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史纲要 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史纲要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史纲要是中小学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旨在介绍中国自
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情况。
教学标准旨在指导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展示学生对中国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国近现史纲要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包括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
此外,还需要学生比较不同历
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理解其原因和影响。
教学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参与小组讨论和独
立研究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和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收集
和整理历史资料,分析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点和理论。
教学标准要求学生熟悉使用历史术语和概念,能够准确表达对历
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同时,学生应该加强对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的
理解,培养对历史过程和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标准还要求学生培养文献解读和历史研究的技巧,学会使用
不同的历史资料和工具进行独立研究。
学生应该能够在历史问题的分
析和解答中,灵活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研究方法。
教学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合理设计教学任
务和活动。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探
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一、引言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作为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标志,对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我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一课程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二、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内涵1. 历史背景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是一个紧扣时代脉搏的重要标志。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全面、权威的教材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我国近现代史。
2. 课程内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全面、深入,覆盖了从鸦片战争到当代我国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学生将通过这一课程,全面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民族观念。
3. 学习目标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历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我发现这一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国家认同感。
我也发现这一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我国近现代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历史文化,拓展历史视野,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我们对我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我国历史教育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一历史教育改革,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类别:校级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与学时数:36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能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课程学习内容整体设计(一)基本理念本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理论教育,不能把它当作是普通的历史课而止于一般史实的介绍;但又必须依托于历史史实的介绍,理论教育寓于历史教育之中,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思想理论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3学时)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现实;理解中国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历史线索和重要事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以及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具体包括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两部分,其中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现代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
3.课程要求:学生应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探究历史的深层原因和发展规律。
4.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可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VIP专享]课程标准 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32适用专业:南昌工学院各本科专业开课学期:思政部一、课程地位与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本课程属于学科专业教育中三大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并属于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系列的一门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系列课程主要执行教育部新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课程学习内容整体设计(一)基本理念本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理论教育,不能把它当作是普通的历史课而止于一般史实的介绍;但又必须依托于历史史实的介绍,理论教育寓于历史教育之中,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思想理论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本课程面向大二本科生开设,教材的很多内容与中学阶段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课程内容重合,学生对内容基本熟悉,学生学习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够;但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争议问题、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比较迷茫困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和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掌握其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观和民族自豪感。
本课程将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合适的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课程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体框架和时代划分- 清末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辛亥革命和建立的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的兴衰和传统文化的转变-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发展和冲突2. 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国共两党的兴起与合作- 长征和抗日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初期建设-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影响-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3. 近现代中国重要人物与思想- 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家和军事家- 齐白石、徐悲鸿等文化名人- 陈寅恪、胡适等思想家和学者4. 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西方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与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传承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与演讲: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讲,介绍教材内容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2. 文献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近现代中国史有关的文献资料,如新闻报道、历史文献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献解读能力。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就特定的历史问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4. 视频和多媒体资料:结合教学课件、视频和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呈现真实历史场景和重要事件,增强学生的触感和体验。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和考察与近现代中国史相关的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程评估标准为了确保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 课堂参与和作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指定的个人或小组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版)》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适应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所属教研室: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Essential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一、课程概述(-)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是中国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二)基本原则1.1本课程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资本一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奋斗过程,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进程及其必然性;帮助大学生正确总结经验,认识国情,学会全面地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信念,使之能更好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2本课程教学基本原则3.2.1适用性原则。
本课程教学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基本经验。
同时,在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时,还要注意联系社会上热点、难点,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者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
4.2. 2应用性原则。
改革创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注意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操,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序号
知识单元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文化素养目标
1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认识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
分析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4.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此外,还有与之相配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等。
参考书目:
1、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5、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白寿彝:《中国通史》(第21、2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军事科学院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长征精神;阅读相关著作和资料,评价毛泽东、王明等历史人物;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本科大学生的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其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兼具思想政治与历史学特征的新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提高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了解近现代中国国史、国情,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领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了解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3.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21),中编探索中国近代化之路(1921-1949),下编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49-今)。
其中包含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等内容。
4.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包括:•坚持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园内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则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课程标准 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 3 课程学时:32适用专业:南昌工学院各本科专业开课学期:思政部一、课程地位与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本课程属于学科专业教育中三大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并属于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系列的一门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系列课程主要执行教育部新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案。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课程学习内容整体设计(一)基本理念本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理论教育,不能把它当作是普通的历史课而止于一般史实的介绍;但又必须依托于历史史实的介绍,理论教育寓于历史教育之中,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思想理论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本课程面向大二本科生开设,教材的很多内容与中学阶段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课程内容重合,学生对内容基本熟悉,学生学习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够;但对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争议问题、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比较迷茫困惑。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该课程主要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事件和发展趋势,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
二、基本内容
1. 清朝崩溃和两次鸦片战争:探讨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和与外国的交往,以及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和危机。
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该运动的起因、特点、目标和失败原因,并探讨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 甲午战争和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探讨中国近代化的起源、推进和挫折,以及思想家们的思想和贡献。
4. 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目标、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在当时的变革中,以及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影响。
6. 国共合作与军阀混战:探讨国共两党在野外和战争中的角色,以及民族团结、抗日战争和内战的交替。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建设: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重大事件,以及建立新中国的道路、经验和成果。
三、教材与参考资料
1.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范文澜)
2. 《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主编:梁启超)
3. 《近代中国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主编:黄仁宇)
4. 《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华书局,主编:郑振铎)
5. 《现代文学与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主编:钱钟书)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分组讨论和研究报告等,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和自主学习。
评估方式包括考试、论文和讨论等,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事件和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
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
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
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本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
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
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
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
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
(三)参考学时
36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和手段
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3.学业考核与评定
本课程考核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适中、分值大,范围广,考查基本知识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40%左右,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占40%。
总成绩=平时表现(50分)(出勤10分+实践作业30分+课堂表现10分)+期末成绩(50分)
4.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此外,还有与之相配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习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等。
参考书目:
1、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马克思:《鸦片贸易史》、《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和英国的条约》、《英中冲突》、《对华贸易》、《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新的对华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恩格斯:《波斯与中国》、《英人对华新的战争》、《俄国在远东的成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5、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白寿彝:《中国通史》(第 21 、 22 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修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