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堂课。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鹳雀楼上的壮丽景色以及远方景物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们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难点则是理解古诗中的意境,以及一些生僻字的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演示和生僻字的书写动画,以及诗文的复印件,供学生们朗读和书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实践情景, ask students: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tall building and looked down at the city?" Then I will show them a picture of鹳雀楼 and ask them to guess what it is.2. 读诗:我会指导学生们正确地朗读诗文,强调停顿和语调的把握,同时也会纠正一些发音错误。

3. 解释诗文:我会逐句解释诗文,帮助学生们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并解释一些生僻字。

4. 讲解意境: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远方景物的变化。

5. 朗读与背诵: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集体朗读和背诵,以加强他们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6. 书写练习:我会指导学生们书写一些生僻字,并提供书写动画,帮助他们正确书写。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上《登鹳雀楼》的,并逐句板书诗文,同时在旁边标注一些生僻字的书写。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默写《登鹳雀楼》的全诗,并画出他们心中的鹳雀楼景色。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登鹳雀楼》,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初步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登鹳雀楼》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登鹳雀楼》,理解诗歌大意。

2.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古诗《登鹳雀楼》插图。

2. 学具:古诗《登鹳雀楼》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诗《登鹳雀楼》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诗歌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确保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

4. 感受韵律: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美,通过朗读、拍手、敲击等方式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5. 背诵古诗:组织学生分组背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背诵成果,如表演、绘画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理解和背诵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登鹳雀楼2. 板书内容:古诗《登鹳雀楼》全文、插图、关键词汇、诗句大意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 根据诗句大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画面。

3.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与同学分享并交流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登鹳雀楼》,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一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宏伟壮观。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中的字词、句式和意象,通过理解诗句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掌握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古诗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有关鹳雀楼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登鹳雀楼》。

3. 讲解诗句:逐句讲解诗中的字词、句式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如“白日依山尽”,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其他句子。

6. 课堂互动:分组让学生进行诗句接龙,提高他们对诗句的熟练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句,标注生字词。

2. 在诗句下方列出重点词语,如“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3. 在黑板一侧列出诗人的情感表达,如豪情壮志、壮志凌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请用你自己的话解释《登鹳雀楼》的诗意。

答案:学生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象,如“白日依山尽”表示太阳落山,山峦轮廓逐渐消失。

2. 作业题目:请尝试仿写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

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句、互动练习等方式,学生对《登鹳雀楼》的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后查找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借助图画、追溯字源、联系生活等方法学习“依、尽、欲、层”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背诵古诗。

3.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观。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知晓诗题,读通诗句,识写生字1.识楼,知晓诗题。

(1)看图猜诗,做游戏(2)跟着唐诗去旅行:鹳雀楼在何处?出示图片,简单讲解。

(板画+讲解)从前的鹳雀楼在山西省永济县西南边,面对中条山,下面就是奔涌不息的黄河。

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聚在楼顶,人们取名为“鹳雀楼”。

(3)了解鹳雀楼,积累词语。

我们古代有四大名楼,在北方的只有鹳雀楼。

鹳雀楼有3层,每层有10米高,楼下的底座就有10米高。

所以这座楼有40米高,相当于我们教学楼的3倍。

这是名副其实的“高楼”。

这座高楼因为一个人的一首诗,变得世界闻名,这个人就是王之涣。

王之涣是个才子,当过官,可是被人诬陷后,就辞官了,做了10年的游客,走遍各种名山川,在好朋友的劝说下,决定再次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在他赶考的路上,路过鹳雀楼,赏美景,心中感慨万千,就写下了这首《登鹳雀楼》。

2.读好诗题。

登/鹳雀楼。

3.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边读边猜诗句的意思。

4.指导朗读。

(1)指名读,集体读。

(2)听师范读,感受平仄韵律。

(3)借助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4)齐读全诗。

二、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读出画面每一首写景的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让我们跟随王之涣的诗句,一起去欣赏一千四百多年前,登上鹳雀楼的二楼,放眼望去的美景吧。

1.登楼,读诗想象。

(1)学习一、二两句诗,随机学习“依、尽”。

自由读一、二两句,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反馈,引导展开想象,读好句子。

动作理解“依”“尽”。

(随文识字:依,范写、点评反馈)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看到想到)你们还想看更多、更远的景色吗?那该怎么办?(2)学习三、四两句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深入研究了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这一课文,并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三单元中的这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2. 能够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能够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以及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黑板、粉笔,以及学生的学习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于这座楼的了解和想象,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

2. 朗读:我会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解释:我会解释诗中的生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4. 讲解:我会讲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体会诗的美。

5. 练习: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会设计如下的板书: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如下:1. 朗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2. 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片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我还会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他们阅读其他相关的古诗,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至关重要,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二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楼、依”等7个生字,会写“楼、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对鹳雀楼的印象。

引出古诗《登鹳雀楼》。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全班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识字教学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可以采用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读音。

讲解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让学生书空。

例如,“楼”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娄”;“依”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衣”。

用生字组词,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楼”可以组成“楼房”“高楼”“楼梯”等;“依”可以组成“依靠”“依然”“依依不舍”等。

4.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引导学生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等词语的意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5.朗读指导,体会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分组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6.书写指导出示“楼、依”等6个字,让学生认读。

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之《登鹳雀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8课《古诗二首》中,深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观看到的壮丽景色。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字词、句式和寓意,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诗人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全文,理解诗中的字词、句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字词、句式,朗读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学习古诗: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理解诗中的字词,讨论诗的意思。

3. 详解诗句:逐句解释诗句,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4. 朗读指导: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节奏和语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诗句,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鹳雀楼》的练习题,讲解答题技巧。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登鹳雀楼》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详解、朗读技巧、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登鹳雀楼》的感悟。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学习古诗的字词理解在让学生自读《登鹳雀楼》时,我特别注意他们对诗中字词的理解。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中,学习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之涣在鹳雀楼上远眺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哲理。

我们将详细解读诗中的文字,领略其深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登鹳雀楼》。

2. 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哲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古诗,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建筑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过程一:让学生观察鹳雀楼的图片,描述其外观特点。

过程二:讲述鹳雀楼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过程一: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过程二:学生自主朗读,老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理解诗意:通过解读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过程一: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过程二:讲解诗句的含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古诗为例,分析其结构,讲解写作技巧。

过程一: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过程二:讲解古诗的写作技巧,如对偶、夸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创作。

过程一:学生自主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过程二:展示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原文,标注韵律和节奏。

2. 列出诗中的关键词语,解释其含义。

3. 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诗中的意境和哲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写作技巧,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五言绝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重点讲解第八单元中的古诗二首,其中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这首诗,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背诵诗句,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诗句的意义,并能够背诵。

难点是帮助学生们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够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的动画展示和图片,以及生字词的卡片。

学生们需要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询问学生们是否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楼,并简要介绍鹳雀楼的历史背景。

2. 讲解:我将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并解释一些生字词的含义。

我会用动画和图片来展示诗句中的景象,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3. 朗读与背诵:我会带领学生们朗读诗句,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背诵。

我会提醒他们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诗句中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会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诗句的主要内容,并突出一些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们背诵《登鹳雀楼》并默写。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例如查找其他有关鹳雀楼的资料,或者尝试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计划。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学设计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一、教学内容我所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今天要教授的章节是第八单元的古诗二首,具体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的内容是王之涣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长江的浩瀚。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能够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掌握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课件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鹳雀楼的图片引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我会逐句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意图,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我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景作文,运用诗中的描写手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诗的《登鹳雀楼》和诗的内容。

我会将诗的内容逐句写在黑板上,并用相关的图片和图表来辅助说明。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让学生默写《登鹳雀楼》,二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鹳雀楼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鹳雀楼和相关的诗歌。

这就是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的教学设计。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是我认为非常关键的一步。

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我可以让学生对鹳雀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登鹳雀楼》一课。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登上鹳雀楼所见景色的壮阔画面。

我们将详细学习诗的每一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登鹳雀楼》的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意义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和背诵,以及诗中描绘景象的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讲述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想象画面:让学生根据诗句,发挥想象,描绘出鹳雀楼所见的景象。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6. 朗读体会: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怀。

7. 背诵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2. 板书诗句: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板书关键词:壮阔、远望、高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登鹳雀楼》的诗意,发挥想象,写一段描绘鹳雀楼景象的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逐句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登鹳雀楼》的诗意。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大自然的壮阔美丽。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语文教案

登鹳雀楼 - 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登鹳雀楼》,使学生能够理解诗的基本结构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感受自然的能力,让他们了解自然景色与人文建筑相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3.通过赏析文学作品,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思维发展。

二、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的内外景描写,理解作者运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自身感受。

2.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三、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经历为主线,通过描绘大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结合,表达作者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融合的强烈愿望。

2. 诗歌解读•第一段:描绘了登高的情景,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四周的美景,并强调了自然景色给作者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第二段: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和对天下大势的思考。

并以“故国”和“万方”表达了对家国和世界的思念。

•第三段:通过描绘垂柳和河流,将诗的情感转入一种思乡之情。

表达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语言表达•本诗采用五言绝句,每句四个字,形式简洁有力,易于诵读。

•通过形象、具体的描写,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四、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山水之美,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和热爱。

•通过播放一段鹳雀楼的歌曲,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

2. 阅读理解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诗歌,明确诗歌的基本结构和意境。

•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诗歌分析活动•导入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含义和诗歌的整体结构。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每一段进行深入解读和归纳。

4. 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篇类似《登鹳雀楼》的短诗。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自然景色或人文建筑进行描写,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 总结归纳活动•学生汇报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9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9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登鹳雀楼》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

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

3、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

(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登鹳雀楼》)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3、揭示挂图。

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

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四、初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

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包括《登鹳雀楼》这首古诗的阅读理解。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我国古代诗人王之涣的才华,以及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重点: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阅读材料;3.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韵律和节奏,然后进行背诵;4. 讲解诗文:解释诗文中的生僻字词,解读诗文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文填空练习,检验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将《登鹳雀楼》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的意境;3. 画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并附上诗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更多关于鹳雀楼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是重点之一,因为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登鹳雀楼》,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

2. 诗歌内容:诗句内容丰富,描绘了夕阳、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进行诗句描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鹳雀楼,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韵律等。

3. 讲解: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背诵:学生分组背诵诗句,提高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分享自己的感受。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自然景观的欣赏。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登鹳雀楼》2. 诗句:夕阳、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观的描绘。

3. 诗人:王之涣4. 情感: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

2. 用自己的话进行诗句描述,写一篇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反馈: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参与度,对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4)纸质材料:提供相关的古诗文选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5)评价工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提供反馈。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登鹳雀楼》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5. 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例题型及答案:
1.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描绘了太阳依傍着山峦即将落下的景象,黄河之水流入大海中去。
2. 请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寓意着人们应当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以上拓展阅读材料,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更多相关的古诗文。
7. 请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8. 请学生进行诗歌翻译比赛,将《登鹳雀楼》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9. 请学生进行诗歌欣赏与创作比赛,展示自己对《登鹳雀楼》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10. 请学生进行诗歌知识问答比赛,测试自己对《登鹳雀楼》及相关古诗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

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

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

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

板书“颧雀楼”。

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

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

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

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

(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四、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第8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

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

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

(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庐山瀑布。

)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

(4句。

)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

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

(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