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 心理学研究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 教育心理学
2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藉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 童。美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学者柯克对特殊儿童的定义是: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 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而 这种偏离的情形,须达到儿童得靠学校教育设施的调整,或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才可以发 展其最大潜能的程度。广义的特殊儿童包括智力超常儿童和弱智儿童,但在平常的特殊儿童 教育中,一般面对的特殊儿童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残疾儿童,第二类是问题儿童。
二、简答题 1.智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在实际中针对学生的智力差异进行教育? 答:(1)智力差异的表现 ①智力水平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1938 年,推孟等人用斯坦福—比内量表对 2904 名儿童进行测验。结果发现,儿童的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 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②智力发展时间的个别差异 不同的个体智力发展的时间也有差异,有人才华早露,有人大器晚成。王勃,6 岁善文辞, 曹子建 7 岁能诗,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4 岁可自由阅读书籍,这是一批早期就显露出天才 的伟人。爱因斯坦 3 岁才开始学说话,被认为是一个傻头傻脑的孩子,但他 26 岁发表了《狭 义相对论》,30 岁发表了《广义相对论》。更有大器晚成者,我国明朝学者李贽,57 岁才写 成《焚书》。了解智力发展时间的个别差异,对于进一步认识智力和智力培养有指导意义。 ③智力类型的个别差异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普通心理学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1
心理学研究方 法
2
第一部分考试 大纲
3
第二部分复习 指南
4
第三部分参考 书目
5
心理统计学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心理测量学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发展心理学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01
教育心理学
02
第一部分考 试大纲
03
第二部分复 习指南
04
第三部分参 考书目
06
第一部分考 试大纲
05
社会心理学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心理学试卷(样卷) 及参考答案
读书笔记
这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 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
试大纲及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辅导
部分
综合
成员
考试
学科
心理学
统一
理论
政治 参考书目
心理Biblioteka 学科指南研究复习
方法
大纲
测量
内容摘要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针对2010年考研 政治理论课复习备考即将开始之际,早已被广大学生和社会辅导机构的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更显扑朔迷离,使得参 加2010年考研的学生备感无所适从。为此,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了一批具有十年以上辅导经验、同时拥有高级职 称的教学、辅导一线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广大学员编写了一套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系列辅导丛书。聘请编委成员 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地域特点和知识的互补性,规避了以往单一院校成员组建编委的状况,将国内不同 重点高校的学科带头人聘为我们的编委成员。高教版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系列辅导丛书,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 中心的考试要求,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教材版本,参照教育部社科司“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对相关知识点的诠释编撰并参考相关专家资料整理成为复习备考用书。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5章青少年心理与教育1.学习本章之后,请你谈谈为什么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教学必须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答: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是个体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从生命全程来看,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点不同,只有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才能更好的促进个体的发展。
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1)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核心。
这一时期思维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主要是思维逐步符号化,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了解了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有针对性的促进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
(2)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展较快,而心理发展相对平稳,这种生理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常常会使个体面临一系列心理危机。
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全面认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3)青少年时期的生理成熟往往会给青少年带来成人感,从而使青少年要求独立的意愿增强,而家长此时仍将青少年视为一个小孩子,青少年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与家长对青少年发展的认识滞后之间就形成了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了解了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家长重新审视自己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事事包办代替到给予适当的自由,从而改善紧张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的个性、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4)青少年时期是成长发育的高峰,是心理、生理发育的加速期,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甚至犯罪的高发时期。
对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的了解对于青少年社会问题发生的预防以及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只有了解了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才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
2.你能将少年的主要心理特点跟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情况加以对比并作出说明吗?答: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这是向青年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育者,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并引导他沿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成长的过程。教育者对学生施加影响,包括他所提出 的要求、讲授的内容、采取的方式方法等,如果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它就有可能促进 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教育者若能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参照它们分析学生的实际,去制 定比较合理的教学或教育的方案,预见后果,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剖析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的客观原因与心理原 因,采取对策。这样就会把教育工作做得更自觉而有效。
3.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
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 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
(二)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定义 观察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科学研究的特殊手段,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观察不同,是带有更高的理论自 觉性和计划性的一种观察方式。 采用观察法,一般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先发觉某些问题或事实材料,接着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 题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假设,而后有计划地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予以证实或加以否定。 (2)一般程序 采用观察法研究心理,首先要求有明确的计划(包括观察的目的、重点、顺序、要求与次数),不然会出现忙乱或重 要的遗漏;其次应做好尽可能全面而细致的记录,除文字记载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如录像、录音等)录下实况,以 备反复观察与分析所需;最后要善于分析记录材料,避免武断,力求做出切合实际的推断或结论。 (3)优缺点 ① 优点: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② 缺点:由于它是在自然(非人为)的条件下进行的,要获得足以说明某些心理现象的表现材料往往需要长期的等 待;加上心理现象的多因性与条件的难以控制,如果没有一定的分析经验与技能,要作出精确的判断是相当不易的。 2.实验法 实验法是近代科学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需考察的现象,对结果作数量分析, 反复验证。心理实验法也同样具有这些特点。它是有意创设或改变条件以引起特定的心理及其变化,并依据外部影响与心 理反应之间的相关情况或数据去探明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方法。心理实验的两种主要形式: (1)实验室实验 ① 定义 实验室实验是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 ② 一般程序 a.实验者在从事实验时先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被试,并告以参加测试或活动的做法,要求按指示行动; b.实验者要力求控制住一切条件,使之稳定,而仅仅改变其中一个足以成为“实验变量”的条件,而后去考察由此引 起的心理或行为反应的变化; c.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记录条件与反应改变的情况(数量); d.分析这些情况,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③ 优缺点 优点:实验室实验对于研究动物心理、心理的生理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对于认识过程如感知觉、记忆等的研究也很有 效,其结果不仅精确,而且易于检验。它正被扩展到用来对复杂心理现象,如情感、意志、性格等进行研究。 缺点:由于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的情境或孤立条件下进行的,其结果也常常因被试的情绪紧张、难以控制的态度等而 受到影响,或因不合实际情况而难于应用。 (2)自然实验 ① 定义 自然实验是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它排除了实验室实验明显的人为性质与观察法的被动局面,同时 又保留着实验研究所固有的特色,即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主动引起心理现象进行考察的优点。这个方法在心理学中, 特别是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用得最多,它也被称作“现场实验”或“教学性心理实验”、“教育性心理实 验”。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8)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3.1.1复习笔记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勒温传统所代表的研究范式勒温传统主要是指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之后,他与同事、学生及其后继者围绕着场论的思想和方法所进行的研究。
1.勒温传统的主要理论假设勒温传统的假设前提:(1)认知一致性假设,即人们有一种最大限度地提高内在认知一致性的行为倾向,因此人们在群体中也是按照尽可能提高人际关系的内在一致性的方式去行动的;(2)格式塔心理学的信仰,即整体与部分存在这样一种前后关系,即不能用分离的部分事物的特征来推论整体的特性,但与此相反,整体中部分的情况则明显地是由其整体的内在结构的规律性来决定的。
2.该范式的主要研究方法与课题(1)勒温传统所倡导的仍然是实验的社会心理学,但是实验不单是像过去那样仅仅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手段,它还包括了态度、观点和方法论意义,勒温传统的实验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实地研究。
(2)勒温传统所研究的主要课题有:紧张系统理论与蔡加利克效应,奥芙散金娜的确证实验,利斯纳和马勒关于替代价值的实验,抱负水平研究,群体氛围的实验研究,群体压力的实验研究,多伊奇的合作与竞争理论,费斯廷格关于认知失调的研究,海德关于人际关系认知理论的研究等。
二、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1.基本假设该范式在研究假设方面不同于勒温传统的认知一致性假设,它认为人类和动物的全部行为完全可以从刺激—反应模式中得到解释,这正如行为主义的奠基者华生所说的,行为主义者完全可以重写一部客观的心理学,但决不用诸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灵、内容和在内省上可证实的意象等术语;相反,这部心理学可以用刺激和反应、习惯形成、习惯整合等术语来加以表述。
心理学第三版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三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行为B. 心理过程C. 心理状态D. 意识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受以下哪个结构的驱动?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现实我3. 下列哪项不是经典条件作用的例子?A. 狗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B. 婴儿看到奶瓶就哭泣C. 看到红色交通灯就停车D. 听到闹钟就起床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金纳B. 皮亚杰C. 费斯汀格D. 弗洛伊德5. 以下哪个选项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A. 动机B. 能力C. 信念D. 态度6. 情绪智力理论中,哪项能力被认为是情绪智力的核心?A. 自我意识B. 自我调节C. 社会技能D. 情绪识别7.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归属与爱的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8. 以下哪个选项是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A. 学习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B. 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实现的C. 学习是通过内在动机实现的D. 学习是通过自我强化实现的9.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关注:A. 潜意识冲突B. 情绪表达C. 认知模式D. 行为习惯10.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假设?A. 心理特质是稳定的B. 心理特质可以通过观察测量C. 心理特质是可量化的D. 心理测量是完全可靠的答案:1-5 DBCCB 6-10 ADBC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阶段。
2. 描述情绪智力理论的五个主要领域。
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2. 情绪智力理论的五个主要领域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调节、内在激励、情绪识别和关系管理。
《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动机与学习)
第3章动机与学习【本章重点】1.动机与学习动机的概念和作用;2.动机过程的驱力模式(驱力说和需要层次说);3.动机过程的认知模式(成就动机与归因的动力模式);4.学习动机的激发。
3.1 复习笔记一、动机的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1.动机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
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上分析,动机具有下列特征和作用:(1)启动性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功能,它能使有机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2)方向性动机不仅引起行动,也使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或对象。
人们在相同的活动中,由于动机不同会产生行为的差异。
(3)强度动机在发动行为和引导行为方向的同时,也能确定行为的强度。
人们在活动中具有不同的动机强度。
(4)持久性个体行为在某项活动上维持时间的长短状况,是动机持久性的表现。
由动机发起的行为,通常在未达到目标之前是不会终止的,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也会改变行为的方向,努力维持所朝向的目标。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
按照学习动机的不同特性,可以分成下列几种主要类别:(1)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按照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①远景性动机与学习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而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个人未来的前途和职业等相联系,因此具有间接的特性。
学习的动力来自于:意识到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重任;为了实现社会、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为了保持个人的声誉和集体中的地位等等。
这类动机的作用比较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地学习,争取良好的学习成绩。
②近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紧密相联系,动机起源于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或结果。
这类动机具有直接的特性,表现比较具体,效果也比较明显。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相比,稳定性与持久性都比较低,容易受到一些偶然因素或情境变化的影响。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按照引发动机因素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 心理测量学
式中,P 代表试题难度;N 为全体被试人数;R 为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 (2)区分度的定义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效度。通常 以被试在每个题目上的反应与其效标资料的相关或每个试题的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为指 标。若项目区分度高,则能力强、水平高的被试得分高,能力弱、水平低的被试得分低,否 则就没有区分度。确定区分度的方法有:项目特征曲线、项目与效标的相关、鉴别指数等。 (3)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测验项目的难度对测验项目的区分度有一定的影响,即难度与区分度有着密切的联系。①难 度和区分度都是相对的,是针对一定团体而言的,绝对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不存在的。一般说 来,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被试区分度高,较易的项目对水平低的被试区分度高,中等难度的 项目对中等水平的被试区分度高。这与中等难度的项目区分度最高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对 被试总体是较难或较易的项目,对水平高或水平低的被试则成了中等难度。②人的多数心理 特性呈常态分布,所以项目难度的分布也以常态为好,即特别难与特别容易的题目较少,越
5.考查标准参考测验的项目分析应有哪些特殊的思路? 答:在标准参考测验中,只要研究者和测验编制者认为是重要的项目,不管其通过率和鉴别 力如何,都可以包含在测验中。对这种测验最好通过比较前测与后测的结果来进行项目分析。
3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如果大部分受测者在预测中没有通过某个项目,而在教育或训练后的复测中通过了该项目, 便说明这一项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那些在两次施测中大部分被试都通不过的项目,是太难 了;而在两次施测中全通过的项目则过于容易了。如果某个项目有相当一部分被试在前测中 通过而在后测中没有通过,便说明这个项目或者编制有错误,或者在教学上出了差错,也可 能二者兼而有之。
《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
第15章青少年心理与教育【本章重点】1.少年期、青年期心理的主要特点;2.少年、青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3.少年、青年心理发展诊断中的问题。
15.1 复习笔记一、少年的心理特点与教育(一)少年期心理的主要特点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
1.成熟感(1)少年的生理成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一般11、12岁~17、18岁)①青春期生理过程的特点是性成熟。
按性的成熟,这个时期可分为三个时期:a.前青春期或预备期;b.青春期,即实际性成熟的时期;c.后青春期,这个时期达到完全的性成熟。
其中前青春期相当于少年初期,青春期相当于少年期,后青春期相当于青年初期。
②初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处于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其生理成熟的特点是:a.骨骼、肌肉的发育最快,体形瘦高;但是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尚未完成骨化过程。
肌肉纵向生长,横向发展不够,因而瘦长而耐力不足。
b.心脏与血液系统发展较快,心脏又落后于血管的增长,心跳较快,血压高,有的大脑局部充血,容易头晕,容易疲劳。
c.身高体重:儿童身高体重的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次发育高峰在乳儿期(0~1岁),第二次高峰是在青春发育期。
d.性成熟开始:少年期性机能开始成熟,表现在第一、第二性征上。
第一性征是指生殖器官的增大;第二性征是指体态的变化。
胸腺的萎缩是童年期和青春发育期分界的重要标志。
女生的性成熟期比男生早1~2年,女生从11~12岁开始进入性成熟期。
男生从13~14岁才进入性成熟期。
e.神经系统的发育:少年期大脑皮质的发展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脑重量和体积增加不多,大脑机能显著发展,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显著增加。
(2)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成熟感少年的生理发展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少年体形变化对心理的影响;②早期成熟与晚期成熟的影响。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心理学与教育)【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章心理学与教育1.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心理学有哪些新的印象,得到什么启发?答:(1)通过本章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新印象包括:①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
虽然,最初心理学仅是属于哲学家研究哲学命题的副产物,但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以客观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为基础的实证科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正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②心理学是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
a.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本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
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b.人又是社会的实体,他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
离开了人与人的交往,人的语言能力就不能发展起来,人也不能获得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即使是人的感觉和知觉,如敏锐的观察力和音乐听力,也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此外,心理学还研究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这些心理现象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因此,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在中间的位置,因而可以叫做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既研究正常心理也研究变态心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类的心理。
因此,心理学家既包括维护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也包括研究人类基本认知过程的认知心理学家,研究动物心理的比较心理学家,研究群体心理的社会心理学家等等。
④心理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
目前的心理学学派林立,对于同一心理现象,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都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这种情况说明,心理学目前还没有形成共同的理论框架,因此,心理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①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部分。
a.知即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b.情即情绪情感过程,指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对事物的态度,比如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c.意即意志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即注意。
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
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记忆:个体积累和保存其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③思维:人运用头脑中巳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过程。
④语言活动:人们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的过程。
⑤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一章至第五章【
பைடு நூலகம்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总之,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
形成,研究的问题、教科书的内容也趋向一致。 ③完善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特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之间出现了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局面。布鲁纳于 1994 年对教育心理学自 20 世纪 80 年 代以来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内容有以下特点:第一,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 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第二,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 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第三,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 重视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第四,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②成熟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 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 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 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科 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同时,以巴甫洛夫的经典 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 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在 20 世纪 60 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曾一度中断。70 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
《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态度与情感)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10-1 劝诪情境的模式(J.L.Freedman et al,1985) 1.态度改发的诪朋模型的四丧部分 (1)外部刺激,涉及三类因素,这三类因素对二能否诪朋成功有很重要的影响。 ①传达者 传达者指诪朋者,传达信息的特性,类型不所持的见解,对接叐者改发态度的影响,戒 称信息源。其丨包括与长性、可靠性呾喜爱程度。 ②沟通 沟通指传达者的信息内容呾传达斱式所起的作用,丧人原来的态度不传达信息的立场事 者乊间的差异,差异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促使态度改发的压力也愈大。幵丏传达信息时是否唤起恐惧,戒 运用丌同斱式论述。 ③情境 情境指大众传播怪是在特殊环境下传达给丧体,当时的情境有无强化作用,是否亊先被 告知所要传播的内容(预先警告),当时丧人的注意力集丨戒分散的程度,对态度収生重要 的影响。 (2)目标靶
备状态,即准备对一定的对象作出反应的意向。 在实际活劢丨,态度的三种成分所占的比重丌同,当丧体参不比较具体的社会环境时,
情感成分起很大的作用。在较高层次的活劢丨需要丧体对极为复杂的社会情境迚行分析呾理 解,在这种情冴下,讣知成分就占有更大的比重。
3.态度不行为的兰系 兰二态度不行为兰系是一丧非常复杂的问题,一丧人的表面态度不具体行为有时很丌一 致,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特别是口头表态不具体行为乊间距离更大。 (事)态度的功能 1.适应性功能 态度具有劢机作用,使人根据现实的需求对某种对象戒观念収生积极的接近戒消极的回 避。态度的最一般的功能是对生活的适应,通过它有劣二达到丧人行劢的目标,作为实现特 殊目的的手段。 2.知识的功能 这种功能反映一丧人对周围亊物的知觉斱法,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提供一丧稳定的参照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考试科目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参考书目: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2.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4.Zimbardo,Phiulip G 心理学游恒山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 5.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王垒王甦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参考书目1.朱智贤,林崇德,董奇,申继亮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 3.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参考书目1.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舒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王权现代因素分析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4.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Edwards A L.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毛正中等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戴海崎,张锋,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车宏生,张美兰心理测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燕娓琴,谢小庆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4.金瑜心理测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郑日昌心理测量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6 凌文铨心理测验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参考书目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台北:台湾东华书局,19984.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参考书目1.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老师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027.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书目1.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章志光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霍兰德社会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冯文侣等译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doc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在数值上为(分数:1.00)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幂函数关系D.对数函数关系2.以语义编码为主的记忆类型是(分数:1.00)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3.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无法解决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后,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分数:1.00)A.气氛效应B.地板效应C.酝酿效应D.定势效应4.在解决问题时,反应慢但准确性高的认知风格(分数:1.00)A.沉思型B.冲动型C.场独立性D.场依存性5.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分数:1.00)A.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B.开始具有延迟模仿能力C.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D.可以完成液体守恒任务6.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理想”属于(分数:1.00)A.本我B.自我C.超我D.本能7.在实验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条件或特征称为(分数:1.00)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8.在次数分布中处于50%位置上的数值称为(分数:1.00)A.中数B.平均数C.众数D.标准分数9.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分数:1.00)A.顿悟B.顺应C.强化D.同化10.贾德根据水下打靶实验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分数:1.00)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移说11.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分数:1.00)A.定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2.社会心理学家伯科威茨以“武器效应”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分数:1.00)A.本能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C.去个性化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13.已知一个班级全体学生数学、物理两门课程考试成绩的排名次序,要描述数学、物理成绩的相关程度,应计算(分数:1.00)A.积差相关B.点二列相关C.二列相关D.斯皮尔曼等级相关14.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分数:1.00)A.1和0B.0和1C.1和1D.0和015.一次语文考试的全班平均分为67,标准差为6,某同学成绩的标准分数为0.5,该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原始分数是(分数:1.00)A.60分B.67分C.70分D.73分16.在回归分析中,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比例叫做(分数:1.00)A.回归系数B.确定系数C.变异系数D.复相关系数17.正确百分数是一种(分数:1.00)A.内容参照分数B.常模参照分数C.结果参照分数D.预期效标分数18.衡量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称为(分数:1.00)A.效度B.信度C.常模D.效标19.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的导出分数叫做(分数:1.00)A.C分数B.T分数C.九分数D.十分数20.与心理学其他研究方法比较,实验法的显著特点是(分数:1.00)A.操纵与控制变量B.采用实验仪器C.采用心理测验D.在实验室进行二、名词解释(总题数:8,分数:24.00)21.后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社会化(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复本信度(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冒险转移(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相关系数(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支架式教学(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陈述性知识(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最近发展区(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36.00)29.动机的功能。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人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心理过程B. 心理发展C. 心理健康D. 心理学家的生活故事2. 心理学中的“认知”指的是什么?A. 情绪和情感的体验B. 人类自我意识的能力C. 人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D. 人类社会互动的规律3.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可以探究人类行为的根源和起源?A. 实验研究B. 问卷调查C. 观察法D. 个案分析4. 研究者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什么?A. 智力测验B. 问卷调查C. 人格测试D. 反应时实验5. 以下哪种观点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主观体验?A. 行为主义B. 社会认知理论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结构主义第二部分:主观题请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要解释你的观点。
1. 你认为人类行为主要受遗传还是环境影响?请说明理由。
2. 你认为社交媒体对个体心理健康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3. 什么是心理健康?请简要解释并提供几个实现心理健康的建议。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D - 心理学家的生活故事不是人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C - 认知指的是人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3. C - 观察法可以探究人类行为的根源和起源。
4. C - 人格测试是了解个人个性特点的常用测量工具。
5. C -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主观体验。
第二部分:主观题1. 人类行为是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的。
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类个体的基本特质和潜力,而环境则对这些特质和潜力进行塑造和发展。
例如,一个人可能天生具备较高的智力潜力,但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刺激的环境,其智力发展可能不会充分展现出来。
2. 社交媒体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社交网络和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增加社交支持和满足社交需求,进而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学(第三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记 忆)
第6章记忆【本章重点】1.记忆的分类;2.记忆的测量方法;3.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6.1 复习笔记一、记忆的概述(一)记忆1.定义记忆(memory)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重现。
2.对记忆的理解(1)记忆是重要的心理机能个体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都是通过记忆实现的。
如果离开记忆就谈不上经验,就不可能有心理发展,甚至连最简单的行动和动作都不可能实现。
(2)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完整统一过程。
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前提,再认和重现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而通过再认和重现又进一步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识记和保持。
人在实践活动中,就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的记忆过程反映过去所经历过的事物。
(3)记忆是学习的基本要素学习不等于是记忆,但学习离不开记忆。
如果没有对字词的记忆,就不可能进行阅读;没有对学过材料的记忆,就不可能理解新的材料;没有巩固的系统知识,就不可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
输入和编码相当于识记,储存相当于保持,提取和输出相当于再认和重现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1.按照记忆映象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由各种感觉器官输入的事物信息产生的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或味觉的记忆等等。
(2)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
概念、定理、公式、观点等都是以事物的意义和特点、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内容,通过思维活动和借助于词语的作用,才能产生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并在脑中留下映象。
逻辑记忆是人类所特有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类记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作用。
(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第三版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新教材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1) 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2)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3) 教学不能只适应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一方面揭示了认知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指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一)认知发展机制。
图式: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可以用图式来说明,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和顺应: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
平衡: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还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导论
1.1 《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详解
1.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在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总是带着一定的假设或处于某一理论的指导下,而且研究还常常受到其本身的价值观念和个人好恶的影响。
要尽量避免这些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应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中去寻找和发现规律。
(2)系统性原则。
心理现象总是处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中,其产生和变化都是有原因的。
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在心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的统一。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而理论则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4)教育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正常发展。
(5)伦理性原则。
在进行心理学研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研究时,经常要采用一些控制情境或被试的研究手段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
除上述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等。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什么?
答: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次。
(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哲学方法论是以世界观为向导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人类任何实践活动都要受到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
唯物辩证法是指导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心理观和研究方法指导。
具体来说,唯物辩证法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能动性、主体性、发展性和系统性。
在心理学研究中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心理的本质,正确确定研究思路。
此外,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运动发展观、矛盾统一观和质、量互变观要求在心理学研究中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甚至多学科、跨领域的方法,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研究心理,应抓住主要问题,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应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一般科学方法论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学共同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在心理学研究中,系统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的中介,它一方面使抽象的哲学方法论的观点或思想具体化,使之能从整体的角度操纵、分析变量,可以给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思路、分析角度等;另一方面它又指导着具体的研究方法,并体现在具体研究中。
(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运用的手段和技术,在收集数据时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测量法等;在分析数据时可采用数学方法、模型方法和逻辑方法等。
具体研究方法受一般科学方法论指导,与研究密切相关。
在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
是选择适当的具体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正确运用。
这正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宗旨所在。
3.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哪些新特点?
答: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有:
(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
生态化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情境下研究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生态化趋势使心理学研究更为客观、更接近自然、更接近真实,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2)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
心理现象所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往往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心理学多学科的研究方式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心理学内部各有关分支学科的协作;另一种是心理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协作。
(3)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即相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哪些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哪些则是特定性的。
跨文化研究对于丰富心理学研究成果、弄清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等基本问题意义重大,已成为心理学研究一种新的范式。
(4)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在:①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较、补充和验证;
②强调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以揭示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③强调采用综合设计方式,如兼有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优点的聚合式交叉设计;④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录音、录
像、摄像、照相设备以及各种专门研究仪器、工具都得到了广泛采用,一批现代化的观察室和实验室纷纷建立。
其中,计算机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数据处理、实验控制、心理过程模拟等多个环节的大量应用,是研究手段现代化最突出的表现。
(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
当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加速了心理学研究的数量化趋势,表现为:①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分析方法;②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已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工具;③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④模糊数学在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1.2 典型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将研究的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的是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中的()
A.继承性
B.创新性
C.系统性
D.控制性
【答案】C
2.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指的是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中的()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D.伦理性原则
【答案】A
3.访谈法、问卷法属于数据收集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答案】D
4.系统科学基本原则不包括()
A.整体原则
B.教育原则
C.有序原则
D.反馈原则
【答案】B
5.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探讨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较、补充和验证,体现了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的()
A.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B.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
C.研究结果的数量化
D.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答案】D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答:心理学研究是通过各种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心理学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同属一类,都是人。
作为研究对象,人的意识性和社会性可能使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并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作出反应,而在反应中带上许多掩饰甚至虚假的东西,因此,可能使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受到破坏。
同时,人的心理还具有发展性和差异性。
前者要求在心理学的纵向研究中,应特别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后者决定了心理学的理论或规律大多是针对大量的被试群体建立起来的,具有统计规律性,有时可能并不适用于个体。
研究者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也会对其研究中客观、准确地观察与分析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心理学研究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作出反应;另一方面,研究对象的反应又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
这种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料的无关变量的产生,如心理学研究中出现的“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等,进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同时也给解释和预测人的心理行为带来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