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能力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平行四边形3三角形的中位线pptx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1
BD.
2
∴EH∥FG,EH=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解法提醒
1. 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叫中 点四边形,所有的中点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 利用中位线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一般用“一 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方法.
归纳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 形的判定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等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 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DF∥BC(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DF=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DE∥BC,DE=
1 2
BC.
归纳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以证明 小明分割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
例2 如图,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DC边延长线上 一点,且CE=DC,连接AE,分别交BC,BD于点 F,G,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F. 求证:AB=2OF.
1. 如图,已知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各 边的中点,若AC=10 cm,BD=12 cm,则四边 形EFGH的周长为( D ) A.10 cm B.11 cm C.12 cm D.22 cm
2. 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中,R,P分别是DC,BC上的点, 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R 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C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线段EF的长先增大后减小
归纳
证明线段倍分关系的方法: 由于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三角形第
三边的一半,因此当需要证明某一线段 是另一线段的一半或两倍,且题中出现 中点时,常考虑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 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长分别为8 cm,10 cm和12 cm, 求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达标测评(附答案)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达标测评(附答案)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8分)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E 是BC 的中点.若OE =3cm ,则AB 的长为( )A .3cmB .6cmC .9cmD .12cm2.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接△ABC 的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2021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20201B .20211C .()2020D .()20213.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如果DE =3,那么BC 的长为( )A .4B .5C .6D .74.如图,已知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的中点.AB =10,AC =8,则四边形AFDE 的周长等于( )A .18B .16C .14D .125.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连接DE ,过点B 作BF 平分∠ABC ,交DE于点F.若EF=4,AD=7,则BC的长为()A.22B.20C.18D.166.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若△ABC的面积为4cm2,则△DEF 的面积是()cm2.A.0.5B.1C.2D.47.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A.2B.3C.6D.4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8分)8.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池塘外选取点O,连接OA,OB,并分别取OA,OB 的中点M,N,若测得MN=50m,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m.9.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四边形BEFD周长为14,则AB+BC的长为.10.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ABC中,点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线段DE的长为.11.如图,△ABC的周长为26,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0,则PQ的长为.12.如图,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7,BC=10,则EF的长为.13.三角形各边长为5,9,12,则连接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4.如图,BD平分∠ABC,AD⊥BD于D,CE平分∠ACB的外角,AE⊥CE于E,AC=6,BC=9,AB=7,则DE的长是.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4分)15.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AE是角平分线,点F在AE上,∠CF A=90°,试判断DF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6.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AD的中点,F是BE延长线与AC的交点,求证:AF =CF.17.如图,已知AO是△ABC的∠A的平分线,BD⊥AO的延长线于D,E是BC的中点.求证:DE=(AB﹣AC)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BC=6,CD=2.求证:BD⊥CD.19.【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80页的第3题,请完成这道题的证明.【结论应用】(1)如图②,在上边题目的条件下,延长图①中的线段AD交NM的延长线于点E,延长线段BC交NM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N=∠F.(2)若(1)中的∠A+∠ABC=122°,则∠F的大小为.20.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BC的中点,EF⊥AC,垂足F;(1)求证:AD=DE;(2)求证:DE⊥EF.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20°,求∠PFE的度数.22.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边AB上一点,DE∥BC交AC于点E,连接BE,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1)求证:FG=FH;(2)当∠A为多少度时,FG⊥FH?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8分)1.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又∵点E是BC的中点,∴BE=CE,∴AB=2OE=2×3=6(cm)故选:B.2.解:△ABC周长为1,因为每条中位线均为其对应边的长度的,所以:第2个三角形对应周长为;第3个三角形对应的周长为;第4个三角形对应的周长为;以此类推,第N个三角形对应的周长为()n﹣1;所以第2021个三角形对应的周长为()2020.故选:C.3.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BC=2DE,∵DE=3,∴BC=2×3=6.故选:C.4.解:∵D,E,F分别是边BC,CA,AB的中点.AB=10,AC=8,∴DE=AB=5,DF=AC=4,AF=AB=5,AE=AC=4,∴四边形AFDE的周长=AF+DF+DE+AE=5+5+4+4=18,故选:A.5.解:∵D为边AB的中点,AD=7,∴BD=AD=7,∵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DE∥BC,BC=2DE,∴∠DFB=∠FBC,∵BF平分∠ABC,∴∠DBF=∠FBC,∴∠DFB=∠DBF,∴DF=DB=7,∴DE=DF+EF=11,∴BC=2DE=22,故选:A.6.解:∵点D、E、F分别是各边的中点,∴EF=AB,ED=AC,DF=BC,∴=()2=,∵△ABC的面积为4cm2,∴△DEF的面积是1cm2,故选:B.7.解:∵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AB,∴∠BFD=∠ABF,∵BF平分∠ABC,∴∠DBF=∠ABF,∴∠BFD=∠DBF,∴DF=DB=BC==3,故选:B.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8分)8.解:∵点M,N分别为OA,OB的中点,∴MN是△OAB的中位线,∴AB=2MN=2×50=100(m),故答案为:100.9.解:∵D,E,F分别是边AB,BC,CA的中点,∴DF∥BC,EF∥AB,DF=BC,EF=AB,∴四边形BEFD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EFD周长为14,∴DF+EF=7,∴AB+BC=14.故答案为14.10.解:由勾股定理可知:BC==.∵点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BC=.故答案为:.11.解:∵△ABC的周长是26,BC=10,∴AB+AC=26﹣10=16,∵∠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在△ABQ和△EBQ中,,∴△ABQ≌△EBQ,∴AQ=EQ,AB=BE,同理,AP=DP,AC=CD,∴DE=BE+CD﹣BC=AB+AC﹣BC=16﹣10=6,∵AQ=DP,AP=DP,∴PQ是△ADE的中位线,∴PQ=DE=3.故答案是:3.12.解:∵DE为△ABC的中位线,∴DE=BC=5,在Rt△AFB中,D是AB的中点,∴DF=AB=3.5,∴EF=DE﹣DF=1.5,故答案为:1.513.解:∵中点三角形的各边长等于:×5=2.5,×9=4.5,×12=6.∴其周长=2.5+4.5+6=13.故答案为13.14.解:如图,延长AD、AE分别角BC与BC的延长线于M、N,∵BD平分∠ABC,AD⊥BD于D,∴AD=MD,AB=MB=7,∵CE平分∠ACB的外角,AE⊥CE于E,∴AE=EN,AC=CN=6,∴DE是△AMN的中位线,∵BC=9,∴MN=CN+BC﹣BM=6+9﹣7=8,∴DE=MN=×8=4.故答案为:4.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4分)15.解:DF∥AB.理由如下:如图,延长CF交AB于点G,∵AE是角平分线,∴∠GAF=∠CAF,在△AGF和△ACF中,∴△AGF≌△ACF(ASA),∴GF=CF,即点F是GC的中点,∵AD是△ABC的中线,∴点D是BC的中点∴DF是△BCG的中位线,∴DF∥AB.16.证明:如图,过D作DG∥AC,则∠EAF=∠EDG,∵AD是△ABC的中线,∴D为BC中点,∴G为BF中点,∴DG=CF,∵E为AD中点,∴AE=DE,在△AEF和△DEG中,,∴△AEF≌△DEG(ASA),∴DG=AF,∴AF=CF.17.证明:延长AC、BD交于点F,∵在△ABD和△AFD中,,∴△ABD≌△AFD(ASA),∴AB=AF,BD=DF,又∵E是BC的中点,即ED是△BCF中位线,∴DE=CF=(AB﹣AC).18.证明:∵E、F分别是AB、AD的中点,∴BD=2EF,∵EF=2,∴DB=4,∵BD2+CD2=42+(2)2=62=BC2,∴∠BDC=90°,∴BD⊥CD.19.【教材呈现】证明:∵P是BD的中点,M是DC的中点,∴PM=BC,同理,PN=AD,∵AD=BC,∴PM=PN,∴∠PMN=∠PNM,【结论应用】(1)证明:∵P是BD的中点,M是DC的中点,∴PM∥BC,∴∠PMN=∠F,同理,∠PNM=∠AEN,∵∠PMN=∠PNM,∴∠AEN=∠F;(2)解:∵PN∥AD,∴∠PNB=∠A,∵∠DPN是△PNB的一个外角,∴∠DPN=∠PNB+∠ABD=∠A+∠ABD,∵PM∥BC,∴∠MPD=∠DBC,∴∠MPN=∠DPN+∠MPD=∠A+∠ABD+∠DBC=∠A+∠ABC=122°,∵PM=PN,∴∠PMN=×(180°﹣122°)=29°,∴∠F=∠PMN=29°,故答案为:29°.20.解:(1)∵AB=AC,∴∠B=∠C,∵D、E分别是AB、BC的中点,∴AD=AB,DE=AC,∴AD=DE;(2)∵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AC,∵EF⊥AC,∴DE⊥EF.21.解:∵P是BD的中点,E是AB的中点,∴PE是△ABD的中位线,∴PE=AD,同理,PF=BC,∵AD=BC,∴PE=PF,∴∠PFE=∠PEF=20°.22.(1)证明:∵AB=AC.∴∠ABC=∠ACB,∵DE∥BC,∴∠ADE=∠ABC,∠AED=∠ACB,∴∠ADE=∠AED,∴AD=AE,∴DB=EC,∵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FG是△EDB的中位线,FH是△BCE的中位线,∴FG=BD,FH=CE,∴FG=FH;(2)解:延长FG交AC于N,∵FG是△EDB的中位线,FH是△BCE的中位线,∴FH∥AC,FN∥AB,∵FG⊥FH,∴∠A=90°,∴当∠A=90°时,FG⊥FH.。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5.3《三角形的中位线》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5.3《三角形的中位线》测试(含答案及解析)1.2.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1,连接△ABC的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2019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12014B.12015C. (12)2014 D. (12)20153.如图,在△ABC中,AB=3,BC=6,AC= 4,点D,E分别是边AB,CB的中点,那么DE的长为()A. 1.5B. 2C. 3D. 44.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10,BC=15,MN=3,则AC的长是()A. 12B. 14C. 165.如图:P为△ABC边AB上一点且AP:BP=1:2,E、F分别是PB,PC的中点,△ABC、△PEF的面积分别为S和S1,则S 和S1的关系式()A. S1=13S B. S1=14S C. S1=23S D. S1=16S6.如图,△ABC中,M是BC中点,AD平分∠BAC,BD⊥AD于D,延长交AC于N,若AB=10,AC=16,则MD的长为()A. 5B. 4C. 3D. 27.如图,Rt△ABC中,∠ACB=90∘,斜边AB=9,D为AB的中点,F为CD上一点,且CF=13CD,过点B作BE//DC交AF的延长线于点E,则BE的长为()B. 4C. 7D. 128.直角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则连接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是()A. 3B. 5C. 4或5D. 5或39.如图,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将△ADE沿着DE对折,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若∠B=50∘,则∠BDF的度数为()A. 50∘B. 70∘C. 75∘D. 8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0.如图,在△ABC中,点D,点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是DE上一点,∠AFC=90∘,BC=10cm,AC=6cm,则DF=______cm.11.如图,Rt△ABC中,∠ACB=90∘,AB=6,点D是AB的中点,过AC的中点E作EF//CD交AB于点F,则EF=______.12.如图,在△ABC中,M、N分别为AC,BC的中点.若S△CMN=1,则S=______.四边形ABNM13.如图,在Rt△ABC中,∠A=90∘,AB=AC,BC=20,DE是△ABC的中位线,点M是边BC上一点,BM=3,点N是线段M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N,ME,DN 与ME相交于点O.若△OMN是直角三角形,则DO的长是______.14.如图,在△ABC中,∠ACB=90∘,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BD,连接点D,使CD=13DM、DN、MN.若AB=6,则DN=______.15.如图,Rt△ABC中,∠C=90∘,BC=6,AC=8,D、E分别为AC、AB的中点,连接DE,则△ADE的面积是______.16.如图,在图(1)中,A1、B1、C1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中点,在图(2)中,A2、B2、C2分别是△A1B1C1的边B1C1、C1A1、A1B1的中点,…,按此规律,则第n 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共有______个.17.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B的中点,E为AC的中点,∠A=30∘,AB=12,则DE的长度是______.18.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AF⊥BF于点F,D为AB的中点,连结DF并延长交AC于点E.若AB=8,BC=12,则线段EF的长为______ .19.如图,∠ACB=90∘,D为AB中点,连CD,过点B 接DC并延长到点E,使CE=14作BF//DE交AE的延长线于点F,若BF= 10,则AB的长为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20.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A= 30∘,点D是斜梁AB的中点,BC、DE垂直于横梁AC,AB=8m,则立柱BC,DE 要多长?21.(8分)已知:如图,中,,点D、E分别是AC、AB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22.已知与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GD、CF,N为线段GD 的中点,连接.(1)求证:(2)求证:23.如图,△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1)若AB=10,AC=8,求四边形AEDF的周长;(2)EF与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4.如图,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F,点E是AB的中点,连结EF.(1)求证:EF//BC.(2)若四边形BDFE的面积为6,求△ABD的面积.答案和解析【答案】1. B2. A3. C4. B5. C6. D7. C8. A9. C10. D11. 212. 1.513. 314. 256或501315. 316. 617. 3n18. 319. 220. 821. 解:∵BC⊥AF,∠A=30∘,∴BC=12AB=4m,∵BC、DE垂直于横梁AC,∴DE//BC,又D是AB的中点,BC=2m,∴DE=12答:立柱BC要4m,DE要2m.22. 证明:因为D和E都是中点所以DE是中位线,所以DE//BCCE=AE=BE(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A=∠ACE又因为∠A=∠CDF所以∠CDF=∠ACE所以DF//CE所以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完整版)三角形的中位线经典练习题及其答案
八年级三角形的中位线练习题及其答案1.连结三角形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于第三边,并且等于_______. 3.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_________条. 4。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线段CD 是△ABC 的___, 线段DE 是△ABC _______5、如图,D 、E 、F 分别是△ABC 各边的中点 (1)如果EF =4cm ,那么BC =__cm 如果AB =10cm ,那么DF =___cm(2)中线AD 与中位线EF 的关系是___6.如图1所示,EF 是△ABC 的中位线,若BC=8cm ,则EF=_______cm .(1) (2) (3) (4)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 ,5cm ,6cm ,则连结三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 8.在Rt △ABC 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 9.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 ,3cm,4cm,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4。
5cm B .18cm C .9cm D .36cm10.如图2所示,A ,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 ,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的点C ,找到AC ,BC 的中点D,E ,并且测出DE 的长为10m ,则A ,B 间的距离为( )A .15mB .25mC .30mD .20m11.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20081 B 、20091 C 、220081 D 、22009112.如图3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 ,R ,P 分别是DC ,BC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BC上从点B 向点C 移动而点R 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少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不能确定13.如图4,在△ABC 中,E ,D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 .10 B .20 C .30 D .4014.如图所示,□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EB ,求证:OE ∥BC .15.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AD =10cm ,点P 在边BC 上移动,点E 、F 、G 、H 分别是AB 、AP 、DP 、DC 的中点。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中位线培优专题训练一、内容提要1. 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2. 中位线性质定理的结论,兼有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用它判定平行,计算线段的长度,确定线段的和、差、倍关系。
3. 运用中位线性质的关键是从出现的线段中点,找到三角形或梯形,包括作出辅助线。
4. 中位线性质定理,常与它的逆定理结合起来用。
它的逆定理就是平行线截比例线段定理及推论,①一组平行线在一直线上截得相等线段,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②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而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③经过梯形一腰中点而平行于两底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5. 有关线段中点的其他定理还有: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和底上的高,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④线段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因此如何发挥中点作用必须全面考虑。
二、例题例1. 已知:△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M 和CAN ,P 是BC 的中点。
求证:PM =PN证明:作ME ⊥AB ,NF ⊥AC ,垂足E ,F ∵△ABM 、△CA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 =EB=ME ,AF =FC =NF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PE =21AC =NF ,PF =21AB =MEPE ∥AC ,PF ∥AB∴∠PEB =∠BAC =∠PFC 即∠PEM =∠PFN∴△PEM ≌△PFN ∴PM =PN例2.已知△ABC 中,AB =10,AC =7,AD 是角平分线,CM ⊥AD 于M ,且N 是BC 的中点。
求MN 的长。
分析:N 是BC 的中点,若M 是另一边中点, 则可运用中位线的性质求MN 的长, 根据轴称性质作出△AMC 的全等三角形即可。
辅助线是:延长CM 交AB 于E (证明略 例3.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BE =CF ,M 、N 分别是BC 和EF 的中点 求证:MN ∥AD 证明一:连结EC ,取EC 的中点P ,连结PM 、PNP NMP ∥AB ,MP =21AB ,NP ∥AC ,NP =21AC ∵BE =CF ,∴MP =NP∴∠3=∠4=2MPN-180∠∠MPN +∠BAC =180(两边分平行的两个角相等或互补)∴∠1=∠2=2MPN-180∠ , ∠2=∠3∴NP ∥AC ∴MN ∥AD证明二:连结并延长EM 到G ,使MG =ME 连结CG ,FG则MN ∥FG ,△MCG ≌△MBE ∴CG =BE =CF ∠B =∠BCG∴AB ∥CG ,∠BAC +∠FCG =180∠CAD =21(180-∠FCG ) ∠CFG =21(180-∠FCG )=∠CAD ∴ MN ∥AD 例4. 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高,CE 是角平分线,EF ⊥BC 于F ,GE ⊥CE交CB 的延长线于G 求证:FD =41CG 证明要点是:延长GE 交AC 于H , 可证E 是GH 的中点过点E 作EM ∥GC 交HC 于M ,则M 是HC 的中点,EM ∥GC ,EM =21GC由矩形EFDO 可得FD =EO =21EM =41GC三、练习1. 如图11,M 、P 分别为△ABC 的AB 、AC 上 的点,且AM=BM ,AP=2CP ,BP 与CM 相交于N ,已知PN=1,则PB 的长为 ( ) A. 2 B. 3 C .4 D. 52. 如图12,△ABC 中,∠B =2∠C ,AD ⊥BC 于D ,M 为BC 的中点,AB=10,则MD 的长为 ( )A. 10B. 8 C .6 D. 53. 如图13,△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F 分别是AB 、BC 、AC 的中点,P 为不同于B 、E 、C 的BC 上的任意一点,△DPH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FH ,则EP 与FH 的大小关系是 ( ) A. E P>FH B. EP=FH C. EP<FH D.不确定4. 如图14,在△ABC 中,AD 平分∠BAC ,BD ⊥AD ,DE ∥AC ,交AB 于E ,若AB=5,则DE 的长为 .C5. 如图15,△ABC中,AB=4,AC=7,M为BC的中点,AD平分∠BAC,过M作MF∥AD,交AC于F,则FC的长等于.6. 如图25,P为△ABC内一点,∠P AC=∠PBC,PM⊥AC于M,PN⊥BC于N.D是AB的中点.求证:DM=DN7. 如图16,在△ABC中,D、E是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是BE、CD的中点,直线MN分别交AB、AC于P、Q.求证:AP=AQ8. 如图17,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N⊥BE于N,AM⊥CF于M.求证:MN∥BC.9. 如图18,在△ABC中,AD平分∠BAC,AD=AB,CM⊥AD于M.求证:AB+AC=2AM10.如图19,四边形ABCD中,G、H分别是AD、BC的中点,AB=CD.BA、CD的延长线交HG的延长线于E、F.求证:∠BEH=∠CFH.1. 如图20,在△ABC中,∠ABC=2∠C,AD平分∠BAC,过BC的中点M作ME⊥AD,交BA的延长线于E,交AD的延长线于F.求证:12BE BD.2. 如图21,在△ABC中,AB<AC,P为AC上的点,CP=AB,K为AP的中点,M为BC的中点,MK的延长线交BA的长线于N.求证:AN=AK.3. 如图22,分别以△ABC的边AC、BC为腰,A、B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CE和等腰直角△BCD,M为ED的中点.求证:AM⊥BM.4. 如图23,点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AOB=∠COD=1200,AO=BO,CO=DO,E、F、G分别为AB、CD、BC的中点.求证:△EFG为等边三角形.5. 如图24,△ABC中,M是AB的中点,P是AC的中点,D是M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Q是MN的中点,直线PQ交MB于K.求证:K是DB的中点.6. 如图25,P为△ABC内一点,∠P AC=∠PBC,PM⊥AC于M,PN⊥BC于N.D是AB的中点.求证:DM=DN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7. 如图26,AP是△ABC的角平分线,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D=CE.又G、H分别为BC、DE的中点.求证:HG∥AP.8. 如图27,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0,如图(a),连接DE,设M为DE的中点.(1)求证:MB=MC;(2)设∠BAD=∠CAE,固定△ABD,让Rt△ACE绕顶点A在平面内旋转到图(b)的位置,试问MB=MC是否成立?并证明其结论.9. 已知△ABC面积为S,作直线l∥BC,交AB于D,交AC于E,若△BED的积为K.求证:S≥4K.10.如图28,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线段AD上的一点.且∠BED=2∠CED=∠BAC.求证:BD=2CD.图26 图27。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三角形相关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的长度等于它所对的边的一半,以及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这些性质在解三角形和相关几何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可能对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推理、实践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解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利用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中位线的性质,并思考如何运用到解题中。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2课时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推论的综合运用习题pptx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6
7
8
9
)
【点拨】
∵ AB = AC =15, AD 平分∠ BAC ,
∴点 D 为 BC 的中点.
∵点 E 为 AC 的中点,
∴ DE 为△ ABC 的中位线,∴ DE = AB ,
∴△ ABC 的周长是△ CDE 的周长的两倍,
∴ AB + AC + BC =42,
∴ BC =42-15-15=12.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4. [2024·济宁期末]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15,
AD 平分∠ BAC ,交 BC 于点 D ,点 E 为 AC 的中点,连
接 DE ,若△ CDE 的周长为21,则 BC 的长为(
A. 16
B. 14
C. 12
D. 6
(第4题)
1
2
3
4
5
【答案】 C
1
2
3
4
5
6
7
8
9
5. 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点 D 在边 AC 上.
(1)作∠ ADE ,使∠ ADE =∠ ACB , DE 交 AB 于点 E ;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 ADE 为所作.
1
2
3
4
5
6
7
8
9
(2)在(1)中,若 BC =5,点 D 是 AC 的中点,求 DE 的长.
(第8题)
1
2
3
4
5
6
7
8
9
8a
.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几何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性质。
2.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从而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相关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工具,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答一些与三角形的中位线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三角形的中位线第一课时ppt课件
。 11
A
D
⑷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 E,F,G分别是AC,BC,CD的中点。
求证:∠1=∠2。
B
E 2G
1
F
C
必做:139页随堂练习。 选做:139页习题5.7。
1 DE = 2 BC
A
D B
1E
2
3
C
证 1.三明:角延形长中DE位到线点定F,理使的EF应=D用E格,连式接C:F。
∵在D△EA是DE△与A△BCCFE中, ∵ AD=BD, 的∴∵∴∴中DAA△E位EDA/==/线DBCCEFEC,≌,,,△∠∠CA1F==∠E∠32。,或DE∴=FED,AEE//=BCCE,,
∴ AB//C1F。
∵ ∴
ABDDDE===BC2DF。B,C
1 DE= 2 BC
∴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F 2.∴三D角F/形/BC中,位DF线=B定C理。的作用:
⑴⑵∴证证D明明E//两一BC条条,线线DE段段= 平等12B行于C。另。 一条线段的一 半或2倍。
⑴小聪想用绳子测量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 够长,他就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找到 AC,BC的中点D,E,又测出DE=10m,则A,B间的距离为 (D) A.15m B.25m C.30m D.20m
⑷如图,△ABC中,点D,E, F分别是三边的中点。 求证:AD与EF互相平分。
A
E
F
B
※⑸如图,顺次连接四边形 ABCD各边的中点E,F,G,H, A 所得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 E 证明你的结论。
B
D
C
H
D
G
F
C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1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中位线概念,引导学生探究中位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图形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知识。
但在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性质以及运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中位线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应用。
2.学习素材: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中位线知识的理解。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的手臂动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手臂与篮球框的连线是否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中位线。
2.呈现(10分钟)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探究中位线的性质。
中考数学总复习《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模型解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模型解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遍,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隐含中点的条件: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垂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
例1.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CF∥BA,若BC=8,则EF=( ) A.4 B.8 C.5 D.3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EPF=136°,则∠EFP的度数是( ) A.68° B.34° C.22° D.44°二、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12,AD=5.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的最大值是.4例4.如图1,已知点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根据以下思路可以证明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2,将图1中的点C 移动至与点E 重合的位置,F ,G ,H 仍是BC ,CD ,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CFGH 是平行四边形.三.已知角平分线+垂直构造中位线例5.如图,AD 为ABC 中BAC ∠的外角平分线,BD AD ⊥于D ,E 为BC 中点5DE =,3AC =则AB 长为( )A .8.5B .8C .7.5D .7例6.如图,在△ABC 中,∠ABC =90°,在边AC 上截取AD =AB ,连接BD ,过点A 作AE ⊥BD 于点E ,F 是边BC 的中点,连接EF.若AB =5,BC =12,求EF 的长度.例7.如图,在△ABC中,已知AB=6,AC=10,AD平分∠BAC,BD⊥AD于点D,点E为BC的中点,求DE的长.四.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8.如图,在△ABC中,∠ABC=90°,BA=BC,△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M为AF的中点.求证ME=12CF.例9.如图,在△ABC中,∠ABC=90°,AB=BC,BD⊥AC于点D,CE平分∠ACB,交AB于点E,交BD于点F.求证:(1)△BEF是等腰三角形;(2)BD=12(BC+BF).五.已知一边中点,取另一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10.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且AD=6,BC=10,则线段EF的长可能为( )A.7B.8.5C.9D.10六.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11.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D OC ,的中点,若1207BAD EF ∠=︒=,ABCD 的周长为( )A .8B .16C .3D .3例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BD ⊥,AC=6,8BD =点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连接EF ,则EF 的长是 __.强化训练题一.选择题1.如图 在△ABC 中 AB =4 BC =5 AC =8.点D E F 分别是相应边上的中点 则四边形DFEB 的周长等于( )A .8B .9C .12D .132.如图 △ABC 中 AB =AC =12 BC =10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E 为AC 的中点 连接DE 则△CDE 的周长为( )A .11B .17C .18D .163.如图 在ABC 中 45B ∠=︒ 60C ∠=︒ AD BC ⊥于点D 6BD = 若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则EF 的长为( )A 2B 6C 6D 34.如图 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且60ADC ∠=︒ 12AB BC = 连接OE .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30CAD ∠=︒B .ABCD S AB AC =⋅ C .OB AB =D .14OE BC =5.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B =90° AB =8 BC =6 点M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 点N 是AD 边的中点 连结BM MN 若BM =3MN 则线段CD 的长是( )A .53B .3C .103D .5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7cm 8cm 9cm 作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同样方法作下去 一共做了五个新的三角形 则这五个新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 )A .46.5cmB .22.5cmC .23.25cmD .以上都不对7.如图 在ABC 中 AE 平分BAC ∠ BE AE ⊥于点E 点F 是BC 的中点 若10AB = 6AC = 则EF 的长为( )A .2B .3C .4D .58.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点E F 分别为AD DC 的中点 连接EB BF EF △EBF 的面积为 S 1 .点G 为四边形ABCD 外一点 连接AG BG EG FG 使得AG =BC ∠GAB =∠ABC △EGF 的面积为 S 2 则 S 1 与 S 2 满足的关系是( )A .S 1 = S 2B .2 S 1 =3 S 2C .3 S 1 =4 S 2D .3 S 1 =2 S 29.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 O 为对角线交点 DP 平分ADC ∠ CP 平分BCD ∠ 7AB = 10AD = 则OP 的长为( )A .1.5B .2C .2.5D .310.如图 ▱ABCD 的顶点A D 分别在直角∠MON 的两边OM ON 上运 动(不与点O 重合)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P 连接OP 若OP=5 则▱ABCD 的周长最小值是( )A .20B .25C .10D .15二 填空题11.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E 是CD 的中点 F 是AE 的中点 CF 交BE 于点G 若BE =8 则GE = .12.如图 DE 为△ABC 的中位线 点F 在DE 上 且∠AFC 为直角 若AC =6cm BC =8cm 则DF 的长为 .13.如图已知三角形纸片ABC第1次折叠使点B落在BC边上的点B'处折痕AD交BC于点D;第2次折叠使点A落在点D处折痕MN交AB'于点P.若12BC=则MP与MN的和是_________.14.如图在▱ABCD中AC是对角线∠ACD=90°点E是BC的中点AF平分∠BAC CF⊥AF于点F连接EF.已知AB=5BC=13则EF的长为.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6 点D是AC边上的一点且AD=2 以AD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连接BE并取BE的中点F连接CF则CF的长为.16.如图 EF是△ABC的中位线 O是EF上一点且满足OE=2OF.则△ABC的面积与△AOC的面积之比为.17.如图□ABCD的顶点C在等边△BEF的边BF上点E在AB的延长线上 G为DE的中点连接CG.若AD=5 AB=CF=3 则CG的长为.三.解答题18.如图△ABC的中线BE CF相交于G且AB=12 AC=16 BC=20 求GC的长.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点E是边BC中点连接OE并延长至点F使EF OE、.连接BF CF(1)求证: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OF CD∥.20.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E为AD上的一点连接EB并延长使BF=BE 连接EC并延长使CG=CE连接FG H为FG的中点连接DH(1)求证:四边形AFHD为平行四边形;(2)若CB=CE∠EBC=75°∠DCE=10°求∠DAB的度数.21.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1)求证:PM=PN;(2)求∠MPN的度数.22.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点P是AD的中点,延长BP交AC于点N,求证:AN=13AC.23.(1)如图1 在四边形ABCD中AB=CD E F分别是AD BC的中点连接FE 并延长分别与BA CD的延长线交于点M N.求证:∠BME=∠CNE;(提示:取BD的中点H连接FH HE作辅助线)(2)如图2 在△ABC中F是BC边的中点D是A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直线FE交BA的延长线于点G若AB=DC=2 ∠FEC=45°求FE的长度.24.【发现与证明】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E F G H是各边中点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 I J是AC BD的中点连接EF EH HG GF EI GI EJ FJ IJ GJ IH.结论1: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结论2:四边形EJGI是平行四边形;结论3:S四边形EFGH =12S四边形ABCD;……(1)请选择其中一个结论加以证明(只需证明一个结论).(2)【探究与应用】(★温馨提示:以下问题可以直接使用上述结论)①如图1 在四边形ABCD中 F H分别为边AB DC的中点连结HF.已知AD=6 BC=4线段HF的取值范围是 .②如图2 在四边形ABCD中点E F G H分别是AB BC CD DA的中点连接EG FH交于点O EG=8cm FH=6cm ∠EOF=60°求S四边形ABCD.答案部分:例1.A ∵点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 ∴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 ∥BC ,DE =12BC =4.∴DF ∥BC ∵DF ∥BC ,CF ∥BA∴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 ∴DF =BC =8,∴EF =DF -DE =4.例2.C ∵P 是BD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 ∴PE =12AD ,同理,PF =12BC ∵AD =BC ,∴PE =PF∴∠EFP =12×(180°-∠EPF )=22°. 故选C.例3.答案 6.5解:如图,连接DN DB∵点E F 分别为DM MN 的中点 ∴EF 是△MDN 的中位线 ∴EF =12DN当N与点B重合时,DN最大,此时EF的值最大∵∠A=90°,AB=12,AD=5∴DB=√AD2+AB2=13,∴EF的最大值为6.5 故答案为6.5.例4.证明如图,连接BD∵C,H分别是AB,DA的中点∴CH是△ABD的中位线BD∴CH∥BD,CH=12BD同理,FG∥BD,FG=12∴CH∥FG,CH=FG∴四边形CFGH是平行四边形.例5.D解:延长BD CA交于点F∠的外角平分线∵AD为ABC中BAC∴FAD BAD∠=∠∵BD AD⊥∴90∠=∠=︒ADF ADB在ABD△和AFD△中FAD BAD AD ADADF ADB ∠=∠⎧⎪=⎨⎪∠=∠⎩∴ABD AFD △≌△ ∴AB AF = BD DF = 又E 为BC 中点 5DE = ∴210CF DE == 又3AC =∴7AF CF AC AB =-==. 故选:D .例6.解: 在△ABC 中,∠ABC =90°,AB =5,BC =12 则AC =√AB 2+BC 2=√52+122=13 ∵AD =AB =5∴DC =AC -AD =13-5=8 ∵AD =AB ,AE ⊥BD ,∴BE =ED ∵BF =FC ,∴EF =12DC =4.解:如图,延长BD 交AC 于点F ,∵AD 平分∠BAC ,∴∠BAD =∠CAD .∵BD ⊥AD ∴∠ADB =∠ADF又∵AD =AD ,∴△ADB ≌△ADF (ASA ).∴AF =AB =6,BD =FD .∵AC =10,∴CF =AC -AF =10-6=4.∵E 为BC 的中点,∴DE 是△BCF 的中位线.∴DE =12CF =12×4=2.例8.证明:如图,延长FE 至N ,使EN =EF ,连接BN ,AN ,则ME =12AN . ∵EF =EN ,∠BEF =90°,∴BE 垂直平分FN . ∴BF =BN .∴∠BNF =∠BFN .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 =90°,∴∠BFN =45°.∴∠BNF =45°. ∴∠FBN =90°,即∠FBA +∠ABN =90°.又∠FBA +∠CBF =90° ∴∠CBF =∠ABN .在△BCF 和△BAN 中,∵BF =BN ,∠CBF =∠ABN ,BC =BA∴△BCF ≌△BAN (SAS ).∴CF =AN .∴ME =12AN =12CF .例9.(1)证明:在△ABC 中,∵AB =BC ,∠ABC =90°,∴∠ACB =45°. ∵CE 平分∠ACB ,∴∠ECB =∠ACE =22.5°.∴∠BEF =∠CFD =∠BFE =67.5°.∴BE =BF ,即△BEF 是等腰三角形. (2)解:如图,延长AB 至点M ,使得BM =AB ,连结CM .易知D 是AC 的中点∴BD ∥MC ,BD =12MC .∴∠BFE =∠MCE .由(1)得∠BEF =∠BFE ,BE =BF ,∴∠BEF =∠MCE .∴ME =MC .∵BM =AB =BC ,∴BD =12MC =12ME =12(MB +BE )=12(BC +BF ).例10.A 如图,连接BD ,取BD 的中点H ,连接HF ,HE∵点E ,H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EH 是△ABD 的中位线,∴EH =12AD =3 同理可得FH =12BC =5,∴EF ≤FH +EH =8,故选A .例11.B 解:取CD 的中点G 连接EG FG点E 为AD 的中点 点F 为OC 的中点12EG AC ∴=EG AC ∥ 12FG OD = //FG OD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20BAD ∠=︒AC BD ∴⊥ 60ADC ∠=︒ 1302ODC ADC ∠=∠=︒EG GF ∴⊥ AD DC AC ==设CD x = 则12EG x = 3FG 7EF =22213()()(7)2x ∴+= 解得4x =4CD ∴=∴菱形ABCD的周长为:44416CD=⨯=故选:B.例12解:如图取AB的中点G连接EG FG∵E F分别是边AD CB的中点∴EG BD∥且118422EG BD==⨯=FG AC且116322FG AC==⨯=∵AC BD⊥∴EG FG⊥∴2222435EF EG FG=++=.故答案为:5.强化训练题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B=4 BC=5 AC=8.点D E F分别是相应边上的中点则四边形DFEB的周长等于()A.8 B.9 C.12 D.13解:∵点D F分别是AB AC的中点∴DF=BC=2.5同理EF=AB=2∴四边形DFEB的周长=EF+FD+DB+BE=9故选:B .2.解:∵AB =AC AD 平分∠BAC ∴BD =DC =BC =5 ∵点E 为AC 的中点∴CE =AC =6 DE =AB =6 ∴△CDE 的周长=CD +CE +DE =17 故选:B . 3.A 解:45B ∠=︒ AD BC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AD BD ∴=60C ∠=︒30DAC ∴∠=︒12DC AC ∴=2233AD AC DC DC AC ∴-=36AC =22AC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122222EF AC ∴==⨯=故选:A . 4.C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60ABC ADC ∴∠=∠=︒ 120BAD ∠=︒AE 平分BAD ∠60BAE EAD ∴∠=∠=︒ABE ∴是等边三角形AE AB BE ∴==AB =12BC AE ∴=12BC90BAC ∴∠=︒30CAD ∴∠=︒ 故A 正确; AC AB ⊥∴ABCDSAB AC =⋅ 故B 正确AB =12BC OB =12BDBD BC >AB OB ∴≠ 故C 错误; CE BE = CO OA = OE ∴=12ABOE ∴=14BC 故D 正确. 故选:C . 5.【答案】C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7cm 8cm 9cm 作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同样方法作下去 一共做了五个新的三角形 则这五个新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 ) A .46.5cmB .22.5cmC .23.25cmD .以上都不对解:由△ABC 三边长分别为7cm 8cm 9cm 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可知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比是1:2 即:后一个三角形的周长都是前一个三角形周长的∵原三角形的周长=7+8+9=24 ∴这个新三角形的周长=×24=12 ∴这个五个新三角形的周长之和=24+×24+×24+×24+×24=23.25故选:C .7.A解:延长AC BE 交于点M∵AE 平分BAC ∠ BE AE ⊥∴90AEB AEM ∠=∠=︒ CAE BAE ∠=∠∵AE AE =∴ABE AME ≌∴10AB AM == BE EM =∵6AC =∴4CM AM AC =-=∵点F 是BC 的中点 BE EM =∴EF 为BCM 中位线 ∴122EF CM ==.故选:A .8.【答案】A解:连接 AC∵∠GAB =∠ABC∴AG ∥BC .又 AG = BC可知四边形 AGBC 是平行四边形∴AC ∥BG点 E F 分别为 AD DC 的中点∴EF 是△ ADC 的中位线∴EF ∥AC∴ EF ∥BG .∴点 B 与点 G 到 EF 的距离相等△EBF 与△ EGF 是同底等高的关系∴ S △ EBF = S △ EGF 即S1=S2故选: A9.A解:如图 延长DP 交BC 于点F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 OD OB = 7AB CD == 10BC AD ==180ADC BCD ∴∠+∠=︒ ADF CFD ∠=∠ DP 平分ADC ∠ CP 平分BCD ∠ADF CDF ∠=∠∴ FCP DCP ∠=∠90CDP DCP ∴∠+∠=︒ CDF CFD ∠=∠7DC CF ∴== DP PF =OP ∴是DBF 的中位线()()111107 1.5222OP BF BC CF ∴==-=-= 故选:A .10.解:如图 取 AD 的中点 H ,连接 PH , OH∵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P = PC又∵点 H 是 AD 中点 LAOD =90°∴PH =- AB , OH =- AD∴OH + PH ≥ OP∴AB + AD ≥2OP∴四边形 ABCD 的周长最小值为20故选: A .二.填空题11.解:取 BE 的中点 M 连接 FM , CM∵F 为AE 的中点 M 为 BE 的中点∴MF =AB , FM // AB∵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 AB , DC // AB∵E 为 CD 的中点∴CE =DC∴ CE = FM , CE // FM .∴四边形 EFMC 是平行四边形∴EG = GM∵BM = EM = BE =x8=4∴ EG =x4=2故答案为:212.如图 DE 为△ABC 的中位线 点F 在DE 上 且∠AFC 为直角 若AC =6cmBC =8cm则DF 的长为 1cm .解:∵DE 为△ABC 的中位线∴DE =BC =4(cm )∵∠AFC 为直角 E 为AC 的中点∴FE =AC =3(cm )∴DF =DE ﹣FE =1(cm )故答案为:1cm .13.6解:如图2 由折叠得:AM MD = MN AD ⊥ AD BC ⊥ 连接GD∴GN BC∥GN是AD的垂直平分线∴AG DG=∴GAD GDA∠=∠∵90GBD GAD GDB GDA∠+∠=︒=∠+∠∴GBD GDB∠=∠∴GB GD=∴AG BG=同理可得:AN CN=∴GN是ABC的中位线而12BC=∴162GN BC==∵PM GM=∴6 MP MN GM MN GN+=+==.故答案为:6.14.【答案】7215.解:延长AE BC交于点H∵△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AC=45°AE=AD=2∴CH=AC=BC AH=AC=6∴EH=AH﹣AE=4∵BC=CH BF=FE∴FC=EH=2故答案为:2.16.【答案】3 (或3:1)】解: EF 是△ ABC 的中位线.. EF / BC , EF = BCOE =20F: OE =BC =BC设点 A 到 BC 的距离为 h则 S △ ABC = BC · h , S △ aoc =OE · h =BC · h =BC · h:△ ABC 的面积与△ AOC 的面积之比=3:1.故选: D .17.【答案】52解答】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 BC , CD = AB , DC / AB∵AD =5, AB = CF =3.∴CD =3, BC =5∴BF = BC + CF =8∵△ BEF 是等边三角形 G 为 DE 的中点∴BF = BE =8, DG = EG延长 CG 交 BE 于点 H∵DC / AB∴∠CDG=∠HEG在△ DCG 和△ EHG 中∠CDG=∠HEGDG = EG∠DGC =∠ EGH∴△ DCGR △ EHG ( ASA ).∴DC = EH , CG = HG∵ CD =3, BE =8∴HE =3, BH =5∵ LCBH =60°, BC = BH =5∴△CBH 是等边三角形∴CH = BC =5∴CG = CH =52故答案为:52三.解答题18.如图△ABC的中线BE CF相交于G且AB=12 AC=16 BC=20 求GC的长.解:∵AB=12 AC=16 BC=20∴AB2+AC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A=90°∵F是AB中点∴AF=6∴CF===2∵中线BE CF相交于G∴G是△ABC重心∴CG:GF=2:1∴CG=.19.(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1)证明:∵点E是边BC中点∴BE CE=又∵EF OE=∴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 ∴点O是BD的中点又∵点E是边BC中点∴OE是BCD△的中位线∴OE CD即OF CD∥.20.【答案】(1)证明:∵BF=BE CG=CE∴BC为△FEG的中位线FG∴BC//FG BC=12又∵H是FG的中点∴FH=1FG2∴BC=FH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 AD=BC∴AD//FH AD=FH∴四边形AFHD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AB=∠DCB∵CE=CB∴∠BEC=∠EBC=75°∴∠BCE=180°−75°−75°=30°∴∠DCB=∠DCE+∠BCE=10°+30°=40°∴∠DAB=40° .21.解:(1)如图,连接CD,A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PM∥12CD,PN∥12AE.∵△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B=DB,BE=BC,∠ABD=∠CBE=60°∴∠ABE=∠DBC.∴△ABE≌△DBC,∴AE=DC.∴PM=PN.(2)如图,设PM交AE于F,PN交CD于G,AE交CD于H,AE交BD于Q.由(1)知△ABE≌△DBC,∴∠BAE =∠BDC.又∵∠DQH=∠BQA,∴∠AHD=∠ABD=60°,∴∠FHG=120°.22.证明:如图,取NC的中点H,连接DH过点H作HE∥AD,交BN的延长线于E.∵AB=AC,AD⊥BC,∴D为BC的中点.∵H为NC的中点,∴DH∥BN.又∵PD∥EH,∴四边形PDHE是平行四边形.∴HE=PD.∵P为AD的中点,∴AP=PD. ∴AP=EH.又∵HE∥AD,∴∠PAN=∠EHN,∠APN=∠HEN.∴△APN≌△HEN(ASA).∴AN=NH. ∴AN=NH=HC. ∴AN=13AC.23.(1)证明:连接BD取DB的中点H连接EH FH ∵E H分别是AD BD的中点∴EH∥AB EH=AB∴∠BME=∠HEF∵F H分别是BC BD的中点∴FH∥CD FH=CD∴∠CNE=∠HFE∵AB=CD∴HE=FH∴∠HEF=∠HFE∴∠BME=∠CNE;(2)连接BD取DB的中点H连接EH FH∵E F分别是AD BC的中点∴EH=AB FH=CD FH∥AC∴∠HFE=∠FEC=45°∵AB=CD=2∴HF=HE=1∴∠HEF=∠HFE=45°∴∠EHF=180°﹣∠HFE﹣HEF=90°∴.24.【答案】(1)解:结论1: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 E F G H是各边中点∴EF为∆ABD的中位线∴EF∥BD EF=12BD同理可得GH∥BD GH=12BD∴GH∥EF GH=EF∴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结论2:四边形EJGI是平行四边形;证明:∵E J G I分别为DA DB BC AC中点∴EJ为∆ABD的中位线∴EJ∥AB EJ=12AB同理可得IG∥AB IG=12AB∴EJ∥IG EJ=IG∴四边形EJGI是平行四边形;结论3:S四边形EFGH=12S四边形ABCD;证明:由结论1证明可得 EF=12BD GH=12BD∴∆AEF的高为∆ADB高的一半∆CHG的高为∆BCD高的一半∴S�AEF=14S�ADB S�CHG=14S�CDB同理:S�DEH=14S�DAC S�BFG=14S�BCA∴S四边形EFGH=S四边形ABCD−S�AEF−S�CHG−S�DEH−S�BFG=12S四边形ABCD;(2)解:①连接AC 取AC的中点E 连接FE HE∵点E F为AC AB的中点∴EF=12BC=2同理:EH=12AD=3第 31 页 共 31 页 ∴EH-EF<FH<EF+EH即1<EH<5故答案为:1<FH<5;②如图所示 连接EFGH 由结论1可得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过点E 作EM ∥FH 交GH 延长线于点M 过点G 作GN ⊥EM∵EF ∥GM EM ∥FH∴四边形FHME 为平行四边形∴FH=EM=6 ∠EOF=∠GEM=60° FE=HM∴∠EGN=30°∴EN=12EG =4∴GN =√EG 2−EN 2=4√3∴S �EGM =12EM ×GN =12√3由图可得S 四边形EFGH =S �EGM =12√3由结论3可得:S 四边形ABCD =2S 四边形EFGH =24√3.。
初二数学三角形中位线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数学三角形中位线练习题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为了测量池塘边A、B两地之间的距离,在线段AB的同侧取一点C,连结CA并延长至点D,连结CB并延长至点E,使得A、B分别是CD、CE的中点,若18DE m=,则线段AB的长度是()A.9m B.12m C.8m D.10m2.已知三角形的周长是16,它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A.16B.12C.8D.4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P是边CD上的动点,点Q是边BC上的定点,连接AP,PQ,E,F分别是AP,PQ的中点,连接EF.点P在由C到D运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 A.保持不变B.逐渐变小C.先变大,再变小D.逐渐变大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 BC=,∠的度数是()∠=︒,则EFPEPF136A.68︒B.34︒C.22︒D.44︒5.如图,D是ABC⊥,E、F、G、H分别是边AB、BD、CD、AC的中点.若∆内一点,BD CDCD=,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BD=,6AD=,810A.24B.20C.12D.10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二.填空题(共5小题)6.某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0和24,则连接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的长是.7.如图,在Rt ABCABC∠=︒,点D、E、F分别是AB、AC,∆中,90BE=,则DF=.BC边上的中点,连结BE,DF,已知5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220∠+∠=︒,E、F分别是AC、ADC BCDBD 的中点,P 是AB 边上的中点,则EPF ∠=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已知12AB =,6CD =,则EF = .10.如图,在ABC ∆中,8AB =,6AC =,AM 平分BAC ∠,CM AM ⊥于点M ,N 为BC 的中点,连结MN ,则MN 的长为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三.解答题(共3小题)11.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CD CA =,CF 平分ACB ∠,AE EB =,求证:12EF BD =.12.如图:D 、E 是ABC ∆边AB ,AC 的中点,O 是ABC ∆内一动点,F 、G 是OB ,OC 的中点.判断四边形DEGF 的形状,并证明.1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且AC BD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E 、F 分别交BD 、AC 于点G 、H .求证:OG OH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为了测量池塘边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在线段AB 的同侧取一点C ,连结CA 并延长至点D ,连结CB 并延长至点E ,使得A 、B 分别是CD 、CE 的中点,若18DE m =,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A .9mB .12mC .8mD .10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解:A 、B 分别是CD 、CE 的中点, ∴AB 是△CDE 的中位线,192AB DE m ∴==, 故选:A .2.已知三角形的周长是16,它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6 B .12 C .8 D .4【分析】由中位线定义可得新三角形的各边长为原三角形各边长的一半,即可得出其周长等于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解答】解:三角形的周长是16,∴它的三条中位线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1682⨯=. 故选:C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是边CD 上的动点,点Q 是边BC 上的定点,连接AP ,PQ ,E ,F 分别是AP ,PQ 的中点,连接EF .点P 在由C 到D 运动过程中,线段EF 的长度( )A .保持不变B .逐渐变小C .先变大,再变小D .逐渐变大 【分析】连接AQ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Q , 点Q 是边BC 上的定点, AQ ∴的大小不变,E ,F 分别是AP ,PQ 的中点, ∴EF 是△APQ 的中位线, 12EF AQ ∴=, ∴线段EF 的长度保持不变,故选:A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136EPF ∠=︒,则EFP ∠的度数是( )A .68︒B .34︒C .22︒D .44︒【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12PE AD =,12PF B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P 是BD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 ∴EP 是△BCD 的中位线, 12PE AD ∴=, 同理,12PF BC =, AD BC =, PE PF ∴=,1(180)222EFP EPF ∴∠=⨯︒-∠=︒,故选:C . 5.如图,D 是ABC ∆内一点,BD CD ⊥,E 、F 、G 、H 分别是边AB 、BD 、CD 、AC 的中点.若10AD =,8BD =,6CD =,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是( )A .24B .20C .12D .10【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 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求出12EH FG BC ==,12EF GH AD ==,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BD CD ⊥,8BD =,6CD =,22228610BC BD CD ∴=+=+,E 、F 、G 、H 分别是AB 、AC 、CD 、BD 的中点,12EH FG BC ∴==,12EF GH AD ==,∴四边形EFGH 的周长EH GH FG EF AD BC =+++=+, 又10AD =,∴四边形EFGH 的周长101020=+=,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6.某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0和24,则连接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的长是 13或12 .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24是直角边时,由勾股定理得,斜边2222241026AB AC BC =+=+=,M 、N 分别为CA 、CB 的中点, ∴MN 是△ABC 的中位线,1132MN AB ∴==,②当24是斜边时,1122MN AB ==,故答案为:13或12.7.如图,在Rt ABC ∆中,90ABC ∠=︒,点D 、E 、F 分别是AB 、AC ,BC 边上的中点,连结BE ,DF ,已知5BE =,则DF = 5 .【分析】已知BE 是Rt ABC ∆斜边AC 的中线,那么12BE AC =;DF 是ABC ∆的中位线,则12DF AC =,则5DF BE ==. 【解答】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BE 是斜边的中线, 12BE AC ∴=, 又DF 是ABC ∆的中位线,12DF AC ∴=, 5DF BE ∴==. 故答案为5.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220ADC BCD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P 是AB 边上的中点,则EPF ∠= 40 ︒.【分析】依据四边形内角和即可得到140BAD ABC ∠+∠=︒,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BPF BAD ∠=∠,APE ABC ∠=∠,进而得出140APE BPF ∠+∠=︒,即可得到EPF ∠的度数. 【解答】解:四边形ABCD 中,220ADC BCD ∠+∠=︒, 360220140BAD ABC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P 是AB 边上的中点, PE ∴是ABC ∆的中位线,PF 是ABD ∆的中位线, //PE BC ∴,//PF AD ,BPF BAD ∴∠=∠,APE ABC ∠=∠,140APE BPF BAD ABC ∴∠+∠=∠+∠=︒, 18014040EPF ∴∠=︒-︒=︒,故答案为:40.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已知12AB =,6CD =,则EF = 3 .【分析】连接CF 并延长交AB 于G ,证明FDC FB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6BG DC ==,CF FG =,求出AG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解答】解:连接CF 并延长交AB 于G , //AB CD ,FDC FBG ∴∠=∠, 在FDC ∆和FBG ∆中, FDC FBG FD FBDFC BFG ∠=∠⎧⎪=⎨⎪∠=∠⎩, ()FDC FBG ASA ∴∆≅∆ 6BG DC ∴==,CF FG =, 1266AG AB BG ∴=-=-=, CE EA =,CF FG =, ∴EF 是△ACG 的中位线, 132EF AG ∴==, 故答案为:3. 10.如图,在ABC ∆中,8AB =,6AC =,AM 平分BAC ∠,CM AM ⊥于点M ,N 为BC 的中点,连结MN ,则MN 的长为 1 .【分析】延长CM 交AB 于H ,证明AMH AM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6AH AC ==,CM MH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 【解答】解:延长CM 交AB 于H , 在AMH ∆和AMC ∆中, 90MAH MAC AM AMAMH AMC ∠=∠⎧⎪=⎨⎪∠=∠=︒⎩, ()AMH AMC ASA ∴∆≅∆6AH AC ∴==,CM MH =, 2BH AB AH ∴=-=, CM MH =,CN BN =, ∴MN 是△BCH 的中位线, 112MN BH ∴==, 故答案为:1. 三.解答题(共3小题)11.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CD CA =,CF 平分ACB ∠,AE EB =,求证:12EF BD =.【分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F 是AD 中点,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12EF BD =.【解答】证明:CD CA =,CF 平分ACB ∠, F ∴是AD 中点, AE EB =, E ∴是AB 中点,EF ∴是ABD ∆的中位线, 12EF BD ∴=. 12.如图:D 、E 是ABC ∆边AB ,AC 的中点,O 是ABC ∆内一动点,F 、G 是OB ,OC 的中点.判断四边形DEGF 的形状,并证明.【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12DE BC =,//DE BC ,12FGT BC =,//FG BC ,得到DE FG =,//DE FG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 【解答】解:四边形DEGF 是平行四边形, 理由:D 、E 是ABC ∆边AB ,AC 的中点, ∴DE 是△ABC 的中位线,12DE BC ∴=,//DE BC , F 、G 是OB ,OC 的中点, ∴FG 是△BCO 的中位线,12FG BC ∴=,//FG BC ,DE FG ∴=,//DE FG∴四边形DEGF 是平行四边形.1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AC B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分别交BD、AC于点G、H.求证:OG OH=.【分析】取BC边的中点M,连接EM,FM,则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证得EMF∆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边对等角,即可证得MEF MFE∠=∠,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得OGH OHG∠=∠,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得.【解答】解:取BC边的中点M,连接EM,FM,M、F分别是BC、CD的中点,∴MF是△BCD的中位线,//MF BD ∴,12MF BD=,同理://ME AC,12ME AC=,AC BD=ME MF∴=MEF MFE∴∠=∠,//MF BD,MFE OGH∴∠=∠,同理,MEF OHG∠=∠,OGH OHG∴∠=∠OG OH∴=.。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3(附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3(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16,则△ADE的周长为()A.6B.7C.8D.9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 =15°,∠ACB=87°,则∠FEG等于()A.39°B.18°C.72°D.36°3.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AD⊥BE,AD=BE=4,F为CE的中点,连接DF,则AF的长等于()A.2B.3C.D.24.如图,在△ABC中,AB=4,BC=8,AC=6,D、E分别是BC、CA的中点,则△DEC 的周长为()A.18B.8C.10D.95.如图,已知△ABC中,点M是BC边上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若AB=7,MN=3,则AC的长为()A.14B.13C.12D.116.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D⊥BD,若AB=6,AC=9,则MD的长为()A.3B.C.5D.7.如图,Rt△AMC中,∠C=90°,∠AMC=30°,N,B分别是MC,AC的中点,CN=2cm,则AM的长度为()A.4cm B.8cm C.9cm D.6cm8.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A.12B.14C.16D.189.如图,在△ABC中,∠C=90°,E,F分别是AC,BC上两点,AE=16,BF=12,点P,Q,D分别是AF,BE,AB的中点,则PQ的长为()A.10B.8C.2D.2010.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先在直线AB外选一点C,然后步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步测出MN的长为6.5m.由此,他可以知道A.B间的距离为()A.12m B.12.5m C.13m D.13.5m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AB=10,BC=8,则EF的长是.1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一条中位线的长是3cm,则△ABC的周长是cm.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AC的中点,当AB=CD时,四边形GFHE是.14.如图,在△ABC中,∠ACB=60°,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线段DE 上,连结AF,CF.若CF恰好平分∠ACB,且CF=,则AC的长为.15.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G分别是AD、AE的中点,且FG=2cm,则BC的长度是cm.16.如图,△ABC中,AB=7cm,BC=6cm,AC=5cm,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等于cm.17.如图,在△ABC中,AC=1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上一点,连结AF、CF.若∠AFC=90°,DF=1,则BC的长为.18.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AB=12,BC=9,则EF的长是.1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则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cm.20.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石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出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通过测量找到AC,BC的中点D,E,并测量出DE的长为20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为m,小石的依据是.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D、E是△ABC边AB,AC的中点,O是△ABC内一动点,F、G是OB,OC的中点.判断四边形DEGF的形状,并证明.22.已知:在△ABC中,D是AB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求证:DE是△ABC的中位线.23.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中点.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4.补充完整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加以证明:(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2)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BC.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BD=12,AC=16,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EF的长.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 =BC,∠PEF=18°.求∠PFE的度数.27.如图,△ABC的中线AE与中位线DF相交于点O、试问AE与DF是否互相平分?为什么?28.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的中点,BD为角平分线.求证:(1)∠EBD=∠EDB;(2)BE=BC.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16,则△ADE的周长为()A.6B.7C.8D.9【解答】解:∵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DE∥BC,且DE=BC,即=,∴△ADE∽△ABC,∴=,∴△ADE的周长是:×16=8.故选:C.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 =15°,∠ACB=87°,则∠FEG等于()A.39°B.18°C.72°D.36°【解答】解:∵F、G分别是CD、AC的中点,∴FG∥AD,FG=AD,∴∠FGC=∠DAC=15°,∵E、G分别是AB、AC的中点,∴GE∥BC,GE=BC,∴∠EGC=180°﹣∠ACB=93°,∴∠EGF=108°,∵AD=BC,∴GF=GE,∴∠FEG=×(180°﹣108°)=36°,故选:D.3.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AD⊥BE,AD=BE=4,F为CE的中点,连接DF,则AF的长等于()A.2B.3C.D.2【解答】解:∵F为CE的中点,D为BC的中点,∴DF=BE=2,DF∥BE,∴∠ADF=90°,∴AF===2,故选:D.4.如图,在△ABC中,AB=4,BC=8,AC=6,D、E分别是BC、CA的中点,则△DEC 的周长为()A.18B.8C.10D.9【解答】解:∵D、E分别是BC、CA的中点,∴DE=AB=2,EC=AC=3,CD=CB=4,∴△DEC的周长=2+3+4=9,故选:D.5.如图,已知△ABC中,点M是BC边上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若AB=7,MN=3,则AC的长为()A.14B.13C.12D.11【解答】解:延长BN交AC于D,在△ANB和△AND中,,∴△ANB≌△AND,∴AD=AB=8,BN=ND,∵M是△ABC的边BC的中点,∴DC=2MN=6,∴AC=AD+CD=13,故选:B.6.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D⊥BD,若AB=6,AC=9,则MD的长为()A.3B.C.5D.【解答】解:延长BD交CA的延长线于E,∵AD为∠BAC的平分线,BD⊥AD,∴BD=DE,AB=AE=6,∴CE=AC+AE=8+6=15,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DM是△BCE的中位线,∴MD=CE=×15=7.5.故选:D.7.如图,Rt△AMC中,∠C=90°,∠AMC=30°,N,B分别是MC,AC的中点,CN=2cm,则AM的长度为()A.4cm B.8cm C.9cm D.6cm【解答】解:∵CN=2cm,N,B分别是MC,AC的中点,∴CM=2CN=4,∵∠C=90°,∠AMC=30°,∴CM=AM,4=AM,∴AM=8,故选:B.8.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A.12B.14C.16D.18【解答】解:延长BN交AC于D,在△ANB和△AND中,,∴△ANB≌△AND,∴AD=AB=8,BN=ND,∵M是△ABC的边BC的中点,∴DC=2MN=6,∴AC=AD+CD=14,故选:B.9.如图,在△ABC中,∠C=90°,E,F分别是AC,BC上两点,AE=16,BF=12,点P,Q,D分别是AF,BE,AB的中点,则PQ的长为()A.10B.8C.2D.20【解答】解:∵∠C=90°,∴∠CAB+∠CBA=90°,∵点P,D分别是AF,AB的中点,∴PD=BF=6,PD∥BC,∴∠PDA=∠CBA,同理,QD=AE=8,∠QDB=∠CAB,∴∠PDA+∠QDB=90°,即∠PDQ=90°,∴PQ==10,故选:A.10.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先在直线AB外选一点C,然后步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步测出MN的长为6.5m.由此,他可以知道A.B间的距离为()A.12m B.12.5m C.13m D.13.5m【解答】解:∵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B=2MN=13(m),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AB=10,BC=8,则EF的长是1.【解答】解:∵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AB=5,DE∥AB,BD=BC=4,∴∠ABF=∠DFB,∵BF平分∠ABC,∴∠ABF=∠DBF,∴∠DBF=∠DFB,∴DF=DB=4,∴EF=DE﹣DF=1,故答案为:1.1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一条中位线的长是3cm,则△ABC的周长是18cm.【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ABC的边长为2DE=6cm,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边相等,所以△ABC的周长等于3×6=18cm.故答案为18.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AC的中点,当AB=CD时,四边形GFHE是菱形.【解答】解:∵E,G分别是AD,BD的中点,∴EG=AB,EG∥AB,同理,HF=AB,HF∥AB,∴EG=HF,EG∥HF,∴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E,H分别是AD,AC的中点,∴EH=CD,∵AB=CD,∴EG=EH,∴平行四边形GFHE是菱形,故答案为:菱形.14.如图,在△ABC中,∠ACB=60°,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线段DE 上,连结AF,CF.若CF恰好平分∠ACB,且CF=,则AC的长为2.【解答】解:延长AF交BC于F,∵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DE∥BC,AE=EC,∴AF=FH,∵CF恰好平分∠ACB,∠ACB=60°,∴CF⊥AF,∠CF A=30°,∴AC==2,故答案为:2.15.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G分别是AD、AE的中点,且FG=2cm,则BC的长度是8cm.【解答】解:如图,∵△ADE中,F、G分别是AD、AE的中点,∴DE=2FG=4cm,∵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BC=2DE=8cm,故答案为:8.16.如图,△ABC中,AB=7cm,BC=6cm,AC=5cm,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等于12cm.【解答】解:∵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AC,DE=AC=2.5cm,同理,EF∥AB,EF=AB=3.5cm,∴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DEF的周长=2×(2.5+3.5)=12(cm),故答案为:12.17.如图,在△ABC中,AC=1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上一点,连结AF、CF.若∠AFC=90°,DF=1,则BC的长为12.【解答】解:∵∠AFC=90°,E是AC的中点,∴EF=AC=5,∴DE=DF+EF=5+1=6,∵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2DE=12,故答案为:12.18.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AB=12,BC=9,则EF的长是 1.5.【解答】解:∵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AB=6,DE∥AB,BD=BC=4.5,∴∠ABF=∠DFB,∵BF平分∠ABC,∴∠ABF=∠DBF,∴∠DBF=∠DFB,∴DF=DB=4.5,∴EF=DE﹣DF=6﹣4.5=1.5,故答案为:1.5.1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则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5cm.【解答】解:∵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DE=AC,EF=AB,DF=BC,∵AB+BC+AC=10,∴DE+EF+FD=(AB+BC+AC)=5cm,故答案为:5.20.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石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出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通过测量找到AC,BC的中点D,E,并测量出DE的长为20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为40m,小石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解:∵点D,E是AC,BC的中点,∴AB=2DE=40(m),小石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答案为:40;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D、E是△ABC边AB,AC的中点,O是△ABC内一动点,F、G是OB,OC的中点.判断四边形DEGF的形状,并证明.【解答】解: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D、E是△ABC边AB,AC的中点,∴DE=BC,DE∥BC,∵F、G是OB,OC的中点,∴FGT=BC,FG∥BC,∴DE=FG,DE∥FG,∴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22.已知:在△ABC中,D是AB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求证:DE是△ABC的中位线.【解答】证明:∵D是AB的中点,∴AD=DB,∵DE∥BC,∴==1,∴AE=EC,即E是AC的中点,∵D是AB的中点,E是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23.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中点.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D、E分别为AB、BC的中点,∴DE∥AC,∵E、F分别为BC、AC中点,∴EF∥AB,∴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4.补充完整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加以证明:(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BC.【解答】(1)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故答案为: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证明:如图,延长DE到F,使FE=DE,连接CF,在△ADE和△CFE中,,∴△ADE≌△CFE(SAS),∴∠A=∠ECF,AD=CF,∴CF∥AB,又∵AD=BD,∴CF=BD,∴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DF∥BC,DF=BC,∴DE∥BC,DE=BC.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BD=12,AC=16,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EF的长.【解答】解:如图,取BC边的中点G,连接EG、FG.∵E,F分别为AB,CD的中点,∴EG是△ABC的中位线,FG是△BCD的中位线,∴EG AC,FG BD.又BD=12,AC=16,AC⊥BD,∴EG=8,FG=6,EG⊥FG,∴在直角△EGF中,由用勾股定理,得EF===10,即EF的长度是10.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 =BC,∠PEF=18°.求∠PFE的度数.【解答】解:∵P、E、F分别是DB、AB、DC的中点,∴PF是△DCB的中位线、PE是△DAB的中位线,∴PF=BC,PE=AD,又∵BC=AD,∴PF=PE,又∵∠PEF=18°,∴∠PFE=∠PEF=18°.27.如图,△ABC的中线AE与中位线DF相交于点O、试问AE与DF是否互相平分?为什么?【解答】解:AE与DF互相平分.连接DE、EF.∵AE、DF分别是△ABC的中线与中位线,∴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DE∥AC,EF∥AD.∴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AE与DF互相平分.28.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的中点,BD为角平分线.求证:(1)∠EBD=∠EDB;BC.(2)BE=∴∠EBD=∠DBC,∵E、D是中点,∴ED是中位线,∴ED∥BC,∴∠EDB=∠DBC,∴∠EBD=∠EDB;(2)由∠EBD=∠EDB得BE=DE,∵ED是中位线,∴ED=BC,∴BE=BC。
5.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八年级上册
.
A
E
F
B
D
C
知识应用
2. 如图所示,△ABC中,D、E、F分别是三边的中
点,AB=10,AC=6,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
.
A
D
FE
B
C
知识应用
3.如图: △ABC中,点D、E、F 分别是AB、AC、BC中点.若△ABC 的周长为24,面积为16,则 △DEF的周长___,面积为____. B
拓展延伸
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
已知: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四边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H D
C
E
G
A
F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式练习 (教材P140 第3题)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AB、 CD、AC、BD的中点,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吗?
联系拓广 (教材P140 第5题)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 E,F分别 是AC,BD的中点。
求证:EF= (AB-CD)
拓广应用
如图,AB//CD,E,F分别为AC,BD的中点,若AB=6, CD=4,则EF的长是( )
A.4
B.3
C.2
D.1
共同探究——测量
在练习本上画一个△ABC,利用直尺和圆规找到边AB、
AC的中点D、E,并连接DE:
1.用直尺测量,你发现DE和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用量角器量一量∠ADE与∠B的度数,DE与BC有怎样
的位置关系?
A
D 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性质:
E
B
C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2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5.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线段的性质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通过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性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在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性质和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线、中线等概念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与高线、中线的区别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角形中位线与高线、中线的区别和联系。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位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的中位线1.定义:连接一个三角形两个中点的线段。
a)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b)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c)中位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d)求三角形的面积;e)证明线段平行或等长。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附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6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AB=12m B.MN∥AB C.△CMN∽△CAB D.CM:MA=1:2 2.如图,在△ABC中,BD、CE是△ABC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点O,点F、G分别是OB、OC的中点,连接AO.若AO=3cm,BC=4cm,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是()A.7cm B.9 cm C.12cm D.14cm3.如图,A、B两处被池塘隔开,为了测量A、B两处的距离,在AB外选一适当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取线段AC、BC的中点E、F,测得EF=20m,则AB长为()A.10m B.20m C.30m D.40m4.如图,在△ABC中,动点P在AB边上由点A向点B以3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则线段CP的中点Q运动的速度为()A.3cm/s B.2cm/s C.1.5cm/s D.1cm/s5.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DE=3,则AC=()A.3B.6C.9D.126.如图,点B是直线l外一点,在l的另一侧任取一点K,以B为圆心,BK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MN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连接BP交直线l于点A;点C是直线l上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F在CA的延长线上,∠FDA=∠B,AC=8,AB=6,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A.8B.10C.16D.187.如图,若DE是△ABC的中位线,△ADE的周长为1,则△ABC的周长为()A.1B.2C.3D.48.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AF⊥BF于点F,D为AB的中点,连接DF延长交AC于点E.若AB=8,BC=14,则线段EF的长为()A.2B.3C.5D.6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G分别是线段AD、BC、A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A.与AB、BC、AC的长有关B.与AD、DC、AC的长有关C.与AB、DC、EF的长有关D.与AD、BC、EF的长有关10.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BC.分别取AC、DC的中点写D、E,连结DE,若测得DE=40m,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A.40m B.60m C.80m D.100m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ABC中,BC=8,AB,AC的中点分别为D,E,则DE=.12.如图,跷板AB的支柱OD经过它的中点O,且垂直于地面BC,垂足为D,OD=0.8m;当它的一端B地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高度AC为m.13.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地势十分复杂,所以当年在建这段路时,要开很多隧道,如图是一个要开挖的隧道,为保证按时完成工程,必须先要知道所挖隧道的长度,于是测量人员在山外取一点O,并取AO,BO的中点C,D,测得CD=237m,则隧道AB的长是m.14.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6,△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依此进行下去得到△A4B4C4的周长为.15.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如果△ABC的周长为20+2,那么△DEF的周长是.1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CF=1,DF交CE于点G,且EG=CG,则BC=.17.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为8cm、10cm、16cm,则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8.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DE上,且AF⊥CF,若AC =3,BC=5,则DF=.19.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之比为.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E、F分别为DM、MN的中点,若AB=2,AD=2,则EF 长度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F =BC.试猜想DE与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2.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AN⊥BN于N,延长BN交AC 于点D,已知AB=10,MN=4,BM=7,求△ABC的周长.23.如图,在Rt△ABC中,∠A=90°,∠B=30°,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DE =3,求BC的长.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BD平分∠ABC,E,F分别是BD,CD的中点.求证:AD∥EF.25.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过点E作EF∥C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D.(1)求证:DE=CF;(2)求EF的长.26.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求:在给出的△ABC中用尺规作出AB、AC边的中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并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27.“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过第三边的中点”.根据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如图,S△ABC=32,AC=8,BC=10,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求NC的长.2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求证:PM=PN.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6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AB=12m B.MN∥AB C.△CMN∽△CAB D.CM:MA=1:2【解答】解:∵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N是△ABC的中位线,CM=AM,∴MN∥AB,MN=AB,AB=2MN=12m,CM:MA=1:1,∴△CMN∽△CAB;故A,B,C正确,故选:D.2.如图,在△ABC中,BD、CE是△ABC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点O,点F、G分别是OB、OC的中点,连接AO.若AO=3cm,BC=4cm,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是()A.7cm B.9 cm C.12cm D.14cm【解答】解:∵BD、CE是△ABC的中线,∴DE=BC=2,同理,FG=BC=2,EF=OA=1.5,DG=OA=1.5,∴四边形DEFG的周长=DE+EF+FG+DG=7(cm),故选:A.3.如图,A、B两处被池塘隔开,为了测量A、B两处的距离,在AB外选一适当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取线段AC、BC的中点E、F,测得EF=20m,则AB长为()A.10m B.20m C.30m D.40m【解答】解:∵E、F是AC,AB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EF=AB∵EF=20m,∴AB=40m.故选:D.4.如图,在△ABC中,动点P在AB边上由点A向点B以3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则线段CP的中点Q运动的速度为()A.3cm/s B.2cm/s C.1.5cm/s D.1cm/s【解答】解:取AC的中点H,连接QH,当点P与点A重合时,点Q与点H重合,∵点Q是线段CP的中点,点H为AC的中点,∴QH=AP,∵动点P在AB边上由点A向点B以3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运动的速度为1.5cm/s,故选:C.5.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DE=3,则AC=()A.3B.6C.9D.12【解答】解:∵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C=2DE=6,故选:B.6.如图,点B是直线l外一点,在l的另一侧任取一点K,以B为圆心,BK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MN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连接BP交直线l于点A;点C是直线l上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F在CA的延长线上,∠FDA=∠B,AC=8,AB=6,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A.8B.10C.16D.18【解答】解:由题意得,BA⊥MN,∴BC==10,∵∠BAC=9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AE=BE=BC=5,∴∠EAB=∠B,∵∠FDA=∠B,∴∠FDA=∠EAB,∴DF∥AE,∵点D、E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DE∥AC,DE=AC=4,∴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EDF的周长=2×(4+5)=18,故选:D.7.如图,若DE是△ABC的中位线,△ADE的周长为1,则△ABC的周长为()A.1B.2C.3D.4【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DE∥BC,DE=BC,∴△ADE∽△ABC,∵△ADE的周长为1,∴△ABC的周长为2,故选:B.8.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AF⊥BF于点F,D为AB的中点,连接DF延长交AC于点E.若AB=8,BC=14,则线段EF的长为()A.2B.3C.5D.6【解答】解:延长AF交BC于G,在△BF A和△BFG中,,∴△BF A≌△BFG(ASA)∴BG=AB=8,AF=FG,∴GC=BC﹣BG=6,∵AF=FG,AE=EC,∴EF=GC=3,故选:B.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G分别是线段AD、BC、A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A.与AB、BC、AC的长有关B.与AD、DC、AC的长有关C.与AB、DC、EF的长有关D.与AD、BC、EF的长有关【解答】解:∵点E、G分别是线段AD、AC的中点,∴EG=CD,∵点F、G分别是线段BC、AC的中点,∴GF=AB,则△EFG的周长=EG+GF+EF=CD+AB+EF,∴△EFG的周长与AB、DC、EF的长有关,故选:C.10.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BC.分别取AC、DC的中点写D、E,连结DE,若测得DE=40m,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A.40m B.60m C.80m D.100m【解答】解:∵D、E分别是AC、DC的中点,∴AB=2DE=80(m),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ABC中,BC=8,AB,AC的中点分别为D,E,则DE=4.【解答】解:∵D,E分别是边AC、AC的中点,∴BC=2DE,∵BC=8,∴DE=×8=4,故答案为:4.12.如图,跷板AB的支柱OD经过它的中点O,且垂直于地面BC,垂足为D,OD=0.8m;当它的一端B地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高度AC为 1.6m.【解答】解:∵AC∥OD,O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O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AC=2OD=1.6,故答案为:1.6.13.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地势十分复杂,所以当年在建这段路时,要开很多隧道,如图是一个要开挖的隧道,为保证按时完成工程,必须先要知道所挖隧道的长度,于是测量人员在山外取一点O,并取AO,BO的中点C,D,测得CD=237m,则隧道AB的长是474 m.【解答】解:∵点C,D是AO,BO的中点,∴AB=2CD,∵CD=237m,∴AB=474m,故答案为:474.14.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6,△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依此进行下去得到△A4B4C4的周长为3.【解答】解:∵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6,∴△ABC的周长为48,∵△A1B1C1是△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的周长=×△ABC的周长=24,同理,△A2B2C2,的周长=24×=12,△A3B3C3的周长=12×=6,△A4B4C4的周长=6×=3,故答案为:3.15.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如果△ABC的周长为20+2,那么△DEF的周长是10+.【解答】解:∵△ABC的周长为20+2,∴AB+AC+BC=20+2,∵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EF=BC,DF=AB,DE=AC,∴△DEF的周长=DE+EF+DF=(AC+BC+AB)=10+,故答案为:10+.1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CF=1,DF交CE于点G,且EG=CG,则BC=2.【解答】解:∵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DE∥BC,DE=BC∴△ADE∽△ABC,△GED≌△GCF∴DE=CF=1∴CF=BC∴BC=2故答案为2.17.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为8cm、10cm、16cm,则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7cm.【解答】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8,同理,DF=5=8,FE=BA=4,∴△DEF的周长=DE+EF+DF=17故答案为:17cm.18.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DE上,且AF⊥CF,若AC =3,BC=5,则DF=1.【解答】解:∵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BC=2.5,∵AF⊥CF,E为AC的中点,∴EF=AC=1.5,∴DF=DE﹣EF=1,故答案为:1.19.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之比为1:.【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a,则中位线长为a,高线的长为=a,所以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之比为a:a=1:,故答案为:1:.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E、F分别为DM、MN的中点,若AB=2,AD=2,则EF 长度的最大值为2.【解答】解:连接BD、DN,在Rt△ABD中,DB==4,∵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EF=DN,由题意得,当点N与点B重合时,DN最大,∴DN的最大值是4,∴EF长度的最大值是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F =BC.试猜想DE与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DE=CF,理由如下:∵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CF=BC,∴DE=CF.22.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AN⊥BN于N,延长BN交AC 于点D,已知AB=10,MN=4,BM=7,求△ABC的周长.【解答】解:在△ANB和△AND中,,∴△ANB≌△AND(ASA)∴AD=AB=10,BN=BD,∵M是BC的中点,BN=BD,∴BC=2BM=14,CD=2MN=8,∴△ABC的周长=AB+BC+AC=10+14+8+10=42.23.如图,在Rt△ABC中,∠A=90°,∠B=30°,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DE =3,求BC的长.【解答】解:∵D、E是AB、BC的中点,DE=3∴AC=2DE=6,∵∠A=90°,∠B=30°,∴BC=2AC=12.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BD平分∠ABC,E,F分别是BD,CD的中点.求证:AD∥EF.【解答】证明:∵E,F分别是BD,CD的中点,∴EF∥BC,∵AB=AD,∴∠ADB=∠ABD,∵BD平分∠ABC,∴∠DBC=∠ABD,∴∠ADB=∠DBC,∴AD∥BC,∴AD∥EF.25.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过点E作EF∥C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D.(1)求证:DE=CF;(2)求EF的长.【解答】解:(1)∵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BC,DE=BC,∵EF∥CD∴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E=CF.(2)∵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C=EF,∵D为AB的中点,等边△ABC的边长是2,∴AD=BD=1,CD⊥AB,BC=2,∴DC=EF=.26.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求:在给出的△ABC中用尺规作出AB、AC边的中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并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解答】解:如图,点M,N即为所求作的点,已知:如图,△ABC中,点M,N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MN,求证:MN∥BC,MN=BC证明:延长MN至点D,使得MN=ND,连接CD,在△AMN和△CDN中,,∴△AMN≌△CDN(SAS)∴∠AMN=∠D,AM=CD,∴AM∥CD,即BM∥CD,∵AM=BM=CD,∴四边形BMDC为平行四边形,∴MN∥BC,MD=BC,∵,∴.27.“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过第三边的中点”.根据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如图,S△ABC=32,AC=8,BC=10,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求NC的长.【解答】解:过点B作MN的平行线BD,∵S△ABC=32,∴BD=8,∵点M为BC的中点,∴MN=4,∵BC=10,∴CM=5,在Rt△MNC中,CM=5,MN=4,可得:CN=.2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求证:PM=PN.【解答】解:∵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PM=AB,PN=CD,∵AB=CD,∴PM=P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能力提升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在△ABC中,BC=15,B1、B2、…B9、C1、C2、…C9分别是AB、AC的10等分点,则B1C1+B2C2+…+B9C9的值是()A.45B.55C.67.5D.1352.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AM⊥CE于P,交BC 于M,AN⊥BD于Q,交BC于N,∠BAC=110°,AB=6,AC=5,MN=2,结论①AP =MP;②BC=9;③∠MAN=35°;④AM=AN.其中不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3.如图:在△ABC中,AB=25,BC=24,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连接DE,CD,如果DE=3.5,那么△ACD的周长是()A.28B.28.5C.32D.364.如图,以任意△ABC的边AB和AC向形外作等腰Rt△ABD和等腰Rt△ACE,F、G分别是线段BD和CE的中点,则的值等于()A.B.C.D.5.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AF⊥BF,D为AB中点,连接DF并延长交AC与点E,若AB=12,BC=20,则线段EF的长为()A.3B.4C.5D.66.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12,AD=5,点M、N分别为线段BC、AB 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 长度的可能为()A.2B.5C.7D.9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ABD =20°,∠BDC=70°,则∠NMP的度数为()A.50°B.25°C.15°D.208.数学课上,大家一起研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小丽和小亮在学习思考后各自尝试作了一种辅助线,如图1,2.其中辅助线作法能够用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是()A.小丽和小亮的辅助线作法都可以B.小丽和小亮的输助线作法都不可以C.小丽的辅助线作法可以,小亮的不可以D.小亮的辅助线作法可以,小丽的不可以9.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C,AD∥BC,BC=3,AC=4,AD=6.M是BD的中点,则CM的长为()A.B.2C.D.31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5,DC=11,AD与BC的和是12,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是()A.8B.9C.10D.12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若BC=2,则DE的长是.12.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若△ADE的面积为1,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为.13.如图,小慧与小聪玩跷跷板,跷跷板支架EF的高为0.4米,E是AB的中点,那么小慧能将小聪翘起的最大高度BC等于米.14.如图,在△ABC中,D为BC边中点,P为AC边中点,E为BC上一点且BE=CE,连接AE,取AE中点Q并连接QD,取QD中点G,延长PG与BC边交于点H,若BC =6,则HE=.15.如图,△ABC中,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BC=EG.若AC=BC=10,AB=16,则四边形AECG的面积是.16.连接三角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7.如图,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5,BC=8,则EF的长为.18.如图,△ABC的周长为17,点D,E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点N,∠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点M,若BC=6,则MN的长度为.19.如图,点A(0,4)、B(2,0),点C、D分别是OA、AB的中点,在射线CD上有一动点P,若△ABP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20.如图,△ABC中,M、N分别为AC,BC的中点,若S△CMN=2,则S四边形ABNM=.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在△ABC中,∠CAB=90°,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AD,求证:EF=AD.22.如图,证明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已知: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DE=BC.2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接DE、BE,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1)求证:FG=FH;(2)若∠A=90°,求证:FG⊥FH;(3)若∠A=80°,求∠GFH的度数.24.证明: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AF是△ABC的中线,AF、DE交于点O.求证:.证明:.25.如图,在△RtABC中,∠ACB=90°,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CD,求证:CD=EF.2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BC的角平分线AG交DE于点F,若∠ABC=70°,∠BAC=54°,求∠AFD的度数.27.(1)计算:(1﹣)0﹣|﹣2|+;(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28.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1)求EF的长.(2)求DG的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在△ABC中,BC=15,B1、B2、…B9、C1、C2、…C9分别是AB、AC的10等分点,则B1C1+B2C2+…+B9C9的值是()A.45B.55C.67.5D.135【解答】解:当B1、C1是AB、AC的中点时,B1C1=BC;当B1,B2,C1,C2分别是AB,AC的三等分点时,B1C1+B2C2=BC+BC;…当B1,B2,C1,…,∁n分别是AB,AC的n等分点时,B1C1+B2C2+…+B n﹣1B n﹣1=BC+BC+…+BC=BC=7.5(n﹣1);当n=10时,7.5(n﹣1)=67.5;故B1C1+B2C2+…+B9C9的值是67.5.故选:C.2.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AM⊥CE于P,交BC 于M,AN⊥BD于Q,交BC于N,∠BAC=110°,AB=6,AC=5,MN=2,结论①AP =MP;②BC=9;③∠MAN=35°;④AM=AN.其中不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答】解:①∵CE平分∠ACE,∴∠ACP=∠MCP,∵AM⊥CE,∴∠APC=∠MPC=90°,∴∠CAM=∠CMA,∴AC=CM,∴AP=PM,①正确;②同理得:BN=AB=6,∵CM=AC=5,∴BC=BN+CM﹣MN=6+5﹣2=9,②正确;③∵∠BAC=∠MAC+∠BAN﹣∠MAN=110°,由①知:∠CMA=∠CAM,∠BNA=∠BAN,△AMN中,∠CMA+∠BNA=180°﹣∠MAN=∠BAN+∠MAC,∴180°﹣∠MAN﹣∠MAN=110°,∴∠MAN=35°,③正确;④当∠AMN=∠ANM时,AM=AN,∵AB=6≠AC=5∴∠ABC≠∠ACB,∴∠AMN≠∠ANM,则AM与AN不相等,④不正确;所以本题不正确的有④,故选:D.3.如图:在△ABC中,AB=25,BC=24,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连接DE,CD,如果DE=3.5,那么△ACD的周长是()A.28B.28.5C.32D.36【解答】解:∵D,E分别是AB,BC的中点,∴AC=2DE=7,AC∥DE,AC2+BC2=72+242=625,AB2=252=625,∴AC2+BC2=AB2,∴∠ACB=90°,∵AC∥DE,∴∠DEB=90°,又∵E是BC的中点,∴直线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DC=BD,∴△ACD的周长=AC+AD+CD=AC+AD+BD=AC+AB=32,故选:C.4.如图,以任意△ABC的边AB和AC向形外作等腰Rt△ABD和等腰Rt△ACE,F、G分别是线段BD和CE的中点,则的值等于()A.B.C.D.【解答】解:如图,取BC的中点H,连接BE、FH、GH,∵∠BAD=∠CAE=90°,∴∠BAD+∠BAC=∠CAE+∠BAC,即∠BAE=∠DAC,在△ABE和△ADC中,,∴△ABE≌△ADC(SAS),∴BE=CD,∠ABE=∠ADC,∴∠BDC+∠DBE=∠BDA+∠ABD=90°,∴BE⊥CD,又∵F、G分别是线段BD和CE的中点,∴FH、GH分别是△BCD和△BCE的中位线,∴FH∥CD且FH=CD,GH∥BE且GH=BE,∴△H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B.5.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AF⊥BF,D为AB中点,连接DF并延长交AC与点E,若AB=12,BC=20,则线段EF的长为()A.3B.4C.5D.6【解答】解:∵AF⊥BF,D为AB的中点,∴DF=DB=AB=6,∴∠DBF=∠DFB,∵BF平分∠ABC,∴∠DBF=∠CBF,∴∠DFB=∠CBF,∴DE∥BC,∴DE为△ABC的中位线,∴DE=BC=10,∴EF=DE﹣DF=10﹣6=4,故选:B.6.如图,四边形ABCD中,∠A=90°,AB=12,AD=5,点M、N分别为线段BC、AB 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 长度的可能为()A.2B.5C.7D.9【解答】解:连接DN,∵ED=EM,MF=FN,∴EF=DN,∴DN最大时,EF最大,DN最小时,EF最小,∵N与B重合时DN最大,此时DN=DB===13,∴EF的最大值为6.5.∵∠A=90°,AD=5,∴DN≥5,∴EF≥2.5,∴EF长度的可能为5;故选:B.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ABD =20°,∠BDC=70°,则∠NMP的度数为()A.50°B.25°C.15°D.20【解答】解:∵在四边形ABCD中,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PN,PM分别是△CDB与△DAB的中位线,∴PM=AB,PN=DC,PM∥AB,PN∥DC,∵AB=CD,∴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PM∥AB,PN∥DC,∴∠MPD=∠ABD=20°,∠BPN=∠BDC=70°,∴∠MPN=∠MPD+∠NPD=20°+(180﹣70)°=130°,∴∠PMN==25°.故选:B.8.数学课上,大家一起研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小丽和小亮在学习思考后各自尝试作了一种辅助线,如图1,2.其中辅助线作法能够用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是()A.小丽和小亮的辅助线作法都可以B.小丽和小亮的输助线作法都不可以C.小丽的辅助线作法可以,小亮的不可以D.小亮的辅助线作法可以,小丽的不可以【解答】解:小丽:如图1,延长DE到F,使FE=DE,连接CF,AF,FC,∵AE=EC,∴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AD=CF,AD∥CF,∵AD=BD,∴BD=CF,BD∥CF,∴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DF∥BC,DF=BC,∴DE∥BC,DE=DF=BC;小亮:如图2,过点E作EG∥AB,过点A作AF∥BC,AF与GE交于点F,∴∠EAF=∠C,∠F=∠CGF,在△AEF和△CGF中,,∴△AEF≌△CEG(AAS),∴AF=CG,EF=EG,∵AF∥BG,AB∥FG,∴四边形ABGF是平行四边形,∴AB=FG,∵BD=AB,GE=FG,∴BD=EG,∵BD∥EG,∴四边形DBGE是平行四边形,∴DE∥BG,DE=BG,∴DE∥BC,DE=BC,∴小丽和小亮的辅助线作法都可以,故选:A.9.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C,AD∥BC,BC=3,AC=4,AD=6.M是BD的中点,则CM的长为()A.B.2C.D.3【解答】解:延长BC到E使BE=AD,则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BC=3,AD =6,∴C是BE的中点,∵M是BD的中点,∴CM=DE=AB,∵AC⊥BC,∴AB===5,∴CM=,故选:C.10.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5,DC=11,AD与BC的和是12,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是()A.8B.9C.10D.12【解答】解:连接AE,并延长交CD于K,∵AB∥CD,∴∠BAE=∠DKE,∠ABD=∠EDK,∵点E、F、G分别是BD、AC、DC的中点.∴BE=DE,在△AEB和△KED中,,∴△AEB≌△KED(AAS),∴DK=AB,AE=EK,EF为△ACK的中位线,∴EF=CK=(DC﹣DK)=(DC﹣AB),∵EG为△BCD的中位线,∴EG=BC,又FG为△ACD的中位线,∴FG=AD,∴EG+GF=(AD+BC),∵AD+BC=12,AB=5,DC=11,即DC﹣AB=6,∴EG+GF=6,FE=3,∴△EFG的周长是6+3=9.故选:B.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若BC=2,则DE的长是1.【解答】解:∵DE∥BC,AD=DB,∴AE=EC,∴DE=BC=1,故答案为1.12.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若△ADE的面积为1,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为3.【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DE∥BC,DE=BC,∴△ADE∽△ABC,∴S△ADE:S△ABC=()2=,又∵△ADE的面积是1,∴△ABC的面积为4,∴四边形DBCE的面积=4﹣1=3.故答案为:3.13.如图,小慧与小聪玩跷跷板,跷跷板支架EF的高为0.4米,E是AB的中点,那么小慧能将小聪翘起的最大高度BC等于0.8米.【解答】解:当EF∥BC时,BC最大,∵E是AB的中点,EF∥BC,∴BC=2EF=0.8米,故答案为:0.8.14.如图,在△ABC中,D为BC边中点,P为AC边中点,E为BC上一点且BE=CE,连接AE,取AE中点Q并连接QD,取QD中点G,延长PG与BC边交于点H,若BC =6,则HE=.【解答】解:连接PQ.∵BD=DC=3,BE=BC=,EC=,∵AQ=QE,AP=PC,∴PQ∥EC,PQ=EC=,∵∠QPG=∠GHD,∠QGP=∠DGH,QG=GD,∴△PQG≌△HDG(AAS),∴PQ=HD=,BH=BD﹣DH=3﹣=,∴HE=BE﹣BH=﹣=,故答案为.15.如图,△ABC中,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BC=EG.若AC=BC=10,AB=16,则四边形AECG的面积是48.【解答】解:∵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EF=BC,∵AC=BC,∴EF=AC,CE⊥AB,∵EG=BC,∴EG=2EF,∴EF=FG,∵AF=CF,∴四边形AECG是矩形,∵AE=AB=8,AC=10,∴CE=6,∴四边形AECG的面积=8×6=48,故答案为:48.16.连接三角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面积与原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4.【解答】解:如图所示:∵D、E、F分别AB、AC、BC的中点,∴DE、EF、DF是△ABC的中位线,∴DE=BC,EF=AB,DF=AC,∴=,∴△DEF∽△CBA,∴△DEF的面积:△CBA的面积=()2=.故答案为:1:4.17.如图,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5,BC=8,则EF的长为 1.5.【解答】解:∵D为AB中点,∠AFB=90°,AB=5,∴DF=AB=2.5,∵DE是△ABC的中位线,BC=8,∴DE=4,∴EF=4﹣2.5=1.5,故答案为:1.518.如图,△ABC的周长为17,点D,E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点N,∠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点M,若BC=6,则MN的长度为 2.5.【解答】解:∵BN平分∠ABC,BN⊥AE,∴∠NBA=∠NBE,∠BNA=∠BNE,在△BNA和△BNE中,∴△BNA≌△BNE(ASA),∴BA=BE,∴△BAE是等腰三角形,同理△CAD是等腰三角形,∴点N是AE中点,点M是AD中点(三线合一),∴MN是△ADE的中位线,∵BE+CD=AB+AC=17﹣BC=17﹣6=11,∴DE=BE+CD﹣BC=5,∴MN=DE=2.5.故答案为:2.5.19.如图,点A(0,4)、B(2,0),点C、D分别是OA、AB的中点,在射线CD上有一动点P,若△ABP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6,2)或(1+,2).【解答】解:∵点A(0,4),点B(2,0),∴OA=4,OB=2,∴由勾股定理得:AB==2,∵点C,D分别是OA,AB的中点,∴AC=OC=2,CD=1,AD=BD=,①当∠APB=90°时,∵AD=BD,∴PD=AD=,∴PC=CD+PD=1+,∴P(1+,2),②当∠ABP=90°时,如图,过P作PM⊥x轴于M,则△ABO∽△BPM,∴===1,∴BP=AB=2,∴PM=OB=2,∴BM=4,∴PC=OM=4+2=6,∴P(6,2),故答案为:(6,2)或(1+,2).20.如图,△ABC中,M、N分别为AC,BC的中点,若S△CMN=2,则S四边形ABNM=6.【解答】解:∵M、N分别为AC,BC的中点,∴NM∥AB,AB=2MN,∴△CMN∽△CAB,∴=()2=,∵S△CMN=2,∴S△ABC=8,∴S四边形ABNM=8﹣2=6,故答案为:6.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在△ABC中,∠CAB=90°,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AD,求证:EF=AD.【解答】证明:∵DE、DF是△ABC的中位线,∴DE∥AB,DF∥AC,∴四边形DEAF是平行四边形,∵∠CAB=90°,∴四边形DEAF是矩形,∴EF=AD.22.如图,证明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已知: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DE=BC.【解答】证明:延长DE至F,使EF=DE,连接CF∵E是AC中点,∴AE=CE,在△ADE和△CFE中,,∴△ADE≌△CFE(SAS),∴AD=CF,∠ADE=∠F∴BD∥CF,∵AD=BD,∴BD=CF∴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F∥BC,DF=BC,∴DE∥CB,DE=BC.2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接DE、BE,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1)求证:FG=FH;(2)若∠A=90°,求证:FG⊥FH;(3)若∠A=80°,求∠GFH的度数.【解答】(1)证明:∵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BD=EC∵点F,G,H分别为BE,DE,BC的中点∴FG∥BD,GF=FH∥EC,FH=∴FG=FH;(2)证明:由(1)FG∥BD又∵∠A=90°∴FG⊥AC∵FH∥EC∴FG⊥FH;(3)解:延长FG交AC于点K,∵FG∥BD,∠A=80°∴∠FKC=∠A=80°∵FH∥EC∴∠GFH=180°﹣∠FKC=100°24.证明: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AF是△ABC的中线,AF、DE交于点O.求证:OA=OF,OD=OE.证明:连接DF、EF,∵D、F分别是AB、BC的中点,∴DF∥AC,同理可得:EF∥AB,∴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OA=OF,OD=OE,即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解答】求证:OA=OF,OD=OE,证明:连接DF、EF,∵D、F分别是AB、BC的中点,∴DF∥AC,同理可得:EF∥AB,∴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OA=OF,OD=OE,即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25.如图,在△RtABC中,∠ACB=90°,DE、DF是△ABC的中位线,连接EF、CD,求证:CD=EF.【解答】证明:∵DE、DF是△ABC的中位线,∴DE∥BC,DF∥AC,∴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ACB=90°,∴平行四边形DECF是矩形,∴CD=EF.2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BC的角平分线AG交DE于点F,若∠ABC=70°,∠BAC=54°,求∠AFD的度数.【解答】解:∵∠BAC=54°,AG平分∠BAC,∴∠BAG=∠BAC=27°.∴∠BGA=180°﹣∠ABC﹣∠BAG=83°,又∵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AFD=∠BGA=83°.27.(1)计算:(1﹣)0﹣|﹣2|+;(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解答】解:(1)原式=1﹣2+3=﹣1+3;(2)∵△ABC是等边三角形,∴∠B=60°,∵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8.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1)求EF的长.(2)求DG的长.【解答】解:(1)连接DE,∵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2,且DE∥AC,BD=BE=EC=2,∵EF⊥AC于点F,∠C=60°,∴∠FEC=30°,∠DEF=∠EFC=90°,∴FC=EC=1,故EF==,(2)∵G为EF的中点,∴EG=,∴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