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客家土楼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客家土楼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fc3239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f.png)
认真观看视频《榫卯结构》
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在功能上,具有防御性。提
思考榫卯结构科学性,判断并分析
问:土楼如何进行防御?
客家土楼哪些地方使用榫卯结构?
2.结构巧
3.土楼文化
结构外部:土楼墙的材料是土。建土楼的核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圆形土楼的特
心技术就是夯土墙,土楼墙的宽度一般是 2 米, 点,回答:
至多卯结构》,让学生了解榫卯结构,
思考榫卯结构如何体现建筑的科学性?
3.文化深
建筑的形体是华丽的外衣,我们看看土楼外
形有哪些?从四合院到五凤楼,再从五凤楼发展
到方楼,最后干脆把方楼的四角抹圆,建成圆楼。
为何客家建筑最后都朝圆楼发展?我们一起来探
究圆形土楼的奥秘。
任务一:观察圆形土楼有什么样的特点?其
(1)圆形土楼是一环一环向外,可
结构内部:
以住更多的人。
(1)通过图片分析土楼内部与外部结构:土
(2)同心是齐心、团结。
楼外部是什么材料?内部呢?
(3)圆形土楼蕴含了古人的文化
(2)具体分析土楼内侧木结构有木柱、横梁
智慧。客家人就是一个包容、团结、
和龙骨,内侧由谁承重?外侧怎么承重?
和睦的大家庭。
(3)榫卯结构
2.学生观察、思考和体验客家土楼建筑艺术特点。通过主题任务式推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造型美规律。通过体验画书签,对客家土楼造型美有更直观的感受。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让学生了解客家土楼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增 强文化理解。同时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关注身边的美术世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 传统文化的情感,唤起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理解守正创新的理念。 教学内容
《11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
![《11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c9a0a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0.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使学生掌握传统民居的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
2. 了解不同地域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旨在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具体内容如下:1. 收集资料:学生需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至少三个不同地域(如江南水乡、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的传统民居图片和简要介绍。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对所收集的图片进行仔细观察,记录下民居的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元素等,并尝试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3. 制作作品集:学生将所收集的图片和观察记录整理成电子相册或纸质作品集,每份作品集需包含不少于五张图片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4. 实地考察(可选):鼓励学生实地参观当地传统民居,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加深对传统民居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图片质量:所收集的图片需清晰,能够展现民居的细节特征。
2. 文字描述:观察记录需详细,包括对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元素的描述及对文化内涵的分析。
3. 作品集制作:电子相册需在规定尺寸内,图片与文字排版合理;纸质作品集需用合适的纸张装订,保持整洁。
4. 实地考察(如有)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记录详细的观察日记。
四、作业评价1. 图片收集与质量:评价学生是否收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并关注图片的清晰度和质量。
2. 文字描述与观察力: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详细,分析是否准确,文化内涵的理解是否到位。
3. 作品集制作:评价作品集的整理水平,包括图片选择、文字描述的准确性以及整体的美观度。
4. 实地考察(如有)的评价需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观察的细致程度以及记录的完整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阅,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
2. 对于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反思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0148fb011ca300a6c390c2.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反思
本课以大量有代表性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和气候的不同,产生了形态特点各异的民居;中华民族是怎样根据不同的天时地利来选择并创造一个“人和”的环境,怎样通过不同的资料、手法来创造出一种有别于自然的居住空间。
所以要大量的搜集有关民居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对其了解的更深更广,还要拉近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自觉关注传统民居的艺术特色,感受身边民居的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的民居图片,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映民居产生的环境、背景等资料,为学生搭建一个感性的、鲜活的、立体的学习空间。
本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易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多讲授少互动的情况还有待改善。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de568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0.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概述:包括民居的定义、分类和分布。
2. 民居建筑特点:包括房屋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
3. 民居艺术魅力:包括民居中的绘画、雕塑、建筑风格等。
4. 民居文化内涵:包括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案例,让学生感受民居的艺术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民居图片、建筑特点、艺术魅力等内容。
2. 准备民居模型或图纸,供学生实践使用。
3. 准备相关视频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居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讲解基本知识:介绍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案例,让学生感受民居的艺术魅力。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
5.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制作民居模型或绘制民居图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民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民居的定义、分类、建筑特点等。
2. 评价学生对民居艺术魅力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课堂讨论、实践作业等方面进行。
3. 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通过实践环节的作品来进行评价。
4. 评价学生对民居与民俗、民居与地理环境等关系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来进行。
七、教学建议1. 建议在讲解民居建筑特点时,能够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a401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00.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传统民居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
通过学习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及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1.3 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定义与分类;2. 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3. 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传统民居的定义与分类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定义;2. 掌握传统民居的分类。
2.2 教学内容1. 传统民居的定义;2. 传统民居的分类:客家围屋、北京四合院、云南一颗印、藏族碉房等。
2.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分享了解的传统民居案例;3. 讨论交流,总结传统民居的特点。
第三章: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3.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2. 分析不同地域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3.2 教学内容1. 北方民居:土木结构、砖木结构;2. 南方民居:木结构、竹结构、砖木结构;3. 西北民居:土木结构、窑洞。
3.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不同地域民居的建筑特点;3. 小组讨论,总结各种建筑风格的特点。
第四章: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4.1 教学目标1. 掌握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的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1. 民居建筑艺术:布局、装饰、建筑材料等;2. 民居雕刻艺术:木雕、石雕、砖雕等;3. 民居绘画艺术:壁画、彩绘等。
4.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2.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传统民居的艺术特点;3. 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民居艺术的欣赏心得。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1. 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2. 激发学生对传统民居艺术的研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2. 拓展学习:参观当地传统民居,深入了解其艺术魅力。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说课稿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bfcb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a.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通过观察、分析和体验,感受传统民居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课程将结合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演变、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传统民居的艺术特色,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传统民居的历史演变:介绍不同历史时期民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分析传统民居的选址、布局、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点。
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探讨民居与传统文化、民间信仰、地域特色的关系。
传统民居的现代价值:讨论传统民居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和保护意义。
四、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讲解传统民居的相关知识。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传统民居,亲身体验和感受民居的魅力。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统民居的创意设计或手工艺制作。
五、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传统民居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资料,详细讲解传统民居的历史演变、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传统民居,指导他们观察、分析和体验民居的特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见解,促进交流与合作。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传统民居的创意设计或手工艺制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的心得体会或论文,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历史演变、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美术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2f581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f.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2.掌握传统民居建筑的构造和装饰技法;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4.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2.传统民居建筑的构造和装饰技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2.如何让学生掌握传统民居建筑的构造和装饰技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2.实践操作法:通过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传统民居建筑的构造和装饰技法。
五、教具准备1.PPT或图片资料;2.手工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讲授(20分钟)1. 介绍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包括:(1)建筑形式:庭院式、四合院式、楼房式等;(2)建筑结构:木结构、砖木结构等;(3)装饰技法:雕刻、彩绘、壁画等。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详细介绍传统民居建筑的构造和装饰技法。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手工制作一幢传统民居建筑模型;2. 让学生在模型上尝试使用传统装饰技法,如彩绘、雕刻等。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并拍摄一幢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文章介绍该建筑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和艺术魅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传统装饰技法。
但是,在实践操作环节中,部分学生制作模型时存在粗心大意、不认真等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环节的指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细心程度。
八年级美术下册11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教案人美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11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教案人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8be7cc453610661fd9f489.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本课,能运用所学分析方法,认识其他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情感方面:通过本课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教学难点:能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等方面去分析其他传统民居建筑。
(知识迁移)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图片:藏族碉房、蒙古包、傣族竹楼、下沉式窑洞、皖南民居、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土楼等民居。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建筑是哪里的吗?生:知道,蒙古包、北京四合院……师:为什么中国民居建筑为什么如此多样化?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你知道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吗?课件播放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西南干栏式木楼、云南“一颗印”民居师:想一想,这些建筑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它的特点是什么?生:观察、思考师:总结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的特点(一)黄土高原窑洞西南干栏式竹木楼师:你能说说黄土高原窑洞和西南干栏式竹木楼各自的建筑特点吗?它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点?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借地势开凿空间,冬暖夏凉,节省材料。
干栏式木楼防潮通风,取材方便教师总结: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黄土高原窑洞西南干栏式竹木楼防潮通风、取料方便借地势开凿空间冬暖夏凉、节省材料。
共同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二)“移动的房子”指的是哪个民族的民居建筑?为什么要建造成这样?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蒙古包拆装容易、便于搬迁、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
总结: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b5452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b.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摄影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 学生准备摄影器材(如相机或手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的建筑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民居的了解和印象。
步骤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如布局、结构、装饰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民居与当地文化、自然环境的关系。
步骤三:摄影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摄影任务,要求学生拍摄具有艺术魅力的传统民居。
2. 学生分组进行摄影实践,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民居建筑。
步骤四:作品分享(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分享拍摄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传统民居的艺术价值。
2. 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民居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运用摄影手段记录和展示传统民居的美。
3. 增强对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摄影角度发现和表现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互动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摄影作品、课堂表现和课后反思,评价学生在传统民居认知、摄影技巧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提升。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整理摄影作品,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展示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民居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汉族民居、藏族民居、蒙古族民居等。
2. 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如园林、庭院、雕刻、彩绘等。
美术教案《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美术教案《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cac4dc0e910ef12d2bf9e732.png)
美术教案《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学会欣赏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我国传统民居图片,体验并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难点】认识种类多样的传统民居,区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三、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
交流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多媒体器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挑选并展示一组同学老家窑洞的图片进入本节课,并对同学们提出问题“这些造型特别的建筑有什么居住优点?”“大家觉得这些朴实的窑洞外形好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由此引出板书《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二)直观感知展示福建土楼与广东开平碉楼的图片,学生们欣赏比较他们的相同及不同之处并发言。
老师总结学生发言“福建土楼是圆形,碉楼是长方体楼式建筑”“福建土楼和碉楼在居住之外都有一定防御功能的设计意图”它们都饱含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
(三)具体分析展示北京四合院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讨论“四合院分为几个组成部分”“有哪些寓意”并发言。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为正房、厢房、中心院落、中门、大门组成。
四面房子都朝中心院落打开,给居住者一种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感受(四)领悟探究学生自主发言,教师讨论总结“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造型流畅,结合舒适性和实用性功能”(五)小组评述提供更多传统民居图片,让每个小组选出自己喜欢的民居进行小讨论,“如果让大家选择,那么你愿意住哪种民居,从多角度分析这件民居的艺术感受”讨论结束,学生推荐代表发言,老师进行总结“传统民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尊重与传承”(六)小结作业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传统民居相关知识内容。
鼓励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周末到附近古镇地区欣赏传统民居的美感。
六、板书设计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北京四合院:正房、厢房、中心院落、中门、大门。
《11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
![《11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fae06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8.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传统民居的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风格;2. 通过分析民居中的艺术元素,培养审美能力;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作业内容:1. 实地考察任务:学生需选择一个传统民居(如福建土楼、皖南古村落等)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下民居的外观、布局、装饰等细节,并拍摄照片;2. 调查报告:学生需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所选民居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风格、艺术特色等,字数不少于300字;3. 艺术分析:学生需从美学角度分析所选民居中的艺术元素,如色彩、线条、空间布局等,并阐述这些元素在民居中的作用和意义;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讨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与现代建筑的异同,以及传统民居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三、作业要求:1. 实地考察时,学生需注意安全,尊重民居的习俗和文化遗产;2. 调查报告应如实反映所选民居的特点,不得夸大或虚构;3. 艺术分析应从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出发,言之有据,逻辑清晰;4. 小组讨论应积极参与,尊重他人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5.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字数和内容应符合要求。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深度、讨论质量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3. 评价结果反馈: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作业给予指导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积极提交作业,并在作业中发现和解决问题;2.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反馈评价结果,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3.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学生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本次作业,并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八年级美术下册《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美术下册《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10ed39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2.png)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传统民居进行研究,鼓励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所选民居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各小组进行课堂展ຫໍສະໝຸດ ,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和提问。
2.引导学生关注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民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案例中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传统民居艺术的相关问题。这种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3.小组合作促进共同成长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使他们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明确小组合作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研究传统民居艺术;
3.组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合作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将实施以下策略: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1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
![《11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20fc7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1.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欣赏、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2. 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装饰艺术和历史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中国传统民居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2. 准备画笔、颜料等美术用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工具进行创作。
3. 邀请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师或文化传承人进行现场讲解,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互动性。
4. 设计课堂讨论和创作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传统民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兴趣,并引出本课主题《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新课讲授:(1)民居的概念和种类:教师简要介绍民居的定义和种类,包括草顶、瓦顶、土木结构等不同类型。
(2)传统民居的特点:教师详细讲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如选址、布局、空间利用、装饰等,并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
(3)民居的艺术价值: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民居在艺术方面的价值,包括造型美、色彩搭配、装饰艺术等。
(4)学生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传统民居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民居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实践活动:(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民居,亲身体验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
(2)创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传统民居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民居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民居的魅力》教案-试讲稿-说课稿
![《传统民居的魅力》教案-试讲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993f1f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5.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1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学会欣赏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我国传统民居图片,体验并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感受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认识种类多样的传统民居,区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四、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教师在多媒体上挑选并展示一组老家窑洞的图片进入本节课,并对同学们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这些造型特别的建筑有什么居住优点?”“这些朴实的窑洞外形好看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出窑洞的特点,在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时,顺势引出课题。
2.新授(1)初步感知教师展示福建土楼与广东开平碉楼的图片,并请学生试着用概括的语言总结比较它们的相同及不同之处,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及时总结:福建土楼是圆形,碉楼是长方体楼式建筑”“福建土楼和碉楼在居住之外都有一定防御功能的设计意图”它们都饱含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
(2)深入探究教师展示北京四合院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讨论“四合院分为几个组成部分”“有哪些寓意”并发言。
继续展示上海石库门、蒙古包、藏族碉楼图片,并分小组讨论,:“传统民居的美感来源于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总结:分为正房、厢房、中心院落、中门、大门组成。
四面房子都朝中心院落打开,给居住者一种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感受。
传统民居因地制宜,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造型流畅,结合舒适性和实用性功能。
3.学生练习教师请学生写出简短的文字,表达自己对传统民居的感受。
4.展示评价教师以交流会的形式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总结。
5.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更好的保护民间艺术。
板书设计:《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试讲稿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11课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初中美术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板书: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公开课课件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a910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8.png)
北京四合院是单栋单层的房屋围合而成,相对 比较低平,你知道为什么吗?
•自然原因
•等级原因
•自然原因
北京的冬天比较寒 冷,低矮的房屋会让阳 光更多地照射进院落, 良好的采光会让房间温 度升高。
•等级原因
北京作为古都,天子脚下等级制度严格,相传 平民百姓的屋顶不能高过金銮殿的台阶。
材料结构:
单栋单层的房屋围合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④ 热带温湿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一笔优秀文化遗产。在本课的学习 中,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域、不同民 族具有不同的建筑类型,而这些, 也传达着不同的风俗,诉说着不同 的百姓故事。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 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你知道是 什么民居吗?
我们的家乡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被称为川西平原又称成都平原。 传统的川西民居就是诞生于这 个特定区域的民居样式。
街沿
院坝
龙门
宫廷 府邸
与宫廷、府邸建筑相比,传统民居承载了 更多与平常百姓相关的信息。它的最大特点是: 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
这是一种传统 的北方民居, 你能说出它的 名字吗?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 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 “口”字形的结构。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 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 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 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 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青砖灰瓦
砖雕彩绘
北京四合院的艺术: 四合院象十分朴素。精美的砖雕彩 绘,为四合院增加了细节之美,突破了色彩单一性。院内的 植物和陈设处处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动动手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美术教案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3c479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3.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美术教案一、传统民居的概述1.1 什么是传统民居1.2 传统民居的分类1.3 传统民居的特点二、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2.1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融合2.2 传统民居的布局和空间设计2.3 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2.4 传统民居的装饰和细节处理三、传统民居的艺术价值3.1 传统民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3.2 传统民居的审美价值3.3 传统民居的生态价值3.4 传统民居对现代建筑的启示四、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4.1 传统民居的风格与绘画技法的结合4.2 传统民居的色彩与绘画表现的关系4.3 传统民居的装饰元素在手工制作中的运用4.4 传统民居的线条与结构在立体造型中的应用五、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体现的案例分析5.1 北京胡同与四合院5.2 湖南土楼5.3 四川木构建筑5.4 福建厦门民居六、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的保护与传承6.1 传统民居的保护意义和现状6.2 传统民居的保护方法和策略6.3 传统民居的传承与创新七、结语以上是对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的探讨和教案的详细梳理,通过深入了解传统民居的概念、特点、布局、装饰等方面,可以更好地将传统民居的艺术元素应用到美术教育中。
传统民居不仅具有美丽的建筑形式和装饰细节,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绘画技法、手工制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同时,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和传播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我们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b0ce7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5.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民居的概述2. 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3. 传统民居的艺术形式4. 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5. 传统民居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民居的概述、建筑特点、艺术形式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民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等话题进行讨论。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或制作传统民居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关于传统民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讲解和展示。
2. 教材:准备相关传统民居的教材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3. 材料:准备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供学生动手操作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民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传统民居的概述、建筑特点、艺术形式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传统民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就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等话题进行讨论。
5.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或制作传统民居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传统民居模型的制作和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民居,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民居的魅力。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04ebb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a.png)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民居的种类及分布特点。
2. 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及艺术风格。
3. 传统民居的建筑技艺及传承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民居的种类、建筑特点及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传统民居的建筑技艺及传承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民居的魅力。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及实物模型。
2.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联系相关民居景点。
3. 准备教案、课件及学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幅美丽传统的民居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我国传统民居的种类、建筑特点及艺术风格,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民居的特点。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收集到的民居资料,总结出各种民居的建筑特点。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及其传承意义。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传统民居建筑图纸。
2. 调查了解身边的传统民居,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程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传统民居,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民居的魅力,进一步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及艺术风格。
十、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及实践活动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报告质量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本课,能运用所学分析方法,认识其他传统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特点
情感方面:通过本课学习,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居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
三、教学难点:能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等方面去分析其他传统民居建筑。
(知识迁移)
一备
民居建筑:福建土楼、蒙古包、傣族竹楼、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
民居建筑:皖南民居
广东开平碉楼、北京四合院、中国民居
建筑为什么如此多样化?
中国人口众多、民族众多、造成的不同的文化差异、地形不同、气候差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人类最初的民居是什么样呢?
1、旧石器时代就产生了,“穴居”、“巢居”:
2、封建社会有一种新的民居形式出现:院落式的民居。
产生院落式民居的原因是什么?秦砖汉瓦技术的扶持。
封建的农耕社会,建筑上儒学、礼教的渗透。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
你知道中国特色民居建筑吗?
客家土楼
北京四合院
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
西南干栏式竹木楼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
从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福建土楼
结构布局功能文化艺术
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利用地势、材料天然。
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规格的卧房,并以走廊相连。
防风抗震、防御性强、循环利用。
聚族而居、邻里和睦。
造型富有特色,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想一想:
土楼外立面地下两层为什么不开窗户?而仅在三层以上开小窗吗?
防御、防风、抗震
北京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
结构:单栋单层的房屋围合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
布局:方形院落、中轴对称。
四方的房屋各自独立,中心有庭院。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影壁、游廊、垂花门
功能:垂花门区分“外宅内院”,影壁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
游廊连接各个房屋,遮阳避雨。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青砖灰瓦、砖雕彩绘
艺术:四合院内的陈设和绿植,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
精美的砖雕彩绘,为四合院增加了细节之美,突破了色彩单一性。
院内的植物和陈设处处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北方院落民居——北京四合院:
神髓:四合院的神髓在于一个“合”字,将一个家庭所有成员“合”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几许”,在这古老的院落中感受这中国式的诗境。
中国传统民居——干栏式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皖南民居: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
你能说说黄土高原窑洞和西南干栏式竹木楼各自的建筑特点吗?它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点?
共同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黄土高原窑洞
西南干栏式竹木楼
借地势开凿空间冬暖夏凉、节省材料
防潮通风、取料方便
中国传统民居的形式与特点:
“移动的房子”指的是哪个民族的民居建筑?为什么要建造成这样?
拆装容易、便于搬迁、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
蒙古包
由此可见,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课后拓展:
用相机拍摄你身边的民居建筑,把他们制作成展板或宣传
小报,在班级展示交流。
本课小结:
“院落式民居,正像中国建筑的屋顶一样,被覆地面——这种精神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为人们尘世生活的和谐幸福提供一个衡量的标准,中国式的屋顶表明,幸福首先应该在家里找到——”——林语堂
二备
1、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蒙古包、上海石库门……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建筑是哪里的吗?
生:知道,北京四合院……
师:为什么中国传统民居会如此多样化呢?好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
2、传统民居的形式和特点
(1)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课题播放图片:北京四合院、福建客家土楼、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干栏式木楼、云南“一颗印”民居
师:想一想,这些建筑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观察、思考
师:总结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的特点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民居的典型形式,之所以叫“四合院”,是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
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大门,关起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像院落中心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结构:单栋单层的房屋围合而成,木架为房屋主体,辅以砖石结构,坚固稳定
功能:垂花门区分“外墙内院”,影壁起着阻挡视线的作用,游廊链接各个房屋,遮阳避雨
艺术:整体建筑色调灰青,给人印象十分朴素。
精美的砖雕彩绘,为四合院增加了细节之美,突破了色彩单一性,院内的植物和陈设处处体现了主人的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化:四合而居寓意家庭和睦、祖孙同堂的愿望,房屋的建制与布局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福建客家土楼
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具有聚族而居和防御作用的多层高楼住宅。
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其中圆形土楼是福建客家民居的代表形式之一。
土楼外墙用夯土,内部用木屋架,
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结构的卧房,并以走廊相连,这种统一的结构使土楼内部显得完整而又韵律。
福建土楼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结构:外墙生土夯筑,内部木架结构,利用地势,材料天然布局:以祖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中心为内庭院,安置有厅堂、水井、厨房等公用设施,楼上是统一规格的卧房,并与走廊相连
功能:防风抗震,防御性强,循环利用
文化:聚族而居,邻里和睦
艺术:造型富有特色,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黄土高原下沉式洞窑
在地平线上挖出院落后,在其四面洞壁上掏出若干口窑洞,就形成了一个由四面窑洞组成的完整院落,即下沉式窑洞。
黄土高原上的下沉式洞是中国窑洞民居中最珍贵的形式,它的特点是节省建筑材料,隔音性好,冬暖夏凉
干栏式民居
它是傣族最富特色的传统住宅形式,以竹或木为主要材料,底层架空搭成小楼,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储存杂物等,也可防野兽。
它具有取材便利和防潮通风等特色。
云南“一颗印”民居
滇中地区标准的土木结构房屋称为"一颗印",为三间四耳一
倒座,实际因经济情况有所增减,正房和耳房均为二层楼房,倒座多数为平房,少数为楼房,但空间极矮。
正房较高,耳房矮一些,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
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 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 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从天井采光。
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向形成无规则的散点布置。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干栏式木楼和黄土高原窑洞有没有共同点呢?
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黄土高原下沉式窑洞借地势开凿空间,冬暖夏凉,节省材料。
干栏式木楼防潮通风,取材方便(2)欣赏其他传统民居建筑
课件播放:广东开平碉楼、上海石库门、皖南民居、藏族碉房、蒙古包
师:你能从结构、功能、布局、文化、艺术等方面去看待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吗?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概括
3、作业布置
用课上所学的分析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民居(手抄报形式)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活动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易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
学中多讲授少互动的情况还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