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 民国瓷板拍卖调查 (组图)

合集下载

国之瑰宝:百年“珠山八友”人物花鸟、山水风光,精美瓷板画欣赏

国之瑰宝:百年“珠山八友”人物花鸟、山水风光,精美瓷板画欣赏

国之瑰宝:百年“珠山八友”人物花鸟、山水风光,精美瓷板画欣赏昨天,上海在久雨后出现了难得的大晴天。

为了不辜负这个难得的好天气,我到位于上海宝山区逸仙路3000号的“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参观。

在参观中,我被距今百年的“珠山八友”创作的瓷板画所吸引,便停住脚步,在瓷板画前细细地欣赏,久久地品味。

感觉“珠山八友”的瓷板画,穿越百年时空,仍然以其精美绝伦的容颜出现在大众面前,完全得益于瓷板把传世名画永久地凝固在了瓷板上,让色彩永久鲜亮、画面永远清晰、主题永恒传神,而且把纸质作品易碎易皱易湿等短板统统隐去,真正是陶瓷艺术的天花板!彩绘暖意图(作者:刘雨岺)彩绘艳影凌风图(作者:程意亭)彩绘孔雀展翅图:(作者:程意亭)瓷板画是一种在板块瓷胎上,用各种彩色颜料作画,然后用窑火烧制而成的瓷器艺术品。

真正的瓷板画出现在明嘉靖·万历年间的景德镇,自清代至民国时期,各式瓷板画制作精美·使用广泛。

瓷板画,其独特之处是易于保存,流传久远,至今仍有延用。

它与纸绢画一样,供人欣赏、研究,怡养性情。

民国初年,是瓷板画蓬勃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各成一家,将瓷板画艺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彩绘陶渊明采菊图(作者:王大凡)彩絵静观落花图(作者:王琦)彩绘踏雪寻梅图(作者:何许人)珠山,位于江西景德市中心,是明·清两朝御窑厂所在地。

1911年辛亥革命后,随着御窑厂的倒闭,一批知名瓷画艺人转入民间。

由此,他们的技艺得到彻底解放,造就了一批新的瓷画人才。

1928年瓷板画风行,王琦享有盛名,特别是王琦与风格不同的画家合作的瓷板画深受欢迎,各地客商纷纷向王琦定货。

王琦为了配画需要,组织“月圆会”,邀请艺人们每月十五雅集一次,配画或研讨画艺。

于是人们将这些艺人称为“珠山八友”。

参加月圆会并经常在一起配画的艺人有: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

珠山八友瓷板画价值不可想象

珠山八友瓷板画价值不可想象

珠山八友瓷板画价值不可想象珠山八友瓷板画价值不可想象历数大藏家们的收藏经历,都有一个以藏养藏的过程。

而这一出于资金压力看似被动的选择其实也是藏家们收藏层次不断提升之后的主动出击。

更多财力不是十分雄厚的藏家,如果想要自己的藏品更好地升值换代,就要有一些置换。

所谓以藏养藏,如果不这么做,也很难使自己的藏品更多元化,使藏品质量更上一层楼。

其实对于大部分收藏家来说,对于艺术品收藏经验,或者说是对于自身收藏水平(鉴别能力、增值预判、品质衡量等诸多技能)的有限程度,极大可能容易出现一种填鸭式的畸形收藏模式,通俗来说,就是由于自身的收藏水平的限制,导致自身收藏的艺术品质量不高,或者说量大于质。

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极其容易导致的后果就是,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众多极为片面的负面情绪、营造出一种“低质即永恒”的市场虚假概念等等。

珠山八友瓷板画从市场价位来看,现在“珠山八友”瓷板画的价格远远低于昔时同时期、同名气的画家的价格,可以断言,“珠山八友”的瓷板画还具有辽阔的升值空间。

纵观目前市场上瓷板画市场,尽管瓷板画历史并不悠久,但其在海内外的极高声誉地位和中国画的深厚文化底蕴,深受藏家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珍藏越来越走入人们的视线,尤其是高端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民国时期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了珍藏家们竞购的热门藏品,并现身各类拍卖会及展览会。

事实上,民国瓷板画在艺术市场中一直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

但从近几年来“珠山八友”瓷板画的拍卖行情来看,其作品成交额呈逐年攀升的趋势。

2008年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241.5万元成交;2009年拍卖的王大凡一件《黄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万元的高价;而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画《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

在不到数十年的时间里,“珠山八友”瓷板画的成交价格从几万元直线上升到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

珠山八友瓷板画短短几年中,从几万元成交价到2011年的近万万元,并非无意征象。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鉴赏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鉴赏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鉴赏原标题: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鉴赏图1 王琦粉彩《瞎争图》瓷板图2 汪野亭瓷板山水画瓷板画出现在明代中期,几百年来,它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

特别是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

粉彩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所绘形象无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珠山八友”的形成与艺术成就民国初期,瓷板画创作艺人云集江西景德镇。

1928年的一天,一位客商找到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想预订一批风格迥异、质量上乘的瓷板画。

于是乎,两人盛邀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以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六人,务必请每人绘一幅瓷板画精品。

画作完成,众人观后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纷纷请这八位高手继续创作。

这样一来,八位干脆成立了一个研究团体性质的瓷艺社,取名“月圆会”,意思是祝愿“花好、月圆、人寿”。

同时相约每月的月圆之日相聚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

因历史上珠山是江西景德镇的别称与象征,故大家尊称八位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作为文人画派在陶瓷绘画艺术上的承传者,陶瓷浅绛文人画派的继承人,为使陶瓷文人画成为艺术主流和时尚的代表,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诚然,他们绝大多数是“红店”(完成瓷器的家庭工业工场)的艺徒,但他们善于总结,加强学习,不断在艺术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修养。

正是这种向上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张扬艺术个性,追求审美意趣。

同时在作品中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风貌,成为时代的先知先觉者。

而其推陈出新的绘画艺术,对同代甚至身后的几代人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另外,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历史层面的审度,使得其创作的作品贴近了时代。

“珠山八友”不仅接受了文人画的审美理念,而且敢于用文人画艺术替代当时的康雍粉彩。

这是如何的“胆大包天”!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没有后来陶瓷文人画艺术的长足发展,新粉彩就不可能成为那个时代的中流砥柱,其陶瓷装饰艺术就树立不了新的里程碑。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鉴赏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鉴赏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鉴赏图1 王琦粉彩《瞎争图》瓷板图2 汪野亭瓷板山水画瓷板画出现在明代中期,几百年来,它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

特别是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

粉彩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所绘形象无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珠山八友”的形成与艺术成就民國初期,瓷板畫創作藝人雲集江西景德鎮。

1928年的壹天,壹位客商找到瓷板畫藝人王琦、王大凡,想預訂壹批風格迥異、質量上乘的瓷板畫。

於是乎,兩人盛邀鄧碧珊、汪野亭、何許人以及程意亭、畢伯濤、劉雨岑六人,務必請每人繪壹幅瓷板畫精品。

畫作完成,眾人觀後大開眼界,嘆為觀止,紛紛請這八位高手繼續創作。

這樣壹來,八位幹脆成立了壹個研究團體性質的瓷藝社,取名“月圓會”,意思是祝願“花好、月圓、人壽”。

同時相約每月的月圓之日相聚珠山,以畫會友,以會聚友,切磋畫藝。

因歷史上珠山是江西景德鎮的別稱與象征,故大家尊稱八位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作為文人畫派在陶瓷繪畫藝術上的承傳者,陶瓷淺絳文人畫派的繼承人,為使陶瓷文人畫成為藝術主流和時尚的代表,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誠然,他們絕大多數是“紅店”(完成瓷器的家庭工業工場)的藝徒,但他們善於總結,加強學習,不斷在藝術實踐中提高自身的修養。

正是這種向上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張揚藝術個性,追求審美意趣。

同時在作品中能夠反映那個時代的風貌,成為時代的先知先覺者。

而其推陳出新的繪畫藝術,對同代甚至身後的幾代人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另外,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和對歷史層面的審度,使得其創作的作品貼近了時代。

“珠山八友”不僅接受了文人畫的審美理念,而且敢於用文人畫藝術替代當時的康雍粉彩。

這是如何的“膽大包天”!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沒有後來陶瓷文人畫藝術的長足發展,新粉彩就不可能成為那個時代的中流砥柱,其陶瓷裝飾藝術就樹立不了新的裏程碑。

瓷国绝色——“珠山八友”艺术价值的重建

瓷国绝色——“珠山八友”艺术价值的重建
史, 严

鲍 维艺 色 国 瓷 ~ 一
民 国 时 期 的 瓷 器 种 类 繁 多 , 各 自具 有
业界 的艺 术家 们共 同缔造 的 ,其 中最重 要 的 代表 ,就 是江 西景 德镇 以 “ 珠 山八友 ”为 代
不同的历 史文 化价值 ,但 是其 中最具 艺 术魅
力、最 为藏家 喜爱 的当 属 “ 珠 山八友” 的瓷
如 果说 ,l 9世纪 欧 洲 印 象 派 的 出 现 是
事物 都 赋予一 种超越 自身的 意义 。这意 义 不
是 体 现 了 他者 ,而 是 体 现 了 人 对 自己 本 质
当代艺术 的 一个重 要转折 点 ;也可 以说 ,l 9 世纪 中国艺 术当代 化的转 折 点是 由民 国陶瓷
其 一 崎, 破赋 予 文 化 人 】 涵 ,器 物 就 变 其 义化价 值 。我 们认 为 :从有 具备时 代所 赋 托 七 } f ^ 眭. 为1 & 0 拈 t悼 : a1 土 仃生 命 力的 _ 『 _ ’ 的 文化 价值 时 ,器物 才 叮能 具有 } 皮理解 乃
存在的 认可 和领悟 。对 这 种领悟 ,我 们 叫做


毒 { n 。 t 、 簧 j 固 J {



意 义 。所 以 ,义化 任这 里才 何 小可 替代 的价 载 体 ,成 为一 个 民族 的文 明 的具 体 存征 。 1 , J = 至 破收藏 的绝 埘价 值 ,
事 实上 ,我们 是在 讨论 中国 传统 艺术 当
代化 的 “ 第一 声”呐喊。
从 思 想 文 化 史 上 看 , 人类 之 所 以 不 同 于 动 物 ,不仅 仅是 建 立 在繁 衍 、生 息 以 及 吃 、穿 、用上所 构成 的欲 望世界 里 ,还 因为 人类 是超越 本体 的物 种 ~ 人 ,有对 自己生

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价值如何评估

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价值如何评估

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价值如何评估
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价值如何评估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後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

这里的“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

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许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分别是徽州黟县、徽州歙县、和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人。

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这并不前後矛盾。

正如“江西诗派”也并不全是“江西人”一样,“以味不以形也”。

月圆会“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

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表达东方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这种表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只要不撞击便不会损坏。

此外,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还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变色,便于收藏。

纵观近年的拍卖数据,“珠山八友”瓷板画作品的成交额呈逐年上升态势,如2008年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241.5万元成交2009年上海崇源拍卖的王大凡《黄山四千仞》瓷板以780万元成交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上,王大凡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小我私人成交纪录。

瓷板画具有瓷板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

瓷板画便于表现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

“珠山八友”瓷板画的收藏价值

“珠山八友”瓷板画的收藏价值

“珠山八友”瓷板画的收藏价值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之用。

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都很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其色彩可保持长久的鲜艳。

上世纪50年代末王步白菜·青花釉里红瓷板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在明代中期。

从清代中期开始,瓷板画走向了兴盛。

当时的瓷画艺人把纸绢上的画移植到瓷器上,瓷板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重要的商品瓷。

王大凡粉彩“福寿无疆”人物大瓷板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

1990年戴荣华粉彩四美图花鸟双面釉长条瓷板屏风(四屏)近年的拍场上,历史瓷板画的行情有所上升。

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中,“珠山八友”之一何许人的粉彩四季山水长条瓷板挂屏(四屏)以2242.5万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八友瓷板作品的价格新高。

同年保利秋拍中,王琦、汪野亭民国时期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六件)以3277.5万元人民币再次刷新瓷板画的成交纪录珠山八友瓷板画鉴定交易188****1136同V。

民国19年(1930)、民国20年(1931)王琦、汪野亭民国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六件在这些新纪录的带动下,当代名家瓷板画也出现了受捧现象,而二三流画家、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在逐年看涨。

但总体来说,当代瓷板画的价格仍比较平稳。

即使在现在,瓷板画精品的产量也不高。

瓷板画除了画之外,还需要两次入火烧制,很容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品率比较低,因此收藏价值也很高。

专业人士认为,当前瓷板画的市场价格与其实际价值还不匹配,市场关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收藏前景看好,眼下入手正是良机。

王琦(1884-1934)粉彩人物圆瓷板两件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时期瓷板画作品名声在外,大受藏家欢迎,但这也导致目前市场上该时期的作品仿品较多。

《珠山八友》——画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漂亮的瓷板画

《珠山八友》——画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漂亮的瓷板画

《珠山八友》——画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漂亮的瓷板画1928年,瓷板画在中国开始流行,在王琦的倡导下成立了月圆会,共有8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毕伯涛,称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汲取传统书画的营养,将中国绘画与瓷器结合,画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漂亮的瓷板画,引领景德镇的瓷器绘画延续至今。

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于“珠山八友”的人数开始有争论延,有人说是8人,有人说是10人。

2004年,在经过40多年的争论后,江西美术出版社历时四年编撰的《珠山八友》画册出版,对于珠山八友的名单终于有了官方表述,当年引起争论的田鹤仙、徐仲南也列入其中,因此“珠山八友”被确定为10人而非8人。

如图1所示。

图1珠山八友成员关于珠山八友的历史,景德镇流传着一首只有32个字的四言八句:珠山八友、四海名扬、八根料笔、四杆烟枪、亲家一对(王大凡和毕伯涛结成亲家),父子一双(王琦和刘雨岑),碧珊烟鬼,挨刀而王。

王大凡的侄子王锡良先生觉得后面两句不好,于是改为:碧珊先生,不幸早亡。

1.梅花弄影田鹤仙田鹤仙(1894-1952),原名田世青,浙江绍兴人,字鹤仙。

先攻山水,后改画梅花。

其绘画艺术,以梅花独步画坛。

王大凡曾在书稿里有诗评赞田鹤仙:“壮年负笈入昌江,得识吾侪便转舱。

山水清晖成一格,画出梅花更无双。

”田鹤仙是珠山八友中最有文气的人,他没有后人,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他加入珠山八友时,为了避免与已是山水瓷画高峰的汪野亭产生冲突,从而放弃自己擅长的山水画,而改画梅花,并终成名家。

如图2所示。

田鹤仙艺术特点:1)以双勾偏锋着笔写枝干,墨色以淡、枯、渴为宜,不死勾轮廓,出笔有飞白的效果,笔法在转折变化中虚实相连,枯湿相间;2)用圈梅法画梅朵,双勾着色,正、侧、偃、仰、背等朝向生动,圈花圆中带方,方中显圆,出笔随意,点染凝重;3)画梅多是在画画的左右下角以三七之法起笔,而且靠近画面起笔处的梅干总是虚淡,具有画意无边的意趣。

民国瓷器收藏价值是什么

民国瓷器收藏价值是什么

民国瓷器收藏价值是什么最近民国瓷器非常流行,所以很多的人都会想知道民国瓷器有没有收藏的价值。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民国瓷器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民国瓷器收藏价值以“新粉彩”为代表工艺价值不输晚清瓷目前中国陶瓷史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的陶瓷书刊图录,也极少把民国瓷器作为专类记叙,许多人就此以为民国瓷器的价值很低。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所谓民国瓷器,是1911年至1949年这段时间内烧制的瓷器的总称。

民国瓷器可分为四大类: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这些器物可称之为民国“宫廷瓷”;其二,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这些瓷器可称之为民国仿古瓷;其三,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了新兴的粉彩工艺,这些新兴的粉彩之作可称之为民国粉彩新艺瓷;其四,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兴我国货,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等30多家公司纷纷成立,它们生产的是日常生活用瓷可称之为民国生活瓷。

现在收藏界常说的民国瓷一般指的是新兴粉彩瓷器。

新粉彩瓷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更符合一般市民的欣赏水平。

1928年,在画师王琦的倡导下,刘雨岑、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等成立了“月圆会”,又称“珠山八友”。

这些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

当时又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由此可见,民国瓷器精品在烧造技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至少不亚于晚清官窑瓷器,其在瓷器发展史上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大藏家低调入场价格逐年走高随着民国瓷器的工艺价值得到认可,近年来其价格逐步攀升,渐渐摆脱了拍卖会附庸品的属性。

民国瓷板画收藏热收藏小心赝品

民国瓷板画收藏热收藏小心赝品

民国瓷板画收藏热收藏小心赝品2015年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7455 民国“王步”款青花芦雁图瓷板尺寸长49×23.3cm估价 RMB :20,000-30,000成交价RMB :3,910,0002015年12月8日晚,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在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中,一件民国时期王步的芦雁图瓷板堪称该专场黑马,估价仅2万元,但最后竟然以340万元成交,引起高度关注。

近年来,瓷板画越来越受到藏友的重视,是缘于瓷板画兼具瓷器与绘画的双重价值,制瓷家同时也是绘画家。

同时,瓷板画画家数量稀少,成功作品数量稀缺,瓷板画作品艺术价值高,这些共有的特点,推升了瓷板画收藏价值。

分析人士表示,民国瓷板画价格走高,导致市场上的仿品较多,有时难以鉴别。

因此,建议普通藏家不要一味专挑民国大师的作品,可以首选当代瓷板画,当代瓷板画的收藏价值也很高。

珠山八友王琦《粉彩达摩祖师》瓷板(沐文堂藏)民国瓷板行情井喷或许是受明清陶瓷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近年来民国瓷板画渐渐成为拍卖市场的黑马,价格不断上涨,民间投资热情攀升。

有专家表示,王步的作品拍出340万元的高价还是比较合理的,民国早期景德镇的瓷器,从造型、釉色各方面来说档次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珠山八友”等名家绘制的作品,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

珠山八友王琦《粉彩洛神图》瓷板(沐文堂藏)由于收藏观念的转变及理性投资的原因,现在收藏界已将瓷器的搜索目标从明清官窑转向民国精品。

而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了收藏家竞购的热门藏品,成为各大、中型拍卖会的主角之一。

在国内拍卖公司中,北京保利对民国瓷板画拍卖青睐有加。

在2014年北京保利春拍上,民国文人瓷绘与现当代艺术陶瓷专场表现不俗,成交额近8400万元,其中,王步粉彩东篱秋菊图象耳尊成交额达到908.5万元。

2013年12月在北京保利秋拍上,王琦、汪野亭等民国重要人物选制粉彩人物山水瓷板画6件,以3277.5万元的总成交价刷新了近现代瓷板画的纪录。

珠山八友之王琦的瓷板画市场价值

珠山八友之王琦的瓷板画市场价值

珠山八友之王琦的瓷板画市场价值珠山八友之王琦的瓷板画市场价值新仿瓷还有几种现象值得注意。

一是老胎新仿,因为民国时期的老胎在景德镇还能找到少许,高仿以此做假,其胎釉与民国时期的真品无异,而且模仿得逼真,画面还做旧,此种现象特别值得收藏者警惕。

二是有些高仿品,有意在题款处磨掉部分词句或受画者的姓名等,制造该作品劫后余生的假相,让人信以为真。

说起民国的瓷板画,那就不得不提到珠山八友了。

一般来说,最具有收藏价值的民国瓷器有三类,一种是写有乾隆款的粉彩瓷,以及少数是写有雍正款的粉彩瓷。

一种是葆昌为袁世凯制的写有“居仁堂”、“怀仁堂”等款的瓷器。

还有一种就是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主的新粉彩瓷器。

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说珠山八友包括哪些人,并且与大家一起欣赏一下珠山八友之王琦的瓷板画图片。

王琦瓷板画图片1明清的时候,景德镇生产的瓷器的十分繁荣昌盛,质量也非常高,尤其是对于釉色的讲究促进了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但是,随着清朝的衰败,皇家御窑厂也就此没落,于是,在民间有一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出现了,珠山八友就是这群艺术家中的典型代表人们,他们的作品收藏价值很高,也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珠山八友”生卒年龄差距较大,必须对每个人的生卒详细了解,有的作伪者不了解“珠山八友”的生卒,落款时任意选择一个干支年款凑数。

若发现“珠山八友”卒后年款,必是伪作。

王琦瓷板画图片2说了这么多,那么珠山八友包括哪些人呢?他们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以及刘雨岑。

这八友之中,王琦是之首,他的作品非常优秀,很多人都千方百计地想要收藏王琦的作品。

珠山八友其实是一个陶瓷史上的文化现象,人们常常说这种现象在这个领域是十分罕见的,此话怎讲呢?自古以来,在绘画史上一直存在着“画派”的现象,但是陶瓷文化中,但鲜少有“瓷派”的现象,珠山八友的出现正是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他们的作品使得景德镇在近代的陶瓷史上又重回自信。

王琦瓷板画图片3王琦,字碧珍,号陶迷散人,他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了西洋画的技法,开辟了新风格,他的画风飘逸又典雅,狂放又崎岖。

珠山八友瓷板画几十到几百万,为什么都是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却有这么大的差别

珠山八友瓷板画几十到几百万,为什么都是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却有这么大的差别

珠山八友瓷板画几十到几百万,为什么都是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却有这么大的差别珠山八友瓷板画几十到几百万,为什么都是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却有这么大的差别瓷板画露胎部分较多,所以鉴定相对其他瓷器容易些:“珠山八友时期的白釉肥厚润白,不是薄薄一层的死白,其次彩不是化学料,构图也比较活,不死板。

除此之外,画工都非常好,特别是书法远非现代书法可比。

”不过当时珠山八友已经名声在外,作品受市场欢迎,因此市场同时已有仿品,在今天难以鉴别,甚至可能也被当作真品,收藏者只能从画意、风格来进行判断。

新仿瓷还有几种现象值得注意。

一是老胎新仿,因为民国时期的老胎在景德镇还能找到少许,高仿以此做假,其胎釉与民国时期的真品无异,而且模仿得逼真,画面还做旧,此种现象特别值得收藏者警惕。

二是有些高仿品,有意在题款处磨掉部分词句或受画者的姓名等,制造该作品历经“文革”劫后余生的假相,让人信以为真。

王琦开创了在瓷板画上以写意手法表现人物风姿的先河,如2013年中国嘉德以92万元拍卖成交的《糊涂即是仙》粉彩瓷板,尺寸39.5×25.8 厘米。

王大凡则独创出不用玻璃白打底的落地彩手法。

邓碧珊是第一个在瓷板上成功地勾画人物肖像的画家。

汪野亭则以类似泼墨法的墨彩绘瓷技法,给山水作品注入新的生机,像2012年中国嘉德以280.75万元拍卖成交的《竹篱茅舍风光好》粉彩瓷板,尺寸39×25.5厘米。

近些年随着民国瓷器瓷板画价格不断攀新高,导致民间仿品赝品众多。

下面小篇就浅谈几点关于瓷板画鉴定方法及珠山八友瓷板画如何辨别真伪。

首先以主观臆造手法造作出来的赝品,和民国时期手法基本相仿,是一些在绘画风格、笔墨技巧上学得一些“珠山八友”的画法,而大肆臆造出来的作品。

此类仿品乍看有几分像,但经不起仔细推敲,一般古玩市场上这类作品很多,由于臆造者水平的高低不同,仿真程度也有区别,市场价格也不一样。

珠山八友瓷板画鉴定妙招,看完您就是瓷板画鉴定专家

珠山八友瓷板画鉴定妙招,看完您就是瓷板画鉴定专家

珠山八友瓷板画鉴定妙招,看完您就是瓷板画鉴定专家“珠山八友”瓷板画鉴定要点“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景德镇一批绘瓷名家的总称。

从广义上说,有第一代的汪晓棠、潘匋宇;第二代的王琦、王大凡、徐仲南、汪野亭、田鹤仙、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程意亭、刘雨岑十人。

1928年,在王琦倡导下,先由八人组织了“月圆会”,称“珠山八友”,以后又有二人参加,后称“十大名家”;第三代的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王步、毕渊明等几十人,其中张志汤的山水、骏马、花鸟,王步的青花,毕渊明的走兽等均很有名。

他们大多活跃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绘瓷各有专长,风格各有所别。

他们的作品在造型、线条、光线、色彩等方面吸取了近代画的营养,完全可比肩于画家在纸绢上的作品,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徐仲南粉彩花鸟瓷板 2012年北京万隆以57.5万元拍卖成交,尺寸25×37厘米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珠山八友”的作品就成为权贵富豪、商贾文人和广大民众的抢手货,成为收藏家们追慕的奇珍。

但在解放后至七十年代的三十余年里,由于诸多原因,对“珠山八友”宝贵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保护和研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导致流失和损毁,一度成了文物领域中很少有人问津的“冷门”。

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收藏明清官器十分难觅的困境中,逐步把目光转向“珠山八友”瓷画,至今已成为文物收藏领域的“热门”。

九十年代末,随着“珠山八友”作品“鉴尝画册”的陆续问世,知识逐步普及,其作品的经济价值不断攀升,一些专门窥机制作膺品以谋巨利的人开始进行仿制,有的还招罗人才,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批量生产,使仿品充斥市场。

面对鱼目混珠、真膺交杂的瓷画市场,人们期盼有“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使辩真去伪有一个依据。

我们二十余年的实践经验,汇总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的观点,编撰此文,供奉读者,旨在抛砖引玉,与广大收藏爱好者一起学习研究,求实探真,共同提高。

“珠山八友”的瓷画鉴定,与古瓷的鉴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必须从瓷和画两个方面进行审定,缺一不可。

陶瓷艺术作品价格的生成研究——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作品为例

陶瓷艺术作品价格的生成研究——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作品为例

陶瓷艺术作品价格的生成研究——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作品为例作者:丁传国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2019年第12期丁传国陶瓷艺术作品价格生成以艺术生产为研究的起点,在艺术生产阶段,陶瓷艺术作品“出厂价格”的生成,体现的是作品原始的价值,陶瓷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实际价格的产生,反映的是作品市场交易价格的存在,陶瓷艺术作品进入流通领域发生的价格演变,反映的是作品在流通领域中的价值趋势。

陶瓷艺术品价格生成的研究很容易被价格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使得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因而必须深入问题的根源,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

[关键词]陶瓷艺术作品;艺术劳动;艺术名声;流通数量;珠山八友[中图分类号]J527;F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9)12-0045-08丁传国,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江西景德镇 333000)陶瓷艺术作品作为商品进入艺术市场,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进入市场的一个必要条件。

陶瓷艺术作品的价格问题是陶瓷艺术市场的核心问题,它连接着市场的两端——陶瓷艺术品的买卖双方,陶瓷艺术市场的其他一切问题都是由此展开。

陶瓷艺术市场中艺术作品所标出的高低不等的价格,只是一个表面的存在,而真正的成交价格或许一直就是一个谜。

我们或许无法彻底解开这个谜团,但通过对陶瓷艺术作品价格的生成研究,可以在发现其内在发展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揭示陶瓷艺术作品价格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一、生产阶段“出厂价格”的生成从历史资料看,同样大小规格的瓷器,陶瓷艺术作品的生产价格远远高于一般工人彩绘瓷器的价格。

一般彩绘工人生产出来的瓷器,是作为一般物质产品进行销售并参与市场流通消费的,这种情况下,对于厂主而言,进行的是产业资本的生产,因此“产业资本家的利润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商品的实际价格=商品的生产价格+商业利润”。

[1](P319)对于彩绘工人而言,他们得到的只是工资,而厂主能够得到利润。

珠山八友瓷板画的真实价格,别再背忽悠了

珠山八友瓷板画的真实价格,别再背忽悠了

珠山八友瓷板画的真实价格,别再背忽悠了瓷板画最早可追溯到秦汉,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是明代中期,在清朝达到鼎盛。

目前,出现在收藏市场上的老瓷板画多是清末与民国的作品,这些瓷板画收到了很多买家以及收藏家的追捧。

瓷板画兼具瓷器与绘画的双重价值,制瓷家同时也是绘画家。

近几年来,瓷板画越来越受到藏家的喜爱,除了收藏价值,其装饰性和艺术性至关重要。

我们了解瓷板画,一定要了解其他价值所在。

印文是“珠山八友”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印文就是印章的文字,印文的鉴定主要看一点,即印文与作者的用印相符合,如发现该作者从未用过的印文,就值得怀疑。

目前所见少数钻牛角尖的人,往往在同一人不同画作上印文出现少许差异时咬住不放,这是不对的。

必须知道,瓷画上的印文不是象纸画那样盖上去的,而是画上去的。

俗称“画印”。

印文的大小,笔画的粗细,会因画面的大小有所不同,印文的清晰度会受入窑烧制的影响。

但印文的字体不会改变。

尽管瓷板画历史并不悠久,但其在海内外的极高声誉地位和中国画的深厚文化底蕴,深受藏家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收藏越来越走入人们的视线,尤其是高端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

在书画收藏领域,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成为了收藏家们竞购的热门藏品,并现身各类拍卖会及展览会。

事实上,民国瓷板画在艺术市场中一直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

但从近几年来“珠山八友”瓷板画的拍卖行情来看,其作品成交额呈逐年攀升的趋势。

在不到数十年的时间里,“珠山八友”瓷板画的成交价格从几万元直线上升到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

这些赤裸裸的数据足以说明“珠山八友”的瓷板画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瓷板背面的特征和垫物推断瓷画的真伪。

瓷板背面常会遇到三种情况,一是背板有筋条纹,麻布纹和细条纹,也有无纹的。

这多是烧制瓷板的工艺所形成的。

竖烧者使用高岭土撑条,烧成后敲掉撑条,成品板上留下筋条纹。

平烧者则因垫烧物不同,形成麻布纹、细条纹或无纹。

二是瓷板背面,有的白而洁净,少见污染,有的是黑褐色的污垢,这是框架盖板密封好坏形成的。

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价值不容小觑

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价值不容小觑

珠山八友瓷板画市场价值不容小觑珠山八友主要是创作瓷板画,以瓷板为纸,在上面作画。

民国时期非常流行把瓷板挂在墙上作为装饰,画一样。

珠山八友里的大部分人都是画的,王步则是清华的领军人物。

他的青花画得非常生动,跟以前的青花完全不一样,明显是受了的影响。

珠山八友在工艺上没有什么改进,他们的特点就是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而不去按照一个模式画。

珠山八友可不是八个人,是以王步、邓碧珊等画家为首的一批人,跟扬州八怪一样。

扬州八怪也不是八个人,有十几个人呢。

过去珠山八友的瓷器不受重视,但后开始被关注了,价位也有所攀升。

鉴定”珠山八友“瓷画作品时,除前面谈到的要把握瓷画风格、胎质釉色外,还要掌握八友成员从艺过程中的各种背景信息,着力分析每个人各时段作品的面貌。

在具体鉴定某个人的某件作品时,笔墨(料)特征、题识印款,是鉴别真伪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王大凡粉彩瓷板画一般拍卖成交多在数十万元,2009年浙江一家拍卖公司曾拍出100多万元的价格,而这次嘉德拍卖最终以920万元,两年的时间涨价近10倍,由此可见近现代瓷器越来越被投资者看好。

一位收藏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王大凡的瓷板拍出近千万元的价格,给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和王大凡同期的“珠山八友”等艺人的作品价格将普遍上涨。

收藏者在接受官窑器同时,已经将目光转向近现代文人瓷画上。

”珠山八友“的瓷艺作品有的距今不过一个世纪,有的距今半个多世纪,虽然说20世纪初景德镇瓷器的胎釉与20世纪未有所区别,但这差异并非天壤之别,倘若鉴定者能较深入地了解胎釉的生产工艺和发展过程,并在有了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多观看,多比较,多分析,多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就能练就一双”慧眼“三、个人作品的鉴定要点”珠山八友“成员从事瓷画创作的年代,大约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

从时间纵向来看,年纪最长者徐仲南、邓碧珊有20世纪初的作品传世,自然数量很少。

年纪最小者刘雨岑逝世于20世纪60年代末,因此,60年代末也就是”珠山八友“成员作品的时间底线。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民国徐仲南绘粉彩山水插牌>>拍品介绍年代:民国尺寸: 41×28cm其他:瓷板配有木框,为青绿设色山水画,图绘山峦峻岭之景,峰高耸立,飞瀑直流而下,双峰间地势平坦,小石斜坡,树木郁郁葱葱,一老者侧杖石桥之上,整图以墨彩勾画轮廓浑然挺拔,布局严谨,山石采用细笔横线皴法,由内而外渐趋疏朗。

全图意境静远恬淡,设色青翠悦目。

题款“丙寅冬月以为少泉雅赏,白恒俊敬赠”、“仲南”红彩篆书款。

徐仲南(1872-1953)艺名“竹里老人”。

江西南昌人。

所画人物,逼真传神;所画山水,意境深远;所画松竹,清秀挺拔,神韵清逸。

此作品於1999年被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赵荣华先生主编的《瓷板画珍赏》收录。

(第89页)类别:估价:75,000-100,000成交价格: RMB -- | HKD -- | USD -- | EUR --公司全称:南京十竹斋拍卖有限公司[点击查看该公司所有拍卖纪录]拍卖会名: 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专场名称:瓷器玉器工艺品拍卖日期: 2006-11-09 本数据来自于拍卖公司或第三方平台,仅供参考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作者:藏行天下时间:2009-11-3 16:27:54 浏览量:1715人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珠山八友[资料]

珠山八友[资料]

珠山八友[资料]1928年瓷板画大为销行,王琦为接受订货(其时客商要求一套瓷板有8个不同画面,由各有专长的艺人执笔彩绘),成为研讨画艺,邀请几位志同道合的艺人组成了月圆会(取月圆人寿年丰之意),要求每月聚会一次,于是市民或客商就把围绕在王琦周围的几位配画者称之为"珠山八友"或"八大名家"。

据八友中最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回忆,曾参加月圆会并经常在一起配画的艺人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

另一位艺人王大凡却说最早聚会的是王琦、王大凡、邓碧珊、汪野亭、刘雨岑、程意亭、何许人、毕伯涛8位,其时无徐仲南和田鹤仙。

尽管王大凡与刘雨岑的说法不一致,但笔者以为这些无关紧要,反正这10位艺人在当时都有一定的专长和影响。

不过他们的作品在风格方面与汪、潘的稍有不同。

汪、潘多取法于宋、元、明、清初绘画,而八友则多参考近代名家绘画。

如王琦先画钱慧安后学黄瘿瓢(慎),王大凡的作品多取材于马镇江(涛)的《诗中画》,程意亭显然受浙派画家程瑶笙(璋)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自珠山八友获得成功之后,景德镇粉彩艺术就很难看到风格迥异的制品了。

也许是因为珠山八友成名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彩瓷产量不多,与此相应,景德镇粉彩界也就出现了一个极稳定性局面。

王琦(1884-l937年)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斋名陶陶斋,江西新建县人。

l 7岁时来镇,以捏面人为生,从学画瓷板像,并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彩绘瓷器,由于有较好的造型能力,其肖像画曾受各界欢迎。

1916年浮梁县知事程安曾题"神乎技矣"之匾额悬挂于王琦画室,其声名遂大噪。

1916年后曾与王大凡前往上海,得见名家原作,眼界大开,对清乾隆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人物画尤为膺服,遂改变作风,在瓷器上专作写意人物和较长的草书题记,自此便很少为人再画肖像了。

1922年瓷业美术社成立,王与汪晓棠一道被选为副社长(据吴霭生墓志,社长为吴,毕渊明著文谓王为社长,恐有误),1928年又发起艺人组成"月圆会",是为珠山八友之一。

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到底有多昂贵

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到底有多昂贵

珠山八友瓷板画价格到底有多昂贵“珠山八友”字画的风格和一生的风格变化,同时要了解他们的生卒年份。

有些人往往不是从要领上去鉴别,而是去看瓷板背面的筋麻纹,看瓷面是否老气,看框架配件等等,这样鉴定必将误入歧途。

必须知道,这些都不是鉴定“珠山八友”作品的标准,板背的筋麻纹是烧制瓷板的工艺问题,有筋无筋,有纹无纹,都有“珠山八友”的作品,至于框架配件纯属人为可变之物,与鉴定毫不相干。

“珠山”是古代景德镇的象征,“珠山八友”是由此而得名。

旧时瓷板画流行用作屏风,那时候的四合院房子较大,空间也很大,因此要摆放屏风,有的一摆就是八扇。

此外,一些瓷版画也用在床上装饰,像南方老式的床上都镶嵌有瓷板画。

王琦开创了在瓷板画上以写意手法表现人物风姿的先河,如2013年国际拍卖上以92万元拍卖成交的《糊涂即是仙》粉彩瓷板。

“珠山八友” 瓷板画作品的成交额在逐年攀升:2008年拍卖的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以241.5万元成交;2009年拍卖的王大凡一件《黄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万元的高价。

特别是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王大凡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图》以920万元创个人成交纪录。

短短几年中,从几万元成交价到2011年的近千万元,并非偶然现象。

瓷板画是指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手工绘画、上釉、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工艺品。

瓷板画可装裱、或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

瓷板画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则出现在明代中期。

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瓷板画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种形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山八友民国瓷板拍卖调查(组图)
珠山八友民国瓷板拍卖调查(组图)早在2009年,一件来自于王锡良的粉彩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拍出了782万元的高价。

这是迄今为止当代陶瓷在公开拍卖中的取得的最好成绩。

王锡良作为“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弟子,拍得如此高的价格,也使得“珠山八友”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2011年3月22日,纽约苏富比亚洲艺术品拍卖周的“揭幕战”—中国瓷器及艺术珍品专场,一件类属民国时期的瓷器又称为了夺人眼球的明星。

这件被称为“描金印花粉彩壶”的类属民国的瓷器估价仅在800美元,却以1800.25万美元的高价落槌,引起了收藏界的高度关注。

尽管对这件拍卖品的时代存在着争议,但是这件被归为民国时期的瓷器也足以让我们眼前一亮。

2011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民国瓷器这一板块能否借着这股东风受到市场应有的重视?
“珠山八友”拍场显得“廉价”
鱼纹图瓷板邓碧珊
“珠山八友”作为一个瓷绘流派,汇集了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何许人等人。

在“珠山八友”众多的创作中,瓷板画无疑是最能代表这个瓷绘画派艺术水平的一类作品。

“珠山八友”的每一位都是绘制瓷板画的高手,各自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他们的作品在拍卖中时常出现。

其中以王琦、王大凡、汪野亭、刘雨岑的艺术成就最高,拍卖市场的认可度也较高。

2000—2010年“珠山八友”个人成交总额对比表
从近十年来的拍卖数据来看,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的成交总额处于前三甲的位置,均在400万元以上。

这与“珠山八友”的另外一些成员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即使是这样,王琦的成交总额也仅在645万元左右。

这样的成交总额是几十件成交作品累计的结果。

折合成每件作品的均值,即使是王琦这样的领军人物的作品会显得非常“廉价”。

这样的总成交额,或许还不及乾隆时期一件粉彩瓷器的价格。

如此巨大的差别,一方面说明民国时期精品瓷板数量的稀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最具代表性的瓷板画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并没有得到藏家的足够认识。

从近十年的“珠山八友”个人成交数量来看,汪野亭的
成交数量处于领先位置达到了82件,他的作品存世量较多,其青绿山水风格受到了陶瓷界的认可。

虽也有百万元以上的拍品,但是其作品的均值不足十万元,这样低的价格,说明市场对其作品的认识度较低,而汪野亭的作品在陶瓷史上的地位,足以使其在未来市场中有良好的上升表现。

成交总额最高的王琦的作品也达到了69件。

2000—2010年“珠山八友”个人成交数量对比表
2000—2010年“珠山八友”个人百万以上成交作品
从近十年的成交成绩最高的拍品来看,即使是“珠山八友”拍品中价格最高的瓷板,其价格依旧偏低。

王琦作为“珠山八友”之首,其作品的在过百万拍品中占得了头两席。

从王琦的粉彩“渔翁图”来看,带有浓烈的黄慎人物画风格,是作者转学黄慎之后的作品。

用笔潇洒奔放,姿态诙诡,形神兼备,别有趣味,是其典型的晚期人物画风格。

而汪野亭的粉彩山水画瓷板,也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成交价格也仅仅是刚过百万元。

“珠山八友”的主要特色在于其彩绘水平之上。

近几年,
“珠山八友”作品价格有所成长,特别是2008年以来成交了几件百万以上的藏品,与清末的官窑瓷的价格相比还要高出一些,有市场人士认为,原因之一是“珠山八友”以群体出现,就像“扬州八怪”一样,在瓷器界作为一个绘瓷流派,名气叫得响,在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原因之二是收藏者的关注点也有所变化,近年来明清瓷器的价格居高不下,大步向亿元级别迈进,而民国瓷器相对冷淡的市场境遇也使一些有眼光的人放到了对民国瓷板画的关注之上。

“珠山八友”颇具升值空间
2010年10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三顾茅庐”瓷板画系列之二以1300万元的价格成交。

早在2005年,“三顾茅庐”系列之一卖出了150万元创纪录的价格,5年的时间里,价格出现了如此大的飞跃,足以看出景德镇瓷板画价格的成长空间。

2009年,张松茂1996年所作的粉彩“黄山撷影”瓷板(四件)也拍得了138万元的好价钱。

而王大凡传人王锡良1994年作所做的粉彩“献寿图”瓷板,价格达到了149.5万元,2010年北京保利拍卖的一件“黄山”瓷板,价格也在123.2万元。

更别说那件“黄山四千仞”瓷板了。

一般普通的作品的成交价格也在十万元以上。

与之相比,“珠山八友”作为瓷板画的前辈,在拍卖市场上的境遇似乎还不及景德镇瓷绘事业的后继者。

较低价格的作品比比皆是。

以成交情况较好的王琦的瓷板作品为例,
价格多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与当代的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价格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而从陶瓷史的角度来说,“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它开创了了陶瓷史上鲜见的瓷绘“画派”。

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名家瓷器,体现了创作者极高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修养,把中国画技法和制瓷工艺进行了充分的结合。

对于资金较为充裕的投资者来说,选择投资“珠山八友”可以说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珠山八友”投资需谨慎
瓷板,作为民国瓷器中一个重要的品种,是当时达官贵人的一种身份的象征。

成为厅堂中一件重要的装饰品。

而“珠山八友”似乎成了民国时期瓷器的代名词。

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何许人等人中,我们发现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共同延续了景德镇瓷器在清朝灭亡后的余韵。

随着御窑厂在民国时期的衰落,景德镇的工匠们逐渐展现出其创造性和活跃性,涌现出一大批粉彩和瓷板画高手。

对于“珠山八友”要从各个名家的特点上把握之上。

王琦擅长人物,吸收了“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写意人物的特点,同时受到西洋画风的影响,采用明暗的手法表现人物的脸部。

王大凡以人物见长,创立了不用玻璃白打底的“落地粉彩”技法,对浅绛法有所创新,用笔兼工带写,构思严谨,
用笔流畅,飘逸,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布袋和尚”。

汪野亭擅长山水,继承了清代王翚的绘画风格,风格清新雅致,在“珠山八友”当中以青绿山水著称。

刘雨岑擅长花鸟,早年受华喦的绘画艺术影响,中年深得任伯年、新罗山人的绘画艺术精髓,创“水点”技法。

对于“珠山八友”的收藏价值,众多专家都有各自的意见。

浙江省古陶瓷博物馆馆长吕献珍表示,民国瓷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特别是江浙一带,对“珠山八友”的认可度很高。

“珠山八友”制作的瓷器作为民国景德镇瓷器的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作品留传于世的并不多,上拍作品质量很难保证。

据记者了解,现在有大批艺人在景德镇从事着民国瓷板画的仿制,而这些从事仿制民国瓷板画的艺人只要稍有功底的画匠采用适当做旧的方法就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他们主要从事的是对一般小名家的瓷板画进行仿制。

而对“珠山八友”作品的仿制,则需要专业功底深厚的师傅进行。

因此,虽然现在“珠山八友”的作品处于较低的价位,但收藏者在收藏时也应该谨慎小心,切莫让赝品打了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