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09年心理学笔记

2009年心理学笔记

2009年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内容P1-3: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含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含认知、情绪和意志,其中,认知过程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含能力、气质和性格。

2. 心理学流派P4-6:a.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达到治疗目的;b. 行为主义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人物斯金纳,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c. 认知心理学派: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d.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是马斯洛,后期人物是心理咨询和改革教育家罗杰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以人为本”,“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既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话”、“兽化”、“病态化”。

3. 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的体现P6:a. 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状态,进行因心施教;b.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因龄施教;c. 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进行因性施教;d. 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把握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4.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P7:将学生发展水平分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发展水平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者水平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5. P7-8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其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6. 教育、学习、发展三者关系P9:联系: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总结一、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行为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思维、注意、记忆、学习、语言等认知活动。

2. 认知过程的要素认知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解决问题、决策等要素。

3.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4. 范畴的认知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对事物的分类和组织,范畴形成和运用是认知工作的重要内容。

5. 认知模型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信息加工的模型,比如计算机模型、认知地图模型等。

二、情绪心理学1. 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反映个体内部需求与现实环境的一种心理体验。

2.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分为愉快情绪与不愉快情绪两大类,包括兴奋、愤怒、恐惧、悲伤、惊讶等多种情绪。

3.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情绪和认知之间相互影响,情绪会影响认知能力,反之,认知活动也会对情绪产生影响。

4. 情绪的调节情绪调节是人们对情绪的管理和调整,包括认知重构、情绪焦点、表达情绪、调整情绪、情绪被动机制等。

5. 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指个体情绪感知和情绪体验出现问题,表现为焦虑障碍、抑郁情绪、恐惧异常等。

三、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畴包括群体、团体、社会关系、社会冲突、社会认知等。

2.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对社会中的他人、群体和环境的认知,包括社会属性知识、认知结构、社会类比、社会推理等。

3.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包括社会规范、社会支持、社会影响力等。

4.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发生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包括社交技能、人际关系、人际冲突、社交影响等。

5. 社会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适应和心理平衡状态,包括社会适应、社会支持、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治疗等。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方法来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心理学:研究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过程。

2、发展心理学:探讨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3、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态度和人际关系。

4、临床心理学:主要针对心理障碍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5、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收集数据。

这可以是自然观察,即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观察;也可以是控制观察,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进行。

2、实验法控制变量,以确定因果关系。

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但外部效度可能受限;现场实验更接近真实情境,但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3、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态度、意见和行为。

4、个案研究法深入研究单个个体或少数几个个体的情况,以获取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三、感知觉1、感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2、知觉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3、错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五、记忆1、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2、记忆的种类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心理学考研考点总结

心理学考研考点总结

心理学考研考点总结01. 心理变态,指影响一个人的安宁感,或影响社会、职业职能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02. 心理疾病的概念随历史和文化而变化。

不同文化对心理变态的描述和界定不同,但是“心理疾病”决非只是给不正常者的一个标签。

03. 心理动力学观点区分出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症,它们形成一个身心障碍的连续体。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要评估一个人的愿望和恐惧、认知和情绪资源、自我和他人的体验。

04. 认知-行为观点将经典和操作条件作用与认知-社会观点相结合。

功能紊乱行为,是环境偶发事件和错误认知导致的结果。

05. 理解心理变态,常常要求进入生物学分析水平。

从生物学的角度,心理变态源于大脑内的错误连接,尤其是特定神经递质活动量大,有时过于活跃,有时过于沉寂,容易产生错误连接。

心理变态的素质-应激模型指出,存在一种精神分裂症素质(先天遗传而来的心理倾向),潜在容易受伤害的人,在应激情形下就可能表现出症状。

06. 系统观点,试图以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团体,诸如夫妻、家庭或者更大的社会系统背景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

家庭系统模型,认为任何人的症状实际上都是家庭的功能紊乱。

07. 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1994),是美国精神病协会出版的心理疾病的官方手册,是描述诊断的基础。

中国1989年出版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

08. 儿童期或青春期诊断出的第一种症状往往是注意缺陷多动症,特点是与年龄不符的分心、冲动和多动。

另一种是操行障碍,即孩子持续地违反他人的权力以及社会规范。

09. 物质有关的障碍,指连续地使用对心理和社会功能有不利影响的物质。

全世界范围内,酗酒,是最常见的物质使用障碍。

和其它多数心理障碍一样,酗酒的根源包括基因、环境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10. 精神分裂症,是与现实脱节的一种障碍,它包括积极症状(如幻觉、错觉、联想散漫),消极症状(情感贫乏、社会技能差)。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包括:妄想狂(以妄想症状为主,并有相应的幻觉),紧张型(以躯体运动上的变化为主,表现有紧张性兴奋和紧张型木僵,两者可交替出现),紊乱型(与现实的接触特别差,看上去凌乱,行为怪异,情感淡漠或不合时宜),无分化型(混合的症状,不符合上述任一类型的标准),残留型(主要是消极症状,诸如情感缺乏,言语贫乏,无话可说,或缺乏动机)。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对于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心理学知识点大纲1.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 非实验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3.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神经元和神经网络- 感知与知觉的神经基础-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机制- 思维与决策的神经基础4. 发展心理学- 婴儿期的发展和关系建立-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 青少年期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发展 - 成人期的生涯发展和心理健康5.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理论与评估- 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 群体和社会心理学6.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组织与工业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三、心理学知识点汇总1. 感知与知觉- 感觉的物理基础与感知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组织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2. 学习与记忆- 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记忆的过程和类型- 遗忘与记忆提高的原理3. 思维与智力- 概念与词汇的发展与运用- 问题解决与决策的心理过程- 智力与智商的测量4. 情绪与动机- 情绪的类型和产生机制- 动机与需求理论- 情绪与动机对行为的影响5.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的理论与评估-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 压力与应对的心理机制和干预6. 社会心理学- 群体行为与集体决策-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7.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 组织与工业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 咨询心理学的技巧与过程四、结语心理学的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为读者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了解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知识点大纲及知识点汇总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

其研究对象涵盖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意志、人格、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内省法来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将心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2、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关注心理活动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

4、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重视心理现象的整体性。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提出,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6、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自我实现,强调人的积极潜能和主观体验。

7、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二、心理过程(一)认知过程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感觉具有适应性、对比性等特性。

2、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分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4、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记忆的类型包括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以及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等。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原因有消退说、干扰说等。

5、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特征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种类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及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等。

09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测试大纲解析

09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测试大纲解析

09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测试大纲解析09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沿袭了08年的知识体系与框架,仅有三处具体的知识点有细微的调整:第一处是普通心理学第十二章人格中的第一节“人格概述”,删去了原有的“人格的结构”这一知识点;第二处是实验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中的第四节“实验研究的效度”,新增了“构思效度(也叫构想效度)”与“统计结论效度”两个知识点,删去了原有的“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和“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两个知识点;第三处是实验心理学第五章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中的第五节“记忆实验”,新增了“错误记忆的实验”一个知识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没有知识点的调整。

深入分析大纲的这些安排及调整,我们有如下的发现:首先,08年的大纲相对是比较成熟的,它的框架和结构是非常合理的,因此09年的大纲完全尊重了08年的体系。

这就提醒广大的考生们,心理学专业课的重心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非常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其次,大纲在不断追求结构上的合理性。

比如,普通心理学中删除了“人格的结构”这一知识点,人格的结构最核心的部分是气质与性格,而本章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会对气质和性格展开更为详细的介绍,因此单独列出“人格的结构”这一点就显得不是特别必要,故而09年大纲将其删除。

再比如,实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效度部分新增了两个知识点后,就将原有的“内/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删除,更多是为了章节结构的合理性考虑,实际上是删除了名称但没有删除内容,相当于把影响因素融入到了内/外部效度的概念当中去了,因此在学习内/外部效度时,还是要考虑其影响因素的!故而提醒广大考生,当出于大纲结构的合理性而调整知识点时,并不代表某个知识点不重要了,而是很有可能要融合在其他知识点中考察!第三,大纲对研究领域中不断出现的热门话题有较高的关注!实验心理学中新增了三个知识点:构思效度、统计结论效度、错误记忆的实验。

其实这三个知识点并不新,比如错误记忆早在50年前就有学者研究,但最近几年才进入我国学者的视野,并逐渐受到较多的关注。

心理学考研重难点手册:基础备考(第九版)

心理学考研重难点手册:基础备考(第九版)

读书笔记
只要不举例,客观地内容都很好。” sb,姐给你举个正常点的例子吧:你想去张学友的演唱会,也想去王 菲的演唱会,但是他们同时开,你只能去场,你只能选择去其中一个人的演唱会,这就是双趋冲突。
精彩摘录
SQ3R分别代表浏览(Survey)、质疑(Question)、阅读(Read)、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 首先要“从厚到薄”。一开始,可以用一张纸写完一章的内容,最后,用一张纸写完心理学导论的内容。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头脑中“重现”实验场景和过程,理解实验思路和逻辑。 按照评分标准,考生每答一个知识点,都要在下面适当地解释1~3句。如果考生不解释,就会被扣分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领域。教育的本质是改变人的心理。 普通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实证基础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 律 要点是“抓住大框架,留意小细节”。 第一,关于稳定性和变化性的问题。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成为科学的重要基础。
第五章主要的心理 学实验
附录2心理学本科 生的实验报告
1
心理统计的预 备知识
2
第一章统计图 表
3
第二章集中量 数
4
第三章差异量 数
5
第四章相对量 数
1
第五章相关量 数
2
第六章推断统 计的数学基础
3
第七章参数估 计
4
第八章假设检 验
5
第九章方差分 析
1
第十章统计功 效与效果量
2
第十一章一元 线性回归分析
3
第三章意识和 注意
4
第四章感觉
5
第五章知觉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普通心理学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III 考查范围普通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1.实验法2.测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一)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一、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二、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各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1.注意稳定性2.注意分配3.注意转移(一)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1.嗅觉2.味觉3.触觉4.动觉5.内脏感觉二、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一)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二)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三)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一、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二、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一)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二)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三)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四)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五)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六)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一、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二、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1.智力结构理论2.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一)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人格大五理论4.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09年考研心理学统考考试大纲专家解读

09年考研心理学统考考试大纲专家解读

09年考研心理学统考考试大纲专家解读心理学统考大纲与08年大纲相比,09年心理学考试大纲沿袭了08年的知识体系与框架,仅在普通心理学部分删除了1个知识点,实验心理学部分调整了1个知识点,删除了2个知识点,增加了4个知识点。

(1)普通心理学部分删去了十二章人格中的第一节“人格概述”中的“人格的结构”这一知识点。

(2)实验心理学部分第二章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中的第四节“实验研究的效度”中,删去了原有的“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和“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两个知识点,将“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分成两个标题罗列,调整为两个知识点。

同时增加了“构思效度(也叫构想效度)”与“统计结论效度”两个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第五章“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中的第五节“记忆实验”中增加了“错误记忆的实验”一个知识点。

柯老师:(1)普心是整个心理专业的重中之重。

正如考研中的经典名句:“得阅读者得天下”,心理学专业课则是:得普心者相对会得一个较高的专业分数。

09年大纲在普通心理学部分较之08年大纲,仅仅删掉了一个知识点“人格的结构”。

其实,这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并无什么变化,只能说是考试大纲的设计更富有逻辑性了。

从普遍意义上讲,人格的结构就包含对人格的概念、理论、模型等的理解,故删除本知识点只是大纲修订者追求完美的表现,实际上并没有缩减任何知识点。

故广大考生应一如既往地重视人格这一章节。

(2)实验心理学是试卷中不容易得分的一部分。

09年新大纲的变化可以这样理解:增加了考生对效度知识点掌握的高度,要求考生全面地理解各种效度的含义,删掉“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和“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两个知识点,不是说这两个知识点不重要,还是上面说的,只是大纲修订者追求完美的表现,这两点已经融入到了“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概念中,把原来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分为两个标题,说明提升了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重要性。

同时,新增加了“构想效度”和“统计结论效度”两个知识点,这进一步说明了09年新考纲提升了“效度”的重要性。

心理学考研必备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

心理学考研必备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

心理学考研必备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考研成为了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备考心理学考研,以下是一些必备的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学习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人类如何从感知信息中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2. 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是人类获取、保持和回忆信息的心理过程。

分为感知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其中,感知记忆是人们对周围环境进行短暂的感知和处理,工作记忆是人们对信息进行临时存储和加工,长期记忆则是人们永久地保存和回忆信息。

3. 学习的类型与过程学习是人类在经历某种经验后,通过获得、改变知识和技能来实现行为上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主要分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

具体的学习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理解、应用和评估等阶段。

二、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的基本原理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于社会世界的认知过程。

包括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他人知觉和态度等方面。

社会认知的基本原理有注意的选择性、记忆的偏倚、推理的错误以及判断的主观性等。

2.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包括亲近感、相似性、亲密度、规范和社会支持等。

而人际关系又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友谊和群体。

3. 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群体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引导和影响他人行为的现象。

其中心理机制包括群体决策、社会影响和归因等。

群体行为还具有群体效应、集体智慧和群体冲突等特点。

三、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变化规律的分支学科。

主要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伯纳黛特的人际发展理论等。

2. 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儿童认知发展指的是人类在儿童时期从感知到思维发展的过程。

其中的特点包括儿童思维的感知先行性、逻辑运算能力的提高以及认知结构的逐渐建立等。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归纳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考研心理学也是如此,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心理学考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复习。

一、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及发展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信息加工与存储等内容,并紧密关联着神经科学。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行为主义到认知革命的转变,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等方法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

2. 感知感知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系统。

考生需了解各种感觉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感知的误差和变形等内容。

3. 认知和记忆认知和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认知包括知觉、注意、思维、语言等,记忆则与信息的存储、检索和遗忘有关。

考生需了解认知和记忆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

4. 语言与思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在人类认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考生需了解语言的产生与发展、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以及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等内容。

二、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程。

考生需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原理,包括认知偏差、社会比较、态度与行为等。

2.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考生需了解社会影响的基本原理,包括归因理论、社会规范、社会压力等。

3.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考生需了解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维系、沟通与交流、群体行为等。

4. 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有许多理论,如认知失调理论、自我认同理论、群体认同理论等。

考生需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实验研究方法。

三、发展心理学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考生需了解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典型发展和异常发展等内容。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发展研究13岁至20岁之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考生需了解青少年身份认同、自我意识、性别角色等内容。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知识领域。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对考研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1、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在感觉的研究中,要了解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等概念。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记忆的类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等。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种类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的表征、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等。

5、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喜怒哀惧。

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孕妇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等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认知发展方面,感知觉迅速发展,出现了客体永久性等概念。

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收集

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收集

统考部分难找考点收集老年人临终心理临终心理是心理学综合考试中发展心理学的考点老年临终病人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变化:临终的状态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阶段、愤怒阶段、乞求阶段、抑郁阶段、接纳阶段。

1、否认阶段:病人对疾病的严重性尚无思想准备,否认是为了暂时躲避病症给予的压迫感,有些病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都了解自己死亡的预后,故做欢态,为不使家人过度悲伤,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期望奇迹治疗。

2、愤怒阶段:当病情趋于危重、难以否定时,病人表现生气,愤怒及怨天忧人的情绪,常迁怨家属及医护人员,责怪上帝,发泄他们的苦闷及无奈。

3、乞求阶段:此时期,病人存有发生奇迹治疗的幻想,期盼延长寿命,提出种种要求,要求活到完成某些重要事情等。

这个阶段病人还存在着希望,也努力配合治疗。

4、抑郁阶段:当病人知道自己乞求无效时,死亡无法逃脱之后,便进入.7H丧抑郁,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此时病人会体验到绝望及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家属必须在其身旁全心倍伴。

5、接纳阶段:此阶段病人准备接纳与之俱来的一切,多数病人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心情相当平静,对高兴或悲哀麻木默然、置之度外。

认知性学习实验认知性学习实验是心理学综合考试中实验心理学的考点条件作用的学习,强调的是联结的形成,即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这一原理对于解释和预测某些行为是重要的。

但是有些行为持别是人类的学习,用条件性学习却难于解释。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考虑复杂的学习问题,应注意认知过程的作用,即知觉、记亿和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也就是应注意个体如何获取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

他们提出学习者在记忆中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起到维护和组织在学习情境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信息的作用,认为学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刺激——反应问题,而是认知过程的产物。

典型的实验有以下几种:1.顿悟实验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黑猩猩用短棍勾取长棍,再用长棍勾取食物的实验,以及黑猩围用垒木箱摘取天花板处的香蕉实验。

心理学考研重难点手册

心理学考研重难点手册

心理学考研普心复习重难点手册心理学考研普心复习重难点手册:普心在心理学考研中占有很大一部分,那么怎么来把握心理学中的普心复习内容呢?请下载word版心理学考研复习重难点手册。

心理学考研普心复习重难点手册:普心在心理学考研中占有很大一部分,那么怎么来把握心理学中的普心复习内容呢?请下载word版心理学考研复习重难点手册。

心理学考研普心复习重难点手册word 版下载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认知过程;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和人格;(二)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在实验心理学P23页,将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个案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并涉及到一项观察方法:无干扰观察法。

)观察法的特点:直接性和描述性;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法分为: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测验法:采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的形式来测量心理品质。

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基本要求4)调查法:用提问的方式(问卷提问/访问提问),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一般分为问卷条查和访问调查。

5)个案法:通过对某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这种方法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而来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个体,缺乏代表性。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并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也主张研究意识,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实验法。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温勒。

主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心理学考研有哪些知识点

心理学考研有哪些知识点

心理学考研有哪些知识点心理学考研有哪些知识点我们在准备心理学考研的时候,要了解清楚会有哪些重点的知识点。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的知识点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心理学考研表象知识点小结一、心理旋转:Shepard的经典实验Shepard和他的同事们在内的一些研究者,将旋转角度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了其它刺激材料上。

如Cooper和Shepard曾经向被试呈现上些非对称性的字母如“R”。

他们系统变化这些字母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为0-360O,变化间距为60 O。

这意味着有6种不同的倾斜角度,即顺时针方向分别倾斜0 O(360 O)、60 O、120 O、180 O、240 O和300 O。

此外,旋转为正常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

被试的任务是做“正”或“反”的判断。

Cooper 和Shepard发现,当倾斜角度从0 O向180 O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也相应地增长。

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 O向360 O变化时,被试判断的潜伏期并不相应地增长,而是相应地缩短。

这说明,当倾斜角度从180 O向360 O变化时,被试的心理旋转不是逆时针方向进行,而是顺时针方向进行。

因此,倾斜角度为300 O的刺激,同倾斜240 O的刺激相比,作出正确判断的潜伏期要短,而不是长。

这样,Cooper和Shepard的实验再次有力地证明,心理上的旋转,在性质上类似于实际物体的物理旋转,因而为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Georg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使用猴子运动皮层的单细胞记录技术,发现了猴子心理旋转的一些生理学方面的证据。

二、认知地图1、认知地图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

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2、空间框架理论观点、证据Franklin和Tversky提出了空间框架模型。

该模型强调,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某些空间方向(如上下)特别突出。

心理学考研必备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必备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考研必备知识点梳理考研是每个心理学专业学生都迈向研究生阶段的必经之路。

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了解和掌握心理学考研的基础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心理学考研必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准备。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学习、记忆、语言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在考研中,常见的认知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觉和注意力:包括感知、辨别、注意的过程以及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和记忆: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认知学习等各种学习理论,同时还要了解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3. 思维和解决问题:包括概念、判断、决策、推理等思维过程,以及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

4. 语言与沟通:包括语言的发展和习得、语义、语法、语用等语言现象和交流原理。

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群体中的态度、行为、感情以及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的学科。

在考研中,常见的社会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念与态度: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结构、人际形象、自我概念等内容。

2. 情绪与情感:包括情绪的产生、识别和表达,以及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3. 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包括人际互动、归属感、领导与权威、规范与规则、合作与竞争等内容。

4. 社会认知与评价:包括社会认知的心理过程、社会认知的内容、社会信息的加工与使用等。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个体的发展与变化的学科。

在考研中,常见的发展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发展:包括婴儿认知和感知发展、儿童语言、游戏、性别认同、道德发展、社交发展等。

2. 青少年发展:包括身份认同、青春期发展、家庭与学校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等。

3. 成人和老年人发展:包括成人认知发展、职业发展、老年人智力和记忆退化等。

四、心理测量与统计心理测量与统计是研究心理学中测量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学科。

在考研中,常见的心理测量与统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测量:包括量表与问卷、心理测试的设计与应用、心理测量的质量控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09心理学考研大纲偏僻知识点老年人临终心理临终心理是心理学综合考试中发展心理学的考点老年临终病人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变化:临终的状态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阶段、愤怒阶段、乞求阶段、抑郁阶段、接纳阶段。

1、否认阶段:病人对疾病的严重性尚无思想准备,否认是为了暂时躲避病症给予的压迫感,有些病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都了解自己死亡的预后,故做欢态,为不使家人过度悲伤,但对知情者,则会哭诉真情,以减轻内心痛苦期望奇迹治疗。

2、愤怒阶段:当病情趋于危重、难以否定时,病人表现生气,愤怒及怨天忧人的情绪,常迁怨家属及医护人员,责怪上帝,发泄他们的苦闷及无奈。

3、乞求阶段:此时期,病人存有发生奇迹治疗的幻想,期盼延长寿命,提出种种要求,要求活到完成某些重要事情等。

这个阶段病人还存在着希望,也努力配合治疗。

4、抑郁阶段:当病人知道自己乞求无效时,死亡无法逃脱之后,便进入.7H丧抑郁,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此时病人会体验到绝望及一种准备后事的悲哀,家属必须在其身旁全心倍伴。

5、接纳阶段:此阶段病人准备接纳与之俱来的一切,多数病人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心情相当平静,对高兴或悲哀麻木默然、置之度外。

认知性学习实验认知性学习实验是心理学综合考试中实验心理学的考点条件作用的学习,强调的是联结的形成,即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这一原理对于解释和预测某些行为是重要的。

但是有些行为持别是人类的学习,用条件性学习却难于解释。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考虑复杂的学习问题,应注意认知过程的作用,即知觉、记亿和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也就是应注意个体如何获取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

他们提出学习者在记忆中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起到维护和组织在学习情境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信息的作用,认为学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刺激——反应问题,而是认知过程的产物。

典型的实验有以下几种:1.顿悟实验由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黑猩猩用短棍勾取长棍,再用长棍勾取食物的实验,以及黑猩围用垒木箱摘取天花板处的香蕉实验。

这类实验说明了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观点,黑猩猩能解决某些复杂的问题,似乎是通过“顿梧”抓住了问题的内部关系,也就是说解决问题不是像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所揭示的是靠尝试错误,而是靠领悟了在解决问题中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内部关系。

何以得到如上的结论,是看到猩猩在用短棍取不到食物,或直接跳跃抓不到天花板处的香蕉之后,有较长时间的停顿,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可利用的物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便产生顿悟行为。

这一类实验中,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可作为自变量,而对所设立问题的解决与否,或解决设立问题的概率(或正确串,错误串)作为反应变量。

2.认知地图实验托尔曼认为学习是一种信念或期望)。

他研究了白鼠走一种复杂迷宫问题,他认为白鼠走迷宫,学习的不是左转或右转的序列,而是在它的脑中形成一种认知地图,一种关于迷宫分布的心理地图,如果一条熟悉的路被堵塞,则白鼠就会根据认知地图所展现的空间关系采用另一条路线到达目标。

说明这一理论的是位置学习实验。

甲乙两组白鼠,甲组白鼠从S1出发向右转到达食物点F1,从S2出发也向右转到达食物点尺,反复试验多次。

乙组白鼠则从起点S1出发向右转到达食物点F1,若从S2出发则向左转到达食物点F1,F是固定的。

实验结果表明乙组白鼠的学习速度比甲组快,这一事实认为白鼠的学习主要是认识达到目标的符号及其意义,即获得位置的认知固,不是获得一套特殊(向右或向左)的动作反应。

迂回实验也是证明位置学习优越性的实验,这一实验所用的迷宫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途径1最短,途径2次之,途径3最长。

实验时先让白鼠熟悉三条通向食物的途径,一般情况下,自鼠选择较短的途径通向食物,当途径1被堵塞时(阻塞甲),白鼠就在途径2与3中选择较短的途径2,如果途径2亦被堵塞(阻塞乙),白鼠只好走途径3了。

迷宫实验中当堵塞甲时,白鼠从甲点退回,定途径2,当堵塞乙时,白鼠退回,不走途径2而走途径3(大多数白鼠是这样),好象白鼠头脑中有一个迷宫情景地图,更明确其间的空间关系,可见其学习不是对平时训练的途径顺序的习惯行为,而是对迷宫的空间关系进行学习。

托尔曼的另一个证明认知结构学习的实验是潜伏实验。

有三组白鼠走迷宫,第一组白鼠到达迷宫终点后给食物奖励,称奖励组;第二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不给奖励,称无奖励组,第三组白鼠在到达迷宫终点时,前十天不给奖励,第十一天开始给奖励,称中途奖励组。

结果发现,第三组白鼠在第十二天后到达迷宫终点的错误次数少于奖励组,更少于不奖励组。

为什么中边奖励组的乎均错误在得到食物强化后,明显少于奖励组7托尔曼认为,该组白鼠在头几天没有强化,但对迷宫的情景进行探索,同样进行了学习,形成了迷宫认知地图,当后来给予食物强化后,这认知地图使其成绩赶上来。

托尔曼结论为学习不是由于强化而获得动作反应范型,而是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的发展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上述的几个实验中,迷宫的情景,有无奖励等都作为自变量,而定迷宫的错误次数等则作为反应变量。

3.人类的迷宫学习实验人类的迷宫学习是人类动作学习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于研究只利用动觉与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空间定向。

所用的迷宫有大型的身体迷宫、槽形的小棒迷宫,和凸起的手指迷宫等等。

迷宫的种类和通道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研究设计是共同的,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学会从起点进入迷官,通过许多叉路口,顺利地找到出口。

在每个叉路口都设置了一个育巷.进入盲巷,就计一次错误。

从起点到终点连续三次不进入百巷,就算学会。

根据学习中被试进入盲巷的次数,分析被试掌握迷宫各部位的空间关系顺序,被试的个体差异、学习策略(动觉的、视觉表象、语言思维)等。

还可根据所研究的认知学习理论问题,而设计具体的研究程序。

条件性学习实验条件性学习实验是心理学综合考试中实验心理学的考点条件性学习又称条件反射,这类实验对学习的研究起了很大作用,揭示了学习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

这些实验都是在行为主义思想指导下,对实验进行设计,对结果进行解释,研究是按刺激一反应(S—R)的模式进行,强调的是联结的形成,重点考察反应是如何获得的,以及反应如何与刺激建立联系。

因早期实验的对象主要是动物,因此又称动物学习实验。

1.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最早提出,主要实验对象是狗,实验中食物屑于无条件刺激物,狗在进台或看到食物时所分泌的唾液是无条件反射。

在呈现食物之前先呈现灯光或铃声,这称之为条件刺激,在条件刺激相继或同时伴随无条件刺激一定次数以后,当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狗也同样分泌唾液,这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即对信号(条件刺激)进行了学习。

这类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中,作为条件刺激的种类、数量、强度、相似性、持续的时间、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等都可作为自变量,由研究者操纵变化,而狗分泌的唾液滴数,以及分泌唾液的潜伏期都可作为反应变量。

除上述唾液分泌之外,脑电图变化、血管收缩、膝跳、呕吐、眨眼反射、呼吸变化也可作为反应变量;另外,当条件刺激出现后,无条件刺激的出现与否,或出现的次数比例或出现的强度大小等也可以作为自变量。

作为控制变量,则是除作为条件刺激以外的其他环境变量因素,以及实验对象的机体因素,都需严格控制,否则会与自变量混淆。

经典条件反射研究了条件反射建立的各种条件,分化、泛化、抑制、去抑制、条件刺激的保持等有关学习问题。

2.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桑代克称之为工具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学习,这是由于动物为得到某些期望的结果或奖励所习得的行为是工具性的,它与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之处,是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只在动物先做出一个适当的反应后才呈现,而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物的呈现并不依赖动物是否做出反应。

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在理论上与工具性条件反射并没有差别,都是在动物作出反应后,得到奖赏。

不同之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斯金纳箱中进行,动物可以随时进行反应,随时得到奖励,这一切是自动的,动物的反应可以自动记录,可以测量其反应速度,而工具性条件反射可以反复试验学习情境的反应种类。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中,所用的迷津类型有多种:复杂迷津、T形迷津、直道(简单)迷津。

迷津有起点箱(有门)、迷道、终点箱(有门,箱内有奖励物)。

迷道可以是一条通路,也可以有很多盲道,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可反复试验动物的反应情况。

自变量是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也可以是不同的操作开门的地点和方式,也可为在动物得到奖励之前各种声音、颜色、明暗、形状等刺激的变化,或奖励的差异(强度,种类)。

反应变量是穿过迷津的速度或错误的次数。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中,强化的间隔顺序,刺激的种类(按不同的键,有不同的刺激出现),如声音不同(波长或频率,音强,音色等),或灯光强度不同,光谱不同(称颜色不同),或图形形状不同,所得的奖励物的强度差别,或是否得到奖赏等等,都可作为自变量因素。

而动物的反应按键的速度或正确率作为反应变量。

研究动物对不同刺激的辨别(称为褪色Fading)问题,逃避与回避学习问题,强化的概念问题,强化的数量与延缓,强化的时间安排,行为塑造等很多学习方面的问题,都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含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程序予以解决。

3.反馈学习实验生物反馈是学习控制、调节自己身体机能(心跳、血压等内脏活动和脑活动)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身某些内脏活动是不能随意控制的,即不能有意识地调节它们的活动。

因此,学习研究的早期,只用经典的条件反射方法研究自主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

后来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程序取得了公认的成果。

米勒(N.E.Miller,1967)用奖赏的办法(刺激脑的愉快中枢)使被用箭毒排除了任何随意肌反应的动物心串和肠收缩发生预期的变化:心率快时受奖赏,快心率就增加,慢心率就减少,而肠活动不变。

当肠收缩受奖赏时,肠收缩活动就增加,当肠舒张受奖赏时,肠收缩就减少,这时的心率快慢维持不变。

这说明没有任何随意肌为中介.内脏活动能形成操作性(工具性)条件反射。

同样,人通过反馈可以学会控制内脏反应,皮肤电反应,脑电变化。

即当人们默想某件事时,或使心率加快,或使血压降低,管可用仪器显示出来,或使自身感觉舒服,再反馈去认识所想事件,如此反复训练,就会建立使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馈实验中,还可借助表象来实现控制自身的机能。

鲁瑞阿报告随意加速心率的例子:一个有非常生动表象的人,当他想象自己正在追赶火车时,他的心率从每分钟70一72次增加到80一96次,最后高达100次。

有人想象一只耳朵受灼热,男一只耳朵受宋风吹.结果会使两只耳朵的温度有差别。

1972年有人曾让经过自我催眠的被试想象一只手在冰中,另一只手在热水中,结果两只手温度差可达到小后来又有人利用表象控制血压、心跳的试验:让被试想象自己的手发热、变宣,之后再想象手发冷、变轻,这样交替训练,结果是前一训练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后一训练则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