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滨江转型发展背景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汇滨江转型发展背景资料

徐汇滨江地区是徐汇区内唯一可大规模、成片规划开发的区域,其开发建设将成为徐汇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上海推进“四个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十二五”期间徐汇滨江地区发展目标

徐汇滨江是徐汇区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地区。“以转型求突破,以升级求发展”。放大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确立先进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化的发展目标,融入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形成合理的规划空间布局和重点发展产业功能,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建设,为徐汇滨江地区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和拓展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注重历史的延续性、滨江景观的亲水性及公众的参与性等五大特点,以“规划先行,有序开发;资源整合,融合发展;水陆联动,生态宜居;重塑文化,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建设高复合、高品质的滨水城区,倡导低速、低碳的发展理念。

通过提升地区功能综合、地块功能复合,发挥设施资源最大使用价值,强化使用空间的综合活力,使徐汇滨江地区融合城市生活、工作、休闲、旅游等多元化活动内容,激发滨水地区活力,打造“24小时活力城区”。

通过城市营销、品质再造的技术手段,整合区域资源,重塑产业文化、航空文化、宗教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强化都市形象,形成地区特色,营造品牌效应;将滨江水泥厂地块改造成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和文化产业发展基地,提高滨江空间的开放度,创造独特景观,改善可达性与亲水性,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着力打造顶级的滨水“品味城区”和“人文城区”。

在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内,设置贯通整个滨江带的特色自行车道和小型有轨电车;围绕滨江公共开放空间以及7号线、11号线、12号线三条轨道交通线各个站点,建设立体步行系统,结合建筑物设置二层平台,重要节点跨城市道路设置空中连廊;综合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满足区域内人防、抗震等防灾要求,打造“安全城区”和“活力城区”。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广电网打造现代电子商务示范区;运用清洁能源汽车、车联网络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综合运用节能低碳建筑技术、高速宽带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开发建设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商务楼宇;开展水治理、智能安保、适宜医疗技术等的集成创新示范应用,打造以新技术引用和高技术创新为特色的滨江“低碳城区”和“智慧城区”。

(二)战略目标

徐汇滨江地区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后世博效应与上海城市空间调整的重大机遇,重点发展高端商务、配套精品商业、文化、休闲等产业,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国际化高端服务业集聚带,成为上海核心功

能的延伸区。经过10-20年的努力,将徐汇滨江地区打造成为服务经济发展引领区与世界级城市滨水综合示范区。

1、服务经济发展引领区。

徐汇滨江地区作为徐汇区新一轮建设发展的首要地区,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徐汇区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行业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主体由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形成服务业集聚、发展、分散化和多极化的载体,承接上海在城市发展中的“纵横两轴”的空间布局,优化徐汇滨江地区规划布局结构,由徐汇滨江地区自身优势、发展机遇和外在物质性推动转变为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核心的内生性推动,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服务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作用。

2、世界级城市滨水综合示范区。

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快世博科技资源的转化利用,加大新建筑节能、旧建筑节能改造,积极建设徐汇滨江低碳商务区。通过保留龙华工业文化遗存,延续历史文脉,积极拓展区域内历史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结合滨江地区的历史人文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商旅文结合,扩大徐汇滨江的影响力。在城区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徐汇滨江地区滨水临江的地理优势,坚持功能复合、公共空间主导、慢行乐活等开发理念,力争将徐汇滨江打造成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滨水综合示范区。

(三)发展目标

根据徐汇滨江地区战略目标,提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

徐汇滨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初步显现,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全面建成,打造“活力、品质、安全、低碳”的城市滨水综合区。

1、徐汇滨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1)形成交通网络。

按规划推进徐汇滨江地区道路建设,形成B单元(WS3单元)“三横五纵”、C单元(WS5单元)“八横六纵”、D单元(WS7单元)“三横两纵”的规划道路体系。完善区域外部交通,完成宛平南路和罗秀路越江工程。创建“能耗低、占地少、效率高、服务好”的复合型城市公共交通模式,完成7号线、11号线、12号线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枢纽建设,优化公交系统,形成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综合网络。

探索城市慢行道路系统发展模式,与绿地系统相结合,营造环境宜人的慢行空间,使之逐步成为滨江核心区人群出行的首选方式。规划目前率先尝试以C单元为试点,构建城市二层步行平台、地面交通、地下一层人行和地下二层车行的四层立体交通网络。

(2)完善市政系统。

根据规划确保市政用地,引入先进技术,提升市政水平。探索街坊整体开发和地上地下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根据市政建设需求,完善电力、管线、加油站等市政专项规划。

(3)构建网络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科学整合各种信

息资源,建设高效、便捷、可靠、动态的“数字化城区”。实施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为各种城市功能活动提供最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无线城区”。

(4)优化地区公建配套。

根据规划确保地区公建配套用地,逐步建设文化体育、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为老服务及公建配套等设施。提升腹地建成区的社区服务设施水平。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初步显现。

(1)提升地区综合功能。

“十二五”期间徐汇滨江重点发展高端商务、配套精品商业、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等产业。形成具备国际水准的总部集聚区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创新基地,成为上海黄浦江现代服务业发展轴的新亮点。

(2)促进形成产业格局。

将徐汇滨江地区打造成为以高端商务中心和创新产业基地为核心特色,以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重要发展方向,以生命健康、高级物业、休闲娱乐、专业服务等产业为支撑的“生态休闲商务区”,完成后世博新兴技术的产业转化,使徐汇滨江地区成为上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3)培育文化旅游产业。

整合旅游资源,推进项目建设。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整合全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策划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争取建成一批投入使用,开工一批加快建设,储备一批后续开发。切实把文化旅游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