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伦理与法规课堂笔记整理终

合集下载

新闻伦理与法规笔记

新闻伦理与法规笔记

一.课程简介 (3)——传媒伦理和传媒法规 (3)学习方法 (4)二.传媒伦理概述 (4)第一节传媒伦理的含义 (4)1. 传媒伦理概念 (4)2. 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 (4)3、新闻传播行为道德意义发生及作用机制的条件 (4)4、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道德,为什么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方面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

(5)第二节传媒伦理的社会作用 (5)1、新闻道德社会作用有哪些(理解) (5)2、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具体含义 (5)第三节优良道德制定方法——“应该”的概念体系 (6)1、“应该”的含义 (6)3、如何正确理解舆论监督中要“与人为善” (6)4、“必要恶”概念 (7)5、举例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必要恶”行为 (7)6、善与恶的定义 (7)第四节对应该的认识 (8)1、应该——效用性概念 (8)2、新闻传播中“应该”是行为对目的的效用性 (8)3、应该的类型----道德应该与非道德应该 (8)4、新闻记者的“道德应该”与“非道德应该”行为 (8)第三章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 (9)第一节道德总原则——善恶六原则 (9)1、道德总原则 (9)2、道德行为的分类 (9)第二节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道德原则 (9)3、“追求公正——媒介的道德指向”。

(10)第三节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 (10)1、人道主义概念 (10)第四节传播信息道德规则——诚实 (10)1、诚实的概念 (10)2、诚实的分类 (11)3、诚实的道德价值。

(11)2、中庸的道德价值。

(12)3、“中庸”之道在隐性采访中运用。

(12)4、隐性采访应遵循的原则及内容有哪些? (12)5. 蒂洛人道主义伦理五原则 (13)6. 伦理原则的评判标准 (13)第四章新闻道德评价 (13)第一节新闻工作者良心 (13)1、新闻道德评价 (13)2、新闻工作者良心 (13)3、良心的产生 (14)第二节新闻工作者名誉 (14)第三节良心与名誉的作用 (14)1、良心的作用 (14)2、良心具有使人遵守道德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和他人,但是否有利于自己 (15)3、良心强弱与遵守道德以及利害人己的关系的正比例定律 (15)4、名誉的作用 (15)5、名誉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往往大过于良心。

八年级下册《伦理与法制》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八年级下册《伦理与法制》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八年级下册《伦理与法制》知识点总结
(最全版)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下册《伦理与法制》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和掌握相关内容。

单元一:生命伦理与个人行为
- 生命伦理的概念
- 人的生命权与自由权
- 人的尊严与人权
- 合法权益与义务
- 个人行为的伦理观念
- 道德选择与责任担当
单元二:社会公德与社会关系
- 社会公德的含义与作用
- 扶助弱势群体的责任
- 社会关系中的公平与正义
- 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和谐社会与互助合作
单元三:法律与法治
- 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 法律的作用与意义
-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
- 法治的内涵与要求
- 守法与违法的区分
- 公民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单元四:青少年与法律
- 青少年的法律地位与权益
- 青少年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 青少年的法律教育与自我保护- 青少年犯罪与预防
- 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公民道德
单元五:网络伦理与网络安全
- 网络伦理的概念与原则
-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与意义
- 网络言论的合法与不合法
- 网络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
- 网络欺诈与网络犯罪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伦理与法制》课程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课本。

马工程《新闻伦理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马工程《新闻伦理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马工程《新闻伦理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一、伦理学基本概念- 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行为和价值观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应当如何行事的问题,涉及到个人和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二、新闻伦理学的定义和意义- 新闻伦理学是研究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的道德规范和义务的学科。

它的出现是由于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和职业,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来保证其公正、客观和负责任的报道。

- 新闻伦理学的意义在于指导新闻从业人员正确处理报道中的伦理困境,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三、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1. 事实真实准确原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随意歪曲事实。

2. 公正客观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3. 避免不当干涉原则:新闻报道应当避免不当的干涉,尊重被报道人的权利。

4. 尊重隐私权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

5. 社会责任原则:新闻媒体应当有着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公益,不追求低俗、猎奇的报道方式。

四、新闻伦理实践中的困境和挑战1. 利益冲突:新闻从业人员可能面临利益冲突,需要在保持客观公正与追求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2. 时间压力:新闻报道常常面临时间压力,这可能导致粗疏和不准确的报道。

3. 信息源真实性: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判断信息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4. 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挑战: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新闻伦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如何在信息泛滥和谣言传播的环境中保持准确和客观的报道。

五、新闻伦理的重要性和影响- 新闻伦理的存在和遵守,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维护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 高度重视新闻伦理的媒体机构通常能够赢得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提升自身的声誉和竞争力。

六、总结- 新闻伦理学是研究新闻媒体道德规范和义务的学科,其基本原则包括事实真实准确、公正客观、避免不当干涉、尊重隐私权以及社会责任。

- 在新闻伦理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常常面临利益冲突、时间压力、信息源真实性和新媒体挑战等困境。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总结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总结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总结一、新闻传播学中的伦理道德在新闻传播学中,伦理道德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伦理道德是新闻传播学发展进步的基础。

二、伦理道德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1. 公平、公正原则: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真实,避免个人主观色彩的干扰。

记者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地对待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相关方。

2. 道德解体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应避免涉及他人隐私或社会恶行的过度曝光,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尊严。

3. 约束自我:记者应时刻保持自律意识,避免利用职权谋求私利。

抵制诱惑,保持真诚、透明、公正的工作态度。

三、新闻传播中的法规执行除了伦理道德,新闻传播学还涉及到相关的法规执行。

法规的存在和执行对于新闻传播行业的规范和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1. 保护记者的权益:法律规定了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对于保护记者的合法权益有明确规定。

2. 法律对虚假报道的惩罚:法律禁止虚假报道或故意捏造事实,对于违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这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供了保障。

3. 新媒体的法规约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网络新闻的法规约束也越来越重要。

法律规定了网络新闻的发布和传播的法律责任,确保了网络新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四、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推荐1.《新闻伦理与道德》、《传媒伦理与法规》、《新闻法学》等教材是备考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的重要资料,它们系统地介绍了伦理与法规相关的知识。

2. 借助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传播学中的伦理与法规。

3. 多参加讨论、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深入了解新闻传播学中的伦理与法规。

五、总结新闻传播学中的伦理与法规是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

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和对法规的正确理解,才能确保新闻传播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良好秩序。

新闻伦理与法规整理

新闻伦理与法规整理

新闻伦理与法规考点总结(整理的有问题有错误的话和我联系,晓爽)社会利益与社会规范1、社会利益(1)个体之间的不同利益(2)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3)强势群体利益与弱势群体利益(4)个体利益、群体利益与整体利益(5)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2、社会冲突(1)社会利益的不同,必然会发生冲突(2)社会利益的日趋多元使冲突日益加剧3、社会利益的制衡A、原因:社会要和谐发展,就得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制衡,从而消除社会冲突。

B、手段:自然规范(自然规律)社会规范4、社会规范及其功能社会规范的两大类型:A、权力性社会规范:即社会控制中外在的硬控制手段主要表现形式:法律、制度、纪律等。

特性:强制性、普适性、确定性B、非权力性社会规范:即社会控制中内在的软控制手段。

主要表现形式:道德、习俗、宗教等。

特性:自觉性、觉他性社会规范的功能:(1)确立标准:从人生目标、价值选择、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规定人在社会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人能理解他人、社会、群体的要求。

(2)规范行为:用规范来引导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按照社会的要求调节个体或群体的行为。

(3)制止冲突:用规范来控制个别人或群体的越轨行为,保护现实社会秩序。

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1、法的界定:A、法是什么:“法平如水。

”英国的法院门口站立着古希腊象征法律精神的正义女神的雕像,她左手拿着神圣的天平Libra,象征着权衡和平等;右手拿着宝剑,象征着裁决和力量;眼睛被布蒙着,象征绝对的公正无私。

B、法的科学定义: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即人类社会用来指导、约束社会上各种个体与群体的一套行为规范。

2、法制(1)法制是法的规范化、制度化(2)法制,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或执政者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用以维护其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和制度。

(3)法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河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新闻伦理与媒介法规梳理

河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新闻伦理与媒介法规梳理

河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新闻伦理与媒介法规梳理河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新闻伦理与媒介法规梳理新闻伦理与媒介法规是新闻学考研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相关知识非常必要。

本文将对河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中的新闻伦理与媒介法规进行详细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新闻伦理新闻伦理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可靠性、负责任性和尊重人权等。

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应当尽量遵守这些原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 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尽可能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

他们不应该随意歪曲事实,编造虚假的新闻来吸引眼球。

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2. 客观性新闻报道应当客观中立,不带个人偏见。

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坚持事实的客观性,避免个人情感的介入。

他们应该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报道一个事件,让公众能够全面了解事实真相。

3. 公正性新闻报道应当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始终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他们不应该受到金钱、权力或其他压力的影响,做出不公正的报道。

4. 可靠性新闻报道应该来源可靠,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通过多方面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他们不应该轻信传闻或未经证实的消息,而是应该通过调研、采访等方式获取可靠的信息来源。

5. 负责任性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对自己的报道负责任。

如果报道出现错误,他们应该及时进行更正,并且及时向公众说明情况。

他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报道对公众产生影响,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 尊重人权新闻报道应当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人权。

新闻从业人员不应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搜集、使用他人私人信息用于不当目的。

二、媒介法规媒介法规是为了规范媒体行为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新闻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工作时,必须要遵守这些法规,才能够保证合法合规地开展工作。

1. 信息公开条例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公开信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新闻传播学新闻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新闻伦理与法律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它们不仅规范着新闻工作者的行为,也保障着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地梳理一下这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一、新闻伦理的内涵与基本原则新闻伦理,简单来说,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真实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客观、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不得虚构、夸大或隐瞒关键信息。

任何违背真实原则的新闻报道都可能误导公众,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公正原则新闻报道应秉持公正、平等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涉及争议性事件时,要给予各方平等的发声机会,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

3、客观原则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地排除个人情感、利益和偏见的影响,以中立的视角呈现事实。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主观判断,但主观判断应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

4、公共利益原则新闻传播应当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闻报道不仅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要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尊重隐私原则在获取和报道新闻时,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除非涉及公共利益或当事人自愿公开,否则不得擅自披露他人的私人信息。

二、新闻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尽管新闻伦理有明确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失范现象,如:1、虚假新闻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一些新闻工作者编造或歪曲事实,制造虚假新闻。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任,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声誉。

2、有偿新闻接受贿赂或其他利益,为特定个人或组织进行宣传报道,违背了新闻的公正性和独立性。

3、低俗新闻过度追求娱乐化,报道低俗、庸俗的内容,降低了新闻的品质和社会价值。

4、侵犯隐私未经授权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造成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新闻伦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伦理与法律》知识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伦理与法律》知识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伦理与法律》知识整理一、伦理与法律的概念- 伦理: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规范公民行为的强制性规则。

二、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伦理与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伦理的要求往往成为法律的基础,而法律的制定也反映了伦理的要求。

- 伦理是对人的道德行为的规范,而法律是对人的行为的强制性规范。

三、法律的特点1. 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行为必须被遵守,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2. 公正性:法律应公正对待所有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3. 平等性:法律对待每个人都应平等,不分贵贱、贫富。

4. 长期性:法律是长期有效的,不受个人意愿的影响。

四、法律的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2.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益等合法权益。

3. 促进社会进步:法律的完善和执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 解决纠纷:法律提供了解决纠纷的途径和方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研究法律的重要性1. 增强法律意识:研究法律能让人们更加了解法律,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2. 防止违法行为:研究法律可以让人们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从而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3. 增加自我保护能力:了解法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增加自我保护的能力。

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研究法律可以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惯。

六、法律常识1. 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议和批准。

2. 法律的内容应当公开透明,人们有权了解和查询法律规定。

3. 法律的执行需要有相关的执法机构和法律人员来负责。

4. 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罚款、拘留、刑事处罚等。

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1. 法律是社会的红线,不得触碰。

2.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3. 遵守法律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以上是关于《伦理与法律》的简要知识整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新闻伦理学

新闻伦理学

新闻伦理学笔记整理●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事实新闻界开展的三个活动: 在新闻界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有偿不闻: 所谓有偿不闻,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的过程中或者是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接受被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

有偿不闻的实质是新闻敲诈。

构成有偿不闻至少包含三个要素:第一,有偿不闻的前提是“有偿”。

第二,有偿不闻的手段是“舆论监督”。

第三,有偿不闻的结果是舆论监督的“中止”或“改变”。

有偿新闻的治理办法: 1.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2.严格队伍管理,严肃宣传纪律,规范舆论监督行为。

3.加强行业自律和媒体他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媒介歧视: 所谓媒介歧视,是指传媒不能够平等地对待分布于不同社会地位维度上的人群,歧视弱势群体即处于阶层低端和社会边缘位置的人群。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新闻伦理学: 研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产生与形成规范的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

其内容包括:新闻道德的产生、发展的历史,新闻道德的内容、规范、作用;新闻道德与新闻法制、公共道德的关系、新闻道德的修养等。

●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

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无中生有、虚构新闻是最恶劣的新闻造假方法。

●虚假广告: 假广告,就是指广告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误解的,一是指商品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就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

这类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

新闻伦理与法规笔记

新闻伦理与法规笔记

虚假新闻: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

共同特征: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表现形式:1政治需要,公开作假2于己不利,隐匿真情3宣传典型,任意拔高4屈从压力,写昧心稿5唯利是图,编选新闻6粗枝大叶,调查不实7道听途说,捕风捉影8知识贫乏,不懂装懂9合理想象,添枝加叶10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危害:【随着新闻媒体在信息社会中的特殊作用日益呈现,大众社会中,人们对拟态环境的倚赖,新闻的真实性越来越重要了。

1经济损失2政治不稳定3社会不稳定4媒体失去存在价值,公信力丧失,媒体其他属性也失去实现基础5宪法规定公民的新闻言论权利的实现,以发布真实的信息为前提;作为媒介消费者,受众有权要求媒体传播真实的新闻信息。

虚假新闻无疑损害了受众的权利】书上:虚假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根本背弃,它的产生不但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而且也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巨大危害。

1从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理论内涵上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a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一旦失实,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本条件,也违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B新闻真实性也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所在:新闻如果失去真实性便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条件,失去了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内在因素,也就失去了自己特有的优势。

C 真实不但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基础和保证。

2从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事件结果看虚假新闻危害:新闻不真实会损害新闻媒体声誉,并会最终导致受众的唾弃,广告商的背离,媒体的生路也就要终止了。

3从我国新闻工作的历史教训看虚假新闻危害:1957年“反右斗争”,说假话成为时髦;1958年浮夸风;“文化大革命”十年。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新闻工作只要是真实性原则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欢迎,而且违反这一原则,不但会给阶级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和危害,还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从而失去自己的生存之本。

新闻学概论复习框架:新闻伦理与法规

新闻学概论复习框架:新闻伦理与法规

新闻学概论复习框架:新闻伦理与法规在新闻学概论中,新闻伦理与法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涉及到新闻从业者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定。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从业者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确保他们的报道真实、客观、公正,同时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复习框架,帮助您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新闻伦理与法规的重要内容。

一、新闻伦理1.1 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新闻报道中的基本要求,新闻内容应当客观真实,准确报道事实,避免夸大、歪曲或捏造信息。

1.2 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应当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尊重事实真相,避免以个人或团体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报道。

1.3 敏感性原则敏感性原则要求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时应当注意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尊严。

1.4 社会责任原则社会责任原则要求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时应当关注社会公共利益,承担起对社会的监督和引导责任,促进社会的公正与进步。

二、新闻法规2.1 宪法规定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中应当遵守宪法的规定,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新闻传播自由,不能违反宪法规定的原则。

2.2 法律法规新闻从业者在报道中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刑法、侵权责任法等,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新闻报道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2.3 准则规范除了法律法规外,新闻从业者还需遵守新闻行业的自律准则和规范,如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尊重他人隐私等,保持行业的良好秩序和声誉。

结语新闻伦理与法规是新闻从业者在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的规范和要求,它们体现了新闻行业的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复习框架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闻伦理与法规,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和专业水平,为社会传播健康、公正、真实的新闻信息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提供的复习框架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准备新闻学概论考试,顺利通过考核。

媒体伦理与法规知识点总结

媒体伦理与法规知识点总结

媒体伦理与法规知识点总结一、媒体伦理1. 事实真实性原则事实真实性原则是媒体伦理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它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对事实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以保证受众对所报道的信息具有正确的理解。

这一原则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要慎重考虑,并进行事实核实,不得故意歪曲、篡改或捏造事实。

2. 严肃诚实原则严肃诚实原则要求媒体采取严谨、客观、中立的态度报道新闻,不得随意夸大、歪曲事实,也不得进行恶意诽谤或人身攻击。

媒体在报道时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事件,不带有主观偏见,对所报道的信息应当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3. 避免造假和欺骗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尊重事实,不得故意编造虚假信息,也不得借助欺骗手段误导受众。

媒体在处理新闻时要时刻警惕假新闻、谣言的传播,不得散布未经核实的信息。

4. 尊重隐私权和人格权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尊重个人的隐私权和人格权,不得违背被报道对象的意愿对其进行过度披露,也不得进行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

在报道公众人物时,也应当注意尊重其隐私和人格权。

5. 责任原则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秉持社会责任感,对所报道的信息承担相应的责任。

媒体应当倡导正面的社会价值观念,不应散播淫秽、暴力或其他负面信息,也不得借助言论自由的名义对社会进行恶意攻击或诽谤。

6. 尊重多样性原则尊重多样性原则要求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应当尊重不同群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避免歧视、偏见和歧视。

媒体应当以宽容、包容的态度对待多样性群体,不得散布、宣传种族、宗教、性别等歧视言论。

二、媒体法规1. 宪法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对媒体活动进行法律规范的基本依据。

中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媒体在开展新闻报道和舆论活动时,应当充分尊重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言论压制和限制。

2. 新闻出版法新闻出版法是对我国新闻出版事业进行法律规范的基本法律文书。

新闻出版法规定了新闻出版单位的基本规范,包括新闻出版单位应当遵循事实真实性、客观性、中立性的原则进行新闻报道,不得进行捏造、篡改、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

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点重点讲义资料

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点重点讲义资料

新闻伦理与法规知识点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在我国,近十几年来新闻界内外呼吁早日出台的新闻法,是指从狭义上理解的新闻传播法,即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

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即新闻传播法规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法律、判例、习惯和条约等。

在我国,新闻传播法规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宪法。

宪法是由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对新闻事业所作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闻法规的主要渊源和新闻立法的法律依据。

二是法律。

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其法律地位与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

在我国,现行《刑法》、《民法通则》等为数不少的法律中都含有与新闻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有关的规定。

三是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称为条例、实施细则等。

在我国,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大部分是行政法规,如1997年1月发布、2001年修订后重新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1997年8月发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

四是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制定,称为规定、命令等,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国务院新闻办和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

新闻传播法制,是指新闻传播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新闻传播法制的定义,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重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重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重点整理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体的多样化,新闻传播学变得日益重要。

而传媒伦理与法规作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新闻从业人员必不可少。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进行重点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新闻传播学的伦理原则1. 真实性原则新闻传播学中,真实性原则是最基本的一项伦理要求。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追求事实的真相,准确报道,并严格区分事实与观点。

2. 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要求新闻传播机构在报道过程中要平等对待各方利益相关者,不偏袒任何一方。

3. 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时的态度中立客观,不被个人偏见影响,以传播客观公正的信息。

4. 尊重隐私原则尊重隐私原则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报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1. 良心责任新闻从业人员应该以良心为依归,在实践中秉持真实、客观和公正的原则,维护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2. 社会责任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努力为社会传递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诚信原则诚信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包括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等,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保持信任和可靠性。

4. 独立性原则新闻从业人员应该保持独立性,避免受到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的干扰,坚持报道真相,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四、新闻传播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和自由,以及媒体的角色和责任。

2. 中国记者协会行业道德准则该准则明确了记者的职责和义务,要求记者坚守新闻伦理和法规,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客观的新闻信息。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这部法律规定了新闻传媒的管理制度,明确了新闻出版机构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管理要求,包括用户实名认证、违法信息监管等。

湖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规梳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到了众多的传媒伦理与法规知识。

湖北省考研的新闻学复习资料中,对传媒伦理与法规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下面将介绍其中的重要内容。

一、传媒伦理传媒伦理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涵盖了新闻编辑、采访、报道、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内容。

1.客观公正原则新闻传媒从业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得带有主观偏见地进行报道和评论。

他们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准确传递信息。

2.真实性原则新闻报道应当追求真实性,准确地反映事实。

新闻从业人员应当进行真实的采访和报道,不得伪造和歪曲信息。

3.隐私保护原则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尊重被报道对象的隐私权。

他们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不得使用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信息。

4.社会责任原则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传递正面、积极的价值观。

他们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传播谣言、淫秽、暴力等有害信息。

二、传媒法规传媒法规是指对新闻传媒行业从业人员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

掌握传媒法规的知识,对于从业人员具备合法、规范的工作素养至关重要。

1.新闻采编和发行管理条例这部法规对新闻的采编和发行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新闻记者的职责和权利、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要求、新闻机构的组织形式等内容。

2.广告法广告法对广告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正当性要求。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广告法,不得发布虚假、夸大和误导性的广告。

3.网络安全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媒也变得日益重要。

网络安全法对网络传媒的安全和合法性进行了规范,对传媒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和遵守网络安全法非常重要。

4.著作权法著作权法保护新闻作品的创作权和使用权。

从业人员应当尊重他人的著作权,不得侵犯他人的作品权益。

总结:传媒伦理与法规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在湖北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中,对传媒伦理与法规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和总结。

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复习传媒伦理与新闻法律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复习传媒伦理与新闻法律知识点梳理

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复习传媒伦理与新闻法律知识点梳理传媒伦理与新闻法律是新闻学考研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从事新闻与传媒领域的学生来说,熟悉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还能够提高工作中的法律意识和伦理素养。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复习的传媒伦理与新闻法律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传媒伦理知识点梳理1. 传媒伦理的基本原则在传媒行业中,有一些基本的伦理原则需要遵循,例如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平衡性原则等。

传媒工作者应该秉持对事实真实进行报道,尽量客观公正地呈现信息,保持报道的平衡性,避免片面性和偏见。

2. 道德规范与伦理准则传媒伦理与道德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各大传媒机构都会制定一系列的伦理准则。

例如,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应该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权,不得发布具有侮辱性或攻击性的言论,不得编造虚假新闻等等。

3. 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点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

这包括了忠实于事实的原则、保护公共利益的原则、尊重他人权利的原则等。

同时,新闻工作者还应该具备勇敢与正义的品质,勇于揭露社会的弊端与不公。

二、新闻法律知识点梳理1. 宪法与新闻自由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也是新闻自由的法律基础。

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宪法对新闻自由做出了明确保护。

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宪法对新闻自由的规定,遵守新闻法律的约束。

2. 新闻的涉外法律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闻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涉外法律问题。

例如,对于报道涉及外国人或外国事务的新闻,应该遵循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习俗,避免引发国际纠纷。

3. 新闻侵权与言论自由新闻报道可能涉及到侵权问题,例如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

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涉及到的法律规定,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与此同时,言论自由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但言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够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总结:传媒伦理与新闻法律是新闻学考研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们来说,熟悉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还能够提高工作中的法律意识和伦理素养。

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

山东省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伦理与法律知识点总结在新闻学的学习过程中,传媒伦理与法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或是传媒领域的学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伦理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新闻学的传媒伦理与法律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传媒伦理知识点1. 传媒伦理的概念及意义传媒伦理是一种道德规范,基于公正、真实、可靠、负责任等原则,约束传媒从业者的行为。

它的意义体现在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提升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等方面。

2. 新闻伦理的核心原则新闻伦理的核心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独立性原则、负责任原则、权责平衡原则等。

新闻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 新闻伦理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传播形式多样化,传媒伦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等。

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勇于面对这些挑战,坚守传媒伦理原则,维护社会秩序。

二、传媒法律知识点1. 传媒法律的概念及作用传媒法律是调整和规范传媒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它的作用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传媒从业人员的行为,并维护社会秩序。

2. 媒体监管的法律依据媒体监管是指国家对媒体的管理和监督,是保证媒体从业人员遵守法律、不违法乱纪的重要手段。

媒体监管的法律依据包括《基本法》、《新闻法》、《广告法》等。

3. 新闻报道的法律原则新闻报道应当遵守法律的相关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尊重个人隐私权原则、维护社会稳定原则等。

传媒从业人员在报道时务必遵循这些原则,避免违法行为。

4. 诽谤与名誉权保护诽谤是指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会侵犯被诽谤者的名誉权。

在新闻报道中,传媒从业人员应当正确运用新闻报道的责任与权利,避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5. 著作权与版权保护著作权是对文学、艺术、科技作品等享有的权益。

版权保护则是指对媒体作品的独立权益保护。

传媒从业人员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应遵守著作权和版权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创作成果。

七年级上《伦理与法律条例》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伦理与法律条例》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上《伦理与法律条例》知识点梳理
一、伦理与法律
- 伦理与法律的概念和关系
- 伦理和法律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二、法律与社会生活
- 法律的作用和功能
- 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关系
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 法律的公正性原则
- 法律的合理性原则
- 法律的强制性原则
- 法律的分类: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等
四、法制宣传教育与现实生活
- 法制宣传教育的意义和形式
- 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 法制宣传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五、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 法律意识的概念和重要性
- 法制观念的培养和提升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
- 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等
七、法律责任和法律保护
-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 法律保护的方式和途径
八、法律与道德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法律和道德的互补和冲突
以上是七年级上《伦理与法律条例》的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伦理与法规考试范围1/4 新闻职业道德伦理问题(课堂内容作为复习范围)3/4 新闻报道侵权法律问题(课堂内容、《批评性报道法律问题研究》上海交大出版)新闻事件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第一节“道德”范畴的职业规范一、新闻有偿与记者勒索、受贿相关视频: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及其他新闻职业的社会价值实现程度取决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道德//伦理)法律规范:是指行为人应当遵循而且必须遵循的规范,具有强制力。

道德规范:靠人的良心,靠社会舆论的规范来遵循。

两者之间的关系:法律规范对新闻活动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法律规范字遵循理性,排斥情感;道德规范约束力相对较低,不能保证新闻活动的正常运转。

法律规范是道德规范中要求的最低限度。

法律规范制定的原则,是以道德规范的原则为原则,两者遵循的原则是统一的。

(一)、有偿新闻及治理法规有偿新闻产生的原因:1.稀缺资源我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是稀缺资源,需要经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产权是国有的,属于审批制媒体。

2.市场交换未有“行贿有罪”论处的司法实践(隐性)。

治理法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1997)必考内容一、新闻单位采集、编辑、发表新闻,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费用。

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采访报道对象索要钱物,不得接受采访报道对象以任何名义提供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

二、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采访报道对象借用、试用车辆、住房、家用电器、通讯工具等物品。

三、新闻工作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和企业开业、产品上市以及其他庆典活动,不得索取和接受各种形式的礼金。

四、新闻单位在职记者、编辑不得在其他企事业单位兼职以获取报酬;未经本单位领导批准,不得受聘担任其他新闻单位的兼职记者、特约记者或特约撰稿人。

五、新闻工作者个人不得擅自组团进行采访报道活动。

六、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活动中不得提出工作以外个人生活方面的特殊要求,严禁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

七、新闻工作者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要求他人为自己办私事,严禁采取"公开曝光"、"编发内参"等方式要挟他人以达到个人目的。

八、新闻报道与广告必须严格区别,新闻报道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为企业或产品做广告。

凡收取费用的专版、专刊、专页、专栏、节目等,均属广告,必须有广告标识,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

九、新闻报道与赞助必须严格区分,不得利用采访和发表新闻报道拉赞助。

新闻单位必须把各种形式的赞助费,或因举办"征文"、"竞赛"、"专题节目"等得到的"协办经费",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合理使用,定期审计。

在得到赞助或协办的栏目、节目中,只可刊播赞助或协办单位的名称,不得以文字、语言、图象等形式宣传赞助或协办单位的形象和产品。

十、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必须严格分开。

新闻单位应由专职人员从事广告等经营业务,不得向编采部门下达经营创收任务。

记者、编辑不得从事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

治理措施一:出台《新闻采编人员不良行为记录登记办法》有偿新闻:指在从事新闻报道的活动过程中,记者以金钱或金钱等价物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易。

违规处罚:1.未与记者站所有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2.超越报刊业务范围跨行业开展新闻采访活动;3.擅自编发内参;4.从事中介担保、调解等其他活动;5.擅自设立网站或承办网站地方频道,刊发未经本单位审核批准的稿件。

新闻有偿、有偿不闻、新闻敲诈:1.利用批评监督作要挟,敲诈勒索;2.接受礼金,有价证券等;3.向采访、报道对象收费;4.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从事有偿新闻;5.经营、参股或兼职文化传播、广告、公关类公司。

刑事责任损害商品信誉罪敲诈勒索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威胁或要挟放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量刑】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千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受贿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量刑】十万元以上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死刑。

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以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索贿的从重处罚非法记者、假记者以“敲诈勒索罪”论处表现形式:真假记者勾结形成非法利益链,假记者在前抓住问题,真记者在后撑腰,查假记者很可能引来真假记者的联合抵抗。

“新闻记者证”是新闻机构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唯一合法有效的工作身份证件,持采访证、报社工作证等证件不可进行新闻采访活动。

有效的新闻记者证必须加盖有新闻出版总署印章、新闻记者证核发专用章、新闻记者证年度审核专用章和本新闻机构钢印。

二、承担法定的正值义务与社会责任自由---------能力新闻自由以承担法律义务与社会责任为前提。

法律禁止传播的内容包括:不能传播有违主权利益、政权利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思想;不得传播危害国家机密、利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生产生活秩序、市场金融秩序等内容;不得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生化等伪科学等内容。

三、信守客观、防止报道失实报道不客观、失实可能造成的三类后果:1、未构成对特定人的利益损害2、构成特定人利益的损害,但无法律依据追偿损失(属要素不齐备的消费合同关系的公益诉讼)3、失实或虚假报道构成对特定人的人格利益或商业利益损害。

客观性事实、价值一体化;避免主管定调、主题先行、裁剪事实真实性新闻构成要素五W(who /when/where/what/why)杜绝可控制因素范围内的虚假、失实报道社会行为“索引性“特征:问题本身复杂性或发展阶段上的不确定性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应该对时间真相有一个必要弥补性的澄清。

电视新闻真实性的常见问题:1)电视新闻采访强调尊重事实,不搞人工导演新闻;2)不允许要求采访对象再现新闻事件的过程3)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于新闻现场或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人为编造或拼接4)电视专题性新闻,允许人为的在线新闻事件某些片段情景,只要“再现行为“未改变后续事件的基本要素5)拍摄素材的后期制作部的损害事件的真实性6)禁止:同期声剪辑,反对断章取义,歪曲愿意。

尊重客观发生的事实逻辑,而非意念逻辑。

7)禁止:画面剪辑力避“移花接木”。

以A时空画面表现B时空的串场8)禁止:将电影、电视剧等影像资料嵌入新闻节目中。

第二节“伦理”范畴的职业规范(P164-183)一、伦理问题存在价值冲突性、取舍的理性伦理规范解决的与其说是对与错的矛盾,不如说是在同样吸引人或同样令人反感的两种价值之间如何做出有说明力的取舍,且任何一种选择都不存在“绝对不应该”的评价。

伦理问题意味着对若干都具有道德价值的手段进行区分选择其中更加合乎道德的新闻,达到更理性的价值判断。

案例:《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2*Day*FM”电话恶作剧事件福克斯电视台直播自杀场面《纽约邮报》刊登“生死绝照”由于“目的”与“手段”之间复杂性,对有争议的采访报道行为作出一种相对理性的价值判断,避免行为评价中的“道德虚无主义”,问题的讨论需要先确立两个基本准则:其一,新闻行业不应该有其特殊的道德评价标准美国著名记者、斯坦福大学传播学院教授William.Woo,“新闻伦理,即是生活中的理论应用到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去。

没有什么理论仅仅适用记者,而工人农民等就用不上了。

我们不能相信我们能早上起床先穿上一件‘伦理’的外衣去政府工作,回家后换成另一件‘伦理’的外衣和孩子们共进晚餐,然后换上第三件‘伦理的外衣’去商场购物。

我们相信只有一种伦理——无论你来自中国、美国、泰国,任何6岁的小孩都知道:不要伤害别人,不要偷盗,不要说谎,尊敬他人……”威廉.桑德斯:你首先是人类的一份子,其次才是新闻工作者。

做一个有“良心”的人,是走出职业道德困境的先决条件。

“良心”:对自己态度的“真”、“诚”对他人态度的“敬”、“爱”对社会态度的“责任感”其二,新闻职业没有法律上的任何特权珍视采访报道对象作为人的尊严、生命的价值纪录片:摄影机作为“注视”、“寻找”、“窥视”、“监视”者的角色,对被拍摄对象必然产生剥削力、侵犯力。

拍摄/制作者避免将拍摄对象当作纯粹的表现资源,加以掠夺式摆布,必须由“良心”加以控制。

谈话节目故意制造悬念和冲突,使嘉宾处在一种被人利用的困窘状态以诱骗方式引导嘉宾说出不该公开说的“真话”对灾害事故的报道对事故、灾害现场的采访情况特殊,不让受害人或家属再次受到伤害是最基本的要求。

事故、灾害情况需要传播,传播就难免策划,但此时此刻不需要策划、当媒体去完成自己的策划时,受害人或家属会有意无意的被置于纯粹工具的地位。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采访报道意外事件,应顾及受害人及亲属的感受,在提问和录音、录像时应避免对其心理造成伤害。

”灾害采访报道中忽视人的尊严、生命价值的表现:之一:记者“特权”行为与累赘身处现场的冲动控制能力与心态调节有时比独家新闻更重要,现场受限,必须有适当的退让。

占用正规、稀缺的救助资源,给救援工作带来直接影响。

之二:●对受害人或亲属持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不以不假思索的方式干扰受害者家属,即使在公共场所,不征得同意或默许,不要用摄像机近距离的拍摄受害者亲属。

●采访行为不要使受害者亲属处于必须表达悲痛失控的状态。

●不要以噩耗传递者的身份获得更多新闻,体现应有的同悲情怀。

●不使用灾难事故中令人嫉妒心疼的照片,如有必要应做处理,对于亡者遗容,如有必要以隐晦的方式呈现。

报道的新闻价值、没学追求服从于人性关怀之三:避免采访行为给未成年人心灵留下阴影【记者手记】---------汶川大地震中的不良表现未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容易留下心理创伤。

即使确实需要采访未成年人,应避免刺激性的问题,以避免未成年人的心理伤害。

采访时尽量不要和抢救灾害的指挥人员说话,不要和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的受难者说话,不要和受难者的亲人说话。

“生命高于一切”媒体善意的扶助或救助:1.充当施舍者的表演意识过于凸显,涉及尊严伤害的隐性问题;2.媒体对严肃或沉重的新闻素材关注视角的边缘化或娱乐化,弱势群体在无法摆脱厄运和无力抗争时,有时采取极端方式,易引起媒体关注;3.救助对象或称为媒体塑造自身形象的牺牲品。

二、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冲突新闻专业理念追求与人文关怀冲突新闻价值的水准依赖于专业理念与技巧实现程度有专业水准的新闻应体现“新闻可以称之为新闻”的特质:1)独家素材;2)独家视角;3)表达方式称绝,有深度、有表现力、冲击力;4)有感情、说服力。

这些均需要专业的训练。

新闻的价值则更高于准则——人文关怀(恒常)社会角色的承担比职业角色的承担更重要,岗位职责所要求的记录现场,能否等同于冷冰冰的专业工具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