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探析--以《囚绿记》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摘要: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体系是一个和谐的认知生态,教师要基于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核心素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因循教材文本的审美特质,灵活地采用阅读审美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审美素养。本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以《囚绿记》一文为例,探索了阅读审美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核心素养

审美

语文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审美品质的重要课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注重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均衡发展”。这是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重构。本文语文核心素养,结合《囚绿记》一文,探索阅读审美教学的路径,引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一、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特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

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丰富的审美体验中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品位,进而学会审美创造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语文审美鉴赏和创造核心素养与其他课程核心素养相比,体现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等基本特质。

形象性特质是基于语文课程的鲜明审美观,

这是由语文审美内容决定的,语文审美内容不仅直观形象,而且鲜明生动,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获得审美感受,驱动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和创造活动;情感性是语文最活跃的因子,也是人类优秀文学作品的灵魂,文学作品潜藏的思想和情感,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并赋予文学作品以恒久的艺术生命,情感性既包括审美对象的情感性,也包括审美主体的情感性;愉悦性是从心理层面而言,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心理将获得愉快、舒适感,

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和谐、放松和自由状态,沉浸在愉悦的精神世界里。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

阅读审美教学体系是一个和谐的认知生态,这就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核心素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因循教材文本的审美特质,灵活地采用阅读审美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开启阅读审美学习之旅。《囚绿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散文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散神聚,

语言优美,《囚绿记》一课的阅读审美教学,我们将基于散文的审美特质,以语言凭借,在解构散文中鉴赏散文“神”之美,并走出文本,引导学生创造美。

1.美读,感受语言之美。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散文之美的内涵之一。核心素养视野下散文阅读审美教学,需要我们以读为切入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美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1)配乐美读,感受文本意境之美。课文范读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进行阅读审美教学铺垫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为了进一步提高范读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魅力,进行配乐美读。《囚绿记》一文,范读环节,教师配上一段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教师配乐范读。在听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在教师范读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的审美教学设计,促进语文和音乐艺术的融合,借助音乐放大散文语言美的效应;在教师范读过程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又为学生创造了审美想象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对文本语言所营造的意境进行整合,从而初步完成对《囚绿记》

的整体感知。(2)自主美读,追寻心动美词美句。阅读审美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在教师激发学生阅读审美热情的基础

上,我们要将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美读,去追寻心动的美词、美句等,从而深化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受。

《囚绿记》一文,可供学生追寻的美词、美句非常多,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审美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学生美读过程中因盲目性造成的时间浪费现象,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例如整齐的句式,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等,文眼句,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句子等。

学生通过自主美读,

不仅感受到《囚绿记》语言之美,也透过语言初步感受文本内容,感受“绿”,走进“绿”,为学生鉴赏“绿”的内涵进行不断的铺垫。

2.解构,鉴赏结构之美。

语言美读,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特点,也使学生在美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为文本内容的解构进行了有效的铺垫,从而为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结构之美、思维逻辑之美创造了条件。

(1)解构文本结构,感受思维严谨美。散文结构给人以“散”之感,这是表象,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抓住线索,完成对文本结构的解读,从而感受散文结构背后的严谨思维之美。

《囚绿记》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绿”,完成对文本结构的解构: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在解读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结合板书,让学生通过板书感受到《囚绿记》严谨的思维之美,并为学生自主解读散文结构提供方法支持,即抓住文本线索。

(2)把脉作者情感,感受涌动情感美。人的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往往受人的目的、情感支配,《囚绿记》一文也不例外。在文本结构解构的同时,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把脉作者的情感,情感的捕捉不仅要结合情节的发展,而且要落到细处,结合散文相关的词句,从而引领学生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波动变化:热切追求→喜欢满足→诚挚祝福→惦念牵挂。

在捕捉作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阅读审美教学探析

———以《囚绿记》为例

安徽省临泉第二中学

刘真英

17

习如何写关于近代革命中发生的事件、人物的时候,可以通过去革命圣地瞻仰英勇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学习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生活条件下为了国家而牺牲自我永垂不朽的精神。学生在现场可以更好地体验到作文素材中描写的场景和人物特点,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热情。同时,教师在参观后,可以让学生写观后感,增加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学习到的写作方式和创作的文章进行朗诵,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学生在参观时拍的照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会使用历史的视角去观察,

运用写作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打破传统的写作思维局限,表达自己对历史写作素材的看法,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

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作思维,促进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写作中更上一层楼。

三、锻炼学生写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精神

过去的写作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比较

枯燥乏味的,教师单纯地讲解写作的案例和具体的写作方式方法显然不会引起学生太多的兴趣,学生也不会在课堂后对这些写作手法进行学习和练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动力,如果教师可以把作文中的人物、故事、事件具体化,学生自然将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例如在写关于“现代和古代的穿衣风格变化”这一素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流行的汉服文化,现在很多青少年对汉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很多人在生活中穿汉服上街,在地铁中身着汉服的男生在买票而不是骑着马,还有身着汉服的女孩去商场买化妆品而不是涂胭脂,这些现状展现出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穿衣风格与过去古代不同的美。当然,教师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古代人们进行对比。比如,在学习“穿越剧中的人是如何对待不同时代的风俗文化”这一作文素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习汉朝的生活、

文化、习俗、衣着,引导学生发现汉朝与现在的中国生活、

文化、习俗、衣着的区别,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在学习如何描述人物心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安排学生对历史故事“鸿门宴”进行话剧表演,给学生安排不同的人物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下进行学习,在话剧中历史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人物内心的活动,掌握人物内心的发展变化,在生活中体验如何描述具体的人物内心特点。

总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该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作文写作的美,从写作中发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杨金华.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9(01):29.

[2]张秀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学周刊,2019(08):127.

者情感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随之涌动,受到情感的触动,或热烈,或愉悦,或惦念着,审美气息浓浓郁郁。

3.沉入,体悟情思之美。

沉入,是学生由浅入深的审美认知过程,需要学生沉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互动。沉入,

需要进行充分的审美铺垫,这样才能在沉入中体悟文本涌动的情思之美。《囚绿记》一文的沉入,聚焦两个层面:

(1)沉入“绿”之内涵,体悟精神美。《囚绿记》一文,作者紧紧围绕“绿”来写,从寻绿、赏绿到囚绿,再到释绿、怀绿。一切的行为皆是缘于“绿”,这就需要我们结合“绿”的描写,结合美句美读活动,引导学生沉入“绿”,“绿”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沉入“绿”的过程中,感受到“绿”丰富的内涵,体悟“绿”蕴藏的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美,涌动的生命力之美。为此,我们可以开展这种活动,用“我是绿,我是

的绿”进行表达,

从而借助第一人称沉入

“绿”。(2)沉入“人”之愿景,体悟思想美。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审美教学最后还要指向文本背后的“我”,它是作者的“代言人”,诉说着作者美好的愿景,而这种美好的愿景具有潜隐性,

需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特定的时代,还原文本时代话语,这样才能体悟到文本的思想美。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沦陷区上海,透过那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作者对绿的挚爱无不表达出他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绿“也寄予着一个民族的愿景,以及不屈的“爱绿”之心,这已经融入到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血液之中。随着文本的沉入,散文的“神”也浮出文面,感染着学生,滋润着学生,在学生的心中也种下一颗“爱绿”的种子。

需要注意的是,文本是阅读审美教学的开始,是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开端,绝不是审美鉴赏和创造的终结。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对“美的体验”进行汇聚、提炼,以实现阅读审美教学的超越。

我们可以结合《囚绿记》开展“散文”阅读活动,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散文这一文体的审美特质,并结合写作学习活动,紧扣“形散而神不散”的创造原则,以及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去创造个性之美。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我们确立核心素养视野,不断提高教师审美素养和阅读审美教学设计能力,引领学生优雅地走在阅读审美学习的路上!

参考文献:

[1]莫秋莲.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分析[J].高考,2018.30.

[2]蓝寿军.自主审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之核心[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Z2.

[3]郑榕.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8.12.

本文系2018年阜阳市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FJK18029)研究成果。

(上接第3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