备法治素养?P9(1)教书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3.如何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P10(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第一章:高等教育政策总论1.双一流建设的总体建设目标P31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1)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2)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3)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P36-P38(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提升科研研究水平;(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优化结构办出特色;(7)促进高校办出特色;(8)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第二章:高等教育基本政策1.高校专业设置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P57(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2)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3)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4)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6)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第十章 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课件

第十章 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课件

思考题: 1 、自考毕业证书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同类毕业证书是否具 有同等效力? 2、相关材料思考: 2004年发生过两起歧视自考生事件。一是重庆市招考公 务员限制自考生报考,引发了轰动一时的自考生维权行动。 2004年,深圳宝安区公务员招聘时,考取第一名的自考生 遭到社会有关人士的置疑:自考生怎么能参加公务员考试? 2005年 4月,北京大学法学院一教授对自考生考研颇有微 词,认为“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而把北大自己的优秀生 拒之门外,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此言一出, 引发了一场广泛的社会争论。 你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下的人才标准如何认识?
●高等教育法是指调整各级各类高 等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各级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 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各类高等教 育” :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普通高 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法规现状
●1、宪法 ●2、教育法 ●3、高等教育法 ●4、教师法 ●5、学位条例 ●6、教师资格条例 ●7、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 行条例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 以及较大的市(省、 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 在地的市,经济特区 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依据法定 权限,制定的规范性 文件。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依据法定权限制定的使用 与本区域的规范性文件。
高等教育基本原则
●1、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原则。 ●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原则。 ●3、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原则。 ●4、公民受高等教育权利平等 。 ●5、保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 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6、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 民主管理原则。 ●7、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协作原则。 (高等教育法第6——12条)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2017江苏cz版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2017江苏cz版

三、复习重点
绪论部分 1、教育法治化的内涵与特征 P1-3 2、教师为什么要具有法治素养?P8-10 第一章 1、“双一流”建设目标 P31 2、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主要 任务P36-38
三、复习重点
第二章 1、高校设置专业的基本条件 2、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
P57 P65
第三章 1、考试舞弊的表现和处罚 P85、P113 2、我国教育的性质与目标 P86-87 3、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 P97-98 4、受教育者权利 P103-104
四、模拟试卷
2、如果A不服,在决定送达其本人之日起多少天内可以提出申诉?如果学生提出 申诉,高校应当成立何种机构,该机构应当由哪些人组成?该机构应当在接到学 生申诉之日起多少天内必须作出结论并告知申诉人? 答案:5日内提出申诉;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申诉,该机构由 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3、学校处分该学生的过程中,其做法有无不妥之处?如果该学生不服,按照我 国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他有哪几种权利救济方式可以选择? 答案:有不妥之处:1、该校教务处会同学工处和学院部分领导研究决定开除A某 学籍是错误的,开除学生学籍必须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2、该校在各院系醒目 处以及学生活动场所、食堂和学校公告栏中张贴了对A某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 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学生如果不服:1、走申诉途径救济:他可以在接到开除决定之日起5日内向学校 提出申诉,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其申诉。如果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处 理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起申诉 ;对申诉处理决定不服的,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直接走诉讼途径,可以在接到开除决定之日起6个月内,以学校为被告,向学 校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完整版)《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完整版)《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第一讲导论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1.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教育政策2.有利于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3.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二讲教育政策的基本原理一、教育政策的含义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张乐天)政府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

(吴志宏)特征有明确的利益倾向价值相关性目标性明确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功能多样性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体系。

二、教育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三、教育政策体系(一)纲领性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二)各级教育政策(三)鼓励性政策、规范性政策、限制性教育政策四、我国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1.党的政策性文件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有关教育政策性文件。

3.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4.党中央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的有关部门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

5.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

五、教育政策过程(一)教育政策的制定1.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国际环境因素2.制定步骤a.教育政策议题的确定b.教育政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明确政策目标、方案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方案抉择c.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2 教育政策的执行1.执行步骤政策宣传政策计划与组织政策实施政策总结2.执行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3 教育政策的评价依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第三讲教育法规的基本原理一、教育法规的概念广义教育法:国家拥有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范围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和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通过研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自身的定位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下是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内容的总结,以及结合本人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心得体会。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内容总结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共七章内容。

第一、二、三章分别阐述了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制度;第四章论述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第五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第六章讲的是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七章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总结。

第一章是关于高等学校法律制度的,共五节内容。

从高等学校的类型、设立变更与终止、权利与义务、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五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

高等学校的类型包括公立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以及本科层次院校和专科层次院校。

高等学校的设立需要遵守原则、基本条件和程序。

变更方面包括基本形式、变更的审批和核准。

高等学校终止的情形和审批也在其中。

高等学校的权利包括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学籍管理权、颁发证书权、聘任权、管理财产权、拒绝干涉权以及其他权利。

高等学校的义务包含遵纪守法、贯彻方针、维护权益、提供情况、合理收费和接受监督。

高等学校章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位、内容、制定和修改。

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则采用校长负责制。

二、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国家实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还是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三、个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

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高等教育的良好秩序和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第十章 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

第十章 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

●8、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 规定 ●9、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10、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11、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1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 条例 ●13、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 办法
高等教育性质方针任务
●性质: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法第3条) ●方针:(高等教育法第5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总方向);必须与 劳动生产相结合(根本途径);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人才(目标) ●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 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 以及较大的市(省、 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 在地的市,经济特区 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依据法定 权限,制定的规范性 文件。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 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依据法定权限制定的使用 与本区域的规范性文件。
思考题: 1 、自考毕业证书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同类毕业证书是否具 有同等效力? 2、相关材料思考: 2004年发生过两起歧视自考生事件。一是重庆市招考公 务员限制自考生报考,引发了轰动一时的自考生维权行动。 2004年,深圳宝安区公务员招聘时,考取第一名的自考生 遭到社会有关人士的置疑:自考生怎么能参加公务员考试? 2005年 4月,北京大学法学院一教授对自考生考研颇有微 词,认为“大量自考生进入复试,而把北大自己的优秀生 拒之门外,是法学院的悲哀、北大的失败”。此言一出, 引发了一场广泛的社会争论。 你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下的人才标准如何认识?
(二)高校教师职务制度(高等教育法47条、
教师法16条、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1、内涵:

高等教育政策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政策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政策知识点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政策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

因此,了解高等教育政策的知识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学生和社会公众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政策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对高等教育政策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高等教育政策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高等教育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受到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国之间的高等教育政策也相继出台。

此外,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速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也被看作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各国都在积极调整高等教育政策,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

2、意义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摇篮,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高等教育对于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进步等方面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目标、发展战略、资源配置、课程设置、选拔录取、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政策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等教育政策的教育目标包括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要求和期望。

一方面,高等教育政策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要求,促进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政策也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望,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要点

绪论%%%%%%%%%%%%%%%%%%%%%%%%%%%%%%%%%%%%%%%%%%%%%%%%%%%%%%%%%%%%%%%%%%%%%%%%%主观题;1.教育法治化的内容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是教育法治化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教育执法。

有了教育立法,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有法可依,但教育法治化并不止步于此,还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教育守法。

教育守法是教育法治化的保证。

2.教育法治化的特征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4)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3.教师的法治素养与法律践行能力★★★(1)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1)教师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的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2)教师法治素养与知法、守法、用法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

法治意识是法律体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是法治社会的基础。

2)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

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3)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第一章%%%%%%%%%%%%%%%%%%%%%%%%%%%%%%%%%%%%%%%%%%%%%%%%%%%%%%%%%%%%%%%%%%%%%%% 客观题1.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2.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工作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主观题1.“双一流”总体建设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心得通过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其中一员的我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自身的定位也有了一定认识。

以下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各章重点,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以及结合本人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重点内容总结《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共七章内容,其中第一、二、三章分别阐述了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师、高等学校学生的法律制度;第四章论述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第五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第六章讲的是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七章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总结。

第一章——高等学校法律制度,共五节内容;分别从高等学校的类型、设立变更与终止、权利与义务、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五个方面对其内容进行了阐述。

高等学校的类型:按举办主体划分,分为公立高等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按办学形式划分,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按办学层次划分,分为本科层次院校和专科层次院校;高等学校的设立:原则、基本条件、程序;高等学校的变更具体内容有基本形式、变更的审批、变更的核准;高等学校终止包含了学校终止的情形、审批;高等学校的权利:自主管理权、教育教学权、招生权、学籍管理权、颁发证书权、聘任权、管理财产权、拒绝干涉权、其他权;义务:遵纪守法义务、贯彻方针义务、维护权益义务、提供情况义务、合理收费义务、接受监督义务;高等学校章程包含了地位、内容、制定与修改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校长负责制。

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制度,共五节内容;论述了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高等教师资格制度、职称制度、聘任制度,以及高等教师常见的法律纠纷和权利救济等问题。

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教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高等学校教师的义务: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义务、保护学生权益义务、提高自身思想业务水平义务;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具体来说是通过教师所享有的法定权利与义务表现的,而法定的权力与义务直接来源于法律对教师身份的确定和相关的具体法律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规定了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教师资格分类与使用、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罚则及其他有关内容。

教育政策法规全重点

教育政策法规全重点

依法治教概念理解就是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

可以从三方去理解:第一,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依靠法律。

第二,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依照法律。

第三,依据法律。

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核心体现。

依据《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母法《教育法》*依法治教基本原则一,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受教育机会平等。

三,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权利和义务相一致五,教育法规统一。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联系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法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都具有规范性;教育政策对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宪法宪法作为教育法的法源,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二是直接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教育法律1.教育基本法律,是教育法律体系的“母法”,通常规定国家的教育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基本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教育单行法律,规范和调整某一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

我国已经制定并公布实施的教育单行法律有6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教育法规1.教育行政法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2.地方性教育法规。

(1执行性补充性2自主性)教育规章教育规章分为两类:一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规章,称为部门教育规章。

在全国有效。

规章的名称一般称为规定,办法,但不能称为条例,二是地方性规章教育法律关系1.教育法律关系类型;教育行政法律关系(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以教育管理部门为核心,向外辐射,与其他主体之间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民法法律关系(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是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学校与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个人之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师、学生)、客体、内容。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打印版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打印版
1.2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主要任务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提升科学研究水平;(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优化结构办出特色;(6)促进高校办出特色;(7)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2高等教育基本政策
2.1高校设置专业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0绪论
0.1教育法治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法制化内涵
通过法律章程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学秩序,实现教学目的。
教育法治化内容
(1)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教育法治化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2)教育执法:有了教育立法,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有法可依,但教育法制化并不止步于此,还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样教育执法就成了教育立法的实施指向,通过教育法律法规去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3)教育守法:教育守法是教育法治化的保证。
4.6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
高校聘任制度,即高校按照工作任务设置教师职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以岗位任职要求选择合适的任职人选,按岗位聘任签约、规范双方权利义务;受聘上岗人员在聘任期内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享受相应的待遇;而用人单位则按约管理,对受聘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职务变动和奖惩的依据。
1.1“双一流”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1)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2)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3)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大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笔记

大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笔记

大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笔记一、教育政策的含义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政府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

特征有明确的利益倾向―价值相关性目标性明确﹐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功能多样性﹐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体系。

二.教育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三、教育政策体系(一)纲领性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二)各级教育政策(三)鼓励性政策、规范性政策、限制性教育政策四、我国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1.党的政笑性文件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有关教育政策性文件。

3.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4.党中央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的有关部门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

5.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

五、教育政策过程(一)教育政策的制定1.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国际环境因素2.制定步骤a.教育政桀议题的确定b.教育政笑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明确政笑目标、方案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方案抉择c.教育政策的合法化2教育政策的执行1.执行步骤政策宣传政策计划与组织政策实施政策总结2.执行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3教育政策的评价依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0-1教育法治化就是通过教育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0-2教育法治化的内涵和特征:内涵:教育立法(是教育法治化的首要任务与重要内容)、教育执法(成为教育立法的实施指向,通过教育法律法规去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教育守法(教育法治化的保证)特征:(1)教育法制的权威化(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4)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法治蕴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法治精神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观念)0-3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这个群体既是公民也是教育者,这一双重属性对教师的法治素养要求更高,体现两方面:(1)教育的育人本质(2)教育的复杂性0-4教师法治素养的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2)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重点(3)法治精神是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0-5教师法治素养提高的路径:(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1-1 2015-10-24“双一流”方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三步走:(1)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2)2030年,若干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前列(3)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2“双一流”主要任务:(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3)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提升科学研究水平(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优化结构办出特色(7)促进高校办学特色(8)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高校设置专业须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2)有相关专业为依托(3)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4)有学科、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有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育辅助人员(6)具备开办专业所需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2-2学术不端行为:(1)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研究成果(3)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4)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允许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5)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6)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7)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3-1 《教育法》1995-3-18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9-1实施。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要点1简述教育法治化得内容与特征教育法制化内涵: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与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得教育法制化就是教育法律化与制度化得简称,就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得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得规定来领导与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得法制化与制度化教育法治化包含以下内容: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守法。

教育法治化具有以下特征:教育法治得权威化;教育治理得法律化;教育关系得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教育法治化得核心就是法治精神。

2试述高校教师法治素养提升得必要性、主要表现及提升得路径. 必要性:教师作为公民与教育者得双重身份得法治素养要求:p9(1)教育得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得提高。

育人得本质决定了法治社会得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与用法,教师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有可能培养出具备法治素养得学生。

(2)教育得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得提高多样化得教育需求与价值需求使得教育问题复杂化,只有教师得法治素养提高了,才更可能依法执教,维护自己与学生得权力,从容面对各种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得繁荣与发展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与法治精神.(1)法治意识就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得前提.(2)法治思维就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得重点.(3)法治精神就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得保证。

教师法治素养提升得路径(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依法治教与教育法治化得关系:依法治教体现得就是高等教育得“管理”,教育法治化对应得就是高等教育得“治理”,依法治教得实质就是通过法律来管理教育,强调得就是自而下得行政化得管理,法律就是管理得工具推进一流大学与一式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与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千学科进入世界流学料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得大学与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得数量与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4简述《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102020)》规定得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得主要任务。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1、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是____。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我国第一次大规模院系调整开始于____年。

A.1950B.1951C.1952D.19533、1968年7月22日,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报道,毛泽东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

他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

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这段话就是后来著名的__________。

A.“七二二指示”B.“六八七指示”C.“五七指示”D.“七二一指示”4、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遴选标准不包括____。

A.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较高B.拥有一定数量国内领先、国际前列的高水平学科C.必须是“985工程”建设高校D.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5、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不包括____。

A.遴选工作主要依托专家委员会进行B.由高校自主选择申报C.采取专家认定标准、综合认定建设范围的方式,D.坚持公平公正、开放竞争、择优建设的原则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必须设有____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A.1 B.2 C.3 D.57、《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规定,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____人以上。

A.6000B.5000C.8000D.70008、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任期3年或____年。

A.3B.5C.4D.29、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意见规定,高校____是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

A.党委书记 B.校长 C.党委书记和校长 D.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10、____是世界上最早明确制定并推行师德规范的国家之一。

A.英国B.中国C.美国D.古希腊11、我国大学共有____个大学专业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教育法治化就是通过法律规章来协调、规范和引导教育关系以及教育行为,从而保障教育秩序,实现教育目的。

二、(简答)教育法治化的内容:(1)教育立法。

教育立法是教育法治化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只有有了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才能使教育事业在建设和发展中有法可依。

(2)教育执法。

教育法治化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通过教育法律法规去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3)教育守法。

教育守法是教育法治化的保证。

教育法律法规只有在被教育主体遵守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规范和引导作用。

三、(简答)教育法治化的特征:(1)教育法治的权威化。

教育法治的权威化体现为在教育领域法的权威化和法治的权威化。

(2)教育治理的法律化。

任何主体对教育的干预和影响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3)教育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教育关系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职责必须明晰、规范并加以保障和保证。

(4)教育法治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蕴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也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观念。

四、(论述)如何理解并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公民的法治素养是公民在社会实践中关于法治的认知、观念、知识和思想体系的总称。

1. 教师作为公民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的法治素养要求。

法治社会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法治社会的形成和良好运行的前提是全体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治素养。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既是公民也是教育者,这一双重属性对教师的法治素养的要求更高。

(1)教育的育人本质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育人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教师更应该知法、守法和用法,教师法治素养提升了,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

(2)教育的复杂性指向教师法治素养的提高。

当前高等教育面临更多更复杂性的问题,只有教师的法治素养提升了,才能从容面对各种教育问题。

2. 教师法治素养与知法、守法和用法教师法治素养主要表现为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

(1)法治意识是教师知法、守法和用法的前提。

教师的法治意识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日常行为中法治观念先行。

(2)法治思维是教师知法、守法和用法的重点。

法治思维是指将法治的各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3)法治精神是教师知法、守法和用法的保证。

法治精神蕴含了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体现了主体的自由平等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观念。

3. 教师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1)加强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意识。

(2)加强法治实践,锻炼法治思维。

(3)塑造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精神。

五、(简答)“双一流”建设目标: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六、(简答)《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主要任务:1.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5.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6. 优化结构办出特色;7.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8.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七、(简答)高校设置专业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 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2. 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3. 有稳定的社会人才需求;4. 有科学、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 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6. 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八、(案例分析)学术不端行为:1. 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2. 篡改他人研究成果;3. 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4. 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虚构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贡献;5. 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申请学位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6. 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7. 其他根据高等学校或者有关学术组织、相关科研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的行为。

九、2015年《教育法》增加的关于考试舞弊的相关条款:第七十九条明确规定“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抄袭他人答案的,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等五种行为属于考试作弊。

或者便利的、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在考试结束前泄露、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其他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等五种行为属于组织或者帮助考试舞弊。

第八十一条规定,举办国家教育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简答/论述)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什么?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即社会主义性质。

1. 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些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和方向,最后落脚于教育是人民的事业,要为人民服务,教育培养的人才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教育必须坚持《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依法治教,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从宏观来看,宪法对于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有明确的规定,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从微观来看,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民性。

3. 教育内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

四个加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教育。

4. 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保证,也是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和成功的根本所在。

十一、(简答或选择)我国的教育目标:1.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心,我国的人才培养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统一。

(1)培养的人才应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要培养可靠的接班人。

(2)教育内容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3)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4)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二、(简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有哪些?《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1.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 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 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 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 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 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 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十三、(简答)受教育者的权利:1.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十四、高校章程的内容:《高等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章程应当记载以下事项:1. 学校名称、校址;2. 办学宗旨;3. 办学规模;4. 学科门类的设置;5.教育形式;6. 内部管理体制;7. 经费来源、财产和财务制度;8. 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9. 章程修改程序;10. 其他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十五、(简答)高校章程内容的分类。

高校章程分为三类: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相对必要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

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是指法律规定章程必须记载的事项,缺少其中任何一项或者任何一项记载不合法,整个章程则无效。

相对必要记载事项,是指虽然法律规定这些事项,但是否记载于章程中,可以由当事人决定,若不予记载,也不影响章程效力。

任意记载事项,则是除上述两类之外,在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当事人认为有必要载入章程的事项。

十六、(选择)高校章程制定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成立起草组织、形成章程草案、征求意见、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长办公室会议审议、学校党委会讨论审定、报批准机关、核准机关进行审查、以学校名义发布章程文本。

十七、(简答)什么是聘任制?高校教师聘任制的特征是什么?聘任制,一般又称“聘请制”或“合同聘任制”,指用人单位以合同形式聘用工作人员的一种任用制度。

高校教师的聘任制的特征:(1)主体的自主性;(2)关系的合同化;(3)形式的可选性。

十八、(案例或选择)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1. 高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

如果高校以行政主体的身份行使行政权与学生发生权利义务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是行政法律关系。

(高校做出哪些行政行为,学生可以借助行政诉讼维护自身权益?)高校对学生做出开除、退学处分,不予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决定,及其他严重影响学生权益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高校与学生之间成立行政法律关系,高校行为能够受到司法审查。

2. 高校与学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在一些法律行为中,高校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即二者建立的是民事法律关系。

(高校因哪些行为损害学生权益,学生寻求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主要涉及侵权损害赔偿问题,如因学校建筑、设备的安全问题而引发的侵权问题,因教师教学活动发生的侵权问题,因高校泄露学生隐私发生的侵权问题等。

十九、高等教育权利救济的方式有哪些?1. 教育申诉;2. 教育行政复议;3. 教育行政诉讼。

二十、(概念)权利救济、校内申诉、行政申诉权利救济是指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犯后所给予的法律上的弥补、补救,以使其合法权益恢复至受侵犯前的状态。

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诉,可简称为“校内申诉”。

向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可简称为“行政申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