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国际关系的未来走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美国际关系的未来走向
摘要:前不久的朝韩事件虽然似乎不关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事,但人们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这两个国家接下来会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和朝鲜、韩国的外交关系。每当在东亚或者说更具体的说在朝鲜半岛附近有政治事件或者军事事件发生的时候,比如上半年的“天安舰事件”,总会或多或少联想到中美两国的关系发展。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美关系又会走向何方将会是一个值得人探究的话题。
关键字:中美、抗战、历史关系、援华、转折、未来趋势
正文:不知道从何时起,中美之间的关系似乎成了整个世界都很关注的话题,只要是中美之间的种种事情都能让我们回味很久很久。中美之间的一个小小的摩擦或者小小的暧昧都可以让各方专家猜测很久,这两个国家之间接下来到底是要进入蜜月期还是进入厌倦期,更甚者是进入“冷战期”。所以,接下来我会小小的谈论一下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理解。
我无法追溯中美关系的最最初的源头,因为这也许要回顾到很久很久或者说谁也说不清楚一个究竟。我就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所能探究到的源头开始撤吧。
那我就先从八国联军时讲起吧。当时的美国和英、法、德、奥、意、日、俄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而当时的清政府不得不同意他们的要求。5月30号至6月2号,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那时候的美国是以一个侵略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的面前,与其他一些帝国主义一起对中国进行各种各样的侵略和压榨。对于当时的美国,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对其没有任何一点的好感。
然后就是作为中国人都不想回忆起的抗日战争岁月。
在战争初期,美国是以中立者的身份出现在这场世界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曾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维护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而使其改变态度从而站在中国这一方帮助中国抗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侵略直接威胁和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而后日本的一系列动作更是让美国人了解到如果再不作出进一步的行动,美国就会单独面对世界新秩序,而且很可能她将被迫孤军奋战而没有盟国。而在1940年11月底,日本正式承认汪精卫傀儡政权,这无疑加深了蒋介石政府的危机。美国驻华大使纳尔逊·詹森向国务院警告说,除非华盛顿采取措施,给予蒋介石新的财政和政治援助,否则重庆的垮台就迫在眉睫。这时候的罗斯福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便催促下属迅速采取行动,并开始坚持要由白宫来控制对华政策。“从此,总统着手制订一项严加管制的计划,其目的不仅要加速对华援助,而且要把中国变成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对美国有益的盟国。”
从此,美国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援华行动,它努力的将中国拉向自己的身边,好让自己有个伴。
也是从这以后,中美关系再也不是以前的冷冷淡淡,渐渐进入了“蜜月期”。在此期间,美国不断的给予中国物质甚至可以说是精神上的支柱,尤其以飞虎队更为让人牢记在心。
飞虎队是由美国志愿航空队第14航空队发展而来的。从1941年12月18日起,美国志愿航空队开始对日军作战,保护中国对外的唯一通道──滇缅路。到1942年7月4日,飞虎队共计击毁日机299架。并且据说另有300架日机被击落在缅甸的丛林和深山之中。他们击毙日本飞贼约1500人,而自己仅牺牲24人。
美国正式参战以后,飞虎队改为中国空军突击队,属美国陆军建制。1943年3月10日,第14航空队正式成立,陈纳德提升为少将,出任司令。在同年5月举行的英美首脑三叉戟会议上,陈纳德要求增加飞机和作战物资的计划得到总统支持。此后,第14航空队的作战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轰炸上海、西贡和马尼拉以及台湾新竹的日军据点,变成日本侵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因而摧毁第14航空队在我国东南地区的基地,尤其是桂林和柳州机场,也就成为日本打通
大陆交通线的战略目标之一。
1944年4月至12月初,日军实施“一号”作战,从黄河南岸的中牟打到贵州独山。第14航空队大显身手,广泛出击,计歼灭日军1.4万多人,炸毁日本飞机、船舶、汽车等数以百计。第14航空队的英勇战斗迟滞了日军的进军时间表。
在美国空军人员在对日作战期间,有800多名美国青年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抗日战争期间,美国不断的帮助中国提升我们的国际地位,一贯的坚持将我们包括在美、苏、英、中这四大国中,坚决不将中国从四国宣言中删除,这自然是有他们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因为树立中国的大国地位,可以方便在战后有一个亲美的中国,这样在北方可以抗衡苏联,在远东可以监督日本,在联合国里还可以牵制英国,而一个潜在的巨大的中国市场则是美国资本和商品输出的好地方。这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联盟。
然后,“蜜月期”走向淡漠期的转折点出现在1944年的秋天——史迪威返美,赫尔利出任驻华大使。
然后是一系列的扶蒋反共,挑动内战的动作。当史迪威作为美国驻华使馆时,他是从抗日需要出发,建议武装中共部队。而美国决策人是从全球战略考虑,首要问题已经不是援共抗日,而是怎样防止共产主义扩张了。可想而知,中美之间友好的关系即将在美国的不理智行为下结束。这是一个不幸的结束,也是历史的必然关系。
然后是在“冷战”大背景下,中美两国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不可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下,也就因此而站在了彼此的对立方。
直至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终于又建立起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分分合合的历史。
两国看似友好往来的华丽外表下,始终因为两国之间既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又在朝核、伊核、中东等问题、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蔓延、建立维护全球和区域安全的新体制、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都有着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各国外交关系的总结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利益。国际上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或者其他的种种都是建立在彼此都“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若是在彼此身上得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好处,两个人就一拍两散,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所以想要中美两国之间能够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友好关系,必须得找到一个能够使彼此都满意的利益链,双方都不吃亏。
既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那我们就得好好利用这层关系,发挥出大国所应有的气场和作用。可以说中国和美国之间应该还是利大于弊的。作为屹立在太平洋两岸的两大大国,应该更加发挥彼此的作用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所以,中美两国应该看清眼前的政治形势,理清自己所应该面对的外交路线和出现在世界眼前的形象。不要因为一时的不理智或者长期的蒙蔽而采取一些不利于彼此发展的政策。
所以对于对于中美国际关系的未来走向这个问题,我觉得答案还是明确的。应该发展一个健康的、友好的合作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