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

合集下载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形象新探析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形象新探析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形象新探析行云流水(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可悲、可怜、甚至可笑的错位者——爱玛一步步走向悲剧的人生过程,她缺乏现实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去确立自己的位置,但爱慕虚荣、耽于幻想的她有着不切实际的强烈感情,在恶浊鄙俗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这种感情经不起别人的诱惑,最终在追求理想的爱情中走向了毁灭。

她人生错位的悲剧既为世人所唾弃,也值得人们去同情和深思。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错位;悲剧;爱情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名家辈出,被视为现实主义的时代。

而在这些大师中,福楼拜上承巴尔扎克,下接左拉和莫泊桑,将现实主义推向了高潮。

虽然他留下的作品屈指可数,主要有《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等几部,但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位列19世纪法国文坛“三巨人”之一,成为世界小说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1821-1880)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被后人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它以简洁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主人公爱玛一生的悲剧,并通过爱玛这个悲剧妇女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的外省生活。

这部伟大的作品可以说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它不仅改变了法国的小说,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小说。

“左拉说:‘《包法利夫人》具有一种明晰和完美,这种完美使这部小说成为典型小说和小说的最终典范’。

”[1]“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上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开创了文学的新流派。

”[2]这样地评价《包法利夫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也更加显示了它在世界文坛上的成就和地位。

福楼拜着手写《包法利夫人》是1851年9月19日在卢昂近郊的克罗瓦塞别墅,他花费了四年多时间写成,可谓精雕细琢。

从《包法利夫人》中浅谈爱玛的典型人物形象

从《包法利夫人》中浅谈爱玛的典型人物形象

从《包法利夫人》中浅谈爱玛的典型人物形象从《包法利夫人》中浅谈爱玛的典型人物形象摘要:《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她将“爱”作为自己的唯一的人生寄托和理想,却在追寻“爱”的过程中逐渐迷失在情欲的诱惑和物欲的享受中不可自拔。

她不惜背叛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来追求她理想世界中那个浪漫,美丽,自由的爱情,以至于在她所幻想的理爱情一再破灭后,债台高筑高台的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爱玛这一典型人物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后更能显示人物自身的特征性,是一个具有丰满,鲜明而独特性格又包含了普遍性与深刻意蕴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爱玛典型人物反思(一)《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物经历爱玛是一个富农的女儿从小在修道院里接受过贵族式的教育, 在那里她学过刺绣, 钢琴和画画与此同时她也阅读了大量浪漫主义的小说。

她深信自己能够得到了那种浪漫到不可思议的爱情, 因此选择了结婚。

嫁给了一个才貌平平的乡村医生夏尔·包法利,夏尔既没有主见,又没有才干,举止毫无风度,谈吐枯燥乏味,在婚后不久, 她便对夏尔感到各种不满。

虽然包法利确实深爱着她, 但却不是爱玛所希望的那种爱,爱玛渴望的是那种高贵的享受的生活方式而他表达爱却是实实在在的,缺乏了激情和浪漫。

她对包法利带给她平淡的没有激情的人生感到很失望,在遇到了风度翩翩的租客莱昂时她选择了出轨与莱昂相爱,被抛弃。

之后她又遇见了罗多尔夫,他是爱耍心机,玩弄女人的人,单纯的向往着浪漫爱情的爱玛很快又坠入爱河但又很快就被罗多尔夫所抛弃。

一段时间的伤心难过之后,爱玛又重新遇到了莱昂与他旧情复燃,为了满足她内心对浪漫爱情的定义她不惜借高利贷来实现她的理想爱情。

当她那些所谓的浪漫爱情都幻灭时,债主也找上门来,债台高筑的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服毒结束短暂的一生。

(二)爱玛这一典型人物的刻画方式艺术源于生活,小说是允许虚构的。

在这一点上福楼拜的小说创作中可以明显感觉出他对内容真实性的把握。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艾玛·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人生。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小说中,艾玛·包法利夫人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子,然而,在她婚后枯燥无味的生活中,她逐渐对现状感到不满,开始寻求激情与冒险。

作者通过艾玛的内心独白和行为,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失望。

这种复杂的心理描写让我对艾玛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貌。

通过艾玛的生活经历,作者批判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艾玛所处的环境让她感到窒息,她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心情无法得到满足。

这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让我对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如包法利先生、赖昂等。

他们与艾玛的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社会环境,使得小说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读完《包法利夫人》,我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艾玛的形象让我深思,她在一个压抑的社会环境中,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却最终走向了悲剧。

她的命运让我反思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分析作者:王田来源:《活力》2012年第10期[关键词]包法利夫人;艾玛;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性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作品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爱玛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她的第一次是以爱玛的名义出场,她隐忍着父亲因病痛而产生的坏脾气,她的指甲白晶莹有光,刷洗得比象牙还光滑,这些表明她作为一个农家女儿的坚韧与她天生的纤弱美丽。

此后我们得知她的父亲曾将她送往修道院中学习,在这超越其阶级的修道院学习中,农民家庭出身的她可能受到的冷漠与嘲讽,于是在这样一个孤独的环境下,她求助于老缝妇给她带来的各类浪漫小说,在这之中寻求心灵的寄托,并且在这些小说的浸染下,她理所当然地将这些过于浪漫的故事当做自己的爱情理想予以切实的追求,这使她付出了纠结一生的惨痛代价。

当她在父亲为了减少嫁妆投资而将她任意嫁给那个无能、憋足的医生时,她误以为是爱情,但回到达多斯特,她发现她原以为应该拥有的婚后二人世界的甜蜜与悠闲都只是生活的繁琐,外加上夏尔是一个无论在谈话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很平板、平庸,是引不起人的任何情绪的人。

她后悔了,小说中浪漫的情节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上演,生活在爱玛面前撕下了华丽的伪装露出狰狞的面孔,慢慢地褪去了她对生活的热情。

虽然夏尔是爱她的,但他又是这样的平凡,无法给予一个漂亮女人所期望的奢华与浪漫,他难以关注到她内心细腻的情感转变,还自顾自地沉浸在自我设定的新婚甜蜜之中。

而她是多么希望她的爱人高大伟岸,可以给她安稳的依靠而又能带给她浪漫以及刺激的感受。

她在幻想中生活,时刻期待奇遇的降临。

她向往上等人的生活,而且在被邀请去过安戴维里叶侯爵家作客以后她将自己设定在一个奢华的生活环境之中,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她所存在的价值。

她的幻想将女人的这种共有的常态发挥到了极致,她以其资本丰厚的美丽相信自己注定是属于这样一种奢华的生活。

包法利夫人形象浅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浅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浅析——艾玛和包法利夫人角色的矛盾“不要怪任何人……”是临死前包法利夫人的忏悔,也是艾玛的无奈。

艾玛和包法利夫人,不一样的名字,却是同一个人,有着两种性格。

作为艾玛,她是浪漫的,充满梦想的,渴望爱情的;作为包法利夫人,她必须谨守道德,必须忠诚,必须做贤妻良母。

可以想见,做了艾玛就不可以做包法利夫人,做了包法利夫人就没有了艾玛。

艾玛和包法利夫人是一个矛盾体。

当然,这是建立在包法利的平庸无能和现实的物质条件上的。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向外在的世界和自身的存在寻求幸福,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和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

”这种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在艾玛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是激烈的。

这一枚种子——对浪漫爱情和豪华淫逸的生活的追求是在其接受修道院教育的时候深深埋下的。

正是由于在修道院中的贵族式培养,接受了浪漫主义小说进而对爱情怀揣了美好憧憬。

然而,梦想终究是梦想,它没有成为现实,艾玛嫁给了包法利——一个平庸无能,感情迟钝的乡镇医生,与艾玛一直幻想的骑士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无疑让艾玛的梦成了碎片。

艾玛的梦碎了,艾玛不再是艾玛,艾玛已经是包法利夫人了,她必须做一个妻子该做的。

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艾玛也曾经妥协,尝试着做一个贤妻良母。

这一点在迁居永维镇之后,艾玛做为包法利夫人试图对帮助丈夫包法利在事业上创造惊人的成就,也真正做到了贤妻良母,但是包法利太无能,太不争气,差点断送一条人命,这一事件让包法利夫人真正的绝望了。

艾玛又复活了。

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像是一种毒药,让艾玛无法自拔。

在枯燥无味的现实生活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下,艾玛又一次堕落在了爱情的温床。

就像先前和莱昂的感情一样,艾玛疯狂的爱上了罗尔多夫,甚至不顾一切要与其私奔,但是罗尔多夫抛弃了她,一切的美好在收到那封信后碎成一片,艾玛被击垮了,甚至崩溃了。

然而,当艾玛在包法利的细心照料下再次康复之后,在又一次遇见了莱昂之后,艾玛的爱情又一次死灰复燃了。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人物形象分析 艾玛是怎样的人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人物形象分析 艾玛是怎样的人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人物形象分析艾玛是怎样的人(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人物形象分析艾玛是怎样的人【导语】:艾玛是包法利夫人中的重要人物,关于艾玛是个怎样的人呢?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艾玛的人物形象,一位富于幻想、内心充满了浪漫与激情的女子。

包法利夫人人物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福楼拜的代表作,作品是围绕着浪漫而又凄惨的包法利夫人一生的感情生活展开描写的,这部小说的副题目是“外省风俗”,福楼拜运用精炼细腻的笔法为我们再现了法国19世纪外省社会风俗。

这部小说,以小镇和巴黎农村为背景,描写了以爱玛为中心的一群人的生活,通过作品,福楼拜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现实世界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可以从女主人爱玛的爱、恨、情欲,内心的纠结,更深刻体会福楼拜内心的所思所感。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对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分点进行分析,接下来是分析福楼拜创作这一形象的原因,最后是分析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篇论文,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人物形象;社会现状Abstract: "Mrs. Bovary"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rench Gustave Flaubert, works around the romantic and tragic Mrs. Bovary life feelings life description, vice title of the novel is "provincial customs", Gustave Flaubert uses the refined delicate brushwork for us and the French nineteenth Century provincial social customs. This novel, with the town and the Paris countryside as the background, describes a group of people centered on Emma's life, works, Gustave Flaubert expressed his understanding and opinions on the real world, we can from the hostess Emma love, hate, lust, inner entanglements, more deeply understand Gustave Flaubert Heart Institute thinking and feeling. The text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heroine Emma personality and author's creation intention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Emma characters, in order to let read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great work.Key words: teacher culture, teacher career development, affects.Key words: "Mrs Bovary" Emma; characters; social status试析《包法利夫人》爱玛的人物形象一、前言法国的19世纪,政治上经历了很多变革,文坛上群星璀璨,著名文艺批评家李健吾品论:司汤达深刻,巴尔扎克伟大,福楼拜完美。

试析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试析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试析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作者:张静旖整部《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很简单,讲述受过贵族教育的女主人公爱玛,青年时代饱读浪漫派作品,在成年后的婚姻生活中不满丈夫夏尔·包法利的迟钝、平庸、不解风情,在传奇式爱情的幻想下做了别人的情人,最终走向悲剧。

这种桃色事件在文学作品当中很常见,但其涉及的所涉及的区域十分敏感,爱玛的悲剧不仅仅在于女主人公,而且也反映了时代的悲剧,福楼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努力挖掘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

一、爱玛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根据《包法利夫人》的故事脉络,女主人公爱玛的形象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小说前期对爱玛的描述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弱女子,热情美丽纯洁,在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饱读浪漫派作品,对未来充满美好幻想。

而在成年以后的婚姻生活当中形象急转直下,变成情感的堕落者,追求腐化的生活,最终走向服毒自尽的悲剧结局。

而从整部《包法利夫人》所要揭示的内涵来分析,就不能简单的将爱玛的人物形象拆解成前后两个阶段去分析,而是要将这两个前后对比强烈的形象结合起来[1]。

福楼拜在其小说中添加了副标题《外省风俗》,对时就世界中叶的法国外省生活进行了描绘,通过爱玛的故事表现出对消极浪漫主义及当时社会境况的批判。

据此,就可推断,爱玛形象转变的开始就是其青年时期在修道院的学习生活。

爱玛在修道院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接触了浪漫主义文学,哀怨缠绵的传奇小说,在少女的天性——幻想传奇爱情的影响下,生出向往城市生活的念头。

爱玛的少女情怀在浪漫派作品的影响下一发不可收拾,这为后期形象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而当爱玛与夏尔·包法利结婚后,成为包法利夫人,丈夫平庸、不解风情,显然无法满足爱玛少女时代的幻想,最终被社会风气污染,走向堕落。

当爱玛接触了所谓上流社会,在满足了虚妄的少女幻想后,不可自拔,渐渐成为投机者、高利贷、流氓的猎物,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时的包法利夫人,已经不满足于少女时代的幻想,而是被本能欲望所驱使,最终走向毁灭,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2]。

论爱玛的人物形象

论爱玛的人物形象

论爱玛的人物形象2013级语文教育郭海清在《包法利夫人》一书中,福楼拜将包法利夫人即爱玛的形象描绘地栩栩如生,而通过该著作的各条线索,我们更能清晰地掌握艾玛在这一故事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与此清晰地透过这形象感悟人生哲理。

夏尔,是一位平庸的乡镇医生,然而不甘平庸的爱玛开始的第一段恋情却是与他。

她俩的初次见面是在夏尔去为爱玛的父亲治腿,那日,爱玛着蓝绒布衫,裙子上还饰着三道花边,可她的指甲却白得令夏尔吃惊,但就在夏尔为爱玛的父亲医治腿的过程中,包法利和爱玛开始了她们间的爱情。

就在日夜的联系或是说鲁俄老爹的帮助下,这对于旁人而言所谓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将爱玛这一形象其实放在读者眼里那评论可谓是比比皆是,或许有人认为她追求富贵、名利的生活,那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做的事儿;但抑或有人感慨她是对爱情没有忠贞之情,渴求贵族的生活......但无论哪种评价似乎都离不开爱玛追求令自己荣华富贵的生活。

与夏尔一见钟情便谈婚论嫁,婚后的生活时而令自己愉悦,时而又使自己无限无奈。

她喜欢看到夏尔出名,至少以此作为人妻的她同样能享受丈夫带给她的荣誉,至少她能在参加舞会或是其他宴会的时候自豪地说她是夏尔的妻子。

所谓的好景不长似乎来得稍快了些,在夏尔为跛脚的人治腿恰把这喜讯登上报刊的时候,这一病情竟然恶化了,爱玛也只得更加现实的面对这真实的一切,从而又继续在她无限的幻想中过着奢华的生活。

故事中有这样一段话,“她爱大海,只是为了海上的汹涌波涛;她爱草地,只是因为青草点缀了断壁残垣。

她要求事物投她所好;凡是不能立刻满足她心灵需要的,她都认为没有用处;她多愁善感,而不倾心艺术,她寻求的是主观的情,而不是客观的景”。

从这段话的形容来看,我们便知她不是甘于平庸的,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更为深远的期许。

她需要的是能满足她的心灵所需。

介于该种原因,夏尔仅仅只是为她提供了一段一见钟情,时而带来点点色彩的爱情。

厌烦平庸的现实,渴求贵族的生活,这无疑将夏尔“打入了冷宫”。

包法利夫人主要人物分析

包法利夫人主要人物分析

《包法利夫人》主要人物分析一.在现实生活中惨遭摧残的浪漫主义者------爱玛爱玛是一个农家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的小说,她瞧不起当乡村医生的丈夫的平庸无能,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罗多尔夫),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莱昂)。

她的偷情没能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剥削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援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尽。

从宏观上看,爱玛的性格集浪漫,激情,狭隘,虚荣于一身。

渴望着与骑士一样的男子谈轰轰烈烈的爱情,时时内心都憧憬着甜蜜,她把爱情想象为“一只披满粉红色羽毛,在富有诗情画意的瑰丽天空中翱翔的大鸟,藏在她心里”,认为爱情“应该突然而降,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和闪电------就如同猛然扑向人间的暴风雨,让人世间都感到震惊;犹如狂风扫落叶,把意志夺走,把整个心灵带往深渊”。

她有着超常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她和罗多尔夫骑马到野外回来后,觉得自己又有了个青春期,她早上天还没亮就去和情人约会,晚上夜深人静又去和情人约会。

她狭隘,因为她的心仅局限于对浪漫爱情的幻想,她的眼光很少触及到她身边那位对她一心一意的丈夫,她看到她周围的那几类人就以为看到了整个社会,看到了一个舞会,就以为看到了整个巴黎。

她虚荣,刚结婚就大量购置豪华家具,身无分文了还赊购名贵衣物,她总是希望丈夫名扬天下,总想着能过上贵妇的生活。

这仅仅是我们从表象上观察的爱玛,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她,我们会发现,爱玛虽然是一个失足女人,但她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坏秉性,而生活却无可挽回的把她推向深渊。

爱玛生活在复辟王朝后期与七月王朝统治时期,这是法国历史上一个新旧势力激烈搏斗的时期,经过大革命打击的封建贵族们,在拿破仑失败后又杀了回来,企图恢复往日的生活方式,拿破仑时代的英雄主义风气被奢靡,腐败,虚伪,矫饰的贵族之风所取代。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

迷失于超现实理想的女人——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

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超现实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一步步迷失的悲剧成因中分析爱玛的形象。

一、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理想爱玛是法国外省乡下的一个富裕佃农的女儿,她的少女年华正是在一个浪漫主义余波未平的时代度过的。

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爱玛本身就喜好幻想。

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她送到附近一个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他没想到,这反而毁了女儿一生。

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神秘的、虚幻的教会教育,往往向人灌输一些消极、颓废的知识,教室里温暖的气氛、戴铜十字架念珠,而且面色苍白的修女、圣坛的芳香、圣水的凛冽和蜡烛的光耀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魅力,更是刺激了这位天性不安分的少女的心:“她不听弥撒,只死看书上天蓝框子的圣画;她爱害病的绵羊、利箭穿过的圣心或者边走边倒在十字架上的可怜的耶酥。

”“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还有时常来修道院做女红的一个老命妇、一个没落贵族世家的老姑娘,一边捻针走线,一边低吟前世纪一些情歌兜里常带有一部传奇小说,“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清冷的亭里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鹰。

”她读司各特的作品,也往往醉心于白羽骑士与女庄园主的恋情。

在修道院中耳闻目睹的这些,她深受感染与熏陶,她想入非非,对现实一无所知。

从此以后,爱情成了她惟一的追求,而修道院的这一段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与人物悲剧解读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与人物悲剧解读

48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s Review电影《包法利夫人》改编自福楼拜原著小说《包法利夫人》。

在这一电影中,重现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由于欲望而催化的丑恶面目。

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人物塑造,对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物形象进行了重现和剖析。

《包法利夫人》不仅仅体现了艾玛对于理想以及爱情的大胆追求,另外一方面,又对真实的人性,包括虚荣、私欲、自私、堕落等真情实感进行了揭示和批判。

一、 女主人公艾玛形象分析在电影《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以一个清纯的少女形象现身,又以一个堕落、颓败的形象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在电影中,艾玛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女性形象而存在,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情人、一个母亲。

(一)身为女性的艾玛形象剖析艾玛的出身是一个农夫的女儿,拥有清秀的外表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修道院中,艾玛学习了刺绣以及钢琴,同时对于浪漫主义小说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

小说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使艾玛的心中渐渐滋生了对浪漫和爱情的向往。

于是在查理·包法利医治好自己的父亲之后,艾玛对于爱情的到来深信不疑并毅然决定与查理结婚。

在这部电影中,艾玛是一个女性,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与理想的女性,艾玛具有一切女人应当具有的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不失为19世纪中期的一位女性典型。

(二)身为自身的“艾玛”与身为母亲的“包法利夫人”之间的矛盾结婚之前,艾玛是作为自身而活着,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年轻女性,对于未来的生活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是一个美妙的、年轻的个体。

但在与查理结婚之后,艾玛成为了包法利夫人。

从虚幻的爱情想象走入现实生活后,艾玛不得不面对柴米油盐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现实,融入一个新的家庭。

在艾玛知晓自己怀孕的消息时,她巴不得赶快分娩生下小孩,以获得初为人母的快乐。

[1]在这个时候,她还是作为“艾玛”而活着,作为母亲的意识虽然已经萌生,但仍然十分淡泊。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

它描述了一个少妇的堕落,出版后受到了当局“有伤风化”的控告。

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反而使小说声名大振,它是悲歌,惹人洒泪;它是杰作,惊动法庭。

在这本小说中,主人公艾玛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才华的年轻女子。

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不幸地陷入了社会的陷阱中。

她被迫与贵族阶级斗争,最终被卷入了一场政治阴谋中。

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地面临着道德和伦理的挑战,最终走向了自己的毁灭。

除了主人公之外,这本小说还塑造了许多其他鲜活的人物形象。

例如,神父贝尔纳、市长德拉米涅等等。

这些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存在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论析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论析
艾玛一直生活在自以为是的罗曼蒂克里没有任何生存的经验和应付现实的能力因此她的所有遭遇都在所难免从受罗多夫的引诱到被抛弃从一步步坠入勒合的陷阱到家破人亡要怪只能怪她的词典里只有浪漫和爱情四个字其余的她都无法判断
2 1 第 9期 0 1年 ( 第9 总 3期 )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T HE BORDER ECONOMY ND A CUL TURE
礼” ,充 分体 现 了她 的 浪漫情 怀 。然 而艾 玛 “ 婚 结 以前 , 自以为就有 了爱情 ,可是 ,婚后却 不见 爱情 生 出的幸福 。 婚 后不 久 ,她 便 对 这位 乡 村 医生 感 ” 到不满 ,后 来越 发怀疑 自己弄错 了 。她是 满怀 憧憬 嫁给 包 法 利 的 ,但 是包 法 利 是 个 笨 人 ,他 的 “ 谈
情生活 ,最后 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 而服毒 自 尽的悲惨故事。福楼拜让我们 目睹 了一 个女人 如何被欲 望和 疯狂
毁掉的整个过程 。艾玛的悲剧是令人惋惜但 同时又是令人 警醒的。
关 键 词 :艾玛 ;人 性 ;浪 漫主 义 ;福 楼 拜
中图分类号:I 6 .7 50 4 5
文献标志码 :A
至 “ 到忏 悔 ,她 为 了多 待 一 会 儿 ,便 编 造 一 些 临 小 罪过 ,跪 在 暗处 ,双 手合 十 ,脸 贴住栅 栏 门 ,听 教 士喃 喃低 语 ” 。而且 “ 修 士们 一直 认 为 卢奥 小 女 姐 有灵性 ,有前 程 ” 。但 是 修 女很 快 便 发 现 : “ 在 她 奔放 的热情 中 ,却又 有讲究 实 际的精神 ,她 爱教 堂是为 了教堂 的鲜 花 ,爱 音 乐是 为 了浪 漫 的词 句 , 爱 文学是 为 了文 学热情 的刺激 ,这 种精 神 和宗 教信 仰的神 秘性是格 格不入 的 ,正 如她 的性 格对 修道 院 的清规戒 律越来 越 反感 一 样 ” 。她 渴 望 爱情 ,梦想 浪漫 ,甚 至在查 理 刚出现 的时候 ,她把 所有 甜蜜 的 想象都 寄托在 这个 男 人 身上 。可是 她 最 终 获得 的 , 除 了挫 败与失 落 ,就 只剩下 深深 的失望 。

《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与现实的碰撞

《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与现实的碰撞

《包法利夫人》爱玛欲望与现实的碰撞在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爱玛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她的命运起伏令人感慨万千。

爱玛的一生,是欲望与现实不断碰撞的过程,这种碰撞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爱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却有着一颗不甘平凡的心。

她渴望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和高贵的社会地位。

然而,现实却给了她重重的一击。

她嫁给了平庸的包法利医生,过上了平淡无奇的乡村生活。

婚后的爱玛,很快就对这种平淡感到厌倦。

她开始幻想那些在小说中读到的浪漫情节,渴望自己也能成为故事中的女主角。

她心中的欲望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而现实却像是一潭死水,无法满足她的渴望。

爱玛首先陷入了对爱情的过度渴望之中。

她觉得丈夫包法利医生木讷、无趣,无法给予她想要的激情和浪漫。

于是,当她遇到了风度翩翩的罗多尔夫时,便迅速陷入了爱河。

在爱玛的眼中,罗多尔夫代表着她梦寐以求的爱情,他的甜言蜜语和殷勤关怀让她陶醉其中。

然而,罗多尔夫只是把爱玛当作一时的消遣,当他感到厌倦时,便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她。

这次的失恋对爱玛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欲望的追求。

不久之后,她又与年轻的实习生莱昂相遇,并再次陷入了爱情的漩涡。

与罗多尔夫不同,莱昂最初还显得有些羞涩和胆怯,但在爱玛的主动示好下,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

然而,这段感情也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

莱昂最终为了自己的前途离开了爱玛,留下她独自承受痛苦。

除了爱情,爱玛对物质的欲望也在不断膨胀。

她追求时尚的服饰、精致的家居用品和奢华的娱乐活动。

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她不惜借高利贷,陷入了无法偿还的债务危机。

爱玛天真地以为,通过这些物质的享受,她能够过上理想中的生活。

但现实是残酷的,她的债务越积越多,最终将她推向了绝境。

爱玛的欲望并非毫无缘由。

她所处的时代,社会风气浮躁,人们普遍追求虚荣和享乐。

小说中的贵族和资产阶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让爱玛心生向往。

同时,她所阅读的那些浪漫小说,也为她描绘了一个虚幻的美好世界,让她对现实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作者:陈岷婕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14期[摘要]《包法利夫人》成为一部文学经典是一个线性的时间过程,是其内外共同作用的效果。

在电影《包法利夫人》中不仅塑造了艾玛这位不朽的经典人物,而且还对现代小说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包法利夫人》描述了艾玛一生坚持对浪漫爱情生活的追求,但是最后却因债务缠身,而服毒自尽。

本文将会根据《包法利夫人》的写作背景来对艾玛形象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包法利夫人》这部电影。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艾玛形象塑造;悲剧解读电影《包法利夫人》是由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改编而来的,在电影中对人类由于欲望而催化的丑面目和资本主义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重现。

导演通过对艾玛这一角色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的社会景象。

因此,可以说《包法利夫人》讲述的不仅仅是艾玛自身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对自私、虚荣、堕落等真情实感进行了批判。

一、《包法利夫人》的写作背景19世纪30年代,在西欧刚刚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在“七月革命”之后,法国资产阶级开始统治社会,从而导致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且群众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意识也随之发生转变,过去人们所崇尚的“自由”、“民主”、“平等”等仅是人类的美好向往。

该时期的文学逐渐进入现实主义,通过冷静严肃的态度来对客观事实进行反映,对社会中存在的黑暗进行披露。

福楼拜对浪漫主义文学进行了谴责,认为浪漫主义文学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会陷入痛苦的深渊。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艾玛就是因为遭受浪漫主义的危害而死亡。

虽然艾玛是追求完美主义的先行者,并对残酷的现实社会宣战,但是其所处的环境非常的压抑,从而导致其最终丧失了挣扎的力气。

福楼拜虽然拒绝承认自己是现实主义作家,但实际上其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作家,其所创作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查阅了诸多材料,而且大部分材料均取材于现实生活,最后花费四年时间在卢昂近郊的克罗瓦塞别墅创作而成。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先阅读了哈代的《苔丝》。

或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我对本书中的艾玛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感触与感想。

艾玛不仅是时代的缩影,甚至在当今的巴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都能找到她的影子。

福楼拜耗费毕生精力创作的这部作品,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爱慕虚荣、不切实际、浮于表面、爱幻想、爱浪漫的女人。

这些性格特点在女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

艾玛从小在乡村长大,成长环境相对单纯。

后来,她遇到了包法利,这个实际、不解风情、不浪漫的男人。

两个人结合后,艾玛遇到了她的情人。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经不住激情的诱惑而出轨了,并且还拿钱养情人,最终债台高筑,走向灭亡的故事。

那么,故事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这是一场人的幻想与不现实的破灭,是一场梦的终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如同活生生的包法利夫人。

看看外面那些打扮时髦、浓妆艳抹或用才艺包装自己的女子,她们都在寻觅自己的情郎,但这往往是建立在对方物质条件的基础上。

那么,我们在寻找对象时,究竟应该看中什么呢?是英俊或美丽的外貌、可爱的性格、才华、金钱物质还是人脉?
不只是有许多女性如艾玛一般,男性中也有很多包法利先生。

或者,其二是,婚外恋的下场往往是悲惨的。

当婚后遇到自己心仪的人时,是应该抑制自己的欲望,还是应该追求激情呢?
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

艾玛的不满足和贪心不足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人最终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地去努力。

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应该被摒弃。

_包法利夫人_中爱玛的悲剧解读

_包法利夫人_中爱玛的悲剧解读

孟丽莉荩《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解读《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作者运用写实手法,通过主人公爱玛浪漫而又悲惨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作者一方面极力展示爱玛对于理想爱情勇敢大胆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人性中虚荣、自私、淫欲、堕落的阴暗面以及腐朽残酷的社会现实,也正因为此,此书一出版便在当时法国社会引起轩了然大波,并为福楼拜带来一场关于此书是否“有伤风化”的官司。

然而,福楼拜坚持用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创作,并大胆地向世人宣告:“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根据我来的”。

当然,爱玛的悲剧有其自身性格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血淋淋的社会现实:社会造成贫富极端分化使人们崇富厌贫,同时也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刽子手们将爱玛推向绝境。

首先,可悲的成长环境为她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爱玛生活在19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的农村小镇,她本应在质朴、温馨的田园生活中度过自己的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然而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贵族梦,把13岁的爱玛送到修道院(19世纪早期,巴黎并没有专门的女子学校,女孩子要学习就必须在修道院中完成),接受贵族教育。

修道院的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在这里爱玛一方面学会了跳舞、地理、绘画、刺绣、弹琴等,另一方面也使处于懵懂时期的爱玛更加崇尚物质主义,向往中世纪的爱情,妄想跻身于奢靡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

这里违背常情的禁欲生活,反而刺激了爱玛善于幻想的、不安分的天性。

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浪漫主义作品满足自己对浪漫爱情的渴望。

浪漫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爱玛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个性气质。

她希望自己像书中的女主人公一样,拥有她们的生活、情调,等待着黑马骑士疾驰而来。

她认为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的大鸟,只在充满诗意的万里长空的灿烂光辉中飞翔”。

卢欧老爹万万没有想到,那种脱离实际、灌输消极、颓废的思想的教会教育葬送了女儿的一生。

与世隔绝的修道院生活,使爱玛根本不了解法国腐朽庸俗的资本主义社会,她对于上层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卑鄙本质一无所知。

从女权主义角度解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从女权主义角度解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从女权主义角度解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摘要:本文将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女主角爱玛·包法利的形象,在作品中,爱玛为了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而背叛了婚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权主义,体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进步意识,但爱玛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本文将主要研究爱玛在女权主义角度的体现。

关键词:女权主义;《包法利夫人》;爱玛;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

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

但是直到今天,整个世界也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在《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许多行为体现出女权主义的特点,这也是福楼拜用文字的方式对于当时所处的社会现状的反映。

一、爱玛·包法利女权主义行为产生的背景《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普通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经过浪漫主义小说的熏陶度过了青年时代,在修道院里,爱玛整天幻想传奇式的浪漫爱情,向往着巴黎浪漫而高雅的生活。

后来她嫁给了既不浪漫又愚钝平庸的乡镇医生夏尔·包法利,她发现自己的婚姻和理想中的爱情相差太大,便在婚姻之外寻找自己在浪漫小说中所憧憬的爱情,但都未果。

在欠下巨大高利贷无法还清的状况下,最终服砒霜自尽。

包法利夫人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很好地体现出其对当时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权制度的大胆反抗。

包法利夫人集美貌与才艺于一身,让她身边的男人都无不为之倾倒,就是这样一个包法利夫人,自然不会满足于身边庸碌无能的丈夫。

二、爱玛·包法利对女权主义追求的具体表现对爱情的追求《包法利夫人》中的男主人公夏尔·包法利是个既平庸,又不风趣的普通医生,而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想象自己的丈夫是个英俊高雅的绅士,但是夏尔却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失于超现实理想的女人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
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

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超现实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一步步迷失的悲剧成因中分析爱玛的形象。

一、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理想
爱玛是法国外省乡下的一个富裕佃农的女儿,她的少女年华正是在一个浪漫主义余波未平的时代度过的。

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爱玛本身就喜好幻想。

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她送到附近一个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他没想到,这反而毁了女儿一生。

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神秘的、虚幻的教会教育,往往向人灌输一些消极、颓废的知识,教室里温暖的气氛、戴铜十字架念珠,而且面色苍白的修女、圣坛的芳香、圣水的凛冽和蜡烛的光耀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魅力,更是刺激了这位天性不安分的少女的心:“她不听弥撒,只死看书上天蓝框子的圣画;她爱害病的绵羊、利箭穿过的圣心或者边走边倒在十字架上的可怜的耶酥。

”“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还有时常来修道院做女红的一个老命妇、一个没落贵族世家的老姑娘,一边捻针走线,一边低吟前世纪一些情歌兜里常带有一部传奇小说,“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清冷的亭里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鹰。

”她读司各特的作品,也往往醉心于白羽骑士与女庄园主的恋情。

在修道院中耳闻目睹的这些,她深受感染与熏陶,她想入非非,对现实一无所知。

从此以后,爱情成了她惟一的追求,而修道院的这一段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她对爱情、婚姻都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定势,她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构筑了自己关于爱情、婚姻、情人、家庭生活完美的理想,即使在爱玛结婚以后,还是喜欢读那些浪漫主义作品,由此可以发现,她对爱的理解是通过书本来实现的她对激情欢愉和陶醉的理解,希望能够在现实生活之中寻找到答案。

这一完美理想就像镣铐一样伴随着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二、用完美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
她的理想婚姻—应该永远充满新鲜刺激,理想的情人—应当为人中的豪杰、社会中的精英。

在当时的道特郡,查理是爱玛能抓到的惟一的理想男人,照卢欧老爹的说法,查理有身份,人老实,是当地惟一的一个体面人,而且不看重嫁妆。

卢欧老爹以佃农的眼光来看待查理,爱玛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她和查理结婚,一方面是由于卢欧老爹的撮和,另一方面是为了浪漫与新奇。

她根本不了解查理,只是觉得结婚本身是一件新鲜事,当新娘,穿嫁衣,举行婚礼,度蜜月,就连婚礼仪式也充满了诗意——“爱玛希望点火炬,半夜成亲”。

新婚之时,两人还算恩爱,家庭生活也充满了浪漫气息,查理尽量满足她的一切要求。

但是,这种浪漫气氛维持不了多久,爱玛开始感到厌倦,她觉得婚姻生活太平淡,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查理太庸俗,一切完全不如她想象的那么有情趣。

对爱玛而言,这种平静的婚姻生活和她少女时代的梦想相差甚远,这场婚姻对两人来讲都是一个糟糕的错误。

查理为了生计,风里来,雨里去,骑着马,四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爱玛的情感要求。

他觉得他很爱爱玛, 能娶到这个标致女子为妻,他已心满意足。

爱玛不知道,婚姻需要面包,查理也不明白,爱情需要时时注入新鲜血液。

对爱玛而言,这场婚姻犹如城堡一样,当初她糊里糊涂地往里冲,现在她又昏头昏脑地想从里面逃出来了。

她向往那种惊心动魄、不同凡响的爱情,爱玛把偷情当做刺激,象鸦片一样不能尽绝,她又失身于法律见习生赖昂。

罗道尔夫·布朗是爱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人,他们天天通信,寻找时机幽会。

爱玛陶醉于这份爱情之中,她决定与罗道尔夫私奔,但却遭到了坚决无情地拒绝,趁着暮色驾车扬长而去,爱玛的爱情美梦破碎了。

重遇赖昂也只是增悲伤罢了。

三、用自我毁灭躲避现实
正所谓祸不单行,债主逼债,法院又送来公文,限定爱玛在二十四小时内还清所有贷款,否则将扣押其家产。

爱玛四外求援却四处碰壁,债主不通人情、情夫冷眼旁观、向律师求助时又差点羊入虎口,此时的爱玛走投无路了,她只感到无助和绝望。

因此爱玛屈服了再也无力挣扎了再也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她惟一能想到的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摆脱现实的种种欺骗,以换取一个自由和纯净的灵魂。

理想的爱是美好的, 如果爱情也像爱玛所想象的那样,无疑她是正确的。

但是, 实际生活中的爱情并非如此。

它需要两个相爱的男女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相互付出,而爱玛所经历的所谓的爱情却只有她一人付出, 那些所谓的情人则没有一个付出真情。

爱玛最终的幻灭,无非是由于她追求过于理想的爱情,迷失在超现实理想的世界里。

小结
总之,爱玛是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她已不是用好人或坏人来
衡量,而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她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于女性地位关注,对女权问题的更深入研究。

福楼拜通过爱玛的悲剧批判了社会的冷漠。

这样的悲剧,在于展现爱玛从天真浪漫到堕落,由堕落走向毁灭的悲剧,揭露金钱至上的社会戕害人性腐蚀灵魂的罪恶。

因此说爱玛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2012-6-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