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问题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问题的探讨
【摘要】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内部关系规律。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是高职院校与时俱进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高职创新探讨
知识经济社会以创新为特征,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的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人类创新能力的重任,其自身也需要创新。在多元化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处于塔基的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使命,主要培养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通过创新形成自身的特色,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针对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对高职办学特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笔者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创新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的思路。
一、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成才教育为核心,以实现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为目标
(一)转变教育质量观念,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长期以来,教育界把对所学知识的继承度作为评价学生水平的尺度,是一种典型的唯知识的质量观。对于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和基层部门实际工作者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必须纠正这种教育质量观的导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理念。职业教育的素质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基础性素质,二是专业性素质,三是创新、创造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职业道德品质,基本职业个性倾向,基本爱好等;专业性素质包括与某一专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这一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这一专业工作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等;创新、创造性素质主要包括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专业工作的态度和能力,在专业工作中敢于创新的精神与个性,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等。这三部分素质之间相互依存和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结构。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既必须具有广博丰厚的基础,又应是某门学科的“专才”,即在培养“专才”的同时,抓好“通才”的教育。应强调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同时在专业能力基础上整合各种知识。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再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应用知识和添加创意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所在。对知识进行再生产、再制造的创新人才将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
透于高等职业教育各个环节。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践行“成才教育”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应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既是获得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他们开始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他们必须在高职院校获得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才能在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与时俱进。因此,高职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承认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
要高度重视研究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组织教学活动,一切工作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坚决克服教师对学生硬性灌输的弊病。培训对象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主导内容,作为培训者的教师,其知识结构要随着培训对象的生存需要、工作需要而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的内容完全要根据时代和社会对被培训者的要求而设定。在高职学生个性特长和学习需求多样化的情形下,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服务意识,客观地对待学生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特点,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按学生这个主体来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优势特长、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成才,是新的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三)积极拓宽办学形式,努力构建终身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应突破学历教育的范畴,着眼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天然的、紧密的联系,把职业教育和培训融合在一起。要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之间、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之间的界限,建立“学习一工作一再学习一再工作”的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理应是实施终身教育理念的主要教育机构。高等职业教育的拓展必须百倍地关注成人,要大力发展职业继续教育,突破传统的学历教育束缚,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把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成社会成员终生学习的场所,使从业人员受不同层面的、不同程度的职业教育的培训,进而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为满足社会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逐步向短期、高效、多层次方面发展,使接受教育培训的人们可以利用短暂的时间,选择适于自己的方式,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紧密结合地方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调整和设置主体专业
高职人才培养第一层次的创新,是全校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总体适应社会变革的表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首先要优化学校的专业总体
结构,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社会和学校的“有机连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前提。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了解社会发展背景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首要工作。学校应在行业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顺应企业发畏方向设置专业,依据产业结构优化升吸适时调整专业,从而形成学校主体专业的独特格局,主动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积人才。构建以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塔型专业结构是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从学校内部分析,要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构建以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以此形成专业之间的有力支撑,从而打造专业集群的整体实力。专业开发能力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所以,创新人才培养落实在第一层面上则需要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重点专业群体,从而形成以国家级专业为龙头,省级品牌、特色为主干,院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型专业结构布局,不断提升专业开发能力。这些建立在充分社会调查、满足地方支柱产业建设急需、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用人方向、结构科学且具有很好就业前景基础上的主体专业,为构建高职院校合理专业结构、形成学校特色奠定了基础,也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下了基础。
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重点在于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