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停在最美丽的地方_电影_罗马假日_赏析_李萍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先于生命/后于死亡/是创造的起点/是世界的原型。美国诗人迪金森用热情奔放的语言演绎着她火热的爱情情怀。正如她的诗一样,爱情在创造着世界上的一切,爱情是亘古永恒的话题,而《罗马假日》则是所有爱情影片里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影片。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

压抑的天色,心情也是一样抑郁。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看电影。拉上窗帘,昏暗中静静的坐在地板上,脑子里只想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微笑,流泪,叹惜,忘却了自己的烦恼。我一直深深地喜欢《罗马假日》这部电影,后来得知它不但一口气拿下奥斯卡三项大奖,而且也是奥黛丽·赫本第一次问鼎小金人的作品。我更觉得赫本不仅是美丽,以她在该剧中的表演,在奥斯卡中角逐最佳无疑是舍我其谁。也许没有奥黛丽·赫本,也就没有《罗马假日》这部经典之作。

《罗马假日》是不可复制的,至少在爱情的世界,在高贵的公主与平凡的小职员之间,我们无法再造出一部如此经典的电影。它是一部糅合了悲剧与喜剧的全部要素,却又把感情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影片。喜欢他们浪漫而又不俗气的相遇;喜欢他们没有轰轰烈烈事迹,但是却无法让人忘怀的爱情;喜欢他们对于爱情的隐忍;喜欢影片的结局,虽然让人心疼,让人惋惜,但是也许只有这样的结局才能打动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才能直指心灵。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这段爱情就走上高潮,然后就让它停留在最美的一个点上。70年代,曾经有人想拍摄《罗马假日》的续集,让两位主人公的后代来接续他们的情缘,但最终没有成功。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自那个点后,一切美丽都会不可挽留地消逝。相爱的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却永远相望而不能相见,这是“刻骨铭心”的最好注解。

“如果你不是罗马人,你就永远无法征服罗马”,而奥黛丽·赫本,不只是征服了罗马,也征服了整个世界,赫本,影迷更喜欢称她为落入凡间的天使。有人说奥黛丽·赫本是一个写出了生命奥秘的女人,坐在电影院里,似乎会忘记了自己是谁,忘却了现实生活,深深的沉溺于她的笑,她的灵动里。我们无法形容奥黛丽·赫本的美丽,就像我们无法形容这部影片的经典,幽雅、爽朗、完美,这就是奥黛丽·赫本,这就是安妮公主。美丽的神话源自于古老的传说,现代的童话则出自于文明古城,暂短的造访成就了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罗马假日》。

影片讲述高贵任性童心十足的公主,偷偷越窗溜了出来。她不但爱上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生活,而且还爱上了那位

英俊潇洒的记者乔。作为美联社驻罗马的记者,乔的工作并不顺利,处处受排挤,经济上也出现了问题,已经欠交房东数月的租金,但刻板的上司并不理会他的困境,只关心出位新闻和报纸销量。利用高贵的公主翻身,是他从此飞黄腾达的最好的机会。原本,乔也打算好好利用这次机会,但是,爱情改变了他,他最终没有跌入追逐名利的怪圈,把一切默默的隐藏于心底,把自己与公主短暂相处的美好经历和影像永留记忆,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为了刻骨铭心的一段爱情,可以放弃一切,凄美,绝伦。

《罗马假日》是爱情文艺片的典范,简单却不平凡。在这份简单里,我们默默的体味着清纯的公主和年轻的记者之间的爱情,那种单纯感动了我们。想一想,在纸醉金迷的现在,那样单纯的感情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眼神已经不再单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了放逐自己。那种单纯的爱时至今日仍被许多人留恋,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的成功出演以及罗马的街头风景成为了世界经典。

广场。路边咖啡厅。许愿壁。真理之嘴……都是《罗马假日》的符号,那些美丽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爱的足迹,透出甜蜜浪漫的别样气息。阳光明媚的下午,喜欢买一支冰淇淋,在长着繁茂的树木的道路上走着,闭上眼睛,感受着从枝叶缝隙中洒下的斑驳的阳光,静静的体味着,希望寻找到影片中的那种心情,那种时候,似乎忘记了现在的世界,思绪飘到电影里的情节,不管经历了多少,不管过了多长的时间,我们依然能够因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的泪流满面。

《罗马假日》以略带诙谐的笔触,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完全出乎我们想象的公主,她睡在豪华大床上懒洋洋的样子,她的俏皮可爱,她在高贵典雅的外表之下,偷偷将脚伸出鞋子;她在接待外国使臣的时候不小心弄丢鞋子,看到这里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喜欢上这个美丽的公主,这些情节也直接对公主的处境和性格进行了烘托和表现。在她微服私游罗马的过程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她更是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在与记者乔的朝夕相处里,她不但经历了情感的波折,也面对面接触了平凡的劳苦大众,并且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罗马假日”令她重新找回了自己、认识了自己、完善了自己。

遗憾,无奈,悲伤,白天鹅终归是白天鹅,安雅还是要回去做她的公主,她的世界本不该只有爱情,她还有国家,还有人民,还有责任。那个心碎的夜晚,乔送公主离开,彼此深爱的两个人竟都无言沉默着。她走下车,甚至没有回头,绝决得

爱情停在最美丽的地方

———电影《罗马假日》赏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李萍

影视艺术赏析

40

近乎逃跑,跑回她本来的生活,从此天各一方。

美丽浪漫的相遇,总会有美好的结局,总会有情人总成眷属,犹如童话都有一个幸福的结束。可是他们的童话,却只能分离。是不是不能相濡以沫,就只能相忘于江湖。这成为多少《罗马假日》影迷心中永远的痛,但也成就了它的影史经典地位。

那段没有结局的爱情,让人们在半个多世纪后还在牵肠挂肚。《罗马假日》看过很长时间之后,我们依然能够时不时的想起他们之间的爱情,想起高贵典雅的公主和跟西装笔挺的派克站在罗马的街头,那是一代人心中最美丽的风景。分离的结局固然令人扼腕叹息,但也正是因为这份遗憾的美丽,使得赫本那优雅脱俗的气质与迷人的微笑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永远地定格,最终凝成心口上那颗挥之不去的朱砂痣,轻轻一碰,总是隐隐作疼。就像悲剧能够在人的心头留下很深的印记,而喜剧不过是笑过之后遗忘。

相爱的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却永远相望而不能相见,这是“刻骨铭心”四个字的最好注解。爱情停止的地方,传奇开始了。而《罗马假日》及其所讲述的故事,则被一代又一代热爱电影、追求爱情的人们所传颂。我们被主人公的爱情所感动,为主人公的命运而遗憾,而正是这些感动和遗憾,一年又一年地,为《罗马假日》增添新的光环。以至于几十年后,我们仍旧就不能忘怀那段美丽却没有结局的爱情。

内容摘要:《歉收年景》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时代语境下一群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困境,作家用他富有同情和悲悯的眼光注视着这一群体,为他们在生活和情感中遭遇的不幸奔走呼喊。

关键词:生存困境情感困境悲悯

伴随着新时期改革浪潮的涌起,社会结构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更,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也在发生着严重分化,一部分人融入现代化的时代节奏之中,而另一部分人则走向社会的边缘,成为游离于时代大潮之外的“观望者”,他们仰望城市、仰望现代文明,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入口。石玉奎《歉收年景》正是对这一群体的集中关注,作者用悲悯的眼光关注着这一群边缘人的喜怒哀乐,用一只细腻的笔书写他们的抗争与奋斗,失望与希望。

一、边缘化人物生存困境的展示

新时期以来,商业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与此同时,相对滞后的农村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更,原有的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节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人在感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内心的艰难选择,仰望与守望使他们走进了焦虑的城堡,原有的安全感的丧失使他们的出走与坚守都成为一种精神的煎熬。对边缘人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生存困境的展示成为石玉奎作品《歉收年景》中的重要主题。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农村人二骡子在天灾与人灾面前的艰难挣扎。大旱的天气使得整个村子即将颗粒无收,他们赖以生存的支柱即将坍塌,面对困境他们除了等待就是承受,唯一的抗争是摆祭坛祈雨,在被证明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行为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集体的受难。这是对整个农村心理惯性的一种展示,千百年来这种惯性已经渗入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更是融入了乡村人的每一寸肌肤。如果说天灾是来自于外界的话,那么人灾则更多的来自于二骡子的家庭内部。在现实中,二骡子的生活困境要远多于他周围的乡亲,父母过早的离世让他在艰难中长大成人,父母留给他的遗产就是三个智障的兄弟,再加上妻子早逝,儿子上大学,他原本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二骡子像一头沉默的牲口默默承受着。来自脚下土地的那种千百年来的忍性和韧性让他熬过了生活的一道又一道难关,然而这种忍耐并没有实现他并不过分的生活理想——

—儿孙满堂、颐养天年,这于他而言注定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妹妹小马驹一家的境况、儿子的援藏以及情人大辫子的离开都给了他致命的打击,这些几乎构成了他全部的生活内容,寄托了他所有生活希望的人都没有按照他的“思路”前行,反而是与他越行越远。大辫子随车离开后留下的一溜久久不能散去的尘烟是留给二骡子最后的纪念,也是二骡子此后凄凉生活的一种象征。作者塑造的二骡子几乎容纳了农村人所有的秉性,宽厚、善良、忍耐、包容……农村人原有的朴实与温暖在二骡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现实却没有给这个一生受难的可怜人一个完满的结局,这是二骡子的悲哀所在,也是乡村人的悲哀所在。

《仰望城市》同样是对底层边缘人命运的展示,只是这次展示的对象变成了一个高考落榜的青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农村孩子而言,高考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一个突破口,是他们进入城市的一条直通道,于是高考情结深深埋藏在了每一个乡村人的心里。小说中麦成金的遭遇集中体现了高考

沉重的注视与慈悲的观照

——

—石玉奎小说集《歉收年景》主题分析

■崔庆蕾刘照如

石玉奎作品评论小辑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