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建筑师作品分析——阿尔瓦罗·西扎.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场地布置:
• 基地东面紧邻建于17世纪的圣东· 多明戈· 德· 波拿瓦修道院,北面是修道院的台地花园,西 侧为维里· 英克林街所限定。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主入口放在基地的南侧,与修道院的阴角 入口正好相对。同时,阿尔瓦罗· 西扎将修道院入口的阴角关系进行转换,变成两个相交错的L 形体块沿南北纵深方向布置,以此来控制整体布局的结构关系,其西侧控制线与维里· 英克林 街平行;东侧的限界则平行于波拿瓦墓地的西界,与教堂的主立面构成21°转角。以这种方式, 建筑整合了进入修道院的入口空间以及周边凌乱的花园,从而也确立了自己的空间定位,并与 周边的建筑及其环境产生对话。 从建筑现象学角度看伽利逊当代艺术 中心,作为展览建筑,它摆脱了纯粹的建筑形 式,即不复古也不现代,而是在现代与传统之 间跳跃,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成为伽利逊省 的一部分,根植于当地的文化及环境。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平面组合:
• L形的演变生成 两个相交错的L型体量在建筑中央产生一个三角形空间,它是主要的交通枢纽。无论内外,一条纯 粹的线被强调出来———三角形的长边联系着的一条长廊。这条位于中央的廊道是建筑布局的控制 要素之一。在底层,廊道的南面与门厅、休息厅、咖啡厅等相连,北面则将临时展厅与演讲厅分为东、 西两部分。在二层,中央廊道将永久展厅与办公室、资料室分开,两者都成线性要素排列,控制着建筑 的边界。除地上的两层的空间外,在地下室中布置了其余的展览空间和服务设施。而在屋顶平台上, 还设置了一个雕塑庭院。 • 帕拉迪奥提出“最美的空间是正方形,其次是 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的古典形式美的规律,在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一书中也有关于1 /1、1 /1. 4、1 /1. 6、1 /2的完美空间比例的论述。剖析伽利 逊当代艺术中心主要房间的空间比例,发现许多吻 合古典建筑美学的数字关系。
• 与西扎从前所惯用的工作方法一样,设计始于对场地的深 刻体验,他感到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与城市策略不仅要建立起 与修道院的密切关系,而且应当通过建筑的精确介入将这个环 境恶化的宗教区统合起来,并恢复其秩序性。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所处的西班牙圣地亚哥· 德· 康波斯特 拉只有大西洋略显冰冷的光线。通过对城市街道、广场的主 导肌理和建筑的典型比例的深入思考西扎提出了稳重而恰如 其分的解决方案。一组比例各异的矩形体量穿插并置于近似 三角形的基地中,既界定着街道的界面又嵌入了城市的肌理。 坡道、踏步、平台的精心组织既回应着起伏的街道又形成了 逐渐升起且不易察觉的空间引导,灰色花岗岩覆面的坚硬体量, 反映了场所的形式主题———封闭、冰冷。与周围的建筑、 街道共同描述了康波斯特拉特有的历史凝重感。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体量分析:
• 与平面相呼应,体量上也是由L形所组合,并且采 用一种化零为整的处理方法:美术中心的外形基本上 是两个L 形体块组合而成,它们在端部适度叉开,以便 与场地相契合。建筑的主体长方形体量与周边建筑成 角度布置,虽没有任何细部的模仿,却与相邻建筑相协 调。第二个矩形体量跨座于坡道、平台构成的建筑基 地之上,严格平行于街道的界面。两个矩形体量成角 度碰撞之后所遗留下的三角形空间设有通高的天光照 明, 成为整个建筑内在的广场。这些形体精雕细琢,具 有强烈的雕塑感。中心的临街立面被切下一块体量, 形成一个大致的水平的深口。它暗示了门的意向。洞 口的上沿呈一个古怪的倾角,实际上,它与下部的坡道 构成影像关系。建筑的南端墙好像被悬起,留下一个 水平缝,可看到修道院门前的小路、台阶等。另外,西 扎特别注重细部的处理,顶部的竖立的尖锥与教堂的 钟楼形成呼应。
3. 保罗· 赛尚发起的“立体主义”现代艺术风格
4. 柯布为首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派,强调建筑的使用功能———“新建筑5点”。 5. 20世纪50年代,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 阿尔托代表了与现代主义不同的方向,在强调功 能、民主化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心理需求,探索出一条更具人文色彩的设计道路,奠定了现代勘 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理论基础。 • 纵观建筑发展的时代背景,以上五点分别从非对称、自然形式美,新的功能形式、几何抽 象的角度和新的文化理念,追求新的建筑与艺术风格,可以说它们对阿尔瓦罗· 西扎影响以及 对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结
• 西扎关注建筑与场所的基本要素(地形、地貌、 时间、空间、材料、氛围、活动、事件等问题) ,自 身来诠释建筑、诠释场所、诠释建筑与场所的基 本关系。西扎的建筑还其以本来面目,“并没有创 造发明,而只是反映现实”。西扎是独特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造型的处理:
• 建筑设计语汇并非拘泥于简单而刻板的几何形 式,反而呈现出部分的有机形式。在基本的几何体基 础上构成有机形态是非常普遍的处理方法,直线、折 线、曲线的精心组织丰富了建筑的表情。 从造型上我们可以看到柯布的影子,为更明晰的 解释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造型处理,我们选择与柯布 的萨伏伊别墅进行对比说明。可以看到西扎对萨伏 伊住宅的理解延续到的他的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中, 比较二者的立面造型处理,可以看到惊人的相似。在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中,连续水平窗的尺寸及位置都 加以精心控制,使室内外空间得到视觉上的联系;而 坡道不仅联系不同水平面的媒介,而且成为西扎处理 地形、组织流线的重要元素,成为入口的标志。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功能流线:
• 通过对坡道、踏步、平台的精心组织,形成逐 渐升起的“之”字型路线既使场地的地形特征得 以表达和延续,又形成了饶有趣味的空间引导。 沿街立面上的洞口与坡道将参观者引至高于 街面的入口平台,在这里,建筑的南端好像被悬起,留 下一个水平缝,透过它,可以看到修道院前的小路、 台阶。美术馆的敞向二层高的三角形中庭。中庭 的斜上方开有天窗,引进扑朔迷离的光线。门厅的 北面通向讲演厅的前厅,讲演厅与前厅之间以坡道 联系。由中庭往东经中央廊道,参观者可下到临时 展厅。廊道两端的楼梯则将人们带到上层的永久 收藏品展厅。参观流线在屋顶雕塑平台达到高潮, 在那里,令一个坡道将人们引至高于女儿墙的一个 平台上,一副城市的全景图便映入眼帘。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项目概况:
•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建于 1988—1993年,地处于圣迭戈旧城区 的一个复杂的三角形历史地段,圣迭 戈是伽利逊省的首府,教堂、钟楼、 花岗石墙是这座中世纪城给人留下的 基本印象。该中心主要收藏、陈列当 代美术作品,是地区文化中心的重要 组成部分。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设计理念: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材质:
• 西扎的设计一般都运用当地的材质,即经济又方便,伽利 逊当代艺术中心亦如此,它运用当地的传统材质———花岗 岩。它不同于单调的、柏拉图式的国际式建筑模式。这种 材质的运用不但使建筑增添了一份厚重的体量感,而且还有 利于使建筑融入这里的纪念性教会特征的城市尺度中。在 材质的选择上,注重了颜色的变化,不但表现一个清晰易辨的 形象,还与周围老建筑的沧桑感形成呼应。

1. 严谨的现代主义
2. 地方性的建筑表现手法 3. 抑扬有致的形态方言 4. 简单的几何形体极少的惯用材料 5. 热情健康的外表冷静沉稳的内涵 6. 人情化周到的设计。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历史背景
•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生成, 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双重因素。偶然性是建筑基地所处 的位置,必然性是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所处的现代建筑发展时期。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回顾相 关的建筑文化艺术背景: 1.“工艺美术”运动 2.“芝加哥学派”
阿尔瓦罗· 西扎的设计理念
• 对于阿尔瓦罗· 西扎来说,建筑自然流露出来的静谧感,才是他锲而不舍追求的目标。阿 尔瓦罗· 西扎是杰出的建筑大师,卓越的空间感悟和精准表达帮助他把握环境的永恒动态平衡 规则,他的设计成为环境动态的一部分,而非打破它。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归纳出阿尔瓦罗· 西扎如下几条关于伽利逊 当代艺术中心相互关联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虽然不能代表建筑师全部的设计精髓,却是伽利 逊当代艺术中心的根基:
推荐建筑师作品分析
——阿尔瓦罗· 西扎.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
阿尔瓦罗· 西扎的建筑历程
• 1933年生于葡萄牙波尔图市近郊的马托西纽斯, • 1949—1955年在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学习。 • 1955—1958年在费尔南多· 塔欧拉事务所工作。 • 1958年开设自己的事务所,开始独立的建筑实践。

西扎说过,他的建筑要建造对城市生活的支持。于是,伽 利逊当代艺术中心并没有将自身完全封闭,成为与闹市隔离 的象牙塔,恰恰相反,其对于城市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使其在融 入场所的同时,也为场所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此,威廉柯梯斯 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西扎最好的建筑其实不是真 正的建筑,它们是嵌入当地文脉中的光与空间的容器。当福 尔诺斯教区中心和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的建筑形象渐渐在 城市的背景中隐没的时候,遗留下的只是场所中的光、气、 空间、人以及发生于其间的活动和事。
来自百度文库

伽利逊当代艺术中心——空间:
• 至于内部空间,与以往一样,空间的界面似乎总 呈被有意无意的倾斜或劈削,自然光从墙体上被撕 开的裂缝或洞口袭入室内,窗户的设置总能照顾到 与周围环境的视线联系。而固定于地面的大理石 或木制家具暗示着空间的二次划分,明亮、宁静的 室内空间为艺术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氛围。简 洁大方,白色的内部,简单的装修,局部的开窗,隐藏 着若隐若现的光源及安全形式,使得建筑达到西扎 追求的静谧感———安静并且沉稳。通过吊顶的 使用,使得外部临界在内部得以延续。
• 他的设计影响极其转变可分如下几个阶段: (一) 初期: 1955—1958在塔欧拉事务所工作, 在塔欧拉的指导和引领下,他深入研究了葡 萄牙当地的乡土建筑, 系统了解了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建构方式、材料运用及环境处理方式。 事实上,正是从这里,西扎开始了自己的建筑实践活动。而在事业的初期,他与塔欧拉一样,也一 直致力于以新粗野主义美学对玛托西诺斯地区地方性的重新诠释。 响。 (二) 1968年,西扎参观了阿尔托的许多建筑作品,这对于他今后的建筑影响有其深远的影
• 1982年西扎受到柏林国际住宅的邀请,从此开始了 本土以外的建筑实践,如柏林克罗伊策堡的公寓和荷 兰海牙的凡· 德· 温尼公园住宅等。
• 1966—1969年,并于1976年担任建筑施工学教授。
• 1992年,西扎获得了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里 策奖。
阿尔瓦罗· 西扎所受的影响
• 阿尔瓦罗· 西扎是一位接受数位建筑师影响的人,他不排斥与所尊敬的建筑师的关联性。 他的许多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看到柯布、阿尔瓦· 阿尔托、密斯、巴拉干等建筑大师的影子。 如柯布、密斯的国际主义风格,阿尔瓦· 阿尔托特有的有机性,阿道夫· 罗斯端正的纯粹性及巴 拉干的地方性,这些都对他有很深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