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娜·卡列尼娜 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人物形象: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1、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就由姑母作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卡列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

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

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

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2、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

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

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悲剧原因: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

内在因素: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

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

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

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卡列宁为了折磨她,拒绝离婚,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

在失去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惟一的安慰便是渥伦斯基的爱情了。

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害了她。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1)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1)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1)《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安娜这一角色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她的形象不仅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让人们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就从安娜的角色性格、人际关系、道德取向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角色性格安娜是一个既迷人又复杂的角色,她是一个既有着温柔的一面又有着强烈欲望的一面的女性。

她的出场是在火车站,当时安娜还没有离婚,她和她的丈夫的关系也很和谐。

但随着小说的深入,我们看到了安娜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她经历了婚姻的背叛和丈夫的无情,最终选择了和瓦伦京一起逃走,但是这样的选择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孤独和无奈,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二、人际关系安娜与他人的交往方式是进退两难、欲言又止。

她与众多男子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她的生命中,有丈夫亚历克谢、青年瓦伦京、律师凯伦斯基等人。

但是,她与这些男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表现出一种既暧昧又矜持的状态。

她在和瓦伦京的感情中也是如此,她爱瓦伦京,但她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压力和自己的内心矛盾。

三、道德取向安娜的行为和选择,无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个人幸福而付出的代价。

她在选择和瓦伦京在一起时,当时她还没有离婚,这样的行为无疑触犯了社会道德和伦理底线。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娜的人生中有很多时候她的行为都是违背自己的良知和社会公德,并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最后,可以看出,安娜的形象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主角,更是一个集人性、情感和道德观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她的形象让我们了解到人性的复杂,让我们思考到每个人在内心深处的矛盾和诉求。

通过对安娜这个形象的分析,不仅可以有更深入的文学理解与思考,也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安娜的外貌特征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娜的性格特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娜的爱情观念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安娜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形象的影响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安娜的行为举止所反映的内心世界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安娜的外貌特征安娜是一位美丽而迷人的女性,她拥有着令人倾倒的外表。

她的眼睛深邃而富有魅力,仿佛能够洞悉人心;她的头发浓密而乌黑,如瀑布般垂落在她的肩头;她的肌肤白皙,面容姣好,身材婀娜多姿。

作者通过对安娜外貌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她的迷人魅力,也为她在社交场合中吸引众多目光埋下了伏笔。

111 安娜的眼睛安娜的眼睛是她外貌中最具表现力的部分之一。

它们时而充满热情和渴望,时而又流露出深深的忧郁和痛苦。

她的眼神能够传达出她内心复杂的情感,让人不禁为她的命运感到担忧。

112 安娜的头发和肌肤安娜的头发和肌肤也是她美丽的象征。

她的头发柔顺而亮丽,展现出她的健康和活力;她的肌肤光滑细腻,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这些都使她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12 安娜的性格特点安娜是一个性格复杂且充满矛盾的人物。

她勇敢、热情、真诚,但同时也敏感、脆弱、多疑。

121 勇敢与热情安娜在追求爱情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热情。

她不顾社会的舆论和道德的束缚,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与渥伦斯基的爱情之中。

她敢于挑战传统的婚姻观念,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122 敏感与脆弱然而,安娜的内心又是极其敏感和脆弱的。

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情充满了依赖和期待,一旦感觉到对方的冷漠或不忠,她就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

她的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123 真诚与善良安娜始终保持着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1. 引言1.1 介绍《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描绘19世纪俄国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命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

小说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主人公安娜与列夫·卡列尼科夫之间的婚外情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困扰和悲剧。

《安娜卡列尼娜》不仅是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更是对当时俄罗斯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

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卡列宁作为主人公之一,承载了道德、责任与冷静的形象。

他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人物,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封建伦理的异化。

对于卡列宁这一形象,托尔斯泰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行为表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人性内核的形象,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思。

1.2 卡列宁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卡列宁人物形象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是整部小说的另一主要人物,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使命。

作为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在小说中扮演着一位关键的支柱人物,他的出现和存在是安娜故事发展的重要背景和影响因素。

卡列宁的形象展现了俄罗斯贵族社会中的传统观念和道德准则,他的个性与安娜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

对卡列宁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小说的情节和主题,还可以使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有更深刻的认识。

卡列宁作为安娜的对照,对于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伦理的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形象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力。

2. 正文2.1 卡列宁的外表与性格特点卡列宁的外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庄重而严肃。

他身材高大,面容俊美,留着一头乌黑的头发和浓密的胡须。

他的眼神深邃而沉静,透露着冷漠与孤寂。

在礼服和正装上,卡列宁总是衣冠楚楚,给人一种庄重的气质。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安娜的性格特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娜的爱情观念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娜的社会地位与角色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色转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安娜的性格特点安娜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极具复杂性和魅力的人物形象。

她的性格丰富多样,既有勇敢、热情的一面,也有脆弱、敏感的一面。

111 勇敢与热情安娜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顾社会的舆论和传统的道德束缚。

她在遇到渥伦斯基后,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这段感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她的热情让她在爱情中全情投入,不计后果。

112 脆弱与敏感然而,安娜的内心又是极其脆弱和敏感的。

她对渥伦斯基的感情充满了不安和猜疑,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能让她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

她的敏感使她在面对社会的压力和指责时,更容易受到伤害。

113 性格形成原因安娜性格的形成与她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她从小生活在一个贵族家庭,受到了严格的礼教和规矩的约束,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和真爱的渴望。

婚后的不幸生活让她感到压抑和痛苦,当遇到渥伦斯基时,这种渴望被瞬间点燃,从而导致了她性格中的矛盾和冲突。

12 安娜的爱情观念安娜的爱情观念是纯粹而又理想化的。

121 纯粹的爱情追求她认为爱情应该是毫无杂质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和奉献。

她渴望与渥伦斯基建立一种纯粹基于爱情的关系,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所干扰。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道德与社会束缚的挣扎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道德与社会束缚的挣扎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道德与社会束缚的挣扎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经典小说,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和思想。

这部作品以安娜·卡列尼娜这个角色为中心,展示了她在追求爱情时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和社会束缚。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复杂而有深度的角色。

她是一个美丽、聪明、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但她逐渐迷失在对禁忌之爱的追求中。

随着故事的发展,她因为与军官瓦罗金建立了不道德的关系而遭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爱情与道德困境《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和瓦罗金之间的禁忌之恋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困境。

安娜开始追求自由和她真正的情感,但这同样意味着背离了已婚并且有一个孩子的道德准则。

她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同时也受到了社会按照传统价值观对待女性的负面评判。

社会束缚与个人自由在19世纪的俄国上层社会,家庭、宗教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人自由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描绘不同角色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显示了社会制度对个人行为和选择带来的限制。

安娜试图摆脱这种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最终却身不由己地沉溺其中。

反思与启示《安娜·卡列尼娜》引发了对爱情、道德和社会约束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作品中并没有简单黑白分明的答案,在这些复杂问题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取舍和逃避方式。

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面临的困境和对大众情感、社会等方面的讨论。

结语《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安娜在爱情、道德和社会束缚之间的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制度对个体选择的影响。

它被誉为托尔斯泰最杰出的小说之一,也为读者带来了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现象思考的启示。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我心目中的矛盾女性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我心目中的矛盾女性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我心目中的矛盾女性《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19世纪俄罗斯贵族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安娜·卡列尼娜的生活和遭遇,探讨了婚姻、道德和个人自由的问题。

在整个小说中,安娜·卡列尼娜作为主要人物,承载着作品的核心主题,并成为了我心目中的一个矛盾女性形象。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安娜成为了一个矛盾的女性形象呢?首先,在安娜的角色设定中,她具有非凡的魅力和内外兼修的特质。

安娜的外貌与举止无不彰显着她高贵的身份和风度,她具备着出众的美貌和迷人的气质。

她的优雅和智慧吸引着许多男子的注意,使得她成为整个社交圈的焦点。

然而,安娜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对婚姻束缚和社会道德压力的反叛情绪。

她对于婚姻的渴望与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形成了强烈的矛盾,这也成为了她内心挣扎的源头。

其次,安娜在情感生活中的选择更加凸显了她的矛盾性。

作为一位已婚女性,安娜却无法满足于她与丈夫的平淡婚姻。

在她邂逅堂兄瓦伦京之后,她的内心开始摇摆不定。

她陷入了对瓦伦京的深深爱恋之中,这种爱情让她感受到了被人真正地关爱和理解的温暖。

然而,与此同时,她对于她的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又使她陷入了内心的挣扎。

她对爱情的追求与对婚姻的负责形成了矛盾,这让她在情感的选择上陷入了困惑。

最后,安娜对于社会道德和女性角色的观念也表现出矛盾。

在那个时代,女性被认为应当是家庭的主妇,安娜作为一个独立、思想深邃的女性,她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的追求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触动。

她拒绝了传统女性角色的命运,选择了追求自我和个人幸福。

这种追求自由和个人幸福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非议和谴责,但也赢得了一些人的理解和共鸣。

安娜对于社会道德和女性角色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使得她在小说中的形象更加矛盾和丰富。

从种种方面来看,安娜·卡列尼娜是我心目中的的矛盾女性形象。

她的外貌和聪明才智使她成为了社交圈里的焦点,但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她陷入了情感的困惑。

《安娜卡列尼娜》对人性的深度解读

《安娜卡列尼娜》对人性的深度解读

《安娜卡列尼娜》对人性的深度解读《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对人性的深度解读。

通过对主人公安娜的描写,托尔斯泰探讨了欲望、道德、社会规范等诸多人性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心理状态、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深入探讨这部作品对人性的深度解读。

1.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人物形象。

在外貌上,她是一个美丽、高贵的女性,拥有令人倾倒的魅力。

内心上,安娜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她行为的指引。

然而,她也展现出对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的挣扎和抗拒。

她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中矛盾的一面,使读者深度思考道德和个人欲望之间的争斗。

2. 安娜卡列尼娜的心理状态托尔斯泰通过对安娜心理状态的描写展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在与基伏什夫的爱情中,她一度感到幸福满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内心的不安和犹豫。

她尝试逃避这种痛苦,但却发现爱情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无法逃避对道德和责任的深思。

安娜的心理状态呈现了人性中矛盾情感和内心挣扎的一面,使读者产生共鸣。

3. 安娜卡列尼娜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安娜与列文、基伏什夫等其他人物的关系反映了她对爱情和道德的追求。

她与列文的婚姻是基于家庭、社会地位和传统观念的考虑,尽管她依然对列文抱有感情,但他们的婚姻缺乏精神上的共鸣,使得安娜产生了对爱情的渴望。

然而,在与基伏什夫的爱情中,她又陷入了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纠结。

这些人物关系揭示了人性中对真爱和传统观念的矛盾,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爱情时的选择与代价。

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心理状态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对人性的深度探讨。

安娜的形象展示了人性中矛盾、挣扎与迷茫的一面,使得读者不禁深思欲望与道德之间的较量。

通过这个角度来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仅可以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也能使我们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其悲剧成因人物形象安娜是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富于激情,生机勃勃,不满封建婚姻,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真挚的爱情和幸福生活;二、真诚、坦率、高尚、勇敢,向上流社会挑战,反抗腐朽堕落的社会道德;三、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内心有矛盾,有负罪感。

悲剧成因一、没有爱情的婚姻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安娜还是少女的时候,由姑母做主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卡列宁伪善自私,过于理性化而生命意识匮乏。

他的主要兴趣在官场,是一架“官僚机器”。

相反,安娜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

她与这样的丈夫在一起,不知爱情为何物,这种生活窒息了她的生命活力。

二、贵族上流社会的迫害社会已宣判了她这个胆敢破坏既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人不受法律保护;上流社会拒绝接受这个“坏女人”;作为一个母亲,她因“抛弃儿子”而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说她是为了“卑鄙的情欲”而不顾家庭责任。

凡是构成她幸福生活的东西,都遭到了严厉的抨击。

三、安娜自身的矛盾性格是导致她悲剧的深层原因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在安娜身上出现了双重的人格。

她的内心分裂为两个自我:一个是鲜活地迸发出青春活力、要独立、要自尊,要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女性意识;一个是贵族宗法制道德体系下的贤妻良母的女性角色——卡列宁夫人。

我们可以将前者看成是安娜身上本我的体现,后者看作安娜的超我的代表。

本我与超我,双重人格的撕扯、搏斗,也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天人交战”,使得她一直处在痛苦矛盾的挣扎与斗争中。

四、与渥伦斯基理念的不合断灭了安娜对爱情的追求安娜为了爱情牺牲了她所能牺牲的一切,渥伦斯基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和寄托。

而渥伦斯基,作为贵族上流社会的一分子,面对他和安娜之间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羞辱、鄙视,潮水般的漫骂攻击,无疑也会感觉到尴尬并产生深深的负罪感和羞耻感。

这也如同一瓢凉水,浇熄了他与安娜之间的爱情火焰。

这使安娜的心灵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以致走上了卧轨自杀之路。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摘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人物形象。

他外表冷漠严肃,内心却隐藏着深刻的情感和纠结。

卡列宁的性格特点包括冷静、理性、执着和矛盾。

他与家人的关系复杂而令人心痛,尤其是与妻子的关系更是饱受煎熬。

卡列宁内心世界的矛盾和挣扎是小说的一大看点,他对安娜的态度和影响更是引人深思。

在整个小说中,卡列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形象代表着现实社会中的众多人物。

他不仅是情节的推动力,更是对人性、家庭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卡列宁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情感与人物关系,以及作者托尔斯泰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卡列宁、人物形象、外表、性格、家庭关系、内心世界、关系、作用、深层含义、驱动力、小说、情节1. 引言1.1 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19世纪俄罗斯贵族社会为背景,描绘了不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婚姻、家庭和道德困境。

卡列宁是该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形象承载着作者对俄罗斯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本质的探讨。

通过分析卡列宁这一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小说的主题内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卡列宁的外表形象、性格特点、家庭关系、内心世界以及与安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卡列宁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对全书情节的驱动力,揭示其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1.2 背景“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19世纪俄国社会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小说中,卡列宁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形象丰满而复杂,深受读者喜爱。

卡列宁的背景决定了他的性格和行为,他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是他行为的动力之一。

在乡村领地上,他严格管理着农民,对待奴隶般的态度和对待自己家人的态度完全不同。

简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

简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

简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的列文形象深深吸引了读者。

在本文中,我将就《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展开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并结合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呈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列文的外在形象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作为一个典型的贵族绅士,他的外在形象展现了俄国贵族阶层的风采与优雅。

托尔斯泰通过对列文的描写,展现了他身材修长、举止优雅、言谈举止得体的形象,使得读者对列文产生了一种亲近感。

列文的外在形象还体现在他的着装品味上。

他时常身着考究的西装,搭配精致的领结和袖扣,展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优雅与自信。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衬托出列文的高贵身份,也为其塑造了一种独特而迷人的外在形象。

二、列文的内在世界除了外在形象,列文的内在世界也是《安娜·卡列尼娜》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在作品中,列文被描绘成一个内心矛盾、情感丰富的人物。

他既有着高尚的情操和责任感,又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这种内在矛盾成为了他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列文的内在世界还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和反思上。

他对贵族社会的虚荣和虚伪感到反感,对农民阶层的艰辛生活和处境深感同情,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使得列文成为了一个富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三、列文形象的深层意义在整部小说中,列文形象的丰富与复杂体现出了作家对当时俄国社会矛盾与人性困境的思考。

列文所代表的贵族阶层不仅是当时俄国社会的一种典型,也是托尔斯泰对贵族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的批判。

列文所表现出的内在矛盾和追求爱情的坚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是一个既有着高贵外在形象,又富有内在丰富性与矛盾性的人物。

通过对列文形象的深度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困境,也能更好地领略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这种对当时社会和人性的细腻剖析,使得《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简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

简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

简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形象。

摘要:一、列文形象的背景和特征二、列文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三、列文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四、列文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一、列文形象的背景和特征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是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对贵族生活感到厌倦,逐渐转向农民立场,渴望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列文的性格复杂,既有贵族的优雅、善良,又有农民的朴实、善良,同时还夹杂着知识分子的矛盾、困惑。

二、列文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列文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认为家庭是人生的港湾,是传递爱和温暖的地方。

他对待家人充满爱心,尤其是对待妻子和儿子,全心全意地照顾他们,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在道德观方面,列文坚守传统的道德观念,认为人应该诚实、善良、忠诚,但他又对道德的界限感到困惑,尤其是在面临诱惑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三、列文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在面对安娜这样的美丽、独立、热情的女性时,列文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矛盾。

他既渴望得到安娜的爱,又害怕破坏自己的家庭和道德观念。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列文不断地靠近安娜,却又在关键时刻退缩,最终错过了与安娜相恋的机会。

列文的悲剧命运在于,他无法摆脱自身的道德束缚,与真正的爱情失之交臂。

四、列文形象的意义和价值列文形象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他是托尔斯泰用来表达自己家庭观念和道德观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小说中与安娜形成鲜明对比的形象。

通过列文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托尔斯泰揭示了当时社会道德观念的矛盾和局限,呼吁人们勇敢面对真实的内心,追求真正的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安娜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豪之一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

她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上流社会贵妇人的典型.她纯洁善良,诚实端庄,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女性。

安娜是个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色彩,但同时又无法摆脱上流社会的道德规范束缚因而充满内心矛盾的贵族妇女形象。

同时,她也是一个外表美丽,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女人。

当她不懂爱情时,身不由己的嫁给了虚伪,冷酷,自私自利且与自己年龄悬殊很大的沙俄政府官僚卡列宁,并与他维持了八年平静而无聊的婚姻生活。

随着她个性的成熟和人格的独立,她开始对自己的婚姻状况感到不满,她越来越明白她不可能从卡列宁那里得到自己所渴望的爱情,她也不可能爱卡列宁。

她的内心燃烧着一把火,这注定她不可能从一而终,而是会拼死追求幸福,宁可遭受社会唾弃,也要过上真正女人的生活。

当她与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渥伦斯基相遇时,她那长期被压抑的人性和爱欲终于冲破了种种道德观念的束缚,她不顾上流社会的非难和攻击,大胆的向渥伦斯基表达了火一般的爱慕之情,俩人很快坠入情网。

安娜因私情怀孕,虽切齿痛悔,又大病一场,但还是弃家而走。

这也许是女人共性的悲哀,把自我全放在一个男人身上。

安娜也不例外。

与渥伦斯基在一起,她体验了偷偷当一个情人的甜美和紧张,品尝了私生子的痛苦和与死神相见的恐怖,经受了忏悔,认罪,再反悔,再决心私奔的挣扎,享受了与爱人相伴出国旅行的幸福舒畅......她对渥伦斯基倾注了全部的爱。

可是安娜并没有意识到,她那如火如荼的爱伤害了渥伦斯基的自由,她想控制他的全部生活,甚至垂死挣扎时,还自己以为“他不敢不爱我,不能不爱我”。

渥伦斯基感到她的爱是“沉重”的,“阴沉”的。

所以他逃避安娜,这无疑是安娜走上极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临死前的安娜不再信任任何人,她怀疑渥伦斯基与索多金娜幽会,怀疑真心爱她的吉蒂和朵丽看不起她。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批判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批判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批判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9世纪末创作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以及对当时社会角色的批判,强调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压力、制约和挣扎。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与角色安娜·卡列尼娜是小说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被两个男人爱着、却又陷入禁忌之恋的深情女子。

她为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而放弃了传统家庭观念,这使得她成为了当时社会中极具争议和批判性的人物。

小说通过描写安娜身上矛盾而复杂的情感以及她对自由与真实幸福追求的坚定决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伦理观念束缚下女性地位不平等现象的批判。

安娜的形象展现了女性意志的挣扎、人性复杂性以及社会规范对于个人自由的限制。

基丽洛娃公爵夫人:被观念束缚的代表作为安娜·卡列尼娜的好友,基丽洛娃公爵夫人是另一个突出的女性角色,她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传统观念束缚下无法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的大多数女性。

她不顾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去经营农业事业,而将全部精力放在为家庭负责和维护家族名声上。

她在小说中逐渐成为安娜思想转变的对立面,强调了社会舆论对女性行动自由和心理解放带来的压力。

维伦斯卡娅和玛莉亚:不同阶层下女性角色小说中还有两位重要但截然不同阶层下的女性角色:维伦斯卡娅和玛莉亚。

维伦斯卡娅是贵族家庭出身,受到传统家庭地位和身份的束缚,但她努力追求自己的真爱并保持独立思考。

玛莉亚则是农村出身的普通妇女,她通过坚忍不拔和母爱之力反抗了社会对底层女性的压迫。

这两个角色展现了不同阶层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限制。

总结《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塑造多个女性角色,以他们的经历和命运批判当时俄国社会中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偏见与束缚。

小说揭示了女性在传统家庭观念束缚下挣扎、受到舆论压力、被剥夺自由选择权的困境。

同时,通过探讨这些复杂而多样化的女性形象,作者呼吁关注女性平等权益以及摆脱传统观念桎梏,为女性开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安娜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美不仅是外表的优雅高贵气质,更是心灵的纯真美。

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她成为了芜草丛中的奇葩。

使得她在任何交际场上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她有一个在政坛上春风得意的丈夫和温顺可爱的儿子,她的生活是舒适安逸的,但却也是缺乏生机的。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单纯、善良、自然、雅致.刚下火车,当她听说一个看路工因喝醉酒而不幸被火车轧死,他家里有一大帮子人全靠他一个人养活时,安娜激动地说:"不能替他想点办法吗?"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跃然纸上。

安娜是一个勇敢、诚实、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和责任感的女性.当她接受伏伦斯基的爱情后,她就处于一种矛盾之中,她想离开卡列宁,然后和伏伦斯基结婚,永远扔掉那种自欺欺人的生活,拥有真正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但是她也是一位母亲,她想到了儿子谢辽查,偌大的家庭,卡列宁不能给她爱,儿子就成了她的一切,如果她离开丈夫,儿子怎么办?她想带走儿子,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她为了自己的爱情而离开,儿子将失去母爱,如果这样做了,儿子会怎样对待她这个抛弃父亲的母亲,她爱儿子但却无可奈何,取舍之间难以抉择。

安娜同时也是一个矛盾的人,她缺乏安全感,疑心重,她想超脱自己但生活和社会的种种顾虑让她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她彻底与卡列宁决裂,和伏伦斯基一起生活时,她无法坦诚的面对自己,因为她的心中有太多愧疚和顾虑,当陶丽开导她让她给卡列宁写信要求离婚时,她有些怯懦。

托尔斯泰成功的塑造了安娜这个形象,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矛盾和思考表现了自己对整个社会的思考,这本书深刻反映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作家自身的深刻的思想矛盾,他的民族主义与他的无政府注意和泛爱论幻想混合在一起;他反对少数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剥削多数人,但又号召人们以非暴力的方式去求取解放;他自己身上也充满着一种战斗的叛逆精神,但却又用一套所谓“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的枷锁来约束自己和别人;他看到并承认科学与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却又主张回到原始的自然生产方式中去,只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的科学成果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穷困。

安娜卡列尼娜 的人物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 的人物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角之一。

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她的形象展现了爱情、婚姻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及其道德议题。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而受人瞩目的贵族妇女。

她的外貌和举止都充满了魅力,使得她吸引了许多男人的注意。

然而,她却对她的丈夫卡列宁农庄的亚历克谢·亚历克谢维奇·卡列宁感到不满,并深陷恋爱的漩涡中。

安娜爱上了弗朗西斯科·卡琳,一位富有魅力的军官。

他们的爱情使安娜陷入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困境中。

作为一个贵族女性,安娜必须忍受社会对她婚姻的维持期望。

她的婚姻生活虽然看似完美,但缺乏情感共鸣和自由。

安娜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最终选择了背叛丈夫,并与卡琳私奔。

然而,安娜以她的行为为代价,失去了社会地位和对家庭的联系。

她破坏了社会的道德规范,成为伦理与道义的争议焦点。

安娜的选择引发了社会的谴责,使她沦为社会和家庭的背叛者。

她不得不面对痛苦的孤独和道德良心的谴责。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也展示了女性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中的地位。

她的举动既是对当时社会规范的挑战,也是对女性权益的争取。

安娜试图表达对对待性别和婚姻的束缚的不满,她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权利。

然而,她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谅解和支持。

此外,安娜·卡列尼娜还体现了俄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道德约束。

她作为贵族妇女,有着特权和地位,但这同时也使她不同于普通人。

她的犯错和不受理解无疑加剧了她与社会的隔离和孤独。

在小说中,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对个人自由和人性的限制。

总的来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人物。

她的爱情和行动既使她失去了社会地位,也表达了她对婚姻和社会规范的反思。

最新-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分析 精品

最新-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分析 精品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分析,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女主角安娜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她不仅是美的化身,更是爱情的化身,只不过对美和爱的不懈追求却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安娜的一生经历了从无爱到有爱到最终脱离爱这样一个过程。

无爱时的安娜了无生气,痛苦不堪,有爱的日子虽甜蜜却短暂,而最终爱情天折,希望破灭。

在追求爱的人生旅程中,安娜始终坎坷而行,善良勇敢的她却也躲不过十字架的审判,最终成为世人眼中的罪人。

一、不幸婚姻的牺牲品安娜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首先来自不幸的婚姻生活。

托尔斯泰曾说为了写好一部作品,必须喜爱其中的主要思想。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我喜爱家庭思想……他在初稿的题词里说结婚,一些人把它看成极其严肃的庄重的生活事件,而另一些却视作无足轻重的儿戏。

这种思想一直在小说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开头写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安娜的不幸就在于安娜的婚姻是悲戚的,无奈的,是建立在没有爱情基础之上的‘包办婚姻’。

卡列宁将安娜仅视为婚姻书上无生命的文字,从不付出自己的爱心与关心。

形形色色的家庭体现了不同的家庭思想,而托尔斯泰所赞赏和宣扬的家庭应该是爱情发展的结果,爱情和母爱、恋爱和婚姻、家庭和义务应该统一。

可以说安娜的一生就在追求这种统一,但是她为之而进行的斗争却而临重重困难。

安娜是不幸家庭生活的受害者,因为这种家庭生活缺乏爱情,是一种政治交易的产物。

在这种家庭生活中,她的个性受到压抑。

回顾她和卡列宁的婚后生活,安娜伤感而又充满愤地说他们指上流社会不知道八年来他是怎样摧残了我的生命,摧残了活在我体内的一切的东西一一他甚至一次都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活的女人。

因此,她才发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的呼号。

二、爱情幸福的追求者安娜的悲剧处境从其肖像上即显示出来,那就是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描绘了19世纪末俄国封建社会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道德伦理问题。

作品中的“卡列尼娜”是主人公安娜的丈夫,他的形象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封建体制的弊端。

在小说中,卡列宁是一个具有封建思想的贵族绅士,对安娜虽然有某种程度上的爱,但却缺乏真正的理解和体贴。

他尊重传统的封建家庭观念,认为妻子应该是个履行家庭责任、贞洁忍耐的妇人。

他对安娜的外遇持有极度的偏见和冷漠,甚至在安娜生下女儿后,对她施以冷漠的态度,使安娜为此感到失落。

卡列宁对妇女角色的要求完全建立在传统的封建观念上,缺乏对安娜内心世界的真正关怀和理解。

卡列宁的形象凸显了封建体制下男女角色的困境。

他对安娜的要求过于苛刻,期望她完全符合传统的妇女角色定位,而忽略了她作为个体的真实需求。

他对安娜的不理解和冷漠,使她感到孤立和失落,加重了她心理上的负担,最终导致了她违背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选择了一条毁灭自己的道路。

卡列宁的形象象征了封建体制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暗示了封建社会的僵化和保守。

卡列宁也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形象,他对尊贵家族的态度虔诚而忠实。

他忠诚于家族的利益,把家族的声誉和传统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他反对安娜的离婚和外遇,追求传统观念下的家庭和谐和社会地位的保持。

他在小说中具有强烈的家族观念和封建责任感,但在面对真实的婚姻问题时,却表现出缺乏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卡列宁的形象是对封建社会和封建观念的一种暗示和讽刺。

他的形象凸显了封建家庭观念对个体幸福和自由的限制,暗示了封建制度的弊端。

他也具有封建贵族的典型特征,忠诚于家族和传统,但缺乏对社会变革和个体需求的理解和包容。

通过卡列宁这一形象的刻画,作品提出了对封建体制的质疑和批判,呼吁个体要追求真实的幸福和自由,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世纪末。

该小说以卡列尼娜这个女主角的成长和情感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世纪俄国上层社会的生活画卷,探讨了爱情、家庭、婚姻、宗教以及农民和贵族之间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安娜·卡列尼娜》进行深入的赏析。

一、人物刻画《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拥有独特的性格和多样的命运。

其中,安娜·卡列尼娜作为这部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物。

她既是一个优雅迷人的女性,又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者。

通过对安娜的描写,托尔斯泰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挣扎和困惑。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列文·武陀利安,他是俄国上层社会的代表性人物。

他深情厚意,对待妻子基蒂亚娜全心全意。

然而,他的内心却被一段与安娜的禁果之恋所纠缠。

列文的这种矛盾心理和复杂性格,使其成为小说中备受争议的角色。

二、主题探讨《安娜·卡列尼娜》是对19世纪俄国社会进行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小说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社会等级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城乡差异等。

通过安娜和其他角色的遭遇和思想斗争,托尔斯泰传递了对社会困境的反思和思考。

爱情也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重要主题,它以多种形式呈现在角色们的生活中。

托尔斯泰通过安娜和娜塔莎等女性角色的爱情经历,细致入微地描绘了19世纪俄国社会中的婚姻制度和爱情观念,呈现了真实而复杂的人性。

三、艺术手法《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手法非常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极佳的阅读体验。

首先,托尔斯泰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技巧,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独白形式不仅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也让读者更加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其次,托尔斯泰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

比如,雪和火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代表着自然界的美丽,更是反映了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他严肃、勤奋的写作态度和卓越的天才,为人类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极为丰富,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创作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感人的艺术形象,以生动优美和纯熟的语言,反映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完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作品中人物形象众多,有农奴制的最高统治者沙皇、王公贵族、资产者、妇女儿童、铁路工人、普通士兵、军官及农民等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刻画得真实可信,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具有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极大的启示。

安娜就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极为动人而又复杂的妇女形象,她既是一个典雅、端庄、聪明、美丽的贵族妇女,又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樊篱,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新型女性。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托尔斯泰主要借助安娜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资产阶级的厌恶与憎恨。

十九世纪的那个俄国社会,那种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正在慢慢的延伸。

资本主义在俄国不仅萌芽,而且开始蓬蓬生长。

但是在十九世纪俄国的一系列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思想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的变革,在当时的上流社会,追求婚外情几乎是一种时尚,几乎每个家庭都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夫妻各过各的,丈夫个个有情-妇,妻子人人有“外遇”。

经济拮据早已山穷水尽了,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到处充斥着肮脏和龌龊,华丽外衣下包裹着的是一个个灵魂散发着恶臭的躯体。

但他们只要表面维持着家庭的体统,上流社会就允许,并加以鼓励,他们把无耻当作“有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他严肃、勤奋的写作态度和卓越的天才,为人类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极为丰富,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创作了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感人的艺术形象,以生动优美和纯熟的语言,反映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完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作品中人物形象众多,有农奴制的最高统治者沙皇、王公贵族、资产者、妇女儿童、铁路工人、普通士兵、军官及农民等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刻画得真实可信,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具有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和极大的启示。

安娜就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极为动人而又复杂的妇女形象,她既是一个典雅、端庄、聪明、美丽的贵族妇女,又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樊篱,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新型女性。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托尔斯泰主要借助安娜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资产阶级的厌恶与憎恨。

十九世纪的那个俄国社会,那种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正在慢慢的延伸。

资本主义在俄国不仅萌芽,而且开始蓬蓬生长。

但是在十九世纪俄国的一系列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思想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的变革,在当时的上流社会,追求婚外情几乎是一种时尚,几乎每个家庭都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夫妻各过各的,丈夫个个有情妇,妻子人人有“外遇”。

经济拮据早已山穷水尽了,却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到处充斥着肮脏和龌龊,华丽外衣下包裹着的是一个个灵魂散发着恶臭的躯体。

但他们只要表面维持着家庭的体统,上流社会就允许,并加以鼓励,他们把无耻当作“有趣”。

揭开封建贵族社会“道德”的面纱,显现出来的是糜烂透顶的内幕。

托尔斯泰正是出于对封建社会的奢华、虚伪、糜烂、矫揉造作深恶痛绝,才塑造了一个反对这一切的安娜,将所有的爱和希望寄托在安娜身上,尽管安娜最后以悲剧收场,但在作者看来,即使是死,也比苟且活在一个伪君子身边要好,所以,正是托尔斯泰全力的讴歌让安娜成为爱情、美、天使的化身。

但是,既然她处在那样一个时代,就注定了作为新型女性的安娜的形象也就呈现出多样的性格。

1、自我意识苏醒,充满独立意识
安娜的优秀和不同反响就在于她自我意识的苏醒,在于她对爱情、个性的追求。

这一方面,安娜有着和资本主义者共通的思想。

起初安娜比其他贵族妇女多的只是生机和活力,但她依旧是活在封建枷锁下的奴隶。

和机械死板、毫无生趣的卡列宁维持着毫无感情可言的婚姻,可是这一切随着渥伦斯基的到来而消失了。

安娜开始意识到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我是个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这是安娜在觉醒中鉴定的呼声。

安娜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的是时代的进步。

是对束缚女性思想的社会观念和宗法制度的挑战。

安娜是属于走在时代前沿的女子。

2、叛逆精神
安娜的优秀还在于她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

首先,安娜是一个有地位的贵族妇女,而当时上流社会对于妇女的约束是很荒谬的。

比如说:允许你有偷情的风流韵事,却不能容忍公开的承认爱情。

然而,安娜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坦诚的,当她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渥伦斯基时,她坦诚的向卡列宁承认,自己爱上了别人,并无法再和他生活在一起。

安娜对爱情的追求不仅是执着的,而且是大胆的,毫无隐瞒的。

对于上流社会的舆论,安娜采取的是一种漠然的态度。

她所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爱情,所以她不顾一切。

公然和渥伦斯基同居,出入公共场所。

3、矛盾复杂相结合的女人
一方面安娜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勇敢的、不顾一切的。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感情时,就向丈夫承认了。

并宣告她与丈夫的夫妻生活到此结束,公然的开始了和渥伦斯基的同居生活。

追求热烈,敢爱敢恨,是安娜对于爱情的看法。

所以安娜爱起来是不顾一切的。

但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安娜的整个心灵也背上了负罪感。

在愤然离家出走的过程中,安娜也在不断的忏悔。

她在病危的时候,唯一的心愿不是:“渥伦斯基,我爱你。

”而是向卡列宁忏悔:“饶恕我,完全饶恕我,我坏透了。

”在她临死的那一刻,她还在忏悔着:“上帝呀,请饶恕我的一切吧。

”而且,每当她想到自己的儿子谢辽沙是,负罪感更是由之而来。

在享受爱情甜蜜的同时也备受忏悔的折磨。

另外安娜在对待卡列宁方面也有两面性,在没遇到渥伦斯基前,安娜对卡列宁的态度是冷漠的。

然而在遇到渥伦斯基后,安娜开始觉得卡列宁令人难以忍受了。

卡列宁的机械、死板、无趣、冷漠,以及只热衷于玩弄权术和官场应酬的性格让安娜难以忍受。

安娜觉得她虚伪、做作、毫无情感可言。

因此全然不顾卡列宁的威胁逼诱,离家出走,去追寻幸福的爱情生活。

然而她对卡列宁还是抱着忏悔的心态的,觉得对不起他。

安娜在从国外旅行回来看望儿子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爱他,他不我好,比我仁慈,我对不起他。

你大了的时候就会明白的。

”而且,安娜在病危时对卡列宁的忏悔也达到了极致。

“我要死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求你饶恕我,完完全全地饶恕我。

”在卡列宁面前,安娜是有表现出惭愧的一面的。

最后,安娜对渥伦斯基的情感也是有两面性的,首先安娜对渥伦斯基的爱是坚定的。

并为之付出了鉴定的信念。

她不顾一切舆论的阻挠,坦诚地承认自己对渥伦斯基的爱情,并为了这份爱情,抛弃自己的丈夫、孩子、家庭。

可见她对维护这份爱情的决心。

然而另一方面,
安娜对与这份爱情是有猜疑的,因此才会不断的要去证明这份爱情的坚定性。

她不断地要求渥伦斯基要像自己爱他一样爱她。

她对渥伦斯基的爱可以说是强悍的、专横的、毫无自由可言的。

只要渥伦斯基出去和朋友吃饭而会去晚了,安娜都会显得不高兴。

安娜的爱已经专横到病态的地步。

这这让渥伦斯基受不了,最终的决定是离开安娜。

而安娜也在忏悔和懊恼中自杀,给渥伦斯基以最后的报复。

当然,渥伦斯基也受到了报复,在安娜死讯的打击下,渥伦斯基可以说是生不如死,自愿报名参加战争,视生命为玩物。

可以说,安娜的形象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一个个体,她恰恰代表了整个俄国的现状,尤其是在社会变革的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托尔斯泰在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就表现了双重态度,一方面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博爱主义者,认为安娜享有个人幸福的权利,因此对深受上流社会摧残的安娜深表同情,并为她辩护,揭露逼死安娜的正是那个精神上妇役妇女,荒淫无耻极端虚伪的上流社会。

另一方面他又从宗法制的贤妻良母观念出发,从禁欲主义出发,对安娜抛弃丈夫,丢下儿子,离家出走,是不满意的,否定的。

认为安娜背叛了神圣的家庭,必遭惩罚,于是作家托尔斯泰借上帝来惩罚了安娜,即无情地坚定地将安娜推到火车轮底下。

教学设计
学生: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Unit7 SectionB.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设计:
I.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新单词、短语和句型.
2. 使学生学会用比较级表达两人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与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II. 教学重点:
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掌握本课中出现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型.
III. 教学难点:
1. Phrases:
first of all, later on, laugh at, take notes 2. Sentence Patterns:
Sb. be afraid to do sth.
Sb. realize that –clause
IV. 教学方法:
1. 任务型阅读.
2. 自主学习.
3.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