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浅析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1、相关定义1.1、”次要人物”概念界定主要人物”相对的一个概念。
”主要人物” 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即在小说故事和人物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受重视程度较高的文学形象,也最大程度地左右情节发展、体现小说主题。
而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虽次于主要人物,但其往往仍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和独特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次要人物只是根据主要人物的需要而设置的陪衬, 次要人物决不能与主要人物比肩。
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作家往往集中精力刻画主要人物,对于次要人物能省则省,能略则略,因为次要人物塑造得成功与否无关紧要。
老舍就曾经说过:”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一定要集中,集中力量写好一两个主要人物,以一当十,其他人物是围绕主人公的配角,适当描画几笔就行了。
” 1而事实上,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不仅与主要人物平分秋色,甚至可以喧宾夺主。
千百年来,文学作品中有多少鲜活的次要人物,体现出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在”三言”中,这样的次要人物也不胜枚举,如《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陈商、薛婆;《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的刘翁、刘妪。
我们所说的”三言”中的次要人物,还区别于”小人物”,因为”小人物” 指的是处于市井中的身份卑微、等级较低的普通人,而”三言”展现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物。
在”三言”的每一篇中,都不止出现一个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笔墨浓淡、出现次数有差别,因此要对其类别加以区分。
另外还有许多过场人物,有些甚至无名无姓,却对小说情节的连缀、情境氛围的烘托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应注意到有些次要人物在整个小说当中属于次要人物, 但在某个相对独立的情节范围内又成了主要人物,这时候该次要人物又跃居到局部主要人物的地位。
本章试图从小说”主要人物”概念出发,再到小说”次要人物”概念,进而具体到”三言”中的”次要人物”概念,逐层进行界定分析,以期对本文所研究的”三言”中的次要人物进行较为明确的界定。
《呼啸山庄》人物分析
《呼啸山庄》人物分析《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847年,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充满了复杂性和深度,尤其是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形象。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弃儿,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却受到了山庄新主人林顿的侮辱。
希斯克利夫在小说中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的性格和行为都非常鲜明。
他很坚强,能够忍受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同时也有着温柔和充满爱的心。
他的爱情经历也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感情是真挚的,然而,凯瑟琳却嫁给了林顿,这给希斯克利夫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最终,希斯克利夫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并开始了他的报复计划。
他的复仇行动是小说中最为震撼的部分之一,他把自己的愤怒和仇恨全部倾泻出来,让那些伤害过他的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虽然他的复仇行动看起来有些残忍和无情,但是这也是他表达自己内心愤怒的方式。
凯瑟琳是小说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非常美丽、聪明、善良的女孩。
然而,她也充满了痛苦和矛盾。
她深深地爱着希斯克利夫,但是却无法和他在一起,最终还嫁给了林顿。
凯瑟琳的行为也许有些自私和冲动,但是她也是被社会和家庭所迫。
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挣扎和痛苦,她的爱情和婚姻都充满了矛盾和不幸。
凯瑟琳的死也给小说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和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除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也非常重要。
例如,林顿和他的孩子们,他们虽然是小说中的反派角色,但是他们的形象也非常鲜明。
林顿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他的孩子们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这也是小说中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例如伊莎贝拉·林顿、约瑟夫等,他们的形象也非常鲜明。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都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浅析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
浅析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在英国文学的长河中,《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以其复杂而悲惨的命运,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希斯克利夫,这个被命运捉弄的灵魂,他的一生都沉浸在痛苦与复仇的漩涡中,其悲剧命运的背后,有着诸多令人深思的因素。
希斯克利夫的悲剧首先源于他的出身。
他是一个被抛弃的流浪儿,被老恩肖先生收养,却在这个家庭中遭受了不平等的对待。
老恩肖先生的偏爱引发了辛德雷的嫉妒和仇恨,希斯克利夫在童年时期就备受欺凌和压迫。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也塑造了他倔强、敏感和孤僻的性格。
他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教育,这使得他在社会中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
爱情的破灭是希斯克利夫悲剧命运的重要推手。
他与凯瑟琳之间炽热而复杂的爱情,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光。
然而,凯瑟琳最终在世俗的压力和内心的矛盾下,选择了嫁给林顿。
这对希斯克利夫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他的爱情梦想被残酷地击碎,他的心灵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凯瑟琳的背叛让他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对世界充满了绝望。
从此,他的心中只有复仇的火焰,他将所有的痛苦都转化为对他人的报复。
社会环境的冷漠和残酷也是希斯克利夫无法逃脱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在那个等级森严、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希斯克利夫作为一个出身卑微、没有财富和地位的人,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斥。
他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成功和幸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社会的不公和冷漠,让他感到无助和绝望,进一步加剧了他内心的仇恨和扭曲。
希斯克利夫自身性格的缺陷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他过于倔强、偏执和极端,不懂得宽容和放下。
他将复仇视为生命的全部,陷入了仇恨的泥潭无法自拔。
这种极端的性格使得他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不仅伤害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他的一生都在痛苦和挣扎中度过,从未真正得到过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希斯克利夫的悲剧命运令人扼腕叹息,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爱与自由:《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
爱与自由:《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引言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执念缠绵而又悲剧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从希斯克利夫的角度出发,对他的形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与爱和自由的关系。
一、希斯克利夫的背景
1.希斯克利夫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2.他与康堤家族之间的联系及影响
二、希斯克利夫的性格特点
1.坚毅不拔的意志力和骄傲自负的性格
2.冷酷无情和暴力倾向背后隐藏着伤痕与脆弱
三、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和控制欲
1.对凯瑟琳投以全部深情却又刁钻难懂
2.控制欲的展现及其对两人关系的影响
四、希斯克利夫与自由的关系
1.刻苦追求自由却受到社会和家族束缚
2.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纠葛
五、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多面性与现实意义
1.希斯克利夫作为小说中复杂人物形象的代表性存在
2.深入解读希斯克利夫背后隐藏的社会与历史背景
结论
通过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形象进行细致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
执念深重、内心矛盾而又富有爱和自由渴望的复杂角色。
他对凯瑟琳的爱与控
制欲体现了复杂而悲剧性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个体与社会、自由与命运等主
题上的冲突。
这一形象在呈现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同时,也启示着读者对于爱情、人性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问题的思考。
注:本文共计字数XXXX,完全来自原创内容,未从任何其他来源复制和粘贴。
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
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呼啸山庄》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其是由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原来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但是他被情所伤,性格变得疯狂而偏执。
希斯克利夫爱的热烈、恨的疯狂,两种极端的性格在一个人身上完美诠释。
作者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小说相融合,进而塑造了希斯克利夫小说中的形象。
本文从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入手,对希斯克利夫进行了全面分析。
标签:《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一、悲剧形象小说中讲述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收养,他怀有感恩之心,在山庄内表现良好、听话乖巧,希望可以让山庄主人更加喜爱他。
山庄的主人肖先生有一儿一女,肖先生的儿子辛德雷因为自己的父亲对收养的孩子的喜爱产生了嫉妒,暗中对希斯克利夫进行欺凌,但是为了不被赶走,有一个生存之所,他忍下了辛德雷的欺辱,长期以往,他已经渐渐变的麻木,在面对辛德雷欺凌时也没有多余的情绪表达,只是安静的接受。
这种情况在山庄主人去世后更加的变本加厉,辛德雷让他与下人同住,不让他接受教育,将他作为奴隶,像下人一样为山庄服务。
即使希斯克利夫与肖先生的女儿凯瑟琳相恋也没有缓解当时的情况,辛德雷还将二人拆散,让二人没有相处的机会。
隔壁山庄里的一家人对希斯克利夫的态度也并不友好,看不起他,把他当成怪物,不让其他人与他交流相处。
这就是希斯克利夫的童年生活,不可谓不悲惨,其一直受到欺凌与压迫,只有凯瑟琳是他生活中的唯一一抹光亮,但是这抹光亮最后还是熄灭了,凯瑟琳与隔壁山庄的儿子交往,使希斯克利夫更加的悲伤与痛苦,他与凯瑟琳吵架,最后负气出走,离开了山庄。
他在离开呼啸山庄之后,在商业上小有成就,挣了一大笔钱。
过了三年之后,他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山庄。
当年,凯瑟琳在他离开之后,非常伤心,但是最后还是与相邻山庄的林顿少爷结为夫妻,一直过着安稳的生活,也使得她心中的创伤慢慢被抹平。
但是希斯克利夫回来之后,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想要缓解哥哥、丈夫与希斯克利夫之间的关系,想让他留在山庄,让所有人放下以往的怨恨和平相处。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
在国内,许多学者对《呼啸山庄》也进 行了深入地研究。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 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主题思想,也 有的学者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维多利 亚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 研究,但大多数学者还是将精力主要放在 了 《呼啸山庄》 中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性
1.加强语篇理解,学会有效信息对比。 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语篇的整体阅读, 训练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中心归纳 的能力。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的具有相似度 的(有可能是错误的)选项代入文章中,回 归原文。因为,把句子打乱了,让学生来判 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就是让 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 的过程,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让 他们的思维得到开发。除此以外,训练七 选五题型还可以尝试把文章打乱来,让学 生尝试着进行段落(句子)排序,并要求他 们说出理由,对于相似的句子进行句意和
五、教学实践 思维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信息进行
复杂加工的过程。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 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 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 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 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 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七选五题型至少 考查了思维能力中的理解力、分析力、推 理力和判断力。在课堂中,我们要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Emily Bronte.Wuthering Height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6. [2]高继海.英国小说名家名著评析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分析[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分析[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作为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只创作了一部小说,即《呼啸山庄》。
这部小说有着让人难以言表的复杂感受,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和深远意蕴,在其刚面世的时候并不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很多人被其中的神秘和压抑感所惊吓到,甚至由此而认为这部小说为没有任何意义的粗制滥造的作品。
相反的,艾米莉·勃朗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推出的小说《简·爱》一面世即受到热情的欢呼和赞誉,从而使得夏洛蒂·勃朗特一夜成名,红遍当时的英国文坛。
作为妹妹的艾米莉·勃朗特,其命运显然没有如姐姐一样受到上天的眷顾。
她的小说《呼啸山庄》自面世即饱受批评,甚至有人恶作剧般地认为这部小说应该改名为《枯萎山庄》。
由此可见,小说面世的时候曾遭受了多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为何《呼啸山庄》一直不为世人所理解,并且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因为艾米莉·勃朗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当时英国社会传统的人物形象相差甚远,尤其是小说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突破了当时的社会传统形象,是一个亦正亦邪的魔鬼式人物。
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虽只与有限的几个男性有过交往,但是她却凭借自己不一般的心灵感悟,奇异的智慧、情感以及天马行空般的巨大想象力,创造出了希斯克利夫这个文学殿堂中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
而正是借助这个兼备人魔双重性格特质的独特人物形象,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爱情悲剧,并基于此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畸形的社会状态,即扭曲的人性和被其导致的种种恐怖悲剧。
也正是凭借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惊世骇俗的爱情,《呼啸山庄》在沉寂了半个世纪之后,终于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人们把这部小说评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描述的复仇故事为“现代文学的斯芬克思”。
由此可见,对于艾米莉·勃朗特突破世俗所创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希斯克利夫,我们有必要对他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浅析
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浅析在学校时候,老师反复强调希斯克利夫这一形象。
因为目前文学界对其复杂人格研究的不够透彻,以至沸沸扬扬。
第一次把《呼啸山庄》细读了一遍,无不为其强烈的悲剧色彩而引起注意。
也许是这样:悲剧比起喜剧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现将一些琐碎的笔记和作者评语将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浅析如下:一爱恨交融的悲剧形象在希斯克利夫死前说过“我的灵魂本身便没有得到满足”。
对这句话的解释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分析。
但笔者认为与其将极小的事物看大,不如把他缩小为一点看。
对待希斯克利夫的爱情,通篇脱离不了爱与恨,因爱而恨,因恨产生爱,因爱而死,也同样死于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
洛克德悟先生“他爱情和恨全部放在手里,而且认为,被人爱很恨,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其实,在《呼啸山庄》感受最大的悲剧性也就在于他把“爱很恨全部放在手里”。
因为对以“不管我们的灵魂是怎么样的,他的和我的总是一样的”为爱情观的凯西的爱,毁在“宠物般被人玩弄”的亨得利,林敦手中。
转化成对这两个家族及“宠物般被人玩弄”,势力等一批人的恨。
他恨妻子伊莎日拉,恨儿子林敦小,恨这些当时在他眼中“没出息的笨蛋”“卤莽的傻瓜”。
作者在他所实施的计划一步步完成后,作为主人翁的希斯克利夫说了这么一段话“一阵突如其来的轻松感从我的心中涌出……我放弃那痛苦的劳作,一下子的到了安慰……他和我在一起”。
按理推断,此时希斯克利夫的的爱情观,应该是丁恩太太描述的“僵硬的就像岩石”的程度。
电脑希斯克利夫说道“十八年来,这幽灵般的希望就这样一直诱惑着我”。
如果说这十八年恨的源头在于爱,那么恨到尽头就是爱,这就是宿命。
但文章没有爱,作者这样写“一个晚上,我总要这样挣者眼睛上百次……结果总令人失望。
”其实,从希斯克利夫的思绪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渴望的爱情是长相守,而不是凯西的“不管我们的灵魂怎么样,他的和我的总是一样”那中短暂的幸福作为爱情观。
因儿悲剧的发生是注定的。
二欲望止而形体灭的悲剧形象通过作者的描绘,我们知道呼啸山庄内生活着两种人“厌世者和乡巴佬”,洛克德伍先生这样描述希斯克利夫“从衣着举止上看,他像为绅士”,尽管没有教高的文化素质,但通过作者设计的框架希斯克利夫属于前者。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摘要】文章从个性心理学的理论角度探讨了《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形成的诱因,用自卑情结等理论对其性格特征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心理学角度;《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它通过描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因人性扭曲而萌发的强烈复仇,在特殊环境下形成了特殊性格,决定了其命运。
本文以阿德勒的自卑情结、补偿机制和权利追求等理论来剖析其性格成因。
一、“自卑情结、补偿机制、追求优越”概述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开创的个性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中独树一帜,一度在西方各国有巨大影响。
阿德勒个性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是自卑情结、补偿机制和个人对权力感与优越感的追求。
他认为儿童在小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软弱与不足而产生自卑感,为对抗这种自卑感,儿童几乎不可避免地要追求优越于他人来获得心理上的补偿,在尔后生活中发展起对权力和优越感的追求,即通过凌驾于他人之上、取得对他人的支配地位来获得个人心理上的满足。
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阿德勒对人性做了剖析:个性结构包括个人要达到的独特目标和其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用的独特方式。
从主体角度来看,自卑的形成虽与环境因素有关,但其最终形成还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童年经历的影响。
理解一个人的性格结构的关键须详尽了解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才能发现个人潜在的心理指向。
一个有病态倾向的人不能从生活中获得幸福与满足,自卑感会强化,追求权力与补偿的野心会无限膨胀,这种人不是致力于征服他人,便是倾向于毁灭自己。
二、希斯克利夫的自卑创伤及自卑情结形成因素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希斯克利夫有着执迷极端的言行与专横僻异的性格,其因爱而不得产生了近乎疯狂的复仇行为,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有着残忍天性的印象.我们可以从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个体因素来分析作品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自卑及扭曲性格的形成。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
《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性格的双重性【摘要】《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是一个充满双重性格的复杂人物。
他既冷酷又热情,善良又邪恶,报复又宽容,自私又无私。
这些矛盾的特点构成了他复杂的人物形象,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希思克厉夫的双重性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他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充满了挑战和矛盾,使人对他的内心感到好奇和困惑。
通过对希思克厉夫的性格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富有深度和韧性的人物,他的复杂性格也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希思克厉夫的双重性格不仅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思克厉夫、双重性格、冷酷、热情、善良、邪恶、报复、宽容、自私、无私、复杂性格、推动作用、矛盾、深度、人物形象、印象。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厉夫是一个备受争议、充满矛盾的人物。
他的性格既有冷酷的一面,又有热情的另一面;既表现出善良的品质,又展现邪恶的行为;既有报复的动机,又表现出宽容的态度;既自私自利,又偶尔展现出无私奉献的一面。
这种双重性格使得希思克厉夫成为小说中一个极具复杂性的角色,也是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力量。
希思克厉夫的背景故事是这一切的源头。
他被描述为一个孤儿,从小就饱受欺凌和不公。
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内心的冷漠和愤怒,也让他养成了报复的习性。
他也不乏慈善和仁慈之举,展现出了一些善良的品质。
希思克厉夫的双重性格根植于他的经历和环境,他的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希思克厉夫的冷酷与热情、善良与邪恶、报复与宽容、自私与无私等各个方面,揭示他复杂的性格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希思克厉夫这一角色,以及他在整个故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 正文2.1 希思克厉夫的冷酷与热情希思克厉夫在《呼啸山庄》中展现出了冷酷与热情并存的复杂性格。
他对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展现了冷酷无情的一面,对待他们毫不留情地报复和伤害。
浅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
浅论《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摘要:本文浅要论述了《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可以看出艾米莉·勃朗特本人的生活准则。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形象;艾米莉·勃朗特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
但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的勃兴,国内劳资矛盾日渐突出,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待遇。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正出现于此时,它一直注重反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日趋尖锐的劳资矛盾,而艾米莉·勃朗特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被马克思称作是“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中的一员。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小妹妹安·勃朗特号称“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19 世纪文坛上焕发了异彩。
《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部惊世骇俗之作,被认为是一部“最奇特的小说”和“神秘莫测的怪书”。
虽然说现在已经得到世人的认同,但1847年12月发表时,并不为当时世人所理解,甚至连她的姐姐夏洛蒂也无法理解艾米莉的思想。
时至今日,小说中的人物和思想仍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却又引人入胜。
有人称《呼啸山庄》是一场人间游戏,无法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为这本书找到合适的位置。
《呼啸山庄》部分地继承了描写恐怖暴力和神怪的哥特式小说的传统,然而,她远远的超出了哥特式小说。
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和内容偏离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主旋律,即使是与它同时代的以爱情为创作主题的英国小说相比,它也一改流行的伤感情调,而代之以强烈的爱和疯狂的恨。
那是人性中对爱情的热烈拥抱,对不平等的强烈报复,没有孰是孰非,只有血和泪,黑暗和火焰。
正如这本书名所预示的一样,这里发生的一切,就像是一场风暴。
而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那奔腾呼啸的激情,鲜明强悍的爱恨意识以及残酷无情的报复手段更使之成为英国小说史上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性格复杂,行为怪僻的人物。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意义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试析《生死疲劳》英文版风格之再现:文学文体学视角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The Oral Error Correction Func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Used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的翻译策略研究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论李白诗歌的翻译American Country Music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西方婚俗文化及差异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浅析《爱玛》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浅析英语委婉语功能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现代英语演讲中的范式分析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小议《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人性的回归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 ocabulary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A Magic World: A Study of Magic Agents in Harry Potter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外活动On the Image of Women's Language in English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国儿童消费市场乱象分析及应对策略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汇对比研究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与策略——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在初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浅谈商务函电的写作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从《红色英勇勋章》看社会突变对人的成长的影响Cigarett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中西方数字“九”的文化对比分析与翻译英国贵族精神和绅士教育研究论英语词类转换中的动词化现象像滚石一般流浪:六十年代鲍勃迪伦歌曲中的旅行者意象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从《洛丽塔》中的小人物看亨伯特悲剧的必然性《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策略英语委婉语浅析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中的南方淑女形象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电影《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特征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从《人与鼠》看斯坦贝克艺术风格浅析《红字》的含混性杰克伦敦对马丁伊登悲剧的影响《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策略探究《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Film Translation in the Horizon of Relevance Theory—Based on the Film Dead Poets Society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A Brief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分析《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形象分析人性的堕落——解析《蝇王》人性恶的主题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照进黑暗的光--电影《弱点》主题阐释论汉语四字格的英译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从认知语境的角度解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隐含意义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书的文体特征探究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母女矛盾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论中国的归化异化超验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网络语言特色分析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商务活动中的习俗、礼节和礼仪探析《心是孤独的猎手》——从人物荒诞行为分析人物的孤独心境论商业美学指导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论美国黑人英语:语言变体的视角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文学再创作的范例—《简•爱》的汉译本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浅析及对策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基于跨文化视角文化全球化的分析中美商务交往中的语用失误分析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中英习语文化异同及其翻译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文化与幽默欣赏《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的叙事技巧分析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从《功夫熊猫》中试析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英汉典故及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浅析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及其避免途径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与融合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从《寻找格林先生》看索尔•贝娄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从中西文化对比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以《阿Q正传》的两个译本为例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关联理论视角下《诗经》中爱情隐喻的英译研究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冲突和不确定性的体现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高中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白象似的群山》隐含意义解读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谚语的英汉互译:动态对等以赫索格为代表的索尔贝娄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困境与出路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On the Causes of the Tragedies of Tess and Jenni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Jennie Gerhardt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织工马南》中的因果关系说《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On the Features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Song of Soloman善与恶二元关系的整合与分离——试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的道德内涵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它能让作品充满生命力,也往往会深深地印入读者的记忆里。
以下是本人对于几个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鉴赏。
一、《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是《呼啸山庄》中的主角之一,也是整部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他有着极其出色的头脑和财富,但却极度叛逆和冷酷,常常对他所爱的人提出各种荒谬的要求,最终导致了自己和被他所伤害的人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希斯克利夫这个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陋面。
希斯克利夫狂妄自大、虚荣心极强,他把所有的幸福寄托在自己的色彩斑斓的幻想中,而忽视了周围人的感受。
他对凯瑟琳的爱全都是出于自私和占有欲,不顾及凯瑟琳的真正意愿和感受,最终导致了凯瑟琳和他相爱相杀的悲剧结局。
虽然他有着高尚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却被他的刁钻性格所扭曲,最终使他和他所爱的人沉入深渊。
二、《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小王子是《小王子》里的主角,也是无数读者心目中的童话英雄。
他在许多人眼中代表着纯真、天真、无邪,但实际上他的形象之丰满,却在他的离别篇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三、《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桑提亚哥是《老人与海》中的主角,是一个贫穷的渔民。
他曾经很有名,但自从他越来越不得鱼光,人们便视他为不幸和不吉祥的象征。
但桑提亚哥在小说中的形象却无比伟大,他的坚毅和勇气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桑提亚哥经历了漫长艰苦的征程,才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鲨鱼,但随后它却被十几条鲨鱼吞噬。
桑提亚哥的失落、绝望和无助,让整个作品充满了悲情和哀婉。
但是,他没有因为这些挫折而放弃,他仍然充满了希望和勇气,一点一点地艰难地挣扎着,最终终于撑过了一切,并产生了非常深刻的感悟。
以上三个形象都是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中的经典之一,每一个形象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其中的故事情节,与这些形象的交织相互。
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也一一地证明了在外国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多么地重要,并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环境性格命运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命运解析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环境、性格、命运——《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命运解析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 充满爱情、激情与复仇的故事。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鲜明独特,他的悲剧 命运引人深思。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从环境、性格和命运三个方面分析希斯克 利夫悲剧命运的根源。
希斯克利夫生活在一个充满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环境中。他的童年充满痛 苦,从小遭受贫困、饥饿和虐待。这种环境造就了他顽强、叛逆的性格,同时也 使他对外界充满敌意和报复心理。他对社会的冷漠和仇恨成为了他日后悲剧命运 的重要根源。
希斯克利夫的性格也是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他顽强、果断,但又极度偏 执和自私。他对爱情充满渴望,但又被复仇心理所驱使,导致他无法拥有真正的 爱情。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使他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他的 悲剧。
基本内容
标题:本我、自我、超我:《呼啸山庄》中凯瑟琳悲剧命运的解析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也 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凯瑟 琳·恩肖,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角色,其悲剧命运引人深思。本次演示将从心 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出发,解析凯瑟琳悲剧命运的 原因。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 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他回来后,发现凯瑟琳已与地主林顿结 婚,而林顿及其子女却成为了他的报复对象。希斯克利夫的报复行动体现了自然 对文明的反抗,同时也揭示了文明社会的虚伪和残忍。在这个过程中,希斯克利 夫和凯瑟琳的爱情也遭受了巨大的摧残,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其次,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还能激发读者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通过对希斯克 利夫不幸遭遇的描述,读者可以更加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认识到生活中隐 藏的各种不公。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提高读者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现实问题, 积极寻求改变。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分析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形象分析摘要: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细致地塑造了魔鬼般的人物,成为这部作品的闪光点,也引起了诸多评论家的讨论.本文将从恶势力的压迫者、爱情的受害者、疯狂的复仇者和人性的回归者四个方面来分析希斯克利夫的形象。
关键词:希斯克利夫;爱;恨;复仇一、恶势力的被压迫者希斯克利夫七岁那年,欧肖先生把他从利物浦街头带回呼啸山庄。
他初尝了来自亲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他也希望能用自己的乖巧来使欧肖先生开心。
但是欧肖先生的儿子辛德雷因为嫉妒希斯克利夫夺走了父亲对他的关爱,便开始在暗地里欺负他。
然而希斯克利夫选择了逆来顺受。
从纳莉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她和辛德雷可耻地折磨他,他就像是个憋着一肚子气,耐着性子的孩子,很吃硬,受些虐待,也许不当一回事呢。
他能挨着辛德雷一下一下的拳头,不眨一眨眼,也不掉一滴泪;纳莉一把一把拧他,也只能叫他倒吸一口气,睁着眼,好像是自己不小心撞痛了,怨不得别人似的。
欧肖先生过世后,辛德雷成为呼啸山庄的统治者,他便变本加厉地折磨希斯克利夫。
他把希斯克利夫赶到了下人那儿住,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逼迫他像庄上的小伙子那样干重活,并且严厉禁止他与心爱的凯瑟琳接触。
他就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希斯克利夫,使他失去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尊严。
除了辛德雷,林顿一家也看不起希斯克利夫,认为他是怪物,不配到体面的人家家里去。
因此,希斯克利夫在欧肖老先生的溺爱下培养起来的优越感逐渐消失了。
二、爱情的受害者@当所有人都不能接纳希斯克利夫的时候,凯瑟琳和他成为了朋友。
她愿意和他手拉手在荒原上蹦跳玩耍,和他推心置腹地谈心。
在日后的接触中,他们发现彼此相互吸引,遂坠入爱河。
因此,凯瑟琳是他在被欺负的日子里的唯一依靠,是圣人一样的存在,是他情感的倾泻口。
但是凯瑟琳从画眉山庄返回后,一切都变了。
他从一个披着长发的野丫头变成了雍容华贵的淑女。
回到呼啸山庄后,她寻找着希斯克利夫,拥抱他,亲吻他,但又害怕他弄脏自己的衣服。
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通用3篇)
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通用3篇)第1篇: 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一、希斯克利夫的形象解析希斯克利夫是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对于这个人物,是魔鬼还是可悲之人,作为后世读者我们应该从一个比较公正的角度去看待,不能仅仅从其复仇这样简单的行为来为人物定性。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从其小时候的遭遇就能看出,小时候的影响也致使其人性和心灵遭受扭曲。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童年时期的他充满童真和童趣,而长大之后复仇的报复心切,他具有一定的双重人格。
如果说《呼啸山庄》中的主人翁希斯克利夫是一个邪恶魔鬼的话,那么他并非天生就是魔鬼,他经历了从人到鬼的转变,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他深爱的凯瑟琳是关键。
取得金钱后的希斯克利夫表面上一副绅士的做派,但其实并不非如此,他内心深处仍含有爱恨情仇,仍然懂得人世间的冷暖,在这样心里的驱使下,他把原本美好的两个家庭推向深渊。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后来他遇到了老恩肖,被恩肖抚养。
恩肖对小希斯克利夫关爱备至,但是因为这份关爱,老恩肖的夫人对小希斯克利夫倍加仇恨,庄园里的其他人也嫉妒小希斯克利夫,处处与他为难。
但是即使这样,小希斯克利夫小时候还是能感受到人间温暖,能感受到老恩肖的关怀与关爱。
在一群嫉妒与仇视他的人中间,还有一个爱着他的异性凯瑟琳,而小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的爱远远超过对老恩肖,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两人的关系发展迅速,两人最大的快乐,就是在一起疯玩,不管即将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惩罚。
小说最后,当凯瑟琳去世,希斯克利夫流露出自身的真实情感,复仇的欲望太过强烈,致使其忘记了爱。
在复仇的过程中,希斯克利夫绅士之下露出来的更多是恨,尤其是当恩肖和凯瑟琳去世之后,他憎恨亨德雷,因为一直以来亨德雷都在欺负他,所以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报仇雪恨。
此外,希斯克利夫也憎恨埃德加,因为埃德加娶了凯瑟琳,使其认为埃德加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抢走了,甚至于希斯克利夫认为凯瑟琳的去世也和埃德加有关系,所以在希斯克利夫的世界中毫无疑问地将埃德加一家列入到自己的复仇黑名单中。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悲剧探析
传媒论道82《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悲剧探析■ 王婷婷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 电影《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希斯克利夫,属于集“人性和兽性”为一体的形象。
希斯克利夫从天真的少年一步一步成为毫无人性的复仇者,以林顿以及辛德雷为中心的阶级压迫以及社会摧残,属于导致希斯克利夫悲剧的间接原因,凯瑟琳的背叛则属于主要原因,上述种种使希斯克利夫个性之中的原始野性被释放了出来。
就希斯克利夫的悲剧而言,不只是社会和爱情的悲剧,还是他个性的悲剧。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 悲剧《呼啸山庄》这部电影是威廉·惠勒根据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同名小说进行制作的,描写了林顿与欧肖家族的传奇历史。
该剧凭借包含艺术的想象形式,向人们呈现出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和精神压迫。
许多人认为《呼啸山庄》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内心充满了邪恶,属于一个残酷、粗鲁的暴徒、罪人,但究其原因,他做出的种种报复行为,也是本身作为受害者的一种本能反抗,虽然十分可恨,但也值得叹息同情。
一、社会背景欧肖先生在电影之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瞧瞧,这小家伙还挺倔,骨头还挺硬!”由此可见,善良的欧肖先生对希斯克利夫怀着关爱的态度[1]。
就希斯克利夫所处的时代背景而言,他曾经是利物浦街头的一个乞丐,在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属于底层毫不起眼的一个小人物,没有显赫的家世以及关爱自己的家人,可能一开始他只想栖身在欧肖家,平平淡淡地度过余生,但是社会根本就无法容下他,他感受到的只有冷漠和排挤。
结合艾米莉·勃朗特创作此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分析,能够发现那时的英国社会动荡不安,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其所存在的弊端逐渐显露了出来,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虽然艾米莉·勃朗特没有参加过社会运动,生活圈子十分狭窄,但在书籍、报纸影响以及生活压力下,她也慢慢形成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情绪和反抗精神。
表面上她不善言辞,但内心充满激情,进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浅析
在学校时候,老师反复强调希斯克利夫这一形象。
因为目前文学界对其复杂人格研究的不够透彻,以至沸沸扬扬。
第一次把《呼啸山庄》细读了一遍,无不为其强烈的悲剧色彩而引起注意。
也许是这样:悲剧比起喜剧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现将一些琐碎的笔记和作者评语将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浅析如下:一爱恨交融的悲剧形象在希斯克利夫死前说过“我的灵魂本身便没有得到满足”。
对这句话的解释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分析。
但笔者认为与其将极小的事物看大,不如把他缩小为一点看。
对待希斯克利夫的爱情,通篇脱离不了爱与恨,因爱而恨,因恨产生爱,因爱而死,也同样死于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
洛克德悟先生“他爱情和恨全部放在手里,而且认为,被人爱很恨,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其实,在《呼啸山庄》感受最大的悲剧性也就在于他把“爱很恨全部放在手里”。
因为对以“不管我们的灵魂是怎么样的,他的和我的总是一样的”为爱情观的凯西的爱,毁在“宠物般被人玩弄”的亨得利,林敦手中。
转化成对这两个家族及“宠物般被人玩弄”,势力等一批人的恨。
他恨妻子伊莎日拉,恨儿子林敦小,恨这些当时在他眼中“没出息的笨蛋”“卤莽的傻瓜”。
作者在他所实施的计划一步步完成后,作为主人翁的希斯克利夫说了这么一段话“一阵突如其来的轻松感从我的心中涌出……我放弃那痛苦的劳作,一下子的到了安慰……他和我在一起”。
按理推断,此时希斯克利夫的的爱情观,应该是丁恩太太描述的“僵硬的就像岩石”的程度。
电脑希斯克利夫说道“十八年来,这幽灵般的希望就这样一直诱惑着我”。
如果说这十八年恨的源头在于爱,那么恨到尽头就是爱,这就是宿命。
但文章没有爱,作者这样写“一个晚上,我总要这样挣者眼睛上百次……结果总令人失望。
”其实,从希斯克利夫的思绪中,我们不难发现他渴望的爱情是长相守,而不是凯西的“不管我们的灵魂怎么样,他的和我的总是一样”那中短暂的幸福作为爱情观。
因儿悲剧的发生是注定的。
二欲望止而形体灭的悲剧形象通过作者的描绘,我们知道呼啸山庄内生活着两种人“厌世者和乡巴佬”,洛克德伍先生这样描述希斯克利夫“从衣着举止上看,他像为绅士”,尽管没有教高的文化素质,但通过作者设计的框架希斯克利夫属于前者。
无论是那个厌世者逃不出三种悲剧:1.厌世而死亡,没有半点反抗。
2.直面惨淡的人生,轰轰烈烈的生存一生。
3.逃避社会过清闲的生活。
在《呼啸山庄》中,无处没有希斯克利夫古怪的行为和令人琢磨不透举动。
丁恩太太这样说“他从小由我照顾,看着他长大,几乎和他生活了一辈子,现在居然被他吓成这样。
”“他是食尸鬼,还是吸血鬼呢?”“他从十三岁起,就过着自私自利的非基督教徒生活”。
可以说这都是正视社会黑暗后而进行的叛逆举动,也就是这些举动树立了他勇者形象。
用丁恩太太的话“一项艰巨工作胜利后的冷峻快意”谱写在他的脸上,但一爱人,孩子,亲友的牺牲为前提。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写到“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在老肖恩去世后,希斯克利夫的生活变化是巨大的。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与亨得利结仇太深而引起的报复,更主要是凯西小姐嫌弃他的身份而不愿意与他结合。
但是他没有回避这样的问题,但希斯克利夫发财回来后,通过拜访林敦先生并打响了暴力和欲望解决问题的第一枪,可是正真的欲望一一实现后,他“我的灵魂的快意快毁灭了我的肉体。
”在及度快乐,幸福,而有及度紧张中,他毁灭了自己的肉体,选择死亡。
总体说来,从《呼啸山庄》上,作者通过希斯克利夫这一形象将当时社会的抨击比较畅快淋漓外,如爱情,亲情,人道,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还值得进一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